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播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1:50: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直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闻现场直播认识与把握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每一个人都希望及时地了解最新的事实变动的情况,更想同步注视某一事态的进展,甚至亲自参与到该事件中去。这就需要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直播。
一、直播优势
汶川大地震对于世界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中国电视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一改以前的滞后和封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实现了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重大突破。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的强度和破坏力都是历史上罕见的,数万人在这次灾难中失去生命,重灾区几乎被夷为平地,惨不忍睹。与此同时,以央视为代表的国内电视媒体也紧急行动,打破常规编排,推出不间断的全天候大直播,不仅将党和政府的动员令、把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受众,而且还发动广大受众捐钱捐物支援灾区。给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应急反应提供了一个范例,树立了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凤凰资讯台董家耀说,“直播优先”是资讯台安身立命之本。告诉观众“5分钟直播正在发生的事件现场”,让观众知道资讯台的报道时刻与世界同步。并在媒体上不间断滚动宣传,宣传语是“世界大事第一时间告诉你”。其目标就是打造家庭媒体伴随式、背景式的电视台,他认为这是电视媒体追求的最高境界。为此资讯台在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直播过程中实现三个第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解释。即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进入现场,有记者做目击式报道,有第一手解释权力,将电视的优势、魅力发挥到最大。资讯台对突发事件实现直播是从2005年开始的,第一年就直播115次,三天有一次直播,与广告商签约,将时段出卖,仅此每年增加不菲的收入,2006年又进一步将直播次数翻一倍,增加到300次,几乎每天都有直播,广告价格更是翻倍。凤凰资讯台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直播,一方面是建立了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另一方面,技术因素给新闻进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二、直播内容
十几年来,中央电视台所操作的所有新闻类直播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仪式类直播,如“两会”及“十七大”等活动;二是竞赛类直播,如奥运会各种比赛;三是探索类直播,如“钱江潮”、“汉墓考古”等;四是突发事件直播,如SARS、汶川地震等报道。前两个属于可预知类的事件,而后两者则属于不可预知的事件。无论选择哪种划分方法,判断新闻事件是否具有现场直播的价值,首先要衡量新闻事件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选择适合的议题是实现直播效果的前提条件。电视媒体所接触的突发事件大致包括:群体事件,如“”围堵中南海事件;外交事件,如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疫情,如非典,猪流感;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长江洪水;恶性犯罪及事故,如矿难;国际事件,如美国9?11事件及法航飞机失事;此外,还有事关家庭和生命的一些意外事件,如离家出走,幼女坠落井洞等等。在这些事件中,除群体事件、外交事件仍需慎重处置外,对其他突发事件近十几年我国媒体经历了由不发到发再到及早发直至直播事件。孙玉胜说,在国家和民族面对如此灾难时,“电视报道不予跟进是不可思议的。当时选择不发,其损失不仅仅是剥夺了电视观众的了解地震现场情况的权利,而且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激发人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机会。”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其实是一种相互需求的关系。媒体需要政府提供消息,这些消息是媒体生存的“食粮”;政府则需要媒体传播政府所需要的内容。中央电视台孙玉胜说,在重大直播前,“我们要明确每个机位的功能,先把整个活动程序分解成若干个段落,之后再明确每个段落的表现主体,并按这些主体确定最佳机位、最佳角度、最佳景别和最佳时机,最后完成最佳组合。直播者追求的不仅仅是让观众与媒体同步看到现场,而且还要让观众看到最值得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就是直播的主体。总而言之,要明确每一个段落的表现主体以及通过哪几个机位的组合对其更有表现力。”
三、直播结构
新闻直播电话连线报道安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话连线报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条件,电话连线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常用方式。电话连线报道体现出新闻节目即时性、真实性的特色,满足了广大受众的观看需求。与此同时,为提高连线新闻直播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电视新闻直播中电话连线报道的发展现状
电话连线报道已经成为日益普遍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例如,时事新闻主持人和现场记者的连线报道,赛事新闻的现场滚动播报等。一方面,新闻媒体竞争促进了电话连线报道的发展。新闻节目强调一线报道的时效性,强调新闻现场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这也是新闻工作者服务受众的目标和宗旨。各地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使更具特色的播报方式得到广泛应用,电话连线报道节目取得了较好的受众反馈。目前,中央电视台及省级电视台对受众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基本都采取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报道。各城市电视台虽然还是以录播、演播室直播等方式为主,但也在积极探索电话连线报道的改革,以满足受众需求,提高地方电视台的影响力。因此,电视新闻中电话连线报道的常态化发展将成为今后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成为电话连线报道的重要基础。除新闻工作人员的分工配合以外,电话连线报道最重要的是解决技术问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闻播报也呈现与时俱进的发展。很多城市的电视台已配备新闻卫星直播车,当重大新闻发生时,卫星直播车可迅速赶到现场,由新闻记者对现场采集的信息进行实时播报。而且3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应用进一步解决了传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了电视转播车受交通、电源、车位与摄像机连线长度等方面的限制,现场连线播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
2电视新闻直播中电话连线报道的优势
电话连线报道实质是将电视新闻信息的采集、编辑、生成、报道等同步实现,所以它的优势在于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的生动传递,新闻事件的全貌得到最真实的体现。第一,便捷性。电话连线报道可以实现“一对多”的连线方式。所谓“一对多”是指主持人在新闻中心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有效连接各个新闻现场的信息传递通道,这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中的体现尤其突出。例如,重大体育赛事涉及主会场和分会场,但对开幕式、闭幕式等同步仪式的播报就需要安排不同记者各自负责相应的会场,同时与新闻中心进行电话连线。再如,我国遭遇雪灾时,受灾地区多条国道都出现交通堵塞、车辆滞留的问题,为反馈受灾地区的交通缓解状况,主持人必须同时连线多条国道的驻守记者,以便及时为受众传递现场信息。所以相对一名记者赶赴多个现场,电话连线更具便捷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闻指挥中心做好各个现场的人员部署和节目内容设计,即可实现与现场的方便对接。第二,时效性。电话连线报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与一般新闻节目的现场播报不同,例如,很多民生类新闻虽然也是深入现场,挖掘材料,但采访、收集汇总资料、编辑、播报是一个系统贯穿的过程,而不是将以上环节确定在同一时间同步完成。电话连线直播则不同,它强调现场取证、播报语言组织、和新闻中心总部互动交流等多项工作的融合,时效性非常突出。特别是遇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时,受众的心情异常焦急,迫切希望随时了解现场的最新进展。例如,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地震、雪灾、洪水等灾害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广大受众心系时事,心系灾区,这就对新闻播报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话连线报道恰恰是以实时信息传递的方式满足了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第三,真实性。新闻的本质包含速度和真实两方面的内涵。新闻时效性是其速度的体现,而真实性则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闻内容的全貌。电话连线报道直达新闻现场,画面信息均是对新闻现场的真实体现,现场的各种变化将随时传递到新闻画面之中,配合记者、新闻中心连线人员的解说,新闻事件的播报将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效果,受众所听、所见都是第一时刻的真实反馈。例如,在强台风新闻现场,记者解说夹杂着暴风雨的侵袭声音,甚至播报都有可能受到限制。这种现场的真实全貌更易激起受众内心的波澜。
3电视新闻直播中电话连线报道对安全性的要求
做好新闻直播主持人思索
新闻传播的最大魅力在于即时性,电视媒介突出的优势在于现场直播。新闻是立台之本,近些年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模式的多样化促进和带动了主持人行业的发展,尤其对新闻现场直播主持人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代表着电视台的“门面”和形象代言人,代表栏目和新闻媒体与观众交流,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作为电视台重中之重的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有着不可替代的形象地位,优秀的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找准定位,不断培养与提升主持人的素质和魅力。
一、需要较强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
电视媒体作为党政“喉舌”的舆论工具之一,担负着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直接发言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尤其在新闻直播节目中,会经常播发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热点事件,既要反映群众的呼声,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敏感话题、敏感字眼要慎之又慎,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新闻节目主持人要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培养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电视新闻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广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文化素质是主持人工作的基础,由于电视本身涉及的领域就很宽泛,优秀的主持人应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应有所了解,厚积才能薄发,要成为一名“杂家”,这样才能做到面对广大观众开口时游刃有余,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主持人文化素质的培养还需要不断提高,不能靠“吃老本”,知识需要不断学习、更新,否则知识结构老化,一样会成为“文化盲人”。
二、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新闻主持人是公众人物,由于他的特殊行业和地位,使得新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主持人作为电视台形象代表,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体,而且代表着电视台、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丑陋现象,难免会面对诱惑和危险。为了维护新闻的纯洁性和正义感,我们的新闻主持人应该具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和廉洁奉公的情操,必须加强品格修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并应付诸行动,把一流的精神产品提供给社会,以身作则,不仅在广播电视事业的群体里做到表率,而且要和观众做朋友,用心为广大受众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单单是在镜头前的展现,还应具有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受到观众的尊敬,社会的承认。
三、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电视新闻直播音效作用思索
我们大家都知道,电视节目是由画面和声音两大基本元素构成的一种视听综合艺术。声音作为视听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在声音的艺术创作中,各种声音构成元素———语言、音乐、音响效果之间的组接,以及如何选择录制声音的工艺等等,都是录音师在声音构思、创作中要解决的问题。朱羽君教授在谈到电视声画关系时曾说:“电视画面不同于电影画面,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一开始就同时包括着生活中的形象、在时空中的运动和时空中的声响,不能同时记录形象和环境的声音,不是真正的电视画面。”由于电视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更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因此,音效无论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还是在展示新闻报道的个性魅力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音效,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以及音乐等声音元素。如何把这些元素与画面融会在一起,做到声画结合和声画同步是录音师在电视新闻直播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主持人的声音处理
(一)话筒的处理
主持人的声音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电视新闻直播中,摄像机高度与播音员的视平线相等,这是电视屏幕视觉造型中的一个非常适用的角度。它适应于电视作为家庭艺术的特性,屏幕上的主持人常常以这一角度亲切地和观众交谈。在这种环境下,对主持人的声音要求比较高,需要给观众一个清晰、明亮、健康、和蔼的声音。因此在传声器的选用上,一般使用灵敏度较高的传声器。同时,在声音空间上建立一个与家庭相同的声场。东方卫视演播室是一个开放式的演播室。主持人在演播区根据新闻内容进行走动播出,电视画面是采用不同景别的多机位现场切换,这种情况下现场无法使用固定式有线电容传声器,只能使用移动性较强的无线传声器。大家都知道有线电容传声器无论技术指标还是安全性都优于无线传声器.因此,我们根据主持人播出形态选择使用不同的传声器,确保把主持人的最佳声音传输给观众,保证播出质量。例如,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东方夜新闻的播出形式做了改动,主持人从走动播出的形式变为坐在演播室与嘉宾进行访谈。当我得到这一讯息时,离开播还有5分钟。虽然时间很紧,我还是马上为主持人调换了话筒,让主持人使用与嘉宾同样的有线电容传声器,使主持人与嘉宾的声音保持一致,确保了播出的声音质量。
(二)主持人的语调处理
语言具有的声音色彩叫语调,语调好像是语言的旋律和曲谱。语调包括声音技巧的各种变化:高、低、轻、重、迟、急、顿、挫等。语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语言就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语言的各种表情都体现在语调中。语调是明晰的思想、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愿望所激起的感情和视像产生的。因此,主持人用自己想象力把画面提供的生活情景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中展现出来,使它成为有形有色的生活画面,才能把台词变成自己由衷要说的话,仿佛是从自己的思想中产生的一样。在“5•12”汶川大地震直播中,主持人骆新在念那首著名的《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时,情绪激动,含着眼泪念着: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骆新用哽咽的声音念完了全诗,虽然骆新的声音不是最标准的,也不能用朗诵的标尺来衡量,但这时的骆新是用心在念,用生命在念,他完全进入了汶川大地震的现场,与灾区人民心相连。所以这时骆新的声音是最美的,最具震撼力的。他的声音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观众发来了短信,表达了对主持人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捐物捐钱共同抗震救灾的信念。
电视新闻发展趋势管理论文
电视新闻相对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而言,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图像、声音、字幕等多种手段,生动全面、活灵活现地把新闻事件再现出来,还原出来,使遥遥千里之外,瞬时变成了咫尺之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受众对信息需求加大、要求更高。人们不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还将要发生什么。可以这么说,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受和参与,是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而直接电视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看到、听到刚刚发生,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电视直播一经和通信卫星相结合成了直播电视后,人类的新闻传播史便被改写了。直播电视具有信息采集、信息生成、信息传播、信息接受完全同步的特点。自从人类成功地发射了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的通信卫星之后,发达国家的电视业便迅速抢占覆盖全球的卫星频道,形成国际卫星电视广播网络。CNN从海湾战争的实时新闻报道中后来居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以此为起点,电视直播史便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世界上的主要媒体均大力发展了自己的直播卫星,在亚洲上空,ABS、CBS、NBC、CNN、BBC、NHK、APTN等都有大量的传送信道和中继信道,每当引人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事件的进程便能在全世界几亿、几十亿电视观众面前播映。
所以,为了能大量增加正在进行的消息报道,尽可能让观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与传播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从时间轴线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本源,目前电视新闻发展的趋势是尽可能地采用现场直播,即采用正在进行式的报道形式,让观众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就看到它的发展与变化。
从传播的过程上看,电视直播使受众主观接受信息与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即从时间轴线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本源,信息的衰减可以减少到最小程度,新闻的真实性便更加毋庸置疑。传播信息是电视新闻的首要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仅就信息传播而言,地球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村落”。另一方面,日益成熟的受众需要了解周围世界的最新境况,以便对自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及时做出决断,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因此,利用快捷生动的直播电视传播手段为观众提供及时的新闻信息,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与时间的瞬时性相比,电视在空间轴线上让观众接近新闻事件是不可能的,因为电视观众不可能真的到达新闻现场,但是电视通过视听兼备、声画俱有、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优势,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溶入感吸引观众,以较强的心理感受弥补了身体介入的不足。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接近性,电视的现场直播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使大众传播的螺旋式上升中又出现一次复归,向电视新闻本源的复归。生动可见的电视图像,把人际传播中的心灵沟通、情感互动、归属认同等基础特色,融入到大众传播之中,把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此外,对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做出现场同步的报道,这是新闻发展更是高科技武装后的电视新闻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后各类现场新闻报道将成为电视台的“家常便饭”,能否打好“直播战”也将成为检验电视队伍实力的重要标尺。目前,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常规化,直播报道应变成我们日常新闻报道的常态形式。而要跟上世界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潮流,这种转型也迫在眉睫。在电视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得到某一新闻事件的电视直播信号已属正常操作,现场直播也不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成为一种常规的报道形式。世界权威电视媒体衡量你的报道是否权威,关键看你的记者是否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一直以来,记者在现场直接报道本身就是媒体权威的一种体现,而现场实时地传送出新闻则更能维护和巩固这种权威。所以,现代的电视人应树立现代意识,强化记者现场直播报道,展示媒体自己的实力和形象,而不是事后报道或甘当二传手转发别人的报道。
从科技的发展来看,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是现代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电视新闻的直播化。同其他媒介如报纸媒介、广播媒介相比,电视传播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电视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目前世界各大电视台都以最先进的装备来武装新闻采编播部门。因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难以预测,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范围不仅涉及到国内,而且遍布全世界。因此装备现代化新闻采访设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应付任何突发性事件,并能从众多、复杂的信息中整理和编辑出可靠、准确的即时新闻,并以第一时间迅速播送出去。目前电视新闻工作除电子新闻采集方式之外,新颖的卫星新闻采集系统正在世界各地得到应用。这种系统在可移动的运载转播车上安装了小型地面卫星发射和接收装置。卫星新闻采集车能够在到达现场后,只需稍做调整便可在短时间内播出现场的新闻图像。新闻车的装备包括摄像和编辑设施。它的工作效率很高,只需接通线路,调整天线,直接与卫星接通,实现即时播出。这种新的电视新闻采集、编播方式的产生直接推动了电视新闻的直播化。电视新闻无论是在采集上还是在播出串联形式上,利用卫星传输手段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已成为世界新闻发展的趋势。所以说,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推动现代化的电视新闻。不断将先进技术应用在电视新闻的采编和传输,本身就是电视新闻不断发展、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电视现场直播观念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以《直播中国》现场直播节目的设置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现场直播观念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中国电视传播观念的更新,给电视新闻报道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直播中国》;现场直播;传播观念;社会责任
电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新闻的采集、加工、传递变得更为快捷有效。在世界电视业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技术手段到内容风格,从理论建构到业务实践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电视新闻传播观念正悄悄地发生变化。杨伟光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曾提出:“电视是全天播出的新闻媒介,它的时效观不是播今天的消息,而应该是刚刚发生的消息,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消息。”朝着这个目标,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数次现场直播报道,充分体现了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努力方向:面对重大事件,实现时差为零的同步报道。现场直播作为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已深入人心,并在实践创作中不断深化。以改版后的《东方时空》每周一次的《直播中国》为例,充分体现电视业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在创作观念上的更新。
一、电视传播观念的更新
从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更多地注重于客观记录,展示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表达新闻事件时采用多重视听元素,尽力展现其各个层次、各个侧面,大量利用同期声记录人物谈话和现场实况音响等。观众在主动感受现场报道的信息多元化和多样化、复杂化的同时,有了信息选择的更大空间,并在自主地解释报道意义的同时被赋予能力,受众地位无疑日渐提高。
回顾我国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对传播研究的深入,在新闻报道中我们越来越多地注重对受众能力的开发。中国电视诞生之时,其报道内容主要是政策解释和政令的宣讲,很少介入新闻报道的过程。从传播的角度看,只强调传播者对接受者的有意影响,忽略对传播效果的研究,调动受众参与节目更无从谈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蓬勃发展,电视新闻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这期间就现场报道而言,出了不少精品,但没有形成气候。更多的电视人通过探索对电视新闻传播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传播价值,电视新闻传播如何适应受众,发挥媒介优势有了更多的感受和研究。随着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深入,我们看到“媒介万能论”或“传者第一论”已无法解释传播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大量的电视新闻报道实践证明,电视观众由于个人差异、社会类型和社会关系等不同,对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反映。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新闻传播如何面对这些有着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受众,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传播学研究中大量从心理学层面对劝服效果的研究成果,为电视新闻报道打开了思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鲍尔提出的“固执的受众”理论,认为对顽固的受众来说,信息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发现的,重要的是受众如何处理信息。“使用与满足论”进一步强调受众的地位,用施拉姆的话来说就是“讯息是放在接受者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的地方”。传者必须更注重受众的需求。
新闻节目实时性与深度
近日,中国足球黑幕的审判大戏在辽宁铁岭、丹东等地陆续开庭审理。各大媒体频频聚焦于“中国足球反赌反腐案”,受众的视线再次关注到中国足球的身上。从2009年底黑幕曝光,历经了一年多的调查取证,涉及此案的人员层次之高,从球员到管理人员,从裁判到俱乐部经营层,无一幸免。无论是从信息传递、消息报道还是议题设置、引发讨论,电视媒体始终在此次案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中国足球反赌反腐案”的电视新闻节目入手(包括中央电视台和某些地方卫视),解析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占据的重要力量。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与优势
1.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的特性给所有的新闻传播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或是网络)都带来应当遵循的标准:坚持真实、及时的报道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相比之下,电视新闻节目的“电视特性”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更容易使受众获得全方位的信息。电视新闻节目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既传播图像又传播声音。通过摄像、采访、剪辑、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电视新闻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声画一体的优势充分展现了电视影像独特的张力,因此,通过传播报道信息、解释评论事实,受众感受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权威性。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电视新闻节目,要以本节目特有的观念选择能充分体现报道主题的画面,使节目播出后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电视新闻要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真实,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报道现实社会中的事件和现象。
2.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电视新闻节目最显著特点是新闻传播性和舆论引导性。受众渴望了解周围环境的迅速变化,渴望获得可靠的、真实的、充分的参考信息,从而更好地为自己提供及时和正确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性要求电视新闻节目要报道受众最关心的问题和与受众的心理、生活最接近的事情,挖掘和发现与受众的需求最相关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现象。只有这样,媒体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才能得到展现,受众的眼球才能锁定在贴近受众的媒体上。目前我国正处在变革和探索的阶段,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越来越多元和复杂,困惑与迷茫是我国很多受众的共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画面、同期声、解说词、字幕等多种表现手法,电视新闻节目对重大社会题材和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形成连续或系列报道,从而在一定时段内营造出强大的舆论氛围,形成“轰动效应”。一方面,加强了对社会舆论的反映,使人民群众的各种舆论得到了有效表达、健康发育和顺利整合;另一方面,对群众自发产生的舆论进行了引导和疏导,推动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舆论上升为主导舆论,使电视新闻通过视听既向受众“展示”新闻事实,又能在其中揭示某种深刻道理,凸现电视新闻的引导性。
3.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综合了所有媒介的符号,这种多元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图表、声音等多种信息符号,它不是不同媒体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着主体信息的多种要素的多逻辑、多线索的集成,各种要素自身的逻辑才能变得连贯,但是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能传递出去准确的信息。在我国,电视媒介的受众面和传播规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视觉和听觉双重的信息接收方式促使电视新闻节目精益求精,在新闻节目的时效和深度上挖掘更易于受众接收的方式,使受众不但在事件发生、现象出现的第一时间获得有关事件和现象的最新消息,而且在连续和系列报道中,电视新闻节目通过不同的节目形态设置议题、引发思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视能把新闻现场的实况同步传送至相隔遥远的各个角落,新闻传播的时空距离已接近于零。电视直播的同步传播速度,可以把正在发生的信息变化同步告诉给观众,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取得主动,争夺新闻主动权的制高点。当记者以现场播报的方式作新闻报道时,现场报道与现场直播的特点相结合,具有面对面人际传播交流的特点,能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现场直播的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此外,由于现场直播的报道是连续进行的,因此能给观众展现较为详尽完整的事件全过程,使报道更具真实性,从而使受众不但接收了全方位、最及时的信息,同时也在事件的连续或系列报道过程中找到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二、电视新闻节目对于此案的关注度
透视直播现场突发性事件
[摘要]突发性事件现场直播体现着电视媒体新闻报道改革的力度,它是电视媒体综合实力的体现,也代表着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对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直播符合舆论与受众的知情权,使谣言止于真相;现场直播激活了舆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牵引受众对直播对象未知的发展过程产生关切和悬念;现场直播搭建了互通与传递信息的平台,信息公开透明。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直播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直接性,受众享有充分的完善的网络和相互交触的机制,因而需要有应变紧急情况处理问题的能力,需要有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丰富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掌控能力。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现场直播;央视
一、突发性事件现场直播体现电视新闻报道改革的力度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事情(事件),它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危及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其外延可以包括战争爆发。对突发性事件现场直播既是电视媒体的综合实力的彰显,又代表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
(一)现场直播是电视媒体综合实力的体现
现场直播是最直接将当时发生事件传播到受
电视新闻记者融合转型分析
摘要:上虞广播电视总台努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电视新闻记者积极从重置角色定位、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融合转型。
关键词:融媒体;转型;融合
目前,各地方媒体都在深耕“融”字,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电视台、报社、广播、新媒体等平台的一体化融合实践,并向纵深推进一体化进程。关于融媒体的概念,一般来讲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打造成更强大的宣传矩阵,在人力、内容和宣传等多个方面采取全面融合,将电视和其他媒体包括体制、技术、管理和新闻制作等元素进行整合,实现资源整合、内容整合、宣传整合和利益整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县级媒体的融合尤为必要,且县级广播电视台毋庸置疑是融合的主体。在新形势下,为了迎合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变化,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树立起融合思维、创新意识,且要锤炼好电视新闻编辑撰写的本领。
一、主动适应新形势,重置角色定位
传统媒体时代,文字、摄影摄像、现场出镜的工作通常由不同的记者担任。然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更多的是考量记者的综合业务素质,并自发地向“全能型”记者发展。首先,新闻报道不再只是依赖传统大型采录设备,而是要利用移动终端成为行走的拍客,对突发事件做到应对自如;其次,能够对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矩阵的采编技巧驾轻就熟;第三,不再局限于为电视台、电台、报纸写“硬”稿,而是多结合并娴熟运用新媒体采编技巧,在宣传报道中吸引受众。互联网时代,电视、电脑、手机终端三屏融合,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记者打破惯性思维和认知,对职业进行重新定位,不仅要做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者,更要成为运营平台的内容组织者。县区级广播电视台则要打破固有模式,改变传播模式相对单一的现状,为受众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最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不断增强新闻的敏锐性。拿电视新闻记者来说,除了要把摄影、摄像、采写、编辑的看家本领发挥到位外,还应学好网页设计、网站编辑编排等新技能,树立“技多不压身”的新观念,适应新形势。2017年7月,上虞新闻综合频道对“绍兴市晒亮点、比业绩年中考评”活动进行了电视直播,同时,上虞广播电台和“看上虞”新媒体平台也进行了实时直播。这种全媒体新闻直播方式与之前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截然不同,电视新闻记者作为报道主体的身份和作用已被淡化,区领导和部门“一把手”由以往被报道的角色转变为第一视角的发言人,全程自述,直播中全程没有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就是报道者、讲述人,实现了报道主体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变。同时,直播现场的99CONTEMPORARYTV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电视新闻稿件,还要为当天的广播新闻提供稿件以及为“看上虞”公众号采集图片、视频素材。《上虞新闻》电视栏目报道了各位负责人当主持人进行推介的台前幕后,当晚一经播出,便引起了社会关注。随后新媒体公众号“看上虞”又以这篇报道的文字为基本素材,加上图片和短视频等元素,重新制作了一条微信进行推送。通过广大微信用户的转发,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关注到“绍兴市晒亮点、比业绩年中考评”活动。以图片、音频、视频、文字进行立体式的呈现,这就是融媒体时代融合新闻的魅力。记者除了做好新闻事件的见证者,也要做好亲历者与参与者,展现独当一面的社会活动能力。2017年8月,上虞舜阳红心猕猴桃文化旅游节启动,上虞广播电视总台作为承办方之一,对旅游节开幕式、媒体推介会、专场晚会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特别是在专场晚会的直播过程中,更是发挥了电视新闻记者的全能作用。从晚会开始前一小时,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朋友圈就开始了刷屏倒计时,并进行最后一轮的宣传,来调动气氛。晚会直播开始后,电视新闻记者不仅需要现场出镜,摄像、导播等工作也要由电视新闻记者担任。直播次日,电视新闻记者还需要将此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写稿、编辑,在《上虞新闻》栏目中播出。其实,从2017年5、6月份开始,上虞新闻综合频道的电视新闻记者便开始进行舜阳红心猕猴桃基地的系列报道工作,以动态新闻的方式在《上虞新闻》中播出,并进行“看上虞”新媒体公众号的头条推送,还利用所拍摄、采访的素材制作了舜阳红心猕猴桃推介宣传片。这是基层媒体新闻记者通过转型融合,把同一个信息样本制作包装成可以在不同媒介中传播的产品,实现了互动整合,发挥了协同效应,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二、坚持新闻专业化,提升创新能力
电视新闻栏目优化途径论文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新闻栏目的开拓与优化是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媒体在新闻大战中占尽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编排一档新闻节目,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电视新闻栏目开拓优化途径编排技巧
为了赢得受众,从而在广电竞争中崭露头角,目前我国的各级电视机构相继都开拓了或优化整改了一些可行性好、受众率高的新闻节目。下面就一一分析开拓和优化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途径。
一、开办新的栏目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其成功要件是:着力经营品牌新闻节目。品牌新闻节目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节目的价值要素外,还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响力和鲜明的独家特色。因此,打造一档全新的品牌栏目势在必行。如:
2008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破旧立新,全力打造一档精品品牌栏目——《新闻1+1》。以其独特的新闻理念,新颖的栏目形式,深刻的新闻主题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栏目播报方式,创新性的运用“1+1”即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模式,瞄准当下最新鲜的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里用直播的方式,挖掘新闻表象,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向观众展现事件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并首次以“CCTV首席观察员”身份,进行更深入更独到的权威评论。《新闻1+1》选题围绕“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以新闻观察员和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为主体,同时配以短片、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多种形式,整合新闻内容,倾听百姓声音,连线新闻专家,使栏目错落有致,有效的放缓了节奏,缓解观众长时间的收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