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7:22: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技术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

校信息技术课程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大,信息人才的基础培养是当今教育不可忽视重要环节,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不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松散,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等,该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教学理念;信息素质

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中小学课程建设而言,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重庆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程度却呈现出参差不齐、城乡差距大的特点,下面就信息技术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分析。

1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建议

1.1重视不够,教学思想有待改变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广,我国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中小学学校强调主课教学,忽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很多学校还是以“升学”为主导思想、主要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或者课程安排松散。背离了中小学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契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作为协助商业发展的推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也迅速崛起。电脑艺术设计应用于室内外装饰、广告设计、印刷业及广泛的商业宣传等行业,所以就业面很广。因此,作为以服务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也尤为重视这一专业的发展。电脑设计体现了一种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形式,将感性化的认识以一种理性的数字化方式组织起来,是以电脑和设计软件为工具,以互联网为媒介,以鼠标代替画笔,把图形、文字、音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电脑进行有规律的数字化采集、获取、编辑等加工,再以图像、影视、动漫、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简言之,是用电脑实现艺术创作的一种新途径。因此,以理性为主导的数字化方式的电脑艺术教学要求对信息技术课程和美术课程做到融会贯通。信息技术手段是进行电脑美术创作的基石,而美术课程可以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精神因素,使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所以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一、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对于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信息技术与艺术两个专业的跨度较大,所以造成了教师很难精通两个专业。要做到它们的相互融合并在课程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成为教学中仍需努力的一个方向。在电脑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作为教学硬件的配备情况也并不乐观。因正版软件价钱较高,所以很难实现在教学中全部使用正版软件。电脑设计对于硬件也有较高的要求,现实教学中电脑设备更新慢,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运行速度迟缓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教学进程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方面,专为电脑设计专业撰写的优秀教材较少。虽然市面上关于电脑辅助设计的书籍很多,但仍有些许不足,尤其在理论与实例的结合方面缺少联系,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辅助专业教学。其中,示范性的讲解只注重单方面的功能,如:操作性,并没有延伸到艺术美学方面,配套的练习也不够丰富。这也是造成这个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分离的一个原因。如:在Photo-shop课程中,对于功能的应用讲解的比较详细,但对于颜色搭配,构图比例等问题缺少分析;在AutoCAD课程中,对于较难理解的空间结构应当配合实例和图片加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结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影响到了艺术、制作、生产等各个行业。二十世纪,在包豪斯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言论影响下开始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运动。信息技术的介入将设计的内涵提升为技术、艺术、人文三维一体的新境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觉盛宴、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作为一种表现的媒介,它不仅缩短了劳动时间也降低了商业成本,使设计者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脑美术是对传统艺术创作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设计工具的改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品的表现,设计师的思想仍然是一切作品的创作源泉。所以,美术课程对于培养设计师的美感和思维是及其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一名真正的设计师一定要保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修养的意识,对设计创意要有不断追求的动力。在一件成功的电脑设计作品中,通过电脑表现出极强的视觉传达效果是打动观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艺术风格和技术功能上应该是统一、融合的,并不是一味的强调电脑特技带来的强烈效果,作品要表现的诉求、内涵、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脱离了以电脑为媒介的设计作品相对比较单一,所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对于设计者是不可忽视的。优秀的作品需要作者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既要表现出作品的与众不同,又要准确、突出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因此,电脑设计作为一类综合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做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发展。

三、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结合的形式与内容

查看全文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模式分析

摘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已不再是以前简单的课本传授,而是与社会发展要求紧密衔接。这决定了要以更高层次的视角来要求教育。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这四个部分的总称。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里推广此种教育应用模式,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STEM素养,使其有能力适应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信息技术;STEM教育;应用模式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采用STEM教育应用模式,不仅看到了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升华性作用,还看到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和国内国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STEM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对此教育模式采用相应的应用模式去呼应契合,从而达到教育改革需要的效果。

一、了解STEM教育

(一)STEM教育的定义。STEM教育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元素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里所遇到的问题其解决方式总是多方面知识的合成。此教育趋向于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四方面的能力,为国家战略性发展培养更多全方面的人才,从而提高竞争力,增强话语权。(二)STEM教育的独特性。STEM教育更加切合实际。如今的社会在发展,对科学技术等需求越来越大,不仅仅国内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越发科技化,还有国际竞争也日益与科技挂钩。STEM教育所培养的四个能力就能更符合时代的实际,对当今社会的问题能提出实际性的解决措施。STEM教育更具有全面性。此教育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个培养方向基本囊括了如今社会的热门领域,所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单方面类型人才的重复生产,而是面对社会需求和未来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最佳人才类型[1]。目前也只有STEM教育具有培养此种人才的能力。

二、STEM教育的意义

查看全文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何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正文: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下面结合我校实际与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浅析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高标准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系统环境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若无软、硬件环境保障,谈何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校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近年来,我校已投入上百万元,保证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教室有128台工作站,并均配有服务器与教师机,并安装有网络教室控制设备。软件配置上包括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需所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教师机配有网络教学软件远志公司的LANSTAR。

查看全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青少年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在信息社会中立足的基本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效融合、高效推进,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载体、多姿多彩的教学环境,提供高效的学习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坚如磐石的使命。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为了使青少年学生的各项素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趋势,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多次明确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各类中小学的必修课范围,2003年国家教育部明确将信息技术课确定为中考和高考学生会考的必考科目,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信息技术不仅会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教育观念、思想观点、教学内容等方面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高度融合发展,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深度,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使祖国的未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谋得主动,是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初心和使命。

1信息技术教育的鲜明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按照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来分析,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应用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特点。1.1综合性特点。现阶段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性,信息技术教育较其他基础学科不同,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它涵盖包括了众多基础科学的内容,如数学基础知识、信息论、方法论、控制论知识等。根据我国教育界对信息技术课程通常的分类,它兼具基础理科课程、劳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和综合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日常的基础教学中,应该突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综合性特点,淡化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性特点,突出使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的理论、原理,突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发挥其综合性强的特点。1.2发展性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普通的硬件设施通常18个月就完成一次升级换代,软硬件开发的成就往往是突破性的,时常会有新的观点被提出、新的领域被开启,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突出的发展性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养长避短,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情,从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为基础内容具有广泛的朴实性、具有灵活的迁移性,也越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1.3应用实践性特点。人们常讲,“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集合人类通用智慧的重要工具”,应用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实践,它的学习、使用、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所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必须突出它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深化“强化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的教学理念,多开展上机实践操作,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水平。1.4趣味性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理特别枯燥乏味,不易激发起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多青少年学生就是通过玩游戏等途径体验到了计算机的趣味性,才迷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趣味性突出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和激发,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深厚兴趣。

2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途径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结合有感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信息技术这一新的要素介入教育教学这个传统的系统后首先改变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也迫使教育者对课程进行改革、整合。

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现在也有教育专家认为:"今天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以后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不用说是显而易见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整合而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单纯的讲解技术目前有效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点;要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就必须在课程中体现整合这是由它的基础性、工具性、高速发展性决定的。

查看全文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时代的发展也使其在教育教学的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通过高效的教学手段就能将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教学方式的理论加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特征及应用设计原则

1.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特征。当前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其应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应用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形式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学习的内容在这一形式下就相对较小,基本是单向的主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也不长,基本是在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精神集中规律,所以在学习的效率上就能由此而得到提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其在学习技术的现代化特征上也有着重要的体现,由于微课程最为突出的就是微视频,是在简单的文字图片以及音乐等内容形式下进行创造的学习平台,在不断的发展中通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微课学习也能够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所以能够将现代化的特征得以充分体现。再者就是微课学习的应用多样化特征以及学习主题的聚焦化特征。

2.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设计原则。将微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进行应用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就是要能掌握时间简短的原则在应用中得以充分体现。要能和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认知特点等得到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多是在五分钟左右,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会相应的增长在十分钟左右。故此对微课教学进行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进行时间设计,把握好所要传授的内容,避免复杂化。另外就是要在微课切入正题的时间上能迅速,内容要短小精悍,形式类型要能体现出多样化,只有将这些相应的原则得以遵守才能将教学的效率得以最大化的呈现。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进行应用,要能按照相应的方法来实施,要能结合知识的类型特点来进行设计微课,信息技术课堂知识主要分为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等。程序性知识微课主要是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进行掌握,要能为学生留出实践的时间,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将概念理解得以深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技能的提升得以强化。所以这就要求微课的操作内容必须是简单易懂的,比较容易适合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对指法的练习过程中,针对基准键的联系通过微课进行应用之后,要能够留出几秒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基准键位加以校对,然后将手指移开再次进行练习,从而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就能让学生得到反思并熟练的掌握基准建的指法。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对策研究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相关的问题等。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课程开设的起点不同,内容重复建设

查看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开设的时间发现:有的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有的学校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起点上是不同的。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的讲述,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像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内容分别有84.14%、28.28%、39.31%的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看来升入初中后仍要重复学习这些内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访谈中得知许多被采访者认为重复学习是没有必要的。编写教材时为照顾起点低的,导致不同学段教材内容上的反复,教材建设的不合理。

1.2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中小学都相应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在初中开设的时间还很短,使得有些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应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在意识上不够重视。1.2.1教学观念的滞后从和教师的交谈中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始终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这在问卷统计中也有所体现,只有15.91%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课,并能经常举办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竞赛。84.0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按时按量完成,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比如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42%的学生认为,在期末复习阶段信息技术课通常是让给其它主课、自主自习等。而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走访得出,由于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考试的主科科目上,大多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讲完每节课程内容后都会留出10多分钟让学生做其它课的作业。由此可见,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阻碍了其发展。1.2.2机房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有24.3%的初中学生认为学校机房机器配置太差,有的甚至都开不了机,30.56%的学生反应电脑上安装的软件基本都过时了,更严重的是有9.03%的学生选择不怎么上机,机房就是一个摆设这个选项。这就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完善。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实用性强,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值得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深入思考。文章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知识视野;综合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自制力较差。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一、创设情境,积极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动手动脑,操作探究,不断取得进步。学习的成就感会演变成一种学习乐趣,能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圣诞老人来啦”的教学活动。教师先对信息技术教室进行装扮,当学生进入教室后,会看到温馨的画面。同时,教师还特意下载了“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营造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伴随着温馨的画面和悦耳的歌声,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完成了一幅“圣诞老人来啦”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画图能力。

二、加入游戏,寓教于乐

查看全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分析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性特点。在当今的社会当中,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人们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其在学习当中以及工作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是目前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的完美体现。第二,实用性特点。在现今的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当中,信息技术是其中应用性相对较强的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进入到人们的家庭当中。对于多数家庭而言,信息技术是其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技能之一,其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承认。第三,整合性特点。对于现今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其主要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展开,则能够将上述的主要基础课程进行深度整合,把各个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当中。第四,趣味性特点。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对数学等自然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常常会有吃力的感觉,对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相对于较为枯燥的自然学科的学习而言,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类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新鲜的学科之一,加之其趣味性相对较强,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2、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建议

笔者所在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为苗逢春编的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教学建议。广大小学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应首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因此在对日常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应尊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充分建立在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并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把握。相对而言,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其侧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运用,且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对此进行充分的认识,加强对相关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第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教学建议。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实用性是该类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日常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实例,并将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充分的讲解,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要求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任务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根据所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的制定相关学习任务,使得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均围绕该任务进行,使得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视为解决任务的过程。第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性教学建议。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得学生能够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将教学布置的任务同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而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共同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运用加强教学的整合性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自然知识、语言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够增强其对知识的收集能力。第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建议。出于对信息技术的新鲜感,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为浓厚。一般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学习兴趣对其日常学习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因此,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笔者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提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游戏法、竞赛法等。具体而言,在运用演示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的借助学生对陌生事物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且通过计算机相关功能的演示,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增加其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动力。而游戏教学法,则是运用小学生生性好玩的天性,将相关知识的教学融入到游戏当中,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具体化,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

3、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现今社会当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考量人才的关键指标。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并应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配合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