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22:06: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传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新闻传播
在媒体的新闻传播中,媒介市场化竞争态势不断加剧,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媒体新闻传播的内容和传播形式也在不断的改进,这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形成激烈竞争的同时,各自对新闻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也都有所探索和改进。在当前媒体的传播探索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关于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改进,在各自发展探索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一些共同点,特别是当前的媒介融合形式,这对提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产生积极意义,也是媒体探索上取得的成果。
1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点
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尽最大可能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成媒介观察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相似之处。
1.1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观察者,在社会新闻事件传播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是媒体必须具备的职能。然而,媒体的新闻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上,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新闻深度报道,形成新闻事件传播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以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为例,在形成对受众的引导性上,网络媒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络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和信息的自由性使得网络意见领袖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公知对网民的网络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同样也对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产生积极作用,例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央视的《新闻1+1》以及一些地方台的新闻评论节目等,还有报纸的新闻专栏评论等,都对传统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产生重要作用。
1.2新闻娱乐化现象普遍存在
新闻传播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焦点访谈节目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意义
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访谈》,这种批评性报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把视点投向于大众最为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矛头直指贪官污吏和不法分子,在社会上掀起了极大的反响。、李鹏、朱基、、李岚清五位领导人曾亲自过问《焦点访谈》反映的问题,并督促查办;李鹏、朱基也先后视察《焦点访谈》并题词。而普通民众则把《焦点访谈》视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据统计,每晚收看这个栏目的观众多达三亿,每天有数千观众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线索、反映情况,数百人在电视台东门排着长队要求上访。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下,《焦点访谈》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1998年4月以来,《焦点访谈》播出的很多节目都有了整改反馈,违纪者受到了惩处,以致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工作状况往往由于《焦点访谈》的报道而得到了改进,甚至一些执法部门的工作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它的影响,面向群众进行了修正规范。一个电视栏目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中国电视业发展史上还是首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焦点访谈》在整个新闻界树起了一面旗帜,《美国之音》则将它称之为中国百姓的“回声”,而境外的媒体虽然对《焦点访谈》的出现和地位感到费解,但仍认为它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电视业的一场革命。一时间,不少电视台也纷纷办起了类似的节目,直面各种社会问题,有人将其称为“《焦点访谈》现象”。
现象的表面是中国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职能正在迅速崛起,中国新闻传媒正逐渐获得少受行政权力干涉的相对独立的监督权,有人将其类比为西方的“第四种权力”,但是中国新闻无论就其性质还是机构设置来讲,都并未改变其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发挥“喉舌”作用的社会定位。所谓的“第四种权力”的说法也就自然缺乏了相应的依据。那么,在性质和建制并未改变的前提下,为什么会出现《焦点访谈》式的批评性节目?它与我国社会变迁有哪些关系?中国新闻传媒发生了哪些变化?何以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社会在结构上为新闻传媒的变化提供了哪些条件?《焦点访谈》式的新闻传媒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如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
二、《焦点访谈》的产生背景是应社会转变而产生的
施拉姆曾指出:“在为国家发展服务时,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变革的代言者。他们所能帮助完成的是这一类社会变革:即向新的世俗行为,有时是向新的社会关系的过渡。在这类行为变革的背后,必定存在着观念、信仰、技术以及社会规范的实质性变化。”因此对《焦点访谈》现象透出的中国新闻传媒舆论监督放大这一社会现象也决不应局限于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还应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的转变;国家对资源控制的弱化以及的解体,城市企业的纯经济性加强,使中国行政性整合能力下降;国家与组织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组织已不是国家的“部件”而是具有独立性的“整体”;此外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区域型格局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地方成为利益主体,地区差异性增强……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新闻传媒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脚步,新的新闻传播样式也就应运而生。《焦点访谈》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产生并脱颖而出的。
新闻传播中腐败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媒体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对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为这些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新闻行业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日益突出,且有蔓延发展之势,这不仅损害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声誉,玷污了新闻界的社会形象,降低了新闻从业人员在读者、观众中威信,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闻腐败的本质
新闻腐败的本质,所谓新闻腐败是指一切与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过程相关的非法的、不道德的权利交换行为、关系、过程,即一切非正当的新闻界腐败现象。新闻腐败的实质是新闻权的滥用,权力滥用的目的是谋取不正当的经济、政治利益。所以,新闻腐败实际上是社会腐败在新闻领域的折射,是经济、政治腐败现象侵蚀新闻界的结果,或者说,是新闻界吸纳社会腐败的产物。
(二)新闻腐败的表征
新闻腐败有三大表征:版面、节目的腐败;新闻从业人员的腐败和新闻管理制度的腐败。
1、版面、节目的腐败新闻采编、制作、传播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社会传播效果。产生传播效果的最后形式是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节目,因此,搞新闻腐败,搞权、利交换最终要通过版面、节目才能达到目的。版面、节目腐败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有偿新闻"泛滥。"有偿新闻"主要有三种类型:收费新闻、新闻式广告和虚假新闻。所谓收费新闻,是指被金钱玷污了的新闻。从新闻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各项新闻要素,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把它归属于"有偿新闻",就在于"收费"。新闻机构或工作人员在采编、刊播新闻时,向新闻来源收了费,玷污了专业新闻的纯洁性。收费新闻有的有突出的新闻价值,有的价值甚微。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传播要素
由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各种局限性,众多电视台将公共新闻的理念引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电视民生新闻和电视公共新闻都是新闻节目,只是在定义上有少许的不同,但是笔者认为电视公共新闻与电视民生新闻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公共新闻的诞生更具有公信力,所以说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下就通过几个重要的传播要素来对电视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做比较。
1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就是两者的传播媒介相同,所谓传播媒介就是指传播渠道,两者的传播渠道都是通过电视来进行传播,因为电视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都是电视类新闻节目。
2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在传者上的不同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是将话语权交给老百姓,将镜头对准百姓生活,让老百姓可以在镜头前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生活,让老百姓成为新闻的主体,反映了平民的具体生活状况,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代言节目。电视公共新闻不仅仅局限与百姓对身边发生事情的讲述过程,电视公共新闻更重视的是发生事件的本身所诠释出来的道理和解决办法,这样的传者更具有公信力,公共新闻是在民生新闻的基础之上将事情进行深度的剖析,注重的是解决办法,公共新闻关注的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对事件的深层解读,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成为公共事务的解决者。
3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的讯息比较
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的作用
摘要: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新闻的时效性很重要,新闻传播需要有时效性,要想及时传播新闻,就必须做好新闻的采访工作,在新闻采访中能够获取主要的信息,然后及时向公众。所以新闻采访的能力是媒体工作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展示其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本文将阐述新闻采访对新闻传播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采访;意义作用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新闻记者为了采写新闻报道,从相关客观事实中进行采集进而分析出对受众具有知悉意义信息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使处于原始状态的信息得到了搜集、整理、分析、综合。新闻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牵动一切新闻工作的龙头,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新闻采访是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其具有新闻性、公开性、时效性、广泛性等,是为了获取事实真相进行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
1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的第一步,新闻采访的内容直接影响整个新闻的质量,因此需要新闻工作者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力,因为新闻记者的采访决定了新闻的可信度与质量。所以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1在新闻传播中,新闻采访是核心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传播要素
由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各种局限性,众多电视台将公共新闻的理念引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电视民生新闻和电视公共新闻都是新闻节目,只是在定义上有少许的不同,但是笔者认为电视公共新闻与电视民生新闻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公共新闻的诞生更具有公信力,所以说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下就通过几个重要的传播要素来对电视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做比较。
1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就是两者的传播媒介相同,所谓传播媒介就是指传播渠道,两者的传播渠道都是通过电视来进行传播,因为电视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都是电视类新闻节目。
2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在传者上的不同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是将话语权交给老百姓,将镜头对准百姓生活,让老百姓可以在镜头前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生活,让老百姓成为新闻的主体,反映了平民的具体生活状况,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代言节目。电视公共新闻不仅仅局限与百姓对身边发生事情的讲述过程,电视公共新闻更重视的是发生事件的本身所诠释出来的道理和解决办法,这样的传者更具有公信力,公共新闻是在民生新闻的基础之上将事情进行深度的剖析,注重的是解决办法,公共新闻关注的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对事件的深层解读,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成为公共事务的解决者。
3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的讯息比较
广播新闻传播新特点
摘要:当前,就我国传播新闻的多种形式而言,广播新闻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并且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并且赋予了广播新闻新的特征,它在发展过程中更加趋向于多样化,同时也展示出很多新的特点,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新闻传播;多样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行为与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时期,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广播新闻的传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下,丰富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对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广播新闻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开始崛起,但是广播新闻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广播新闻都是大众获取新闻等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最初,新闻传播都是通过电视和报纸进行的,伴随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处于空前发达的状态,广播新闻传播的方式也逐渐出现多样化的特点。广播是我国传统的传播媒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其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如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等,并且基本都是大众感兴趣的内容。充分利用这一特征,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也会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因此,对新时期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进行探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媒介融合对广播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华社融合新闻传播策略
摘要:本文以新华社现阶段所依托的“两微两端”平台为例,在简要介绍“两微两端”所包含平台的基础上,围绕融合新闻传播使用策略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可视化应用、媒介技术的引入等方面,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或带来启发。
关键词:新华社;“两微两端”;融合新闻;传播策略
一、前言
世界媒体行业发展趋势表明,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由此衍生出的融合新闻成为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在报道媒介融合的产物融合新闻时,新华社主要运用了“两微两端”平台,对各平台运用方法及取得效果进行研究,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两微两端”平台分析
(一)微博平台
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
一、融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特质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新闻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报纸、电视传播逐步转向广播、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传播要求。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在融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了以下几种特征;其一是多样性特征,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大大增加,传播形式也更为丰富,如视频传播、音频传播、图片传播等;其二是高效率的特征,传统的新闻传播只能借助报纸或电视等媒介进行新闻资讯的了解,而在融媒体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微型站点来进行新闻传播,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二、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优势分析
(一)传播范围很广
移动短视频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蓬勃的发展,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大提升。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移动短视频本身的时长就比较短,更符合当代社会大众的阅读特点,因此其传播速度很快,且范围也很广。将新闻传播与移动短视频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大大增加传播的范围,只要手边有移动设备,都能借助短视频平台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相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而言,这种利用移动短视频的传播形式更符合新闻传播的要求,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内容自由灵活
微信新闻传播正负效应探析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微信以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互动功能,引起了很多传统媒体的关注。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以及希望藉由微信具有的强大互动性和很高的用户到达率,能为传统的新闻品牌注入新鲜的血液,许多传统媒体都纷纷注册成为微信公众平台的新用户。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作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学;传播效应;正负效应
微信是一款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是由腾讯公司开发的即时信息软件。由于腾讯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涵盖了很多独特功能,使得微信在刚推出时,就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发展的速度极为迅速,所涉及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它的出现引发了一场由移动终端作为基础平台的新媒体技术革命,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微信公众平台是依附在微信上的一种一对多的媒体平台,它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对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信息的生态环境都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微信公众平台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和很高的用户到达率吸引了许多传统媒体的热切关注,很多用户纷纷加入到微信公众平台的行列。希望能以此为传统的新闻品牌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信息传播的新渠道,让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快捷。但是,与此同时,它也给新闻传播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效应。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并通过分析这种正负效应产生的原因,论述微信公众平台只能作为新闻传播的补充,而不能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
一、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面效应
(一)新闻素材的采集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所携带的大量信息源,传统的新闻媒体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对即时新闻信息进行大范围的采集。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反馈信息迅速、快捷、经济,且形式多样的优势,使得它非常适合用在对一些大型社会性议题在普通大众中的海量采集。微信公众平台对于一些讲究时效性、社会性议题方面的采集也尤为适合。不仅如此,新闻记者还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并作进一步的跟进和采写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获取的资源和开展的采访方式,使得采访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此外,由于微信公众平台能够给用户提供一个私密的使用环境,确保了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因此,他们就更加愿意提供一些报料。(二)为新闻的推送提供新的便利渠道。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是采取主动推送的模式,具有很高的用户到达率,一定程度弥补了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用户到达率低的缺点。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希望通过利用微信平台这种主动推送新闻的模式所具有的高用户到达率的优势来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而且,用户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来自由选择喜爱的新闻资讯,使得他们在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时候都能很方便。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收发的便捷功能以及高用户到达率方面的优势,使得它能被传统媒体用作对新媒体领域的拓展和加强自身资源的有效途径。(三)促进与用户的互动和方便用户反馈。传统媒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它在与用户的互动和用户的反馈方面的效果都很不理想。而微信公众平台则能很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具有信息即时传播的优点,并且借助平台的互动功能,可以很好地开展与用户间的互动,同时用户也能很方便地在私密环境中反馈信息。媒体还可以对用户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和分析,以此来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调整和改进媒体所传播的节目内容。微信公众平台开创的语音功能,使得它在广播媒体上的优势尤为显著,用户的语音能让广播节目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与用户进行的互动,不仅让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加强了,还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二、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负面效应
- 上一篇:新闻策略范文
- 下一篇:新闻传播考研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