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义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3:58: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义义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义义务

英美公司董事信义义务溯源论文

摘要:信义义务源自于英国衡平法中的信托理念,信义义务不是基于法律的技术规则,而是基于道德的最高准则。公司董事作为受信人不能利用自己的受信地位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受信人义务的实质。英美信义义务理论及对于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立法约束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价值观,尤其是西方信托文化基础之上的。由于缺少信托文化基础,我国有关公司董事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的立法约束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信义义务董事行为信托文化

一、信义义务源自于衡平法中信托理念

现代信托制度是英国法律最具特色的部分,“信托”一词,在英国早期的衡平法上具有广泛的含义,它被用于泛指所有的衡平关系。人们目前所说的信托制度一般都是指14世纪以后由英国衡平法院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制度。对信托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是“用益”制度,它被认为是现代信托制度的雏形。“用益”的原文是USE,就是使用、利用的意思,它是英国13世纪后出现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即土地所有者将土地转移给另一个人所有,而土地上的收益却归属第三人,这就是用益制度的雏形。在用益制度下,转让人将土地转让给他人设立用益权,在取得财产后,总有一些受让人不履行承诺,而受到损害的人无法得到普通法院的救助,因为普通法认为,土地已经归受让人所有,因此,受害人只得寻求衡平法院的救助。衡平法院并不否认受让人是土地的法定所有者,而是强调受让人有义务为受益人的利益持有土地。在这之后,双重所有权的观念开始出现,即受托人拥有受托财产的法定所有权,受益人享有财产的衡平法所有权一受益权;或者说,受托人是普通法上的所有人,而受益人是衡平法上的所有人。信托本质上就是一种衡平法设计,信托被视为一种衡平法上的义务,而非权力,通过信托受托人为其他人的权益而控制一定的财产,信托是一种信任关系,即持有财产的一方负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处分财产的衡平法上的义务,信任是信托关系的基础。

信义关系(FiduciaryRelationship)是指在一方承诺为他方的最佳利益而行为这样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中,行为人就处于一种受信人(fiduciary)的地位,他为之服务的一方就是这一法律关系中的受益人(beneficiary)。从本质上看,受信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不对等的法律关系,即受信人处于一种相对优势的地位,而受益人处于弱势地位;一方拥有以自己行为改变他人法律地位的能力,而另一方则必须承受这种被改变的法律后果。法律为了保护受益人的利益,防止受信人滥用权力以保护双方的信任关系,就要求受信人对受益人承担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信义义务产生于当事人之间存在信义关系,受信人负有特定的信义义务是信义关系的核心。一般认为,信义义务不是基于法律的技术规则,而是基于道德上的最高准则。受信人不能利用自己的受信地位为自己谋取私利,不能使自己处于受信人职责与个人利益冲突的位置,被认为是受信人义务的实质。

从历史上看,信义关系是英国衡平法院在裁决关于“信任”(confidence)事务中,为了确保受信人的利益而发展起来的,信托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是最典型的信义义务关系,到后来,信托法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信义关系则被用来指代所有具有信托关系性质、为了他人的利益履行职责因而要求更高的行为标准的那些法律关系。如委托人与人关系、董事与公司的关系、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等。

查看全文

北美合伙诚信义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有限合伙;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

论文摘要:信义义务作为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和事后的救济手段,能够弥补契约不完全而产生的人承诺的空白,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的利益。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有限合伙制度,但关于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的规定还不完善。因此。借鉴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完善我国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的相关规定,是发展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必然选择。

信义义务又称为诚信义务,指当事人之间基于信义关系产生的义务。《布莱克法律词典》将信义关系定义为这样一种关系:一个人在该关系范围内的事项中,有义务为另外一个人的利益服务。其中,服务者处于一种被信任者的地位,他为之服务的一方就是这一法律关系中的授信者。一般来说,信义义务主要包括积极的注意义务和消极的忠实义务两个方面。

一、美国《统一有限合伙法》关于信义义务的规定

2001年《统一有限合伙法》第408条规定,除非普通合伙人没有得到在特定事项中有限合伙行事的授权,并且与普通合伙人进行交易的人知悉、已经收到通知或被告知普通合伙人没有获得授权,作为有限合伙和其他合伙人的人,普通合伙人应对有限合伙及其他合伙人承担信义义务。普通合伙人承担的信义义务包括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两个方面的内容。第408条(b)款规定合伙人在开展和终结有限合伙的活动中对合伙和其他合伙人所承担的注意义务是指不得从事重大过失或不计后果的行为、故意渎职、或故意违法。第408条(b)款规定普通合伙人的忠实义务包括:(1)向有限合伙说明,并作为有限合伙的受托人持有,由普通合伙人在开展和终结有限合伙活动中、或自普通合伙人利用有限合伙的财产中,包括利用有限合伙的机会,获得的任何财产、利润或利益:(2)不得在开展或终结有限合伙活动中作为或代表与有限合伙利益有冲突的一方与有限合伙进行交易:并且(3)不得在开展或终结有限合伙活动中与有限合伙竞争。

美国的制定法虽然对有限合伙中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出于效率的考虑,并没有味的将信义义务施加给普通合伙人,而是根据特定情况有所放松。作为判例法国家,法院的判例具有更为重要的阐释性意义,并能突破和发展制定法。

查看全文

资产管理机构信义义务制度研究

摘要:投资者保护是维系资产管理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一环,英美法系多年的实践证实了信义义务制度的重要性。为了使信义义务规则能够在我国最终落地并有效实施,以民事裁判为视角,确定信义义务的概念与性质,并肯定信义义务规则可作为民事裁判援引的依据,明确信义义务的法律性质与内涵、义务主体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不失为投资者在权益受损时通过有效的民事裁判程序获得民事救济,进而推动资管行业良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资管新规;资管机构;信义义务;背信责任

一、信义义务概述

信义义务一词源于英美法系,是英美法系国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一个独特制度。不过,英美法系并未对信义义务进行明确规定,而是通过一系列判例对其进行判定:信义关系看似为民事主体间平等的法律关系,但究其本质,在信义关系中,受托人拥有以自己行为改变受益人法律地位的能力,而受益人则必须承受这种被改变的法律后果,受益人实际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信义关系实为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不对等的法律关系。

二、我国资管机构信义义务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一)经验借鉴与信义义务的扩张。信义义务源自英美,经过英美法系国家多年的司法实践,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认定与判断标准,且基于其法律制度优越性被不少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引进。英美法系国家并未对信义义务的内容以及判断标准进行明文规定,而是在司法判例中明确信义义务的判定规则,其内容也在司法实践中逐步丰富与完善。早在1950年,日本便在其成文法中成功引进了信义义务中的忠诚义务,发展到2006年,信义义务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根据其《金融商品交易法》的规定,忠实义务和善管义务已成为金融业者最具普遍性的规制要求。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中第7条,也是典型的信义义务规定。(二)我国信义义务的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1.立法现状。纵观我国现今的法律体系,与信义义务有关的法律规定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引入了董事、监事和髙级管理人员的信义义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设定了资产管理信托模式。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条的规定,是信义义务在我国金融法中的首次引入。(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第二条的内容,也体现了受托人须秉承信义义务的基本原则。可见,我国在制定金融法领域法律时,已经注意到信义义务的特殊地位。不过,由于过于关注与强调金融机构的营利性,导致信义义务还未被全面引进,且即便引入了信义义务的基本内容,法律文本中也并未直接使用信义义务一词,而是运用了其他具备信义义务本质内容的词汇。此外,新出台的对资产管理业影响重大的《资管新规》,虽进一步强调了信义义务的内涵,但又存在着法律效力位阶较低等问题。因此,信义义务在我国立法中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但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2.司法实践。在司法裁判中,近年来,法院在审理资管业务相关案例时,越来越多地对信义义务的存在进行有效认定,虽并未明确使用信义义务一词,但其关注点与信义义务的实质别无二致。本研究以“适当性义务”“忠实义务”等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进行了案例检索,发现与此相关的司法审判案件并非少数,搜索结果如下:(1)以“适当性义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裁判视点围绕“适当性义务的内容、法律责任、证明标准及举证责任”,典型案例有“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恩济支行与王翔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8〕京01民终8761号)”。(2)以“忠实义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裁判视点为“维护基金财产的独立性系管理人的重要职责,投资人有权因管理人未履行该义务而诉请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典型案例有“北京锋达资产管理中心与张小溪合同纠纷(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7〕京03民终7234号)”。(3)以“背信责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裁判视点包括“背信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区分原因力的情况下判定背信责任以及在资管计划未进行清算分配的情况下,投资者主张受托人存在违约行为而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会因损害结果未固定而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典型案例有“彭伟、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等营业信托纠纷(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8〕京03民终13862号)”。显然,法院对资产管理业务中信托关系的认定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向,也越来越多地肯定信义义务的存在。信义义务制度的构建确非易事,但英美法系国家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在信义义务方面已有的立法探索与司法实践,均为我国信义义务规则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何不以民事裁判为视角,从信义义务法律性质的确定入手,肯定信义义务规则可作为民事裁判援引的法律依据,明确信义义务的内涵、义务主体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以为信义义务制度构建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可行路径呢?

查看全文

有限投资人的信义义务探讨论文

摘要:有限合伙是风险投资的一种通行组织形式,在美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正着手有限合伙的立法工作,而2001年美国第三次修订了统一有限合伙法,其中的规定值得我国借鉴。根据这部新的统一有限合伙法,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和其他合伙人负有信义义务而有限合伙人不负有信义义务。

关键词:有限合伙合伙人信义义务

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有限合伙对推进风险投资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多的为国内学者所认识,要求修改现行法律,引进有限合伙制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据悉。我国在全国人大财经委主持召开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草案与合伙企业法修改国际研讨会”上已拟将有限合伙写入合伙企业法中。美国的有限合伙也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尤其是在2001年美国再一次对统一有限合伙法进行了修订。了解其中的具体规定。对于我国的修订工作相信会有所裨益.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新的统一有限合伙法中关于合伙人信义义务这一具体问题。

一、概述

有限合伙指的是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前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有限合伙承担责任。后者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产生于中世纪产生的康曼达契约(Commenda)。19世纪末.这一制度传到英美国家。美国纽约州在1822年就制订了第一部有限合伙法。随后康内狄克州和宾夕尼亚州等州也相继制订了各自的有限合伙法。2O世纪初期。在借鉴法、德等国普遍流行的两合公司制度的基础上。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NCCUSL以下简称委员会)于1916年制订了第一部统一有限合伙法。随后被美国各州广泛采用。但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到六、七十年代时,有限合伙被广泛地运用到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中.成为人们合法避税的工具.这是1916年制订该法时没有预料到。为此,1976年委员会对该法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修订.随后又在1985年再一次作出修改。但是。在1985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后。1994年美国统一合伙法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事实上制订了一部全新的《统一合伙法)。相形之下,1985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又落伍了。于是。为了使统一有限合伙法能够和新的统一合伙法相衔接,统一州法委员会于2001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统一有限合伙法。

在2001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中.有一个问题受到了关注,那就是合伙人的信义义务问题。信义义务是基于信义关系产生的。而信义关系又是基于当事人合意而形成。当一方(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另一方(受信人)管理,而自己只保留财产的受益的权利的时候.双方之间就产生了信义关系。这种关系形成后,受信一方就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事实上拥有对他人财产的支配与控制权.而且受信人的行为将对委托人产生拘束力;然而受信人如何行使权利.委托人并不能够完全控制或严密地监督。他们只有信任受信人。相信他们会以善意及适当的注意之方式为自己的最佳利益行为。所以,信义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并不对等的交易关系.单靠受益人自己的力量难以对受信人之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受益人的利益,为了防止受信人滥用权利以保护双方的信任关系,法律就必须要求受信人对受益人(或受托人)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其核心就是:“受信人只要委以信任。那就必须全力以赴为他人利益,而不得有任何欺骗;一旦获得影响力,那就不得利欲熏心、工于心计和损人利己;一旦掌握了个人控制的手段,这些手段就必须只限于诚实的目的”。这种基于信义关系而产生的法律义务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义义务。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法官卡多佐在1928年的Meinhardv.Salmon案中就指出:“双方为合作伙伴.负有合伙人应有的信托责任。对此已有共识。……合资企业的双方如同合伙人.只要企业存在一天。相互之间就负有最高的忠诚责任”。

查看全文

美国有限合伙法律中的信义义务论文

摘要:有限合伙是风险投资的一种通行组织形式,在美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正着手有限合伙的立法工作,而2001年美国第三次修订了统一有限合伙法,其中的规定值得我国借鉴。根据这部新的统一有限合伙法,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和其他合伙人负有信义义务而有限合伙人不负有信义义务。

关键词:有限合伙合伙人信义义务

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有限合伙对推进风险投资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多的为国内学者所认识,要求修改现行法律,引进有限合伙制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据悉。我国在全国人大财经委主持召开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草案与合伙企业法修改国际研讨会”上已拟将有限合伙写入合伙企业法中。美国的有限合伙也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尤其是在2001年美国再一次对统一有限合伙法进行了修订。了解其中的具体规定。对于我国的修订工作相信会有所裨益,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新的统一有限合伙法中关于合伙人信义义务这一具体问题。

一、概述

有限合伙指的是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前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有限合伙承担责任。后者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产生于中世纪产生的康曼达契约(Commenda)。19世纪末,这一制度传到英美国家。美国纽约州在1822年就制订了第一部有限合伙法。随后康内狄克州和宾夕尼亚州等州也相继制订了各自的有限合伙法。2O世纪初期。在借鉴法、德等国普遍流行的两合公司制度的基础上。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NCCUSL以下简称委员会)于1916年制订了第一部统一有限合伙法。随后被美国各州广泛采用。但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到六、七十年代时,有限合伙被广泛地运用到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中,成为人们合法避税的工具,这是1916年制订该法时没有预料到。为此,1976年委员会对该法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修订,随后又在1985年再一次作出修改。但是。在1985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后。1994年美国统一合伙法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事实上制订了一部全新的《统一合伙法)。相形之下,1985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又落伍了。于是。为了使统一有限合伙法能够和新的统一合伙法相衔接,统一州法委员会于2001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统一有限合伙法。

在2001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中,有一个问题受到了关注,那就是合伙人的信义义务问题。信义义务是基于信义关系产生的。而信义关系又是基于当事人合意而形成。当一方(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另一方(受信人)管理,而自己只保留财产的受益的权利的时候,双方之间就产生了信义关系。这种关系形成后,受信一方就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事实上拥有对他人财产的支配与控制权,而且受信人的行为将对委托人产生拘束力;然而受信人如何行使权利,委托人并不能够完全控制或严密地监督。他们只有信任受信人。相信他们会以善意及适当的注意之方式为自己的最佳利益行为。所以,信义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并不对等的交易关系,单靠受益人自己的力量难以对受信人之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受益人的利益,为了防止受信人滥用权利以保护双方的信任关系,法律就必须要求受信人对受益人(或受托人)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其核心就是:“受信人只要委以信任。那就必须全力以赴为他人利益,而不得有任何欺骗;一旦获得影响力,那就不得利欲熏心、工于心计和损人利己;一旦掌握了个人控制的手段,这些手段就必须只限于诚实的目的”。这种基于信义关系而产生的法律义务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义义务。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法官卡多佐在1928年的Meinhardv,Salmon案中就指出:“双方为合作伙伴,负有合伙人应有的信托责任。对此已有共识。……合资企业的双方如同合伙人,只要企业存在一天。相互之间就负有最高的忠诚责任”。

查看全文

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有限合伙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

论文摘要:有限合伙制度主要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之中,它在中小型企业和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06年修订合伙企业法过程中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有限合伙制度。论文就有限合伙制度中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进行了理论上的详细探讨,希望能有助于我国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在此次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中确立了有限合伙制度,有限合伙制度的确立完善了我国的商事组织法律体系,丰富了我国的商事组织形式,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限合伙制度将对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有限合伙由至少一名普通合伙人和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其中普通合伙人对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则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可以说有限合伙是普通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混合体,有限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粟即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的关系,普通合伙人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而有限合伙人则类似于公司的股东。那么普通合伙人是否应当像公司的高管人员对股东负有信义义务一样也对有限合伙人负有信义义务呢?答案是肯定的。本文试分析探讨有限合伙的内部关系,研究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对我国立法上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意见。

一、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法律地位

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的地位相当于普通合伙中的合伙人,享有普通合伙中的合伙人所享有的全部权利,对有限合伙具有几乎绝对的控制和管理权,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查看全文

惩罚性赔偿及举证责任性倒置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建立与完善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现实依据;惩罚性赔偿原则解析;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解析;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的新《公司法》规定了与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相似的内容、我国公司的经营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的最大特点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现实依据、建立控股股东诚信义务规范控股股东的弪营行为、惩罚性赔偿原则的法理分析、现行公司法引进惩罚性赔偿原则的必要性、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概述、控股股东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解析、民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产生于德国、控股股东作为公司最多股份的拥有者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从我国公司的经营现状出发,阐明了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现实依据.通过对惩罚性赔偿原则和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法理解析,认为在现行《公司法》中引进惩罚性赔偿和举证责任性倒置原则,是加强诚信义务、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控股股东诚信义务派生诉讼惩罚性赔偿举证责任

我国的新《公司法》规定了与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相似的内容,但这种规定尚不成熟,存有漏洞,况且控股股东诚信义务本身只是一个抽象意义的概念,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必须设计一种法律制度,从而使因控股股东违反诚信义务而给其他主体所造成的损失得以救济.惩罚性赔偿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可以促使控股股东较好地履行诚信义务。

1我国建立与完善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现实依据

1.1我国公司的经营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公司兼并过程中股东利益保护研究论文

摘要合并与分立是公司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应对金融海啸的有力手段,然而在公司合并与分立中,小股东往往成为了牺牲品。在公司合并与分立过程中小股东群体处于弱势地位是因为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下,大股东能运用其优势地位并结合公司管理阶层或中介机构对小股东进行掠夺。我国公司法在公司合并与分立制度上保护小股东利益也存在着信义义务不完整、信息不对称、提案权规定不明、股东决议制的比例瑕疵,以及股份回购请求权规定过于简略的问题与不足,所以应当对其加以完善。

关键词:公司合并;公司分立;股东利益

一、公司合并与分立中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理论基础

(一)小股东的界定

我国2005年修改的《公司法》对控股股东是这样界定的: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己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由此可见,持股50%以上的股东必然是大股东,然而在实际中,根据公司的股权分布情况,在股权分散的股份公司中,持股3%以上的有可能是大股东,而在有的有限公司里,持股30%以上的却仍可能还是小股东。所以在本文中,小股东是指与大股东相对而言的不能对股东大会决议施加决定性影响、处于受支配地位的股东,而不单纯地按其持股数量的多寡而定。

(二)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保护诠释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累积投票制

论文摘要: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在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中,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现状

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由于其投资额在总股本中所占份额有限,使其作用亦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反,大股东却恰恰处于绝对优势的控制地位。而也正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基本都采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形式使得中小股东的权益只能是任人摆布。在我国现状中,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

资本多数决原则规定了股东所拥有的表决权(无表决权股东除外)与其所持有的股份数成正比。这样,持有公司多数股份的股东就在公司处于支配地位,包括他对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的影响力,他所推荐的候选人容易当选等。所谓“多数股份支配”,并不必然需要超过半数的股份。有时,持有股份不足半数,几个股东共同进行控制或者一个股东拥有相当多数的股份,也能对公司进行控制。因此,大股东便利用持股比例优势,限制中小股东的经营管理权,将其意志上升为公司的意志,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年会讲话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曾精辟地阐述到:“资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时代不同了,社会制度也在变化,但资本为追逐利润而冒险的特点没有变,例如美国“安然”、中国“银广厦”等经济丑闻案,莫不如此。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为了追逐利润,不惜背信弃义,将“诚信”这个最基本的市场伦理抛到脑后。

当道德的约束在市场行为面前苍白无力、当诚实守信的商业伦理遭人鄙视的时候,要想在市场与社会中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仅仅靠人的良心、靠人的自觉与自律是不够的。无论从美国在“安然”事件后所采取的一连串立法行为来看,还是从中国政府对“银广厦”等案件责任人的严肃追究来看,市场诚信的确立离不开法律这个基石。因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诚信、维护和保障诚信,使市场诚信建设得到法律的保障。

一、诚信是获取市场准入的一种法律资格

人无信不立,体现在市场准入上,就是如果不具备诚信条件,就不能实施相关的法律活动,就没有从事某种行业、进行某种交易的法律资格。在市场经济中,诚信的这种法律意义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一方面,法律要求市场主体达到一定的信用水平,才能拥有进入市场的法律资格。如建筑市场中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资质水平才能参加建筑项目的竞标;证券市场中发债企业如果达不到一定信用评级标准,就没有资格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的。另一方面,对不讲信用、信用水平低的个人或企业,则限制其进入某一领域。破产就是失去信用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被宣告破产的个人,法律往往限制其从事某种职业、担任特定职务的资格。如法国破产法规定,有关各人破产的判决产生两项法律效力:一是禁止其领导、经营、管理或控制商事、手工业企业以及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二是剥夺其参选国会和各级地方议会议员的权利,担任商事法院法官、司法官或行政官及律师的权利。

目前,我国法律在这方面还不够完善,在许多需要较高信誉程度的行业和经济领域,仍然是鱼龙混杂,那些丧失信用的企业不能被及时地驱出市场,一些有劣迹的企业也不能被有效地拒之门外。为此,一方面需要在法律上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禁入”的诚信制度,将那些缺乏诚信的害群之马从市场中清除,以保障和提高市场的诚信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尽快确立征信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市场诚信信息数据库,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和社会大众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各类市场主体的诚信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市场主体的诚信水平和授予其市场准入的法律资格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诚信是一种法律上的义务和责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