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战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20:01: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挑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挑战

迎接新的挑战演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我成为第二位走上这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愿我这块砖能够引出后面的一块块好玉。今天,我参加竞聘的岗位是政教主任和办公室主任。我想,参加竞聘的其他同志和我一样,也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勇敢地走上了这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的个人经历很简单。性别一看便知,年龄已经揭晓,新年联欢会上刚刚得到一只幸运羊。90年四师毕业到八中,外语教的是小语种。98年有幸来到政教,一眨眼五年快到,一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自知晓。记住的是苦与痛,忘不掉的是欢笑!

政教主任这个职位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近五年的政教处副主任工作经历为我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前任两位主任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更被他们身上那种忘我工作、秉公办事、大公无私的精神所震憾,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道路。忧的是:今后在工作中我不知还要得罪多少人!说实话,政教处的工作细小、繁杂,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可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所以,政教处的工作必须做到“眼尖、腿快、嘴勤”,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奉献精神。回顾这五年来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由于别人的不理解,我伤心地哭过;由于别人的误解,我委屈地哭过;由于大家的宽容,我感动地哭过;得到大家的支持,我激动地哭过。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不经历风雨,又怎么会见到彩虹呢!

经历了近五年的风雨洗礼,使我更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如果我竞聘成功,我为自己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更新教育理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协助校领导抓好我校的管理工作。继承前任政教主任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做到:活动有计划,验收有总结,考核有依据,评比有结果,避免盲目性,增加透明度,政教处的工作要公平、公正、公开。

1、班主任培训有目标,落实有计划,总结有成果,个人有收获。班主任会议制度化,多层化。积极听取班主任的意见,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完善,尽量让领导放心,班主任满意。没有最好,争取更好。

查看全文

新世纪新珠海 新机遇新挑战

珠海是一个花园式的海滨旅游城市,四季鲜花盛开,满目苍翠,1999年获联

合国人居中心颁发"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

城市,以整座城市作为景区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还获得"国家园林绿化

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殊荣。珠海与澳门陆地相连,与香港隔海眺

望,国际级水平的珠海机场,更令珠海可直通世界各地。

人所共知,珠海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城市。珠海的建设者们在邓小平同志建

查看全文

中职德育挑战与创新路径

【摘要】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这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重智育,轻德育,使人们形成了不正确的认知,认为德育并不重要,事实上德育教育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笔者通过剖析中职德育中的面临的挑战,探寻德育创新的路径,以更好的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挑战;创新探索

1中职德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1生源差是中职德育难的首要难题。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对于现阶段的中职学校而言,大家都在“找米下锅”,充足生源无法得到保障,更谈不上要招收优质的学生。因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曾经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而这部分“难管教”的学生,往往带着诸多行为方面的坏习惯:旷课、迟到早退、迷恋网吧、抽烟、厌学等不良的行为。这显然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1.2智能手机给中职德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以往学生迷恋网吧,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校规的制定,对学生上网有了很大的限制,而智能手机却给许多学校的德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如今的手机几乎学生人手一部,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玩游戏、聊天、看视频、浏览网页。手机的功能的丰富多彩,让一些本就自律差的学生很容易就迷恋上了手机。甚至有很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把手机拿出来玩,这些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手机网上的网页、视频,有许多负面的信息,这给处在发展阶段的中职生的心灵带来一定伤害,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也难以控制和管理,这些都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性。1.3评价方式的功利性是中职德育又一弊病。当前学校检验德育效果的基本评价方式是量化考核。所谓的量化考核“从目标出发以量化的手段进行组织体系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管理手段。”这种量化的管理虽然对管理者而言便于操作、见效快,可是这却把德育工作的中人性化、丰富的德育内容,变成了简单、机械化在几个条目上计算分数。这种考核的方式导致了德育的内化功能的严重受阻,德育的本位价值被降低,从而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给中职德育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中职德育创新工作机制探索

2.1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中职德育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就应树立“以人为本,适应市场”的理念,围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使得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服务宗旨,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评价时,把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有机结合,在学校评价主要是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小组互评、自我评价,企业的评价主要是将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技能、常规管理等方面结合在评价中。只有这两方面的评价都能得到认可,学校的德育教育才能够称得上是成功的。2.2发挥传统美德的教育。提到德育教育,就被理解成讲大道理,对学生进行说教,空洞乏味,学生不爱听,老师干着急。如果我们发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的作用,我想我们德育教育开展的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传统美德,可以通过组织竞赛、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贴标语、墙面文化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我们学校利用在围墙上印制美德故事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还开展过美德故事演讲比赛,同学老师都点头称赞。2.3创新教学手段。作为德育主力军的德育老师,在教学中放弃非道德的强制性手段,还原“德行”教育。2.3.1学会真诚地关爱学生。首先要走近学生,多与学生接触、沟通,了解学生,洞悉他们的思想状况。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业不精,中考失利,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跨进职校大门的。他们已经在体验着失败带来的痛苦和自卑,所以更加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无论我们要做什么,都应该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这样做合适吗?要爱护每一位学生,就是要从细节做起,这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同时德育工作者要遵循这条原则:每个人身上优良的品质远比不良的品质多得多,需要做的是鼓励前者,抑制后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与错误时,不要当众训斥,可以单独找他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当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我教的班级有一位同学在大多数老师眼里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和老师对着干,挨过老师不少批评。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她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大热天的还捂了两件校服,我走到她旁边询问情况,还不理我,其他同学告诉我她发烧了。我一摸,烧的还挺厉害,那天医务室的医生恰巧外出培训,不在家。当即我决定带她到校外找诊所医治。经过这件事,她好像变得愿意听老师话了,不那么抗拒老师,后来还听到老师表扬她进步大呢。2.3.2善于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是有需要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层次是由需求的低级向高级逐层发展的。具体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大多数学生都是积极要求向上的,只是没有机会让他们表现。当班级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发挥班集体成员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凝聚了班级体的力量,当问题得以解决时要给予极大的精神鼓舞。还可以用社会上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和身边杰出青年的等事例不断地激励学生上进,只有积极进取才能自我实现,达到人生的最高目标。2.4强化实践德育。德育的教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这样的一个过程,而“行”则是关键点。所以德育的本质是实践,而作为未来的一个职业人,中职生需要培养敬业、诚信、团队合作、吃苦耐劳,这些品质都需要在一定的实践中去理解和学习,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认识、理解、养成和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质的一部分。因此,这就需要中职德育教育要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中去学习、实践。

查看全文

国际法新挑战研究论文

摘要:美国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战争,破坏了国际法的基础。许多美国军事科技首次亮相被用于这场战争。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简要介绍国际法中的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则、国际法对禁止战争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国际法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国际法

伊拉克战争虽经国际社会的多方面努力终于没能幸免,在人类社会刚刚迈进二十一世纪,便急不可待地爆发了。美、英发动这场对伊拉克的战争,其目的诚如现任美国总统布什的父亲老布什在1990年海湾战争时期所说的:“如果世界上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我们的就业机会、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世界和世界各地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灾难1”可见石油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笔者不敢断言石油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这场战争,但是,如果没有石油,情况或许会是另外一种样子。继1990年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之后,2003年3月20日凌晨,美国向伊拉克发射了巡航导弹,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也拉开了又一次现代化高科技战争的序幕。接二连三的局部地区的战争与武装冲突不断给国际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也使国际法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国际法有关战争与武装冲突的知识和国际法禁止人类社会战争行为的历史进程,并在这两者基础之上探讨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对传统国际法基础的挑战。

一、国际法中的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战争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交战原因各异,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对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人类社会中战争与武装冲突不能完全避免,国际社会承认这一事实,长期以来不断制定、补充和完善了一系列对战争与武装冲突加以限制和约定的国际公约、条约及其他准则等,构成了国际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国际法中调整人类社会战争与武装冲突的国际公约构成的战争与武装冲突法,是国际法中最古老的一部分。因为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或者说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的法律2”其渊源是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一般法律原则等。所以这些都是各交战国或冲突各方在彼此之间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时应该遵守的。

国际法中的战争与武装冲突法是成文法,它以创始及补充修订的国际条约等国际性文件为表现形式。“战争法规可以说是国际法各部门中编撰最发达的一个部门3.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的正式编撰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开始,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达到高潮。近、现代的战争与武装冲突法主要是以条约和习惯的形式,作为调整各交战国或冲突各方之间、交战国与中立国家之间在战争与武装冲突中的关系以及交战行为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例如:1856年4月16日《巴黎会议关于海上若干原则的宣言》;1868年11月29日的《圣彼得堡宣言》;1899年7月29日和1907年10月18日两次制定的《海牙公约》;1925年6月17日《关于禁止化学武器的日内瓦议定书》;1936年11月6日《关于使用潜水艇的伦敦议定书》;分别于1864年8月22日、1906年7月6日、1927年7月27日和1949年8月12日缔结的四个《日内瓦公约》,还有1977年6月10日签订的《日内瓦议定书》等等。

查看全文

小议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观念、现代教育、网络交流、创新思维

新的世纪的到来,我们所面临的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系。为学习者创立了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教育的模式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快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

广大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的有力挑战,必须要有急迫感,做到尽快学习新的媒体技术、驾驭新的媒体,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对由于教育技术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师必须要积极地迎接挑战,真正认识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自觉地运用好教育技术,教师要认识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把教学仅仅归结为课堂中教师的个体行为的传统观念,广大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教师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对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知识结构,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要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1、提高对计算机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查看全文

探究虚拟经济下的新挑战

虚拟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异化。虚拟经济在国外一般有三种叫法:一是fictitiouseconomy,是指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期权等等的交易活动;二为virtualeconomy,也译作虚拟经济,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visualeconomy,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即用计算机模拟市场来进行经济政策的模拟等等。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当今的交易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正确地看待虚拟经济,合理的运用虚拟资本往往会对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模式与虚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经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主要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于实体经济,形成其特有的对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现实所能提供的满足是永远也不够的;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弥补现实不足的手段,经历了五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一个阶段为虚拟货币的资本化,即使用闲置资本成为生息资本,这是产生虚拟经济的第一个最初级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通过银行起搜集闲置货币,使它们更好的成为生息资本;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就是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后发展为企业的有价证券进行市场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最后一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虽然在传统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虚拟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虚拟经济的支持。忽视虚拟经济,会给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障碍。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制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财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协调、健康地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并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对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的配置。虚拟资本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并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将低企业经营风险。各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对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资本节省了交易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的发挥了其作为货币数字化代表的作用。五是,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增加GDP的规模,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查看全文

重塑“人师”形象,迎接新挑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站在教育改革最前端,有必要重新审视自我,重塑自身形象,使自己具备迎接新挑战的素质和能力。

一、“以人为本”,重塑教育观。

每个人生来都有求知的欲望,都有自身发展的潜力,教师要善于“多纵比少横比”,即要多拿学生与自己比,少拿他们和别人比,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智慧和能力。以前,学生一旦犯了错,我们就会苛责,说“xx多聪明,你怎么不如他”等等的话。假如,我们用人本主义的思想来处理问题,即对事不对人,对于学生犯错的行为,我们采取有效方法让他们意识到并及时纠正。但对本人,还是要以鼓励为主,诸如“你很勇敢,希望你再想一想”、“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回答的”等评语,这样就不会熄灭学生求知的渴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持久。总之,我们应时刻做到心中有“人”,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幸福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以德为本,德高能为范。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神圣的。尤其是小学生,天真纯洁,把老师所说的话句句视为真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就像雕刻家手中的刻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痕迹。以前,常常不自觉地用教师的特权为自己树立权威,“以权服人”,要求学生言听计从,遵守规范。渐渐地,我开始明白“以身垂范”的意义,只有对学生以情动情,以理晓理,以行导行,才能使学生“不令而行”。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一切行为举止,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使教师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品格撒在学生的心田,绽开灿烂的花朵。要尊重学生人格,用富于感情、令人信服的说理教育学生。对个别后进生,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不要忽视“中间层”学生的存在,关爱他们敏感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注,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下,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博学勤研,业精堪称师。

查看全文

金融革新进度与挑战

全球金融系统正面临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在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而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正面临新的动荡。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和不平衡引发了一些方面要减缓金融改革的呼声。与之相反,我则认为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金融改革变得更加重要,而我们应该向前推进改革并兑现我们的承诺。理想的金融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较低的杠杆率、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更好的激励机制、更少的道德风险、更强的监督和更多的透明度。虽然短期挑战是真实存在的,但也不能让其动摇我们进行金融改革的承诺。

基本原则

我们进行金融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金融体系需要可靠的缓冲——资本、流动性、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强有力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将防止宏观经济的意外事件以及因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动荡而导致的某个特定机构或市场的问题。第二,维护金融稳定涉及各种各样的政策,包括微观和宏观审慎政策,但力求采用正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并通过加强会计准则使公司和市场更加透明以严格市场纪律也同样重要。第三,全球化的金融体系需要统一的全球规则。否则,当市场参与者通过各国不同的体制进行套利时,没有一个金融中心可以独善其身。第四,构建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不只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促进金融稳定以及结束影响稳定的危机周期事关私营部门的利益。银行的经理和董事能够而且应该落实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更全面的治理、更好的激励机制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更安全的银行业将意味着银行的股权收益降低,但收益会更稳定、更可持续,也将受到长期投资者的欢迎。设计这一政策框架所取得的进展令人印象深刻。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层决策者和技术专家都在深入研究、共同努力。金融改革接下来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始终如一地实施已经达成的协议;二是完成监管改革议程,包括处置机制、场外(OTC)衍生品和影子银行体系;三是确保足够的监管,包括宏观审慎监管和更积极的审慎监督。

实施已经达成的协议

巴塞尔协议Ⅲ在单个机构层面强化了巴塞尔协议Ⅱ的监管框架,并建立宏观审慎措施加以辅助限制系统性风险。但达成巴塞尔协议Ⅲ仅仅是第一步;第二阶段,即实施过程,则至关重要。更好和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众所周知,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对金融体系的资本比率和质量的要求。一旦完全实施巴塞尔协议Ⅲ,银行的普通资本至少要占风险加权资本的7%,对最具系统重要性银行则要求更高。相比巴塞尔协议Ⅱ2%的标准,考虑到定义的变化和风险加权,这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资本。一个未经风险加权的杠杆率将支持这些风险资本要求。从2013年开始直至目标期的2019年初,资本缓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设置这个漫长的过渡时期是为了减少资本办法对宏观经济潜在的负面影响。巴塞尔协议Ⅲ还从两个方面解决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减缓经济的顺周期性,减少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风险传播。就时间来看,巴塞尔协议Ⅲ允许监管者在信贷增长似乎要失控的时候对银行体系(包括国内外银行)实施逆周期的缓冲;对于多层面的风险,关键的措施涉及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陷入困顿或倒闭的概率和影响。这意味着最大的、相互联系最紧密的机构需具备更高的损失承受能力。巴塞尔协议Ⅲ的第二个核心要素,除资本要求之外就是流动性。新的流动性标准包括流动性覆盖比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LCR是为了解决市场短期损失的问题。银行需要拥有高质量的流动资产,才能经受压力测试的考验,如信用评级的下调或批发融资的损失。NSFR则是为了应对长期的挑战。它要求银行保持稳定的资金,与其资产的期限组合及(或)有流动性需求相匹配。监测实施过程在各国司法管辖区完整、统一和及时地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是巴塞尔委员会的首要任务。该委员会已经开始进行同业互查和专题检查以确保及时统一地实施巴塞尔协议框架的所有要素。在这方面,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正在通过同业互查过程推动实施全球标准。它已经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其他标准制定机构合作建立了一个协调框架,加强监测并公开报道各个国家的实施情况。

完成监管改革议程

查看全文

产业创新集群的挑战对策

摘要:苏州正在谋划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集群,苏州经济不仅有GDP总量高和企业发展潜力大,还有人才集聚多和创新支撑好等优势。当前苏州正在加快推进传统模仿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向产业创新集群转型升级。分析产业创新集群的内涵、特征和苏州产业集群现状。分析苏州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提出苏州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对策:加强源头创新资源导入,搭建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场景,促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来优化协同创新。

关键词:苏州;产业创新集群;挑战;对策

发展和壮大产业创新集群是推动城市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其显著特征就是城市本身的产业形成“创新集聚”效应,区域之间的产业创新集群的外溢扩散。当前许多产业集群正在“智改数转”,推进传统模仿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有助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产业的兴盛在于不断创新,如果不居安思危地持续注入“创新”元素,把“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上升到对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高度,激发其“创新”内生动力,将会丧失现有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机遇。

1产业创新集群的内涵和特征

1.1产业创新集群的内涵

产业创新集群是集聚互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与研发机构以及服务机构的产业集群,实行分工协作,能带动区域和行业创新,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主要特点是“创新”,主体是“创新企业”和“人才集聚”。以重大科技突破为前提,密集应用大量的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1],以知识创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产品为特征,且在“赢利模式”和“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的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除创新程度高和知识技术密集外,它是“产业集群”经过不断升级迭代后的现代产业集群。在产业创新集群中,除创新型企业外,还应包含创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和金融机构等,它们在政府政策主导下,通过市场主体调节,银行业提供养分与土壤,形成协同成长和互相交融的“共生共长”创新集群。

查看全文

中职德育工作挑战与创新

摘要:新时代来临,中职德育教育方式也紧跟潮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现代化的教育,因此中职教育也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对于中职德育教育而言,要不断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学生德育、情感以及心智的成熟和发展,更好地促进其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有健康的三观。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挑战;优化措施

德育工作作为中职教学中一贯的教学重点以及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个性养成、人格提升以及价值塑造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德育自身特性

(一)职业性。中职教育中,理论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专业常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都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分子。中职教育由于是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性就是其最基础的一门特性,育人之先是育德,德育教育具有优先性,中职德育教育的职业性,是提升中职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一个客观要求,是职业教育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二)技术性。中职院校和一些高等院校,其根本目的都是培养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才。但是由于院校的性质不同,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一般以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也就是说,中职院校最终培养的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满足当前社会的职业需求,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以及技术性人才。(三)实践性。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而言,是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较为显著的区别。实践性特征,一般都在具体的实训、实习、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等相关的教育过程中,该过程不仅仅是提升自己职业理论的时间过程,也是对中职学生强化其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因此实践作为最好的学习平台,在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职德育教育需要践行教学做合一这一本质要求。(四)应用性。中职德育教育还有一定的应用性特征,并且其应用性也是建立在技术性以及实践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中职德育教育需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使用的理论知识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在实践中应用正确的道德认识,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最终升华为一种自身的素质。总之,中职院校教学的特性,要求在德育教育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在体现自己特点的基础上,不断的构建一种独具特色是的中职德育教育模式,将中职生逐渐培养成德能兼备的且具有应用性、职业性、技术性以及职业性和实践性的人才。

二新时期时代对于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