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8:03: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生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生代民工调研报告
2010年的暑假,我到惠州以打工的方式参加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此次暑期实践过程中,我着重调查了新生代民工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当前,在中国2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1980年后出生的约有1.4亿人之多,占务工者的60%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
一、新生代民工的社会特点
新生代民工是难以定义的一群社会群体。尽管现在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里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但是不管怎么说,新生代民工“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经使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或许,从他们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看,“新市民”才是广大新生代民工的追求的目标。
总之,他们是时代的新人,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我认为,当今社会对他们的看待,应有全新的视角;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态度。那些城市人戴着有色眼镜的嫌恶和排斥,那些低品位老板居高临下的担忧和怜悯,都无助于我们了解这一肩负历史使命的群体,更无助于国家正确处理这一群体的有关事务。唯有在更深更广的时代层面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这一群体的准确定位,他们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一代承载者,中国未来的又一群创造者。
自从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新社会主义梦想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如今,这个梦想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论文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缺失原因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研究角度很多,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综合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深度研究,可以界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制不健全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缺失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立法的一部分,而我国的立法的酝酿和生成程序复杂,历时长。我国的《社会保险法》首次提议是在2007年12月23日至29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经过4年之久的考核审议,才有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的诞生。尽管这部法律从实质上拓宽了我国保险法律行使范围,然而,那个时候新生代农民工的雏形还不存在,因此,没纳入这部法律之中。我国最初涉及到外乡镇职工的保险法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其中内容规定医疗保险费征缴的对象有:外商投资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城镇企业的其他职工。至于这个其他职工是否涵盖了新生代农民工姑且不论,我们暂且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也在规定范畴之内,但是法律没有对保险法的合法权益性做出具体详解,显然是个纰漏,可见其法律效应不高。而着眼我国的根本大法来说,《宪法》里也没有对劳动力社会权益做出明确规定。这对于给城市做出贡献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没有在城市里就医的保险权益、没有在城市里养老的权益、也没有劳动保护权益,可见这种缺失现象极为不公平。
(二)制度不健全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缺失
农民工事故的案例表明,农民工的利益是在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都受到损害后,面对既成的事实,可以窥探到,每一起案件,农民工都是据理力争、历尽千辛万难才能拿到点点损失费,而精神上的遭遇又如何计算。时至今日,可以定论政府再把把农民工的利益牢牢地系在土地上,已经是时过境迁时不我待了。新生代农民工这群弱势群体由于地位卑微,加之自身法律认识的不足,很难通过影响、通过诉求博得青睐、呵护,来争取社会保险权益。现实情况是企业不可能大发慈悲的为农民工替缴社会保险费,而作为政府也无法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个安全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政策环境。再者,有关法律制度更适合那些城镇企事业单位,而不适合个体业户这些群体;这些规章制度适用于城镇,而不是针对农村来制定的。至于居无定所的农民工来说更是难以列入范围之内了。
酒店新生代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分析
摘要:酒店新生代员工作为酒店基层服务岗位的中流砥柱,其自身所具备的特征和职业能力将对酒店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专业技能/能力、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三个维度评估新生代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总结出新生代员工对工作岗位的积极影响包括较强的新事物学习能力和广泛接触知识面、较强创新自主能力及突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而对酒店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则体现在自我约束和情绪控制能力差、承受能力弱化、职业感随机化的特征。
关键词:新生代;岗位胜任能力;酒店管理;人力资源;岗位管理
2018年,群邑与新生代(2018)联合发布《新世代人群洞察报告(2017)》指出,2017年,95年后出生的人群开始参与社会工作,该人群兴趣多元化、追求个性化,借助科技和互联网,更容易引发其爆点。出生于1995年以后的人群被定义为GenerationZ(Turner,2015),该部分人群更自信、快乐、更具团队精神,职业期望较高,渴望成就(王晓义,2014)。根据三亚旅游协会的数据分析,三亚酒店现有25岁以下(即1995—2000年出生)员工总数占总人数的41%,此人群将作为酒店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酒店基层服务岗位的中流砥柱。新生代作为高科技应用和移动智能的主流人群,在酒店岗位的实践中,酒店AI技术的融入则凸显出新生代的优势,但由于高星级酒店的基层服务工作的本质在于服务理念、服务行为和服务标准的结合,其自身所具备的特征、价值观和职业期望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具有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剖析新生代员工在其岗位的胜任能力的表现评估,总结新生代对工作岗位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帮助酒店理解新生代员工的特征,增强酒店对新生代员工管理的理念,提高其工作效率。
1新生代员工对工作影响的现状分析
学者将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定义为GenerationZ,即“Z生代”(Turner,2015)。Z生代是科技使用的高发人群,他们将科技设备作为沟通的主要工具(Van等,2016)。中国内地对“新生代员工”最初定义为1980—2000年出生的人群,此界限主要考虑该人群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且受到改革开放对80后人群的影响(皮常玲,郑向敏,2018)。内地学者认为,90后新生代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创新能力强,追求公平和尊重,职业期望较高,期望被认可,但价值观多元化,职业忠诚度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王晓义,2014)。因此,本研究将以1995—2000年出生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该部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为了解新生代人群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影响,侯烜方等(2014)开发了由功利导向、内在偏好、人际和谐、创新导向和长期发展五因子组成的新生代工作价值观模型,验证了其价值观对工作行为和决策、内在动机等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皮常玲、郑向敏(2018)基于此基础,提出了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酒店新生代的研究,王兴等(2017)提出了酒店业员工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员工的代际差异对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具有调节作用,也会因代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叶红(2015)从心理学的需要、阻力、反应、适应等角度分析新生代员工的适应性,提倡让新生代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学会承认与接受酒店新生代员工。过往研究中学者通过探索新生代的特征、行为表现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工作关系的影响,然而,新生代是酒店服务的主要力量,在岗位中的表现将影响酒店整体的服务标准和水平,但目前针对员工胜任力的研究方向并不多。在酒店业高离职率及面临用工荒的情况下,主导服务力量的新生代人群在岗位中的胜任能力对酒店运作具有较大的影响,酒店业对员工的工作考核和胜任能力评估指标要求更加系统化。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新生代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分析,探索新生代员工的职业能力,挖掘新生代员工胜任岗位工作的积极表现和需要提升的方面,旨在帮助酒店重新制定员工的培养和发展计划,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
2新生代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估指标
新生代民工考察汇报材料
年的暑假,我到惠州以打工的方式参加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此次暑期实践过程中,我着重调查了新生代民工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当前,在中国2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1980年后出生的约有1.4亿人之多,占务工者的60%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
一、新生代民工的社会特点
新生代民工是难以定义的一群社会群体。尽管现在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里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但是不管怎么说,新生代民工“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经使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或许,从他们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看,“新市民”才是广大新生代民工的追求的目标。
总之,他们是时代的新人,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我认为,当今社会对他们的看待,应有全新的视角;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态度。那些城市人戴着有色眼镜的嫌恶和排斥,那些低品位老板居高临下的担忧和怜悯,都无助于我们了解这一肩负历史使命的群体,更无助于国家正确处理这一群体的有关事务。唯有在更深更广的时代层面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这一群体的准确定位,他们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一代承载者,中国未来的又一群创造者。
自从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新社会主义梦想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如今,这个梦想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谈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战略要求。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的解决是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遏制城乡差距扩大,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生力军的今天,他们的素质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而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对其的教育培训,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
一、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一)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追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是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强烈愿望。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的知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队伍。由此引发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需求尤其是高层次的教育培训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教育的追赶一定要优先于经济的赶超。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由产业工人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本支撑。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人正是农民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又占绝大多数,因此没有这个群体的发展,就没有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要求各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证明,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能挡得住城市化的步伐,没有城市化,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也很难实现。而城市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没有人口的城市化,显然称不上真正的城市化。因为,严格说来,只有市民才是城市社会的真正主体,城市化的一个最本质的表现就是市民社会的建构。与纯粹务农的农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们在整个城市社会中仍然处于最底层。如果新生代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无法真正实现市民化,这势必影响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要使农民工转化为非农民工,成为市民,就必须大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技术能力,让那些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接受非正规教育和各种培训的人有机会接受再教育,只有进一步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素质,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才能彻底变农民工为市民,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三)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技工,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切实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弥补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相对不足的缺陷,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本。当前,全球产业竞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已是大势所趋,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需要,促使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变化。传统体力型劳动力的需求量正逐步减少,技术型农民工的需求量则逐步增加,以至于出现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状况,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技能性“民工荒”。作为现代化建设主力军之一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竞争力。因此,必须通过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四)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是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城市梦”要比他们的父辈更执着。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他们渴望成为市民,希望自己能留在城市里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因此,他们的市民化意愿和倾向是十分强烈的。正因为他们有梦,面对同样的社会境遇他们内心的困惑也就越大。面对他们的困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他们回到农村,安心务农;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他们。我们应该关注农民工的利益,特别应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愿望,因为他们是时展的生力军。只有不断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营造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和谐。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探析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是受职业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局限,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在城市长期立足而完成市民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农民工自身缺乏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市场不规范、缺乏可行性政府指导等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应探讨搭建政府主导的农民工就业教育平台,创设适合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完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
一、问题提出
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28日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我国内地总人口1395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全国农民工总数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比上年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比上年增长0.9%。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从2014年到2018年农民工无论是总人数还是外出农民工数量、本地农民工数量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农民工的就业人数逐年下降(见表2)。分析其中原因,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无关系。2015年3月5日,“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由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15》。这是中国政府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做出的提升中国制造业质量和水平的重大举措,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增强创新技能和人力资本。制造业现代化对工人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文化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的人自然会被淘汰。同时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城中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加之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等原因也使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综合原因造成就业人数不断下降。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农民工一般指户口在农村但不务农、在城市或乡镇打工的这一类人。这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他们虽然户口不在城市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员。“文化低”“能吃苦”是他们身上的标签。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是2010年国务院颁布并开始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有很大不同,他们虽然户口在农村,但是对农村和土地的依赖感以及眷恋性不强,更向往城市生活。他们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有一部分是随父母在城市打工上学,所以他们对城市更熟悉,更容易接受城市生活。虽然相比较父辈他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户籍、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家庭教育、职业技能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制约下,想要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为城市所接纳还很困难。(二)继续教育概念。继续教育一般指结束了九年义务制教育或全日制在校学习后,在工作中所接受的教育。继续教育按照举办的主体分为社会机构继续教育、职业学校继续教育和政府主办继续教育。政府主办继续教育往往是通过社区或者是当地企业来实现。按照继续教育内容,可以分为技能型继续教育、人文素养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也从原本单一的面对面课堂教育发展为信息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移动学习。对于继续教育的接受者来说,更重要的往往是继续教育的理念和接受程度、参与程度。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城市居民已经习惯于不断进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那么作为新市民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有这样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接受各种继续教育呢?(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过农业或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接受农业或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5.5%,比上年下降0.1%。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调查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教育的比重在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工缺乏主动性,找不到学习的入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一是自身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农民工的城市化不仅表现在城市有工作或者是买房落户,更多的是自身不断完善提高的意识,这种自我提升意识会影响到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可和接受度。但实际上有很多农民工仅满足于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对于城市化的认识仅停留在和城市人一样使用智能手机购物、去大型购物中心看电影,很少有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想法。例如去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岗位竞争力,自主报考一些学历提升的考试提升自己的学历,或者自觉接受一些办公软件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一部分农民工虽然想参加继续教育,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培训机构,缺乏经济承担能力,甚至害怕被骗。有的不知道自己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培训,进行哪个方向的培训,这都需要专业人士和部门的指导。2.政府举措不到位。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主办方、组织方应该是政府,政府只有大力宣传并出台相应政策,企业、机构、学校才会有相应措施。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政府需要帮扶的群体多,所以目前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政策规定政府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或学历方面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从供给方来说还是以社会机构为主,职业学校虽然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但大多是和企业合作,由企业统一派送员工接受培训,这也是从管理角度来考虑,个人报名很少。相对于农民工对职业学校的较高信任度,社会培训机构很难让农民工放下警惕心,市场不规范时的种种骗局案例让人记忆犹新。目前的状况是政府“有心无力”,社会机构“有心无信”,如果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问题就会简单很多。3.社会对农民工接受度不高。农民工一直被认为是“乡下人”“没文化”“素质差”的代名词,虽然近年来城市对农民工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逐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也以不同于父辈的形象出现在城市,但从实际来看并未真正接受农民工。有的农民工通过自己努力参加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是企业或周围人却不认为是有一定含金量的文凭,往往低看,不兑现升职或加薪的承诺。加之农民工由于自身人文素养的缺乏、生活习惯的差异,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被市民认为是没有品位、没有素质的一类人。这些都是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后需要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新生代员工游戏化管理思维研究
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由于类型单一、不够灵活,导致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游戏成长的85后、90后新生代员工已经步入职场并逐渐成为职场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新型的绩效管理方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吸引他们为企业所用,充分激发其潜力,就要充分了解其特点,他们对游戏尤其是电子游戏的形式更为熟悉,对其中的乐趣也有切身的体会,将绩效管理融入游戏元素。而游戏化绩效管理作为人才激励的新途径,设计理念符合其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也在逐渐改变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相比于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不仅高效精准,更加具有针对性[1]。
1概念界定
为阐述此文,首先界定两个模糊概念:第一,“游戏化”概念在1980年由多人在线游戏的创造者理查德•巴特尔首次提出,论证了以游戏化模式开展工作的论点;另外,《游戏化思维》一书则将游戏这样定义“在非游戏情境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Zicherman和Cunningham提出在解决问题时,让人们参加的过程中使用游戏的逻辑思维;Wwerbach认为游戏化是一个游戏过程。综上所述,游戏化即利用游戏元素应用于非游戏领域[2]。第二,“新生代”一词本文特指“85后”“90后”群体,这类群体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生主推力量,与“60后”“70后”相比,是互联网时代中成长出来的一代,更看重内在激励以及价值实现。他们追求自由舒适的工作环境,渴望被重视,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级观念淡薄,自我成就意识强烈[3]。
2理论综述
如今,85后、90后等新生代员工步入职场并逐渐成为各大企业的中坚力量。河海大学的刘航教授在《90后新生代员工游戏化思维管理研究》中提出,90后新生代员工在工作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都与以往的70后、80后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追求舒适自由,创新意识强,兴趣至上。(2)自我成就意识强烈,自信程度高,渴望被重视,敢于挑战有难度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可塑性。(3)价值观和心理需求多元化,企业忠诚度低,心理缺乏弹性。(4)注重“软福利”,崇尚自由民主,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4]。由于新生代员工这些突出的特点,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方式遭到质疑,出现了“管理失灵”。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契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满足新生代员工对管理的新需求,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绩效。对于“游戏化管理”的研究进行国内外比较,国外在游戏化管理模式探索上已有显著成效,而国内仅有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游戏化管理的主要模式、开发与应用等进行探究。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林新奇和潘寒梅教授在其论文《游戏化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中,对游戏化管理的设计思路,游戏化管理在人力资源各模块中的应用及其在国内企业的初步开发作了阐述与说明,并进一步提出游戏化管理开发应用的若干难点问题。而冯其洪和石金涛教授在《游戏规则中的激励机制研究中》,以盛大集团的“游戏式管理”模式为例,对这一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证。然而将“游戏化管理”与新生代员工联系,并从科学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此种管理模式在提高新生代员工绩效方面作用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对普通企业如何应用此种管理模式当然更是未有成熟的定论。因此,我们的研究有利于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缺口,并对游戏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3实践运用——盛大网络公司
新生代青年价值室内设计研究
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生代青年群体,正处于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和多重文化语境挑战之下。无论是时下火热的互联网经济,共享理念;还是独立精神,文艺小众等文化概念的崛起都与这一群体的命运息息相关。新生代参与经济和文化的生产消费,其在设计领域的诉求需要得到行业的及时回应。
1新生代青年价值取向建构
新生代青年应有基于自身文化历史背景的文化自觉性[1]。这需要依赖于当前社会学研究角度对新生代青年的关注;同时,青年艺术家通过作品所提供的预见性成果与价值判断也是新生代青年文化风向的重要信号(图1)。设计师对新生代群体的价值取向的研究和挖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即新生代文化最浅显的一层。表现在青年群体对于服装,饮食,居住和出行方式等方面的选择[2]。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可以发现新生设计品牌的形象,产品的内涵,可以从某些角度窥见出新生代的文化心理[4]。总体上,新生代对于设计消费具有以下几种需求特点:所指为新生代群体共同生活的历史背景下的人生价值观念,婚姻家庭观念,职业选择与道德观念,政治选择等哲学意义上意识文化。从以上几个层面对于新生代价值观进行建构和剖析,会对新生代整体的精神面貌有多维度的观察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用户画像,是新生代人群在设计文化喜好上的重要参照[3]。
2新生代文化与设计消费现象解读
近年来无印良品(图2),优衣库,宜家等设计品牌文化;LOFT风格,北欧设计,后工业设计风,网红小吃店等等消费生活文化,始终占据着新生代青年的话题。通过探究这一类觉美感上做到赏心悦目。以上的三点略显产品化的设计原则,迁移到室内设计领域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以宜家品牌为例,事实上宜家针对的人群是在城市中的新生代白领阶层。他们不一定有固定的长期住所,但是对于生活品质又有一定要求。品牌中“不是很贵,但有设计感,方便更换”几条直观的需求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群体的心理[6]。其次在形象上,北欧设计一直是兼具历史与品质感,人情化的代名词(图3)。因此宜家的成功来源于对设计消费全方位品质的把握。由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生代成为了第一批对于手机,电脑两种媒介工具依赖的人群。因此这种被工具和技术入侵,渗透并最终内化成生活方式的生存背景决定了新生代对信息是无比敏感的。作为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刷新着新生代的生活,其信息淘汰频率非常之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室内设计作品的时尚与新鲜程度的将受到考验,同时各种行业信息以及设计成果也将面临透明化,并且时刻处于被比较和选择和境地[7]。
3新生代室内设计转型策略探究
新生代农民工思政教育途径分析
一、引发新生代农民工思想困境的各种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制度因素
目前,中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体系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使他们无法在身份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虽然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由于他们是农村户籍,因此也就不能享受城市人所有的各种福利待遇和城市惠民政策,城市教育、城市社保、城市住房等优惠政策都与农民工绝缘。众所周知,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养家,除此之外,他们也渴望将来有一天拥有城市户籍,成为一名真正的城市人;然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却使他们的希望化为泡影,这种结果必然导致他们出现各种思想矛盾,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之所以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各种思想困惑,主要是因为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这是最直接的制度因素,同时也是根本原因。
2.政府管理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告别父母亲人,离开农村独自进城打工,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当前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户籍无法转入打工所在的城市,因此,一方面,他们的户籍还保留在原来的乡下农村,仍然属于农业户籍,需要受到原来农村所在地管理体系的约束,但由于他们离开了农村,因此,农村的管理体制对他们“鞭长莫及”;另一方面,他们虽然身处城市,户籍却不在城市,因此,无法将自己置于城市社会的管理体系之中,这就导致他们也不受城市制度的管理。这就使得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在农民工的管理方面出现“制度真空”现象,如何来设置农民工的权利和义务也就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政府的各种服务与农民工毫不相干。并且城市管理部门的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容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管理者和城市管理制度的敌视与抵制[3]。如果不加快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脚步,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正确引导,不重视他们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其结果必然导致出现更多的社会不良现象,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既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人心中的形象,又影响了城市的和谐稳定。
浅析新生代年轻人之宠物消费
摘要:在我国,饲养宠物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90后”、“95后”新生代养宠人群数量激增,注重品质消费,成为宠物消费的生力军,这一方面推动着宠物消费的升级,另一方面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年轻人的宠物消费进行思考与分析,为促进我国宠物经济产业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宠物消费;宠物经济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把饲养宠物当成生活方式,我国的宠物经济已然崛起。尤其是“90后”“95后”这一批新生代养宠消费者,与他们父辈养宠止步于“宠物吃饱喝足”的刚性消费不同,他们对宠物产品/服务多样性、品质与用户体验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宠物食品、智能养宠、宠物医疗、宠物娱乐等项目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新生代年轻人的宠物保有量上升以及宠物消费升级固然推动了我国整个宠物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作为宠物消费生力军的新生代年轻人,展开对宠物消费发展现状及这一群体规模增大、消费升级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为促进我国未来宠物经济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一、新生代年轻人宠物消费的发展现状
近日,由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的《2019宠物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90后”近一年线上宠物市场消费比超过四成,“95后”的线上宠物消费额更是连续三年成倍增长(详见下图)。(来源:CBNData消费大数据,2019)此外,《报告》呈现了新生代年轻人在宠物消费上“重视食品营养”“青睐智能设备”“线上医疗渐热”“乐于取悦爱宠”的四大发展现状。(一)趋势一:重视食品营养。随着新生代年轻人不断消费升级,宠物食品的消费结构在过去十几年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对宠物饮食营养的重视。首先,宠物营养品、宠物零食的消费比例节节攀升。《报告》指出猫狗营养品增长率连续两年超50%,并且消费人数和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同步增长。其次,定制型宠物食品消费增速明显。例如针对绝育猫的“处方粮”,相较于普通猫粮,更加低脂高蛋白,且有助于增加绝育猫的饮水量进而增加尿量,近一年市场规模增长了258%。(二)趋势二:青睐智能设备。新生代年轻人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自身事业或学业上,其中不少养宠者十分担心无暇照顾好宠物的饮食起居,因此他们十分青睐购置智能设备来照顾与喂养自家宠物。根据《报告》显示,这些智能设备的主要功能涉及环境监测、定时定量喂养、智能穿戴、监控,尤其是智能喂养与智能穿戴产品,近一年来消费占比提高接近两倍。(三)趋势三:线上医疗渐热。新生代年轻宠物主人十分关注爱宠的健康,而作为我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他们,亦把对爱宠的健康消费从线下的宠物医院诊疗延伸到线上的专业平台问诊。《报告》援引“萌爪医生”数据显示,宠物的消化系统疾病、日常护理、皮肤病等问题备受关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宠物主人线上问诊的高频问题。(四)趋势四:乐于取悦爱宠对于“90后”“95后”这个“独一代”群体而言,“人宠关系”被重新定义,宠物的定位不再只是玩物,而是亲密的精神陪伴者,因此,年轻的主人们十分乐意花钱取悦爱宠,渴望它们身体健康,更希望它们开心。从《报告》中能看到,不同玩具组合在一起的猫礼盒消费金额是3年前的27倍之多,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也愿意为宠物保险、运动娱乐、摄影等新型宠物服务行业买单。
二、新生代年轻人宠物消费引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