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1:15: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图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闻图片视觉修饰
“修辞”(rhetoric)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是指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1]。最近几十年,西方学者开始把修辞研究的视角拓宽到图像和实物上来,并将其名为“视觉修辞”(visualrhetoric),这是修辞学发展的新领域,具有时代意义。我们以图像修辞为研究重点,以新闻图片为研究材料,对视觉修辞进行分析和认识,为更好的达到新闻效果提供有益建议。
一、视觉修辞的内涵与发展
视觉修辞是一个舶来品,国内对其的研究尚属探索时期,对其含义的界定也没有完整明确的观点,从传播学角度讲一般认为“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2]”下面论述是以新闻图片为样本,分析其视觉修辞的形式、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视觉修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修辞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图像已经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已经卷入了“读图时代”。图像的巨大作用让修辞也与时俱进,从文字扩展到图像等一切视觉因素,出现视觉修辞。关于视觉修辞的研究,最早是以法国的著名文学理论家与评论家、结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与其弟子、传播学专家杰克斯?都兰德(JacquesDurand)为代表,他们提出了视觉修辞的概念和理论内涵,为以后视觉修辞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但因为其传入国内较晚,受关注度还不高,故我国在对其研究上还不成熟,还需要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和进行“为我所用”的转化。
二、新闻图片视觉修辞的表现形式
新闻图片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视觉报道,和文字相比,拥有更具说服力的视觉优势,有一种现场见证性。大多数的新闻图片都给人们提供了新闻事实的真实视觉信息,并且构成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也可用到多种修辞手法达到劝说的效果,实现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由于视觉修辞是修辞学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将已经发展成熟形成完整体系的语言修辞手法运用到视觉修辞之上,常见的图片视觉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借代、双关、通感、示现、象征、对比等,每种手法适用的情形,作用也不同,因而其目的和效果也存在差别。下面结合案例对新闻图片中视觉修辞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一)比喻
校报怎样编排新闻图片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读报方式和审美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闻图片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和喜爱,越来越多的编辑将新闻图片放在报纸的重要位置,有意识地凸显其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校报承担着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其主要受众是师生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文化素养高、有审美情趣,那些简洁明快、疏朗大气、新颖美观、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版面容易受到他们亲睐,而新闻图片在美化版面,增强校报可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新闻图片在校报中具有较强的传播优势
校内新闻信息一般都是通过校广播、校电视、校内网络以及橱窗等媒介进行传播的,而校报是最主要且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报纸新闻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因此在信息传播中,新闻图片的传递速度和传递力量更具优势。
(一)新闻图片具有真实的现场直观感
校报新闻图片实际上就是一种直观反映校园新闻事件的图片,它具有文字描述所不能替代的现场感。好的新闻图片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特别是广大师生所关注的事物,如果校报记者抢抓的新闻图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往往可以代替千言万语。同时,由于校报受众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不同,对校报文字新闻的理解速度和深度存在差异,而新闻图片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往往就不受知识水平限制,能够给师生员工留下具体而真实的印象。
(二)新闻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突发事件新闻图片编辑技巧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现场情况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如何利用现场新闻图片、文字等冷静、客观地向全社会进行报道宣传,使其能最贴切地反映这些突发事件是当前新闻工作者一直探究的问题。
一、新闻图片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新闻图片是对新闻事件现场最真实最直观的反映,其优势来源于图像的特点。正如台湾学者韩业耀所说,图像传播是传播媒介中传播范围最广泛、传播效果最好、传播受众最多、传播速度最快、传播障碍最小、个体传播亲和性最好、族群接受性最广泛的既古老又新鲜的传播形态。所以,新闻图片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越来越受重视,图片编辑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出现在媒介上的新闻图片数量增多,而且很多媒体开始由图片决定版面风格,新闻图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报纸的可看性。[1]相对于文字描述而言,新闻图片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具有如下优势:
1.新闻图片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立即充斥于各个角落、各种媒介之上。各种媒介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让其最快地获得全面信息,往往采用“图片搭配标题”“图片搭配提要”等形式对新闻本体进行包装。这些来自摄影记者镜头下的现场图片不仅在报纸等媒介上占据醒目的位置,而且与简短的文字标题相互搭配,给予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但迅速地达到传播和告知新闻的功能,而且在报纸版面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效地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新闻图片具有强烈的现场再现性,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报道,仅仅是文字模式的叙述新闻,通常很难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住新闻的核心内容。另外,由于新闻的时效性等因素限制,部分通讯记者因表述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通常其在短时间内编辑的文字稿件的语言逻辑性还有待推敲,较少的表述文字更是难以包括事件的全部信息。许多本来可以及时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又可能因新闻稿件的篇幅限制等原因省去,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能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字里行间去猜测部分未知的内容。新闻图片则是通过摄像机等工具及时地将突发事件的现场定格,将现场的情形生动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图片式新闻在为广大读者获取新闻知识减负的同时,还大大减轻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有效地弥补了文字叙述现场的不足。使得整个新闻的价值及时、充分地体现出来。
3.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迈入了“读图时代”,人们看新闻,不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通讯记者的叙述,而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正所谓的“有图有真相”。这主要是因为新闻图片属于视觉新闻,它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新闻图片内容的选取通常是由专业的摄影记者纵观整个事件的现场,根据自己的镜头对各种场面筛选过滤而取得的。这些新闻图片通常把最能表现现场的事物展现在广大读者的眼前,并且以定格的新闻图片来表现特别场景,其他的任何一种表现新闻的手段都难以与之比拟。[3-5]虽然电视也可以将突发事件的画面连接到人们的眼前,但是人们对其印象通常不会那么深刻。这是因为电视信号是流动性的,稍纵即逝。比起图片这种瞬间定格的影像,观众往往更容易记住单一画面的内容。正因为如此,单一画面的新闻图片的价值就得到充分的凸显。
新闻摄影试析论文
一、新闻摄影已步入数字时代
在新闻媒体步入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摄影的工作模式早已被颠覆,适应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工作模式则尚未完全确立,图片新闻的重要性又日渐凸显。对此,我们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甚至媒介管理者多少会感到一些不适。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在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国外摄影人提出了新闻摄影是否面临死亡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是:版面的限制、费用的限制、胶片无法满足新闻图片的快速传播都使新闻摄影进入了一个艰难的境地,新闻摄影记者随心所欲的年代已经结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最初并没有为新闻摄影带来转机,摄影记者一方面在对以传统机械相机和银盐胶片为载体的新闻摄影充满怀旧的情绪,抵制数字影像的冲击;另一方面,更多地摄影记者则对数字摄影所带来的新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但是最终,人们还是接受了数字影像技术,并让它走进了新闻摄影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部主任罗伯特·吉尔卡(RobertGilka)就告诫他的学生:“数码摄影没有出现在昨天,没有出现在今天,也不见得就出现在明天,但它将出现,并伴随着你们的余生。”①迪克·哈尔斯坦德(DirckHalstead)是数字摄影记者(TheDigitalJournalist)网站的创始人,他是如此评论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的:“我说新闻摄影即将死亡,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把一个瞬间凝结在银盐的胶卷上、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这样的新闻摄影的死亡。而在不远的将来,新闻摄影将通过移动的影像、声音,通过网络和电视进行传播。网络将取代印刷媒体。这其实是传统的新闻摄影开始以另外一种形式发展,而人类视觉传播的历史仍然在继续,信息传达者的任务仍然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事件和新闻人物。”②
从目前我国新闻摄影的现实情况来看,数字影像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使新闻摄影已经不可逆转地从机械复制时代进入到了数字影像时代。数字时代下,新闻摄影最直接改变在于摄影器材上的变更。传统的以机械相机和银盐胶片作为新闻摄影的工作载体,让位于数码相机与光电耦合元件。拍摄器材的变化,不单单导致了摄影记者拍摄技术的改变,更从深层次上改变着摄影记者的新闻摄影理念,这其中既充满机遇,又具有挑战。
三、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究竟有哪些优势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摄影分析论文
一、新闻摄影已步入数字时代
在新闻媒体步入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摄影的工作模式早已被颠覆,适应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工作模式则尚未完全确立,图片新闻的重要性又日渐凸显。对此,我们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甚至媒介管理者多少会感到一些不适。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在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国外摄影人提出了新闻摄影是否面临死亡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是:版面的限制、费用的限制、胶片无法满足新闻图片的快速传播都使新闻摄影进入了一个艰难的境地,新闻摄影记者随心所欲的年代已经结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最初并没有为新闻摄影带来转机,摄影记者一方面在对以传统机械相机和银盐胶片为载体的新闻摄影充满怀旧的情绪,抵制数字影像的冲击;另一方面,更多地摄影记者则对数字摄影所带来的新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但是最终,人们还是接受了数字影像技术,并让它走进了新闻摄影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部主任罗伯特·吉尔卡(RobertGilka)就告诫他的学生:“数码摄影没有出现在昨天,没有出现在今天,也不见得就出现在明天,但它将出现,并伴随着你们的余生。”①迪克·哈尔斯坦德(DirckHalstead)是数字摄影记者(TheDigitalJournalist)网站的创始人,他是如此评论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的:“我说新闻摄影即将死亡,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把一个瞬间凝结在银盐的胶卷上、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这样的新闻摄影的死亡。而在不远的将来,新闻摄影将通过移动的影像、声音,通过网络和电视进行传播。网络将取代印刷媒体。这其实是传统的新闻摄影开始以另外一种形式发展,而人类视觉传播的历史仍然在继续,信息传达者的任务仍然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事件和新闻人物。”②
从目前我国新闻摄影的现实情况来看,数字影像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使新闻摄影已经不可逆转地从机械复制时代进入到了数字影像时代。数字时代下,新闻摄影最直接改变在于摄影器材上的变更。传统的以机械相机和银盐胶片作为新闻摄影的工作载体,让位于数码相机与光电耦合元件。拍摄器材的变化,不单单导致了摄影记者拍摄技术的改变,更从深层次上改变着摄影记者的新闻摄影理念,这其中既充满机遇,又具有挑战。
三、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究竟有哪些优势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学习科学发展观意见
党的**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1、要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既说明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来的问题,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要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图片新闻互文性研究论文
摘要
首创互文性概念的是20世纪60年代朱丽娅·克里斯特娃。互文性概念经过长期的发展,其理论内涵十分丰富。互文性是话语研究中一个侧重点,关乎文本生产、文本分配和文本消费三个向度。图片新闻作为众多话语类型的一种,新闻话语的互文性研究不仅打破了孤立文本分析的僵硬和固化,提供了一个流动的视角,使目光投向文本对社会的表征、依赖和继承,使得文本分析成为考量社会实践、批判社会意识的有利工具和武器。
关键词:互文性;话语;图片新闻
引言
第一节图片新闻的研究现状
在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笔者输入相关关键词(2000年—2007年)“图片新闻”、“新闻图片”和“互文性”进行检索。其中利用关键词“新闻图片”共搜索到7篇文章。这7篇文章主要关注新闻摄影,新闻图片的合理选择与利用及其新闻照片的审美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例如陈红梅的《新闻图片美的意蕴》文章中用美学的观点审视了新闻中配用的新闻图片。白长锐的《报纸新闻图片运用理论探讨》中主要探讨了新闻图片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巨大作用,指出了如何更好的利用新闻图片的两点建议。这些文章是新闻图片使用的经验性的总结,新闻实践性较强,让笔者进一步认清新闻图片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与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其中利用“互文性”关键词共搜索到59篇文章,经过统计发现与新闻有关的文章共6篇,它们分别为《讨论帖的互文性研究》、《互文性与英语报刊消息的汉译》、《英汉“神舟五号”新闻报道中转述语的互文性分析》、《互文性研究》、《传播视野中的克里斯蒂娃符号学透视》》和《互文性及其在当代媒体中的应用》。陈琦的《互文性及其在当代媒体中的应用》主要关注媒体中互文性理论的运用,集中探讨互文性在广告中的作用。刘小侠《英汉“神舟五号”新闻报道中转述语的互文性分析》主要集中于新闻报道中的转述语中的互文现象的研究,综合了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方法,细致地探讨这方面的互文理论。这6篇文章都探讨新闻中的互文现象,丰富了互文理论,为笔者研究图片新闻中的互文现象提供了方法上的有益借鉴。
剖析难事件新闻报道图片应用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悲剧性新闻摄影作品通过瞬间抓取最富典型的悲剧性事实和人物,不仅可以给大众传递真实感人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画面产生悲剧性的审美情绪,为了更好地发挥悲剧性图片的美学效果,新闻图片可以借用文学创作中的铺陈、反衬、杂糅等手法来合理地安排各个画面元素,从而更充分地展示新闻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悲剧处理灾难报道表现策略
在灾难报道中,悲剧性图片新闻由于其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往往很容易吸引受众的眼球,同时在受众心理上形成一股强烈的震撼力量。成为重磅的催泪瓦斯,令观者泪雨滂沱。绝大多数的新闻媒体也大都深谙此道,在图片新闻的报道方面不遗余力,为了追求这种视觉冲击力,通常会不顾一切地去展示各种非人道的图片。以期营造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在图片新闻中适度地展示灾难中的苦难,可以激发人们的同情心以及对于生存与死亡等方面积极的思考,但是,如果媒体过度地展示灾难中的伤痕,则有可能会加剧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反感,从而形成一种灾难过后的“再伤害”。
因此,关于悲剧性图片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争论与思考,本文将从悲剧性图片的审美价值人手,着重探讨悲剧性图片新闻的运用策略。
一、悲剧性图片的审美价值
在对现场的解释上,一幅好的图片能抵过千言万语。一幅好的图片能够将媒体想要传递给受众的现场情况清楚的表达出来。
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的价值探讨
1前言
手机携带方便,可以帮助用户随时随地拍摄图片,手机社交软件功能强大,可以迅速广泛地传递信息,手机的像素较高,可以拍出相对清晰美观的图片,这些都成为手机摄影得到更多群众青睐的原因。加上大众传播盛行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新闻,专业的新闻传播机构面临更大的新闻时效性压力,此时,手机摄影无疑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2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
2.1快捷拍摄,迅速传播,提升新闻时效性
在社交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手机摄影成为手机持有者必然会运用的技能。随手拍摄、随时随地分享,成为了手机摄影的最有力的优势。在十来年之前,快速广泛分享是很有困难的,而随着现在微博、微信等交互式软件的诞生,更多的人借助照片来展现所见、心中所想的事物,利用社交平台传递个人感知内容,完成彼此互动。网络沟通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图片分享具备了更多用的功能,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网络媒体发达的现在,人们对大量信息有了更多的渴望,新闻的接触渠道也更丰富,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新闻传者,只要掌握了新闻信息、编辑文字、拍摄图片、在网上,就可能使新闻在广泛的范围内快速传播开去。这给专业的新闻记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他们必须及时了解信息并且快速反应进行传播,手机作为随身携带、编辑速度快的重要工具,也成为现在许多专业新闻记者选择的工具。
2.2手机拍摄效果良好
探索新闻摄影的形象性研究
摘要:随着新闻摄影传播功能的彰显,其地位是在不断地突出,虽然不同的应用媒介情况有差别,但“图文并重”的理念在新闻实践中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贯彻,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还是有理由相信,新闻摄影在数字媒体时代己经迎来了它的“春天”。
关键词:新闻摄影图像形象性
一、新闻摄影的主题
图像作者向受众传递一种讯息,就要使信息内容服从于传播主题。主题则代表了照片具备的意义,同时也限制了观者的阐释与回应的范围,实际上题材的选定就等于传播意义的选定。对于图像传播而言,图像意义是其根本所在,图像意义的产生依赖于:图像作者再确立图像主题时,往往是根据传播意图,使用心像去关照物像,这时会再脑海中形成许多不同的视像,此外,作者还要顾及到主题的可表现性的物质媒体特性,决定从视像中确立的形象,这个形象就会去承载主题的涵义,完成故事的叙述。
我们对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承载新闻信息的功能,而画面各要素则构成了图像,图像又成为沟通传受双方的媒介,受众通过图像获取信息,才能完成传播过程,有效的传播依赖于图像表意的清晰程度。
二、新闻摄影报道的形象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