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流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00:28: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流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闻流通

新闻流通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整合性分析框架,以省委机关报为代表媒体,通过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省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模式和演变历程,并从半个世纪新闻流通呈现出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省际新闻流通;省委机关报;整合分析;社会变革

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报道和被报道的情形。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甚为关注的问题。诚如政治学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间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变化,反映了它们之间联系的力度,以及趋向分离或整合的走势”(1981,P113)。新闻又是一种表征话语(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社会变动而与现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将人们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对静止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的、流动的、制度的、整体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有一种“自动”获取的“合法”权力。新闻报道及其信息流通的这种特性使其扮演一种社会性的整合离聚功能,也因此,它彰显了所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统治合法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于时代而言,这些变化的特征较为集中体现在地方自主权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传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呈现出何种面貌?从一个长时段的视点来看(1949年建国以来),以省为单位的区域间新闻交互是如何演变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又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在省际新闻流通中?显然,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久前,笔者和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合作,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深化。

关于中国大陆“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由于国土辽阔,情况复杂,百废待兴,中央政府为了便于加强对各地区党、政、军的领导,曾于50年代在有关省之上设置“行政大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区。至1955年大局稳定,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大区。自此,“省”一级行政单位(包括中央直辖市和自治区)便成为大陆在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在“省”以下虽还有“地区”和“县”,也各自发挥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视为实质性的行政单位。

查看全文

省际新闻流通实证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整合性分析框架,以省委机关报为代表媒体,通过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省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模式和演变历程,并从半个世纪新闻流通呈现出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省际新闻流通;省委机关报;整合分析;社会变革

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报道和被报道的情形。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甚为关注的问题。诚如政治学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间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变化,反映了它们之间联系的力度,以及趋向分离或整合的走势”(1981,P113)。新闻又是一种表征话语(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社会变动而与现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将人们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对静止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的、流动的、制度的、整体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有一种“自动”获取的“合法”权力。新闻报道及其信息流通的这种特性使其扮演一种社会性的整合离聚功能,也因此,它彰显了所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统治合法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于时代而言,这些变化的特征较为集中体现在地方自主权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传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呈现出何种面貌?从一个长时段的视点来看(1949年建国以来),以省为单位的区域间新闻交互是如何演变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又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在省际新闻流通中?显然,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久前,笔者和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合作,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深化。

关于中国大陆“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由于国土辽阔,情况复杂,百废待兴,中央政府为了便于加强对各地区党、政、军的领导,曾于50年代在有关省之上设置“行政大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区。至1955年大局稳定,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大区。自此,“省”一级行政单位(包括中央直辖市和自治区)便成为大陆在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在“省”以下虽还有“地区”和“县”,也各自发挥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视为实质性的行政单位。

查看全文

省际新闻流通实证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整合性分析框架,以省委机关报为代表媒体,通过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省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模式和演变历程,并从半个世纪新闻流通呈现出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省际新闻流通;省委机关报;整合分析;社会变革

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报道和被报道的情形。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甚为关注的问题。诚如政治学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间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变化,反映了它们之间联系的力度,以及趋向分离或整合的走势”(1981,P113)。新闻又是一种表征话语(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社会变动而与现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将人们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对静止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的、流动的、制度的、整体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有一种“自动”获取的“合法”权力。新闻报道及其信息流通的这种特性使其扮演一种社会性的整合离聚功能,也因此,它彰显了所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统治合法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于时代而言,这些变化的特征较为集中体现在地方自主权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传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呈现出何种面貌?从一个长时段的视点来看(1949年建国以来),以省为单位的区域间新闻交互是如何演变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又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在省际新闻流通中?显然,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久前,笔者和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合作,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深化。

关于中国大陆“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由于国土辽阔,情况复杂,百废待兴,中央政府为了便于加强对各地区党、政、军的领导,曾于50年代在有关省之上设置“行政大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区。至1955年大局稳定,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大区。自此,“省”一级行政单位(包括中央直辖市和自治区)便成为大陆在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在“省”以下虽还有“地区”和“县”,也各自发挥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视为实质性的行政单位。

查看全文

新闻流通机关报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整合性分析框架,以省委机关报为代表媒体,通过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省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模式和演变历程,并从半个世纪新闻流通呈现出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省际新闻流通;省委机关报;整合分析;社会变革

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报道和被报道的情形。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甚为关注的问题。诚如政治学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间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变化,反映了它们之间联系的力度,以及趋向分离或整合的走势”(1981,P113)。新闻又是一种表征话语(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社会变动而与现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将人们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对静止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的、流动的、制度的、整体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有一种“自动”获取的“合法”权力。新闻报道及其信息流通的这种特性使其扮演一种社会性的整合离聚功能,也因此,它彰显了所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统治合法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于时代而言,这些变化的特征较为集中体现在地方自主权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传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呈现出何种面貌?从一个长时段的视点来看(1949年建国以来),以省为单位的区域间新闻交互是如何演变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又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在省际新闻流通中?显然,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久前,笔者和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合作,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深化。

关于中国大陆“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由于国土辽阔,情况复杂,百废待兴,中央政府为了便于加强对各地区党、政、军的领导,曾于50年代在有关省之上设置“行政大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区。至1955年大局稳定,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大区。自此,“省”一级行政单位(包括中央直辖市和自治区)便成为大陆在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在“省”以下虽还有“地区”和“县”,也各自发挥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视为实质性的行政单位。

查看全文

机关报新闻流通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整合性分析框架,以省委机关报为代表媒体,通过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省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模式和演变历程,并从半个世纪新闻流通呈现出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省际新闻流通;省委机关报;整合分析;社会变革

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报道和被报道的情形。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甚为关注的问题。诚如政治学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间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变化,反映了它们之间联系的力度,以及趋向分离或整合的走势”(1981,P113)。新闻又是一种表征话语(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社会变动而与现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将人们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对静止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的、流动的、制度的、整体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有一种“自动”获取的“合法”权力。新闻报道及其信息流通的这种特性使其扮演一种社会性的整合离聚功能,也因此,它彰显了所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统治合法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于时代而言,这些变化的特征较为集中体现在地方自主权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传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呈现出何种面貌?从一个长时段的视点来看(1949年建国以来),以省为单位的区域间新闻交互是如何演变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又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在省际新闻流通中?显然,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久前,笔者和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合作,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深化。

关于中国大陆“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由于国土辽阔,情况复杂,百废待兴,中央政府为了便于加强对各地区党、政、军的领导,曾于50年代在有关省之上设置“行政大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区。至1955年大局稳定,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大区。自此,“省”一级行政单位(包括中央直辖市和自治区)便成为大陆在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在“省”以下虽还有“地区”和“县”,也各自发挥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视为实质性的行政单位。

查看全文

实证案例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整合性分析框架,以省委机关报为代表媒体,通过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省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模式和演变历程,并从半个世纪新闻流通呈现出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省际新闻流通;省委机关报;整合分析;社会变革

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报道和被报道的情形。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甚为关注的问题。诚如政治学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间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变化,反映了它们之间联系的力度,以及趋向分离或整合的走势”(1981,P113)。新闻又是一种表征话语(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社会变动而与现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将人们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对静止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的、流动的、制度的、整体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有一种“自动”获取的“合法”权力。新闻报道及其信息流通的这种特性使其扮演一种社会性的整合离聚功能,也因此,它彰显了所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统治合法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于时代而言,这些变化的特征较为集中体现在地方自主权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传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呈现出何种面貌?从一个长时段的视点来看(1949年建国以来),以省为单位的区域间新闻交互是如何演变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又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在省际新闻流通中?显然,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久前,笔者和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合作,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深化。

关于中国大陆“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由于国土辽阔,情况复杂,百废待兴,中央政府为了便于加强对各地区党、政、军的领导,曾于50年代在有关省之上设置“行政大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区。至1955年大局稳定,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大区。自此,“省”一级行政单位(包括中央直辖市和自治区)便成为大陆在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在“省”以下虽还有“地区”和“县”,也各自发挥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视为实质性的行政单位。

查看全文

大众传媒与农产品信息传播浅议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而农产品信息得到有效传播是农产品流通的前提条件,对此大众传媒应该承担重要责任。本文考察了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农产品信息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信息大众传媒传播现状

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生产者所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农产品宣传出去、推销出去。所以,当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解决农产品宣传营销的问题。

虽然事实上农民所依赖的信息传播渠道往往来源于人际传播,但是要实现农产品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就必须要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它们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实现农产品信息及时而广泛的传播。因此,本文试图对有关大众传媒进行考察,分析其农产品信息传播的现状及问题,探讨新闻媒体对农产品流通和销售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就此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农产品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价格、品性、产地、规格、质量、市场分布、流通信息等方面,其中,农产品流通信息主要指与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有关的一切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等的总称,是农情和商情的综合反映。

查看全文

国外新闻业私营企业制度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在整合部分理论资源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新闻传播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框架解释美国的新闻生产过程中为何采取私营企业经济制度模式。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人类已有的资源配置模式中,私有企业制度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满足美国现代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提供信息公共产品与提供信息公共产品所需要的效率构成美国新闻业私营的经济学逻辑。

关键词:美国新闻业私营企业制度经济学

众所周知,美国新闻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私营企业。以严肃反思和剖析“新闻自由处于危险中”而著称的哈钦斯新闻自由委员会就把美国新闻业的私人所有作为美国新闻传播制度的一大特点,并羡称美国新闻界恰恰因为私营企业制度而在“技术设备上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它在引进显著增加传播速度与种类的许多新技术方面占有领先地位”,“美国新闻界的主要喉舌达到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超越的高水准。”甚至在强烈呼吁新闻界负起“对共同体的责任”时,仍然主张“美国的传播产业现在是,而且应该继续是私人企业”,“新闻界必须是私人性质的和自由的。”1

一定意义上,私营经济制度是理解和认识美国新闻业的前提和基础。但恰恰这一重要基础,似乎并未引起一些文章的重视;不少论著由于研究取向、研究重点的不同,对美国新闻业为什么采用“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这一新闻生产方式语焉不详,使得美国新闻业的私营经济制度特征成为一个尚未深入说明的前提。由于能力和篇幅的限制,本文拟从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角度进行一个初步的尝试。

新闻媒介:作为信息组织和利益组织?新闻媒介的属性,一直是一个人言人殊的问题。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就曾经指出过20世纪初期流行的各种不同说法,如人民的讲坛、第四产业、公民自由的保障、创造广告价值的手段、一种机构形式等,“报纸是什么,或者它看起来像什么,这对我们任何时候来说,都是以我们各自的观点为转移的。”2美国新闻教育家弗林特所著的《报纸的良知》一书也曾经在报纸是商业机构、公用事业还是一门专业之间做过仔细的分析3。

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的显著特征是“稳定”和“变化”相统一。尽管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急剧升级,传播的形式可以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媒介系统仍将以较为稳定的方式生存下去,因为它所提供的功能仍然存在。这意味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判断: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一种“体制化”的系统;大众传媒为社会稳定地提供一系列功能即所谓环境监视、协调社会、传播文化、消遣娱乐;大众传播在形态和手段的变化中具有稳定的系统特性;大众传媒在不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中存在,但作为一种系统,具有最基本的共性特征4。黄升民、丁俊杰以德弗勒的理论为基础,“将探讨大众传播媒介根本属性的基点定位于探究更为具体的、将大众传播媒介与其它社会系统相区别的、更具媒介系统‘个性’的特征”,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信息组织、利益组织和控制对象三重属性5。其中信息组织属性由大众传播媒介所具有的收集、加工并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决定;利益组织属性由其作为这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生存并且由此产生占有更多物质财富的欲望这一基本的生存规则所决定;而生存于一定社会环境且以信息传播为功能,就决定了它必然作为国家、政党、意识形态的控制对象而被制约和监控。

查看全文

新闻传播产业化特征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描述了西方新闻传播业产业化的进程,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媒介的产业化特质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西方新闻传播;产业化;进程

自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中世纪的地中海和北海贸易开始转向全球贸易,开辟世界市场。欧洲商业和工业向全球的转移,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开端。这个过程持续了几百年,直到19世纪初发生工业革命,现代西方的产业化才初具规模。而西方新闻传播业的产业化,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经历的过程要比纯粹的物质生产产业复杂一些。以下将这一发展进程简单作一描述:

一、早期新闻传播的简单买卖关系

欧洲自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形成时期起,就存在社会性的新闻传播,是官办的,主要在官方系统(一定程度也在商界)流通。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新闻传播,形成印刷新闻纸、手抄新闻两种载体。前者在德语国家较为流行,后者在地中海沿岸较为流行。印刷新闻纸类似现在的印刷传单,一般一张纸只印有一条新闻,以社会新闻居多,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手抄新闻一张纸上有数条新闻,以商业新闻(包括战争消息,对这类消息的需求主要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为了避免贸易受损)居多,主要满足商人对信息的需求。政治和宗教性的新闻也有流通,但不是主要的。这两类新闻载体大多以买卖关系流通,但是服务范围很有限,没有形成市场,更不能说形成了一个产业门类。

二、官报时期的新闻传播“产业”仅对少数特许出版商而言

查看全文

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搭建设想

摘要:新媒体技术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媒体信息服务体系中,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无缝链接。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可以将分散的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用户提供便捷顺畅的交互式平台,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可以对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与电信网络进行二次开发,将新闻信息采集、编辑、播放等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提高了信息流通的效率。目前,我国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发展比较缓慢,现有的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仍然存在较多缺陷,本文将深入地研究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框架与业务流程,并设计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采编;立体平台

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是新闻传媒行业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同时也是传统新闻传媒体系的一次重要变革。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与传统电视广播系统具有较大区别,主要区别包括系统框架、工作流程、平台兼容性、人机交互性等,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根据相关研究,2014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超过35%,移动业务普及率超过93%,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网络新闻用户超过5.03亿。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可以很好地适应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高了信息获取的自主性,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必须实现网络媒介融合,而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恰好可以满足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

1平台系统构架设计

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建立在传统传媒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需要满足传媒行业处理、传输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满足用户获取、掌握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模型可以分为四层结构,包括信息采集处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信息传输网络体系以及客户端,以上四层结构具有一定传递性,按照信息流进行构建,可以满足传媒行业与客户的使用需求,其中采集处理体系是平台的基础,由传统传媒行业改进而来。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构架图如图2所示。

1.1信息采集处理体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