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利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8:05: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利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利用

农村信息资源利用情况思考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是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重要的财富和资产,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成为各行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谁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最先获得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所以开发和利用好信息资源将会更加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国计民生所依赖的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状况进入到总量基本平衡,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长期以来,农村信息匮乏,信息在面向农村传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却不尽人意,可以说相当薄弱。当前为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已是一个非常重要课题。

1农村信息资源利用的现状

1.1农村信息市场尚未形成气候。近年来,虽然信息机构已引入了市场机制,开展了一些信息经营服务,一些科技咨询部门也在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但是总的来说,信息服务业规模小、产值低,手段落后,质量不高,可以说尚未形成气候。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常设市场,使信息传媒体的渠道、范围等受到限制,二是从事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的人员少,素质低,不能满足“三农”的需要。

1.2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投入较少。农村要改变传统农业结构离不开信息资源,农民要靠科技致富,更需要信息资源。但是我国广大农村除少数地区经济较发达外,绝大多数经济基础不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所认识也会因经济条件制约而忽视。这就导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信息资源建设投入少,比如乡镇文化站名存实亡,乡镇图书室绝大多数没有,乡镇农技站“挂羊头卖狗肉”。由于投入增长跟不上信息资源以电子为载体的数据库的增长幅度,使得农村信息资源缺乏,造成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一是对信息资源和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的费用没有专项拨款;二是对信息资源和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置投入少,农村、农民需要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满足。

1.3农村实用信息资源缺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广播电视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日益感受到信息资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农村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农村需要科技,农民需要各种信息,但是由于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农民很难找到针对性强的实用科技信息。据有关报道显示,农村用户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等媒介,其比例占35%,而通过文献资源获取的信息约占30%左右。农户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主要障碍是,科技信息量大的机构远离农村,而县、乡信息机构少,拥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就更少。虽然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搭建了农村信息平台,但对农村实用信息的研究甚少且没有建立起农村信息传递服务系统,因此为“三农”提供的信息资源极少,农户不易获得实用信息。

1.4农民的信息素质较差。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洗礼,仍然不能过高地估量农民的信息素质,实事求是地讲农村干部和群众的信息素质还处在启蒙阶段,对如何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析研究判断信息仍然是“盲人”。正确估计农村干部和群众的信息素质才能认真作好开发利用信息的宣传工作。

查看全文

公共信息共享利用推进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现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经济学分析;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途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作为政府和公共组织发展水平的标志、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社会行为主体及其网络化组织结构、基于委托——理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分析、“委托——”理论、委托——关系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过度授权导致者不正确用权造成的低效、委托链过长,导致的低效、约束、激励及监督体制不健全引发的低效、基于博弈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基于博弈论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倾向分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化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造成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原因很多,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原因,旨在为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提供建议与帮助。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低效经济学分析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现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作为政府和公共组织发展水平的标志,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纵深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国内学者看法不一。文献[1]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围绕公共信息资源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以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政策法规为保障,信息素质的培养为关键。”文献[2]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社会行为主体及其网络化组织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和信息资源效用价值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综合运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技术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参与下实现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管理。”由于公共信息不仅属于公共产品,拥有公共性,同时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又具有信息的特殊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还属于信息管理的范畴。笔者认为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中,不仅要解决公共信息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率以满足公共需要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兼顾信息产品的特殊属性,掌握其传播与共享的内在规律也同样重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近些年来在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公共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标准的制定以及政府电子政务的推广等。然而伴随进步的同时,相关的问题也开始凸现,例如由于缺少信息保障、信息制度造成的公共信息获取困难;由于责权不明确,监督无力而导致掌握公共信息资源的公权部门失责;由于管理主体单一,市场化程度低,造成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低效及浪费等。这些现象不仅严重闲置、浪费了公共信息资源,还加剧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贫富分化的社会矛盾,让社会公众对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的公权部门产生了不满与置疑,同时也阻碍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造成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局面。对于这些现象,国内学者多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出发进行原因的探析。笔者认为造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现状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根本症结是由于其内在属性造成的内生矛盾,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试图找出造成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内生原因,旨在为提高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部分思路与建议。

查看全文

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论文

一个没有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算不上一个现代化国家;一个没有校园网的大学,称不上一个现代化大学;那么一个游离于校园网之外的大学档案馆,也很难说得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档案馆。

人类正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一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人类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今,一个没有自己的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算不上一个现代化国家;一个没有校园网的大学,就根本谈不上是一个现代化大学。校园网是旨在将一所学校内的各种PC机、工作站和终端,通过高性能网络,连接到各种服务器上,组成分布式的计算环境,使其成为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内一些一流大学的档案馆如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档案馆也陆续在校园网上开通自己的主页。他们充分利用Internet提供的万维网WWW、3W或Web技术,宣传高校档案工作,树立新形象,建立高校档案工作新模式。

一、几所大学档案馆上网内容简介及网址

清华大学档案馆提供上网的信息有“档案馆概况、馆藏情况、档案利用效益、档案自动化管理、对外交往等”。

南京大学档案馆提供上网的信息有档案馆简介,其主要内容有“南京大学档案馆的职能、档案馆机构设置、档案馆学术研究成果、可供网上查询的数据库使用介绍”。档案信息检索的主要内容有“南京大学、院士简介、中青年专家简介、南大学籍、中大学籍、教授简介、校友档案、职称评聘、研究生论文、科研成果”,1979-1997年南京大学文科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获奖情况统计,江苏省高校档案信息通过南大档案馆提供的江苏高校名录链接点可直接访问该校档案部门,网上档案馆主页信息站点等。

复旦大学档案馆提供上网的信息有“多媒体档案编研、学校历届获奖科研成果、研究生论文摘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档案开放利用信息安全探讨

一、档案开放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档案开放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进步,但毋庸置疑,在开放利用的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公民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认识的不成熟、认识的浅薄甚至是对档案开放利用的认识的极度偏差,一定程度上使得开放与利用不能顺利进行。二是档案工作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使档案开放和利用环节不完善。三是档案的“低开放率和低利用率”使得公民不能有效获取想要资源,档案合理的开放与利用严重受阻。四是档案过于狭窄的开放率,使人们只能获取有限的诸如经济、医学、科学、技术、文学等类的档案,而对于涉及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问题的档案等,仅能获得较为宽泛和简单的含义,并不能有效获取,深入探究。五是过于单调的档案开放种类,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各种各样信息的强烈要求,笔者认为在开放各类传统的文书档案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开放那些在某些机构和部门在业务职能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和相应的其他专门档案,如果能再开放其他类型和载体的档案,对公众信息的获取和档案的开放和利用会更有帮助。六是法律所规定档案馆30年的开放期限太过死板和局限,且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不能迎合某些特殊类型档案开放的要求,并且过长的限制年限,使得档案馆与时代更新的知识脱节,资源的陈旧也是档案开放利用的一个大问题。

二、做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措施

档案工作开展的关键和基本点就是把握好档案保密工作与档案合理开放利用工作之间的“度”,既要妥善做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也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开放利用,因此合理的开放利用是与安全保密工作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都要抓,都要硬。对于档案信息工作人员来说,要在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地促进档案的进一步合理开放,是一项行为和工作艺术,不可或同样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这里将具体的工作措施大致分为几个方面,希望为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尽绵薄之力。

1.提高档案开放的工作意识。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过于看中档案的保密工作的开展,陈旧的档案保密意识使其无法顺利接受所谓的档案开放利用,开放意识被淹没在心灵的最深处,始终浮不上来。因此,加强某些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开放意识是顺利开展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另外,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整个社会的档案开放意识,让全社会都对档案开放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渐渐杜绝传统的过于保密的档案意识,档案开放工作要简化程序,鼓励开放。

2.积极做好档案审查鉴定工作。工作人员要根据档案的内容是否合适对大众开放这一每份档案进行仔细的审查鉴定,确保档案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的审查鉴定是一个大工程,需要仔细完成,具体有几个重要步骤。首先,工作人员要对档案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将那些不应开放的档案挑拣出来,置于“不开放”行列,在挑拣的过程中,对档案进行简单分类。然后,由档案的专业人员再对其进行详细的审查,主要针对那些不确定是否开放的档案,最后,再由相关领导进行终极审查,确保审查鉴定工作无误,最终确定将应该开放的档案开放,不应开放的仍进行保密。

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中信息利用

一数据采掘和知识发现技术

在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我们不是缺少信息,而是被信息淹没了。在因特网上有无穷的信息和数据。目前的数据库系统和搜索引擎可以高效地实现数据的统计、查询等功能,但是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缺乏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有用的信息、知识、新闻、或新闻线索的手段,导致了“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人们需要有新的、更有效的手段对各种大量数据进行挖掘以发挥其潜能,数据挖掘正是在这样的应用需求环境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海量的数据转化为知识、有用的信息、新闻、或新闻线索提供了手段。

数据采掘与知识发现(KDD)一词首次出现在1989年8月举行的第11届国际联合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采用有效的算法,从大量现有或历史数据集合中发现并找出最初未知、但最终可理解的有用知识,并用简明的方式显示出来。

数据采掘(Data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原始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先前未知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采掘在一些文献中有些相近似的名称,如数据开采、发现知识(KDD)、知识采掘、知识抽取、知识考察、数据融合(DataFusion)等。

知识发现是一个从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并能最终被人理解的知识、有用的信息、新闻、或新闻线索的过程。知识发现是从数据库和中发现知识的整个过程,而数据挖掘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因为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所以我们通常将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作为同义词使用而不加区分。

数据采掘的工具目前,国外有许多研究机构、公司和学术组织从事数据采掘工具的研制和开发。这些工具主要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包括决策树、规则归纳、神经元网络、可视化、模糊建模、簇聚等,另外也采用了传统的统计方法。

查看全文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思考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教材改革,各个学科都突出强调要求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内容删去了,或是轻描淡写一笔,而具体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给那些基础较好,学习主动的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学习空间,而对那些基础较差而且学习较被动的学生来说,却是很不利的。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网上自我防护与网络黑客》,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大概只需15分钟就可以讲完,但相信大部分学生仍然对“黑客”不是很了解,甚至连作为老师的我,也只不过略知一二:黑客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么技术“黑”人的呢?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同与其它学科的是,这门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练习,基本上每节课讲授20—25分钟,其余的就是师生互动和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是学生做练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在联系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分析、讲解。而在这20—25分钟的练习时间里,不给学生定一个主题或一个目标,他们的练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钟的时间确定题目,再用10分钟的时间查找素材,然后……这种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与其让他们每节课那样漫无目的地去练习,倒不如把一些学生们很感兴趣但书上轻描淡写的主题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讲,即这样一个过程:确定主题——从Internet上搜索资料——做成自己的“讲课”课件——同学们自己讲(大家一起讲)。

按照这一方式,我把“黑客”这一课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用5次课的时间做出自己的课件,然后在第六节课上大家一起讲,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成功地解决了PowerPoint的练习和黑客的学习这一问题。

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的讲课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实了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实践,更加直接地去接触核心问题(每节课的重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下农科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共享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利用档案信息的研究较多,但信息整合面不够全面、服务利用不够充分,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资源共享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当今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就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进行了研究。

1网络技术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必要性

1.1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档案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来科学整合和利用各级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1.2是建设民生档案的必然要求

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努力开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互联网具有覆盖面广、全天候服务的特点,是整合市、县、乡(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最佳工具,因此,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高效的利用服务,是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工作服务民生的具体体现。

查看全文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实施意见

一、重要性和迫切性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资源,是21世纪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对于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面临新的需求。一方面,“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举办2010年亚运会要有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体系作支撑;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环境整治、防震减灾等对地理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正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服务业,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年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000亿元以上。因此,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必须牢牢把握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机遇,迅速提升发展水平,确保其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我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建设应用成效显著,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取得初步成果,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各大城市位居前列,但仍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应用需求,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规模小等。

因此,完善我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推进“数字*”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总体思路和实施目标

查看全文

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利用问题探讨

摘要:民政档案是记录民政工作历史、总结其相关经验的重要形式与重要信息载体。档案管理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整个民政系统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国家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管理和扶持,民政档案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主要探讨了新时期民政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及信息化档案管理下的民政档案开发利用问题。

关键词: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

信息化档案管理是将信息技术与社会化服务紧密结合,从而创建一种更加便捷、实用的档案管理模式。民政系统作为政府重要的行政职能部门和社会服务窗口,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民政档案管理方法相比,信息化档案管理能轻松实现档案的网络快速查询与传递,同时对于相关信息的保存与修改流程也会变得更加简易。新时期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利用工作将迎来全新的挑战,为了保障民政档案能够切实为民所用、造福社会,必须加大民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一、民政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一)民政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属于一项具有服务性质的管理工作。民政档案管理则是对过往民政工作的记录与总结,相关管理人员在民政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维护民政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这里所说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档案数量上的完整性,齐全、不残缺,从另一方面来说,档案的完整性则是指档案之间应保留其相应的联系性,单独的堆砌或是人为的割裂都是破坏其完整性的表现。同时,在进行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时,档案的安全性也必须受到所有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严防档案机密泄露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所在。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国家文献信息保护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反映过去的历史见证,因此,民政档案绝不容许任何任意篡改或修正的行为出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持档案的历史性与还原性。

(二)民政档案的利用

查看全文

加强信息采集利用 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

近年来,天塔街道建立各类服务对象信息库,加强岗位信息收集,开辟就业渠道,推动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156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至少一人就业,50%以上家庭实现双人就业。

一、建立零就业家庭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为使辖区劳动力资源管理科学、便捷、实用,街道完善了管理软件,在建立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新生劳动力信息库、外来务工人员信息库等9大类共23本台账的基础上,又单独设立了零就业家庭信息库。利用四个月的时间,对辖区2.5万余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全面掌握了辖区内零就业家庭的基本状况,并将调查内容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为每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制作了就业状态信息卡,按照楼栋号以一览表的形式列出,使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一目了然,并对他们的就业动态定期进行分析,实施就业援助,使工作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用工信息,实现服务双满意

一是加大用工信息采集力度,扩大信息存储量。为更多更好地掌握信息,工作中做到眼勤、腿勤、嘴勤。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收集信息;通过走出去,到开发区等用工需求量较大的地方挖掘信息;通过日常接触的居民、驻街单位了解信息。200年,仅通过媒体收集的用工信息就有200余条,到招聘会、人才交流中心等地获取信息100余条,从居民、单位了解的用工信息近1300余条。辖区20个社区工作站,均将信息采集工作纳入目标岗位责任制,对工作站负责人和64名协管员实行目标考核,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每月兑现奖惩。二是严把质量关,增强信息的含金量。对收集来的信息,街道不是拿来就用,而是经过精心筛选,再推荐给用工单位和零就业家庭,提高了工作质量和信誉。2006年,共采集信息1684条,筛选后的信息1432条,采用率达到95%以上。同时,对推荐上岗的人员,主动回访,跟踪服务,了解上岗表现和待遇兑现情况,让服务实现双方满意。目前,已与163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用工关系,经问卷调查,接受服务的零就业家庭和用工单位的满意率达100%。三是发挥网络作用,充分利用信息。街道将20个社区分别编成4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设立一个终端,街道利用滚动屏幕随时更新就业信息,同时将在第一时间传播给各社区工作站,各社区收集的信息也同样通过网络回送到街道,利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让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