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5:53: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化环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企业环境变迁及会计信息研究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及其作用,阐述出会计信息系统有两点作用:1.记账的优势;2.综合体现会计信息系统监督机制的制度优势。其次,研究了目前状态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发挥财务会计的技术支柱和工作职能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技术

随着现在各类企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传统的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自己的需求,因此国内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相对较缓慢的问题受到了一些重视。为了能够更高的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财务会计的技术支柱,进一步更有利的发挥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

在国内外大多数企业中,会计信息系统引发的难题仍受各方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这些难题尚未完全解决,仍困扰着全球大多数企业。基于网络数据大力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已紧跟时代的步伐,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国产软件系统的研发能力及产品市场占有量也逐步提升。但由于我国计算机革命相对滞后,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不如国外发达国家全面,差距依然存在。

1.1国外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查看全文

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考

摘要:环境信息化是环境监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抓手。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环境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环境信息化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环境保护;信息化;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环境信息化已逐渐成为强化环境监管,把控环境态势,推动生态问题有效解决,提升环境管理和决策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1环境信息化发展情况

(1)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初具规模。近年来,各地已基本建立了信息化机构队伍,完成了包含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库建设,基本构建了环保大数据库,使信息化进一步向多指标、多维度纵深发展。(2)数据采集能力增强,统筹力和指挥力显著提高。环境信息化一改传统环境监管模式和数据采集模式,实现了环境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目前,环境信息数据采集能力不断增强,已逐步建立集饮用水水源地、流域水环境、大气环境、重点污染源、机动车尾气、辐射环境、危险废物和应急风险源等各子系统的共享系统,尤其是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声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得到质的飞跃,生态环境现代化监管水平、环保统筹力和指挥力提高显著。(3)政府服务高效,环境实现共治。互联网使政府服务公众的渠道更加便捷、规范、高效,也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搭建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形成环境共治局面,既体现了公开性、权威性,又能宣传环保,使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形成全民环保的合力。

2环境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对于促进基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规避生态风险、提升公共社会服务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层生态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大数据信息,对生态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发挥生态资源对于社会发展的优势,促进生态环境科学化决策的实现。从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提供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必要性;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变革,推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生态环境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大数据平台基础上的,充分地发挥了大数据技术的优越性,可以实现对基层生态环境工程的智能化监测,并将海量的信息整合起来,利用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数据的精准分析,然后将生态环境的数据资源挖掘与整合。同时,在生态环境的分析与评价方面,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实现对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物种多样性等多方面的评价,是生态环境管理及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问题,吻合直接影响到了生态数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成为了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基层生态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与我国“数字强国”的发展理念相吻合,为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从基层生态环境构建上来看,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也是必须要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动力。1)可以为基层生态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提升信息获取的精准性,用精准的数据开展生态管理工作,为基层生态决策提供支持。而且信息化系统所获取到的精准数据,可以对环境行政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推动基层生态环境管理精准化的实现十分有利。2)促进生态环境预警能力的提升。信息化建设当中的智能性系统,可以对基层生态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分析,并对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问题进行预警,为工作人员提供准备时间,提升风险防范效率。3)深化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能力。在信息化下,大数据技术当中的可视化共享,可以将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便于系统对环境的健康风险进行及时的预判,对健康的临界点以及风险可能持续的时间进行判断,为风险防范赢得更多的时间。4)促使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信息化建设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理念及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化技术方式逐渐取代了人工工作,大数据的支撑下,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可以实现网络公开,而网络办公、综合性服务通道的开启等,构建了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极大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高效共享,提升了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基层生态环境信息的作用

查看全文

局长在环境信息化动员大会讲话

同志们,在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环境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重要支撑。刚才会议表彰了全国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谦虚谨慎、再接再励,不断提高,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推动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开发应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或改进决策管理的历史性进程。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力量。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当中的重要作用,对驾驭信息化,以信息化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信息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向更深的层次、更广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生产的要素,进入再生产的全过程,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的转型,信息化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发达国家充分把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深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美国实现从“笼子上的国家”到“网络上的国家”的重大转变,欧盟完成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整体转型,日本实施从工业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的战略转化。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环境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采取有力的措施,深入加以推进,对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机关的重要手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的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电子政务作为环境信息的重要领域之一,承担着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通过电子政务这个载体推行网上办事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环境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既开辟了新的为社会服务的途径,也便于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目前环境部门政务公开等领域还不够广泛,网上办事的能力还不够强,服务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环保工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对推行电子政务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提高环境服务网络化办事便捷化程度,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查看全文

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就传统高校财会管理来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高等院校财会工作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创新高等院校财会管理。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会管理;不足;创新

就目前高等院校财会管理来讲,有效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财会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确保财会信息更加安全。但是就目前高等院校财会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工作情况来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高等院校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本文中,首先研究了高等院校财会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等院校财会管理存在的不足,最后就高等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财会管理如何创新进行分析。

一、高等院校财会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国内教育体系重要的部分,高等院校在对自身资源体系进行构建过程中不断强化和外部之间的联系,借此通过外部和内部资源的链接,为高等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资源支持。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和建设信息化产业,早就提出“互联网+”的概念,社会上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愈加深刻也更加依赖,借此不断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信息化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作为给社会培养人才的载体,我们必须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积极利用国家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提供的各项资源支撑,强化在内部财会管理过程中有效融合信息化建设资源,构建流程标准、快捷高效、信息安全等财会管理系统,给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强的基础。(二)提高自身管理效率的需求。当下,高等院校在连年扩招,高校科研任务在不断加剧,高等院校从外部获得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其财会管理也面临着较大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在不断提升,但是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财会管理必须保障质量和准确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财会管理形式显然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对财会管理模式和系统予以不断创新和改善,借助信息化带来的高效、便捷、快捷等优势,重塑新型的高等院校财会管理系统,适应当下快节奏、高质量的工作需求。

二、高等院校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查看全文

大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学信息化教学软环境建设以及硬环境建设,并提出了大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促进大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学;信息化教学

环境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大学教学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建设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从而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水平迈向更高的一个台阶。下面主要围绕着大学信息化教学软环境建设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大学信息化教学软环境建设

(1)政策环境的建设。现代化教育理念是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指导,其中,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保障大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基础。所以,加强大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满足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1];另一方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促进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此,学校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此,作为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大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重要性,贯彻落实各项发展规划,这样既保障了资金的到位,又实现机构的合理化配置,充分点燃全校师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推进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2)人才环境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障大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关键,是保证大学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在大力推进大学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之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建设,不断吸收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以及网络管理人才,从而为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引导者以及设计者,教师自身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应当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保障大学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从而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重要保障。其中,在推进大学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中,教师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下面两点:第一,教师自身如果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便可以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最大程度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推进教学质量提升作用;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完成大学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利用计算机每个人可以对校园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访问,其中,完善的安全体系是保障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基础,否则,外界不良信息以及“黑客”等将会造成对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所以,为了保障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稳定的运行,有必要加快构建融入了多种先进技术的、高效的安全保障体系[2]。在建设大学教学环境信息化安全体系过程之中首要任务是组织成立信息安全以及计算机网络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计算机信息安全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动态信息安全管理系统。除此之外,要加大对安全与信息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组织全校师生听取安全信息讲座,从而提升全体师生信息安全的意识,加强对各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与防范,从而为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二、大学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建设

查看全文

环境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分析

摘要:环境档案管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能够为环境保护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基于此,本文从实现环境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与信息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实现电子化信息化过程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并且具体论述了电子化信息化对于环境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环境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

传统的环境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纸质进行存储,不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极大,而且存储的档案信息安全性与永久性较低,不利于环境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实现环境档案管理电子化与信息化,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开展工作,利用电子文件进行信息资源存储,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与永久性。

1环境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信息化遇到的问题

1.1电子化信息化效率不高。我国环境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水平有限,诸多部门对于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不高,不利于环境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我国环境档案管理效率不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电子化信息化未普及。由于环境档案信息化管理处于发展阶段,工作人员对其认识较为浅薄,使得诸多工作人员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未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化与自动化管理[1]。(2)环保部门的重视程度较低。环保部门未能认识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较少,建设力度较低,导致智能化档案管理无法充分的发挥作用。(3)人才缺乏。我国严重缺乏电子化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导致环境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降低了管理效率。1.2未构建完善的环境档案管理制度。环境档案管理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障,未构建完善的环境档案管理制度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会影响环境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未构建完善的环境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相关技术缺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处于发展时期,市场上的软件技术水平高低不同,整体的技术普遍性与通用性较差。而不健全的环境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无法有效地解决技术问题,同时会增加此类问题的严重性[2]。(2)档案管理信息化编码无法实现统一,而信息化编码的不统一会增加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难度,降低了环境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2环境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查看全文

浅谈档案信息化软环境的发展状况

摘要:文章对信息化软环境作了解释、阐述了信息化软环境发展现状。笔者主要以“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为例,描述了信息化软环境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化;软环境;东莞市;档案馆

一、档案信息化软环境的定义及现状

就档案信息化环境而言,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为档案信息化硬环境,即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其二为档案信息化软环境,主要指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人才队伍等。具体地,档案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是指包括档案信息化中的观念更新、管理规范、数据标准、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1]30。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犹如交通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位置一样对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为档案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要从信息化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着手。把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归为档案信息化硬环境,标准规范和人才队伍归为档案信息化软环境。其次要明确这五方面的内容及分别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软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档案信息网络是其核心;如今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针对电子档案而言,那么应用系统维持着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档案网络信息建设中将其作为重要的技术保障;档案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许多档案信息会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发展战略,开发利用好信息资源建设也是档案信息化取得成效的关键;以上硬件设施基本健全,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笔者认为要从软环境着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目前,公众及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纸质档案,认为档案馆的职能仅仅是保存档案,缺乏开发利用的思想。档案室或者档案馆保存着大量冗余的档案。造成这一现象部分原因在于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建设理念与服务意识,因此,改变传统“重管轻用、重建轻用”的建设思路,认真定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坚持“档案重在利用”的建设思路,真正发挥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对此,笔者就“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广东省东莞市档案信息化软环境的发展状况

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为了加大档案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开发了自己专门的门户网站,其中包括政务网,主要针对的是档案业务。以政府部门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档案在线移交平台,各单位可以通过此平台直接在网上提交电子档案。用户还可以在网上采集所需要的档案信息,但是在采集之前需要注册自己的账户和密码才可以访问网站。档案工作人员还会向政府专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建立的政府专网是面向全市200余家立档单位,在档案之间、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之间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而且在保证网络、数据和用户得到管理和维护的安全环境下提供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该网站的主要特点是人数多、用户访问量较大、数据量也较大,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必须提供永久性数据存储与管理。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硬件设备的配置必须与其特点相适应。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信息共享平台。为了方便大众利用档案,还开发了支持大众服务的档案公众网。提供了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通用服务。通过该网络向大众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料查询、浏览服务,如文字资料、语音资料、视频资料等,还可以提供虚拟现实场景等特殊服务。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采集信息,对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另外,现在人们流行修订家谱,档案馆对其还设立了网上家庭档案馆,类似于欧洲的私人档案馆,可以向互联网用户提供档案服务和信息服务。不仅如此,档案馆还会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开展档案服务,完善各企业档案部门的档案,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开发的广东省东莞市档案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广东省东莞市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2]44,打造了国内档案行业的第一个档案共享平台,以档案资源展示了利用为中心,资源类型丰富:文件级的案卷有868,912件、案卷级的有789,814件、全文级的有27,877件、珍品档案有15件、今日档案有453件、企业档案有21件、采集的信息有8097件、档案百科有300件[3]49。对各种类型的档案通过多种服务手段、多种展示方式对公众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档案展示与传播,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百姓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加快了信息共享。综上所述,可见档案馆在硬件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笔者认为,档案馆并未达到最终的目的。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公众提供档案,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固然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是全国第一个设立信息化共享平台,只是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信息化,档案意识的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查看全文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时代的进步,信息化进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中,信息化的建设对我国大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和更新,信息技术的进步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最基本的条件以及一个发展平台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近年来,在信息化环境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存在不少现实的发展问题,本文对此进行系统说明,并阐述了相应的处理策略,以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在信息环境下能够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企业;财务管理

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大趋势,它象征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也必将会给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动力,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逐渐进入到我国所有行业中去。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变得不能离开信息化的帮助,信息化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以及进步的平台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外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前进不可缺少的条件。由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相对较晚,在这样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在发展期间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发展现状方面,例如:缺少完整的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信息化设备不先进、不齐全等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其内部的每个方面都进行整顿和改善,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信息化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1.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经济信息与知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各项活动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信息化环境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也有重大影响力,它为企业获取新的经济信息与相关知识提供很多便利。所谓信息化,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网络对信息的传达具有时效性、准确性、共享性等优势,这对于我国各个企业来说,有利于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及时获取新的经济市场信息,并且这些信息还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利于企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增加与丰富。所以,信息化环境对引导企业走向成熟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查看全文

档案信息化软环境建设初探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造成的冲击。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各项过程数字化,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信息手段和技术支持,完成档案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与输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档案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更加合理、有序、高效。这个过程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三化”,即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档案检索数据库的建设、档案全文的数字化、档案资源的二次开发、档案局域网和网站的建设、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等。但是许多相关领域信息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搞好硬环境的建设,如计算机等设备、软件、网络、技术支持等,更要重视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所指内容较多,本文所指软环境,主要是指信息化的观念、管理规范和标准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现在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技术越来越简单化、“傻瓜”化,管理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信息系统使用效率的高低、好坏,越来越依赖于软环境的优化,依赖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的素质。

1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由国家档案局于2016年4月1日颁布并印发,纲要确定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到2020年,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全国50%的县建成数字档案馆或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各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建议不断涌现,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热潮,推动着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不断前进。目前,全国各地主要档案馆和各高校档案馆都已经装备了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基本的硬件,同时计算机大都安装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本可以实现文本、数字、图形、图像输入、输出的信息化;并且随着国家和城市网络化的建设,各地主要档案馆和各高校档案馆也都实现了宽带网络互通。目前信息化的硬件基本具备,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硬环境建设将不断完善。但目前档案管理、利用的信息化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仅限于档案馆内部文本、数字、图形、图像的输入与输出,可以说,只是实现了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上的变化,档案管理的主要思路、方法并没有改变,这是制约我们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的重要障碍。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重硬环境建设,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建设,而忽视了档案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包括档案信息化中的观念更新,管理规范、数据标准、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

2档案信息化的软环境要求

2.1更新观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基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强化档案信息的社会需求,有助于实现档案的实体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档案管理要针对新形式下产生的新问题积极探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档案管理理念也正以传统的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时代的有利条件,充分展现人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促进管理和服务的发展。面对社会的发展被动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为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提供了条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