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4:1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用担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用担保

领导在信用担保大会讲话

同志们

一、统一思想。

肩负着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小企业融资较困难的情况下,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认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强化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而信用担保体系是保障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的制度安排。信用担保体系是否健全是衡量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县与全国一样已进入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阶段,一是要充分认识信用担保体系是组成市场经济机制的重要部分。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中小企业发展的地位已经很明了全县有中小企业7641户,规模企业67户,因此,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县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信用体系缺乏的问题,二是要充分认识担保体系是支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重要条件。目前。更是担保不足的问题。过去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投入、投资、补助等为主,但相对于企业动辄需要上百万、上千万的资金来说,财政给的几万、几十万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担保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转变了公共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不仅可以小钱撬动大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只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任何企业都可以共享财政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会更加注重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因为贷款到期是一定要还的不像过去财政给的有些是可以不还的因此,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可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是信贷资金的使用者,三是要充分认识信用担保体系是构成区域性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银行是信贷资金的提供者。而信用担保机构是之间的中介,区域性融资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担保方式帮助企业从银行融资,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就会突显,而“四两”也会增值保值。资本金用的好,就会像再生资源一样,周而复始,永续利用,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快速转型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就是作为担保业信用等级和担保实力的一个标志,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力度。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担保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以下简称《鼓励政策》)有关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决定精神和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的要求,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现就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列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凡依据《指导意见》,由地级市(州、盟)人民政府(授权部门)批准成立并经省级人民政府(经贸委)核准,依法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且冠以"XX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中心、担保协会)"字样的专门从事担保的机构;

2、符合《指导意见》规定的业务范围,体现和执行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图和调控要求,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的政策监管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机构的业务监管;

3、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担保业务收费标准报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地级市)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物价部门批准且不超过《指导意见》规定的担保收费最高标准;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担保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规模,防范信贷风险和担保风险,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核心,坚持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方针;以吸引民间投资为基础,政府财政补助为激励,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明确担保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引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重点面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加强担保行业自律,明确担保行业监管,促进担保行业规范运作和担保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业务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依法经营与加强监管相结合、提升信用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组织架构和服务对象

查看全文

浅析中国信用担保制度

一、我国信用担保政策环境与实践情况

(一)担保行为的出现。

1979年和1983年,国务院分别批转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从此,中国结束国家计划资金统包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历史,开始逐步实施“拨改贷”。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经济合同法》,其中第15条对担保的规定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单位担保。保证单位是保证人一方履行合同的关系人。从此,在体制调整和法律保护下,担保作为一种行为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生活。但是,此时的担保行为局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上级主管部门和关联企业提供的担保。

由于当时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到位,特别是政企不分,为了帮助下属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得不承担担保责任,以至出现了重庆的一家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破产,法院强制查封市纺织局要求承担担保责任代为偿债的事件。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一律不得为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担保。为此,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难问题又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二)担保机构的出现。

为了解决国家行政机构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担保问题,帮助企业获得技术改造贷款和日常经营活动必需的流动资金贷款,1993年前后,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专门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服务的独立担保机构,1994年初,财政部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组建了专门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担保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90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川办函〔20**〕182号)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和《**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担保业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完善对担保机构的支持政策

(一)继续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文件中规定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1%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可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47号)精神,我省担保机构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在我省登记注册的、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达70%以上的担保机构,自愿申报,符合条件的由税务部门审核确认后,担保机构可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查看全文

信用担保缓解融资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潜在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国际经验,有效防范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信用担保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来自中小企业的风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导致风险产生、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普遍落后,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来自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来自协作银行的风险、政府部门不适当干预引发的风险、政府进行有效监管,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注意避免政府直接干预造成的风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形成了比较健全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担保业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受保企业的监督检查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我国信用担保业是一个仅有十几年历史的新兴行业。由于经营的对象大多是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的信用等级较差的中小企业,使得该行业具有高风险性特征,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切实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风险控制

近几年来,我国信用担保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信用担保业毕竟是一个仅有十几年历史的新兴行业,缺乏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加之作为其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与贷款银行的协作关系扭曲以及来自政府部门的不适当干预,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十分突出,有些担保机构由于遭受了严重的风险损失已难以为继。为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十分必要。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潜在风险

据调查,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论企业信用担保构建

一、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融资困难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通过对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担保困难又是“瓶颈”中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因而融资风险大,而中小企业又没有相应的担保体系为其进行融资担保,所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从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得到足够的融资支持。所以,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势在必行。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担保人对商业银行作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推动我国信用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作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近期内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长期目标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技术创新以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作用。

其实,有些国家早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日本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全国性信贷担保联合会,它同日本小企业信贷保险公司一道致力于为日本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韩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信用保证基金,其资金来源,中央一级全部由中央政府出资,地方一级则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各出50%。菲律宾于1984年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会,该基金会担保85%的贷款补偿,一旦贷款无法偿还,基金会承诺向贷款银行支付所担保的贷款部分。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早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实际上,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早在1998年10月,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起草《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确定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作为突破口;12月召开的全国经贸会议决定在江苏镇江、山东济南、安徽铜陵等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1999年6月14日,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同时征求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的意见,国家经贸委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对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探索:1994年,上海城市信用社开办了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贷款业务,基金由各区政府财政拨款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以会员制的形式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1997年,中囤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参与成立了虹口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并由专业的担保公司操作;而最近北京市财政局、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三方签订的《关于设立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并联合开展信用担保业务的框架协议》、《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实施细则》更是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二、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设想

构建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遵循“借提供信用保证,达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目的,进而协助中小企业健全发展、经济成长与社会安定”的宗旨来进行。同时,根据国家经贸委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还应严守三条指导原则:(1)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2)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原则。(3)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

查看全文

信用担保体系的缺陷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这两年发展迅速,有的担保企业资金实力较强,风险管理比较审慎,风险控制较好,代偿率较低;大多数的担保企业规模较小,自身发展艰难。由于中国担保行业存在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也同样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责权明确的监管主体

商业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虽然名义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管理,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对担保机构并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办法来规范担保机构和担保行为。一是担保机构的设立没有统一的依据;二是没有市场准入制度,如规定最低的资本金,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等;三是对业务经营范围没有硬约束,相当部分信用担保机构既从事担保业务又从事投资业务,担保业务实际上成了一些信用担保机构的副业。

2、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制约了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目前中国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如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监督管理、会计制度、风险处置、市场退出等方面法律规范均是空白。目前主要适用的担保法律法规都是早些年制定的,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该法是规范担保行为而不是规范担保机构。1998年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分别了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管理办法,但主要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适用范围比较窄。另外,《合同法》、《公司法》、《物权法》等法律对担保业务尚有规定不明确、甚至不适用的地方。

查看全文

公司信用担保工作小结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是政府投资成立的专业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3.8亿元。公司从1999年成立以来,以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坚持政策性导向、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累计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73亿元,累计支持企业1800多户。公司被中国联合资信评估公司评为aa+级信用,被国家发改委主持的全国担保机构联席会议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正如全国各地一样,地方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中小企业融资试点工作、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做大作强起龙头带动作用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等。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挥开发性金融在解决地方经济“难点”、“热点”方面的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在银行界率先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促进信用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这一举措为解决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为当地最大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中小企业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公司密切与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各区县政府和平台公司合作,抓住机遇,求实创新,发挥市级平台公司的龙头作用,充分利用好开发性金融资源,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使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与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正式起步于10月,新津县作为首批试点县与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获得授信5000万元。12月,第一批10户企业共1200万贷款得到落实。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初开始向其他区县全力推进。截至底,全市20个区市县与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协议贷款总金额22亿元。其中新津、高新区、金牛区、双流等14个区县已正常开展业务,另有3个区县的首批贷款正在落实。另外,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分别与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双流蛟龙工业港、青羊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西区)签订了融资担保合作协议,协议金额4亿元。同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通过开发银行一亿元的软贷款支持,增加了注册资本,担保资金实力进一步夯实。经两年左右的运达作,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累计发放贷款6亿多元,其中,仅新增客户177户,贷款规模4.78亿元。

两年来,在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区县政府平台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整体上销售规模、利税、劳动就业水平都有明显增长,促进了中小企业成长,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以新津县为例,获得贷款支持的18家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8%,总入库税金比上年同期增加12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1200名。18户获得贷款企业中,新培育上百万税收企业2家,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家。双流县获得开行贷款支持的29家企业,入库税金比往年平均增加54.48%,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受金融生态恶化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金堂、蒲江县,金融机构已多年没有在当地新增贷款规模,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资金短缺严重制约。通过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金堂有6家,浦江有5家企业获得开行贷款,实现了担保公司在这两个区县融资担保业务“零”的突破。

目前,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市县两级构成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网络体系已搭建起来,体系和运作机制已基本建立并初步完善。两年来运作正常,无一笔贷款逾期现象。许多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的同时,管理规范程度和水平有所提高,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在金融界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许多银行分支机构受其带动,开始把新的业务增长点放在中小企业项目上。多家金融分支机构正在与我公司接触,商讨如何借鉴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经验和运作模式,与我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查看全文

信贷融资担保管制下信用担保体制思索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是困绕实际部门和理论界的难点问题。近年来,中央着力在资金供给层面上深化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采取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及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拓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等一系列措施,以引导资金逐步回流农村地区。然而,这些措施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难问题。农业部的一项调查表明,2002年3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的贷款资金需求满足率为60.4%,其中中部地区为58.3%,西部地区仅为47.9%。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更是普遍;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年的调查数据也表明,农村居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有强烈的贷款需求,但发生借款行为的农户仅占调查农户总数的19.5%,并且借款农户中仅有32.8%的借款是从银行和信用社获得[1]。难以获得有效的信贷支持已经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更加剧了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满足,除了国家长期以来城市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之外,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使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能对接无疑也是重要原因。为了防范违约风险,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采用担保贷款的形式向农村经济主体发放贷款。但是,担保贷款却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从而造成了农村经济主体的贷款难问题。显然,如果不引入新的制度安排,仅靠金融机构的行为选择与政府“一厢情愿”的鼓励,是无法促使农村金融交易有效进行及拓展的,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也必将长期持续下去。因此,深入考察农村信贷融资的担保约束及其成因,并提出缓解担保约束的制度安排,对缓解农村融资难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信贷融资的担保约束与农村融资难问题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事前金融合约的达成既受客观自然风险的影响,还受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信用风险的制约。为了防范违约风险,农村金融机构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条件,如实物抵质押、权利质押或保证担保等,并在融资契约中明确规定担保违约责任。何广文(2002)等通过对全国6个省区的18个乡镇信用社、6个县级联社、4个农业银行基层办事处和57户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基本都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按贷款额度算,各种形式的担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2%,而信用贷款仅占28%,主要担保贷款形式为抵押担保贷款、质押担保贷款和保证担保贷款,其比例分别为18.2%、12.6%和40.2%[2]。从对不同地区进行的个案调查来看,情况基本类似,对西部地区重庆市的一个典型调查表明,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总额中,担保贷款占74%;而对东部地区江苏省张家港市的调查则表明,地处经济较发达农村的信用社工商业贷款占比较高,其信用贷款占比例则更低,仅有2.41%,绝大多数是担保贷款。据笔者(2009)对福建省闽清县和邵武市(县级市)农村信用联社、南安市(县级市)农村合作银行等不同区域的调查表明:闽清县农村信用社2001—2008年农户贷款中各种抵押担保贷款占比在90%—95%,信用贷款只占不到10%的比例[3];邵武市农村信用联社2008年对信用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占10%左右,其他农户贷款都要求有各种形式的担保及抵押,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都须要不同形式的抵押和担保,如房产、产房、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等资产抵押;南安市农村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都须要不同形式的抵押和担保,农户贷款主要是农户联保贷款或担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逐步退出,只占1%左右。然而,这与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普遍存在的抵押担保品不足的现实相悖。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建在农村地区(县域或乡镇),厂房用地多是租用的集体用地、宅基地等,农村中小企业不拥有该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及其依法处分权,导致农村中小企业所有的有限的不动产资源无法有效地用于担保贷款,农村中小企业可供担保的不动产资源严重受限[4]。农户本身可抵押的价值极低甚至为零。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户的价值储备有限,符合可抵押、质押条件的特别是易于进入市场实现价值的资产并不多。抵押担保难问题是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和农村金融机构“放款难”矛盾的焦点所在。担保约束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农村信贷业务难以拓展,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围绕“三农”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的部署,200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金融支农问题调研组对金融支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由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来看,多数农户从农村金融机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下同)得到贷款难度较大。2000年至2003年,农民每人每年从农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65元。据湖南农调队对全省3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从农村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农户有218户,所占比例仅5.9%;据江西省农调队对全省24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有574户有借贷行为,占23.4%,其中从农村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有120户,占被调查农户的4.9%;从2001年至2003年,从农村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仅占农户总借贷额的13-23%左右。据安徽省农委从农村调查点了解的情况,2003年农民户均借款中,来自农村金融机构的占12.6%。农户从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困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5]。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提供的资料以及张捷(2003)、王静(2004)、冯兴元(2004)等人的研究表明,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中得到的融资只占其需求的50%[6[]7[]8]。

三、农村信贷融资担保约束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