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决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7:36: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决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决策信息系统管理探讨
公共决策的制定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决定着政府行政管理的目标和方向,是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其结果涉及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这些趋势和变化,公共决策制定者必须需要新的、更强大的决策信息来帮助他们制定有效而正确的决策。为推进我国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信息化、民主化时代的发展仍有不少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面向广大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匮乏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各级党政机关及一些大型企业已逐步建立起了一些公共决策的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为各级领导决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信息支持系统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而为广大民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提供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的建设则显得异常薄弱,广大民众在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时能够从现有的信息支持系统中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尤其在对民生、民意等重要信息的收集、分析,挖掘传播上更需要进一开展体制、机制、管理创新。
1.2网络技术还未广泛应用于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在公共决策中,由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存在着政府继续包揽着大量的应由市场、企业、社会作出的决策。由于公共决策主体单一,以及现阶段公共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偏差,致使网络不能广泛应用于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中。电脑网络技术的普及,能够很好地反映民情民意,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公共事务的决策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在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中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能够弥补公共决策中种种“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从而为公共决策进程、反馈以及决策修正的科学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1.3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中网络计算机的使用还存在着种种不足目前,在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及大型企业也建立了一些计算机网络公共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但这类系统有些通常为追求功能齐全而做得非常庞大,提供的信息也过于机械呆板,缺乏灵活性;有些历史数据量大,传统数据库对大量数据的访问能力不足;有些缺乏组织性,各部门所收集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格式标准,数据杂乱,很难转化有用的决策信息,导致决策可信度降低。社会是动态发展的,这些系统很难适应公共决策者根据环境变化所进行的调整,也难以满足决策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决策者的主观意志无法反映到系统中,也无法使用系统来产生自己所需的
做好信息工作 服务领导决策
做好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
——市政务信息工作暨政务信息员培训班材料
近年来,兴安区的政务信息工作从把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决策原则出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政府办信息科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广泛收集信息,及时上报传递信息,有效利用信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我区政务信息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
2001年,区政府为落实市政府政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区政府专门召开政务信息工作会议,确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制,建立由政府办牵头,区政府各局、办事处组成的信息网络。组建两级信息员队伍,各单位、各部门确立一名区级信息员,政府办一名副主任担任市级信息员。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要求各部门信息员每年报送信息3篇,政府办每年至少报信息20篇,采用率不低于60%。完不成任务的,追究部门领导责任,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之中。三是定期对信息员培训。为提高信息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开展了时事政治理论、公文信息写作、信息知识等培训活动,使信息员尽快胜任工作。去年,市政府办信息科同志到我区指导工作,传授宝贵的工
作经验,使我区两级信息员对政务信息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树立了提高信息质量,服务政府决策的思想,进而较好的把握了信息的实效性、真实性、可靠性、鲜活性,做到及时报送信息,全面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四是严把信息质量关。要求报送信息必须情况真实、数据准确,有借鉴性和指导性。各信息员向区里报送信息要经过部门领导审批。报送市政府的信息必须经过区领导审批,保证了信息的严肃性。
证券公司信息化进步决策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会计信息在投资决策的使用研究
一、会计信息与投资决策的关系
投资是不可能靠听说来进行的。在现实中,在确定投资决策时,没有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就导致了产品销路和成本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失败。因此,对投资决策来说,不能缺少市场调查和经济预测,而且其所得的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然后还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运用。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决定投资的新产品项目可分为两种,第一,新科技产品。投资者可以直接从科研单位获得技术,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会计信息进行参考和分析;第二,在社会已有类似的样本单位,属于该开发产品系社会已有而供不应求的项目,则有样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可供参考。对于第一种情况,投资者可以对相关产品的成本价格进行调查,同时要制定出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然后根据这些对产品的利润进行预测,达到求得资本回报率的目的,从而判断是否进行投资;而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要从样本单位那里得到相应的会计信息,通过分析,判断是否要进行投资的决策。
二、投资决策如何在会计信息中运用
(一)重视预测会计信息
在企业中,投资者所需要的最重要信息之一就是财务预测信息。财务预测信息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信息。信息的提供者要真实全面的反映未来发展趋势,不能够故意隐瞒,从而使得投资者不能够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进而不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要制定有关财务预测信息的规定,从而使财务预测信息质量提高。
(二)非财务信息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决策
1高校教育决策与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已经通过使用各类教育软件和信息化平台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教育软件和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为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急剧增长的教育数据,以及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的许多重要信息。这些数据与信息已经成为了教育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挖掘潜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与知识,解释各种教育现象,并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1.1教育决策的科学性要求数据的准确性郑玲、邹兆南在《高校教育决策科学化和实现的主要途径》中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定义为:是指在教育决策的全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学管理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系统中的这些数据涉及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建立了学生、教师、经费、招生、就业、科研项目等基本信息数据库,主要满足基础数据的查询。同时,还根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需要,所形成的数据指标体系,实时生成各种表格,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内各管理部门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如何快速地从这些数据中检索并提取有用信息,发掘出隐藏在众多数据中的内在规律,敏锐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准确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是对教育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极大考验。因此,教育决策需要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并从客观上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都离不开充足、准确的相关信息。信息贯穿于教育决策的所有阶段。信息是合理教育决策的纽带和关键点,离开准确的信息,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的失真,必然导致偏颇甚至错误的决策。1.2教育决策的动态性要求信息的及时性教育活动是运动着的,是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决策只有适应教育活动的这种特点才能达到科学性。教育决策的这一动态性对信息数据的及时性、灵活性、全面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1)信息的及时性。教育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对教育信息数据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生成定期的统计报表,上报有关部门之外,还要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而现行的教育统计是定期进行的,一年仅提供一次综合性的数据,要随时获得相关的最新数据,没有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2)数据的灵活性。现有的教育统计所生成的数据,均按照各种系统统计指标的要求而形成,一般是以教育统计报表的形式生成与存储。而高校所使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都是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整个信息系统也处于不断积累和进化中。这就要求开展教育综合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逐渐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灵活方便的数据调取工具,为教育决策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和便利条件。(3)数据的全面性。现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涉及到各方面信息数据。当高校进行教育决策时,不是按照系统中子系统的排列顺序调取所使用的数据,而是需要多个子系统提供综合的甚至是跨子系统的信息数据,从中获得全局性的最新数据,以满足教育决策全面调取信息数据的要求。1.3教育决策的民主性要求信息的开放性党的“十七大”明确规定:“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与问题,教育决策从目标的确立、信息的收集、政策的制定到决策过程的评估,人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有了解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的主观愿望,对学校教育教学决策的知情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的信息处理手段成为现代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也为决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计算机及互联网所具有的处理信息速度快、涉及数据范围广、参与公众影响大等特点,符合我国教育政策议程中公众议程的相关程序与要求,直接对教育决策民主性产生影响,为实现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提供有力保障。
2当前教育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育决策处于人机分离状态。高校教育决策过于依赖于人在决策中的作用,使教育决策者在决策中的负担过重,决策的科学性受到制约。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处理日常教育教学业务有余,在教育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则明显不足。特别是从目前状况来看,表现出人与计算机的分离状态,不可避免地束缚了教育决策科学化。(2)高校教育决策数据利用率低。目前,虽然信息技术在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所有高校都引入了教学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但从其使用功能来看,这些教育管理系统都是以管理为主。高校对教育决策所需的支持数据库的研究不够,忽视了教学管理系统所产生大量信息数据的存在,教育决策时对教学管理系统数据的利用率低。(3)高校教育决策信息封闭。在教育决策民主化日益深化的今天,教育决策中的信息公开问题日益突出。教育教学信息数据资源的封闭,尤其是教育决策关键信息的不公开,严重影响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我国目前的教育决策公众参与状况还处于一种自发性态势,造成高校教育决策的随意性较大,教育决策领域中应用信息数据公开进行决策支持较缺乏。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以及高校办学的效益和质量。(4)高校教育决策数据来源不够充足。高校教育决策不同于其他决策,其决策需求涉及到多方面数据。教育的目标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涉及到许多人为因素。教育决策既涉及学校内部的许多因素,诸如学生、教师以及院系层面、学校层面等因素;也涉及到学校外部的许多因素。因此,高校教育决策对数据的需求量很大,且必须要来自于多个方面。但目前高校的教育决策的数据来源不够充足,这样就造成了教育决策需求难以划定出相关数据的后果。
3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育决策行为的新特征
在信息社会,信息已经不是一种新鲜的观念,它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本质力量。由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必然影响人们社会实践的变化,在社会实践的变化中,其活动主体的各种行为也将发生质的变化,教育决策亦如此。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数量及其传输速度的大增,客观上要求教育决策观念和行为必须与之相适应,教育决策行为也因此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3.1在管理层面,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决策的信息管理与监督机制教育决策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涉及学校全局性的工作,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会给学校及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确保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高校应建立健全教育决策的信息管理与监督机制。加强决策前、中、后的实施控制和必要的修正、调整。①从信息输入入手,建立健全信息吸收制度,提高数据挖掘的准确性,完善信息分析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以及提高教职员工参与教育决策的积极性。②从信息输出入手,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在教职员工中树立公开教育决策信息是学校的职责和法定义务,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尤其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适时、规范、如实地向教职工公布,一方面充分尊重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有利于教育决策的组织实施;另一方面,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潜在的监督机制,将极大增强决策者的决策责任感。同时,教职工的参与有利于发现决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从而及时修正和完善教育决策。③建立教育决策与教育决策监督分离机制。必须改变高校教育决策者、教育决策执行者、教育决策监督者三位一体的方式,避免教育决策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教育决策者、决策监督者都应当分清相应的权力,并依照其相应的权力、职责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3.2在理论层面,决策理论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长期以来,决策理论的研究者们从各自不同层面提出了现代决策理论的一些观点和模式。因此,决策理论在现代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但总体来看,可以将现代决策理论分为现代决策模式论和现代决策风格论两种。在现代决策模式论中,除决策理论学派奠基人西蒙的认知决策模式外,查尔斯•林德勃鲁姆从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提出了整体方法模式和渐进方法模式,格哈姆•阿利森制定了两种交替选择的决策模式:即机构过程模式和政府决策模式。瓦蒂•哈达德综合了查尔斯•林德勃鲁姆和格哈姆•阿利森的4种决策模式提出了综合决策模式。现代决策风格论则以英国学者利的权变决策模式为理论渊源,后经发展,则分别以美国纳特、穆尔和马文的决策风格分类理论为代表。其中,纳特以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提出决策风格4种类型:指令型(理性并强调决策高效和逻辑)、分析型(谨慎和适于应付新的不确定环境)、观念型(着眼长远利益并凭直觉分析)和行为型(喜欢会议沟通和很好与人共事)。虽然现代决策理论的层次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每种决策理论都有其优点与弊端,面对决策理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高等学校进行决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生搬硬套相关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符合具体决策需要的理论。3.3在方法层面,构建人机结合的智能化综合系统传统的决策方法均强调人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社会,计算机的作用又被无限夸大。因此,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将成为教育决策的发展趋势。这一系统将计算机体系、人工体系和知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成为面对现实教育教学现象,研究复杂问题,形成教育决策的新方法。①利用计算机等设备,收集大量教育决策方面的数据,并做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将计算机与各种统计数据、各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②发挥决策过程中人的能动作用,把教育决策中的主体即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研究者引入决策系统中,利用管理者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研究者的理论知识,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整体把握决策过程。③通过计算机的各种定量处理和专家学者的定性分析,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整体优势和综合特点,确保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3.4在技术层面,向联机事务处理(OLTP)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复合型转变DSS(决策支持系统)在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与演化之后,其理论和技术已经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开始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作为一个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组织理论等学科与技术于一体的技术集成系统,以新的交叉学科为特征的DSS,开始为决策管理服务,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内外很多高校已经着手建立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开始将系统从单纯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向联机事务处理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复合型转型,可见,具有综合功能的复合型教育决策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决策系统发展的趋势。
投资决策理论中的会计信息需求
70年代以来,会计研究表明,“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作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财务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汤云为、陆建桥,1997);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是企业外部筹资的主要来源,并且当他们发现管理人员业绩不佳时,往往能够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将其商业性投资转为现金;在中国,“对公有企业来说,管理国家投资的有关部门已经包括在投资人之中”(葛家澍,1997)。因而,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信息使用者,满足投资决策的信息也往往能够满足其他使用群体(贷款人,政府部门)的需要。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住处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3)前瞻性信息;(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汤云为、陆建桥,1997)而“人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各类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和最为相关的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有关现金流动能力的信息。”(李心合,1996)同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者评价证券风险。”(陈建根,1998)
可见,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实,以上三种信息类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其关键点仍在于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的评估。同时,我们发现,一方面,理论界对会计信息类型的研究往往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就会计论会计,而少有投资者本身行为即投资理论中找寻信息的根本,而且往往侧重于定性研究;另一方面,投资决策理论本身仅应用于指导个人投资,“引导决策者采取与模型更一致的生动,并根据最终结果修正所采用的决策模型,以达到更满意的效果。”(何永明、陈文斌,1998)或是联系财务中的公司投资决策,“企业集团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组合,股份公司对不相关公司的收购兼并,个别游资通过基金组合进行投资,这些都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吴明礼,1998)。但是较少有人剖析投资理论在财务报告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拟从投资决策理论入手,通过对投资行的定量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投资决策理论分析
投资决策理论起源于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文中论述了如何在一定收益率下,取得最小的风险。该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即他选择的投资行为必须是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投资者会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理性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最低的风险的可能风险。均值——方差假设,即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效用依赖于均值和方差两个变量1,用公式表示为:
Ui(a)=fi(Xa,Sa2)
投资决策理论中会计信息需求研究论文
70年代以来,会计研究表明,“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作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财务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汤云为、陆建桥,1997);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是企业外部筹资的主要来源,并且当他们发现管理人员业绩不佳时,往往能够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将其商业性投资转为现金;在中国,“对公有企业来说,管理国家投资的有关部门已经包括在投资人之中”(葛家澍,1997)。因而,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信息使用者,满足投资决策的信息也往往能够满足其他使用群体(贷款人,政府部门)的需要。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住处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3)前瞻性信息;(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汤云为、陆建桥,1997)而“人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各类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和最为相关的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有关现金流动能力的信息。”(李心合,1996)同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者评价证券风险。”(陈建根,1998)
可见,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实,以上三种信息类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其关键点仍在于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的评估。同时,我们发现,一方面,理论界对会计信息类型的研究往往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就会计论会计,而少有投资者本身行为即投资理论中找寻信息的根本,而且往往侧重于定性研究;另一方面,投资决策理论本身仅应用于指导个人投资,“引导决策者采取与模型更一致的生动,并根据最终结果修正所采用的决策模型,以达到更满意的效果。”(何永明、陈文斌,1998)或是联系财务中的公司投资决策,“企业集团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组合,股份公司对不相关公司的收购兼并,个别游资通过基金组合进行投资,这些都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吴明礼,1998)。但是较少有人剖析投资理论在财务报告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拟从投资决策理论入手,通过对投资行的定量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投资决策理论分析
投资决策理论起源于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文中论述了如何在一定收益率下,取得最小的风险。该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即他选择的投资行为必须是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投资者会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理性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最低的风险的可能风险。均值——方差假设,即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效用依赖于均值和方差两个变量1,用公式表示为:
Ui(a)=fi(Xa,Sa2)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探讨
摘要: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决策有用有赖于可靠而相关的会计信息。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国会计计量国际趋同一而再地被提上日程,采用何种属性的计量方法才能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才能获得更可靠相关的信息是当前会计研究的一个热点。因此,重新开启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决策有用性的基础上,以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构建折中的契合平台,为实现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提供理论建议。
关键词: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一、财务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必然服务于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既是会计实际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是信息使用者所期待获取的信息。一直以来受委托理论的影响财务会计目标长时间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导,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介入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清晰,委托—关系也变的越来越模糊,决策有用观逐渐成为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目标,并且决策有用也被视为是信息使用者的最终需求。决策有用观主张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会计需利用有限的资源为重要领域决策和目标提供相关而可靠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信息需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基于此可以构建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的分析框架(如图1),作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一方面要求使用者关注会计信息的内容,即会计实际活动本身的信息含量;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要从决策者出发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保障信息具有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聚集资本组成规模庞大的公司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对于为数众多的股东来说必须依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要求就是决策有用性,如果对决策没用那么也就不值得提供该项信息。虽然决策有用不仅需要考虑财务信息,还需要考虑非财务信息和一些定性及非确定信息,但对于现有的投资来说财务信息有用是其决策有用的首要考虑因素。为满足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扩大会计信息含量,提供有价值的财务非财务信息,开展决策有用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是迫切而有必要的。
二、决策有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信息是正确的、中立的,能为使用者所充分信赖的,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情况;相关性是指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能够导致决策差别化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指出,当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以及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决策有用性。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是相互对立的,对于同一经济活动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相关性,还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明确可靠性,以何种方式、何总金额报告都会有不同的结论。例如,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收益情况,由于此类资产价值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和受市场操纵的影响,可靠性较差,因此后续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会计报表或附注中可靠性较高的信息类别,而是将其列入其他综合收益。由于两者的对立关系,通常会有此增彼减、此消彼长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综合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对立关系,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在相反的方向上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同一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若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再相关的信息对决策者来说都是一种误导;如果信息准确可靠但与决策者的需求相去甚远,那么再可靠的信息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于信息决策有用来说缺一不可,应给予两者同等程度的重视,对他们孰重孰轻的排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做出相对最优的取舍。
独家原创:论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
【摘要】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在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成本管理、成本动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特别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引人注目。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结合,它不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作为决策支持系统,战略管理会计旨在提供关于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同时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决策层制定战略。本文将从传统的会计管理到战略会计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的转换进行深入的了解。
【关键字】经营管理会计信息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历经了从计划行政型理财向市场企划型理财的深刻转变,从财务管理理念到财务管理行为,从财务管理手段、方法到财务管理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的加强和逐步从事后反映监督向事前预测策划的战略方向转换。
传统体制的顽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在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行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方针的出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导机制,这就对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企业会计信息是特指战略型的会计信息。
一、传统的会计管理的转变
由于政企不分,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企业领导投资分配行为的传声筒和计算器,执行着资金供应后勤部的功能,表现为参与管理程度低,信息利用水平低,决策建议质量低等“三低”状态。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与生俱来的“忍耐性”和“承受力”(由国家财政兜底),使企业财务及财务主管部门养成了对信息管理利用的一种麻木状态,麻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习以为常,不正常的状态成了常态。国有企业的理财水平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着太大的差距。产值、产量、利润一直是企业考核的核心指标,是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中,生产型、技术型往往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这种现状往往导致企业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
摘要: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凌乱且无序的教育数据进行了分析、存储以及挖掘,进而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优化,促进了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化,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与教育公平。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决策机制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早已成为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在社会管理的各项决策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现如今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行政管理以及科研教学等工作中也积极应用了各类系统软件,进而导致大量教育数据的产生,那么要如何从这些教育数据中去探寻真实的教育现状,同时为高校领导层的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提升教学效果与科研质量水平,是目前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管理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1]。
1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决策数据的利用现状
1.1信息系统缺乏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当前仍有许多高校的业务信息系统为联机事务处理系统,而这类系统无法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与利用的功能。比如,利用现有的教学信息系统能够轻松地完成学生课程安排设置,但要综合利用学生与课程的聚合数据进行招生录取与课程规划的决策,则显得较为吃力,也即表明其无法对系统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知识提炼,难以为决策部门提供有力依据。教育决策的制定通常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才能做出,倘若工作量巨大则势必会容易失误,进而对决策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2教育数据利用率有待加强。在教育数据的利用方面,部分高校通常会出现“断章取义”的片面利用,随意列举几个案例或数据便对某项事物规律进行佐证,这显然与统计科学的系统性原则相悖;高校内部各部门沟通较少,也会导致统计范围模糊、指标定义不规范,出现重复统计现象;数据的收集与日常工作的开展会导致大量信息数据的积累,而工作中过于关注数据存在的不足,而对冗余信息不做及时处理,导致大量信息垃圾残留。种种问题都可能导致高校领导在进行决策制定时,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综合数据予以支持。
2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