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21:26: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新闻传播
在媒体的新闻传播中,媒介市场化竞争态势不断加剧,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媒体新闻传播的内容和传播形式也在不断的改进,这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形成激烈竞争的同时,各自对新闻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也都有所探索和改进。在当前媒体的传播探索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关于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改进,在各自发展探索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一些共同点,特别是当前的媒介融合形式,这对提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产生积极意义,也是媒体探索上取得的成果。
1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点
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尽最大可能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成媒介观察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相似之处。
1.1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观察者,在社会新闻事件传播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是媒体必须具备的职能。然而,媒体的新闻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上,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新闻深度报道,形成新闻事件传播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以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为例,在形成对受众的引导性上,网络媒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络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和信息的自由性使得网络意见领袖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公知对网民的网络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同样也对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产生积极作用,例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央视的《新闻1+1》以及一些地方台的新闻评论节目等,还有报纸的新闻专栏评论等,都对传统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产生重要作用。
1.2新闻娱乐化现象普遍存在
深究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受众心理需求的不断变化,各种不同的新闻文体在改革中不断求异、创新,积极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新闻评论也是如此。
一、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从其产生、形成和发展,一直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新闻报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新闻评论这一样式的特征是什么,一直以来是业界和新闻评论研究界所争论的问题。对于新闻评论的特性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持己见。不管对新闻评论的特性的认识持何种主张,我以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写作新闻评论和研究新闻评论都离不开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这一根本特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新闻评论依赖于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是建立在真实事实基础之上,是对真实事实展开的评论,如果事实失去了真实性,有关评论就毫无价值可言。
2.时效性。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同样包括时新性和时宜性。新闻评论新闻媒体、个人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或问题展现观点、表明立场、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传播要素
由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各种局限性,众多电视台将公共新闻的理念引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电视民生新闻和电视公共新闻都是新闻节目,只是在定义上有少许的不同,但是笔者认为电视公共新闻与电视民生新闻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公共新闻的诞生更具有公信力,所以说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下就通过几个重要的传播要素来对电视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做比较。
1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就是两者的传播媒介相同,所谓传播媒介就是指传播渠道,两者的传播渠道都是通过电视来进行传播,因为电视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都是电视类新闻节目。
2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在传者上的不同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是将话语权交给老百姓,将镜头对准百姓生活,让老百姓可以在镜头前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生活,让老百姓成为新闻的主体,反映了平民的具体生活状况,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代言节目。电视公共新闻不仅仅局限与百姓对身边发生事情的讲述过程,电视公共新闻更重视的是发生事件的本身所诠释出来的道理和解决办法,这样的传者更具有公信力,公共新闻是在民生新闻的基础之上将事情进行深度的剖析,注重的是解决办法,公共新闻关注的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对事件的深层解读,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成为公共事务的解决者。
3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的讯息比较
说新闻与新闻播报模式转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媒体技术、新闻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样态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新闻播音风格也形成了多样化建构。近年来,“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一时占据了电台、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的重要位置。本文简述“说新闻”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比较“播”和“说”两种新闻播报样态的异同,并就时下“说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加以初步的探讨。
一、“说新闻”的出现
我国境内第一个用平实的语言来说新闻的,首先是陈鲁豫和她的《凤凰早班车》。在《凤凰早班车》中,陈鲁豫通过前期认真的准备,形成烂熟于胸的腹稿,结合早间新闻节目服务性、实用性的特点,以自信干练、轻松时尚的状态,采用播说结合的方式,胸有成竹地即兴表达,评说时事。在《凤凰早班车》中,新闻的播报不再是以往照本宣科地“播”,而是清新洒脱地“说”,从而实现了两个突出的转变:把新闻“播音员”变为新闻“主持人”;把新闻播报样态从“播”变为“说”。陈鲁豫及其《凤凰早班车》的“说新闻”样态具有几个鲜明的特色和效益:一是口语化的播报,主持人使用街头巷尾普通老百姓日常习惯所用的口头语点评新闻事件,在语言的表述上更具讲述感,也更有“人情味”,是真诚地在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这很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语言表达到位,主持人有较强的思维反应能力和即兴评述能力,表达即时、到位,并且一气呵成,还能给观众们随意、自然的感觉,语气的感情色彩恰到好处,分量也拿捏得很准确,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而且语势连贯富于变化,语言流畅;三是评论张弛有度,主持人能够就某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做恰当的评论,在陈述各家意见的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能感性地说出老百姓的心里话,也能带给观众理性的思考。陈鲁豫及其《凤凰早班车》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受其影响,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广播电视新闻的播讲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新闻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从国家大事到市井百态,从明星事件到茶米油盐,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百姓生活,说百姓关心的事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新闻面向人民、面向社会,新闻传播平民化也就成了现今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说新闻”以平实的语调,贴近生活的表达,使沉寂了多年的新闻播出方式有了新的声音。“说新闻”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纵观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说新闻”这种样态之下衍生的新的分支——“方言说新闻”。不少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办以本地方言“说新闻”的栏目,一时间成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如浙江一地,杭州有《阿六头说新闻》,绍兴有《绍兴师爷说新闻》等。此类方言新闻节目,由于具有独特的受众定位(当地的中老年观众尤其是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民众),满足当地受众的心理需求,极富平民化色彩,以亲切、诙谐、犀利的风格与观众作对等的交流,力图使观众通过收看节目,得到一种情感上的归属和满足。《阿六头说新闻》、《绍兴师爷说新闻》等开播至今已有多个年头,经久不衰。
二、两种不同的新闻播报样态
新闻播报样态指的是: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针对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采用不同的播讲方式所表现出来不同的新闻播报语言样态。播新闻和说新闻本质上都属于新闻播音,但却是新闻播音的两个不同的播报样态。“播”新闻是我国新闻类节目长期以来所沿用的一种播报方式,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各省市台的《新闻联播》等。这种宣读式的新闻播报样态,一直沿用了几十年,是一种较为受众认可的新闻语言传播方式。“播”这种新闻播报样态的主要特点是:创作所依据的是新闻稿件,一切建立在书面稿件的基础上,表现为语音规范、语言书卷化、语体结构严谨,既不依赖语境,也不强化“播音”的个性。这种语言传播样式有着语言规范、准确清晰、庄重大气、稳健有力等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播音员播报新闻是在读别人的稿子,见字出声,缺乏情感,尽管眼睛看着观众,但大部分的注意力还是处在提示器的内容提示上,这就使得这种播报形式缺少了吸引力和亲近感,使播音员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较远,交流感不强。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播出次数增多,播出容量加大,播出形式多样,从整点新闻到滚动新闻,从录播新闻到现场直播等。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传播方式在不断地演变、革新,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讲述式、谈话式的“说”新闻应运而生。“说”与“播”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个有稿一个无稿,一个是照着稿子念,一个是用自己的理解说。“说”新闻可以没有稿件依据,但有提纲,表现为语言口语化、语体结构松散、样态不受限制,对语境的依赖性非常强。具有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克服了单纯的“播”在语言样式上的呆板性,有利于发挥新闻主播的亲和力、风格个性来吸引受众,使新闻节目具有了较强的平民性、感染性和开放性。总之,新闻节目的内容形式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新闻播音也应该随之调整。无论是“播”还是“说”都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都在于传播信息、传递稿件的实质内容。“播”和“说”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完全可以互补。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息、稿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播讲方式,在不同的时段、不同受众群体中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例如,时政类、综合类的消息可以采用播报的形式,以确保其权威性、严肃性;社会新闻则可以采用“说新闻”的方式,以拉近和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新闻联播》这样庄重严肃的新闻内容可以采用播报的方式,而《晚间新闻》、《早间新闻》以及各类新闻专题则更适于采用说、播结合的“讲述”语态,以求亲切、自然、稳健、洒脱。“播”和“说”两种样态都要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适时改进,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受众需求。
三、“说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诉讼中新闻真实分析论文
一、对新闻真实的界定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这样界定,新闻真实是“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主体与客观必须一致,否则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①童兵指出,新闻传播的真实,就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合程度。②
可见,从本质上讲,新闻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而新闻真实讲的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问题,符合便真实,不符合便不真实。符合度越高,便越真实,越低则越不真实。新闻真实不同于文学真实、历史真实、科学真实等其他类型的真实,它是在新闻专业主义下的真实。这种真实及其程度受到社会环境、新闻事件本身的复杂程度、新闻从业者个人认知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说来,新闻界普遍认为,为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应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是具体事实真实准确,即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信息要素、所引用的材料、背景资料等都要力求真实;二是应做到概括真实,即应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三是应力求本质真实,即新闻报道应当尽可能地透过现象,将事物的本质呈现出来。
而所谓新闻诉讼,是指新闻媒体因已刊出的具体新闻报道而引发的新闻侵权官司。新闻诉讼中的“新闻真实”,特指具体新闻报道的真实,即已刊出的具体新闻报道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符合度。③
二、司法界对新闻真实的判定
目前我国与新闻诉讼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有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前者有关新闻真实的规定有四处,后者有两处。其中关键词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基本真实(属实)”、“基本内容失实”、“主要内容失实”、“严重失实”、有无“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等。从这些规定中不难发现,新闻报道是否真实是司法界在处理与新闻媒体有关的侵权纠纷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分析典型新闻诉讼案例,可以看出,司法界在处理新闻诉讼时有关新闻真实的考量标准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传播要素
由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各种局限性,众多电视台将公共新闻的理念引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电视民生新闻和电视公共新闻都是新闻节目,只是在定义上有少许的不同,但是笔者认为电视公共新闻与电视民生新闻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公共新闻的诞生更具有公信力,所以说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下就通过几个重要的传播要素来对电视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做比较。
1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
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共同点就是两者的传播媒介相同,所谓传播媒介就是指传播渠道,两者的传播渠道都是通过电视来进行传播,因为电视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都是电视类新闻节目。
2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在传者上的不同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是将话语权交给老百姓,将镜头对准百姓生活,让老百姓可以在镜头前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生活,让老百姓成为新闻的主体,反映了平民的具体生活状况,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代言节目。电视公共新闻不仅仅局限与百姓对身边发生事情的讲述过程,电视公共新闻更重视的是发生事件的本身所诠释出来的道理和解决办法,这样的传者更具有公信力,公共新闻是在民生新闻的基础之上将事情进行深度的剖析,注重的是解决办法,公共新闻关注的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对事件的深层解读,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成为公共事务的解决者。
3电视民生新闻与电视公共新闻的讯息比较
播新闻和说新闻的区别论文
摘要:“说”新闻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但并不代表所有新闻节目都一律要去“说”,还应依据新闻的内容、播出的时段、收视(听)对象的需求来定。本文从“播”新闻与“说”新闻各自的特点、不同之处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风格;“播”;“说”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新闻播音员都在尝试以“说新闻”的形式面对观众。那么,“播新闻”和“说新闻”的不同之处在哪呢?
多年的培养教育,使播音员头脑中的宣传意识、喉舌意识很强,肩上的责任感很重,所以在节目中是忘我的,总想对听众灌输什么,时刻提醒自己要达到宣传目的,这样使得我们的播音主观性很强。这种语言传播样式使“播”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相对较远,交流感不强,不强化个性。说新闻是一种具有主观交流式的传播方式,既服从于新闻的特性;又服从于受众听觉认知规律;还服从于口语表达的规律。“说新闻”则表现出的是灵活多样、语言亲切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谓“说”新闻,表现为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对语境依赖性强。在大众传播领域与“播”者相比,“说”者个性鲜明,与受众心理距离贴近、平等,交流感强,保持了其在人际交流领域中的传播优势。
“播”新闻的方式是新闻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通的播报方式,也是播音创作主体运用在各类新闻节目传播中最独特、最鲜明、最规范的语言态势。这种播报方式对创作主体提出的要求是“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也就是说,对创作主体的语音、用气、吐字发声、语句组织提炼、基调节奏把握等各项基本功提出了极高的业务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精神物质的极大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巨大变化,新闻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说百姓事、说百姓关心的事成为现今社会的需要。说新闻这种形式以贴近生活的语言、平实的语调,极好的表现了电视“说”新闻的特性。新闻平民化也将主持人从高高的报告台上送回了鲜活的生活,这就使得说者的对象感清晰准确,更容易把握态度的分寸,便于更加准确的传播信息。也给说者提供了表现生活的语言创作的大舞台,感情就会更加贴近受众,能充分体现平等交流的亲和力,赋予更多人情味的人文关怀。
“播”新闻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要把新闻文字稿件转换为准确、鲜明、富有感染力、传神、具有艺术性的有声语言。它蕴含着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品格、文化素养、业务技能、知识储备、气质魅力等综合因素。特别是播音创作的依据是新闻稿件,它受到稿件文体的严格制约,创作主体只能在规矩中出变化、理性中出情感。这样,要将一条几十字的新闻导语或一篇洋洋万言的新闻专题“播”成声情并茂、真切感人、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一定的创作功力是很难想象的。央视《第一时间》节目里有“马斌读报”这样一个小环节,取材广泛,基本上所有内容都源于其他平面媒体,将这些社会、文化、体育、财经等等方面的新闻整合在一起,再分出个轻重缓急,先后主次,主持人自然要在新闻与新闻之间安排一些衔接的内容。而且在说的过程中,该诙谐的时候诙谐,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沉思的时候沉思,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语言的起伏跌宕完全是跟着内容在走。我们自然就会觉得新闻更容易接受了,同时也接受了这种“说”的形式。“说”新闻这种方式与“播”新闻的最大区别在于创作主体只能依据新闻事件本身而非成形的新闻稿件进行播报,“报”的内容要靠即兴发挥,通过新闻播报方式的口语化处理,使受众听来轻松、亲切、自然,从而优化消息的有效传播。但这种即兴发挥,由于其创作空间既大又广,驾驭难度也就越大。所以要“说”好新闻,除了应具备“播”新闻的业务能力外,还应在其他能力方面有所拓展。“说”新闻的“说”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信息组织编排能力、逻辑思辩能力、捕捉新闻热点的能力、切中新闻要点的洞察力、现场即兴评述能力等一系列素质提出了要求。另外在“说”的过程中还必须灵活有序地处置各类信息,既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又不失传播者应有的原则立场,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感受与受众心理上的沟通,鲜明而到位地体现创作主体在节目中的驾驭、主导作用。
为文.新闻.人大新闻
喊痛改药——为文之道
先用八股文第一股破题。这里说的并非身体方面的“喊痛改药”,是如何写文章的问题,用“喊”、“痛”、“改”、“药”四个方面来说些为文方面的事。
一说喊。选什么样的人和事来写文章,古今中外有许多说法。如“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绕梁三日”,“使女人发出一声哎呀我的妈”,“无巧不成书”,等等。归结到一点,应该出乎“寻常”,使人“喊”一声好。所以我把它总结为一个“喊”字。古人所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用在这里,也是恰当的。选择题材、确定主题要能使人拍案而起,与你一起“呼喊”。但不能说“反常”就是好文章,也不能说“人咬狗和人狗一起咬”就是好题材。人生活在社会中,“正常”、“规律”、“平凡”是最普遍的现象,但“寻常”之中有不“寻常”。“寻”在古代是个长度单位,它是八尺,而“常”是“倍寻”,即为一丈六尺。过去把“八尺到一丈六尺”这个在平地上的长度视为“平常”,称之为“寻常”。然而,寻常中有着不寻常。“寻常”原本是平放着的长度,竖起来放就大不一样了,一丈二尺就不得了了,所谓“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也。这就是说,换个角度,把平放的竖起来,能立地生辉。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使人“呼喊”是“喊”的最重要含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写稿的第一个要点是,拔地而起,奇峰入云,使人不由自主地“喊”出声来。
二说痛。有米不一定就能做成好炊。好题材、好主题,如果选不好角度,也难成好文章。写作要讲究方法。“愤怒出诗人”,“血口”可以“喷人”。一针见血,直指痛处,是写作方法的最基本要领。钝刀子割肉不出血,隔靴骚痒不着痛处。使文章“着痛”就是一个选准突破口的问题。写新闻要找“由头”,便是这个意思。“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被认为是一副好对联;“枣棘为柴砍横截竖成四束,阊门建屋移多补少正两间”也被认为是一副好对联。然而,这两副对联都不着“痛”处。尤其是“枣棘”“阊门”联,风马牛不相及,百思不得其“痛”。写文章和打仗一样,必须找准突破口。选准角度之后,还得讲究结构,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流水账、糊涂账,是孟子所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豹头、猪肚、凤尾”,才能刺到“痛”处,才能如放“爆竹”般开头,如“数家珍”而叙,如“撞钟”一样余音缭绕。
三说改。晋代刘琨写过这样的诗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它告诉我们,千锤百炼,推敲润色,文章才能炉火纯青。“一气呵成”、“出口成章”、“斗酒三百篇”,不是夸张的话,怕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厚积而薄发”。杜甫写过一首诗:“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王宰是杜甫定居成都期间认识的名画家。这首诗称赞了王宰的创作态度,说王宰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酝酿成熟才肯留真迹于人间。名画家画画的态度,完全适用于写文章。俗话说得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怕千遍改。鲁迅曾在许多场合告诉年轻人,写成文章后要把可有可无的字改掉。被称为高产“才子”的郭沫若,也认为文章需要反复修改。杜甫的“语不惊人誓不休”和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古代诗人对文章反复修改的写照。文章写好后,不但自己要改,也要请别人改,改到实在没法改才可以出手。
四说药。民间有一种说法,“过路郎中不治病”,因为他说真方卖假药。写文章也是这般,如果尽是些“吃饱了不饿”、“一个人和两个人不一样”、“错误的都是不对的”一样的超级废话,那就是“假药”,不能治病,反而让人如得了瘟病一样莫名其妙。“过路郎中”可以不负责任,下次不在这里“过路”了。这文章却不同,“白纸黑字”往哪逃遁?语言学家赵元任为说明有些文章不能读,编过一则《施氏食狮史》,我择其要处编成如下顺口溜:诗士施氏誓食狮,适时石市狮逝世,十时适时视狮尸,始识狮尸是石狮。这是何种药物,能治什么“病”?充其量,也只能给相声演员当绕口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不在长短,有社会功能才好,才是治病的真药。
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的作用
摘要: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新闻的时效性很重要,新闻传播需要有时效性,要想及时传播新闻,就必须做好新闻的采访工作,在新闻采访中能够获取主要的信息,然后及时向公众。所以新闻采访的能力是媒体工作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展示其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本文将阐述新闻采访对新闻传播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采访;意义作用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新闻记者为了采写新闻报道,从相关客观事实中进行采集进而分析出对受众具有知悉意义信息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使处于原始状态的信息得到了搜集、整理、分析、综合。新闻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牵动一切新闻工作的龙头,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新闻采访是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其具有新闻性、公开性、时效性、广泛性等,是为了获取事实真相进行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
1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的第一步,新闻采访的内容直接影响整个新闻的质量,因此需要新闻工作者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力,因为新闻记者的采访决定了新闻的可信度与质量。所以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1在新闻传播中,新闻采访是核心
新闻主播必备素养
现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对新闻主播有了更高的要求:采、编、播合一。从采到编到播出,新闻主播都要融入其中,深入一线采访,能接触到第一手新闻素材,自己动手写稿,写的都是自己挖掘到的新闻,说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播音时就会更加有真情实感,而不是刻板地念稿背稿,可以收到言由心生的效果。亲自对稿件内容经过采编筛选,对稿件内容了然于心,而且在编辑筛选的过程中又会融入一些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这就使新闻主播对整档节目的把控更加有力,会大大增强新闻的的真实性以及主播播报新闻时的准确度,增强受众对新闻的认可度。
1“新闻主播”名称的诞生背景
克朗凯特的“过分要求”被满足了。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个集主持人和编辑主任于一身的新闻主播诞生了。新闻主播不同于现在的主持人,主持人只是单纯的做主持工作,将一段段的节目串联起来。而新闻主播要做的工作更多,策划、编辑、采访、制作、导播、主持等一系列工作大都是由新闻主播负责,不是全部但也会参与其中。目前,就国内现况来讲,读报类节目主持人更趋近于新闻主播的定义。例如《朝闻天下》、《新闻联播》以及各地方台的重要新闻版块等,都是依靠编辑组好的新闻稿或者提字器的提示,运用播音员自身深厚的播音技巧,给受众一种“说新闻”的感觉,和新闻主播的定义还有一定的差距。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批编辑记者型新闻主播脱颖而出。现央视新闻主播劳春燕就是其中的一员。劳春燕不愿自己只是一位照本宣书的“读字机”,她定位于自己——真正职业化的新闻人。她曾经就职于东方卫视,主播《东方夜新闻》,她每天都会准时参加该栏目召开的会议,和同事们一起确定当日报道内容,寻找新闻精髓然后深入挖掘,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她有过多年的采访经历,并且担任过制片人,这就使她比一般意义上的播音员有了更多的驾驭节目的自主权,她可以亲自参与到节目中定选题,和节目嘉宾一起点评时政,将自己的态度观点贯穿节目始终,真正体现了新闻主播的内涵所在。那么新闻主播和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播音员的共同点以及区别是什么呢?共同点就是要有较好的语言基础,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强,这是对新闻播报人员最根本的要求。那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新闻播音员一般是利用自己娴熟的语言技巧把编辑编排好的新闻稿件播报出来,其中缺少自己对新闻事件的参与及感知,所以有时候就会流于形式,而感受不到新闻事件的精髓,这样的现象尤其在没有多少生活经历的年轻新闻播音员身上更加彰显,所以专业的历练和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有深度的新闻主播必经的途径,在西方,重量级的新闻主播,他们都是在新闻记者、编辑、主持人的岗位摸爬滚打平均20年以上,几乎都是人到中年才走上这一岗位的。新闻主播要具备较高的综合专业素养——也就是我们提及的采编播综合能力。新闻主播要亲自加入到新闻编排的过程中,应该具备非常强的新闻意识和快速甄别能力,要对时政有很强的敏感度和敏锐性,更要有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要有把控话题、驾驭节目的能力。新闻主播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传递者,更是节目思想的表达者,是一档节目的灵魂人物。
2新闻主播必备的专业素养
首先,要深入一线采访,要接触到第一手新闻素材,自己动手写稿,写自己挖掘到的新闻,说自己真实的感受。新闻报道要有新闻事实,即所谓的“5W+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主播参与节目采制,了解新闻发展的进程,是把握舆论导向的关键途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新闻频道在今年春节前夕派出中央电台及电视台数百名编辑、记者、新闻主播奔赴基层展开采访,在《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联播》等开设《中国之声观察员新春走基层》《新春走基层•春运》《新春走基层•问暖》等专栏,报道将镜头对准老百姓,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新闻主播深入基层,走近百姓,听新闻主播亲自担负或参与新闻稿的撰写,是参加节目制作最有效地途径。写稿要以新闻事实为出发点,如何写出真实感人的新闻稿就非常考验新闻主播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新闻事件有准确的认知,在文字上要仔细推敲,既要客观准确报道事实,又不能流于平淡,所以日常生活中加强积累,多看多读多写多感受是我们提高自身文化内涵的不二之法。其次,新闻主播要积极介入到编辑工作中,要有筛选编排节目内容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参与对节目内容可以了然于心,对新闻精髓可以准确挖掘;通过对新闻稿的编辑,可以将一些生僻拗口的书面文字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使文字语言更接近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播好新闻,收到“言由心生”的效果。播音是新闻主播之根本,要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播讲,播说,播颂,评述,对不同的节目形式以及内容,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应对,要谈、访、评、播、说样样在行。谈要能谈出观点,谈出见地,引发受众感情上的共鸣;访要访出事实精髓;评要评述到位,直击要害,切忌不疼不痒;播要播得平易近人,避免拿腔作调;说要说得合情合理,这非常考量新闻主播的语言功力。
3提高新闻主播采编播合一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