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5:52: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用企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用企业

企业信用担保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以下简称《鼓励政策》)有关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决定精神和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的要求,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现就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列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凡依据《指导意见》,由地级市(州、盟)人民政府(授权部门)批准成立并经省级人民政府(经贸委)核准,依法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且冠以"XX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中心、担保协会)"字样的专门从事担保的机构;

2、符合《指导意见》规定的业务范围,体现和执行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图和调控要求,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的政策监管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机构的业务监管;

3、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担保业务收费标准报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地级市)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物价部门批准且不超过《指导意见》规定的担保收费最高标准;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监督制度

第一条为有力推进“信用**”建设,进一步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依法行政和以德监管的有机统一,根据《**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市局信用建设的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以下简称企业信用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科学监管观为指导,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整合系统行政资源,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的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实施信用监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制度。

第三条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和监管职能的拓展、深化与创新。各所、分局和各科室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实施企业信用监管,逐步丰富企业信用监管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监管的完整体系。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应当遵循统一、客观、公正、效能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市局成立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企业信用监管制度;协调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企业信用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使用管理,增强企业诚信和信用风险防范意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使用等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相关组织,在依法履行职责或者经营活动中形成和掌握的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信息。

本办法所称机关,是指本市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设在本市的国家和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

本办法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并开展企业征信,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企业信用管理、咨询和评估等服务的法人中介组织。

第四条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担保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90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川办函〔20**〕182号)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和《**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担保业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完善对担保机构的支持政策

(一)继续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文件中规定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1%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可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47号)精神,我省担保机构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在我省登记注册的、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达70%以上的担保机构,自愿申报,符合条件的由税务部门审核确认后,担保机构可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担保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规模,防范信贷风险和担保风险,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核心,坚持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方针;以吸引民间投资为基础,政府财政补助为激励,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明确担保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引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重点面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加强担保行业自律,明确担保行业监管,促进担保行业规范运作和担保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业务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依法经营与加强监管相结合、提升信用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组织架构和服务对象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思考

未来世界经济走势表明,世界经济的竞争必将由价格、质量、服务的竞争,发展为信用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全方位竞争,竞争战略必然包含信用制胜的内容。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市场理性发展相对欠缺,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行为承诺与实践不符,使得市场信任感匮乏,导致信用链条的薄弱,最终影响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党的**提出了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国家工商总局把20**年定位为“诚信建设推进年”,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在经济户口基础上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寻找一条以治本为主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要制止住不讲诚信肆意违法的势头,单靠加重处罚是有限度的,只有使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付出二次成本,甚至是长期的成本,丢掉部分或全部市场份额,才能让各类经营者视诚信为生命。

一、企业信用监管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企业信用监管的主力军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行使广泛的监督职权。通过支持引导守信行为,及时惩戒失信行为,保障基础信用的健康发展。1998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局“三定方案”中明确规定监督管理市场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本职责。长期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从而掌握了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大量原始材料和数据,形成了完整准确的市场主体身份信息记录;通过各种专项管理、巡查、年检等措施和办法,对企业的市场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进行了全过程的监控,对市场主体的商标使用、合同履行、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予以全面监管,积累了丰富的监管信息;由于逐年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工商队伍的文化素质、执法素质、业务能力均有所提高。特别是“管办脱钩”、省以下垂直管理和机构改革以来,整个系统的机动性和权威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政府机关相比,企业经营行为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职能紧密相连,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多年的执法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是参与市场交易的最基本因素,因而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同时,入世、深化改革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也对创新监管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实践证明,企业信用监管是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可以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独特的、难以替代的地位。

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

查看全文

企业运营中的信用观念缺失

【文章摘要】

目前,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利益的驱动、失信成本的过低,征信成本偏高加之某些地方保护土义的存在,使企业信用的缺失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改善社会诚信环境,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才能重塑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

【关键词】

诚信经营;信用观念;失信惩戒;信用管理制度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企业信用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总结了当前国内企业信用恶劣的7种表现:履约率低;逃废债务;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毒米毒酒事件不断;企业虚假披露;上市圈钱行为屡见不鲜;有偿新闻、虚假广告、虚假财务报告和“黑嘴股市分析”满天飞;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和盗窃知识产权。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消息称,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破坏了中国企业和国家的形象。

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国这样一个千百年来一直有着“民无信不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优秀诚信文化熏陶的社会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在不诚信经营?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使企业诚信经营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

查看全文

企业创新与信用论文

内容摘要: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创新和信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谋求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改进自己的产品,以占领市场份额。但创新意味着原有生产模式的改变,是一个跳跃的、不连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用对企业销售的连贯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一定时间,并对创新的连贯性提供了保障。信用使企业的生产销售趋于稳定,为创新提供了保证;同时,创新也是信用提高的手段,创的过程就是信用积累的过程。企业正是在创新和信用的互动中不断发展的。在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中以及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创新与信用的作用明显的表现了出来。关键词:创新信用博弈竞争企业规模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能否维持企业的生存并努力推动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企业家和员工的生活保障,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最关心产品的销售情况。因为销售是企业取得利润的最重要途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而销售又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质量好可用性强的产品,需求量才大,才容易被售出,也就是说生产的好坏是销售好坏的前提。怎样生产出适销对路,能够满足市场需要,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产品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然而,一种商品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往往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当某种商品刚被推出的时候可能很受欢迎,但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可能不再能够满足消费者增长了的需求了。这时需要一种变化了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代替原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改进自己的产品,进行创新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熊彼特说开发可以替代市场上已有物质的产品就是一种创新。他说,如果这种替代物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比较廉价,那么创新成功(带来利润)的可能性就很大。他的观点告诉我们,企业创新成功与否只取决于替代物发挥作用的程度和价格。价格是可知的,而替代物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单厂商不可预知,就连消费者在短时期内也很难知道。因为消费者大多希望商品"经久耐用",这需要一定时间来检验,同时消费者又希望尽快得到新产品。这种心理上的矛盾造成了消费者面对多家企业的多种产品时很难选择,很多时候,消费者会出现从众心理,把自己的选择建立在大多数人的选择结果之上。其实消费者的选择都是建立在一种判断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判断的实质是消费者认为某种产品是好的产品、生产该产品的厂家能生产出好产品的可能性是多大。可能性越大,消费者越愿意购买这种产品。从总量上讲,该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这种可能性可以用我们讲的信用来衡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用就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供消费者选择时参考的承诺。信用在企业创新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把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易看成一种博弈,企业和消费者是参与人。再假定某个企业将先后按顺序推出一系列产品:M1M2M3……且其中MK+1是MK的替代品,每推出一种产品,企业将与消费者进行一次博弈,假设每次博弈的支付函数都相同,如图(1)所示消费者合作不合作合作5,40,0企业图(1)不合作5,-40,0应该说明的是:(1)这个支付函数只能表示企业与消费者关于一件商品的博弈,而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的全部交易。(2)企业的创新行为并不一定会使自己的产品改进,有可能变动不大甚至是"改退"的,我们把改进产品的行为表示为"合作",而把没改进的行为表示为"不合作",消费者购买该商品为"合作",不购买该商品为"不合作"。很明显,在这样的博弈中,企业愿意选择"合作",虽然在某一轮的博弈中企业选择"合作"还是"不合作"都能获得一样的利益,但是消费者往往选择"针锋相对"的策略,在下一轮的博弈中,对本轮中选择"不合作"的企业实行"不合作"的做法,如果企业"不合作",那么在下一轮博弈中企业的利润肯定为0,企业所希望的如果是利益最大化的话,在每一轮博弈中都希望获得利润,所以每次博弈中企业都努力选择"合作"。然而如前所述,"合作"与"不合作"作为企业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也是企业不能完全控制的,他们只能努力采取"合作",但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肯定是"合作"的。我们这里用X来表示企业真正实现"合作"的概率。当然消费者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如果选择"不合作"则收益为0,如果选择"合作"则收益可能是4也可能是-5,所以在购买商品时要利用信用来进行选择,也就是对企业生产好产品、真正达到"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我们用P来表示信用度,也就是可能性,如前所述,P的大小和产品的总销量成正比关系,P越高总销量越大。令总销量为Q,则Q=KP,那么企业的总收益函数为W=5KP(1)令Pt为T阶段消费者认为企业"合作"的概率,也就是T时期的信用度,Xt为T时期企业真正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如果在T阶段企业真正实现了"合作",那么,根据"贝叶斯法则",消费者在T+1阶段认为企业会实现"合作"的后验概率(信用度)为Pt+1=Pt×1/Pt×1+(1-Pt)Xt≥Pt将上式带入(1)式可得出,Wt+1≥Wt。特别的,当Wt+1=Wt时,Xt=1,这意味着在T阶段企业的创新肯定会成功,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将会讨论),所以我们近似的认为,在T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之后,T+1阶段企业的利润会大于上一时期的利润。如果企业能够连续创新成功,那么他的信用度便会不断积累持续上升。信用的最初方式就是这样的,它的不断增加带来了利润。这个简单的计算说明,如果企业一次创新成功,会使下一次的利润增加,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信用P的增加,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一些现象了,如企业做广告,无非是在向人们推广它的信用,并努力增加它的信用,从而增加自己的利润。但是,只要Xt<1,就有创新失败的可能。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KMRW声誉模型进行证明。KMRW定理说:在T阶段重复囚徒博弈中,如果每个囚徒都有P>0的概率是非理性的(即只选择"针锋相对"或"冷酷战略"),如果T足够大,那么存在一个T0〈T,使得下列战略组合构成一个精炼贝叶斯均衡:所有理性囚徒在t<T0阶段选择合作(抵赖),在t>T0阶段选择不合作(坦白);并且,非合作阶段的数量(T-T0)只与P有关而与T无关。因为厂商的创新是不可控制的,所以可以认为厂商有非理性的可能。同时,消费者也是非理性的(采取"针锋相对"或"冷酷战略")。只要他们进行足够多的博弈次数T,肯定存在一个T0。在T0阶段之后,厂商和消费者不合作,而且,(T-T0)只与P有关,这个P与前面提到的X有关系:P=1-X.上面的阐述至少说明任何企业在一系列的创新中肯定会出现创新不成功,即在T0阶段出现"不合作"行为,而且在之后的(T-T0)阶段中,消费者选择"不合作",这样一来企业不单损失了这些阶段的利益,而且把前些时候日渐积累起来的信用也丢失了,通过"贝叶斯公式"不难算出企业在"不合作"后的后验概率也即信用度为0。企业为了获得利益而不得不重新采取"合作"的办法,但在(T-T0)阶段时,消费者选择"不合作",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打击,而且即便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后开始"合作",因为企业的信用减少,其销量也会大规模的减少。在恢复信用的一段时间里,企业损失巨大,有的甚至因销售停滞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引发企业生产管理的混乱,甚至倒闭。在某个企业创新失败的(T-T0)阶段内,这个企业原来的用户将选择其他厂商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这家新厂商如果创新成功的话将使自己的在顾客心目中的信用度增加。这时,即便原来厂商的新产品创新成功,也有可能难以吸引原来的客户。所以,不同厂商在与客户进行博弈的同时还在与其他厂商进行着竞争。在厂商的竞争中,信用和创新依旧是他们能否取胜的关键。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不但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必须尽量抢在其他厂商之前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的信用度,提高销售量,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创新比的不光是质量,还有速度和连续性。然而,当一个厂商率先推出新产品时,即便他原有的信用能保证消费者接受这种新产品,但它能获得多少收益呢?规模较大的厂商模仿能力相当强,当一种全新的产品被推出后不久,他们便已经可以进行仿造或者参照新产品改造自己的原有产品。这时,这种新产品已经基本度过了它的创新期,或者说这种创新的最初实现者已经不再独自占有创新所带来的利润,这样看来创新所能带来超额利润的时间很短,时效性很强。所以创新的最初实现者如果以前的信用不够高,生产规模不够大,那么它所能获得的利润也十分有限。厂商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信用,增加自己的产量。只有在自己的信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自己的创新行为被消费者接受,并获得较大数额的利润。这正是信用度不高的新企业不断寻求创新的原因。这里又一次说明了,创新和信用的相互作用:创新能增加信用,信用为创新提供保障。那么已经形成一定信用规模的大企业是不是不需要创新了呢?当然不是。也许他们可以通过仿制其他厂商的产品获得一定的利润,但他们也面临着与之规模相近企业的竞争。其实仿制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的策略,而且会因为新产品推出不及时而损失掉一部分原有顾客,使厂商的信用度降低,这与创新不成功的后果相差无几,所以与其如此还不如进行创新,毕竟创新还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对于一些有垄断优势的厂商而言,创新失败的损失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不进行创新也必然会使自己的信用受损。一旦顾客对其产品失去信心,其他厂商进入就会十分容易,而且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其垄断地位构成威胁。当然,垄断厂商产品创新的时间周期可以相对长一些,但这个时间周期也要跟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而变动。现实社会中垄断企业只占少数,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创新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面临着创新失败的压力,他们当然希望减少创新失败带来的损失。他们推出了很多举措。以旧换新是很典型的一个办法。以旧换新是保持企业信用,增加销量,维持企业销售连贯性的有效手段。

查看全文

小议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探究

内容摘要:随着短期融资券市场的逐步壮大,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将成为决定包括短期融资券在内的企业债券定价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国内对信用利差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国内外债券的信用利差研究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债券信用利差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信用利差的估计和拟合方法、信用利差定价和信用利差期限结构,希望对企业债券的合理定价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用利差企业债券定价模型期限结构

债券是信用风险的重要载体,研究债券的信用利差不仅对违约事件和违约概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且直接有利于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产品定价。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券一度发生过违约事件。

虽存在着监管不利的原因,但也反映出我国企业债与国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用利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曾导致意大利国债相对于德国债券信用利差的上升和波动。对信用利差的研究不仅可以预警企业的信用评级变动,而且有利于相关投资者、企业和国家在预见违约事件可能发生前及时利用无风险资产和债券进行套期保值。随着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市场的逐步扩大,短期融资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将对整个市场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将会成为决定包括短期融资券在内的企业债券发行、交易定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信用利差的研究不仅有必要性而且也有紧迫性。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用利差”成为JournalofFinance,JournalofFixedIncome等国际学术刊物在信用风险领域研究的前沿。信用利差的内涵、理论和度量、估计方法是在信用风险理论和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开展了现有的信用利差期限结构模型及相关实证研究。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查询制度

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行为,根据《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是指查询主体通过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的查询途径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行为。

第三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依法归集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等在市场监管中获得的企业信用记录,形成全省统一的公共征信数据库。查询主体必须依法保护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第四条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的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具体负责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第五条查询主体是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组织或个人,主要分成以下几类:(一)全省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二)上海、江苏等其他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三)司法、国家安全、纪检监察等部门;(四)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五)金融机构;(六)信用服务机构;(七)其它组织和个人。第六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以下查询方式:(一)互联网查询。是指通过信用浙江网及省政府门户网站查询企业信用信息。通过互联网查询非公开企业信用信息需通过CA电子身份认证。(二)局域网查询。是指通过政务网络、专线接入等方式,查询企业信用信息。通过局域网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主体必须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并交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备案。(三)书面查询。是指到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及指定的受理点,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主体需填写查询申请表格,并递交营业执照(国家机关需提供介绍信等公函)、承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其它要求提供的材料备审。(四)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的其它查询方式。查询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查询。

第七条本省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按照以下规定:(一)《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办法》第七条所列的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可以查询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二)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查询属地企业信用信息;(三)《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办法》第七条所列的市、县(市、区)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可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查询属地企业信用信息;(四)《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办法》第七条所列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所属的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因某具体行政管理需要,查询异地企业信用信息的,可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出申请;(五)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或管理机构,因某具体行政管理需要,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可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出申请。第八条上海、江苏等其他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因工作需要查询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的,可通过当地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向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查询。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与相关省(市、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第九条法院、检察、公安、国家安全、监察等机关、部门,可持县级或县级以上机关开具的公函,查询当事企业信用信息。第十条企业可以查询本企业信用信息。经企业授权,企业和个人可以查询授权企业信用信息。第十一条金融机构因业务需要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可通过总行(总部)或省级分支机构向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查询,经批准后,由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与其签订相关查询协议。第十二条信用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浙江省信用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备案,需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经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与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签订相关查询协议。第十三条其他组织或个人需查询本省企业信用信息的,按照有关规定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出申请,或通过信用服务机构查询。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可以不予受理:(一)申请查询理由不充分的;(二)查询申请人未能提交合法证明的;(三)申请查询内容超出本办法规定查询范围的;(四)其它依法不予受理的。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不予受理的,应告知查询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原因。第十五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查询和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保存。第十六条查询主体应合法、合理应用企业信用信息,不得用于查询理由以外的其它用途。查询主体违反前款规定,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对其失信行为进行记录;给企业或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七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供查询主体决策参考,对其产生的后果,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不承担法律责任。第十八条查询主体认为查询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差错的,可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出异议。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及时与提供信息的单位核实;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改正并予以公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