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7:51: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科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科学

地球信息科学应对论文

2003年上半年,连续出现严重的全球性突发事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差距继续在扩大之中,发人深省!

伊拉克应对美英联军的战争,是一场很不对称的非常规战争。美国步兵师的装备全部数字化、信息化,具备很强的制空能力。精准制导炸弹占80%-90%,而1991年海湾战争中只占7.6%,科索沃战争美国一共动用了50多颗民用和军事侦察卫星,24颗全球定位卫星,以及第7代预警卫星。包括长曲棍、快鸟、锁眼等低轨、高分辨率、超光谱和雷达卫星。早在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战略,重组“国家影像制图中心”,美国总参谋长、海军上将威廉·欧文斯狂言,2005年,美军将在全球90%的地域上有能力侦察任何重要的军事目标。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司令被收买,巴格达1:1万的城市信息系统和“快鸟”卫星的图像数据,早已掌握在美军手里。巴格达城外壕沟里燃烧石油,就像乌贼吐放的墨汁,只是临阵脱逃的迷雾。

第二个突发事件就是全球性的“萨斯(SARS)”病毒,另一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早就意识到应对突发疫情和生物武器恐怖袭击的重要性,投资791亿美元,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今年的非典病例调查中,启动紧急行动计划和特别调查组,格外“关注”国际调查,提出隔离与检疫措施、标准,对来自病区的旅客实行严格检查(照相、按指纹手印),并利用“传染病监测网络”,通过旅游警告机制。到4月7日,CDC共发出疾病防范警告50万份。

欧洲一些经历过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危机的国家,也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信息渠道畅通,效率较高,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疫情信息渠道和防范模式。例如英国3月17日开始在全国范围监测SARS,对所有可疑的“非典”病例,实行全程跟踪。疑似病例报告全部存入传染病监测中心的数据库,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当地的流行病学专家,跟踪防治。

世界卫星组织专家英格尔4、5两个月全程考察北京、广东、上海、河北及河南等地SARS疫情,认为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公共卫生专业化队伍,乡镇地区缺乏专业培训;二是疾病监测报告体系比较落后,大都用手工报表或电话通报,没有评估环节,无法了解数据是否准确到达指定地方。例如省级疾病控制中心(CDC)起初未将数据报告到国家CDC,而是通过卫生部转移数据;三是数据分析迟缓。疫情报告数据包括数字、发病地区、症状、是否群聚感染等。但北京在4月下旬疫情爆发后,仍未分析病例数据,导致一半以上病例传染源不清晰;四是实验室控制能力不足。河北、河南等农业人口大省防疫部门,缺乏健全的实验室检测系统,河南甚至未建立省级疾病控制中心。

第三个全球性突发事件是:西太平洋岛链中日本、菲律宾和印尼连续发生地震。尤其2003年5月26日18时仙台海域的7级地震,袭击半个日本,引发19次山崩,3起火灾98人受伤。大约3.5万户人家暂时断电,但几小时后又亮起来。位于震中附近的太平洋岸城市--女川的一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立即成立了东北地震对策室,当地的自卫队应命作了准备。由于震源仙台东北100公里的近海海底71公里,判定没有海啸发生,余震最大为里氏4.7级。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分析

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一)忽视实践操作。分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发现:很多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由于此项专业所需的知识层面对实操性要求高,如若教师一味的开展理论教学,那么学生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也阻碍了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枯燥、乏味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这节内容的时候,很多教师仅仅是为学生进行演示,并未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狭隘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无趣、枯燥,对本专业的学习也产生不了兴趣,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考核制度不健全。虽然大量的实践测验进入到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测验中,但在综合测验中,实践测验的比重却不高,所以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此外,考核制度不健全让学生在学习中大都采用机械式的记忆方法,完全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是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根本原因。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综合国家的发展特点,同时还要分析当今市场的需要。当前,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中,人们的生活与其密切相关,同时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增长。纵观当前的经济结构,我国产业机构实现了转型,而且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变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则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一个部分。可见,在这种大形势的支持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缺乏创新能力,纵观全球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我国依然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在核心研究方面,根本就是以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主。第二,人才培养方面,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完全忽视学生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努力向着核心方面发展。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信、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一)拓宽专业方向,打好专业基础。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为了凸显本专业的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设立了大量专业技术方向的课程,但课时很少,同时还压缩了此专业的基础课程,导致学生没有打好专业基础。而如今的企业却需要能够有效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两个专业就能培养的。所以,在电子信息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上不能过分追求新、精,还要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设置一定要注意不可过窄、深,要注重宽泛的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深知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样现如今电子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短,专业课的讲解一定不能过深,要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主要范围和处理问题采用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以便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应用。(二)加强实践的教学比重。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下社会的具体要求,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在课堂中,教师还要转变以往以自己为主的教学,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实践的环境。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从本专业的知识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去体验,例如在学习“传感器技术”时,教师可以事先和工厂商量好,带领学生进入工厂了解环境,了解不同的传感器,并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学会合理选择传感器,并针对工厂当前的仪电材料、工艺、误差理论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实景模拟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优化课堂教学,健全教学体系。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实验和学生智能教学结合起来,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专业技术薄弱。基于此,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考虑,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师要优化教学课堂,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考核中,要加强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的联系,以健全实验教学体系。(四)注重发展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学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依靠,可见发展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由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有效学习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设立相关课程,以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能力。(五)以竞赛为平台,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要鼓舞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此教育者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基层的教学、提升课程设计、注重科技创新的教学结构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此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通过不同的竞赛,从浅到深逐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保证此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践能力和大部分学生通过竞赛活动获得电子设计的基本能力。在各类型的竞赛和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都能在此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提升。通过各类型的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理论性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特点,在加强学生学习的同时,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不过理论的学习仅仅是一个初级阶段,学生要想深入掌握并灵活应用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例如,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去工厂,尤其是进入到研发部门,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组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入工厂实习,这不仅可以为工厂带来新的活力,还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补助,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专注实习,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舞。

查看全文

信息科学与旅游的发展研究

系统综述方法

系统综述(systematicreview)又称系统评价,起源于医学领域,是指在复习、分析、整理和综合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研究方法[12],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13],逐步应用于社会学、教育学、图书情报等领域[14]。系统综述可被精确区分为两种类型:(1)定性系统综述,原始文献的研究结果被分析与总结,但未经统计学合并;(2)定量系统综述,又称元(meta)分析或荟萃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若干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统计合并的过程。在某些不强调或较难实施统计学合并的研究领域,直接将定性系统综述称为系统综述,将其作为一种对某研究问题、主题或现象的可获得的所有研究进行评价和解释的方法,目标在于通过一种可信的、严格的以及可审计的方法来提供公正的研究评价[15]。信息科学与旅游科学的交叉研究属于较难实现统计学合并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采用定性系统综述方法,简称系统综述。本文关于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的系统综述研究包含如下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为了全面了解与分析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现状,本文确定了如下系统综述的研究问题:①信息科学研究中面向旅游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②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③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有哪些趋势?(2)确定文献搜索策略基于所确定的研究问题,设计如下文献搜索策略:①搜索工具与数据库:采用GoogleScholar、IEEEXplore、ScienceDirect;②搜索关键字:采用关键字组合“tourism”AND(“computer”OR“communicationtechnology①”),即“旅游”与“计算机”或“通信技术”同时出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科学与技术在信息科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反复搜索测试,“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作为关键字与“旅游”进行组合搜索,搜索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实现本文系统综述的研究目标;③搜索的时间范围:2000年之后。(3)文献搜索按照上述搜索策略分别在3个工具与数据库进行搜索。GoogleScholar显示共有54500条结果(2011年12月22日),其只提供最相关的前1000条;IEEEXplore(搜索字段为“摘要”)共搜索到46条结果(2011年12月24日);ScienceDirect(搜索字段为“题目”或“关键字”或“摘要”)共搜索到36条结果(2011年12月24日)。(4)文献筛选在上述搜索到的条目中,按照表1所示的文献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用于本文系统综述的文献。表1所示第一步完成后共有512篇文献入选。第二步经过多次逐步细化筛选,最终确定用于本文系统综述的入选文献共245篇,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87篇。245篇文献来自106种期刊和58种会议,文献来源分散且涉及领域广泛,有关文献来源、作者等的定量分析结果已另文撰写[16],本文则侧重对系统综述研究步骤(1)所确定的研究问题的回答。(5)分析与完成报告根据系统综述研究步骤(1)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对入选文献进行分类、分析与总结。分析结果见下一章节。为了分别回答问题1与问题2,本文需要将入选文献划分为旅游研究和信息科学研究两种视角,分别简称为旅游类研究和信息类研究。而事实上,当两种研究产生交叉与融合,进行上述严格区分是较为困难的。为此,本文做如下处理:(1)按照文献来源所属学科范畴进行划分,如来源于TourismManagement及《旅游学刊》的文献则划入旅游类,来源于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及《计算机工程》的文献则划入信息类;(2)按照期刊载文的学科范畴划分,如《华东经济管理》刊载旅游类文章,则归为旅游类,《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载信息技术类文章,则归为信息类;(3)按照入选文献的具体内容划分,一些综合性期刊无法直接确认属于哪一类,则阅读入选文章原文,如果偏重人文社会学视角,则归入旅游类;如果偏重信息科学及技术视角,则归入信息类。由此,经管类、电子商务、地理类等期刊归入旅游类中,测绘类期刊归入信息类中;两类分别含有入选文献147篇和98篇。

综述结果与分析

1:信息科学研究中面向旅游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面向旅游”并不特指专用于或专门针对旅游的研究,而是指其研究问题由旅游领域而产生,或者旅游是其最为典型的应用。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几乎涉及了信息科学研究范畴的各个方面,而许多研究领域更是体现了信息科学领域较新及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如表2所示①。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主题是应用系统、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应用、推荐系统以及语义网与本体等;而Web服务、虚拟现实、普适计算、计算机仿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下面对表2排序前10的研究主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应用系统指面向各种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PDA(掌上电脑)、电话等使用者的可用人机交互系统,也包含网站(Web)应用系统。本文为了强调移动应用和推荐系统两类特殊的应用系统,在本类研究主题统计中将其排除,另列类别。应用系统研究占据了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的较大比重。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科学向旅游研究中进行渗透的最初方式正是其在旅游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是入选文献中我国研究占据较大比重且较集中于该类研究。应用系统的相关研究可分为:①战略设计或实施建议,如航空业信息技术应用战略与战术研究[17],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旅游组织实施电子商务的建议[18];②技术架构设计,如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的旅游资源信息服务模型研究[19];③系统设计与开发,如一种智能旅游行程导航系统[20],以及四川[21]、山西[22]和赣东北[23]等目的地或区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是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较多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可将相关研究分成以下几个方面:①推理,即采用人工智能推理技术支撑各种应用系统,如基于贝叶斯网的旅游行程推理[24];②数据挖掘,如旅游突发事件预测预警[25,26]、消费者特征分析[27]、基于机器学习的旅游博客观点挖掘[28]以及数据仓库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29];③主体(agent),如主体旅游者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向旅游者进行旅游推荐[30-32];④评价,如基于神经网络的上海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33];⑤决策支持,如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支持系统[34]。旅行活动是一种人地关系,地理信息是设计与开发各种旅游应用系统的重要信息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为这些应用系统提供地理信息使用接口的重要支撑系统。个性化目的地推荐系统[35]、基于短信服务的餐馆推荐系统[36]、导航系统[20]、位置服务系统[37]、旅游资源监控预警系统[38]以及古建筑信息系统[39]等应用系统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上述“应用系统”主题研究中,几乎所有面向目的地与区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有关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本身的研究也较为活跃,如雅安市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研究[40]、基于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研发[21]以及泰山三维(3D)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41]。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面向旅游者手持终端(如手机、PDA)的各种移动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相比较于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移动应用较好体现了旅游以“人为中心”而不是计算机为中心的理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面向旅游者服务的信息推送与搜索[37]、导航[42,43]、实时路线及目的地推荐[34,36,44,45];并向普适计算的方向进行扩展,如手机电子门票[46]、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辆监控与导航以及手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游戏[47]等。除了面向旅游者服务外,移动应用研究还包含面向旅游研究者、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的旅游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如可通过基于手机数据的散客流分析,对目的地住宿的可容纳量进行估算[48]。移动应用中与位置信息相关的应用也被称为位置服务,如位置信息服务、导航以及实时路线推荐等。推荐系统是为解决互联网“信息过载”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个性化服务,帮助用户从大量信息中发现其可能感兴趣的或者满足其需求的资源,如信息、服务以及商品等,并自动生成个性化推荐[49]。目前,推荐系统在旅游中的典型应用为旅游行程规划,可面向旅游电子商务用户[50],也可面向互联网用户[4,51,52];可规划旅行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等全套行程规划[4,51-53],也可推荐旅游目的地[35]、餐厅[36]以及住宿[54]等。推荐系统主要采用人工智能[50]、语义网[24,53]、移动应用[36,45]、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36]等技术。相关研究还涉及用户个性语义模型[55]、系统架构设计[56]等方面。语义网(semanticWeb)是传统网站的一种扩展。在语义网中,信息具有明确的含义———语义,人类语言与机器语言之间能够相互理解,机器能够自动地处理和集成网上对于人而言可用的信息,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顺畅。本体(ontology)是用来描述网络文档中术语的明确含义及其之间关系的技术,能够实现语义网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网站搜索的准确性以及网站服务质量[57]。旅游领域是语义Web与本体研究的问题来源与典型应用对象,如基于语义Web与本体技术的旅游中小企业间信息交换[58]、动态生成客户供给的客户关系管理[59]、旅游网站信息系统[60]、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61]以及旅行推荐系统[24,30,53,54,56]。这些系统能够对旅游领域知识进行本体表达,从而集成对于用户有用的或者满足用户需求的语义信息;其中,旅游知识域的本体表达[62]、行程规划的语义信息推理[24]是实现这些系统的关键技术。Web服务(Webservices)是Web上数据和信息集成的有效机制,是解决Web上各种应用系统高维护与更新代价的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57]。因此,Web服务在旅游中主要用于信息集成、交换以及系统之间的互操作[63,64]。Web服务技术对于旅游目的地管理而言非常重要,能够实现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企业之间以及目的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异构数据交换、共享以及集成[65]。Web技术还是Web推荐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获取推荐系统所需的动态与实时的万维网数据[52]。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用于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的市场营销。国内的相关研究集中于旅游目的地、景区及景点等的虚拟展示,如西安市360度全景虚拟旅游系统[66]、北京妙峰山古建筑群的网络虚拟漫游系统[67]、村镇民俗旅游资源的立体展示[68]。郑鹏等认为这是一种旅游产品的虚拟试用体验[69]。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则侧重于游客的现场体验,特别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与遗迹,如意大利的PEACH(personalexperiencewithactiveculturalheritage,个性化体验活动的文化遗产)项目针对提升游客在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的体验[70]以及马来西亚凯利城堡(Kellie’sCastle)的虚拟旅游原型研发[71]。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还包含了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如十三陵景区的虚拟复原[72]。普适计算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应用的发展,普适计算在旅游研究中非常活跃,如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基于旅游本体的信息广播与推送方法研究,用以解决传统移动终端对于旅游者需要花费昂贵的“漫游”网络连接费用以及需要主动获取信息等问题[73];一个面向德国雷根斯堡(Regensburg)游客的移动终端游戏的设计与应用,游客可以通过在空中晃动手机来与游戏中的历史人物沟通,该游戏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向游客介绍雷根斯堡的历史[74]。普适计算是我国目前形成研究热点的物联网应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之一。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中面向旅游的研究包含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对上海旅游服务系统顾客满意度进行仿真[75]以及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新度假制度对城郊旅游的影响进行仿真[76]等。

问题2: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相关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表3显示本文入选文献中归入旅游类的研究主题共有43种①。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主题是电子商务、网站评估以及在线消费者行为。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在旅游中受到了相应重视。旅游网站空间、系统评价、网络营销、应用系统以及正在大范围普及的Web2.0互联网应用模式也受到了旅游研究的重视。信息科学领域中的某些前沿研究也在旅游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如计算机仿真、推荐系统、Web服务、语义网与本体。进一步对表3各类主题的文献内容进行剖析与归纳,可以得到以下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相关的6个研究范畴:信息技术对旅游的影响研究主要包含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与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影响两个方面。其中,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影响又分为现状研究、作用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上,集中表现于电子商务对旅游产业的影响[77]、新型电子中介(供应商、互联网门户网站、拍卖网站、数字电视、移动商务等)对传统电子中介(计算机订座系统、全球分销系统等)的影响[78]、信息技术对分销渠道的影响[79]。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企业,如电子商务在北京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现状[80]、土耳其旅行社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81]、爱尔兰旅游中小企业和乡村微型住宿业对信息技术使用情况的分析[82]、南非中小旅游企业对于信息技术使用的状况研究[83].信息技术对旅游的作用研究既包含旅游企业整体层面,如信息技术对埃及中小接待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84]、知识管理对于澳大利亚旅游业的作用[85]等;又包含旅游企业的某项具体功能,如信息技术应用对于泰国酒店运营效率的作用[86];还包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如计算机技术对于泰国古建筑重建的重要作用[87]。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旅游业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研究包含:①电子商务的应用影响,如泰国旅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88]、酒店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89];②网络营销对旅游企业的影响,如互联网广告对旅行社运营的影响[90];③旅游企业对技术应用的态度,如希腊旅行社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情况与态度[91];④旅游者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态度,如游客在度假时是否愿意使用基于技术的信息[92]、影响旅游者使用互联网进行旅游规划的因素[93]。目前,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模式、网络营销以及Web2.0。电子商务模式的相关研究有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开发计划研究[94]、旅游电子商务模式现状与趋势研究[95]、旅游电子商务模式[96]以及运营模式研究[97]等。网络营销是除了电子商务之外信息技术在旅游中最主要的应用模式。网络营销研究多围绕网站展开,如英国农村接待企业网站营销现状研究[98]、塞尔维亚旅游网站网络促销现状和形式研究[99]、美国旅游官方网站网络营销使用分析[100]、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网站的客户需求研究[101]。此外,在线葡萄酒旅游[102]以及在线客户关系管理[103]都是一种网络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2.0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受到了旅游领域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①营销,即基于Web2.0的网络营销方式,这是目前旅游研究领域最为关注的方面,如Web2.0对克罗地亚旅游产品的营销作用研究[104]、博客对于旅游市场营销的中介作用[105];②旅游者行为与服务,如Web2.0下网络旅游消费行为模式及旅游网站应用研究[106]、基于Web2.0的用户个性化定制研究[107]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微博“旅游情感”数据挖掘[108];③网站分类,如Web2.0旅游网站的分类机制研究[109]。此外,面向产业价值网络的四川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模式和机制是一种信息技术在旅游中应用模式的有效探索[110]。网站评价是信息技术应用评价研究中最主要的内容[111]。从评价对象上看,相关研究涉及官方旅游网站[112]、目的地营销组织网站[113]、各国及地区旅游网站[114-116];从评价内容上,包含有效性评价[112]、可用性评价[114,117]、使用分析[118]、功能分析[113,119]、网站设计[116,120]、网站旅游本体分析[121]、游客价值[116]以及网站访问者分析[119]等;从评价方法上有调查法[114]、启发式方法[115]、数据包络分析法[122]、内容分析法[113]、网站日志分析法[118]、领域本体分析法[121]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在旅游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移动应用系统的评价研究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从用户角度对移动应用进行评价[123]、各种移动旅游者指南功能与可用性评价[124]。较传统旅游研究对象,如旅游资源、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等,信息社会视角的旅游研究对象发生了扩展,如从旅游者的地理时空变化扩展到了在线旅游者行为变化,从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扩展到了旅游网站的网络结构等。在线旅游者行为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是消费行为研究,如消费影响因素与满意度[125]、忠诚度与推荐行为[126]、在线分享行为[127]。随着社会网络的形成,在线旅游者的情绪研究得到关注,如通过旅游者在论坛、博客(微博)上的评论分析旅游者情绪[3,108,128],相关方法包含内容分析[3]、统计与语言学分析[128]、人工神经网络方法[108]以及数据挖掘技术[127]等。一项研究还将旅游者的博客进行了计算机可视化,用来辅助其他旅游者的旅行计划[129]。此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网站的旅游者在线行为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101]。目的地地理尺度的旅游网站空间结构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主要包含方法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有统计方法[130]以及网络拓扑图方法[131-133]等;案例包含欧洲[131]、意大利厄尔巴岛[132]以及河北省[134]等。旅游虚拟社区是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形成的新型社区,部分旅游研究者对其给予了关注,如针对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芒果社区网(Mango)的综合性研究[135]。社会信息化下的旅游研究方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传统旅游研究方法可借助社会信息化背景进行扩展,如网络调查方法[1,136]扩展了传统现场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基于射频识别(RFID)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追踪系统扩展了传统旅游者游憩行为问卷调查方法,并提高了数据的精度[137,13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RS&GIS)技术可提高旅游资源监测的准确性[139]等。二是指旅游研究方法对于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借鉴。人工智能是旅游研究中采用最多的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需求预测,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西班牙巴利亚利群岛旅游时间序列预测[5]、遗传算法在旅游需求预测中的应用[140]、模糊时间序列及灰色理论在短时间序列旅游需求预测中的应用[141]以及人工智能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的比较[142];②在线行为分析,如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的在线消费者行为数据挖掘[127];③基于主体(agent)的旅游系统仿真研究,采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system,MAS)对多层面、多地理尺度旅游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探索旅游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规律,如基于多主体的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研究[143]、旅游者在目的地[144]以及景区范围的动态性研究[6]。计算机仿真方法与技术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也受到了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具体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预测,如旅游收入预测[145];②旅游经济研究,如区域旅游经济系统动力学分析[146];③旅游主体行为研究,如上述人工智能研究中基于主体的旅游系统仿真研究[6,143,144]。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信息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作为旅游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或工具,主要被用于旅游资源评价[147,148]。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在旅游者中的普及,旅游研究者对移动应用的相关研究给予了较大关注,如上下文适应的移动应用体系框架设计[149]、上下文相关的信息推动服务系统设计[150]以及用于博物馆导游的多媒体技术研究[151]。语义网与本体是信息科学的前沿领域,但由于其对于提升面向旅游者的网络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受到了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如用于搜索引擎的旅游域语义表示研究[152]。智能系统作为信息科学的前沿领域,在旅游研究中也受到了关注,除了综述性研究外[153],还出现了有关智能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154]。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议与系统结构设计是旅游研究者较为关注的信息技术研究,如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目的地管理系统设计[155]。而其中以我国的相关研究为最多,如赣东北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研究[23]、上饶市旅游资源信息系统[156]。数字旅游是一种典型的旅游与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交叉研究主题,在我国旅游研究领域受到了关注,既包含了偏重技术的研究,如数字旅游的体系框架[157],也包含了围绕数字旅游系统建设的保障体系研究,如相关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158]。

问题3: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有哪些趋势?尽管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在近12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但其仍然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其发展需要相关学者更为广泛与深入的探索研究。在本节,笔者在对最近12年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捕捉旅游类与信息类研究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表4),以及基于笔者对信息科学以及旅游研究趋势的把握,找到信息科学与旅游交叉研究中的研究重点,其反映了两类科学的交叉发展趋势,或者研究者们重新认识某些对该交叉领域的发展来讲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下分别对它们进行阐述: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旅游中的应用以旅游需求预测最为成熟,然而其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并没有在旅游领域中得到充分应用。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来有效处理与使用旅游数据、信息与知识,深入挖掘旅游者、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决策支持,是信息科学与旅游科学交叉研究中较为迫切与前沿的问题。语义网与本体研究是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领域,是海量网络信息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面向旅游者的“线下”服务扩展至“线上”,包含以传统计算机为中心的和以新兴各种移动终端为中心的“线上”服务,“线上”服务质量对于信息时代的旅游者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语义网与本体技术的旅游推荐系统正是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与工具,如何将语义网、本体技术以及旅游推荐系统进行理论、方法以及应用上的有效集成,使其对旅游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信息科学与旅游科学交叉研究中的另一个前沿问题。普适计算是我国目前形成研究热点的物联网应用的基础。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应用的发展,传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服务扩展至以移动终端—旅游者为中心,基于普适计算模式的连接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物联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系统在旅游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重视。然而,无论是普适计算还是物联网,在信息科学研究中都是前沿领域,存在许多未解问题,因此,普适计算以旅游领域为问题域或典型应用,将同时有助于其本身以及旅游问题的解决。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面临的问题,并对该专业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找准定位,凸显特色;二是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三是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四是推动校企联合育人。最后对专业建设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即将爆发,由此催生的新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将会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1]。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2],并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的特设专业,涵盖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主干学科,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各类电子信息器件、设备和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系统检测、维护及管理工作,属于新工科专业中的新型工科专业。目前国内开办该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多,开办时间普遍较早,存在人员老化,课程体系落后于时展,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号召,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求的新工科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3-5]。但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使老牌的热门专业蜕变为新型工科专业,依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新工科背景下武汉轻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1专业建设举措

1.1找准定位,凸显特色。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有开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进而凸显自己的特色。需要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市场调研,专题研讨等手段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要体现新工科的特点,紧盯产业前沿,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电子信息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满足未来新兴战略产业的需求。其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后,培养方案的修订还要结合所在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以便获得更好的办学土壤,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工科专业人才。武汉轻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时间较早,最初归属于数理科学系,2011年在学校进行院系专业调整时划归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同时满足学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在2012年获批了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将原来授予理学学位修改为理工兼授。2015年获批了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重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交叉融合了武汉轻工大学其他特色学科专业来进行人才培养。2019年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归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作为特设专业,更加强调光电信息科学相关知识,进一步凸显出了自己的特色。1.2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只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学术影响力,招收素质更高的学生,培养出更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的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结合教师的学术背景,以团队的形式积极探索学术前沿,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好地支撑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注重与产业结合,注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师招聘时优先考虑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师,同时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交流,鼓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做科研项目或产品开发,使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与发展。最后,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注意人才梯队的培养,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都要形成梯队,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经过大量的调查和讨论,结合学校的特色,本专业凝练出了两个大的科研方向,一是面向食品安全领域的光电传感技术,专注于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信息采集,处理及反馈等硬件技术。二是面向大食品、大健康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专注于食品领域相关图像的处理、分类和品质标定等软件技术。这两个方向即能凸显学校特色,又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结合,因此近年来的师资队伍建设都是围绕这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积极招聘具有2-3年产品开发经验的青年博士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积极选派青年教师进行访学交流,并与企业进行联合产品研发,在提升教师科研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能更关注企业和社会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将研发成果转化成创业项目,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1.3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电子信息行业技术正经历着重大技术变革,这些变革必将影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首先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适当增加前沿知识的教学。其次,针对理科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保证课程体系中各类实验实践环节的培训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除了保证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外,还有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的培养,通过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和美术体育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本专业将课程分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四个大的模块。通识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日常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更好地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国际化、全球化的特点。学科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处理、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等专业基本理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电子信息行业基础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根据本专业特点,按照光信息检测与处理和信号传输与处理两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查阅专业文献,撰写专业报告,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运用电子信息行业设备及工具,检测、调试和维护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能力等。针对不同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的不同需求,对四个课程模块,又分别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4推动校企联合育人。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就业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大量落后的岗位被淘汰,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岗位。一些专业存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学生就业存在困难,而企业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首先要搭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桥梁,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让企业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指导学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相关岗位和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能通过实践活动,提前发现优秀人才并进行重点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其次通过产教融合来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经验,认真调查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需求,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后,还要大力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水平,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设置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动出击,联系到多家企业,挂牌成为学院的实习、实践基地,并聘请企业相关专家和工程师担任兼职教授和产业导师,指导并参与专业建设。教师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相关工程项目研发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此外,本专业还积极探索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协调作用和综合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和“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对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创新学分认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2结论

查看全文

信息科学学院工作总结

一,学习工作

1,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很抓反腐倡廉教育在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里,学院党政班子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央的方针与政策,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根据校党委提出的学校发展方针,通过学习与讨论等形式将学校制定的"四大任务"予以领会,自觉为四大任务的完成而努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都进行廉政方面的教育,教育教职工反对谋取不正当利益,提倡出以公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过去一年里,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了李金华审计长等中央领导的讲话,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的讲话,做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学校党政保持一致,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协作.

在统一了思想认识的前提下,我们还建立了一系列与工作职责,财务制度<>(创收资金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自有资金管理办法》,《教师非课堂工作考核办法》等.

2,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遵照学校党委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学党总支先后组织全院70名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集中学习了规定的全部19篇文件,进行了三次集体讨论和交流,先后有50多名党员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另有1名教师被组织部选为教工党员代表在学校大会上做了发言.

组织党员参加和观看了《走出西北坡》,《的红色外交》,《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等资料片和讲座;冒雨到南京博物院参观了"人民的胜利——江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史料展"等并在党旗下重新宣示.开展了多达150人次的党员与党员谈心,党员与非党人士谈心活动,在全院发放了党员评议表63份,党员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保先教育"满意度测评中,选满意项的达87.5%,基本满意达12.5%,满意度计100%.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科学应用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成为促进时展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时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产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现代化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在新时期受到高度重视。基于此,主要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现代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电子信息;应用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多个学科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走向现代化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状态,尤其是在变化剧烈且频繁的今天,国民经济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满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的办法就是要找到能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策略。

1现代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概述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自从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始后,我国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及其现代化技术的研究增多。虽然我国当今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广泛,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属于我国自身的核心技术缺乏,大多数技术要么直接引用国外技术,要么是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核心技术缺乏造成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缺少了完善的发展体系,而如果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则很难在该领域取得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快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才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现代化技术研究的主体是电子信息,工具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关键在于如何获取和处理电子信息、如何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等。人类的智慧是无尽的,在实际应用中,电子信息工程已不单单是一种原始意义上的单纯技术,而是根据应用实际,与其他技术或方法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复合型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现代化技术下电子信息科学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地理信息科学毕业实习改革与发展研究

1.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21世纪的人才需求对地理信息科学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制定本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本专业一级学科对专业的要求以及现在社会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同的一级学科,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地理学为背景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要侧重点是在于GIS的应用方面,具体包括地理数据的处理、地理模型(如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结合)的构建等。对于社会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言,目前社会对GIS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GIS软件的开发、GIS数据生产、GIS理论研究、GIS项目组织管理和GIS在地学方面的研究。这些需求中,对于GIS应用方面,以本科生居多;软件开发方面的以硕士及具有较高水平的本科生为主;而对于科研方面的需求,则一般是GIS专业的博士或者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硕士。在人才需求方面,各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呈金字塔形分布,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且根据行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推广中,GIS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会越来越多。综上所述,结合本校本学科层次和背景以及本专业是以地理学为依托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顺应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格局,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制定了如下培养目标:在扎实掌握地理学的知识基础之上,培养能够全面掌握GIS专业的基础理论,具备GIS应用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和政府相关部门(测绘、规划、资源、环境、国土、国防、林业、农业、交通等)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或创新型人才。

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评价

2.1毕业实纲调整。本专业毕业实纲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学时、学分、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等方面,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习的学分在增加,实习的周数也在增加,2015级学生的毕业实习比前一年级增加了4周的实习实践。实习学分和周数的增加,解决了由于时间限制问题,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实习周数的增加,意味着实习内容也逐渐的丰富起来,2015级本科生增加了参与学业导师的项目来进行实践锻炼,这样更能全方位的接触本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更快的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在实习方式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联系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便捷的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和学业导师,且从2015级开始,为了专业的发展,学院积极增加对外联系,开拓实践实习基地,增加了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规范了校外实习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内容方面的要求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评价及考核。2.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近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已经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一个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校企合作”纽带初步形成,这为本专业毕业实习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本专业已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公司等均已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到2018年底,本专业已经发展到了16个集中式的实习基地,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内,尽量地为学生安排多个岗位,使其能接触到GIS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这样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生产技能。2.3毕业实习效果分析。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就业统计、实习效果和学生座谈等方式对毕业实习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我们队2014、2015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召开了座谈会,充分了解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通过整理后,就校内和校外实习分别阐述,校内实习具体评价效果如下:(1)实习内容多样,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选择的项目或者课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整体上能够体现出主观能动性,GIS的理论知识在本次实习中得到了锻炼;(2)对GIS的数据生产、软件开发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接触,综合应用技能得到了提升,对于学生步入社会进行职业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3)科学研究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学业指导教师,并参与项目的开展过程,全程对项目进行跟进,为有意在GIS方向进行深造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锻炼平台。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具体的效果如下:(1)从学校转变到校外的企业,真正的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具体实习内容,均涉及到了生产的实际过程,是用学过的理论的知识实实在在的解决新问题,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2)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实习岗位和实习工作,广泛接触到了市场上的各类岗位,这有助于学生将来在择业的时候准确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帮助学生可以明确择业;(3)校外实习过程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锻炼和提升,也是对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一次锻炼,在校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能加快学生心智成熟的速度。此外,经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GIS专业校内外毕业实习效果见表2。从表2可知,对于GIS综合技能的提升方面,有9~15%的学生认为提升的作用极大,尤其是2015年的校外实习,认为作用较大及以上的学生占69%,且认为没有作用的学生占比为0;对于找工作的帮助方面,2015级的实习内容和方案实习效果满意度远大于2014级。综合分析发现,对于校内实习,仍有5~8%的学生认为在GIS综合技能提升和找工作的帮助上无任何作用,这说明我们的实习内容、实习方式等方面在校内外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仍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

3.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学校所制定的毕业实习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实习的改革还是势在必行的,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更新和补充。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校内实习方面的,跟随学业指导教师完成项目,学生一般均为自主联系,一般和较为熟悉的老师一起完成,从适应新环境方面和处理新事物方面可能不利;此外,大部分学生是在毕业实习期才开始寻找和老师一起完成项目,并没有接触到项目的开展的整个过程,对于以后独自开展这方面工作,有一定的影响;(2)部分校外实习单位的业务开展水平和实习岗位不稳定,存在有些时候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岗位,有些时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迫使学校暂时调整实习单位;每年实习学生人数的不同也会给实习单位带来不确定性,且部分学生由于扎堆选择实习单位,导致岗位安排不足;(3)由于本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硬件的配套方面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中,对于非常高效的完成项目产生影响,且个别时候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技术。

查看全文

数字鸿沟与地球信息科学分析论文

2003年上半年,连续出现严重的全球性突发事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差距继续在扩大之中,发人深省!

伊拉克应对美英联军的战争,是一场很不对称的非常规战争。美国步兵师的装备全部数字化、信息化,具备很强的制空能力。精准制导炸弹占80%-90%,而1991年海湾战争中只占7.6%,科索沃战争美国一共动用了50多颗民用和军事侦察卫星,24颗全球定位卫星,以及第7代预警卫星。包括长曲棍、快鸟、锁眼等低轨、高分辨率、超光谱和雷达卫星。早在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战略,重组“国家影像制图中心”,美国总参谋长、海军上将威廉·欧文斯狂言,2005年,美军将在全球90%的地域上有能力侦察任何重要的军事目标。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司令被收买,巴格达1:1万的城市信息系统和“快鸟”卫星的图像数据,早已掌握在美军手里。巴格达城外壕沟里燃烧石油,就像乌贼吐放的墨汁,只是临阵脱逃的迷雾。

第二个突发事件就是全球性的“萨斯(SARS)”病毒,另一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早就意识到应对突发疫情和生物武器恐怖袭击的重要性,投资791亿美元,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今年的非典病例调查中,启动紧急行动计划和特别调查组,格外“关注”国际调查,提出隔离与检疫措施、标准,对来自病区的旅客实行严格检查(照相、按指纹手印),并利用“传染病监测网络”,通过旅游警告机制。到4月7日,CDC共发出疾病防范警告50万份。

欧洲一些经历过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危机的国家,也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信息渠道畅通,效率较高,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疫情信息渠道和防范模式。例如英国3月17日开始在全国范围监测SARS,对所有可疑的“非典”病例,实行全程跟踪。疑似病例报告全部存入传染病监测中心的数据库,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当地的流行病学专家,跟踪防治。

世界卫星组织专家英格尔4、5两个月全程考察北京、广东、上海、河北及河南等地SARS疫情,认为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公共卫生专业化队伍,乡镇地区缺乏专业培训;二是疾病监测报告体系比较落后,大都用手工报表或电话通报,没有评估环节,无法了解数据是否准确到达指定地方。例如省级疾病控制中心(CDC)起初未将数据报告到国家CDC,而是通过卫生部转移数据;三是数据分析迟缓。疫情报告数据包括数字、发病地区、症状、是否群聚感染等。但北京在4月下旬疫情爆发后,仍未分析病例数据,导致一半以上病例传染源不清晰;四是实验室控制能力不足。河北、河南等农业人口大省防疫部门,缺乏健全的实验室检测系统,河南甚至未建立省级疾病控制中心。

第三个全球性突发事件是:西太平洋岛链中日本、菲律宾和印尼连续发生地震。尤其2003年5月26日18时仙台海域的7级地震,袭击半个日本,引发19次山崩,3起火灾98人受伤。大约3.5万户人家暂时断电,但几小时后又亮起来。位于震中附近的太平洋岸城市--女川的一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立即成立了东北地震对策室,当地的自卫队应命作了准备。由于震源仙台东北100公里的近海海底71公里,判定没有海啸发生,余震最大为里氏4.7级。

查看全文

诠释数字鸿沟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应对

2003年上半年,连续出现严重的全球性突发事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差距继续在扩大之中,发人深省!

伊拉克应对美英联军的战争,是一场很不对称的非常规战争。美国步兵师的装备全部数字化、信息化,具备很强的制空能力。精准制导炸弹占80%-90%,而1991年海湾战争中只占7.6%,科索沃战争美国一共动用了50多颗民用和军事侦察卫星,24颗全球定位卫星,以及第7代预警卫星。包括长曲棍、快鸟、锁眼等低轨、高分辨率、超光谱和雷达卫星。早在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战略,重组“国家影像制图中心”,美国总参谋长、海军上将威廉·欧文斯狂言,2005年,美军将在全球90%的地域上有能力侦察任何重要的军事目标。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司令被收买,巴格达1:1万的城市信息系统和“快鸟”卫星的图像数据,早已掌握在美军手里。巴格达城外壕沟里燃烧石油,就像乌贼吐放的墨汁,只是临阵脱逃的迷雾。

第二个突发事件就是全球性的“萨斯(SARS)”病毒,另一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早就意识到应对突发疫情和生物武器恐怖袭击的重要性,投资791亿美元,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今年的非典病例调查中,启动紧急行动计划和特别调查组,格外“关注”国际调查,提出隔离与检疫措施、标准,对来自病区的旅客实行严格检查(照相、按指纹手印),并利用“传染病监测网络”,通过旅游警告机制。到4月7日,CDC共发出疾病防范警告50万份。

欧洲一些经历过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危机的国家,也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信息渠道畅通,效率较高,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疫情信息渠道和防范模式。例如英国3月17日开始在全国范围监测SARS,对所有可疑的“非典”病例,实行全程跟踪。疑似病例报告全部存入传染病监测中心的数据库,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当地的流行病学专家,跟踪防治。

世界卫星组织专家英格尔4、5两个月全程考察北京、广东、上海、河北及河南等地SARS疫情,认为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公共卫生专业化队伍,乡镇地区缺乏专业培训;二是疾病监测报告体系比较落后,大都用手工报表或电话通报,没有评估环节,无法了解数据是否准确到达指定地方。例如省级疾病控制中心(CDC)起初未将数据报告到国家CDC,而是通过卫生部转移数据;三是数据分析迟缓。疫情报告数据包括数字、发病地区、症状、是否群聚感染等。但北京在4月下旬疫情爆发后,仍未分析病例数据,导致一半以上病例传染源不清晰;四是实验室控制能力不足。河北、河南等农业人口大省防疫部门,缺乏健全的实验室检测系统,河南甚至未建立省级疾病控制中心。

第三个全球性突发事件是:西太平洋岛链中日本、菲律宾和印尼连续发生地震。尤其2003年5月26日18时仙台海域的7级地震,袭击半个日本,引发19次山崩,3起火灾98人受伤。大约3.5万户人家暂时断电,但几小时后又亮起来。位于震中附近的太平洋岸城市--女川的一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立即成立了东北地震对策室,当地的自卫队应命作了准备。由于震源仙台东北100公里的近海海底71公里,判定没有海啸发生,余震最大为里氏4.7级。

查看全文

地球信息科学应对管理论文

2003年上半年,连续出现严重的全球性突发事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差距继续在扩大之中,发人深省!

伊拉克应对美英联军的战争,是一场很不对称的非常规战争。美国步兵师的装备全部数字化、信息化,具备很强的制空能力。精准制导炸弹占80%-90%,而1991年海湾战争中只占7.6%,科索沃战争美国一共动用了50多颗民用和军事侦察卫星,24颗全球定位卫星,以及第7代预警卫星。包括长曲棍、快鸟、锁眼等低轨、高分辨率、超光谱和雷达卫星。早在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战略,重组“国家影像制图中心”,美国总参谋长、海军上将威廉·欧文斯狂言,2005年,美军将在全球90%的地域上有能力侦察任何重要的军事目标。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司令被收买,巴格达1:1万的城市信息系统和“快鸟”卫星的图像数据,早已掌握在美军手里。巴格达城外壕沟里燃烧石油,就像乌贼吐放的墨汁,只是临阵脱逃的迷雾。

第二个突发事件就是全球性的“萨斯(SARS)”病毒,另一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早就意识到应对突发疫情和生物武器恐怖袭击的重要性,投资791亿美元,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今年的非典病例调查中,启动紧急行动计划和特别调查组,格外“关注”国际调查,提出隔离与检疫措施、标准,对来自病区的旅客实行严格检查(照相、按指纹手印),并利用“传染病监测网络”,通过旅游警告机制。到4月7日,CDC共发出疾病防范警告50万份。

欧洲一些经历过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危机的国家,也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信息渠道畅通,效率较高,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疫情信息渠道和防范模式。例如英国3月17日开始在全国范围监测SARS,对所有可疑的“非典”病例,实行全程跟踪。疑似病例报告全部存入传染病监测中心的数据库,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当地的流行病学专家,跟踪防治。

世界卫星组织专家英格尔4、5两个月全程考察北京、广东、上海、河北及河南等地SARS疫情,认为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公共卫生专业化队伍,乡镇地区缺乏专业培训;二是疾病监测报告体系比较落后,大都用手工报表或电话通报,没有评估环节,无法了解数据是否准确到达指定地方。例如省级疾病控制中心(CDC)起初未将数据报告到国家CDC,而是通过卫生部转移数据;三是数据分析迟缓。疫情报告数据包括数字、发病地区、症状、是否群聚感染等。但北京在4月下旬疫情爆发后,仍未分析病例数据,导致一半以上病例传染源不清晰;四是实验室控制能力不足。河北、河南等农业人口大省防疫部门,缺乏健全的实验室检测系统,河南甚至未建立省级疾病控制中心。

第三个全球性突发事件是:西太平洋岛链中日本、菲律宾和印尼连续发生地震。尤其2003年5月26日18时仙台海域的7级地震,袭击半个日本,引发19次山崩,3起火灾98人受伤。大约3.5万户人家暂时断电,但几小时后又亮起来。位于震中附近的太平洋岸城市--女川的一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立即成立了东北地震对策室,当地的自卫队应命作了准备。由于震源仙台东北100公里的近海海底71公里,判定没有海啸发生,余震最大为里氏4.7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