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3:37: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要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建新要求思考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对党的建设的相关论述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视角来看,强调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一精神渗透于讲话的各个部分。二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来看,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对党的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

先从第一个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意味着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一,要求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决定了党的建设的方向,决定了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围绕其展开,决定了党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改革开放,奠定社会主义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取决于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取决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科学。因此,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解放思想,就成为当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二,要求全党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坚持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宗旨。即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为本位,同时也是调节政治生活中各个主体之间关系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相应的,这种价值理念必然导致对党的政治伦理观、发展思路以及政策制定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党的各项政策体现人民利益,二是社会治理模式、各项制度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意志,三是党的各级组织以服务行为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第三,要求党善于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政治生活中必然反映为尊重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需求。党如何领导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如何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都关系到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这就内在地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发展;要求党转变领导方式,以民主的、法制的方式领导人民群众。这种领导方式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查看全文

高中思想政治备课新要求

摘要: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出台,课程标准修订组创造性地构建了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以活动型学科课程为框架的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拥有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内容,新基本理念和新内容也对高中思想政治备课提出新要求。把握高中思想政治备课的新要求,对于教师适应新课程标准带来的变化,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备课

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参照教材、教学参考书,也需要考虑学情。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内在潜力、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1]。除此之外,学科课程标准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的颁布给高中思想政治课规划了新的蓝图,也对高中思想政治备课提出新的要求。

一、关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备课新要求的重要性

重视备课并备好课是使课堂教学科学高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关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备课新要求,对于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掌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规定性要求和指导性建议,在备课时做到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新课程标准下依然沿用传统的备课方式,不思变革,忽视新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要求(例如新课程标准倡导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议题,这些内容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自身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影响正常教学能力的发挥,极有可能出现教学质量的下滑,同时也给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带来阻碍,使课程内容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这对于人才培养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备课新要求的具体内涵

查看全文

适应新要求 出台新举措

市委召开书记办会会,听取了市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国、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并专题研究了全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决定,近期召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会议还就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会议要求,今后几年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求,把干部国(境)外培训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加以规划和落实,重点突出紧缺人才、专门人才和后继人才的培训。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我市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市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若干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国(境)外培训力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境外培训基地。要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求,今后几年要把干部国(境)外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规划和落实。

1、在培训对象上,要把急需人才的培训和远线人才的培养储备结合起来,重点突出紧缺人才、专门人才和后续人才的培训。要以“入世”为契机,抓紧培养熟悉外向型经济、熟悉国际经济运作及其规则、熟练掌握外语等紧缺人才,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抓紧做好科技、法律、环保、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拔尖人才的培训,培养一定批量的专门人才;开展前置性的培训,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综合素质较好、知识层次较高、年纪较轻、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处科级干部,委托高校强化语言和经济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选送到境外培训3-6个月,为南京发展储备外向型经济及精通外语的领导人才。

2、在培训内容上,要把综合知识培训和各类专门知识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各类专门知识的培训。在选题上侧重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发展与管理、国际商法、金融证券、中介服务等内容,尤其是对我市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中亟需解决的课题要给予重点关注。在继续办好综合经济知识培训班的同时,从明年开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并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可行的培训专题,举办各种专题培训。重点专题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城市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法律与仲裁公证、金融投资与资本市场运作、信息技术、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国外教育卫生发展状况等。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干部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教育培训。

3、在培训的形式上,把长期专门培训和短期速成培训结合起来,以短期速成培训为主。短期培训时间一般安排三周左右,侧重于某个专题的考察研讨。中长期专门培训时间一般安排8-12周。也应探索开展半年至一年的培训。今后每年举办1-2个中长期培训班,2-3个专题培训班。

4、切实保证培训经费的投入。根据每年市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的下年度国外培训经费预算,由市财政划拨固定专项经费,经费额度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随着办班规模的扩大和市财政收入的增长,适时增加市财政的经费投入。本着节省的原则,国外培训应充分挖潜,精打细算,力争少花钱,多办事,以发挥境外培训的最大效益。

查看全文

编辑职业素养新要求分析

【摘要】如何满足受众对阅读智能化、多元化、社交化的多样需求,为受众提供多元的阅读方案,是新媒体时代受众对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新媒体时代,编辑要瞄准受众需求、借助大数据平台,在信息搜集、选题策划、阅读推广等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推送和更智能的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编辑;职业素养

党的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1]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拓展受众多维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使受众的阅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这些变化对受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阅读形式发生根本转折的关键节点。越来越多受众的屏幕被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分享,“10万+”等“美文”充斥。如何“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如何满足受众对阅读智能化、多元化、社交化的多样需求,是现阶段阅读产品的制造者——编辑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受众阅读方式的新趋势

(一)智能化。据中国网信网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与五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2]。从统计情况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平台。作为受众需求与科技对接、承载信息的媒体这一时代产物,手机、互联网等作为阅读平台,更需时时进行技术研发。受众需求迫切要求阅读智能化。(二)多元化。从传统纸媒到移动互联网,从微博、微信到各类客户端,受众阅读方式日益多元。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受众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受众在信息获取、阅读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阅读类App为例,阅读类App是读者新型阅读最广泛的平台,目前该类App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App,如“凤凰新闻”等;二是以传统纸媒为依托的App,如“豆瓣阅读”等;三是原创类App,如韩寒的“ONE一个”等。各阅读类App通过开设公众号,扩大自身影响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资历的读者。(三)社交化。传统阅读中,受众在阅读时只是接受信息的单向传递,无法实现及时的互动。而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受众阅读方式的转变。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和社交平台的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智能交互、微信、微博等,进一步强化了社交平台和受众之间的社交关系。手机是个性化的私人媒体,手机上下载的App、浏览过的网页、检索过的信息等,无不体现着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而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又体现在某类受众的群体需求中,社交分享已然成为受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平台已成为受众获知新闻、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四)碎片化。我们现在正处于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的阅读也会进一步增加。正如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描述的,“可以获得的事实、背景和观点像海啸一般。这样的海啸无时无刻不在冲击我们的屏幕”[3],我们的生活、工作、阅读都是如此。碎片化时代,很多阅读类产品应运而生。人们稍有时间就会“紧盯”诸如“十点读书”等公众号,社交媒体占据了大量时间,我们的时间正被割裂。

二、对编辑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要素新要求

网络作为技术变革的产物,早已将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而高校学生作为接受潮流最快的人群,必然对于网络情有独钟。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步进行改革,开始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授课,这样的方式在目前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方式的主流。因此,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做好教育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育者们无法逾越的难题。

1数字化大背景之下高校学生的特点

1)适应能力强。作为时代的创造者,高校学生对于时代的适应能力总是比其他人更强,这也意味着他们能够能早掌握网络和计算机使用的操作技术,最近几批九零后的高校学生在其初中时便能够展现出熟练的电脑操作,甚至比一些教师还有过之,由此看来,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对于新奇技术和网络的适应能力极强,若教育者不能够在计算机操作及多媒体使用方面掌握足够的常识,便会和学生产生代沟,难以沟通。2)缺少理性。新时代背景促进了高校学生对于数字化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是高校学生自制力严重不足,缺少理性,这就导致他们在网络的使用上容易误入歧途。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更乐意将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当作娱乐的机器和媒介,很少有学生愿意将其视为学习的工具,这就导致在学习方面其实网络的利用率并没有教师想象的那么高。3)盲目自大。网络环境无形当中给人们增添了一层保护伞,发表言论以及意见很多时候是无法追究责任的,这也就使得一些高校学生的政治立场以及思想受到歪曲,开始变得盲目自大,经常在网络上发表不良言论,对于一些正面信息无视其积极性,甚至还冷嘲热讽,逐渐变成素质低下、脾气暴躁的机器。

2网络对于当代教育的巨大影响

1)教学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受到空间的限制,学生必须到达指定的教室、实验室等地方才能开始课程教学,但是通过数字化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学习自己的课程,比起以往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方式,网络的知识量和速度都远超传统方式[1]。2)传授方式产生了变化。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育者往往是使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学生通过做笔记、划重点、抄录等方式进行学习,方式枯燥重复,使得一些学生缺乏兴趣。在数字化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更加生动的方式教学,如视频资料、音乐、ppt等,这些手段的使用能够使得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还能够获得课本上不能涵盖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获得途径也因此而拓宽。3)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任何被动的学习都是及其低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将知识点直接灌输,学生难以长久记忆,而计算机在教学当中的使用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难度和深度,长久以来就避免了枯燥教学带来的疲乏感,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学习的热情。

3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改善

查看全文

刑事检察司法公正新要求

一、传统司法公正的二元体系概念

司法是指主权国家的司法机关根据宪法或者法律赋予的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具有权威性、中立性、终局性等特点,同时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公正则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包括公平和正义,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价值理念,《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司法公正是公正价值在司法领域的特殊表现,和其他公正价值不同的是,司法公正是一个二元体系,它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即实体结果正确,程序过程合法,社会效果良好。其中,实体公正是整个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程序公正通常是通过严格执行法律设计的步骤与方式来实现,一般不允许法官有自由裁量权。在法治国家的发展初期,一般倾向将实体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唯一判断标准,而到了成熟的法治国家阶段,公民一般倾向将程序公正作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尽管他曾经可以逃亡,但苏格拉底仍选择死刑,因为他认为逃亡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程序正义。从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二元关系上来看,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影响,实体公正可以让公众心生信仰,从而自觉尊重司法程序,程序公正可以让当事人充分参与诉讼流程,还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对发挥社会正面影响,人们因为对程序正义的信任从而相信实体正义与司法判决的内容,进而,法律和判决就能获得公众的普遍服从。

二、新时代中国司法公正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司法,在我国主要是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司法活动,上述司法机关对于各类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公正,与诉讼当事人密切相关,司法的结果会对社会上的关注的人们产生影响,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引导整个社会的风向。同时,司法结果本身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接受民情民意的检验,“如果司法判决与公民的深刻经验相抵触,这样的判决不可能长久。”,特别是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在“人人都是媒体”的舆论监督下,司法工作的结果在每个节点都被社会民众审视。一方面,对司法机关而言,司法的公正程度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司法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司法的公正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法律的信心。古罗马《塔西佗历史》中评价罗马皇帝迦尔巴时所说:“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对人们相信法律和服从法律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司法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从当前民众对司法不满的原因来看,“同案不同判”已经成为危害法治统一,损害法律权威,损害司法公信力的最直观现象,即不同司法机关之间,甚至同一个司法机关,对相似的案件作出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即“同案不同判”。比如,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经搜索,同样性质的租赁车辆后转卖车辆的犯罪行为,有的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定罪,有的以诈骗罪定罪;单位行贿犯罪在同一幅度犯罪数额中,有的判处免处,有的判处缓刑......“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尤为明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国家公认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司法领域则是“法律适用人人平等”,而司法实务中现存的“同案不同判”现象,无疑与这一原则相背离,与民众的期望值相背离,与司法公正相背离。德国法哲学家考夫曼指出“同案同判”的哲理——正义的核心是平等,“法律被认为不分轩轾的运用到一切情况,一切人物,不论贫富,无分贵贱,法律能够这样毫无差别的适用,才可以称作正义的实践。”“这一形式原则的真正意义是相同的东西应受相同的对待,因此根据分类率属同一范畴的人,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应该是相同的处遇。”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决定》为我国进一步建设法治国家设立了新起点、新目标。在该决定中,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任务,其中,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位列其中。《决定》第四条指出:“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从《决定》的上述内容清晰可见,新时代中国司法公正概念的内涵包含效果、目标、手段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新时代司法公正的要求的效果是“提升司法公信力”,其次,司法公正的目标是“实现同案同判”,最后,实现司法公正的手段则是“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三、新时代司法公正对刑事检察工作的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前者是“同案同判”目标的宪法依据,后者是刑法贯彻宪法的具体体现,也是检察机关践行“同案同判”目标最直接的法理基础。新时代的司法公正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为手段,以“同案同判”为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刑事检察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第一,“同案同判”的内涵要求以法律适用的统一的手段,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立法层面的问题本文暂不讨论,既有的司法解释往往因为时效性差,前后矛盾,数量众多难以收集齐全等原因遭到诟病,而刑事案件指导案例的强制规范制度在我国尚未完整建立起来,基层刑事检察部门长期以来苦于规范不明,解释不清,无例可循。在德国,德国政府建立了法律信息的大数据库,将判决书上传到数据库予以收集整理,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全德国的法官统一规范适用法律提供了平台。我国的法律大数据库始建于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由各级法院上传生效裁判文书,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文书数据库的中国模式。截至2019年1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共公布全国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6311余万篇,访问量超过220亿次,文书数量每日新增5万余篇,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法律文书数据库。但是,一方面由于判决书缺少说理性内容的公布,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数据清洗和算法统计技术,文书数据分析、使用的效率并不明显,基层刑事检察部门人员使用裁判文书网的模式依然停留在“搜索—查询—对照”的数据比对阶段,由于缺乏案件实质内容和判决理由的深度搜索,可借鉴的案件事实和量刑情节并不丰富,简单来说就是只有“案例”,没有“指导”,这一点直接制约了“同案同判”的判例基础。同样,浩如瀚海的司法解释,分散在各部门法中,各解释之间因为制订主体,出台时间,政策变更,法律修改等导致大量的冲突内容,导致基层刑事检察部门人员既无可能收集齐全,也无法去判断解释中具体条款的合法性。笔者认为,只有继续加大法律文书的公开力度和数量,特别是不同司法机关的法律文书的同步公开和交叉查询检索,当司法机关的所有法律文书之间形成了法理上的支持和数据上的关联,法律条款的预见性才可以真正得以体现。第二,“同案同判”的内涵要求在刑事检察制度层面促进新制度或者新技术的使用。随着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进行,一些传统的维持法律统一适用标准的制度不再有效,如领导审批、案件请示、部门案件讨论、会议纪要、会签文件等,上述这些制度因违背司法责任制精神而被取消或者弱化,检察机关亟待在刑事检察实践中采取诸如检察官联席会议,机器标注审查,专业化办案团队等一系列新的制度或技术来统一法律适用。第三,“同案同判”的内涵要求检察机关组织架构上采取与地方行政权剥离的模式。如现在正在探索设立的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以及不受地域管辖限制的专业法院、专业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浙江省设立互联网法院,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促进地方重大疑难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检察机关需要在此轮司法改革的契机下,结合地方实际和发展需要,谋划设立适应新形势需求的专业化检察院。第四,“同案同判”的内涵要求刑事检察工作程序的公开和透明。公开和透明是保证程序公正的重要因素,只有程序公开和透明化程度加强,才能使程序受到监督。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法院系统正开展审判网络直播的推广和文书公开,在一些试点地区法院,公开审判刑事案件的网络直播的案件数量达到了全部案件的85%。检察机关的刑事检察部门近年来也对不起诉、不批准逮捕等程序进行了公开听证、公开审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程序,发表意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程序只有做到公开、透明,才能有效排除案外因素干扰,让刑事检察官心无旁骛的聚焦于案件本身,以专业水准、职业道德为依托对案件终身负责。第五,“同案同判”的内涵要求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刑事检察活动的监督。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了“规范司法行为”的要求,这是在中央层面的党的文件首次提到“司法行为”的概念,体现了司法行为这一微观概念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环节。规范司法行为首先要求检察机关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并把制度建设作为司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抓手,把自由裁量的司法行为和办案程序严格化、阳光化,其次是在日常工作中用常态性的案件质量评查对刑事检察活动进行微观监督,通过流程跟踪、节点监控、期限预警、文书智能纠错等内部监督机制使得监督逐渐趋于网络化、常态化、数据化,提高监管科学化、程序化、公开化水平,真正实现司法规范化。

查看全文

新时期小学科学教学新要求

摘要:在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全新的发展,其中所提出的STEAM教育理念,它提出要注重实践、创新,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注重对于课本知识的教学。本文主要针对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行下,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探索,做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STEAM教育理念,在近些年来,被广泛的重视起来。这一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小学教学中的科学学科,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同时还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科学学科要注重对于STEAM教育理念的渗透、应用,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

STEAM教育,就是把多个学科的教育所综合起来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技术、科学、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对于学科之间的整合、优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接受到的知识是更加系统、全面,以此能够实现对于教育综合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从而增强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我国的教育领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STEAM教育这种超前的教育理念都还不够了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并不能游刃有余地将这种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此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STEAM教育理念,还没办法很好地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一现状,不利于教师教学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进步。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当前,对于小学科学老师来说,应该首先对于这一理念,要有一个具体的把握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良好的运用这种教育理念,来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掌握教学方法,让自己的学生能在课堂中,充分实现对于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科学学科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作了科学定位,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就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代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向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新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二是国际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时甚至肆无忌惮。苏联解体后,原有的国际战略平衡被打破,美国利用它超强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不断加快对其他国家进行武装干涉的频率,并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据美国国防部统计,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美国对外动用军事力量已达40多次,平均每年对外用兵5次以上,大大超过其在冷战时期对外用兵年均2.8次的纪录。三是各国间以科技与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其核心是谁能占据科学技术水平的制高点,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引起上述诸方面变化的重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和苏联的冷战中获胜,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生产力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保持着较大的相对优势。2000年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总和的28.6%,超过欧盟15国所占比重,相当于俄罗斯的25倍;军费开支达2890亿美元,占世界军费开支的41.5%;研究与开发投资达2640亿美元,占世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45%。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美国得以保持着巨大经济总量、高额军费开支、超强军事实力和在世界各地的“前沿存在”。热衷于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认为,只要掌握了先进生产力,就掌握了强权,就可以垄断国际事务的发言权、支配权,并按照自己的意志“领导”甚至主宰世界;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主张社会正义、爱好世界和平、深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之害的国家来说,只有掌握了先进生产力,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才有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在国际事务中才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

当代世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生产力也有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1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6位。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产力虽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先进生产力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虽然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已经跻身于经济大国行列,但总体质量不高,还不是经济强国;虽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与拥有近13亿人口、5000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的要求还不相称;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一切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要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反映了实现综合国力再度跃升,国际影响继续扩大,民族凝聚力更加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而且反映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共产党执政地位持久巩固、祖国统一早日实现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间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矛盾与冲突,中国文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向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新要求

当代世界的重大发展变化之一,是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正在成为各国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趋于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方面。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军事、人口和国土等物质“硬件”,而且包括国家的战略意志、国民精神、民族文化力、对政府的支持力以及社会凝聚力等精神“软件”;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会被动挨打,而如果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精神,没有社会政治制度认同,则会不打自垮。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文化作为人文素质,制约着人力资源的质量;作为价值观念,制约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作为社会心态和社会环境,制约着人际关系和道德准则;作为知识信息和思维方式,制约着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民族的创造能力;作为历史传统,制约着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作为稳定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制约着特定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建立、巩固与传承。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查看全文

安全生产新要求宣讲情况汇报

按照内安办《关于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新要求宣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XX县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新要求、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现将宣讲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

今年已是全国安全生产月第14个年头,也是新《安全生产法》实施的第一年,为继续实施好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将安全生产的新要求、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的传达到基层,我县结合实际,及时安排部署了宣讲各项工作。一是以县安办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宣讲活动的通知》,二是结合XX县安全监管实际,确定了此次宣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三是按照主要领导负总则,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股室具体承办的原则,把宣讲活动分为了8个宣讲小组。

(二)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宣讲

为确保宣讲全覆盖,切实达到宣讲实效,XX县宣讲工作参照市安监局做法,采取领导班子带队宣讲和安全检查与宣讲结合的方式进行。5月以来,县安监局各领导班子按照县安办29号文件分组分工,利用检查之际或专项宣讲,到所联系的镇或企业进行了新《安全生产法》、职业健康、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煤系矿山)等法律法规的宣讲,目前,县安监局开展专项宣讲活动18次,涉及20个镇,100余个企业,利用检查之际开展安全生产新要求宣讲36次。同时,全县各镇、相关部门按照宣讲通知要求,结合行业、领域实际同步开展了安全生产新要求宣讲活动。

查看全文

认真落实干部工作新要求

同志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提出,“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干部选拔管理工作上的新思想和新要求,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干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干部工作新要求继承和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一)“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是弘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新体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大舞台。越是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和考验干部,越能看出一个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充分证明,凡是能经受住困难和风险考验的干部,必然具备较高的领导素质和能力,是堪当重任的。对在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格外关注,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把那些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炼,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的同志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二)“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是光大党的求真务实作风的新反映。这些年来,绝大多数干部求真务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不是把心思放在为人民办实事、谋实利上,而往往是考虑个人得失,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很大损失。能不能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由此可见,培养、提拔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三)“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要求。干部的政绩有“隐性”和“显性”之分。客观而言,那些“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虽然他们的政绩不是显著地摆在人们面前,但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甚至是历史的检验。相反,一些干部急功近利,打着加快发展的幌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其结果必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害。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树立全局意识,不断强化战略思维,一切从长远利益出发,多办“打基础”、“利长远”之事。

二、落实干部工作新要求有利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