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1:03: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素养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素养能力

学科馆员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探讨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科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其服务质量。本文从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四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要求,重点讨论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官员;信息素养

一、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要求

(一)信息意识。学科馆员信息意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信息需求意识,即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词汇来定位需求。第二,甄别意识,即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敏锐发现偏见和欺诈信息。第三,政治意识,在言论自由的道路上能够找到与政治和宗教相关的边界。第四,安全意识,即避免信息被盗取。大数据环境下,客户暴露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要有甄别意识,对收集到的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剔除诈骗、偏见、洗脑类的负面信息,保证传播正能量;要有政治意识,无论是否为党员,都要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保证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同时要照顾到大众的宗教信仰差异;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问题要备受重视。(二)信息知识。学科馆员信息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检索知识,即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明确“且”“或”“和”的运算差别,通晓受控词和自然语言。第二,信息技术知识,即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来管理移动图书馆和云服务等。第三,图书馆专业知识,即掌握《图书法》编制规则,熟悉学科主要信息源,能够对文献出版机构和学术评价进行客观分级。第四,外语水平,掌握英语或其他语言,要求有熟练阅读能力,可以实现外文信息的检索和甄别等工作。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数量多,学术没有国界,消息迭代速度快,所以要有非常优秀的信息知识,才能够及时对同领域多国度的信息进行检索归类。(三)信息能力。学科馆员的信息能力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检索、分析、处理、协作、创新、教学和服务能力。最基本的能力是信息检索,其次是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学能力和服务能力,只有学科馆员会教学才能够从师生的角度来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最关键的能力是协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协作能力是更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保障,服务能力是精准了解客户需求的先决条件。创新能力是学科馆员工作晋升的根本推动力。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明显,只有具备完善的信息能力,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整合出学科需要的信息。(四)信息道德。学科馆员的道德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伦理道德。学科馆员在整合学科知识时要必须考虑知识产权,避免工作中触碰法律。对学科知识进行综述汇总时,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引用他人观点要进行标注。大数据时代,出现信息道德问题很快就会被发现,严重影响学科馆员的声誉,还会对其单位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大数据时代学科馆员要在信息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二、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一)优化队伍。大数据时代,首先要优化学科馆员队伍。大数据环境的特点是信息量非常大,学科的知识爆发式增长,这就意味着学科馆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优化队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增加队伍中计算机专业队员,增加队伍中应用数学专业队员,学科馆员要把握好工作节奏,形成清晰的工作逻辑,然后计算机专业队员运用某些算法来加快工作效率。大数据时代,所有图书馆都在整合信息,时效性高的图书馆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一定要优化队伍。第二,优化队伍年龄结构。所有学科发展都有较长的历史,不同年龄段对该学科的认知有差异,优化年龄结构,保证队伍中老中青力量均衡,可以保证学科信息的权威性、普适性和先进性。(二)搭建平台。大数据时代,要搭建平台来增加学科馆员的见识,拓宽视野。第一,搭建学科馆员与高校师生的学术交流平台。参加学术讨论,才能够指导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还可以了解业内对权威人物的认可度排序。同时,还可以增加自己对学科的认知,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分析数据,辨别虚假信息。第二,搭建学科馆员与信息技术的学习平台。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必须学习相关的软件,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软件的运用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最终保证自己的工作效率。第三,搭建学科馆员内部学习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库学习—培训—试讲”模式来开展工作心得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过思维碰撞来推动工作创新。(三)复合型馆员大数据时代,要培养复合型馆员。复合型馆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能力复合型馆员和学科复合型馆员。第一,能力复合型馆员是指具有某学科馆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的人可以在大数据时代依然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具有某学科馆员基本能力,同时具有卓越的服务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工作的定位精准。第二,学科复合型馆员是指在两个及以上学科领域都有相对扎实的功底,对学科交叉有深入的认知,并且对学科交叉有浓厚的兴趣。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建设对象,学科融合深度越来越大,学科交叉信息也与日俱增。(四)能力培养。大数据时代,要培养学科馆员的综合能力。第一,要夯实信息检索、分析、处理等基础能力。大数据时代,学科馆员工作对信息软件有较强的依赖性,但是基础能力是学科信息质量的保障,要予以高度重视。第二,要培养其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开阔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另一方面要通过馆内业绩竞争来推动学科馆员自我学习和优化。第三,要培养学科馆员的协作能力。大数据时代与信息技术人员协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其他学科馆员协作能力有利于成为复合型学科馆员。

查看全文

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培养论文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查看全文

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实质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及其形成过程,指出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就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探讨了信息素养能力的结构,指出信息素养能力是一个多因素、多形态、多层次的结构。

【摘要题】社科信息教育

【关键词】信息素养能力/大学生/高等院校

1.1信息素养能力的构成和实质

信息素养能力是在信息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信息策略独立寻找、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和信息技能。任何信息活动都是在学生已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策略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则信息活动的定向和执行环节就不可能实现,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构成信息素养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基本技能和信息基本策略。前两者在后者的统整、导向下,内化并结构化、网络化,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即构成了信息活动者的信息认知结构。从静态来考察,信息认知结构就是信息活动者的加工、同化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先行组织者”,它在不断同化、激活、加工、提取、储存所获得的诸多信息,使之处于有序的、组织化和网络化的状态。因此,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就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也就是说,信息素养能力不是空洞无物的心理官能,也不是泛泛存在的一般信息能力(Informationability),它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是实实在在的专门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结构系统,即所谓的信息认知结构和信息操作方法系统。

1.2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过程

查看全文

中职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路径4篇

第一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摘要:基于社会信息化背景,从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运用的关系入手,分析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相互作用,并以教师素质发展为基础,从注重知识获得、坚持能力为导向、动态更新信息素养标准、相关政策引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以提高我国中职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逐步融合,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中职教师处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第一线,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浪潮,并在合理运用的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了决定教育信息化发展效果的关键。从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得知,目前我国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中职教育教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求,全方位提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普及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一、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背景

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正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及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需求的分析,在发展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同时,应探究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信息技术能否推动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中职教师能否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变革?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

1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

1.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达到这样一个尺度表明学生的思维方法的特性。即自主性和个性。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是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获取。表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吸纳知识的过程。尤其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中,学生这种自主性和个性,将跨越时空,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正如台湾一位学者说过: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用户的主动性得到空前扩展。“阅读”的过程充满了选择性。当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力,作为用户的学生就能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并在图书馆传播者的指导下由用户自己建构。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能选定并联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生就会在信息海洋中遨游。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还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在考虑所需信息的可用性时,能够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搜索信息,如图书馆图书借阅、异地使用资源、通过网络手段获取网上资源。这就是说,对所要获取的某种信息,用户会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获取,最终决定取舍信息。

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一方,要思索的是如何去挖掘学生素养的潜在能力,使用户在图书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其价值能力得以兑现。兑现是多元性的表现。因为学生用户对信息的选择和参考程度是多元性的。如与指导教师交流某个课题;学生之间在课堂中讨论和最终确认的研究课题及其它信息需要;对课题的确认和理解归纳在反复执行过程中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课题熟悉程度的探索;对所探索认可的信息源使之条理化,并且对各种类型的信息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得到认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低价文本等。这种对信息选择和参考的多元性,正是用户信息利用能力的表现。

1.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查看全文

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构建策略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及其形成过程,指出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就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探讨了信息素养能力的结构,指出信息素养能力是一个多因素、多形态、多层次的结构。

【关键词】信息素养能力/大学生/高等院校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1.1信息素养能力的构成和实质

信息素养能力是在信息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信息策略独立寻找、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和信息技能。任何信息活动都是在学生已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策略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则信息活动的定向和执行环节就不可能实现,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构成信息素养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基本技能和信息基本策略。前两者在后者的统整、导向下,内化并结构化、网络化,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即构成了信息活动者的信息认知结构。从静态来考察,信息认知结构就是信息活动者的加工、同化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先行组织者”,它在不断同化、激活、加工、提取、储存所获得的诸多信息,使之处于有序的、组织化和网络化的状态。因此,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就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也就是说,信息素养能力不是空洞无物的心理官能,也不是泛泛存在的一般信息能力(Informationability),它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是实实在在的专门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结构系统,即所谓的信息认知结构和信息操作方法系统。

1.2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过程

查看全文

信息素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

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群体。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和创新的生力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在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并使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去寻找、判断、组织、交流和传播,培养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最终增强大学生信息技能,辅助其完成创新活动。由此可见,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张雪莲著的《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一书,2018年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以信息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认知为基础,讲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关系,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方法提供了参考。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仍未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在进行创新活动时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组织能力不够规范,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认识不够高,不擅长利用信息技能来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习惯于被动接受课堂上老师的讲授知识,缺乏主动去收集、获取和利用信息来帮助创新;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不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利于创新的信息;对海量的网络信息缺乏鉴别能力,轻信了错误的信息影响创新活动进程;缺乏对所收集到的创新活动相关信息的组织能力,无法分清信息主次及识别对创新活动非常重要的关键信息;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了解较少,在创新活动中陷入知识产权纠纷等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困境。

实现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有很多种途径,一是构建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体系,将创新教育融入传统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包括课堂教学和课下实践两方面,在课堂教学方面,应扩大教学范围,创新教学内容,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课程之中,为以后的创新活动打好信息素养基础,开设信息检索、信息组织规范、行业态势信息分析、信息道德与法律规范等通识课,增加案例教学,把信息素养能力密切相关的创新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参与程度,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大学生感受到信息素养能力对于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在课下实践方面,可举办创新项目主题展览,在展览过程中讲述创新活动中的信息素养方方面面,也可带领学生前往创新工业园区参观,让学生们在产业前线感受创新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流程和方法。二是开展嵌入至创新项目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以大学生的创新项目为案例,以大学生创新项目团队为教育对象,分别在创新项目的前期启动阶段和规划阶段,中期执行阶段和后期收尾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如培训和咨询等,在创新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可使大学生创新团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对信息的检索、组织、辨别和吸收转化能力,加强他们对信息的把控能力,以此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积累创新经验。三是积极与创新型研发单位或企业开展合作,正如书中所说,图书馆可借助外部创新型单位或企业的项目资源和资金,开展以信息素养为核心技能的创新大赛,构建高校与外部创新型单位之间的联合培养机制,将大学生送至创新单位的一线工作中去,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信息素养能力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该书以传统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为基础,结合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时代要求,提出了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策略,为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体系做出了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

作者:张雪莲

查看全文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受到馆员素质、大学生信息素养技术的实践应用、信息素养教育推广形式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搭建多层次、多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创新教学理念、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力度等一系列策略,促进“双一流”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为之发展奋斗的目标。在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归根结底取决于一流人才。”可见人才培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核心目标,其中本科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有朝气、有个性、视野开阔,更需要高等学校能够正确加以引领。高校图书馆是大学重要的教育资源,除了提供一般意义上图书和电子资源之外,还承担了信息素养教育任务。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1]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它不仅是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具有服务高校师生的功能,还承担着教育的功能,一直以来肩负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校教师和学生,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把信息素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师生知识汲取的地方,图书馆馆员会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即培养大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1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是一种高级知识检索能力和信息提取技能,是大学生进行知识甄别、信息判断、文化提炼的基础,和创造力一并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成长素质的标准之一。[2]2000年1月18日,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对信息素养概念给出界定:信息素养是指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信息,并能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指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信息素养教育即是以信息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它的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要重视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经过学习和相关培训,大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信息检索的好处,养成信息检索的习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到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检索结果越来越多,我们如何从这么多的结果中找出真正所需要的那些信息,如何甄别信息,如何获取更权威性、更可靠性的信息,这就涉及检索途径和检索技巧的问题,也就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比重日益增加的原因。同时,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大学生检索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本专业及相关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关系着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发展。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打破大学生遇到问题只知道找百度、谷歌等综合性搜索引擎的思维定式,启发学生发现网络之外不同资源类型,同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运用。

2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查看全文

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状况与策划

摘要:通过剖析国内外信息素养内涵的演变过程,总结信息素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分析国内外经典的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模式,认为当前我国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有必要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出发,并应对信息素养标准内涵与逻辑关系、信息素养标准建立的权威性、信息素养量表设计、信息素养模式设计等主题给予重要的关注。

关键字: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模式信息素养教育

国外很多图书馆和地区都根据信息素养的概念纷纷制定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作为评价个人信息素养能力、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指南,具有高层次的宏观指导意义。对于信息素养本质的正确理解是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体系,找到制约我国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的问题,为制定我国科学、严谨的信息素养标准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及实践做出贡献。

1国内外信息素养内涵的研究

1.1国外信息素养内涵的研究

信息素养的起源应该是早期的图书馆检索,这时期的信息需求相对简单,检索是由人们手工完成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和信息需求的日益膨胀,信息检索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来完成,基于此,美国的PaulZurkowski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而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准确表述的是来自美国图书馆协会1989年的定义,即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懂得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进入90年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解读。布拉格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一个问题。

查看全文

探析职校信息素养教育困境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对人的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中职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思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困境。在介绍信息素养概念和基本内涵之后。从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信息素养教育师资等方面分析了中职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进行了归因。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素养;归因分析

在信息化社会,人才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中职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培养方式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培养自身敏锐的信息意识,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尽管中国信息素养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信息化程度和网络教育认识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已经在许多中职学校开展起来。然而,各中职学校目前在信息素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及标准概述

1.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该术语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当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也称信息素质、信息文化,是指在具有信息道德修养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高效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利用、管理、评价的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