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22:48: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传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VR技术对新闻传媒的改变
摘要:VR技术不但是娱乐与游戏领域中的核心技术,而且在新闻传媒领域中获得了普遍的运用。可当前的VR技术自身还不太成熟,还需深入优化,才可以在新闻传媒领域中获得有效的渗透,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新闻传播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VR技术的含义,然后重点分析了VR技术对新闻传媒的改变与影响,最后探究了VR技术在新闻传媒中的运用策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VR技术;新闻传媒;影响;应用
目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新闻传媒的可持续发展,VR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对新闻传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以前新闻传媒的相关发展思维进行了转变[1]。站在技术角度来看,VR技术涉及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等。一旦将VR技术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就可以推动新闻传媒的深入发展。
一、VR技术的含义
VR技术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营造一个很逼真的世界,进而让人们从触觉、听觉、视觉等角度获取多样化的体验,其核心形式就是经过建立一个虚拟世界,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仿真成效[2]。VR技术经过创造、模拟三维世界,产生一个全新的交互系统。它借助计算机生成模拟的世界、环境,经过有效融合各种各样的信息形成三维动态视景,最终实现对实体行为的一种仿真。VR技术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以及运用。
二、VR技术对新闻传媒的改变
新闻传媒行政问责刍议
本文作者:李峰涛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综合近年来发生的媒体监督问责官员的典型事件发展过程会发现有共同的走势和程式,网民曝光、舆论加热话题、政府出面查处、问题官员下课。被媒体“问倒”的官员大都是发表错误言论或者有不当行为,引爆网络和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进而推动事态发展。网民推动事件舆论高峰,处于舆情高涨之际,学者、民众、媒体、国家机关、官员等不断发表各种意见,网络成为汇集民意和具有导向性的观点的平台,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跟进披露、追踪报道,扩散该事件的关注度。有关机关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或者承诺进行严肃查处,在官方做出调查和处理结果公布之后,舆情都慢慢平息,新闻媒体监督至此告一段落。舆论对政府及官员进行问责以其独特的优势,挖掘出一些贪官污吏和违规违法行为,为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提供了线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新闻媒体监督是以其公开性、传播的广泛性、意见表达的交互性、明显的导向性等特性和优势,特别是网络新媒体上信息的及时便捷、低成本迅速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形成强大的民意造成舆论压力,促使政府高度关注事态的变化,推动问题得到解决。所谓“行政问责”意指特定的各种问责主体对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履职情况或者个人所做的关涉社会公共利新闻传媒监督行政问责问题的思考□李峰涛益的言行进行督责,对违规违法的要求其承担处分责任的一种规制程序的综合。媒体监督官员对于行政问责制实行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消息、跟踪报道热点事件,引起公众舆论对行政机关及官员不正当行为的关注,制造了舆论压力上的民意合力。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共利益问题的代言人、传声筒,通过热线电话、读者来信、网络微博、博客、帖子等方式途径了解、收集、传播公众的态度和看法,汇集成社会公共舆论,关注被问责的官员动向,监测行政问责的实施进程和效果。在查办问责违规违纪官员的种种案件中,新闻传媒的监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媒体作为问责主体仍然有许多困难。有关新闻传播自由、记者或者信息咨询者的权利保护,媒体人员采访中的权利义务、违法事件披露者的人身安全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证,难以保障新闻传媒的行政问责主体地位。在宣传部门掌控传媒体制下,政府机关及官员有充分手段干预钳制新闻传媒,有些政府机关往往以“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为由阻挠信息传播报道,个别官员甚至动用手中权力和国家机器对媒体监督进行打击报复、横加干涉,严重侵害了媒体和公众监督、批评的权利,阻碍了公众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的话语权。加强媒体监督问责有以下必要性:1.新闻媒体监督问责是建立责任政府、有限的必然要求。与行政体统的同体监督机制不同,新闻传媒监督行政问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异体监督制度。在传媒引导汇聚形成的社会民意压力的作用下,督促官员作决策时要遵守依法行政和比例原则。经常曝光披露官员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的不正当行为,可以促使官员更加注意个人生活、工作作风,增强责任心和敬畏感,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建设开放透明、尊重民意的责任政府。2.媒体监督问责特别是网络问责的使用,成为普通民众行使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具有拓展问责渠道、广泛表达民意的作用。《宪法》规定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控告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通过信访表达诉求,却被视为不稳定因素,此种途径并不畅通。媒体特别是网络监督问责使得普通公民对行政问责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以保障。网络的广泛应用使普通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打破了精英阶层和官方机构对话语权的垄断。3.新闻媒体是异体问责主体的社会力量,媒体问责是践行异体多元行政问责的价值理念的有效途径。行政问责的基本理念是由“向上负责”转变为“对下负责”,这是现代责任政府的内涵,即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必须符合人民的意志,对人民负责。多元主体问责的价值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之思想的体现。这种理念有助于促进民主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同体问责中的偏袒、掩饰及变相复出复职消解了问责的效力和权威,极易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减损政府决策及行政行为的权威性,异体问责是防止行政权利滥用的客观要求,可以弥补同体问责缺陷。
1.厘清媒体与行政的关系,防止行政权力侵害媒体监督自由各省市、地级市都制定了党政干部问责实施办法,有些地方的实施办法还明确规定社会舆论监督纳入到了问责机制中,把社会热点问题用作问责线索。对于新闻传媒披露和公众检举、控告调查的案件线索来源,在查证属实的情况下,有关机关可以启动行政问责程序。这种规定尊重了新闻媒体监督问责的权利,但是应采取预防措施,禁止问责机关强迫新闻媒体提供有关采访信息,禁止要求新闻媒体或信息人必须提供消息来源或出庭作证,以有效保护新闻媒体正常行使采访、报道权利,厘清媒体与行政的平衡制约关系,划分在问责中的各自权利义务,防止公权力侵害新闻媒体。2.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及反馈机制在涉及地方违规违法行为或事件的新闻报道中通常是外地媒体先行披露、跟踪报道,当地媒体总是迟滞无声,传统媒体受制于地方主管机关,不敢不能报道不利于本地政府的信息,产生异地监督的现象,消弱了媒体监督的独立性。通过立法保障新闻媒体的独立报道权,依法保障新闻自由,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对于隐瞒、阻碍公开及采访的机关或人员予以处分问责。保障媒体正当的采访权、报道权和批评权,特别是对违法事件的揭露权。有关机关对于新闻媒体和网络披露、热议的问题应当按程序及时公布对问题处理的阶段过程、调查发现新问题、后续处理决定,有效回应社会舆论,对于重大的社会热点事件还应召开有媒体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座谈会通报、反馈舆论监督的意见要求。3.健全官员复出机制,保障媒体的参与知情权政府问责透明度低,对处理后续结果公开不多,官员复出缺乏正常机制,任意性大,媒体监督跟踪力度小,大都是在网络媒体上网民先相关任职消息引起新闻媒体的跟进关注。官员被问责后,几乎都不同程度的转岗换位,复出过程和程序都不透明、不严格,严重地消解了问责制严肃性。完善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具体操作程序,建立官员复出考评答辩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对被问责的官员处理后的后续工作、生活情况及时通报新闻媒体和公众,复出任命前召开原单位、组织部门、拟任职单位和媒体、公众代表参加的答辩听证会或者座谈会听取、考评被问责的官员是否有资格有能力再次复职,并且追究随意欺瞒舆论决策任命的官员。4.完善媒体监督行政问责的制度法规,保护媒体人员的合法权益很多地方颁布相关法规,如珠海市颁布了《关于对媒体曝光问题的督办和问责办法》,强化舆论监督力度;昆明市出台《昆明市行政效能监督制度》,明确对阻碍、拒绝、干扰监督,打击报复新闻监督人员的国家工作人员视情况给予问责处理;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实施办法(试行)》,根据新的规定,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曝光的问题,可以启动官员问责调查程序。重视媒体监督的同时,需制定制度法规明确对新闻媒体监督人员的人身保护,对于滥用权力迫害监督人员的部门及领导责任人予以严格的行政处分,完善对责任人处分的方式、范围、程序的规定和对受迫害的媒体监督人员的保护内容。
新闻传媒集团的信息资料研究
加强资源建设,为促进信息资料工作的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这里讲的资源,主要是指内容资源,包括本集团拥有的内容资源、本集团不拥有但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友好单位、图书馆、互联网上的内容资源)。具体可分为文献资源、资料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信息资料工作是以内容为王的,内容资源建设是它的基石。但是这种内容资源建设不是漫无边际的,它要有新闻传媒集团的特色,围绕新闻传媒集团的中心工作和业务需要去具体展开和优化结构,使信息资料部门能够凭此成为本集团的信息聚集中心和知识传播中心,以信息资料的收集、存储、提供、开发、管理等方式,参与集团中心工作和业务活动,起到信息资料保障和前沿知识引领的双重作用。为了加强信息资料工作的内容资源建设,应当重视解决好六个问题。一是体系问题。内容资源要全面、准确、形成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满足采编、经营和管理活动对信息资料的需求。二是分类问题。即内容资源的分类要科学、明确、便于查找,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它。三是存储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内容资源的存储要采取纸质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数字化资源为主,尽量利用高新技术增加存储容量、提高存储质量、延长存储时间、方便存储利用、确保存储安全,这样才能节省存储成本、增强存储效益。四是整合问题。要按照采编、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需要,对分散无序的内容资源进行类聚、融合和重组,使其重新组织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内容资源体系。五是网络问题。要将集团和所属二级单位及其基层单位的内容资源,通过内部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克服互不相联的“信息孤岛”弊病,使全集团的内容资源得到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六是理念问题。要存用结合、以用为主,以用导存、以存助用,防止为存而存的现象。
加强机制建设,为促进信息资料工作的发展提供机制保证。
机制建设要解决的是信息资料的有效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问题,使信息资料工作通过管理机制找到与本集团的中心工作和业务活动的结合点,并实现“标准化”和“流水线化”。为此,应按照信息资料提供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建立起两个层级的运行机制,即基于本集团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基于信息资料工作职能部门的运行机制,包括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两个方面。比如:在集团层面,要明确集团、所属单位及其基层单位的信息资料工作职能部门,集团层面设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所属单位及其基层单位设专职部门、专职人员或兼职部门、兼职人员都可以,但不管专职或兼职,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等都必须建立起来,形成职责清晰、运行有序、上下连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要规定信息资料的使用权限和办法;在信息资料工作职能部门层面,要明确所有人员的职责范围、具体任务、工作细则、操作流程等,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职责明确、任务明确、工作细则明确、操作流程明确,以便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协调配合地做好信息资料工作。
加强技术建设,为促进信息资料工作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当今的信息资料工作,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技术作为支撑,“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技术建设是信息资料工作赖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尤其要积极利用web2.0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等高新技术来确保实现日益增加的信息资料需求。但是在加强技术建设的过程中,又不能盲目投入、贪大求洋,而应以提高本集团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信息资料工作的可靠性、全面性、实时性、有效性为目标,根据前面讲到的信息资料工作的资源建设和机制建设的需要去决定,做到顶层设计、稳妥推进、实用优先、适度超前,尽量争取低投入、高回报,达到良好的性价比。通过技术建设,要实现内部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储存、开发、共享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并且实现与外部的信息资料互联互通互享,为提高信息资料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探究
一、新闻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单就新闻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新闻媒体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影响,彼此推动,共同发展。新闻传媒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和谐社会则是新闻传媒的发展重要目标。在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就要充分了解新闻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际关系,明确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原本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实际构建中,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支持,特别是新闻传媒的积极推动。现如今,新闻传媒被当做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若是没有这一部分内容,现代社会将可能无法继续前进,社会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平衡发展都与新闻传媒有着直接关系。新闻传媒不只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平台的形式存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社会系统的进步与和谐发展,都离不开新闻传媒的完善,与时展需求保持同步,积极就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二、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分析
1.完善公共领域内容。新闻传媒是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有效机制,而且新闻传媒作为一个信息平台,主要是报道公共事务与公共政策等内容,营造出社会积极的、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中,有一些社会矛盾问题出现,需要进行有效调节与化解,这就需要借助新闻传媒平台。普通的人民大众也是需要新闻传媒渠道来表达自身利益需求,可以说新闻传媒是较为便捷的一种渠道。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实现社会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而新闻传媒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就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面对海量的新闻传媒信息,人们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也就是在这种筛选中人们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继而形成一种心智品质,便于人们的理性增长,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判断能力。社会民众的这种判断能力,有助于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辨识网络上一些不利于民族大团结的言论,并对这些言论进行积极抵制与批判,由此建立出完善的公共领域内容,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建立。2.奠定和谐新闻舆论基础。通常来说,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公平性与公正性,这样才能进行社会各方利益的协调,由此构建出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建立中离不开和谐这一要素,其需要加强和谐社会构建的深度、广度。在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也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站在这一角度来说就需要有新闻传媒保障。在社会的实际构建中,需要对社会发展观念进行有效转变,重视新闻传媒对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作用,结合新闻传媒,建立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实现全民精神状况的有效改善,促使全公民综合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便于社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要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心理梳理,弘扬民族团结,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降低人民群众之间出现冲突与矛盾的可能,发挥出新闻媒体的“减压阀”作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需要有舆论的支撑,这样的新闻传媒才能真实地理性地反映出社会问题,在相关问题解决中达到理性共识,促使社会的协调发展。3.预警机制与监督机制的建立。新闻传媒发展在和谐社会发展中起到一定的预警与监督作用,在新闻传媒基础上建立出来的预警机制与监督机制是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站在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角度,新闻传媒是社会的守望者,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推动者。在新闻传媒发展背景下,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反馈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保障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对社会现有的新闻传媒预警机制,新闻媒体有着信息传递的功能,通过社会预警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对社会中各类潜在问题与矛盾进行有效解决,促使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舆论收集与反馈机制作用下,新闻传媒比较接近社会舆论,能与民间保持有效的沟通,对一些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话题进行报道与反应。在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新闻传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舆论监督功能,通过新闻舆论力量,尽可能减少社会中的不和谐现象,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4.提高公民的民主法治与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要进一步推动社会利益的多样化,进行大体均衡社会协调发展。在和谐社会进行新闻传媒的构建,有效解决社会中各类社会矛盾,便于公众心理调节机制的有效构建。还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需要公民具备较高的素质,并发挥着新闻传媒的有效教育作用,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新闻传播的有效发挥,对社会公众起到一定监督作用,促使我们国家社会公民整体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升,加上对一些法治理念的宣传,增强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传媒的发展策略
1.积极发挥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目前,新闻传媒事业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社会发展情况,由此在和谐社会构建与新闻传媒之间是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关系。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各种新闻核心价值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表现能力。通常来说,要注重发挥新闻传媒传递“正能量”的作用,树立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其实,新闻传媒应当要承担这一部分社会责任,新闻媒体则会失去其存在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要对各种滞后观念进行深刻反思,将人们从僵化思想中解放出来,并使得人们认识到和谐社会的发展思想需求,在开放性与多元化新闻媒介的积极引导下,进行新闻传媒的单项控制,加强对新闻传媒的有效管理,确保新闻媒体的管理方式与“依法治国”的战略相吻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到来,促使社会各类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新闻传媒发展也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迎接各种挑战,转变传统新闻传媒的经营观念,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与表达权,进行一步推动新闻传媒的改革与发展。2.积极创新新闻传媒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需要积极创新新闻传媒机制体制,确保新闻传媒优势的有效发挥,认真履行传媒企业的社会责任需求,给新闻传媒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新闻传媒的发展需要进行体质机制的创新,建立出全面系统化的新闻传媒制度。在实际新闻传媒体制机制建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新闻传媒类型实施不同的新闻传媒制度。如公益性新闻传媒、经营性传媒这两种制度的实际建立中就需要进行明确划分,其传媒运作方法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具体制度建立需要有效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确保公益性传媒能与经营市场保持距离,不受经营市场的负面影响,使得公益性传媒能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而经营性媒体要在依法管理背景下,予以一定肯定,赋予自我发展权,结合新闻传媒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效建立出长效机制,加强新闻传媒的规范有效性,在优胜劣汰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经营性传媒的发展与创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家的竞争软实力。另外,在新闻传媒的发展中,要有合理科学的结构与布局,进行新闻传媒的创造性调整。新闻传媒结构的调整重点要放在公益性发展性质上,具体来说,一些农村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新闻传媒就可以更多地用在扶持、政策的宣传上等,充分保证群众能获得相对公平的信息占有量,充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表达权,促使政府、大众群体以及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便于达到有效的社会共识认知,积极推动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3.创建出和谐的媒介生态氛围。在和谐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创建出和谐媒介生态环境。而在媒介生态环境的实际构建中,需要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给新闻传媒的生存与施展提供较大空间,通过建立出完善、系统的传媒监督制度,充分保证新闻媒介在舆论监督的作用下实现进一步发展。在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中,要坚持走法治化道路,明确新闻传媒的发展方向。站在和谐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分析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与法治社会建设保持一种方向,原本和谐社会的构建就离不开社会的道德与法制建设工作,因此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需要通过新闻媒介构建出和谐的媒介生态氛围,促使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发挥,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构建中,要充分保证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加强道德教育与法制建设工作,并且构建出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链,进一步创建出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闻媒介生态,实现新闻传媒的发展与生态链重要节点之间保持密切联系。
经济新闻传媒挑战管理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势必对全球新闻传媒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地认识,积极地应对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首先就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传媒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中国传媒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新闻传媒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传媒;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势必对全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更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因此,必须认真的研究和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新闻传媒本质上属上层建筑,是社会的稳定器。对于经济全球化对新闻传媒发展、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更加积极地应对,把握主动权。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使我国的新闻传媒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新闻传媒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各个领域与之相适应;跨国物流、资金流、人流的迅速增长,也必然要求信息流有相应的增长,这既有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即传播速度和信息内容深度上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范围的市场,它对世界新闻传媒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1、形成了一批跨国传媒公司。这些跨国传媒公司基本上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如澳大利亚的默多克所的新闻公司,美国的时代·华纳公司,这些跨国传媒公司都有多种新闻传媒产品,其电视网、报纸、杂志销售网遍布世界,有的是直接销售自己的传媒产品,有的是采取与当地合作的形式销售传媒产品。传媒的营收也是国际性的。美国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2002年的《富媒体,穷民主》一书说,“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公司在美国国内仍然有相当可观的收人,但是,在近十年里,它们的大部分收是来自非美国市场,其他媒介公司也步其后尘,到海外寻求发展”。
电视传媒民生新闻发展论文
一、自贡电视传媒民生新闻的现状
通过随机抽样方式,从2008年4月至10月之间自贡市电视台播出的《盐都播报》与《都市全接触》中各抽取了非节假日和非特别节目的9期节目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正常情况下和自然状态中,对这两档节日所体现的普遍性特征进行客观研究。
1两档节目的本地新闻信息量分析
《盐都播报》每天的节目时间大约在十五分钟左右,每天的本地新闻信息量保持在7~9条新闻之间。平均每条新闻的时长为1.5~2.1分钟。《都市全接触》每天的节目时间大约在三十分钟左右。其中,除去每天固定的话题讨论子栏目《东评西说》以及天气预报等非新闻性栏目时间,留给新闻性节目的时间只有12分钟左右,每天的本地新闻信息量保持在5~6条新闻之间。平均每条新闻的时长为2—2,4分钟。
2两档节目的子栏目分析
《盐都播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盐都播报》的主体内容——本地的民生新闻,没有设置栏目名称;第二个子栏目“今日扫描”,内容主要为时政新闻,不属于民生新闻的范畴,以简讯的形式。《都市全接触》设置了五个子栏目:“目击现场”、“东评西说”、“当日快报”、“百姓说事”、“侯琪说天气”。除“百姓说事”和“侯琪说天气”之外,其余的内容都为民生新闻。“目击现场”把重大的、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市民,“东评西说”则通过“说新闻”加上“点评新闻”的方式,传递新鲜资讯并直接表明媒体的态度。“当日快报”选取当天国内报纸上刊登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资讯加以报道,信息量大,报道面广。
新闻传媒业改革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西方传媒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媒业在坚持党管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第一和渐进式改革的原则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着改革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行业政策、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新闻传播体系。我们必须针对客观形势的变化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新闻传媒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规划。
关键词:新闻传媒改革发展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世界发展新规律所做出的科学论断。因此,中央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所必然带来的传媒全球化,也使新闻传媒业必须面对国际传媒的激烈竞争。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传媒业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及国际比较
1、我国传媒业的发展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媒业取得了很大发展。2001年,全国报纸种数为2111种,总印数为938.9亿印张,千人报纸拥有量为142份,分别是1978年的11.3倍、8.3倍和3.2倍,是1950年的5.5倍、144.4倍和26倍;图书总数为154526种,图书总印张数为406.1亿印张,千人图书拥有量为4944册,分别是1978年的10.3倍、3倍和1.3倍,是1950年的12.7倍、68.8倍和10.1倍;杂志总数为8889种,总印张数为100.9亿印张,千人杂志拥有量为162册,分别是1978年的9.6倍、4.4倍和2.5倍,是1950年的30.1倍、126.1倍和8.1倍;电台总数为301座,发射总功率为49615千瓦,分别是1978年的3.1和3.6倍,是1950年的6倍和138.5倍;电视台总数为357座,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300台,分别是1978年的11.2和115.4倍。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90年代初进入中国,1993年互联网用户数仅为2000人,1997年10月,用户人数为62万人,到2002年1月用户人数达到3370万人。
文化强市发展的新闻传媒业探索
1.实行新闻传媒与新信息、新技术的融合战略。电子信息技术对文化艺术及传媒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讯卫星、数字媒体、电子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影响媒体的变革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应该说,信息技术与新闻传媒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可就重庆而言,在传媒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与传媒产业密切相关的信息产业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近年来,重庆市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年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增长,通信服务业对全市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3],经过几年的推动和扶持,重庆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重庆传统的资讯传媒产业与东部有差距,但是在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与产业上,重庆与东部、中部几乎处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可以说新媒体技术为重庆传媒资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利用并且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媒体资讯产业非常关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传统的传媒资讯产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登上新的台阶,并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传统的报业如何实现真正盈利性的报网互动等;一个是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传媒资讯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兴传媒资讯产业一开始就要建立在充分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体制,抓住重庆列入“三网融合”的第二批试点单位的契机,发展三位一体的新传媒技术。2010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长江上游新闻出版中心,第二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落户北部新区。基地以“园中园”方式在北部新区高新园设立,将在署、市合作框架下,实行管理主体、运营(服务)主体、发展主体、行业监管主体四位一体运作机制。基地将重点打造十大产业: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数字教育、跨媒体复合出版。
2.实行新闻传媒与新区域、新领域的融合战略。以新闻传媒为先行抢占文化产业的高地,在拓展发展区域方面,湖南传媒集团除向国内的区域发展外,还加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比如,湖南广电成功开拓了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市场;湖南出版向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地输出了多种外向型图书;湖南动漫产品走进了亚、欧、美三大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在抢占新领域方面,湖南新闻出版业已实现纸、磁、光、电、网多媒体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报网融合”发展的盈利者,将旗下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网站等整合构建一个覆盖报纸、网络、杂志、手机、网络电视、户外广告等多形态互动营销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型平台。对重庆而言,要拓展新闻传媒发展新区域,一是要结合重庆地域实际,向区县拓展,向规模要发展。由于行政体制上的关系,重庆有40个区县,绝大部分区县都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但由于无正式刊号、频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化发展程度极低。因此,重庆四大国有文化集团要通过市场、资本、业务多种形式与区县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开拓。在发展新领域方面,要按照优势优先的原则,壮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我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向立体式、集约型方向发展。在发展新产业方面,重庆要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当前特别要抓好数字电视的推广和新介质媒体的发展。此外,要积极承接印刷复制业等产业转移。
3.实行新闻传媒与新渠道、新业态的融合战略。除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之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运作,网络新渠道催生了网络报纸、网络杂志等新业态的网络媒体,手机新渠道催生了手机报新业态的手机媒体。除了这些渠道之外,我们要善于利用早已出现的两种最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数字标牌和微博客。数字化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在当今时代,数字标牌(DigitalSignage)能即时传达信息,也能即时更换信息,因此已经被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公共部门机构,并正在此领域迅速增长。当世界进入web2.0应用时代,微博客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微博客不只是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它还开辟了信息传播和企业营销的新的网络阵地,而且它对突发事件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一些传统媒体已在寻求与之融合的发展之道[4]。在新业态方面,要抢占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新闻传媒要开辟的全市党报发行网、有线电视网、图书连锁网和电视零售网、手机传播网、互联网及网吧连锁网等六大网络,借助新的网络渠道,实现优化的配置和整合。
4.实行新闻传媒与新支柱、新资本的融合战略。传媒资讯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其产业竞争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产品竞争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和资本竞争阶段[5]。目前重庆的传媒资讯业尚处在产品竞争阶段,其传媒资讯产品并没有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如重庆报业市场只是几大都市报的产品竞争,而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品牌优势的原因。然而即使某一传媒资讯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而没有资本力量的介入,不进入资本市场,其仍然难以形成跨越式的发展。上市是媒体资本运作一个重要途径。在湖南,随着电广传媒在全国的率先上市,到2010年,湖南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达到4家,居全国第二位,特别是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成为我国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重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这对包括新闻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重庆新闻传媒业应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好民营资本与新闻传媒业的经营性部分进行充分的融合发展。过去,由于重庆文化事业低层次均衡发展,县县点火,乡乡冒烟,形成“小而全”的格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将很难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抗衡。所以,对于重庆来说,当前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以城市大型产业集团为骨干,区县、乡镇中小型文化企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要加快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步伐,通过整合城乡优势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企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新闻出版、图书发行、文博展览业、文化娱乐业,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利益共同体吸引众多单位包括区县乡镇甚至文化大户加盟,采用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各种形式,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并积极推动和深化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惟有做大做强了,才会反哺内容生产,反哺信息传播,为打造文化强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文作者:张振中工作单位:合川区新闻信息中心
我国新闻传媒业发展论文
摘要: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西方传媒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媒业在坚持党管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第一和渐进式改革的原则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着改革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行业政策、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新闻传播体系。我们必须针对客观形势的变化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新闻传媒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规划。
关键词:新闻传媒改革发展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世界发展新规律所做出的科学论断。因此,中央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所必然带来的传媒全球化,也使新闻传媒业必须面对国际传媒的激烈竞争。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传媒业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及国际比较
1、我国传媒业的发展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媒业取得了很大发展。2001年,全国报纸种数为2111种,总印数为938.9亿印张,千人报纸拥有量为142份,分别是1978年的11.3倍、8.3倍和3.2倍,是1950年的5.5倍、144.4倍和26倍;图书总数为154526种,图书总印张数为406.1亿印张,千人图书拥有量为4944册,分别是1978年的10.3倍、3倍和1.3倍,是1950年的12.7倍、68.8倍和10.1倍;杂志总数为8889种,总印张数为100.9亿印张,千人杂志拥有量为162册,分别是1978年的9.6倍、4.4倍和2.5倍,是1950年的30.1倍、126.1倍和8.1倍;电台总数为301座,发射总功率为49615千瓦,分别是1978年的3.1和3.6倍,是1950年的6倍和138.5倍;电视台总数为357座,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300台,分别是1978年的11.2和115.4倍。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90年代初进入中国,1993年互联网用户数仅为2000人,1997年10月,用户人数为62万人,到2002年1月用户人数达到3370万人。
新闻传媒功能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新闻传媒作为党执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传媒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舆论,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凝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媒和谐社会舆论导向公众舆论
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其它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讨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使命与作用,不仅是全体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厘清它的功能、使命与作用。新闻传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
传播学的诞生不仅仅是工业发展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从传播学学科初创之始,它就以其深刻的学科理念影响着社会。美国著名政治家、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早就指出传播学的三种社会功能:“(1)监视环境,揭示那些会对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地位带来影响的威胁和机遇;(2)使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对环境做出反应时相互关联;(3)传播社会遗产。”他甚至乐观地设想过:“在民主社会中,合理的选择取决于教养,而教养又取决于传播,尤其取决于领导者、专家和普通百姓之间能有相同的注意内容。”[1]“专家、领袖和普通人可对世界大多数人的趋势有同样的大体估计,也可对战争的可能性有同样的总体看法。在整个社会,使普通人头脑中关于现实世界重大关系的图景,与专家、领袖头脑中的图景高度相等,将主要由大众传媒的控制者促成,这绝不是幻想。”[2]实际上,拉斯韦尔关于传播学的三项社会功能中,有两项是直接涉及生存环境构建问题的。在当下社会,人们已经无法离开媒介。另一位传播学家麦奎尔,还形象地列出了一个“媒介地图”,如图1。(图略)
这样一张媒介图,清晰表明了大众传媒作为一个中介,在社会、国家和媒介受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学科特点,通过适当的价值目标、实现控制,以及给受众提供信息文化服务方面的协调关系。比如,媒介与其它机构,媒介与公众之间的联系等。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媒介与社会的替论。另外,他还通过对以媒介的变化、自由、多样性为内容的“离心性”和以秩序、控制、整合性、聚合性为内容的“向心性”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借鉴。另一位美国著名媒介批评家和新闻学者阿特休尔,在其《权力的媒介》中摒弃冷战思维的“报刊的四种理论”,重新划分成三种社会传播模式,即市场经济世界模式、马克思主义世界模式、进步中世界模式。尽管这种分法的科学性还有待研究,但它通过对三种模式在新闻事业的目的、信念、新闻自由等方面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证实:不管是哪个模式,也不管它是介于何种政治、经济或社会制度,传媒的性质和功能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有其明显的一致性,且主要体现在目的、信念方面。阿特休尔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有时被人称为核时代,有时被人称为信息爆炸时代。这些术语的含义都是指同一件事,即: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使之改换面貌的世界,一个充满前途和希望的世界;然而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对世界的生死存亡具有真正的威胁。爆炸式的突飞猛进、铺天盖地的情形既是知识的源泉,又是毁灭的种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秩序中,在新闻媒介从事工作的男男女女,包括新闻商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描绘世界面貌的正是那些人,而世界面貌构成人类抉择行动的基础。认识不到这个基本而又严酷的事实就无法理解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3]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已进入到信息社会。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们消费的“信息系数”与“恩格尔系数”恰好呈负相关性,即生活水平越低,饮食支出越高,而生活水平越高,信息系数则越高(见图2)。(图略)
当今社会,新闻传播无疑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新闻已经成了政治信息体系中的核心,甚至成为当下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之一。不管是国家元首,还是利益集团,抑或普通民众,只要把其信息放在新闻文本里面,新闻就不再只是政治角色与其观众交流的平台,它已经成了从国家上层的政治精英到普通老百姓,了解和监督自己的利益是如何被公开反映的主要渠道,成为他们了解政府和政治的运转,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谁在那里制造了新闻,或谁没有制造新闻,新闻如何影响社会,如何影响政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交流平台。特别是在大众传媒时代,政治家们都已经很习惯地走到公众面前,利用大众传媒向广大民众传递他们的思想。信息已经越来越被控制在政治精英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