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9:50: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特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1色彩构成的回眸
1.1色彩构成的概念
构成(composition),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它是现代造型设计的流通语言、是视觉传达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法。构成具体地说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入手,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即所谓三大构成。而色彩构成是继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它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色彩构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审美的判断能力和倡导创新的变革精神,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色彩构成概念,在这里简要地追溯一下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
1.2色彩构成的追溯
欧洲色彩艺术从传统架上绘画向现代表现色彩的过渡,经历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和抽象派等最具革命性的阶段。19世纪,由于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科学论述为欧洲艺术家探索新的绘画表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严重地动摇了一向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等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的棕褐色调,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进行户外写生创作。新印象派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等在研究光学和色彩学新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了用难以数计的小色点为基本语汇的"点彩画法",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点彩派技法与色彩构成教学中的"空间混合"有类似之处)。而后期印象派画家如凡·高(vangogh,1853-1890)等反对科学和客观的力量,虽然同样是画展现在眼前的习见事物,却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成分。现代热抽象绘画的始祖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则比印象派画家更大胆地反叛了传统。在印象派画家那里,色彩还是依附于具象的物体之上,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1]而作为冷抽象的代表人物蒙特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只用三原色构成画面,探索色彩的抽象表现形式--几何构成。
浅析立法创新与特色
倍受社会注目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已于2001年1月1起正式实施。这是继1999年6月5日,国务做出《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之后,北京市为落实这一《批复》出台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关村科技园区目前称为“一区五园”,即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是全国科技力量和智力资源最为密集,最为雄厚的地区。地处北京这一高新科技园区这些年来凭借资源优势不断发展,紧追先行于市场经济大潮前沿的深圳,浦东。成为中国具有全球创新经济竞争力的区域。
要提升中关村园区的竞争力,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不行的,与此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园区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注入了一支生命剂。《条例》是一部由北京市人大批准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它不是以规定园区的管理机构和优惠政策为主要内容,而是以规范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行为规则和法律责任为主要内容。不仅是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本《条例》。凡是园区的组织和个人以及其它主体的相关活动都平等的,无一例外的适用本条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以知识市场经济为主题,以高新技术为关键,从中关村实际出发,走向国际。它包括行政、民商、经济、科技、社区、文化、涉外、人事、执法等方方面面内容。《条例》显示出立法机关、决策人物、专家三方面较好的结合。《条例》的核心实质是把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成果最终通过法律体系固定下来。这部法规出台的宗旨是为了营造有利于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同时加快园区与国际的接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是个什么样的法:①《条例》是一个区域法而不是产业法。其更侧重于把园区作为一个特区,通过立法在园区内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平台,而不是像以往的惯例,通过立法为企业争取到更好的优惠的政策。②《条例》是一个超前法不是现实法。所谓超前法是在立法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为园区未来的发展留下较大的空间。而现实法旨在企业现实中遇到的问题。③《条例》是个创新法而不是集锦法。创新法是对先行法律制度尚未涉及的空间领域进行立法,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而集锦法只是将适用园区的现行有效的法规,政策汇集起来。④《条例》是一个框架法而不是个操作法。它着眼点是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构件一个宪章性的制度框架,为园区提供一个法治平台。
今年实施的《条例》,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法律上,首先确定了园区作为一个特定领域,受到特别法律调整的地位。在此之前,国家对园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以及工商管理领域,对于中关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条例》则对园区的整体法制规划,提出了建设科技园区的全方位法制环境::第一是政府服务环境。.《条例》中表现强烈的政府为经济服务的特色.,这一点对于中关村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得到加强。公开执法,听取意见,接受监督,是《条例》中政府执法的重要要求;第三,使市场交易环境更加宽松,明确确立了交易的自主性和当事人意志的决定性;第四,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投资的形式,投资条件以及投资的保护都给予明确的规定。比较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定,《条例》在约束投资的条件上放宽,而在保护投资上则加强力度;最后是人才流动环境。人才问题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问题,人才的自由流动,涉及到国家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一直是阻碍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条例》在这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规定了一系列的重要原则,保障人才的流动性。
《条例》为高科技企业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法治环境。它其中的一些条款在国家宏观的法律框架下也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具有鲜明的特色。下面将对于这些特色和创新结合条文进行分析:
⑴以从事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活动,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除外。”这是世界各国法律所普遍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其意思是说,任何在法律规范调整下的公民或组织,所实施的行为只要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禁止的,都是合法有效的。这条原则在我国的法律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也是此次园区立法突破最大的一点,第三款后面的但书(属于排除形式的但书)对于三种最基本的损害社会,公民的行为,做出了排除。说明,“法无名文不为过”是在一定限度下的“不为过”。
论文特色与创新
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一种“过程创新”
一般来说,企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规则”[3],企业制度要想免受“外部规则”[4]的异化而按照自身的逻辑持续展开和成长演进,制度环境对产权原则、法治原则和合约原则的遵循是基本的制度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较早和较好的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是自然成长型的;由于古代中国的制度环境在这三个方面均存在致命或严重的缺陷,结果使现代企业制度未从中国历史自发创新而不得不在近现代走上了一条制度模仿和推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道路。
(一)企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规则”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合约的外化,本质上代表了企业各要素产权主体间就如何配置企业产权(主要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通过某种再谈判机制达成的动态博弈均衡。可见,现代企业理论仍主要沿袭了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传统,把制度看作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易的博弈产生的“内生变量”。内生性的企业制度也可理解为哈耶克意义上的“内部规则”。
在哈耶克那里,“内部规则”作为其“社会秩序二元观”的基本范畴而与“外部规则”相对应。在给定知识分散化和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哈耶克证明:(1)规则本身是一种共同知识,社会成员通过遵守规则来弥补理性的不足,从而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世界中决策的失误。制度可视为规则的具体化,因而规则是一个更为根本的概念;(2)内部规则是分散的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发形成和彼此认同的制度,外部规则是与“个人”相对应的“组织”(如政府)通过命令——服从关系来贯彻某种特定目的(往往是自身利益)而推行的制度。内部规则并非总是最好的,外部规则并非总是坏的;(3)与此对应,社会秩序演化存在两条主线:一方面,当事人在遵守内部规则的前提下自主行动,通过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当事人与规则之间的互动形成一种自发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另一方面,组织为了特定目的,通过政治行为实施外部规则,形成一种围绕外生制度的外生秩序;(4)个人和组织之间、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之间普遍存在的互动关系,是社会演进的源动力,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的相互交织和具体关系格局构成现实的社会秩序;(5)由此,社会秩序的切入点是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的二元观,但由于组织同样要在一个更大的自发秩序范围内活动,因而内部规则和自发秩序比较外部规则和人为秩序而言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5]
尽管社会秩序必然是二元的,但正常社会状态下,其内部规则必定占据基础性的地位并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不过,由于内部规则具有自发性质,而外部规则多依托于组织而发挥作用,结果内部规则的形成和演进很容易会受到外部规则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需要设定一系列的制度条件来保证内部规则的演化不会因外部规则的干扰而被异化。企业制度的创新及其演化也是如此。
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研究
摘要:现阶段,在国家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引下,农村过去的脏、乱、差的面貌被改变,新农村更是以优美的环境展现在人们面前。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不仅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又一路径,更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的重要方式。将地方特色农业农产品以及文化资源依靠旅游业带动起来,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工作,回归家庭,避免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进而使新农村实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交通条件变好了,山绿了,水更清了。而伴随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尤其在大城市生活惯了的人们,面对焦虑、重压下的生活,更是向往农村的安静、新鲜的空气,绿色无污染食品等。可以说,农村带给人的不光是思乡的情结,更是一片心境放松之地的庇护所,而各地政府更是以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了城市居民的巨大需求,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1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1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具有其淳朴、浓厚的特色,与城市有着天壤不同,这里有自由自在的慢生活,有村落特色的历史文化,进入了乡村,能瞬间让游客感觉到身心上的放松。通过探索由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路子,对接三农,在将农业项目做精做强的同时,依靠农业旅游观光项目,采摘节等活动的开展,解决三农所面临的问题点,以实现振兴乡村发展之路。1.2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绿富双赢”的有效手段。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乡村的基础建设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而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时期,一方面农村的交通、水电问题能得到彻底性地改观,另一方面农民的意识也有了改变,环境保护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乡村青山绿水令城市居民无限向往。只有乡村的建设与环境方面得到同步发展,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涌入,实现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1.3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部分处于边远山区的乡村,交通环境虽不占优势,但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明显,由于缺少针对性开发,这些地方的人们也更多地选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生活,发展速度缓慢,远远赶不上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这些地方完全可以成为拓展训练、养生休闲的最佳场所,有了旅游业的带动,餐饮、民宿、其它农副产品的销售等,都会呈现井喷式发展,带动农民就业,进而创造丰厚的经济价值,为当地的脱贫工作贡献力量。
2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所面临的困难
特色教育文化新境界
一、特色学校富有历史渊源,各校特色教学促少先队文化
临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临安市始终将轻负高质的教育理念灌输于各校,致力打造活力高效的课堂,确保素质教育课程开足、开齐、开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每年,临安市教育局都会组织评选特色学校,并将此纳入各校教学绩效考核内容。到目前为止,临安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被评为特色学校。昌化二小希望通过开设民间体育课,如,踩高跷、踢毽子、滚铁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湍口小学是杭州市和浙江省非遗保护基地,在2007年成立耍碗兴趣班,由民间艺人穆跃照和周东辉负责指导,“耍碗”节目在杭州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上摘获曲艺类一等奖,而杨易健凭借着超凡的“耍碗”才艺,摘得了临安市首届十佳“阳光少年”。临安市晨曦小学自2005年学校科技馆开设电子百拼兴趣班,七年来,该校又陆续增设了小鲁班机床、机器人、建筑模型、陶艺、七巧板、航模、石膏像等20个社团活动。在建筑模型馆,孩子们亲手设计制造的数百套建筑模型鳞次栉比。而横畈小学的课外兴趣班注重从钢笔中寻求艺术灵感。学校每周至少有四节学生社团活动课,共开设了14个项目,包括音乐、舞蹈、体育等,学校还特地从中央美院聘请了美术教师,教学生钢笔字和钢笔画。钢笔字画社团共吸纳了60多名学生,是该校最具人气的社团。学校还自编了《写字校本课程》和《钢笔画校本课程》。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横畈小学的钢笔字画已初具水准。学校还特别购置了一千多顶白雨伞,“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直接绘制到雨伞上,全校师生人手一把,打造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
二、写字教学有特色,书写汉字一点一滴做真人
横畈小学是临安市“钢笔画教学特色基地”。该校的“写字教学”,也颇具特色。学校紧紧围绕“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点一滴做真人”的校训,开展了为期5年的写字教学实践探索。学校通过开展钢笔画社团活动,邀请名家举办钢笔画讲座、开展千人画千伞等活动,使其深受艺术熏陶、情操陶冶,培养少先队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他们发现,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窥见写字的博大与精深。学校的写字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学校各项改革的深入。长期以来,横畈小学注重写字教学工作。学校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工作制度、广泛宣传培训、开展各种评比活动等措施,积极营造写字氛围,不断提高师生的写字水平,全面推进写字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学校曾被杭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研究室评为“杭州市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研究共同体基地学校”和“杭州市写字教学实验基地学校”称号。学校注重特色文化建设,把写字教学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结合起来,倡导“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点一滴做真人”,以练字促习惯养成,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本着“阳光六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农村示范小学为目标,围绕“重常规、夯基础、上示范、争一流”的工作思路,促进办学品位的提升和德育特色的创建。此外,教师有多篇德育课题论文获省市县奖项或发表于专业报刊。
三、建设良好的少先队文化,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少先队组织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优良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导向、道德规范、信念追求、行为取向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熏陶和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不断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结合写字教学精心设计出语言环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环境布置,给师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多年来,我们除了有计划进行整体规划校园少先队组织、美化环境外,还十分重视少先队文化建设,创造优美、宽松、催人向上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每一个栏目设计、每一个活动、每一块园地都富有教育意义,体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展现学校的发展蓝图。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行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等组成的校园少先队文化领导组,认真学习了有关的规范,明确职责,制定出校园少先队文化环境的总体规划。其次,进行校园少先队文化环境布置。校园内设有“辅导员形象”“三个面向“”校风校训”等大幅广告标语牌,设立文化艺苑、书法长廊、名人名言长廊、楼梯间和走廊设立名人名句、名人画像、学生书法作品等。学校立足外来学生多而杂的实际和新课程理念,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以“阳光六年,幸福一生”为办学理念,以“健康、快乐、进步”为口号,结合“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点一滴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务实、博彩、灵动、教书育人的教风,乐学、善能、广识、创新、学做真人的学风,扎实开展工作。厚重的历史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学校陆续获得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杭州市农村示范学校、杭州市城乡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杭州市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研究共同体基地学校、杭州市写字教学实验基地学校、临安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临安市目标管理优秀级学校、临安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临安市校园文化先进集体、临安市二级学校、临安市绿色学校、临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临安市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电视频道创新性包装特色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包装的重要性:一是电视包装的重要作用。二是如何使电视频道包装脱颖而出。
关键词:电视包装电视频道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传输手段的改进和电视频道的增加,观众每天面对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提高电视台和各节目的收视率,各媒体不但注重传播内容,而且还意识到电视包装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眼球经济时代”,好的电视节目包装对于电视节目的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引起观众注意,甚至给整个频道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电视包装的重要作用
目前电视包装以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说到包装,人们一般会想到是对产品进行包装的意思,起到装潢和美化产品的功能。之所以把包装拿过来用到电视上,是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包装如同让频道穿上一件漂亮且合身的衣服,在频道包装上,长相可以比做电视节目的内容,而打扮则是频道的包装。这件衣服如果不经常去整理和维护,它的外表和颜色随时有可能会被遗弃。如果这件衣服维护得好,它会越穿越合身,这也就是说电视媒体不但要重视节目内容,也要重视节目的包装。
物理特色科技创新协同培养体系的研究
1.前言
在大学生创新体系的构建上,目前国内高校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以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为抓手,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实践证明,科技竞赛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相关学科知识面,有利于营造良好校园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其弊端,在这样的创新教育体系中,科技创新竞赛常常变成整个创新教育过程的终极目标,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在认知学范畴中,目前国内开展的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新。
2.物理特色科技创新协同培养体系实施方案与计划
在大学里,创新的源头就在实验室。在大学物理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精巧的实验仪器,涉及到广泛的物理现象。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因此,以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为起点,探索物理特色科技创新协同培养体系将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更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大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中产生灵感,同时这些课程亦对教具等产生需求,面对灵感和需求,学生以创新中心为平台,以学生社团为主体,通过实践课程、科研立项、创新设计大赛等环节将之物化成为科技作品以及新发现或者新方法,之后这些作品、发现、方法再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加以应用和检验。好的科技作品,还可以做为面向社会推广的产品,促进学生的创业活动。从体系构建的角度讲,其中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即作为教学环节,也是分析、评价、反馈环节。实践课程、科研立项、学科竞赛构成了实践环节。因此该体系是一个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社会活动、创业活动协同工作的特色创新培养体系。
2.1物理特色科技创新协同培养体系研究内容
2.1.1“物理演示仪器的创新与设计”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特色空间研究
摘要:空间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如何塑造具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并促进与保障城市设计的有效落实,值得探讨。以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与人才创新基地二期的特色空间为研究案例,利用比较矩阵等方法,从空间要素的提取、挖掘、评价到特色区域的划分、空间轴线的组织,最后形成特色空间结构体系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衔接,以期为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的产业园区特色空间塑造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特色空间;工业园区;网络安全产业
1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
2015年10月,政府工作会议中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所谓新旧动能转换,是通过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等经济新常态下的需求与供给,改变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的经营模式。
1.1产业动能的新旧转换引领产业空间新变革
在以传统“旧”动能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维系国民经济的支柱主要以原料、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企业为主,在此发展阶段,我国的工业园区主要以均质化、低密度蔓延为特点。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更新迭代,诸多大城市的产业园区逐渐由资金、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过渡,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
英语新增词汇时代烙印及文化特色
摘要:词汇的发展有脉络可循,各个阶段的新增词汇都有其时代特征与文化内涵。20世纪以来,各种新鲜事物大量出现,表现在词汇发展上是各种英语变体的成熟、英语变体融合程度加深、新词大量涌现而且全球化特色明显,包括信息时代的产物——表情包词汇的出现等,都体现着时代的创造性。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基于此,探究英语新增词汇的时代烙印与文化特色就是探索英语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英语变体;英语新增词汇;词汇文化特色;表情包词汇
据统计,现代英语词汇的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汪榕培,2018)。庞大的新增词汇也促使英语词典的不断更新。2018年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九版中囊括了185000余条单词、短语、义项,第九版内容较上一版增加约15%,全文修订超过5000项,另有近1000余条全新的词汇和释义。同时牛津词典和剑桥词典网站开设每日新词更新功能,也说明了英语词汇所代表的文化活力与创造力。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全方位覆盖、英语全球化、本土化的程度加深促进了当代新词大量涌现。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显示出20世纪各英语变体的逐步成熟化、融合程度加深,全球化特色明显的新词大量涌现和信息时代的产物——表情包词汇出现的现象,体现了文化深入融合、民族性加强、词汇形式多变的特征。这些新词诉说着时代的故事。本文立足全球视角分析这些语言符号品味文化交融与创新。
1全球视角下英语新增词汇探索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推动了英语词汇的发展。在惊人的信息流中,无数新词产生。英语词汇增长原因主要为三大类:一是在英语变体的成熟与发展过程中,大量借词的产生与词汇的再创造;二是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产生造成词义空缺促使新词的产生;三是人类自身具有的创造性,能运用多种构词方法创造新词。发展到了现在,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结构虽相对稳定,但其内容与时俱进;各英语变体趋于成熟与完善,并越发体现民族特性,凸显本国特色;人类认知作用受创新意识引领而越发活跃。基于以上诸多因素,去探寻词汇背后的时代烙印与文化特色。
2英语变体视角下的时代烙印与文化特色
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设计分析
1地方特色食物创新点的选择
1.1需求层次变化。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来说,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其产生的根源而言,往往是因为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需求而产生的;而地方特色食物,因为与特定地方的风俗、气候、地形等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被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对地方特色食物的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超过生理需求,而是上升到第三个层次社交需求或第四个层次尊重需求,这也是各地方食物产品创新要考虑的第一点。在开展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时,首先应当明确创新是针对社交需求还是针对尊重需求。例如,对社交需求来说,购买者往往对产品的形象和价格会有更多的要求。创新可以围绕包装、单个产品价格设计等方面进行。大多数日常消费的食品,创新方向应定位在这个方向。而对于部分比较稀少、价格较高的特色食品,则要更多地从满足尊重需求方面着手,创新需要从提升品质的附加服务等因素着手[3]。1.2产品功能提升对客户满意的影响。明确了创新的方向后,会发现在同一个创新方向会有多个创新点可供选择。例如,明确了一种食品的创新方向,比如进一步满足社交需求,这时会有两个选择,一是就包装外观,可以采用更精美的包装;二是产品可以采用真空保鲜的内包装,以延长保质期。这时,该如何选择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按照对用户满意度提升的边际效益来选择。此时可以用Kano模型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排序,以实现集中资源解决用户最关注的需求。Kano模型是一种需求重要性分析方法,它的功能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并且作出优先排序。它是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将用户需求满足程度和用户满意之间的关系以横纵坐标的形式进行定位。其中,以用户的满意度作为纵坐标,向上表示满意度提升;而横坐标则是需求的实际满足情况,向右表示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序较高。根据这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基于需求实际满足程度变化与用户满意度变化的相关性,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类,从而将需求分为5种类型:(1)基本型需求,这个需求是产品或服务必须能够满足的需求,如大米必须是可以吃的、自行车必须能骑起来,这种需求一旦得不到充分满足时,用户对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会立刻大幅下降,而用户的满意度却不会因为这种需求得到充足而明显提升;(2)期望型需求,产品或服务对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用户实际的满意度有比较明显的正线性相关的关系,这一种类型的需求如果满足的越好,用户的满意度就会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反之亦然;(3)激发需求,这种需求实际上不能称之为需求,因为消费者购买时,根本不会预料到他买的东西会有这样的功能,但是一旦消费者发现他买的东西这个功用,他的满意度会有一个大大的提高,而如果不提供这个功能的话,消费者也不会有什么感知,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满意度;(4)未分化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用户的满意度都不会受到影响,用户不在乎这个因素;(5)反向型需求,这种需示实际上也不能称之为需求,因为用户不愿意自己购买的东西有这种功能,比如用户不希望他购买的大米有特殊的臭味,而生产者却偏偏加上了这种气味,而这种气味的存在会使用户的满意度明显下降。对于地方特色食品创新来说,应当集中资源在期望型需求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激发型需求上进行创新,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方案的制定
2.1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入。2.1.1深入发掘特色产品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中的“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环境中,人类活动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遗留等[4]。对于地方特色食品,主要从以下方面发掘与地方文化的关系:(1)地理环境因素发掘,我国的地域文化非常丰富,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了特定的地理环境,也许就根本不会产生或产生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地方食品与地理环境之间,也总可以寻得内在的联系,比如南方的熏肉、北方的乱炖,都能找到其地理环境因素;(2)历史背景因素发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所以会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与各区域发展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地方,其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类型丰富,反之则是种类单一、欠缺深意,地方特有的文化也会影响到当地的食物,比如两广一带的客家食品,与当地其他食品的差别很大,就是因为客家人原来是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从北方迁到南方的,所以他们的食品偏好与南方当地居民有很大差别;(3)民俗环境因素发掘,我国民族众多,民俗文化种类丰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致使相应的地域文化也发生改变。比如民族迁移会把原来的民族文化带到它的迁入地,而且会尽可能的保存发扬该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民俗环境也是影响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因素之一,民俗环境对地方食品的影响在西南、西北区域更为明显,例如云南有很多不同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域,尽管这些区域距离很近,但他们的食物却有明显的不同;(4)社会制度因素发掘,影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制度环境因素,它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某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其制度因素,主要通过其行政机关、行政区域来发挥作用,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治理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候,地方制度环境因素对地方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这在香港、澳门就较为明显,当地食品受西方影响更深。2.2适合食品的文化符号选择。文化符号是文化的标识。他植根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生存环境,但由于地域的不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以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的文字、图案、气味、声音、经验等形式表现出来。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可以有很多种,其中既可以是具象的视觉符号、味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特征,又可以是反映地方文化的抽象总结,如粗犷豪放,就是内蒙古的抽象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中,并不是每一样都适合用于食品。在地方实物创新设计中,第一步是要全面梳理当地的文化符号。第二步才是从这些符号中选择适合特定食物的文化符号。2.3地方文化符号形式的选择。在地方食品创新中,选择文化符号,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针对包装、形状等进行外观创新,引入适当的文化符号。一是选择适合在食品包装、形状上使用的文化符号的形式。我国地方文化符号中,比较常见的有中国画、书法等。此外,还有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比如天津的年画、陕西皮影戏、河北的剪纸、苏州的刺绣等,都是当地著名的传统文化符号。可以在这些形式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用于包装、食品的形状。二是选择适合的传统图形。传统图形是长期形成的,反映人民对生活的期望和其他看法的图形。在地方文化中,常见的图形包括:人物图案(财神、门神等)、动物图案(龙、凤纹、独角兽、狮子、虎、鹤、龟纹等)、植物图案(梅、兰、竹、菊、松、牡丹、莲等)。此外,还有象征图案,包括万字、寿字、双钱、八宝等,这些吉祥图案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吉祥的美好祝愿。在使用传统图形时,要结合其文化含义。例如,蝙蝠和寿桃代表“福寿呈祥”,牡丹代表“永荣豪华”,莲花代表“清正廉洁”,满意代表“满意”,明月代表“明月”,麒麟代表“祥瑞”,松树、鹤、灵芝代表长寿等。利用这种传统的图形,传递具有某种精神属性的商品信息,可以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三是选择能体现文化特点也适合在食品上采用的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大部分区域,都有欢乐吉祥的含义,这种颜色也适合在大多数食品上使用。而有的色彩,则不适合在传统食品上使用,比如蓝色。除了视觉符号外,文化符号还包括听觉、嗅觉和味觉文化感官符号。这些符号都可以应用于地方食品创新。如四川食品,在包装、宣传、外观设计上,如果突出辣的特点,就容易让人将产品与四川文化相联系。2.4潮流与传统的融合。创新的目的,特别是市场面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没有市场和消费者的创新就无法保证其生命力,因此,在创新中,我们需要注意趋势与传统的融合[5]。一是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或者以对比的方法进行表现[6]。采用后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通过侵占、拼接等方式运用到创新食品设计中。混合对比技术通过弱化现代流行元素,将传统文化中稳定而丰富的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将传统的大烧饼制作得更小,保留其原来的椭圆式样。二是选择合适的现代元素来替代地方食品中的一些传统的元素。例如,在传统食品中,有很多高油高糖食品并不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在食品设计时,就可以采取原料替换等方法来提升食品健康属性。同时,在宣传上,也可以在强调传统的基础上,突出有利健康的重点。三是先解构,再融合。在地方食品创新中解构的目的是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壁垒。解构主义手法不是对传统的僵化,而是对传统的大胆改造和重构,使之符合现代文化的特点[7]。对于部分传统市场处境艰难,常规手段已经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妨借鉴这一思路,进行根本性的调整。2.5标准化。第一,在地方食物的生产方面,大多是延续传统,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手工制作一方面产量的提高难度大;另一方面,产品的品质一致性较难保证。为了使其更适合与机器大生产,就需要对食品作相应的创新,这就要求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对食品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原料选材料标准化、加工工艺标准化、配方标准化、包装保鲜标准化和配送标准化。第二,在选材标准化方面,在原材料采购中应建立一套质量验收标准,以提高食品安全,从根本上保证创新后产品的品质统一。第三,在加工工艺标准化方面,要总结作坊的生产流程。在设计工厂化生产流程中,要尽量保持传统工艺。第四,在配方标准化方面,传统食品往往都存在配方随意性大的情况,对于产品质量控制不利。在产品创新时,可以设计多种配法,适合不同需求。第五,在包装和保鲜标准化方面,要适应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应产品温度、特点的包装材料,并根据是否需要冷链运输等特殊要求,制订不同的包装标准。第六,在配送标准化方面,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配送标准化,以确保标准化产品及时送达各地客户,对于开拓市场有很重要的意义冷加工链食品转化成工业化产品,流程设计和监控等。此外,还可以在原来的地方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修订,设定多套标准,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8]。如针对老年人,将食物制作得更低糖低脂低盐,口感更松软等;而针对年轻人,则可以引入全新的口味等。
3创新的效益评估与方案修正
创新方案不可能是毫无瑕疵的,需要对方案作出动态及时的调整。而调整修正的基础是要及时对方案实施的效益进行评估。3.1创新效益评估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产生效益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效益是衡量创新活动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9]。创新效益评价,一方面可以对前期创新成效进行总结评价;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创新效益评估的方法。创新效益评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创新活动的市场效果,另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效果。创新效益的评估就是利用一定的指标、方法和技术对创新效益进行综合衡量和评定的活动。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由于超额收益法相对全面客观的反映创新的效果,建议使用超额收益法来评估创新效果。超额收益法的思路是把企业各项经营生产活动的整体收益作为基数,再把除创新活动外其他相关贡献生产经营工作的贡献作为扣除项,剩余的收益则可确定创新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法的分类。超额收益法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单期超额收益法,二是多期超额收益法。前者只分析一个周期内的超额收益来判断创新工作的价值,由于预测周期短,很少使用。后者利用多个周期的超额收益进行分析,由于一般情况下创新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涵盖多个生产周期,故结论更加准确。使用超额收益法来分析创新的效益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超额回报和投资组合回报。超额收益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从投资组合收益中扣除其他资产相应贡献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投资组合收益归为仅由创新创造的超额收益,也不能将创新带来的实际超额收益归为仅由创新创造的超额收益。分配生产经营,避免“高估”或“低估”。二是可识别的创新和不可识别的创新超额回报。可识别创新应根据其当前使用产生的超额收入进行评估。不可辨认创新,评估时可适当考虑其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价值,此时的创新成果可能创造的超额收益不再简单等同于组合收益中目前该创新成果的贡献程度。3.3创新方案的修正。根据创新评估结果分析方案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修正。修正建议采用分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确定修正方向。依据创新效益评估情况,对创新方案作出总体评价[10],再进一步分析影响创新工作效果的各个因素,找出具体的校正点。第二步是制订修正方案。根据确定的修订方向,修正方案通常有两处类型。一是创新方向修正,这种情况说明原创新方案有严重缺陷,需要对原方案作全面反思,寻找导致缺陷的原因[11],寻找原因的方向应集中在需求分析上;二是创新点修正,这种情况下,创新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创新的点并没有实现最大的边际效益,应利用Kano法,重新分析需求的次序;三是创新实施方法修正。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工艺设计和效益分析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