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22:16: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传播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论文
概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是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为维护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历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建立了复杂庞大的邮驿传播制度进行信息控制,而对于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则属于跨文化传播。本文指出,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政治传播和文化传播原理去分析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变迁,这样可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力得到有力的解释。这样,也许可以使我们发现那些被大量细节掩盖着的少数民族新闻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
1913年(癸丑年),是中国报业史上的灾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但是,同时有几份少数民族报刊却在此时创刊了。他们是《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
为什么会在报业万马齐喑的时候,“怪异”地出现这三份报纸?
一,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怪异”现象说起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论文
概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是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为维护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历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建立了复杂庞大的邮驿传播制度进行信息控制,而对于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则属于跨文化传播。本文指出,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政治传播和文化传播原理去分析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变迁,这样可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力得到有力的解释。这样,也许可以使我们发现那些被大量细节掩盖着的少数民族新闻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
1913年(癸丑年),是中国报业史上的灾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但是,同时有几份少数民族报刊却在此时创刊了。他们是《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
为什么会在报业万马齐喑的时候,“怪异”地出现这三份报纸?
一,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怪异”现象说起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论文
概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是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为维护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历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建立了复杂庞大的邮驿传播制度进行信息控制,而对于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则属于跨文化传播。本文指出,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政治传播和文化传播原理去分析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变迁,这样可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力得到有力的解释。这样,也许可以使我们发现那些被大量细节掩盖着的少数民族新闻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
1913年(癸丑年),是中国报业史上的灾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但是,同时有几份少数民族报刊却在此时创刊了。他们是《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
为什么会在报业万马齐喑的时候,“怪异”地出现这三份报纸?
一,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怪异”现象说起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论文
概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是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为维护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历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建立了复杂庞大的邮驿传播制度进行信息控制,而对于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则属于跨文化传播。本文指出,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政治传播和文化传播原理去分析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变迁,这样可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力得到有力的解释。这样,也许可以使我们发现那些被大量细节掩盖着的少数民族新闻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
1913年(癸丑年),是中国报业史上的灾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但是,同时有几份少数民族报刊却在此时创刊了。他们是《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
为什么会在报业万马齐喑的时候,“怪异”地出现这三份报纸?
一,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怪异”现象说起
新闻传播史飞跃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20世纪是世界新闻传播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世纪。新闻传播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传播领域由“小众”到“大众”的飞跃;第二次是由单向传播到双向、多极传播的飞跃,它为“新经济”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开放度,促进了大众传媒的更新。
即将过去的100年,是世界新闻传播业蓬勃发展的100年。如果说,这100年起始于新闻传播的一次飞跃——从“小众”到“大众”过程的完成,那么,世纪末则实现了另一次飞跃——由单向传播到双向、多极传播的转变。这一次飞跃的意义较上一次更为深远,因为它已不仅是媒体自身形态的变化,它的变化还引起了社会经济形态的相应变革(或者说它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经济形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第一次飞跃被记录在新闻传播史中,第二次飞跃则被书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一、第一次飞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候,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真正具有了大众化的内涵。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社会上层人士拓展到中下层民众。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这一次“飞跃”的意义或作用在于:
首先,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达到顶峰(或曰“最高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报业发展的先奏,而报业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
新闻传播新课题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及媒介专史是不同层面的历史研究,后两者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大众传播的总体历史研究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都需要中国自己的大众传播史研究,这项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众传播;历史研究;新闻史
要论说“传播史”,就不能不首先回顾新闻史的研究。
1873年,《申报》发表了《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一文,可谓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滥觞;1917年,姚公鹤所撰《上海报纸小史》出版,是第一部新闻史研究专著。此二者都可以看作是在中国新闻史乃至整个新闻学研究领域的开路先锋。诚如方汉奇先生所言:“在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上,开其端绪的,还是新闻史的研究。”(1)百余年来,新闻史从无到有,至今已蔚为大观,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思想解放学术创新的潮流中,新闻史研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1992年成立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为一级学会,足见新闻史作为一门显学的学科地位。仅以学会成立后的6年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种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新闻史方面的论文和文章,累计达1053篇,公开出版的新闻史方面的专著,累计达88种”。(2)
1996年,新闻学由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的传播学成为与新闻学并列的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这一过程中,新闻史研究功不可没。问题在于,传播学已经同新闻学并驾齐驱,在新闻史研究取得可喜成绩的情况下,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对中国大众传播历史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地位相适应的,既有新闻学,又有传播学;既有新闻史,又有大众传播史的合理格局。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新闻传播课题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及媒介专史是不同层面的历史研究,后两者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大众传播的总体历史研究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都需要中国自己的大众传播史研究,这项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众传播;历史研究;新闻史
要论说“传播史”,就不能不首先回顾新闻史的研究。
1873年,《申报》发表了《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一文,可谓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滥觞;1917年,姚公鹤所撰《上海报纸小史》出版,是第一部新闻史研究专著。此二者都可以看作是在中国新闻史乃至整个新闻学研究领域的开路先锋。诚如方汉奇先生所言:“在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上,开其端绪的,还是新闻史的研究。”(1)百余年来,新闻史从无到有,至今已蔚为大观,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思想解放学术创新的潮流中,新闻史研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1992年成立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为一级学会,足见新闻史作为一门显学的学科地位。仅以学会成立后的6年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种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新闻史方面的论文和文章,累计达1053篇,公开出版的新闻史方面的专著,累计达88种”。(2)
1996年,新闻学由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的传播学成为与新闻学并列的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这一过程中,新闻史研究功不可没。问题在于,传播学已经同新闻学并驾齐驱,在新闻史研究取得可喜成绩的情况下,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对中国大众传播历史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地位相适应的,既有新闻学,又有传播学;既有新闻史,又有大众传播史的合理格局。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国际传播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技巧)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传播;国际传播
一、国际传播研究的现实状况
国际传播是一个年轻的、正在发展的、充满活力而又具有迫切现实性的新兴学科。
从国际方面看:国际传播的最初研究起源于美国。60年代末,国际传播作为一个学科在美国开始得到了承认。1971年,位于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率先开设了国际传播的硕士学位课程。70年代,国际传播研究走向国际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成立于1957年的联合国下属的教科文组织国际大众传播协会,于1978年设立了国际传播分会,作为其12个分会之一。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先后组织出版3本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1)、《世界交流报告》(1989)和《世界传播概览——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1997)。1994年,国际传播分会开始出版自己的会刊《国际传播》,每半年出版一期。在每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大众传播协会的近几次会议上,国际传播成为最热门的论题之一。
与此同时,民间的研究自8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在我们不完全的资料收集中,80年代涉及国际传播的书目就有十数种。如:《组织中的国际传播》、《国外新闻和世界信息新秩序》、《全球信息与世界传播:国际关系的新领域》、《二十世纪的国际新闻播报》、《传播的国际百科全书》等。90年代以后的研究著作更多。例如:《国际传播中的现实议题》、《全球新闻业:国际传播的历程》、《资本主义与传播:全球文化和信息经济》、《超越国家主权:90年代的国际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化:批判导论》等(以上见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书目)。①笔者发现,国际传播的研究以美国领先,大部分的著作也多出自美国。这一点显然与美国是一个国际传播大国,掌握了世界传播信息量中相当大的比重有关。在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媒体集团中,美国就占了5家。②
新闻学报发展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1-2002年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大陆新闻学者一方面在回顾和整理原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也注意到新闻学研究也有一个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观照世界新闻传媒的发展格局和理论研究新动向的问题。因此较以前的新闻学研究情况相比,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更开阔了,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一些原有的研究领域,发掘得更加深入了。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推论性的东西、质化研究的东西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关键词]中国新闻学;现状;回顾;总结;2001-2002年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andcombedthefruitsof2001-2002Chinesemainlandjournalismstudy,andfoundthatthejournalismscholarsinmainland,ononeside,isreviewingandsortingtheprimarystudyobjectsandthreads,andontheotherside,ispayingattentiontotheproblemthatjournalismstudyshouldmoveonwiththetime,shouldobservethedevelopmentpatternoftheworldnewsmediaandnewtrendintheorystudy.Socomparedwiththeprimaryjournalismstudy,thescholarshavebroadenedtheirstudysight,developedsomenewstudydirectionsanddeepenedthestudiesintheprimaryfields.Buttherearefewchangesinstudymethods,andtheinferentialandqualifiedstudiesarestillontherulingpositions.
Keywords:ChineseJournalismStudy;Actuality;Review;Summarize;2001-200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速度相当快,WTO的加入、传媒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新闻传播政策的调整等等,为广大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话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一批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正逐渐成长起来,为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生力军。本文将梳理2001-2002年两年的时间跨度内,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的基本状况,我们需要能通过我们的梳理,使大家能对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大陆的新闻学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学者们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为便于分析,本文的研究取样主要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界》和《当代传播》,我们认为这几本刊物的研究取向基本上能体现国内新闻传播学者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取向。
一、发表文章基本情况
我国新闻传播学书籍分析论文
由于第一次对我国新闻传播学书籍进行年度概述,这里先把我国新闻传播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做一简单回顾。
解放以后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出版的关于新闻工作的书籍只有百来本,而且没有一本学术专著。1982年甘惜分的《新闻理论基础》是我国解放后出版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此后我国出版的新闻传播学著作日渐增多。1991年,各种关于新闻和传播的书籍超过了1000本。最近的十年,出版的新闻和传播方面的书籍,大约有1500本以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资料室和中国新闻年鉴的粗略估计)。如果说80年代是我国新闻传播书籍出版的准备年代,那么90年代至新世纪初的两年,无论这数量和质量方面,与自身相比都是最辉煌的年代。最近的十几年,新闻和传播方面书籍出版的特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各类新闻传播学的教材基本完善,形成了各自的体系。80年代,我国各高校流通的教材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和复旦大学新闻系为主,其他高校缺少自己的系统教材。90年代的情况大大改观,各个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陆续组织写作和出版具有自身特点的各种专业教材。到世纪之交,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则全套更新和增补新的面向新世纪的系列教材,北京广播学院也出版了自己的成套的专业教材。
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少教材了,而是有些教材的质量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垃圾;内容重复现象较为普遍,相互抄,车轱轳话来回说。关于网络的教材,显然为了抢时间,更为粗糙,相当多的这类书籍停留在描述现象和想象的理论层面。如何提高教材的质量和在一定时期稳定教材,是目前教材写作和出版的要务。
二,大量传播学译著在世纪之交的几年内成批推出。这对于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深化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类译著中有世界信息与传播的综述性著作,也有传播学研究的概述性著作,还有一些专题研究的著作,例如组织传播、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媒介形态、媒介与大众文化、电视批评、媒介伦理等等。(参见我在《新闻与信息传播》2001年夏季号的概述文章《直面当今传播学研究----最近两年我国传播学译著展示》)
可能出版者从赢利角度考虑较多,现在出版的传播学书籍多数为教材,有的出版社选择的层次更低,是一些普及性传播学读物。这给国内某些本来就对传播学有“阶级”成见的人留下印象:传播学就是这么个层次和水平。传播学的研究性专著,尤其是传播学经典著作很少,最近几年的新著更少。经典中唯有麦克卢汉的著作出版了好几种,但他毕竟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物了。最新的传播学研究的经典译著可能需要再等一二年,正在组织翻译出版中。
- 上一篇:新闻传播评论论文范文
- 下一篇:新闻传播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