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2:08: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一、什么是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

在新闻史上,有过对已发新闻的事实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和开掘,一般以另一种体裁形式再一次报道的先例。如曾经影响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此前已有了相关报道,记者是通过已发新闻获得线索和信息,再进行广泛深入地采访然后写作完成的,也就是说是对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成果。

在当今新闻实践中,随着媒体形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更为普遍。例如,凤凰卫视周六晚八时的“一虎一席谈”和周日晚七时四十五分的“文涛拍案”等节目,就是对已发新闻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和开掘,做成受众喜闻乐见的谈话节目。

关于什么是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彭菊华在《新闻发现学引论》一书中指出:“新闻再度开发就是再度开发新闻,既相对于所要开发的新闻事实而言,又相对于已然发出的新闻报道或评论而言。”①《人民日报》记者段存章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深有感触地说:“从别人写过的新闻里发现新闻线索,进一步深入采访也会写出好新闻。”②他本人就有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实践体验。1986年的一天晚上,段存章在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报道崇文区委、区政府领导改进作风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新闻。第二天,他赶到区委机关办公楼采访,发现办公楼是50年代盖的,墙皮脱落,地板打了补丁。区领导坐的小车是老上海牌。他们手里有了钱,不是先打扮机关,而是把钱花到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上,花到绿化、美化环境上,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体化了。段存章采访了近七年三任区委书记,他们以这样三句话共勉:“生活在群众之中,酸甜苦辣一齐尝”;“老百姓受冷,我们也感觉凉,他们热了,我们也暖和,群众生活有什么问题,我们也知道那种滋味”;“我们不高明,但我们离群众近,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马上能知道”。经过深入采访,撰写了通讯《时刻想着为群众办实事》,发1986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编辑部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③这是段存章新闻采写实践成功的经历,也是新闻资源再度开发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可见,所谓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是对已发新闻的事实进行广泛深入采访,在内容上以超前的广度和深度且一般以新的形式再一次表现。

二、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人的认识规律的揭示,是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科学依据。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一样,也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是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在事物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不断发现新闻事实新的价值,并据此对新闻资源进行再度开发。

查看全文

新闻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一、什么是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

在新闻史上,有过对已发新闻的事实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和开掘,一般以另一种体裁形式再一次报道的先例。如曾经影响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此前已有了相关报道,记者是通过已发新闻获得线索和信息,再进行广泛深入地采访然后写作完成的,也就是说是对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成果。

在当今新闻实践中,随着媒体形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更为普遍。例如,凤凰卫视周六晚八时的“一虎一席谈”和周日晚七时四十五分的“文涛拍案”等节目,就是对已发新闻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和开掘,做成受众喜闻乐见的谈话节目。

关于什么是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彭菊华在《新闻发现学引论》一书中指出:“新闻再度开发就是再度开发新闻,既相对于所要开发的新闻事实而言,又相对于已然发出的新闻报道或评论而言。”①《人民日报》记者段存章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深有感触地说:“从别人写过的新闻里发现新闻线索,进一步深入采访也会写出好新闻。”②他本人就有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实践体验。1986年的一天晚上,段存章在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报道崇文区委、区政府领导改进作风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新闻。第二天,他赶到区委机关办公楼采访,发现办公楼是50年代盖的,墙皮脱落,地板打了补丁。区领导坐的小车是老上海牌。他们手里有了钱,不是先打扮机关,而是把钱花到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上,花到绿化、美化环境上,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体化了。段存章采访了近七年三任区委书记,他们以这样三句话共勉:“生活在群众之中,酸甜苦辣一齐尝”;“老百姓受冷,我们也感觉凉,他们热了,我们也暖和,群众生活有什么问题,我们也知道那种滋味”;“我们不高明,但我们离群众近,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马上能知道”。经过深入采访,撰写了通讯《时刻想着为群众办实事》,发1986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编辑部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③这是段存章新闻采写实践成功的经历,也是新闻资源再度开发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可见,所谓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是对已发新闻的事实进行广泛深入采访,在内容上以超前的广度和深度且一般以新的形式再一次表现。

二、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人的认识规律的揭示,是新闻资源再度开发的科学依据。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一样,也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是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在事物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不断发现新闻事实新的价值,并据此对新闻资源进行再度开发。

查看全文

集中整治“五线两资源”治安秩序新闻会讲话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前来参加全省“五线两资源”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新闻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们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们邀请各位来到这里,就是要把全省正在开展的“五线两资源”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的情况,向各位通报一下。

为更好地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打造平安辽宁形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根据公安部等有关部委部署,针对目前我省铁路线、电力线、通信线、输油管线、金融战线及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以下简称“五线两资源”)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报请省政府批准,从2005年7月份开始至2006年6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五线两资源”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

一、“五线两资源”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五线两资源”是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动脉和命脉。目前,我省铁路线路已达3939公里,日运输旅客25万多人次,货物1.3亿吨,日均装卸车8400辆;全省电力线路覆盖14.8万平方公里、线路总长30119公里,年输送供应电力778.6亿万千瓦;电话用户1418.5万户,互联网用户273.6户,长途和中继光缆98.8芯公里,主干电缆20.8万芯公里,年主营收入90亿元;输油气管道12452公里,辽河油田一家企业年上缴利税就达70亿元;全省有金融营业场所9185个,本外币存款余额10268.1亿元,贷款余额7801.3亿元;全省有矿产资源110种,其中71种已探明储量(不含地下水),现已开采92种,有矿山企业6653家,矿业产值、产量、利润均位于全国前列,2004年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363.27亿元;全省有港点520多个,渔船38000余艘,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约为22940万吨,已开发利用滩涂、近海养殖140余万亩(请登陆政法秘书网),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80余亿元。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经营管理论文

1媒介融合的优势

可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数字化技术是主要的支撑技术,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可以实现跨媒体的人才培养,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体人的专业化水平、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新闻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和媒介融合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信息需要吸引受众。媒介融合后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规模扩大,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即时报道、传播等功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新闻的传播,实现人媒结合。媒介融合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媒介融合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在媒介融合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融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当前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产生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着转变,本文针对媒介融合时代媒体新闻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

2融合时代媒体经营管理方法的转变

媒介融合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观念上,还体现在新闻的经营、管理上。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媒体的新闻经营方式发生着转变,由传统的新闻报道,转变为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新闻经营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信息的产生、搜索、整理、储存、转化、传播等进行信息的重新开发。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经营分为不同的形态:

第一,品牌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随着网络技术、新闻传播技术、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下的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增强品牌新闻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如,纽约时报公司针对《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进行开发,形成数据库,结合新媒体技术向网络上延伸。

第二,人力资源下的新闻资源开发经营。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通过网络掌握新闻信息的深度和定向研究,在新闻资源的开发经营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力资源和网络终端,针对新闻经济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交易系统等,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提供帮助。

查看全文

平衡采访索偿权关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支票新闻”中的“两权”分析;“广告新闻”与“有偿新闻”中的“两权”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新闻传播活动中采访权与索偿权关系是新闻管理和规制的一个重要对象、“支票新闻”是西方新闻活动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支票新闻”在其产生之初。就有很多人怀疑它的正当性、对于“支票新闻”,许多西方国家并不持明确的反对态度、“支票新闻”有很大的社会需求,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国家、地方和媒体并不是完全自然的市场主体,而都是关乎公共利益的主体、新闻媒体以新闻之名行广告之实的新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传媒为了自身的利益、并不是所有的“有偿新闻”都对社会利益和媒体利益有害等,具体请详见。

2007年,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在接受一新闻媒体采访时,向记者提出报酬的要求,记者认为孙道临是“公众人物”,其要求不能接受。而孙道临则认为演员的经历经验不应该是无偿的,在新闻媒体采访时,应该有权利要求一定的报酬。这就涉及到采访权与索偿权的关系问题。新闻传播活动中采访权与索偿权关系是新闻管理和规制的一个重要对象,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规来加以确权和规范。对此,笔者查阅了《广播电视行业管理手册》,发现有关的法规不下125种,却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采访权与索偿权的确权和关系规范,目前在我国仍然是一个空白。采访权新闻传播活动中能体现采访权与索偿权关系的方面比较多,但主要还是体现在支票新闻、广告新闻、有偿新闻等几个方面,我们对其作一认真分析,找到平衡两者关系的有效措施和办法,这是新闻规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作。

一、“支票新闻”中的“两权”分析

“支票新闻”是西方新闻活动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支票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利用金钱或其它物质利益等手段让知情者为其提供资料,以获得重要新闻的行为。这类现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英、美相当泛滥。如英国一个奸杀13位青年女子的罪犯之妻就收到了许多家报社寄来的信函,出价购买单独采访权,少则5万英镑,多则上百万英镑。也有一些媒体出高价聘用明星主持节目,一些西方国家对此持反对态度。例如,1984年,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聘用明星主持节目,就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法院也以滥用公款罪传讯了该台的全体董事。也有一些媒体以重金购买有关设施、条件和资源,去做深入的调查,以获得有用的信息。由于这样的做法也涉及到了资本和金钱的投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支票新闻”的变异形式。“支票新闻”在其产生之初。就有很多人怀疑它的正当性。但在新闻媒体商业化程度很高的西方,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为了生存。必须讨好和拉拢消息来源,所以,以金钱购买新闻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对于“支票新闻”,许多西方国家并不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但如果不加以规范、引导,它对社会风气和新闻传播秩序的损害还是存在的。例如:美国报业理事会对支票新闻的管理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它认为,支票新闻应当同一般新闻一样,必须符合公正、准确的原则,购买的新闻在刊登时物超所值应声明。美国报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经营性企业。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新闻来源的渴求可想而知。美国各界是认可“支票新闻”的。但是,“支票新闻”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许多的新闻界人士对“支票新闻”的做法表示了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一,官员是公众雇佣的公职人员。每个公民有权被告知官员的公务活动;二,记者采访均等;三,“支票新闻”可能妨碍批评报道;四,“支票新闻”可能鼓励“煽情”。新闻界人士的这些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对于上述提醒我们应该加以注意,以防患于未然。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支票新闻”有很大的社会需求,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考虑新闻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态度和传播对新闻采访权的不良影响。在传媒高度市场化的今天,我国的媒体也陆续参与“支票新闻”的竞争,“支票新闻”现象也是不少见的。比如,许多市场化报纸大量采用“征购新闻线索”的做法,这正说明了采访诉求和索偿诉求的同步扩张。实际上,征购新闻线索的做法也是“支票新闻”的一种。它是一种公开进行的“支票新闻”。一般来讲,“征购新闻线索”由于公开了征集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比秘密的“支票新闻”要小,这种“支票新闻”形式应予承认,但对此现象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我国现行的新闻体制下,媒体是真正的“公共设施”,公开征集的内容是关键,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公开征集是应大力支持的。国明先生认为新闻线索征集属“信息有价征集”。这点到了新闻线索征集的实质和要害。不过要注意新闻线索征集的费用应该合理,应接受社会的监督,不可成为私下交易的工具。例如,对于与公共利益明显有关的消息,应给予各媒体平等的报道权,对消息来源的自由选择权应加以适当的限制。在必要的时候。消息来源也无权选择媒体。另外。对于掌握公共信息资源的人物的索偿权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喻国明先生对此曾评论道:如果一个人把其公共事务上的特殊信息优势,转变成个人获得利益的渠道,则是不正当的,比如公职人员。大众媒体的采访权实际上就是公众的知情权。的确,公共信息是一种不能随便交易的权益。为防止间接贿赂和传播偏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规定了“媒体主办人身份证明规则”,这是一项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在西方国家,新闻线人比新闻记者还多,很成体系,这也说明社会和新闻事业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对合理的新闻征集行为应加以保护。

查看全文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素质讨论研究

[摘要]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主要包含新闻编辑、新闻采访、写作评论、信息化技术等。在新闻采编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期间,对于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充分分析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还需要了解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作问题等。根据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工作挑战,具有针对性的提升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进而也能实现相关工作的创新发展,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不一样的环境。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能力素质

随着融媒体的崛起,也使更多人喜爱、接纳、参与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收集、整合、互动的氛围中。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能够拓展生存空间、改变传统报导的渠道和形式,促进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性、多元化发展。因此,还需要在提升采编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上,发挥融媒体对于新闻工作发展的作用。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工作挑战

1.日趋丰富的信息载体与传统独立媒体的资源结构相比,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资源内容变得丰富多样,人们接受新闻的方式、新闻的方式也发生改变,进而逐渐形成一个自媒体平台。互动性是融媒体时代的主要发展特征之一,在多个媒体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也给电视行业带来很大机遇。受众可以通过多个媒体融合的平台进行意见反馈和发声,主持人也可以通过换屏幕的形式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提升新闻内容和信息内容的影响力。在网络平台中,包含很多与民生新闻事件素材有关的信息内容,新闻采编人员可以与网络平台之间进行合作,不断为电视新闻节目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还应采用传统媒体制作与新媒体同步运作等形式,不断将真实的信息内容、网络内容,通过大众喜爱的媒体平台传递出去,比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人们对于新闻的内容需求存在差异化,为增加人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新闻采编人员也可以结合各种各样的数字技术和网络,以计算机和手机为信息载体,加强新闻的有效收集和编辑,进而达到信息内容全面传播、全面收集的目的。融媒体平台也能将不同形式的新闻内容呈现出去,更好地吸引大众的眼光和视野,比如可以采用视频、图像、文本等形式,让其更好的呈现出时代新闻传播特点。融媒体日益丰富的信息载体,不仅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很大机遇,但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强调新闻采集和编辑人员要具有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完成工作的能力,还要具有信息及时采集、编辑、分发工作的能力,进而才能强化日常工作效率,实现相关工作的发展。2.复杂多变的信息资源在媒体不断整合与发展背景下,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也再一次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拓展开来。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新闻采编人员结合复杂图片的信息资源,引导信息阅读者通过手机和计算机中去获取信息、了解信息,进而才能避免信息资源向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给新闻传递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互联网中数以亿计的新闻信息不仅有积极、正能量的一面,还包含很多虚假广告、虚假信息,一些虚假信息容易误导公众,使公众对信息内容缺乏正确认知和理解。目前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综合能力,让其更好地应对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提升真实信息与新闻传递的效果,成为当前业绩关注的焦点。一些虚假的信息内容还会降低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而且许多人缺乏虚假信息辨别、分析等能力,进而很难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长期如此,不仅会降低社会积极正能量的传播效果,还会影响新闻行业信息传递和发展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正确筛选有效的新闻,采用及时报导、真实报导等形式,为新闻传递和传播等工作提供良好保障。3.多样化信息应用方式在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应用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具有有效新闻挖掘能力,从而强化信息的普适性和传递效果。与传统媒体工作相比,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转变独家媒体使用的工作方式,新闻采编人员通过深入挖掘信息内容、融媒体信息资源等形式,有效做好新闻策划的发展工作,进而也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光。在多个媒体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新闻采编工作的信息化应用变得丰富多样。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公众号传递新闻内容,还会通过网络化制作新闻信息、新闻视频等形式,更好地通过自媒体平台或者网络平台传递出去。在结合自媒体平台进行新闻采集、制作的过程中,也能及时了解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观点和意见。此时,新闻采编人员也可以将受众的观点和意见融入到新闻制作、传递的工作中,进而也能更好地提升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民性、大众性特点。此外,在多样化信息的应用中,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大众互动,这种互动模式是双向的、多元的,充分转变以往新闻采编工作单一的互动方式,进而也能促进新闻采编工作与受众之间的多样化互动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素质培养策略

查看全文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设计

一.电视新闻传播理念更新总体阐述

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建设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哈贝马斯:1999)。笔者认为,进入21世纪之时,也是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家庭、努力成为国际社会有影响和负责任的成员之际;电视新闻事业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新闻事业,应积极地与国际通行的新闻传播原则及其高效益的运作方式接轨,反映世纪之交国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监测、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

新闻是尚未被国人充分认识的一种融精神与物质为一体的生产力,它既关乎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社会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水准。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电视场的场效应(布尔迪厄:2000)。电视新闻媒介聚焦社会发展的热点,提供帮助人们理解显示变化的意义参照,因此传播者应当向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以同样的报酬条件取得传媒的使用权,包括通过收受媒介获得同样数量的资迅,在媒介上自由发表负责任的意见,对政府与官员实行监督与批评,对传媒的行为进行监督与批评。近年的实践表明,对执政党和国家的重大议题经常实行电视直播,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加强执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新闻频道是专门播出新闻节目和具有新闻属性的节目的专业电视频道。它兴起于1980年代初,是随着受众对新闻信息快速、连续索取的需求以及有线和卫星技术的运用而出现的分众化、专门化的传播能力的提升,在19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

二.当代国内外电视媒介对新闻资源的争夺和新闻频道的昌盛

查看全文

现代媒体新闻竞争因素论文

关键词:媒体新闻竞争

摘要:“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如此评价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或许用这句话来描述2008年的中国也颇有几分贴切。2008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喜悲,年初的南方暴风雪冰冻灾害、4•28胶剂铁路撞车悲剧、5•12汶川大地震、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如此等等,是为“最坏”;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两岸实现大三通,改革开放30年成就梳理,如此等等,是为“最好”。如果新闻也有大小年之分的话,2008年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大年。大时代酝酿大事件,大事件成就大新闻,大新闻造就大媒体。在这一年,各级、各类的新闻媒体绝对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在全国、区域乃至同城的范围内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新闻竞争,但无论这种竞争在何等范围的物理空间进行,在具体操作上都需要从以下四个层面来展开,即资源竞争、深度竞争、视角竞争以及品质竞争。

第一层面:资源竞争

就操作手法而言,资源竞争也许是媒体之间一种最低层次的竞争状态,但它却是一种最基础层面的竞争,因为资源竞争的胜负几乎可以决定整个媒体竞争的成败。新闻资源竞争的目的在于,在资源获取的时间上领先别人,在获取资源的质量上优于他人,而这种时间和质量上优势的确立主要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

其一,新闻信息采集技术的先进性和采集渠道的便捷性。做到技术上的先进和渠道上的便捷是为了让新闻媒体在资源竞争中赢得时间,领先他者。自新闻作为一种媒介产品诞生以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和第一”,就成为每一个媒体无不为之奋斗的目标。谁能够率先获取新闻资源,谁就赢得了新闻竞争的主动权。新闻的资源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和渠道之争,但随着微波和卫星通信技术在传播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新闻渠道的几何梯级式增长,媒体在新闻获取时间上的差距逐渐被抹平,“独家新闻”日渐成为明日黄花。当媒体间的这种技术和渠道优势趋于对等时,新闻的资源竞争则开始依赖于“人”。

其二,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敏感及其对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不仅要通过自己的“新闻鼻”及时地捕捉到事件信息,而且还能对事件的核心价值做出精准的判断。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例,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空前发达,“问题奶粉”终见天日也许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首揭弊者选择了上海《东方早报》的记者简光洲却是一个偶然。虽然简光洲并不是国内报道问题奶粉事件的第一人,但他却是第一个勇于“点名道姓”、并直接将问题奶粉送上“断头台”的新闻人。问题奶粉事件说小了,它涉及的只是一个行业商业道德缺失的问题,说大了它关乎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而为什么这样一个大事件却只有简光洲和《东方早报》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予以深度曝光?毋庸置疑,正是简光洲个人及其团队对事件价值的准确判断,让他们在此次新闻竞争中率先赢得了优质资源。

查看全文

浅析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

一、融媒体时代的内涵与价值

融媒体是指通过媒介载体,对广播、电视、报刊等有着共同点与互补性的不同媒体进行人力、宣传、内容方面的全面整合,从而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⑴简而言之,它就是将新老媒体进行资源方面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与其他功能。在融媒体时代,与新媒体有关的要素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新闻采编工作者而言,在这一背景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的职业需求。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者面临的形势

(一)信息载体日益丰富化。融媒体时代使得新闻行业的信息载体更加多元化。通过各种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以手机、电脑作为信息载体,完成对新闻信息的采集与全方位传播,同时,也能实现对文字、图像、视频等不同形式新闻内容的编辑处理,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信息载体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对新闻采编工作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采编工作者能够借助各种技术工具进行新闻采编与传播工作,提高新闻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应从不同信息载体上搜集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最后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二)信息资源呈复杂化发展态势。伴随着媒介的不断融合,很多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出现在公众身边,极大地拓展了新闻信息传播范围。基于此背景,越来越多的信息阅读者利用手机、电脑成为信息制造者与传播者,进而使得信息资源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网络上每天都会形成数以亿计的新闻事件,其中含有大量虚假信息,极易误导公众。那么,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如何从中筛选出真实新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对新闻的权威性与客观性带来直接的影响。⑵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他们是很难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加以鉴别和判定的。因此,新闻采编工作者应从这些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新闻,并传递社会正能量。(三)信息应用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在信息应用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采编人员还需对新闻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有效的挖掘,进一步提升信息的适用性。与以往不同,媒介平台打出“独家”的字眼已难以吸引受众的目光,为突破这一困境,新闻媒介必须深入挖掘新闻信息资源,对新闻进行深度策划,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受众。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与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作为新闻采编工作者,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与较高的政治素养。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既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负面消极的。对此,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能够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与分析。坚持对群众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分析鉴别信息的真伪,保证及时察觉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针对负面消极新闻,要尽量消除这些消极信息的影响,引导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尽量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要达到上述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政治思想理论,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主要由其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决定,可以说,“三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与认识追求,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⑶正确的“三观”对个人与社会来说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对个人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新闻采编工作者肩负着反映社会客观事实,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作用。当前,国家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涌现,新闻采编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到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与问题,坚持以国家和人民群众为中心,运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三)具备良好的业务综合能力。融媒体环境的形成促使传统新闻媒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也让媒体传统的独立运营机制面临较大的挑战,这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业务分析能力。具体来讲,新闻采编人员要全面了解当地各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熟练掌握传统新闻传播技能,并积极学习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强化个人的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确保新闻能够以多元化的模式加以传播。除了要熟练掌握新闻采编、编辑、摄像、播报等业务能力外,还应熟悉一些录制工作。⑷同时,采编人员要掌握新闻传播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对图片、文本、视频等不同素材的处理加工技巧。(四)强化新闻信息捕捉能力。融媒体时代促使新闻媒体的播放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全时性播报模式为主,展示较为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才能有效满足新闻实际播报需求。因此,新闻信息具有海量化、规模化的特点,采编工作者应具备更好的新闻信息捕捉能力与发掘能力,可以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挖掘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并加以播报。对此,新闻采编工作者应熟悉更多的信息传播渠道,善于利用微信、微博、QQ等信息传播平台,搜集更多的信息。同时,熟练掌握各种媒体资源共享技术,从而满足广播、电视、手机等不同用户的新闻需求。(五)强化新闻信息策划能力。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新闻采编工作者的新闻策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能让新闻信息在短短数分钟内迅速扩散,“独家”“首发”等字眼已经无法吸引受众的目光,也不再是新闻媒体的侧重点。目前,新闻媒体更重视新闻策划的深度与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挖掘,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深度评价分析。同时,根据受众需求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独家评论报道,从而尽量提升新闻附加价值。⑸这需要新闻采编工作者在获取价值新闻后,立即以独特的评价视角去挖掘新闻素材的深度价值,并精心进行新闻策划,抢先完成独特而深刻的新闻报道,这样方能变被动为主动,也能提升新闻节目的知名度。四、结语新同融工作者要清楚意识到媒介融合这一趋势,把握好机遇,从容应对挑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用先进的理念与新技术武装自我,掌握更多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从而策划岀更多高质量的新闻,提升新闻节目竞争力。

查看全文

媒介生态研究论文

一、作为新闻史研究视角的媒介生态学

媒介生态学是中国的原创概念,是指以媒介为中心展开,研究媒介与其生存发展环境问题的学说。它试图将媒介领域理解为一个永无止境的相互作用系统,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想象媒介与媒介、媒介与媒介生存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同样,媒介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媒介生态系统”,对于媒介生态系统概念的界定,亦秉持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多从媒介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着眼,如王炎龙认为,媒介生态系统是“在特定传媒时代传媒系统内部结构之间,传媒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要素、结构、功能的相互影响与调节机制”;许永认为,媒介生态系统是“媒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这种状态包括媒体之间所形成的平衡结构和整个媒体群落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位置”,并进而认为,媒介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子系统:“媒介之间的竞争和制衡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媒介内生态,而把媒介群落在社会大系统中的运动状态称为媒介外生态”。据此,我们可以将媒介生态系统分为内外两层,一是媒介经又竞争而形成的媒介群落,一是媒介生存环境。因此,所谓媒介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代、地域条件下,不同生态位的媒介之间的竞合所组成的媒介群落及其与生存环境通过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而构成的具有特征性的结构形态和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基本结构如图1)

从上述结构图来看,媒介生态系统的内层——媒介、媒介与媒介竞合所组成的媒介群落——是新闻史的烛照中心,媒介根据其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的方式在媒介生态系统中占有一个生态位。

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生存环境中,能满足媒介生存的资源是恒定的,在资源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时,个体间所发生的资源争夺现象,即是竞争。在一个特定的媒介生态系统内,竞争是媒介生存交往关系的核心,媒介通过竞争所组成的媒介集合体就是媒介群落。

媒介生存所需的资源是由媒介生存环境提供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个事物有关的周围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所以我们理解环境,它一定是先确定中心。”媒介生态以媒介生态为烛照中心,将环绕媒介的周围事物都视之为媒介的生存环境,它包括国家作为公权力持有者层面的制度环境,作为社会层面的资源环境、受众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国际环境和非常态下战争环境。简言之,即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所组成的集合体。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媒介通过竞合所组成的媒介群落与媒介生存环境相互作用所组成的整体就是媒介系统,它是一个以媒介为生命有机体,以地域环境为依托,以服务受众为旨归,以法律制度为经络,以资源流动为命脉,以媒介竞争为机制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媒介生态学的资源观与新闻史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