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7:08: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技术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改良信息技术教学考虑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区分好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脱离计算机教育,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开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举措。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flash、vb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根本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一、二册,内容在七、八年级都以讲完,九年级的任务是复习并做好迎考准备,复习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学习制作网页,以及对数据的管理。知识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用Word制作作品、用Excle管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frontpage制作网页是重点,用flash制作动画和vb编写程序是难点。复习完后九年级的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公务员之家
三、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研究
实践教学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技术各专业分化得越来越细。高校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也越来越多,一般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对于一般的综合型大学来说,都会开设几个专业或者全部专业。虽然这些专业的研究方向不同,但是专业课程都有所交叉。在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各课程是相互独立的。为了培养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不断扩展学生相近专业知识,我们尝试将各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性地关联起来。信息技术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是将综合系统化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把各个子任务分配到信息技术多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多个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该项目中来。
一、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目前现状
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相对基础,各门课程的综合型实验数量不多,单门课程的实验相对独立,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知识面相对狭窄。通常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开发等几个方面。目前,高校中“软件的学生不懂硬件,硬件的学生对软件不屑”这一现象特别突出。打破常规的实践教学理念,将相关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协同教学改革,多方共同参与同一个综合实践项目。为了进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我们对信息技术专业各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这种综合教学改革是非常可行的。如表1。
二、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改革以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方向为切入点。目前,嵌入式系统、物联网、3D打印技术、机器人等相关课程,都涉及硬件、软件及系统,相关项目也是非常多,这些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适合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如图1,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项目中,硬件层中包含主板电路板设计,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Flash等)选择,外围接口芯片的选择,CPLD/FPGA设计等,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在这部分的设计中,与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控制专业的一些课程相关,比如:电路设计与仿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CPLD/FPGA设计、硬件测试技术等。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BootLoader的移植、操作系统的选择与裁剪等,这部分与自动控制底层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硬件知识需要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专业的课程相关,比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应用软件层设计部分,主要是基于嵌入式硬件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开发的应用程序。相关的应用软件一般包括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图形界面、游戏、网络程序等。这部分项目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控制等专业相关,相关的课程有: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语言开发、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落实《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适应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于年月在全市高中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我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批教师,通过近一学年的实践,有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首先,观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同大多数教师一样,我也是计算机课出身。“信息技术”是不是原来“计算机”的简单更名呢?当然不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其主题是学习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和等技术。只不过呢,现代信息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在教材中用到了许多计算机软件。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将计算机软件操作和网络操作当作使用的工具来讲授。中国有句古话“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这是我们做教师的一直信奉的一句格言,但是这句话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中却受到了冲击,因为“信息的处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在永远不停的发展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总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我们不可能把每样新技术都研究得非常透彻,另外,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个软件都给学生讲解得非常系统,非常明白。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这个软件怎么用,那个软件怎么使,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这个信息怎么样获取,那个信息怎么样处理、等等。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从计算机教师向信息技术教师的转变。
其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面临各类问题时,要以学科思想为主线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能力及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以学科思想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科思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1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并不缺乏对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但缺少一种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因此,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上,更应引导学生形成以信息技术学科特有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没有形成较成熟和系统的学科思想,尤其是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是难以寻觅规范和权威的学科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方式主要以技术传授和操作为主,而忽视了不同章节中的某些教学内容,它们有可能是相关联的学科概念,割裂了整体学科概念的系统性,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技术相对分散和孤立,因而对学科整体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得到提高。通过对本问题的剖析,期望改变“用什么、教什么”的教学形态,以学科思想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就成为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问题之一。利用学科思想来贯穿教学内容,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对学科思想的探寻如此重要,而现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并没有规范的、系统的学科思想,在教学中如何寻找、发现并应用这样的思想,任课教师可以边实践、边总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2以学科思维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2.1学科思想的收集和整理。2.1.1收集问题,按照规律分类。学科思想是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思维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高级工具,它的根基必须是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而问题必须来源于真正的教学实践。所以,研究的第一阶段应收集相关的教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甄别和分类。有很多分布在不同章节的教学问题,实际上是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如果从思想层面上予以整体把握,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与之相关的解决同类问题的思想和方法。2.1.2通过发散探求类似问题。对比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发现在初中阶段的四个教学模块中,均涉及与此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具体教学单元及内容归纳为:A.信息的获取。搜索:在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搜索时,呈现的都是相关的地址链接。B.信息的管理。管理:桌面快捷图标,引用的是一个存储路径。C.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文档处理:文字处理、演示文稿中出现的书签、热点等各类超链接。通过引用自动生成和更新目录及题注信息,使用标题格式,可以建立文稿索引结构。D.信息的与交流。网页制作:插入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均是引用了某个地址的内容。将以上内容标注在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的表格中,发现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尤其是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几乎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从中挖掘出有关引用的能力目标教学线索。可见,信息技术教学在多个教学内容上涉及与“引用”相关的教学,但是由于教材的章节结构所限,学生未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而教师也忽略了对类似概念的总体把握。如果能在更高的学科思想层面给学生以指导,通过对各章节的不断演示和分析,对信息技术中使用“引用”的意义,在什么场合、怎样使用“引入”的讨论和实践,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今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它的理解更高效地使用技术,则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1.3通过收敛,抽取核心要义。在获取以上与“引用”相关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便需要将上述内容与“引用”的理解相结合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不断通过对学科思想的再现,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而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则需要提前预设好,需要教师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理解。因此,要抽取出对该学科思想研究的要义,可以从“引用”概念、应用意义、应用需求、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引用”概念的探讨。引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中信息存储的优势和方法,对某个事物的另一种简单表述和使用,以解决原表述或相对复杂、难于表述、需要复用等需求,而现实中,信息技术的引用最常见的方式是对存储地址的管理和使用。第二,应用意义的探讨。A.使用简单,提高打开效率。在传统生活中查找一样东西,即使分类规范,仍然需要一定的查找时间与步骤。计算机硬盘中存有相当多的文件,而使用“引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更快捷地寻找某些文件,尤其是经常使用的文件。B.灵活智能,提高复用效率。计算机的作用不仅是把数据和信息电子化,当进行深入研究时会发现,如:大型软件,它会为程序化工作、协同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只是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样的目标存在。在讲解演示文稿时,通常从设计开始到收集素材、进行编辑、直至测试。可是,信息化的高效率体现在哪里?演示文稿的模板、文档处理的目录和题注等“引用”,非常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这样的引用,不仅可以让使用变得更简单更灵活,由于“引用”的内容有日期、页码等,这样还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即时修正所引用的内容。C.优化存储,提高阅读效率。在网页制作中,也常常遇到引用和效率的问题,引用帮助我们提高了研读速度。首先,在浏览网站时,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视频的加载方式不同,文字和页面结构嵌在整个网页文件里,而图片、视频、动画等通过链接的方式加载进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软件的运行负载。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先读快速加载的文字,不必等页面中所有元素全部加载完成,提高了阅读效率。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通过“引用”可以让工作更高效。其次,无论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信息,还是自己制作的网站主页,超链接是常见的技术,当然,它也是一种引用。搜索到的信息,通过引用的方式呈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不同指向的内容供进一步筛选,主页上的信息,通过引用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更快速地到达自己的选择,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时代高效阅读的特点。第三,应用需求的探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尝试用“引用”来解决问题。A.需要快速调用某个文件或文件夹。B.需要复用相关位置(单元格、占位符)内的不同数据。C.需要减少软件运行资源。第四,应用方法的探讨。A.确定引用者的表达方式与存储位置。B.确定被引用者的位置或内容。C.确定建立引用与被引用两者间关系的方法,学习不同引用的规则。2.2学科思想的教学应用。初步接触某种学科思想时的教学案例,可对它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结论必定是文本化、概念化的,从具体抽象而来的规律,但这并不适用于教学。若只是把结论简单陈述给学生,将起不到思想建构的作用。学科思想这条暗线只能把握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而不能体现在学生显性的学习内容中。若成为明线,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理论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在给学生初步埋设学科思想这条暗线时,正确的做法是只做设问与思考,不做归纳与总结,避免理论空泛,从而对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浅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对中职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他们的好奇心比较重,渴望探究未知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是较为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第二,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氛围是比较压抑和枯燥的,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使得他们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难点知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反复的播放和讲解,可以运用一些背景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他们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三,减轻教师的负担。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备课。为了更好地进行讲解,教师的备课时间往往会很长。教师不仅要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等进行书写,还要准备教学案例和习题。这就给教师备课增加了很多负担。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和筛选一些教学素材,这样不仅可以利用网络中的有效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还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第四,方便教师管理课堂。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一般是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书写,在书写过程中教师很难看到学生的状态。部分学生在教师书写的过程中交头接耳,左顾右盼。这就使学生分散了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扰乱了课堂秩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若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随时关注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可以更好地管理课堂。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一)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传统的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在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教师运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教学的效率比较低,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低。在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课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在讲完某一理论知识之后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操作一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理实一体”教学,能将教学效果最大化。(二)变静止为动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各种需要的信息。现代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问题找度娘。”只要在百度中输入一个关键词,人们就可以找到各种信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这样可以将静止的、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为动态的、直观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三)合理取舍教材。中职计算机教材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涉及了计算机的各个方面。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内容进行合理地取舍。秉承中职学校以学生技能养成为第一要务的原则,结合社会对计算机课程相关知识运用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针对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拓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展示,让学生学有所成。结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中职计算机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教学资源,进而将静态的教学变为动态的教学,将课堂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晓云.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新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0.
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提升
“微课”作为新形势教育发展下的产物,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细、使用方便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其更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顾及更多的学生;其次,微课还能利用自身的特点,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与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熟练应用。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微课教学的全面认识,并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
一、课前搜索微课资源,丰富教学活动
在当前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要以教学材料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知识与理解局限在狭小的知识空间中,在面对教学状况外的问题时难以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而微课具有网络的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就相当于利用网络平台,能够最大化地丰富教学资料,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学得更多,掌握得更全面。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世界(一)》一课时,由于教材提供的是一些较为呆板的文字介绍,假设教师就以教材上的信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的整个发展史,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还难以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发展结构图。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找到一些介绍计算机变化过程的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对视频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构造。
二、制作微课教学视频,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必须将其与传统“笼统式”的教学方法区别开,由于微课视频的教学时间较短小,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当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以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利用微课视频构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安排观看微视频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毫不知情的学习情况下很难对微视频中的图像产生兴趣,甚至会觉得信息技术课堂很是无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视频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将直接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优化为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情境课堂上对视频内容感兴趣了,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动画形式的),将它们通过剪辑、拼接,使视频内容较为全面一些,然后再播放给学生看,以视频内的动画病毒形象可以较好地使学生认识到病毒对计算机生活的危害。(二)把握适当的时机引入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教学知识中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视频进行讲解的时候应当把握好导入微视频教学的时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微视频教学时不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情绪。简单地说,在适当的时机导入微课视频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将微课与教学结合起来,以微课的几大特征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制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看关于艺术字制作方法的微视频,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到艺术字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方法,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利用微课视频加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的生活,并且能将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教学信息量大且精的特点,教师应当将这一特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仅能为自己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练习时间,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教学知识。
三、延伸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
德育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可能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容易忽略之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明确要求。而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直接呈现的德育内容很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应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自身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言传身教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幼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优势
(一)优化问题构思。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离不开具体实物的参考,多媒体教学恰好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它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造逼真的问题情境,使孩子们如临其境,直观的感受,进而促进孩子们做出更好地思考、回答。多媒体还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掌握主动发挥主导作用,解决困难问题,着重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提高教学质量。(二)优化教学效果。在幼儿教学中,老师有时很难描述出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所表达的美感和意境,那么这时的课堂就会略显枯燥、乏味。如何能使孩子们体会到诗歌散文的优美意境是幼儿教学的一个大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讲声音、画面、美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老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文章的动感画面,如临其境,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音乐和视屏的播放,给孩子们带去灿烂的阳光和明亮的天空,孩子们可以通过视屏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背着一个大大的箩筐,欢快地采着蘑菇。这种气氛不仅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还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兴趣可以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主官能动性。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将客观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接作用到幼儿的感官。还以《采蘑菇的小姑娘》为例,这首歌琅琅上口,通过声音直接作用到幼儿的耳朵,孩子们可以很轻松的就记住这首歌的旋律,从而激发唱歌的兴趣。再者,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清晰明白的的看到小姑娘的动作,这种直接作用到视觉的效果是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在幼儿教学中,老师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调动幼儿情感。情感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依据认识过程产生。当老师通过图片赞美一件事情或是赞美一个动物时,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二)多媒体技术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以图、文、声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深奥的内容也易于幼儿掌握。要想使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就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观念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如在讲解食物是如何消化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功能,展示食物是如何经过口腔直到排除体外的整个过程。这本来是晦涩难懂的,可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变得可见、可体会,这不仅使幼儿直观的获得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食物的发展变化。(三)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计算机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可以利用它的存储功能实时地根据需要主动调控、快捷操作。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在使用录音机等旧的设备带来的麻烦。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人机对话功能,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讲述的状态,幼儿与计算机的双向交流,可以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它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方式。为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应该普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会操控计算机。环境的创造是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前提。校园可以提供这种环境,一个优秀的校园可以提供教师进行网络学习交流、沟通的机会。所以,如果经济容许,校园网络的完备建设应该尽快付诸实践。鉴于幼儿教学的特点,幼儿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中学的教学需要。所以幼儿校园网络建设只需要满足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就可以了。一个校园网络必须要有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相互连接才可以说是完备的。通向外部的互联网站点,需要宣传幼儿园的理念并树立良好的形象,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实时的,起到沟通家长的作用。此外,要对幼儿园的信息技术建设进行严格的管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兴趣,加深学习知识的印象,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变为易懂、易记的知识。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增强新型教育的吸引力。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中坚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幼儿教育需要新的血液注入。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期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教学
[内容摘要]因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跟踪新高技术的能力,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采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实践过程中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资源共享、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一、实践教学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由于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