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4:52: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共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共享

Internet农科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基于Internet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日益丰富。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搜索全球上网的农业科技信息,也可以与世界各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及农业科技工作者交流与共享信息资源。但网络环境下海量的农业科研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类型,给用户得到所需准确信息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基于Intem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高效共享显得越来越重要。

1基于Intern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为更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以最小的信息资源建设付出获得最大的信息资源利用回报。多年来,从事信息工作的人们一直在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由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或是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企业运营方式进行运作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来说,虽然近年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但是其实质性的实施工作尚未进行叽

2基于Intem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类型

2.1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资源拥有者将电子出版物在自己建的网站上,有些对读者免费,有些需要付费后才能浏览或下载。如杭州市农科院编辑部发行的《杭州农业科技》电子期刊在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上供读者免费查阅下载。

2.2文献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成果、图书期刊、技术报告、会议论文、专著、专利、标准等。如通过中国专利信息网()可以进行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也可以免费检索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

查看全文

财务共享会计信息化策略探讨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也在冲击着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更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来支撑。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无疑是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本文概述了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两者的定义和关系,分析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意义并提出相应实施策略。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信息化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市场空前活跃,这为财务会计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了良机。财务共享服务下海量的会计信息和工作数据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难以跟上现代化企业高速发展的步伐,管理会计信息化改革刻不容缓。共享服务平台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达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快速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规划,同时也是新世纪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1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

1.1财务共享服务。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由来已久,在各个跨国公司和大型集团之间推广开来,但国内在此基础上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汇总与共享等服务还不是很科学。现代的财务共享服务,需要建立在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在与之相关的交流平台将与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后进行统一的分配与管理。这种流程与系统化的优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避免也需不断更新的工作,采取新型的管理方式需要借助强大的信息交流方式与管理技术,保证操作管理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和效益,在实际过程中,不仅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章制度,将成本核算和信用管理等具体内容安排好,还要考虑到财务共享服务之下对财务数据的规范和调整必须符合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1.2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对企业重要的经济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对各个部门和单位都能展开具有条理性的调查活动,将经济信息转化为对公司业务和发展与有意义的决策信息,进一步提高公司决策的力度和科学性。这一切工作的进行都以企业的发展为依据,也以企业发展为最终目标,需要企业提供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这个信息系统要求管理人员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用多视角的方式分析会计信息,形成包含成本、费用、利润等传统财务内容和产量、作业量、动因量等实物量数据内容的财务数据平台,从产品视角、渠道视角、客户视角等不同角度来打量、计算这些数据,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灵活性,支持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从总体上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在处理企业的经济信息,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就能发现,财务会计的工作主要是分析影响企业大局的经济信息并衡量总体经营情况,而管理会计正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利用其分析结果来为企业发展走向提供建议策略。可以说,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和前提,财务共享服务是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肥沃土壤,同时,管理会计信息化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

2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查看全文

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研究

一、引言

为实现自身利益,两个或以上的组织构建的利益协调与经济合作关系即组织际关系。在组织际关系产生动因与分类方面,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观点。Oliver(1990)认为预防被大组织兼并、维护自身自主权、提高自身信誉、提升组织效率以降低成本、弱化环境因素对组织自身的影响以及迎合法规相关要求等是导致组织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因素。在组织际关系分类方面,Harrison(2000)将组织际关系分为互惠依赖型、顺序依赖型以及共享依赖性三种。Ritter等(2003)认为组织际关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互联网是其建立的根基;某种经济功能的实现是组织际关系存在的主要目的;组织之间的冲突或合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投入一定的时间、资源以及资金是维持组织际关系运行的前提;组织际关系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一定的变化,并非保持固定不变;互惠依赖关系会长期存在于不同企业之间;组织间的界限会因虚拟企业的存在而更加模糊。企业(供应链上的)为提升供应链整体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的利益协调或经济合作关系即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组织际关系。这类组织际关系主要由销售商之间的组织际关系、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组织际关系、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组织际关系、供应商之间的组织际关系以及企业供应链被其他供应链参与而形成的组织际关系等组成,其存在的意义即有利于供应链整体或供应链中单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共享程度等。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由于涉及了多方因素,仍未在会计实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管理者对非财务信息的需求。就实际情况来看,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作为一种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必须要通过合理制度的安排才能使其在实务中发挥作用。

二、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组织际关系

一个多边或双边组织际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不仅能够扩大信息共享范围,而且还有利于组织信任感的明显提升。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共享组织不仅有助于信息在供应链之间的共享与流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信息共享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图1所示的多边、双边组织际关系示意图,主要由供应链协会、会计咨询部门、自愿性学习组织三部分共同组成。首先是供应链协会。使供应链之间形成一定联系是供应链协会设立的主要目的,借助于会计信息多边或双边传递让显性会计信息共享。此外为便于隐性会计信息与显性会计信息的传递,在供应链协会之下又设立了供应链协会成员委员会。参与企业正是在供应链协会的帮助下才能成为整个供应链或生产网络中的一部分;其次是会计咨询部门,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解决财务会计、管理等一系列供应链问题。该部门通常情况下会派遣一支专门的咨询团队并通过一对一、免费以及开放的咨询服务来帮助参与企业共享供应链中的会计信息。此外,由供应链中每家企业提供的成员共同组成了该部门的人员组成结构;最后是自愿性学习组织。该组织是为实现成员在财务、会计改进等方面的相互促进而建立,通常是由5-8名成员组成,其划分依据一般以竞争性以及地理位置等特点为准。整体来看,该共享网络能够帮助参与企业提高对其成员身份的认识,在会计信息共享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参与者的选择

尽管供应链之间的信息共享是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延伸,但由于其具有被动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其构建过程并不容易。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即合理选择信息共享参与者,因为这关系着整个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的成败与效率。(一)假设条件与博弈模型。为使问题分析过程简单明了,本文假设参与者选择问题仅涉及A与B两个企业,其中前者选择后者。对于前者A而言,后者B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可能较高同时也可能较低,当信息质量较高出现的概率为p时,则信息质量不高出现的概率为(1-p)。一般而言,A不能辨别B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但能够了解会计信息的概率与取值范围。如果B参与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仅为提供较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则发生逆向选择的风险就会加大。因为B企业作为信息共享参与者,可以通过逆向选择存在机会主义思想的参与者来达到共享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目的。假设A、B两企业在博弈模型中均表现为风险中性,则可用价值增值(会计信息共享后的)来替代效用函数。假设这两个企业通过供应链信息共享均未实现价值增值,但这种信息共享行为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带来一定收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共享的直接收益即参与企业根据共享信息所做出的决策,用符号Rij表示;二是信息共享收益,是由企业组织i因信息共享带来的,用符号Si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共享带来的收益并不是绝对的,而且也必然会导致一定的成本费用,用符号Ci表示。此外,一些消极的供应链参与者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伪装成积极提供信息的参与者,从而导致伪装成本,用符号c来表示。根据以上多个假设可以得到一个动态的博弈模型(图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模型中有关信息共享参与者的信息并不全面。以上博弈模型的使用必须基于以下两个假设:首先,供应链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通过信息共享所得到的收益不一样,相应付出的成本也不同;其次,不同参与者在相同条件下所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均不相同。(二)博弈过程及分析。以上博弈模型并不完美,所以应使其满足贝叶斯法则与序列理性。其中,博弈均衡解的推导过程如下:如果第二阶段先行动的是B企业,且该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高时,其参与条件为:R12+S1-C1>0(1)另外,该企业只希望提供低质量的会计信息时,其参与条件则变为:R13+S3-C3-C>0(2)处于第三阶段的A企业有不选择与选择这两种行动策略。参与信息共享企业的数量会随着高质量信息提供数量的增多而会显著增长,以通过信息共享优势来促进企业本身竞争力的提升。正因为如此,出于简化分析过程的需要,本文令B企业是否共享的概率等于高质量信息提供者的概率,以便知道A企业的收益。在会计信息参与者选择策略方面,A企业进行选择的条件为:P*(R12+S2-C2)+(1-P)*(R24+S4-C4)>0(3)综合运用以上3个公式,可以求得两企业的博弈均衡解。当A企业选择了最优的策略时,才能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当A企业处于第二阶段时,其更希望能够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企业来参与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同时期望提供低质量会计信息的参与企业越少越好。在这种情况下,A企业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策略。P*(R12+S2-C2)+(1-P)*(R24+S4-C4)>0R12+S1-C1>0R13+S3-C3>!###"###$0(4)通过公式4可以知道,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必须以以下条件为前提条件:参与供应链会计信息共享的企业均为能够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企业,同时并没有仅提供低质量会计信息的企业参与其中。所以,信息共享价值增值S与R、伪装成本以及信息共享负效应均与供应链信息共享参与企业的成功选择与否存在密切关系。(三)参与者选择影响因素。(1)信息共享价值增值R。R13的值随着R12和R21的增大而减小,由此表明成功选择共享伙伴的概率也相对变大。共享信息参与者的吸收能力与所提供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R值(信息共享的价值增值)的大小。其中,吸收能力不仅会受到参与者知识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参与者的吸收能力会随着信息共享者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相反,当共享者具有较低水平时,相应地会使参与者的吸收能力得到提高。由此表明,信息共享者参与信息共享的意愿会随着其水平的降低而削弱。此外,选择参与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共享者的吸收能力。(2)s-c差值。S3-c3的差值随着S2-C2与s1-c1差值的增大而减小,由此表明成功选择信息参与者的概率也相对增大。其中企业在信息共享后的净收益由s-c的差值来表示,易受到共享主体之间“认识距离”与“共享机制”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认识距离在于参与者对会计共享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认知程度。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通常会随着相关性的提高而降低;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般也会随着可靠性的提高而受到一定影响。与此同时,供应链中的信息价值表现为先出现增加后又出现下降的情况,这种现象体现了参与者的最优“认知距离”(针对会计信息价值),进而为最优信息共享参与者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而对于后一因素“共享机制”而言,其作为信息共享的实现方法与方式,也会对信息共享价值造成重要影响。信息共享机制虽然能够使信息共享的收益得到提高,但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负作用,即整体上对信息共享的实现表现出了双向作用。为使s-c的差值增大,提供高质量信息的参与企业不仅可以通过降低成本c的措施来实现,同时也可以借助相应机制的建立或选择高质量会计信息提供者进行信息共享的办法来达到目的。由此可知,逆向选择行为的减少与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存在密切的关系。(3)成本C。R13+S3-C3<0出现的概率会随着C值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满足公式4的概率也会增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合适的方案来选择信息共享参与者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成功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信息共享参与者的合理选择受制于参与机制、参与者的认识距离与吸收能力。所以,可以结合以上几个方面来考察并选择会计信息共享的核心企业,以便能够减小逆向选择对业务信息共享与供应链信息共享造成的副作用。(四)策略分析。通常情况下,一定的市场机会往往是供应链建立的基础。所以,谨慎选择供应链参与企业对于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链稳定性的保持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供应链的过程中,核心企业通常情况下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会将信誉较好,且与自身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的企业作为信息共享参与企业的首选对象。通过综合评估新参与企业信誉的方式谨慎选择参与企业的办法,其目的是防止因参与企业的选择失败而对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在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过程中,政府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使供应链参与者选择成本降低,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建立对应的信用档案,以便为会计信息共享主体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进而提升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理论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随着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医疗数据信息共享需求迫在眉睫。数据异构是造成信息孤岛的一个主要原因,利用医学本体整合异构数据库信息,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对我国医疗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学本体;分布式;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根据

201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提出和实际的需要,许多医院和社区医院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建设了不同的医疗信息系统。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标准,各医院间及医院内各医疗系统间信息不能互通,数据不能共享,主要体现在: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需要重复检查、重复开药、过度医治、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无法实现增值等。因此,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对患者而言能够降低就医成本,对医院而言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对医生而言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数据。我国当前的医疗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以下5类:社区医疗信息系统、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区域PACS系统、区域数据中心系统、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2-3]。医院信息系统正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集成系统发展,从单一范围向跨越区域方向发展,处理的信息规模也越来越大,涉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利益关系和医院政策原因,目前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仍存在障碍,主要由于各医院甚至各科室间使用的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不同,直接导致各医疗信息系统间数据结构异构、语法异构以及语义异构。

1基于医学领域本体整合医疗信息资源

从政策层面来说,医疗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不同医院的不同系统之间的医疗数据的异构性是制约区域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的主要原因。因此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够有效缩小医疗机构异构信息框架下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所耗费的高额成本,还能够为行政管理部门、医保部门、科研机构和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医学领域本体是存储医学概念及概念间联系的良好载体,不仅能够揭示概念间丰富的关系,还能表达概念间复杂的语义。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中运用医学领域本体,不仅能解决医疗信息异构问题,还可以通过本体推理机制有效提高信息检索、交换和共享的效率。1.1医学领域本体医学领域本体(medicaldomainontology)是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专业性的本体,描述的是生物医学领域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该领域中实体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概念的词表及概念间的关系。结合领域本体的表示形式,医学领域本体可以形式化的表示为一个五元组:MDomO=(Info,MDomC,MDomR,MRules,Functions)[4],它研究如何定义医学领域中的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及规则等主要理论和基本原理。采用Protégé-4.1-beta工具描述医学领域中的知识本体,该工具使用OWL语言进行描述,采用树结构组织医学领域本体,树结构具有良好的层次,为领域本体的映射奠定基础。见图1。图1医学领域本体片段示例1.2基于医学领域本体的映射机制现在大多数医院的临床数据及诊断信息都是以结构化形式存储的,结构化信息主要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从关系数据库中的逻辑模型中自动抽取知识,然后在领域专家的参与下转换成局部领域本体。从关系数据库中提取关系模式:主键、外键、关系、属性等信息,根据领域本体映射规则[5]构建局部领域本体。再通过PROMPT系统实现基础映射,结合高级映射将局部领域本体映射到全局领域本体,挖掘领域本体之间隐含的语义关系。图2为部分诊断事件的映射机制。关系数据库中各数据表通过外键与患者信息数据表联系,医学领域本体库中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表示。通过关系数据库—医学领域本体映射机制,不同的关系数据库虽然采用了不同的表名和字段名,但最终都指向医学领域本体中相同的概念。

2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查看全文

高校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思考

一、高校教育资源的概念

1.教育资源的概念丁兴富教授在其《远程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教育资源、教与学的资源和学习资源这3个术语表述意义非常相近。他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新定义中,资源(Re-sources)包括了材料(Materials)和环境(Environment),即除了各种各样用于教与学的实物设施、设备和材料之外,有利于教与学的社会活动、环境和情境也是教育资源或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李克东教授也在其《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将教育资源定义为“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2.高校教育资源的概念高校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存在于高校内外并能服务于高校的教育任务的不同形态资源的总体。这个概念强调了三个内容:一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资源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外延和内涵;二是高校和其社会环境的关系,要求同时着眼于高校自身和它所处的环境;三是不同形态的教育资源,只要能服务于高校的教育任务,无论是巨大的社会资源还是微小的工作规范,都可以视为教育资源。

二、高校教育资源的分类

1.以主题域的方式分类按业务视角将高校教育资源以主题域的方式分类整理。2.根据资源属性进行划分根据资源属性进行划分,高校教育资源可分为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1)物力资源高校物力资源是指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土地、建筑物、仪器设备以及文件、资料、图表、数据和网络等物质和信息的总和,分为:信息类资源:是对其他各类资源的描述,在内容和使用范围上具有公开性、广泛性等特征,包括政策、规范、通告等;资料类资源:是教师、学生的智慧结晶,是知识的成果体现,创造者享有知识产权,包括课件、培训资料、图书等;设施类资源:以实体资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设施类资源的共享以资源调剂、配置为主要手段,包括网络、会议室、体育场馆、实验设备等。(2)财力资源主要指各类财力保障或财力支持,适用范围涵盖支付结算,如教育基金、奖学金、科研经费等。(3)人力资源高校人力资源是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分为:知识类资源:指人力资源中的专项知识,主要表现为专业人士在其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技术等,包括教师授课、学者研究、其他专项知识等;能力类资源:主要指各类组织、管理能力等,通常为跨专业领域的能力,包括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3.按照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划分以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目标,按照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可将教育资源划分为非限制性资源和限制性资源。(1)非限制性资源,指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抓取、提炼和呈现的教育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对资源本身进行访问和利用,包括各高校共享的既有网络资源以及共同建设及成果共享的资源,如信息类资源、资料类资源等;(2)限制性资源,包括因客观属性、知识产权或权限限制仅可在各高校管辖范围使用到的资源,包括场地、设施、现场授课、学校网络等。

三、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及应用实例

教育资源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其建设与增长需求之间的脱节日益明显,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缺乏共享、维护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优质资源的积累与融合缺乏制度的保障和扶持,优质资源的示范和引领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分布在各高校的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共享。现代信息技术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而且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互联网实现远隔千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双向交互。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每一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来参与知识的创造,之前这主要控制在专家权威和专业机构的手中。基于互联网,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或者协同创作,即协作共享模式。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丰富。如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模式,使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根据合作的目的和合作主体的关系,把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分为:中介式、共建式、联盟式。1.中介式中介式信息化共享模式是指以某一政府权威机构或社会组织为主体建立网络资源交换平台,并以此作为中介机构,负责做好各参与成员的关系协调、资源建设的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资源共享方式的确定等工作。参与共享的高校之间相对独立地管理自己的教育资源,各自负责自己的资源标准及质量。中介机构是一种“网络教育超市”,掌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校可以通过这个“教育超市”推广自己的资源,有网络教育资源需求的高校和个人则可以通过“教育超市”有偿或无偿获得资源。这种体系有利于共享标准的推进与实施、课件建设和软硬件资源共享,适用于信息类资源以及开放程度较高的部分资料类资源和知识类资源的共享。实例: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由上海市教委发起建设的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已经投入试运行,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在内的30多所高校已加盟。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公布的首批课程包括复旦大学王剑锋教授的《哲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关增建教授的《科学技术史》、李康化教授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彭崇胜教授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交大医学院陆斌杰教授的《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教授的《西方音乐史》、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的《上海社会与文化》。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旨在增加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整合上海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全市性长期、可持续的跨校课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为各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换、专业辅修提供一个大型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优秀教师、优秀课程等资源,共享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学习机会”。2.共建式共建式信息化共享指高校在教科研任务上进行“共建、共享”式的合作。合作成员利用各自已有的优势和资源,组成一个合作小组,通过网络平台一起策划和决策各个环节,共同进行同一目标资源的设计、开发、建设与传送,成果供所有合作成员或对一定群体开放使用。共建合作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成员高校在资金、教育资源、技术等方面力量薄弱,仅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完成教育资源的开发使用,他们联合起来共建教育资源和交换平台。另一种是成员高校都拥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技术等,他们“强强”联合起来,开发出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科建设,树立品牌,为其他教育资源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共建合作方式适用于人力资源以及开放程度较低的资料类资源的共享。实例: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东北片区的10所高校加入了上海东北片区的高校文献传递,19所高校加入了上海地区的馆际互借联盟。43所普通高校、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图书馆加入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28所高校图书馆加入了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凭《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在规定时间内,到成员馆的指定阅览室查阅特定的文献资源。此外,还有南汇地区10所民办高校、高职高专自愿组成上海南汇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为他们之间文献、信息等资源共享、促进各图书馆的管理及业务技术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3.联盟式联盟式信息化共享指通过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将各校已有的资源平台有机联系,在可信的网络基础设施上进行共享。共享联盟中各成员高校独立管理各自的用户与资源,以分布的形式组成一个联盟,用户从本校身份认证系统获取一个可以标识身份的令牌,该令牌在联盟中通用并可以被其他高校的身份认证系统识别,从而获取其他高校的资源。这种体系适用于设施类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也为财力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实例:上海高校无线通。无线网络因其架设部署和实际使用的便捷,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保证网络安全管理,通常都会使用一些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限制未授权用户访问无线网络。而在校际间交流和访问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他校师生便捷地使用无线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模式。为此,上海地区于2009年开始基于跨校认证试点实施“上海高校无线通”应用项目,旨在实现跨校无线网络漫游接入。高校无线通在上海教育跨校身份认证系统基础上实现了已加入跨校认证联盟的各校师生使用其本单位帐户就能在他校接入无线网络的功能,目前已有十余个教育单位开放无线网接入资源,已为加入上海教育跨校身份认证系统的19所高校提供了超过300000人次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查看全文

林业信息共享云计算运用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而实现林业信息共享则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林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林业信息化的核心战略[1]。一些发达国家的林业科学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对其国家科技进步与创新、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然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林业信息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云计算”(CloudComputing)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的出现给林业信息共享建设带来了契机。它将突破传统信息共享理念,最大限度地解决林业信息用户关于计算、存储、网络、数据等资源的束缚[3]。在林业信息共享建设中引入云计算共享模式,可以扩大林业信息共享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也必会大大推进林业信息化进展。

1林业信息共享现状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建设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跟其他行业相比起步较晚,以往林业信息利用多局限于单向、单方面、静态层次上,林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多停留在单机处理阶段,这些问题都给林业信息共享造成了困难。当前林业信息共享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林业信息数据间关系复杂、形式多样、数据量庞大,信息共享难度较大。(2)林业信息的来源渠道多而混杂,信息获取方式不明确,入口不统一。纵向上层次关系复杂,横向上数据不一致,原始数据多,增生信息少,林业信息共享水平低,信息资源重复建设,无法最优化利用[4]。(3)林业信息共享基本都是采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访问”的模式,用户要访问不同数据库的内容需要检索不同的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之间没有集成统一管理,林业信息共享效率不高,信息共享范围受到局限。(4)当前林业信息共享应用多停留在服务器管理端向客户端单向提供服务的层次上,缺少林业信息共享的交互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订制功能。基于目前林业信息共享存在的诸多问题,“云计算”的出现给林业信息共享提出了新的模式。“云计算”能提供动态资源池、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它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使互联网成为每一个用户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使用户使用各种应用的平台从桌面转向Web[5]。

2林业信息共享需求

2.1数据共享需求

林业信息是指反映林业生产、管理和林业经营对象的特征、状况、内在联系及规律等的数据[6],包括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空间信息包括林业资源空间地理分布结构及其规律的一切数据,属性信息是指空间信息的属性表,具体表现形式有数字、文字、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图片和遥感影像,如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林火监测影像等[7]。林业信息的最大化共享应支持大容量、多种类的数据共享需求,实现不同方式的数据共享服务。林业信息的主要共享数据(见图1)分2类:①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全要素的数字化地形图、数字遥感影像以及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地理数据;②林业专题数据,包括森林资源数据和园林绿化数据、林政数据、生态公益林数据、营造林数据、森林火灾数据、林业有害生物数据、野生动植物数据等。林业信息共享的内容根据用户级别权限的不同,选择性地共享部分或全部林业信息数据。基于林业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有些数据只供部分用户享用。

查看全文

茶企会计信息共享路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作为传统的会计行业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会计信息共享就是在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我国茶企随着茶文化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也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会计记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适应茶企的发展,在这个时候把会计信息共享引入到茶企中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在互联网+视阈下把茶企会计信息共享是当前茶企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茶企会计信息;共享;路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完整网络环境,让身处社会当中的我们简化了处理事务的方式,同样也为茶企实现会计资源跨区域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企业的认识度不足,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共享存在知识上的障碍,财务软件适用度、及会计信息安全性等原因让茶企的会计信息共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茶企在互联网+视阈下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共享的认识,积极开拓会计信息共享的路径,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1茶企市场环境及财务现状

茶企的市场定位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的高端市场受到国家反腐倡廉的影响,逐年萎缩,但是中低端市场受到茶文化影响人群的增加得到的急速的增长。这种市场的变化也大大的压缩了茶企的利润获取能力,所以茶企就应该按照当前的市场环境从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定位中低端市场,大量开发适合当前符合消费者的茶品,提升自己产品的性价比,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现在有部分茶企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产销模式,把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将茶叶的种植、采摘、炒制、销售等环节与茶文化及旅游业深度结合,不但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也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增加了自己的盈利能力。我国大部分茶企多为中小规模,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内部来说用工成本逐年增加,从外部来说来自电商平台上参差不齐产品的冲击,这些都影响着茶企的盈利能力。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茶企要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建立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才能够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2茶企会计信息共享的概念和意义

查看全文

财务共享中心会计信息化探讨

摘要:财务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货币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将会更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共享中心作为货币资金管理的集中地,信息化则尤为必要和紧迫。未来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人工智能化管理,是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结果。而对于当前阶段来说,财务共享中心在即有ERP基础上结合RPA(RoboticProcess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将能更好地发挥其对货币资金风险管控和业务流程优化的作用,是货币资金信息化管理的一个优先选项。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RPA,资金管理,流程优化

一、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是货币资金从投入到产出过程的管理,货币资金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推动企业发展并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资金来实现企业价值。货币资金日常经营管理信息化作为会计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务共享中心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关于货币资金信息化讨论的文章较少,这里主要从财务共享中心对货币资金管理的流程优化和RPA应用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将A企业在RPA应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予以分享,如图1所示。

二、RPA在财务共享中心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一)资金管理与RPA。企业通常以一个月为周期进行资金日常管理核算,财务共享中心资金管理基本上不涉及或极少涉及现金,几乎全部的资金业务内容都会简要地体现在月度银行对账单上,因此,银行对账单上的信息可以作为企业货币资金日常管理的来源和基础。RPA技术是指通过使用用户界面层中的技术,执行基于一定规则的可重复任务的软件解决方案,是数字化的支持性智能软件,也被称为数字化劳动力(DigitalLabor)。RPA在资金管理过程的应用,是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应用到企业的相关银行业务流程改善中,是将会计业务中与银行收付款前后相关联的业务,以及银行对账单上交易记录的账务处理过程进行优化,来促进交易信息传递标准化,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加强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共享中心常常集中处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把从应收应付款的账期管理到收付款计划,收付款审批再到银行实际收付款流程化管理,最后实现银行交易记录记账自动化,进而省略期末银行对账的过程。(二)财务共享中心架构与业务流程。目前财务共享中心架构普遍主要由以下五个部门组成。①PTP(ProcureToPay_采购到付款);②OTC(OderToCash订单到收款);③RTR(RecordToReport总账到报表);④其他财务相关部门(Tax税务,MDM数据管理,FinancialPlanning&Analysis财务分析);⑤Support部门(IT信息技术,HR人事,LegalDepartment法务,Admin-istrativeDepartment行政)。前三个部门都与货币资金管理联系紧密,PTP主要体现在付款业务;OTC主要体现在收款业务的处理;RTR主要体现在OTC与PTP收付款清账情况的检查及月末结账的控制,和涉及借款还款的账务处理,银行账户间转账的处理,借款利息,银行利息,买卖外汇,汇兑损益,现金池业务的账务处理等。

查看全文

电子证件公共信息共享思索

广泛使用的传统印刷防伪证件,在防伪、防冒用方面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易于伪造和复制、不具备唯一性、可辨识性差。采用了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身份证、电子护照等新型高防伪性能电子证件出现,给证件防伪提供了新的思路。RFID电子证件可能用于不同的应用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可能属于政府、企业或各种组织机构,它们需要验证电子证件并在授权范围内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向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请求检索。证件所有人、应用系统、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三者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形成网络化的互动模式。因此,建立电子证件、应用系统、政府公共服务信息三者之间无缝集成的业务模型和技术框架,对于建立基于电子证件的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极大地提高政府公共信息的利用价值,并保证信息安全,防止滥用、误用。本文拟结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和电子证件的技术特点,提出一套以电子证件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并对推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同时以电子房产证为例,提供了推动电子证件的推广应用和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深化发展的一些经验。

一、电子证件在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中的应用优势

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集成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是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资金、技术等)进行规划、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满足公共、政府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信息共享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信息资源,可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财富。信息共享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电子证件作为访问政府公共信息的主要身份认证手段和检索对象,可以和政府公共信息系统实现良好的对接,在信息安全和保密的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可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在便利性、协同性、安全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基于电子证件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技术框架

电子证件对于解决信息孤岛、重复采集以及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对构建跨部门、跨平台、跨语言、跨硬件的无缝集成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都有重大作用,所以建立基于电子证件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正确选择。《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体系》科学地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技术关键、管理要素有机组成统一的、动态的整体,并划分为五个部分: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以此为基础,结合RFID技术的特点及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和经验,笔者认为,基于电子证件的政府公共服务的总体技术框架可由六个层次两大保障体系共同构成(如图1所示):六个层次是指:

1.环境层:是指RFID证件的应用环境。包括带有RFID电子标签的证件、读写器、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RFID证件应用及提供公共服务信息必需的运行环境。

查看全文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调研报告

尊敬的李馆长,省、市检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文化体育局向各位领导前来检查指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受县人民政府杨春高副县长的委托,由我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县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工作情况:

一、××县基本情况

××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9.4万人,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文化底蕴深厚,是普洱茶的故乡,县内有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主演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和全国英模张培英的故乡。2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6.57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4亿元,完成财政总支出4.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9元。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特别是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之后,狠抓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杨春高同志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我县于2009年3月开始动工,接入了10兆的光纤电缆线,所有设备全部到位并于4月10日全部安装、调试完成。4月15开始试运行,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年度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工作实施协议》开展工作。截止目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运行两个月,运行正常,共接待以青少年为主的读者3600余人(次),读者反映良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