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1:32: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网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网络权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三条依法禁止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不受本条例保护。
权利人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四条为了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人可以采取技术措施。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不得故意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主要用于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避开的除外。
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的背景
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无论在立法方面还是在研究方面均起步较晚,甚至有在争取“入关”“入世”过程中被发达国家“赶”着提高保护水平,特别是被美国通过四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牵”着走过来的感觉。入世前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准不断攀高,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的保护水平。由于这是我国学界权威与司法、行政自觉不自觉的一次联手行动,故,直到2003年初,当超越TRIPS最低标准的“强保护”在社会实践面前显得尴尬的时候,有关评论也仅仅认为是过去偏于落后,现今“致力于提高本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原因,轻描淡写,并不涉及“攀高”与“超标”的社会背景与人为因素。相反,对一些学者在入世前后从中国立法与实践出发论证与批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偏高,则指责为“多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过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家利益不利的角度出发,缺乏学理上的深入分析与理论上的说服力”(费兰芳,2003)。当然,学术争鸣,各抒己见,轩辕难定;只是,评论过去,当有一定之规,且以不失偏颇为宜。我国2000年学界出现某些指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偏高的学说,联系实际,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TRIPS协定的最低标准以及我国弱势群体诸多方面予以论证(沈木珠,2002),须知要突破我国知识产权界的某些藩篱而发表某些零碎的不同见解,这在中国入世前已属极不容易的事情,何况那些具学理上深入分析的有理论建树的一家之言。
二、劳伦斯·莱格斯关于限制网络知识产权的论述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格斯于2000年和2002年分别出版了《代码及网络空间法》、《未来的观念》两部专著,并发表了一些文稿,对网络知识产权的限制提出新的见解,提出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在网络时代已经沦为特定利益集团的牟利工具,必须对之加以改革以恢复其本来面目的理论。劳伦斯?莱格斯限制网络知识产权的理论基于其对因特网对美国社会格局影响的分析。他认为因特网的出现冲击并瓦解了以古典经济学和自由民主为基石、崇尚个人主义的传统社会,使世界呈现互联、开放的崭新面貌,特别是大大降低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成本,逐步产生了一个资源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公共产权与全民所有代替了私人产权与个人主义,人们在其中交流细节不再是经济的或法律的程序,而是资源的共享。
网络的公共领域,属于新型的公共领域,劳伦斯·莱格斯借鉴了YochBellkler教授的三层次社会模型将之分为内容层、物理层与逻辑层。基于此,劳伦斯?莱格斯坚决支持开放源代码运动,并对美国国会1998年通过的《数字千年著作权法》中的反规避条款[2]提出批评,认为这一法案是好莱坞、RIAA等商业集团运作推动的产物,它将代码变成了法律,限制了公共领域的范围,违反了知识产权法的根本原则。
在具体对策与具体法条的修订上,劳伦斯?莱格斯也分别从物理、逻辑、内容三个层面提出了意见。在物理层的公共领域,他主张限制诸如AOL、WARNER等集团公司的寡头垄断;在逻辑层的公共领域,他主张通过改革公司与分配规则进行维护;在内容层的公共领域,他认为应修订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进一步扩展与丰富公共领域的范围,有效抵抗利益集团的垄断,保护网络创造者、使用者的利益。有鉴于此,我国学者对之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其限制网络知识产权的理论应当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信息网络传播权案
一、案情介绍
2002年4月1日,陈兴良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诉称自己是《当代刑法新视界》等三部著作的著作权人,2001年12月在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数图公司)的网站上发现该作品被上载,读者付费后可以阅读并下载其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在庭审中数图公司一再表示,该公司基本上属于公益型事业,目前也正在投入资金开发版权保护系统,以便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建立数字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广大公众的需求。这是我国第一起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著作权侵权案,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认识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国内外网络传输权的设定
(一)向公众传播权
1996年12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在WCT中第8条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专有权,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以获得这些作品。WPPT第10条规定,表演者应当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录音制品,使该录音制品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从上述两个规定可以看出,比起伯尔尼公约,作者的权利已经有效地覆盖到网络空间。
信息网络传播权分析
一、关于网络转载的规定
网络转载是一种重要的使用作品的形式,是作者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但是,这项本来专属作者行使的权利,却由于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到不合法、不适当的限制。该“解释”第三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该“解释”超出了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中关于转载仅限于(传统媒介的)报纸、期刊的范围,没有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解释”或许是考虑了网络公司的发展,其用意或许不坏,但是,它却忘记了司法机关在履行其职能时必须“依法办事”、“维护法制统一”、“不得越权解释”等基本司法原则,而且,网络公司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作者利益为代价。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解释”内容在全球建立了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国家中也难以找出先例。该“解释”实施几年来的后果是,一些网络公司大肆转载有版权作品,却拒绝向权利人支付报酬,而权利人也难以依《著作权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所以,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个“解释”必须尽早废除或者改正。为此,我建议将来在制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时,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转载做出规定,对最高人民法院的“越权解释”予以纠正。具体建议是在“条例”中明确如下内容:
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发表的作品,著作权人有权决定是否许可其他网站进行转载、摘编;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通过网络转载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发表的作品的网络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二、关于要求购买侵权产品者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的规定
针对现实当中一些网络产品的使用单位、个人,明知网络公司或网络经营者所销售的电子产品、电子数据库等包含侵权内容,仍执意购买、传播的行为,应当在制订“条例”时,增加要求购买侵权产品者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的规定。具体建议如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三条依法禁止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不受本条例保护。
权利人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四条为了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人可以采取技术措施。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不得故意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主要用于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避开的除外。
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
摘要:处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和行业,构建了信息网络系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网络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极大的阻碍了信息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开展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及维护工作的必要性,并归纳了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及维护的具体对策,以期更好的指导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工作的实施。
关键词: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维护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日益更新,我国已经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列为战略性发展目标。信息网络系统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容易出现信息泄漏、重要数据被盗取等现象,降低了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应用效率。研究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及维护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开展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及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高效的传输数据信息并共享各项资源是信息网络系统的主要功能,该功能的实现需要依托在网络传输线路和多种网络终端的基础上。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方面,黑客的违规入侵和病毒的侵害都会使系统无法正常的运行,影响系统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还可能干扰网络通信功能的正常发挥[1]。针对信息网络系统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十分必要,通过这些维护和管理措施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保障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不会出现盗取机密信息的现象。而构建安全性较高、可靠性较强的信息网络系统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和各种因素。需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统筹性的研究和分析各个内容,执行可行性较高的维护方案和安全管理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落实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针对系统硬件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技术对软件进行有效的管控,简化维护流程和操作步骤,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达到优化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目的[2]。在有效的维护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下,信息网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才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将更加优质的信息网络和通讯等服务提供给广大的用户,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我国信息网络建设目标的实现。
高校财务信息网络构建分析
摘要: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高校财务信息网络构建的策略,对于提升高校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高校实现深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网络;构建;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财务工作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能够积极融合信息化网络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网络系统。目前,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影响到高校财务工作的深化发展。作为高校要认识到构建完善财务信息网络的重要性,积极落实这项工作,不断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认识到财务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高校财务工作中,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化手段,但其应用水平不是很高,这就制约了高校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高校要认识到信息时代,财务工作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要能够采取措施,做好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财务工作要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发展,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高校要能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做好财务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学校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基于财务管理内在要求,加大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相关投入,能够配置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化设备,加强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尤其是要重视采用一些高质量的财务软件,以软件的有效应用,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学校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以完善的网络化设备及优秀的人才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二、规范财务管理流程
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研究
本文结合民航气海空管分局网络现状,分析气象信息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通过对当前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使其更好地适应航空气象业务系统发展的需求。本文还介绍了民航青海空管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技术,有效增强了气象网络的安全水平,保证气象业务的稳定运行和气象数据的安全共享。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气象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是气象数据传输和共享的基础平台,保证气象网络安全能有效提升气象业务工作效率,促进气象业务不断发展,是做好气象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稳定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1网络现状
空管气象设备杂而多,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气象部门主要包括以下几大业务系统: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地方气象资料引接系统、常规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编发报系统,CAMCAST系统、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等。而气象网络结构在前期建设的时候,由于各个系统的建设独立进行,没有做合理的全局规划,网络结构设计采用二层结构,各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各个用户终端直接相连到相应的交换机,且在交换机上并没有进行严格的VLAN划分,导致各个终端之间可以相互访问。且存在部分网络与其他网络在没有有效安全隔离的情况下直接相连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航空气象业务的安全运行。
2气象信息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
青海空管气象信息网络架构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内满足了各类气象业务的发展需求,保障了各气象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航空气象服务需求明显增大,航空用户对产品要求的日益提高,对现有的服务模式也提出了挑战,当前的网络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气象业务的发展。建设一个安全的、可稳定的网络平台显得非常重要。2.1网络结构隐患。近几年随着各类气象自筹科技项目的新开发,一个项目的开发往往需要来自不同局域网内的气象资料,如低空风切变预警系统项目中,系统需要采集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气象局T639数值预报资料、风廓线风场资料、气象局常规观测资料,独立风站资料。而这些数据分别来自不同的局域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场自观数据通过串口方式接入系统,铁塔自动站数据则通过GPRS无线传输,而气象局数据和风廓线风场则在中间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情况下直接从相应的交换机引入。这导致不同局域网的交叉,对气象信息网络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某个系统导致病毒入侵,则整个网络不可避免。另外,青海空管分局气象内部局域网很多服务器都习惯采用网络共享文件夹的方式来访问,一旦服务器上感染病毒,则会导致病毒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扩散,这会威胁到气象信息资料的安全,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气象信息网络瘫痪。2.2网络病毒。威胁网络安全最常见的因素就是病毒入侵。而且病毒的种类很多,包括网络病毒、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等,网络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潜伏性、破坏性和很强的感染性,一旦气象信息系统被病毒入侵,病毒会在内部网络传播蔓延,这会造成气象信息和资源的损失,同时危及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因此气象部门还需要更加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在气象信息网络当中,引入更多网络安全设备,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从而更好地保证信息安全。2.3网络安全管理隐患。当前空管系统缺乏专业的信息网络开发、管理以及维修人员,大多数气象从业人员其业务技术的水平已不能地满足信息时展的需求,很多岗位未设立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大多数只是兼职且人员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也不够专业,这些均给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人员在业务运行主机上随意使用U盘等移动设备,下载与业务无关的程序,一旦受到病毒入侵,就会导致系统瘫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严重时会影响到航空气象服务的提供。且在网络系统中未根据业务需求量限制网络最大流量及连接数,有造成网络负载过高的可能。重要网段未启用ARP地址防欺骗功能,可能造成网络目标无法正常访问。网络设备防护,存在多人使用同一帐号,只采用用户名/密码一种验证方式,且密码不符合复杂度要求,容易破解。未对SSH登录地址进行限制,发生问题无法确定范围,采用TELNET明文传输进行配置,数据容易被窃取。因此气象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从业人员能力建设,科学有效的组织人员进行全面的学习信息网络管理技术(赵冰,王旭,贺永兴,等.浅析海南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3青海空管气象网络安全建设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论文
1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论及安全风险分析
1.1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在新的阶段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国家的有关部门以及各级的电力企业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有着很高的重视度,故此在2002年国家经贸委制定了相关的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次年,将国家电力信息网络安全运行归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范畴,并将其纳入电力安全生产的体系。在网络的安全技术措施方面,电力信息部门在国家信息安全防护框架下,在2002年开始了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示范工程,针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已经是近些年的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重点内容,诸多的电力企业在网络身份认证以及防病毒、攻击方面得到了加强,各电力单位也有了不同等级以及种类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1.2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当前面临的风险分析
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可分为网络设备风险以及网络中信息风险两个层面。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并非是单点安全,它所指的是在整个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整体安全,这就涵盖着管理以及技术两方面。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物理安全风险方面主要就是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中的设备以及服务器和用户端计算机等这些设备,在物理安全风险方面主要有火灾以及雷电等,这些风险会使得电力信息网络突然中断或者系统发生瘫痪等。在网络安全风险方面主要有电力实时系统安全风险以及网络体系结构安全风险和网络通信协议安全风险。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就是操作系统安全风险和数据库安全风险以及病毒危害风险、黑客入侵风险。应用安全风险方面就是身份认证和授权控制安全风险,信息传输完整性风险,信息传输机密性以及不可抵赖性风险。在管理上的安全风险主要就是责权不明以及管理的混乱,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性不强,网络管理员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缺乏对网络可控性和可审查性。
2当前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探讨
目前,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环境监测的主要方式,大大提高了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和准确率,为我国环境保护等方式和制度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是就目前的环境监测的现状而言,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从而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
1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概述
1.1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简介。所谓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就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的结合,对环境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出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的观测到各个阶段的环境数据,对于环境中的各个问题有更加明确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我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战略。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检测数据不仅仅可以为国家环保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还可以为大众提供其关系的环境质量的各项数据,从而使得大众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当前的环境质量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呼吁社会群众发挥自身的公民责任感,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自身做起,共同为保护环境、促进国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贡献。1.2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采取更加先进的方式来对环境数据进行检测是迫在眉睫的,而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环境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收集,并进行数据加工和处理,从而输出更加直观的环境信息数据,极大的提高了环境监测数据收集和处理的精确度和效率,减少了人力的使用。除此之外,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所有的环境信息存储到数据库,有利于全国各地对于环境数据信息的调用,实现了环境信息的共享,这对于全国各地为环境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我国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的思路
2.1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的选择。在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数据库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由于环境信息监测的数据量庞大,所以必须采用存储容量大的数据库对环境信息进行存储。其次,由于环境监测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数据库的选择要能够实现不同种类数据的分类存储,原始环境监测信息与处理后的信息的分类存储等。除此之外,由于环境监测信息包括可共享信息和保密信息,所以对于这两类信息数据库要保证能够实现各自的功能。对于可共享信息的存储,所选择的数据库要能够易于输出,使得各个地区都能够实现该信息的调用;对于保密信息,数据库要有同意的编码功能,使得环境监测的保密数据能够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保存起来,防止他人的恶意使用,有利于国家环保部门的工作。2.2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在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的管理和维护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为了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采用合适的方式对于环境监测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对环境监测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分配专业的人员专门负责环境网络监测所使用计算机的硬件检查和维护,以及对于软件的性能升级等工作,从而保证环境信息监测的计算机处于性能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这对于环境监测的正常开展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要对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的计算机操作使用权限,使得每个部门所能够操作的部分是有限的,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环境监测信息的保密性,还能够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从而使得整个环境监测系统高效有序的工作和运行。
3结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