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22:0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策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华社融合新闻传播策略
摘要:本文以新华社现阶段所依托的“两微两端”平台为例,在简要介绍“两微两端”所包含平台的基础上,围绕融合新闻传播使用策略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可视化应用、媒介技术的引入等方面,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或带来启发。
关键词:新华社;“两微两端”;融合新闻;传播策略
一、前言
世界媒体行业发展趋势表明,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由此衍生出的融合新闻成为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在报道媒介融合的产物融合新闻时,新华社主要运用了“两微两端”平台,对各平台运用方法及取得效果进行研究,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两微两端”平台分析
(一)微博平台
新闻传播仿拟艺术运用策略
新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独特窗口,是当代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人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因此,“新闻报道只有先引起受众的注意,并维持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谈得上让受众接受,而新闻报道在题材上的新颖,表达手法上的不落俗套,正是引起受众注意的重要条件”。正是为了留住那些在各种媒体上匆匆浏览的目光,新闻工作者们在精心组织内容的同时,对言语表达也格外重视,雕词琢句,匠心独运。而以新颖独特、幽默风趣为主要效果的仿拟也就成了他们手中一大法宝。“仿拟”是一种“仿”照某现成的语言形式“拟”创出一个临时性新说法的修辞方法。[2]它在满足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实现新闻报道的相关目标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然而,纵览当今国内新闻传播中仿拟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新闻传播中仿拟应用的艺术,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在新闻传播中运用仿拟辞格应力求实施“求同”“求异”“求简”“求趣”四大策略。
一、求同法策略
所谓求同法策略,“即努力使仿体接近、类似本体,努力保持本体的基本面貌,以充分显示本体和仿体之间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使仿体能较快地被受众辨认出来,并使人们能较容易地从本体身上推出仿体的含义”。如:例1.消费者:从文盲、法盲到营养盲(《青年时讯》,2006-03-03)例中的“营养盲”虽是一副“新面孔”,但由于它和本体“文盲”一词具有明显的趋同性,读者只要借助对“文盲”一词的认知,就能很快类推出“营养盲”的含义。实施求同策略,一是可以提高受众对仿体这个新言语形式的认知度,二是可以加强新闻语言的亲和力,拉近新闻和受众的心理距离,让受众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甚至有一见如故之感,从而产生解读的兴趣和信心。实施求同策略,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本体的求同———习见性
任何仿体都是依附于本体才得以“存身”的,它们的语义、语用乃至情感意义,都必须借助于本体的引导、提示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本体越为人们所熟知、所习见,其仿体就越容易为人们所认知、所接受。如:例2.《好马也吃回头草》(《中国教育报》,1994-07-18)该例的本体“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一则流传已久、为人们所习见的俗语,因此,一看到仿句,人们自然就会联系起本体,进而对其间巨大的语义反差产生强烈兴趣。当然,习见性并不一定就是指具有历史渊源的词句。且看下例:例3.一捆废纸引发的血案(《钱江晚报》,2006-03-01)人们也许还记得,2005年末,胡戈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剪辑制作了一个视频幽默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时间,“馒头血案”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片名“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知名度也借助网络一路飙升,几乎达到了无人(网民)不知的程度。于是,“一个XX引发的血案”也成了人们群起而仿之的本体,例3显然正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作者选择了具有高度习见性的言语形式为本体,该新闻一刊出,就因标题沾了“馒头”的光而吸引了不少受众的眼球。因此,新闻传播者在运用仿拟辞格时,可尽量选择一些“知名度”、流通度较高的言语形式来充当本体,如成语、熟语、经典名人名言、畅销书书名、流行歌曲的歌名歌词、电影片名、经典台词等,以获取“名语效应”。
(二)仿体的求同———形式趋同
民生新闻传播问题及策略
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对话语权和知情权的渴求、促进公共领域的构建,从而进一步提高受众的公民意识;挖掘、传承、发扬区域文化和培育大众化特征的电视文化。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民生新闻有诸多不足,存在某些传播困境,如出现垄断话语权现象、粗制滥造、内容量多而质乏等,产生了不良的传播效果,对于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十分不利。由此,采取策略完善民生新闻,使之走出传播困境,十分重要。
一、民生新闻的传播困境分析
1.传播主体存在垄断话语权现象现今,在具体实践中,民生新闻传播的主体走进充满刺激性的垄断传播话语权的困境,往往仅凭一家之言妄下论断。这种垄断的话语权,一旦出现矛盾的事件时,就对媒体的依赖极大,而不是寻求合法的法律手段来解决,只是一味地盲目崇拜媒体“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态度,如对政府和司法等的态度都会有影响。
2.传播内容量多而质乏,过于表面化民生新闻的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这就要求其在传播内容上锁定民众,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但事实上,许多民生新闻传播的内容逐渐走向世俗化、庸俗化。具体体现在:主题事项过于繁多,以及大量完全没新闻价值的新闻出现,反复渲染和停留在充满刺激性的人或事件上,激发民众的好奇心理,这些导致民生新闻传播内容肤浅,根本不能真正反映出民生新闻的价值。
3.传播技巧单一,采访与编辑形式弱化这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注重采访的艺术,采访简单、通俗,选择拍摄的新闻素材和角度都很随意。二是目前许多民生新闻在后期编辑中将大量原始镜头随意堆砌,甚至有的被采访者话音未落就切换了镜头,可以说后期编辑十分粗糙。三是表现手法“娱乐化”,即借鉴娱乐手法,对偷盗抢劫、突发事件等新闻报道进行“情景再现”。然而新闻现场的第一手素材如果没及时获得,是无法客观再现的。这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并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综合上述,我国民生新闻还存在许多传播困境,已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使得传播效果不佳。由此,为了能更长久地发展,新闻工作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民生新闻报道,使之尽快走出传播困境。
二、民生新闻的完善策略
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获取信息的时间更为及时,新闻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培养新闻采编人员的采编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采编;能力;培养;策略
新媒时代,新闻传播较之前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出及时性、多样性、个性化特点,尤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与习惯发生较大改变,为促进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更好传播,新闻单位应充分意识到这一改变,在新闻采编工作上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采编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不同需求。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人们迎来了新媒体时代,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如何把握新媒体时展机遇,深入掌握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技能,更好地适应时展,应引起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分析发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交互性、个性化、多样化。交互性指新闻信息传播不再是受众单纯地接受,而是为受众提供交互的渠道,即受众阅读新闻内容后能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进行观点交流。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交互性更具吸引力与粘性。个性化指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推送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这一特点要求新闻采编工作对不同领域做进一步细分,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要求。多样化指新闻传播渠道更为多样化,不再依赖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如微博、微信以及各类APP等媒介,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广。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中出现的问题
新闻传播特点及策略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网络信息行业的发展,新媒体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在帮助新闻传播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新媒体视域之下新闻传播存在的特点,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对策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这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1.新媒体视域新闻传播的特点
1.1新闻传播形式多样化。传统媒体中,信息往往都是通过广播、报刊以及电视来进行传播,新闻受众参与到新闻信息中的机会是非常少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展现出双向互动性,例如微博的出现,导致某项重磅新闻的发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可以说新闻信息与人们越来越接近。并且新媒体对点击率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大众的关注度对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2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对传统的媒体而言,传播内容往往就是文字或者图片,同时在新闻信息中占据大比例的是主流新闻,主要就是用于对政府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所以传播内容还是相对局限的。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接触到了除了主流信息之外更多的信息,包括财经信息、娱乐信息等。同时传播的内容也突破了文字与图片的局限,逐渐发展为以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相结合的信息内容。1.3传播主体更加广泛。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大多是新闻工作者,公众往往只能作为受体存在。但是新媒体视域之下,之前的受众甚至成为了信息的者,人们可以随时关注到信息的发展状况,新闻传播逐渐成为全民活动。因此说传播主体更加的广泛。
2.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
一、融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特质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新闻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报纸、电视传播逐步转向广播、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传播要求。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在融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了以下几种特征;其一是多样性特征,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大大增加,传播形式也更为丰富,如视频传播、音频传播、图片传播等;其二是高效率的特征,传统的新闻传播只能借助报纸或电视等媒介进行新闻资讯的了解,而在融媒体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微型站点来进行新闻传播,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二、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优势分析
(一)传播范围很广
移动短视频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蓬勃的发展,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大提升。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移动短视频本身的时长就比较短,更符合当代社会大众的阅读特点,因此其传播速度很快,且范围也很广。将新闻传播与移动短视频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大大增加传播的范围,只要手边有移动设备,都能借助短视频平台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相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而言,这种利用移动短视频的传播形式更符合新闻传播的要求,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内容自由灵活
党报新闻传播力提升策略
摘要: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进步,给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党报新闻带来了诸多挑战。新媒体对传媒生态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党报新闻的传播方式与用户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新媒体对纸质媒介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最终使得党报新闻的传播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如何提升媒介融合背景下党报新闻的传播力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媒介融合;党报;新闻传播力;策略
党的报告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为我们抓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和新媒体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关键时期,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是提升党报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党报新闻传播力面临的挑战
(一)传播方式与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党报新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十分快捷,信息内容的更新周期要远远短于党报新闻的更新周期,同时新媒体对新闻的截稿日期没有明确规定,普遍采取以“天”为标准的更新周期与发稿方式,而这些优势是依托于传统媒体的党报新闻无法比拟的。同时,党报新闻的信息采集与编辑依靠的是记者,然后刊登在纸质媒介上,例如报纸或者杂志。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一些新兴的信息载体来获取和信息,导致新闻的主体与形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处于新媒体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新闻信息的者与接受者,而不再局限于记者这个职业。由此可见,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对党报新闻的传播方式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另外,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技术及各种形式的电子通讯设备,对传统的阅读方式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媒体逐渐打破了传统阅读方式的限制与禁锢,从而使得多元化的阅读媒介开始兴起与发展。党报新闻依托于传统的纸质媒介,传播速度与信息储存量都无法满足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于是互联网成为了纸质媒介最好的替代品,最终对党报新闻的传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二)新媒体对纸质媒介的冲击。近几年,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逐渐占领了广告市场,推动了广告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使得新媒体在广告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对纸质媒介的广告市场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导致以报纸广告为主的纸质媒介广告市场份额面临着急剧下滑的困境。实际上,广告市场份额并不是新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之间的唯一区别,传统纸质媒介的发行量也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处于递减的状态,最终纸质媒介的市场竞争力出现了弱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媒环境,用户接触各种媒体形式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得党报新闻的受众呈现出分散性的特征,进而导致党报新闻的发行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另外,党报新闻自身存在阅读率低、市场不景气等问题,使得媒介融合背景下党报新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同时新媒体也对党报新闻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党报新闻传播力的具体策略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策略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许多传统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就在其影响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入手,分析其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应对策略
现如今,我们已经正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播越发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发展,并且在其新闻采编上逐渐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因此,为了减少“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必须认识到其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新特点,并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
1.采编对象愈发平民化。现如今,新闻行业飞速发展,关注新闻的民众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适应民众的日常需求,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越来越趋于平民化,从传统的新闻传播向着广大人民群众发展,采编的对象和内容逐渐贴合民主特性,尽可能地向民众提供即时的新闻资讯。这种新特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所面对的群众不再只是广播下的听众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全体,人们可以随时从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搜索、浏览新闻信息。因此,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对象的广泛性、平民化,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要将普通民众都作为采编的对象。在这一方面,东方卫视和广东卫视就做出了相应的姿态,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相继推出了《东方大头条》和《今日关注》等新闻节目,深度关注了人们特别关心的民生问题,凸显了“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平民化的新特点。2.采编方式更加多样化。一般情况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方式通常为文字、图像,手段比较单一,呈现出来的新闻信息也比较枯燥无味,很难吸引民众的眼球,激发人们观看和阅读兴趣,如果一直将这种传统的采编方式延续下去,广播电视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但是,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各种信息媒体的融合创新,新闻采编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新闻信息的视听效果,激发群众的兴趣,吸引大众的眼球。比如凤凰卫视,在考虑到“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于2004年6月开设了手机电视台,并添加了很多新的模块,采编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给群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3.采编载体更加丰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转向手机、互联网。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广播电视都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拓宽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4.传播方式愈发多元化。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通常是以电台、电视进行传播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但是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方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新闻资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渠道传播,与此同时,有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还开发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与受众价值需求更加契合的新闻传播渠道,这使得广大群众在查阅与浏览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方便于受众的同时,也使广播电视的新闻采编过程更加顺利。
二、基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的应对策略
电视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摘要:电视新闻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认知性和社会公信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分析了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众的心理和需求发生了变化,而大众的心理和需求是影响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这使得电视新闻媒体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鉴于此,电视新闻媒体必须创新产品模式、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这样才能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一、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创新新闻节目
受众最看重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电视新闻出现虚假新闻,会失去受众的信任,会让受众选择其他新闻媒介来获取新闻信息,这会导致受众流失、收视率降低。过去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受到互联网、手机等媒介的冲击,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如果再出现虚假新闻,会将更多的受众分流到互联网、手机等平台。鉴于此,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保证电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也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内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具体而言,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实事求是,突破资源限制,根据受众的心理和需求寻找真实的新闻事件,抓住重大事件,抓住重点主题,保证新闻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要对新闻节目进行创新,改变以往千篇一律、清汤寡水的状态,激发受众的兴趣,提高受众的积极性,进而可以有效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让受众喜爱并习惯于收看电视新闻的固定节目,打造电视台的金牌栏目。这可以有效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比如,对于一些受众极其关注的大型新闻、大型事件,类似于重要的政府会议、国家重要的体育赛事、受众喜爱的演出活动等等,电视新闻媒体可以进行实时直播,这可以有效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价值,提高收视率,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因为实时直播能为受众及时呈现信息,能够保证新闻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给受众带来别样的体验,能够加强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让受众喜爱并愿意选择电视作为获取新闻信息的媒介。然而,在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直播已经常态化,但一些地方电视台还没有实现直播常态化,这就需要地方电视台继续朝着这方面努力。
二、创新新闻编排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策略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环节与主要业务,而新闻传播活动又与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媒体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与转变。文章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融媒体的概念、内涵及对编辑工作的影响出发,着重研究探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技巧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广义上的融媒体,可以认为媒介融合的外延很广,既包括原有传媒产业,也包括以原有传媒为中心而参与进来的通信、科技等产业,是跨产业的融合。而狭义的融媒体,则可认为是指原有传媒产业内部的融合,涵盖传媒技术、产品形态、组织结构、所有权等要素的融合。[1]融媒体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闻的编辑工作愈加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但是,伴随着融媒体的高速发展,给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如编辑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编辑内容真实性缺乏、受众流失等,这都有必要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做进一步的创新与改变,使电视新闻传播活动能更好地适应融媒体环境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对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多元化的需求。
一、融媒体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影响
(一)对编辑职责的影响
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性工作,而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由于信息流通渠道众多,信息采集手段多样,一个媒体与其他媒体所采集的新闻素材大同小异。在内容同源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要想更吸引人,就必须在新闻信息的加工、开发中展现媒体独特的个性,新闻编辑的工作也就变得更加重要,职责也更加丰富。电视新闻编辑一方面需要更多地承担对新闻进行解释与评析的责任,从单纯的采编转变成“知识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创新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尽量延伸新闻生产链和传播价值链。[2]要做到这两点,编辑就需要在整个新闻采编过程中进行总体调度,要从原来的“新闻把关人”变为“报道策划人”。编辑要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和控制实现资源整合,不仅要熟悉新闻采编业务,还要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和策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