信用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7:36: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用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用文化管理作用
企业文化是影响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现实构造的一种现象——它能使该组织的成员以一种理性、有意义的可接受的方式来认识并理解特定的事件、行动、目标和整个环境,包括他们自己的行为。对于一个给予信用的企业而言,其文化就是对于信用风险的态度。信用行为有它自己的循环,即从防御的保守主义到不负责任的冒险主义。
由于所有企业从事的业务都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所以每个企业必须确定它愿意承受多大的风险。管理高层必须建立一个风险承受的安全范围,并且确使组织中的成员对此理解、确保公司的风险不会超过这个范围。信用中国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潜在损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就会比潜在营利带来的满意度要大得多。建立一个安全范围,更重要的是要使公司的风险不超过这个范围,这实际上要比想象的困难的多。对赢利性增长的追求常常会将公司业务推至几乎与公司所承担的风险边缘相冲突的程度。
一个组织可能会设立非常复杂的政策及程序,通过检查、报告手段等来控制其风险承载,但是如果这个组织缺乏一个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所有这些都将会是徒有形式,不能发挥作用。失败的银行中有精心制定的信用政策、程序甚至信用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是常见的情况。很明显对这些企业来说,缺乏的是企业信用文化的实践,而不是信用的形式。如果信用文化真的进入了一个机构的血液,那麽这个机构的政策、程序就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个组织必须认真思考它们要培育的是什麽样的行为,它们要建立什麽样的报酬系统。如果它们要奖赏员工带来的成功,且不论他是采取什麽样的方法取得的成功,那它就是暗示员工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成功,而且只要成功,其他的事都不重要。这样的文化,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巴林银行的失败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信用中国一个古老而威严的商人银行却因一个新加坡的交易员——尼古拉·利森而破产。关于利森事件的报道表明,在导致巴林破产事件之前,他为巴林赚了很多的钱。没有人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来说明他是如何从一个所谓的无风险活动中挣钱的。如果他交易赚了,则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将它公诸于众;如果他输钱了,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想办法掩饰起来或者想其他办法把巴林的钱挣回来。当他越过了押注大小的理性边界时,他只能采取隐瞒事实,希望在不长时间内市场反弹的下策。
巴林的例子告诉我们为什么一家公司需要报告系统和合理的稽查、对比和控制的原因。巴林很显然未能实施足够的控制。然而,同等重要的是,当事情进行得顺当的时候,位于伦敦的管理层对所获得的利润颇感满意,并且对任何问题亦不过问。信用中国这似乎让人觉得巴林银行像是一个“黑社会”——只要你能为它赚到钱,它就不问是怎么挣来的,从长期的观点来看,这种类型的文化会把任何一个组织带向深渊,显然巴林的风险管理文化不适用于它所从事的活动。在一个具有强有力风险文化的组织中,控制机制既有前向的也有后向的。向后看的系统就像交易记录中及时追踪现金流那样简单;向前看的系统将努力发现潜在的风险,不仅仅是头寸的风险,而且还有所有的系统范围内的风险。
对管理高层来说,除文化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将对表现良好者给予奖赏,但你们一定要按规则办事,不能隐瞒任何事实。信用文化告诉我们应该奖励那些预先发现较高风险并使组织避开这个风险的员工。信用评估中介组织应将这样的信用文化镶嵌在自身的每一项业务中,以其指导每个成员的行为,支撑组织的发展与提升。一个强有力的信用风险文化仍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剖析农村信用文化构建策略
摘要:尽管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五十多载的风风雨雨,各项业务和改革进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提高,但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现有的社会环境和诚信条件下,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应当联系实际,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全盘工作以及不同的经营阶段的工作重点,开展与之相协调的文化建设活动。笔者认为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
1以人为本,增强信合员工对此项工作的认同感
由于信合员工是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所以,在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把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自身经营效益和员工个人自身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信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又要履行办社宗旨,服务“三农”,实现社农双赢,增强服务意识和全局理念。只有这样,广大信合员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愿意投身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并以实际行动为本单位的信合文化建设做贡献。
2加强学习,提高信合员工队伍素质
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广大信合员工的自身素质,过硬的业务操作技能和扎实的自身修养和良好的文化底蕴。如果广大信合员工业务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那么农村信用社讲创新、讲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在社内积极倡导加强学习的好风气,号召大家在政治上积极学习,在业务上开拓进取,从而让广大的信合员工逐渐树立起以学习为荣、以学习为乐的意识,这样一来就会对农信社的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开展,农村信用社领导应鼓励信合员工积极参加技术职称考试、参加不同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引导他们在学习上自觉地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是一件很愿意做的事,因为只有学到了真本事,才能在日后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至被社会所淘汰。
商业银行信用文化探究论文
一、信用文化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信用文化能够使商业银行全体员工对风险的含义、种类、防范风险的手段以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它能够使其员工的思想得到统一。因此,信用文化对于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和抵御信用风险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旗帜作用,成为一家银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熏陶作用,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和感染银行的全体员工;凝聚作用,引导所有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积极努力;规范作用,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有效地实现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激励作用,通过树立银行的最高追求,激励全体员工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展示作用,通过银行文化的外在表现,人们可以了解银行的形象和员工的素质,从而对银行作出评价和选择。
二、中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的现状——发展滞后
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严重侵蚀银行业,使银行信用风险加剧。中国银行业作为社会信用关系最集中的体现者,一直在遭受一些行为主体信用价值缺失的侵蚀。侵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没有偿还能力却隐瞒自己资信的真实状况骗取银行贷款,有的是有钱不还,想方设法抵赖银行贷款,还有的是钻相关金融法律的空子,多方骗取贷款或拒不归还贷款,有的甚至是打着政府的名义以多种方式逃避银行贷款。凡此种种造成的结果是银行信用风险日益积累,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银行效益出现严重问题。银行业的风险不可小视,小而言之,它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惜贷或惧贷行为,影响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而言之,信用风险积累成大的金融风险,有可能引发一国的金融危机,进而威胁一国的经济安全。
三、中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从体制改革方面看,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和治理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20余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体制遵循“一元化—多元化—专业化—企业化—商业化—现代化”的渐进改革路径,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0家地方性商业银行,100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为补充的商业银行机构体系;金融工具种类增多,金融资产数量增加了26倍,商业银行初步具有收益—成本和风险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的发展并没有与银行体制变迁同步发展,过去的信用文化理念在员工的思想观念中影响深远。而目前传统信用文化的理念已不再适应于以价值规律和规模市场交换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这就严重阻碍了现代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的建立。
政府信用管理论文
“政府是由现实的少数人员组成的受一定传统、习惯、法令、规章约束公共事务管理行为的制度化了的行使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体系。”[1]政府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系统,其宗旨就在于为全体人民服务。政府信用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秉承以人为本、诚心为民的理念,认真恪守并有效履行法定权力和职责,科学制定和依法执行政策,信守对民众的承诺或约定而取得民众的信任。政府信用以政府能力为基础,这不仅包含一定的要求能力,即制定并执行政策的能力;还包括相当的支持能力,也就是体制和政策的包容性、回应性和服务性[2]。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列为政府要突出抓好的三大任务之一,这标志着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信用的高低。
一、政府信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1.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
政府信用是实现政权稳定、政治民主,促进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因为政府信用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政府合法性的直接基础是人民的信任和认同,而认同又源自政府信用。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回应,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局面,这样就为政令的施行奠定了基础,为政府成功地工作创造了条件。由于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政府讲信用首先就要保证权力属于人民,并按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信用还是政府权威的重要来源,是政府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的基础。权威意味着民众真心愿意服从政府的领导,认同和支持政府及其行为,是政府实现管理职能的基础。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目的是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而政府的诚信道德本身就是政治文明中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理念,政府信用要求政府是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公正政府、廉洁政府,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体现正义、公平、民主的价值理念,这恰好与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的诉求相契合。而且,政府信用制度也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信用的政府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提高政府的政治权威,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2.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物质文明的重要支撑
政府信用是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物质文明,实现人民生活相对安康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起点,政府信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3],而信用规则的制定、市场主体对规则的履行又有赖于良好的政府信用。政府信用最根本的表现是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管市场管不了、管不到、管不好的事情,确保和维护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要有一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而政府信用则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政府信用还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立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良好的政府信用可以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物质财富。因为讲信用的政府执法公正,信息公开,这就可减少市场经济主体的信息搜寻费用、沟通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率。而且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低的行政成本,也间接地增加了物质财富。此外,政府信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良好的政府信用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所谓“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4]。
政府信用提升分析论文
一、政府信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1.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
政府信用是实现政权稳定、政治民主,促进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因为政府信用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政府合法性的直接基础是人民的信任和认同,而认同又源自政府信用。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回应,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局面,这样就为政令的施行奠定了基础,为政府成功地工作创造了条件。由于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政府讲信用首先就要保证权力属于人民,并按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信用还是政府权威的重要来源,是政府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的基础。权威意味着民众真心愿意服从政府的领导,认同和支持政府及其行为,是政府实现管理职能的基础。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目的是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而政府的诚信道德本身就是政治文明中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理念,政府信用要求政府是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公正政府、廉洁政府,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体现正义、公平、民主的价值理念,这恰好与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的诉求相契合。而且,政府信用制度也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信用的政府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提高政府的政治权威,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2.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物质文明的重要支撑
政府信用是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物质文明,实现人民生活相对安康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起点,政府信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3],而信用规则的制定、市场主体对规则的履行又有赖于良好的政府信用。政府信用最根本的表现是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管市场管不了、管不到、管不好的事情,确保和维护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要有一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而政府信用则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政府信用还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立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良好的政府信用可以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物质财富。因为讲信用的政府执法公正,信息公开,这就可减少市场经济主体的信息搜寻费用、沟通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率。而且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低的行政成本,也间接地增加了物质财富。此外,政府信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良好的政府信用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所谓“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4]。
3.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政府信用建设作用分析论文
一、政府信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1.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
政府信用是实现政权稳定、政治民主,促进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因为政府信用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政府合法性的直接基础是人民的信任和认同,而认同又源自政府信用。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回应,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局面,这样就为政令的施行奠定了基础,为政府成功地工作创造了条件。由于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政府讲信用首先就要保证权力属于人民,并按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信用还是政府权威的重要来源,是政府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的基础。权威意味着民众真心愿意服从政府的领导,认同和支持政府及其行为,是政府实现管理职能的基础。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目的是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而政府的诚信道德本身就是政治文明中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理念,政府信用要求政府是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公正政府、廉洁政府,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体现正义、公平、民主的价值理念,这恰好与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的诉求相契合。而且,政府信用制度也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信用的政府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提高政府的政治权威,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2.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物质文明的重要支撑
政府信用是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物质文明,实现人民生活相对安康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起点,政府信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3],而信用规则的制定、市场主体对规则的履行又有赖于良好的政府信用。政府信用最根本的表现是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管市场管不了、管不到、管不好的事情,确保和维护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要有一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而政府信用则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政府信用还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立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良好的政府信用可以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物质财富。因为讲信用的政府执法公正,信息公开,这就可减少市场经济主体的信息搜寻费用、沟通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率。而且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低的行政成本,也间接地增加了物质财富。此外,政府信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良好的政府信用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所谓“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4]。
3.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提升政府信用的必要性和方法论文
摘要:社会和谐是我国政府施政的价值目标,政府信用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合法性,是实现政权稳定、政治民主,促进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信用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是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物质文明,实现人民生活相对安康的重要支撑。政府信用也是塑造信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社会文化发展和推动资源合理利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环境和谐的保障力量。应从树立善治的理念,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增强政府信用意识;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推动政府自觉和政府再造,提高政府信用能力;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强化政府的信用行为三方面切实提升政府信用。
关键词:政府信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
“政府是由现实的少数人员组成的受一定传统、习惯、法令、规章约束公共事务管理行为的制度化了的行使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体系。”[1]政府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系统,其宗旨就在于为全体人民服务。政府信用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秉承以人为本、诚心为民的理念,认真恪守并有效履行法定权力和职责,科学制定和依法执行政策,信守对民众的承诺或约定而取得民众的信任。政府信用以政府能力为基础,这不仅包含一定的要求能力,即制定并执行政策的能力;还包括相当的支持能力,也就是体制和政策的包容性、回应性和服务性[2]。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列为政府要突出抓好的三大任务之一,这标志着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信用的高低。
一、政府信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1.政府信用是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
政府信用是实现政权稳定、政治民主,促进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因为政府信用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政府合法性的直接基础是人民的信任和认同,而认同又源自政府信用。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回应,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局面,这样就为政令的施行奠定了基础,为政府成功地工作创造了条件。由于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政府讲信用首先就要保证权力属于人民,并按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信用还是政府权威的重要来源,是政府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的基础。权威意味着民众真心愿意服从政府的领导,认同和支持政府及其行为,是政府实现管理职能的基础。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目的是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而政府的诚信道德本身就是政治文明中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理念,政府信用要求政府是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公正政府、廉洁政府,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体现正义、公平、民主的价值理念,这恰好与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的诉求相契合。而且,政府信用制度也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信用的政府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提高政府的政治权威,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一、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方法简述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信用文化、风险等级评定制度、贷款定价、贷款损失预测、贷款组合管理及贷款监督,其中银行信用文化是各种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实施的基础。
1.信用文化。信用文化是鼓励某种贷款行为的贷款环境因素的总和。它包括银行的贷款哲学和政策价值取向、重要性的确定、管理沟通、贷款员的培训等。信用文化是影响银行绩效和银行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风险等级评定制度。风险等级评定制度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风险等级评定可用于贷款定价、贷款损失准备、贷款监督等,它在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3.贷款定价。风险评级的扩展是将其与贷款定价相联系。国际上许多银行都开发了贷款定价模型,模型中综合包括了预期的贷款盈利率、资本充足度、资产回报率、产权回报率及风险调节率。每一种模型都是通过评估客户的盈利能力来确定贷款的最佳定价结构。此法称作客户利润分析法(customerprofitabilityanalysis)。具体是评估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中的所有成本和收益,结合银行既定的利润目标,给客户的贷款进行定价。
4.贷款损失的预测。预期的贷款损失是提供贷款的正常成本,可在贷款定价时予以考虑。银行资产组合是不同程度的风险资产的组合,每种资产都有不同的违约概率。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银行所面临的违约风险主要有预期内风险和预期外风险两种,因此银行的贷款损失由预期内损失和预期外损失两部分构成。预期内风险是根据历史资料统计计算的某一特定风险等级的资产在既定期限内的平均违约概率;预期外风险是在预期内风险之外的违约的概率。对于预期内损失,银行根据风险成本计算法,对不同信用等级规定不同的风险调节率,从而通过在贷款定价时收取风险费用予以补偿;对于预期外损失,由于其波动性和难以预料性,银行是通过自有资本金予以补偿的。银行信贷对象的风险等级过低、贷款对象过度集中于某一两个行业、区域和少数借款者等,都会导致预期外损失的发生。为了减少预期外损失,国外已有许多学者研究并提出了企业违约和企业破产失败预测的定量模型。我国可以借鉴其合理的成分用来分析。
小议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论文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诚信原则社套诚信体系建设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经济建设、道德建设以厦发展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实际.通过对诚信原则厦东北三省社套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的比较。对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举措给东北只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部署,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对于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诚信和诚信原则
诚信,是指诚实信用。诚实,不说谎;信用,说话算数,做事踏实,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原则,在法律上是个古老的民商法原则,而在实践中的应用或适用范围,已远远超过了民商法领域。它原意是指:社会民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从善意出发,正当地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杜绝欺诈、说谎、弄虚作假等,以维持当事人之间以及与国家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原则。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设想
一、我国征信体系建立的现状及现有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2004年初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2004年12月中旬实现了中国银行等1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8家城市商业银行在上海等7个城市的试运行。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6月底,16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与该系统的全国联网;8月底,115家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与该系统的全国联网;2005年底,已有12家省级农村信用联社、55家地市级农村信用联社和56家城市信用社联网接入该系统。经过一年的试运行,2006年1月正式运行。该系统主要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集个人的基本信息、开立结算账户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信用卡、担保等信贷信息,并将个人在全国所有商业银行的这些信息汇集到其身份证号下。目前,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经达到3.4亿人,其中有信贷纪录的人数约为3500万人,其余为开立结算账户信息。截至2005年底,收录的个人贷款余额为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信贷余额的97.5%。
目前个人征信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机构,通过专线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相连(即一口接入),并通过商业银行的内联网系统将终端延伸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业务柜台,实现了个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机构流入个人征信系统,汇总后金融机构实时共享的功能。其中,前者表现为金融机构向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报送数据,后者表现为金融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向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时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金融机构向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报送数据可以通过专线连接,也可以通过磁盘等介质。
经过数年的摸索,我国各部门在我国国情基础上对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方案与模式。
该模式类似于欧洲模式,由人民银行作为主导机构进行征信体系建设。在人民银行已有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两大信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由人民银行筹建专门的征信机构进行运作,向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种用户提供信息报告服务。在个人征信方面,人民银行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