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7:38: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欣赏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综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其在欣赏实践中分辨美、丑,并获得自觉、正确的心理体验和评价标准。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能发生持久的兴趣,养成他们观察自然界或艺术品的习惯以及感觉器官的敏锐性,通过与杰作艺术的接触、对话和欣赏,在不知不觉间吸收艺术大师们的构图、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技巧,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语言,能够感受艺术、欣赏艺术,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着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着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美术欣赏如此重要,对小学生而言,只采取说教式教学是不行的,只有通过美术欣赏实践教学,才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二、把握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

要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我们首先要熟知他们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这点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等特点看出。首先是强烈的色彩刺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欣赏兴趣,比如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绿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等;其次是他们通常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另外是他们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如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还有就是喜欢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如城市的小学生很难感受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河滩上散乱的石头也是一种美丽。对于以上小学生的这些欣赏心理和习惯,我们必须了解,并充分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

三、激发学生的欣赏美术兴趣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通过音乐对人心灵与情感的影响,可以进行学生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艺术对小学生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鼓舞作用,对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质的培养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重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也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和作用缺乏准确的理解,仅仅把音乐欣赏课程当成课余休闲的课程,在准备方面缺乏认真的准备。在音乐教学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额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学生无法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二)教师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音乐素养也十分关键,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音乐素养有待提高也是影响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很多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师并非音乐专业出身,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很难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意见和知识,由此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三)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不足。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采用的方法缺乏合理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把整首音乐分成若干小段进行教学,虽然这样学生对音乐知识更容易记忆,但是音乐本身是有连贯性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并不利于学生对整首音乐情感的把握,也很难感受音乐本身的美感,长此以往的教学方法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一些音乐教师更热衷于音乐理论的教学,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者、歌曲表达的感情等进行介绍和讲解,这些并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把握,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将更多的课堂空间教给小学生,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程。想要发挥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音乐欣赏课程的意义和内涵,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关键作用,同时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的承担的是引导作用,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美的赏析和理解,进而通过音乐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想要更好的推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是发挥音乐欣赏课程作用的基础。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培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聘请具备专业音乐知识的教师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其次是加强小学音乐课程教师的音乐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作为音乐教师也要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进而让学生喜欢音乐。(三)重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传统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传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新课程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进而真正发挥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作用,发挥小学音乐课程对学生性格品质的培养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在是网络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现代教育自然也要借助这种新兴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进行实际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且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因此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还偏重于具象思维。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实际思维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充分利用一些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更多的重视,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作为音乐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重视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积极的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查看全文

职校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教育业逐步实现现代化。美术欣赏课程在职校的教学过程当中地位也显著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教学模式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结合职校在校生的特点,展开职校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职校;美术欣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传统的课程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修养。

一、在教学课程中引入美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职校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力,用心感受美术的美感,进而提高自己美术审美能力。对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是陶冶情操的过程,是一种视觉与精神的互动。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够解读出作者创作的目的、心情、状态等,从而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美术欣赏教学的对象并不只是美术艺术生,它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益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通过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能够弥补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的素质教育,提高普通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意识。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他们在校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获得适应社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他们就业领域很广泛。在就业压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通过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为以后适应新时代的竞争奠定基础。

二、新时代职校在校生的特点

查看全文

欣赏教学论文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Co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Code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查看全文

美术欣赏教学特征论文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查看全文

美术欣赏课教学艺术探讨

欣赏课,每个美术老师都头疼,难上不说,重要的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在下面像听天书一样,没有任何激情,等到讲完,学生也像解放似的,开心无比,那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呢?美术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可以开阔艺术视野及丰富美术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独立辨别美丑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的审美观念,更重要的是养成接受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着对美术教育的不断探究,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学习并非一种单纯的学习形式。它涉及创造美术形式的能力,培养将美术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能力。美术欣赏课就可以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正确认识美术作品,认识到各种美术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人。欣赏•评述作为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欣赏•评述”在保持好原有“欣赏”部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科的人文性质,使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系统性、整体性更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突显审美性

“欣赏”不单指观赏美术作品时心情愉悦,更深入的意思应该是通晓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在的含义。审美是美术教育的主题,它贯穿整个教学大纲和全套教材之中,实际上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可以说是每课必用。审美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自己对美术作品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认知过程的欣赏后加以评述,从建立审美意识到形成审美认识,最后成为审美表现。美术欣赏不能只以教师或书中搬来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去统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而应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参与评价。曾经我听过一堂美术欣赏课,教师在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一字一句都按描述的“达•芬奇用画笔表现了蒙娜丽莎惊人的容貌,那神秘的微笑像谜一般使人永远难忘……”此教法先入为主的将固定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无论现代学生是否欣赏“蒙娜丽莎”的神秘,是否喜爱“蒙娜丽莎”的忧伤,都得无条件地接受,都得认为这就是“美”。所以在听课当中我就听到有几位学生窃窃私语:“阴森森的像巫婆”、“没有眉毛有麻风病”、“一脸浮肿……”课堂中的小议立即被老师严厉的眼光所制止。当然学生的个人审美观不一定都是健康的,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二、找准评述点

“评述”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义的全面评价。这就是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该给予的评价是全方位、立体、综合式的。即包括作品形式语言的特点,作品隐含的意义,与以往相区别的仍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探究学习,“欣赏”是“评述”的基础,“评述”一定要为“欣赏”服务,这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教师“演讲”来照本宣科。

查看全文

校园艺术欣赏教学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形势喜人,加大了艺术欣赏内容的幅度,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增补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长期匾乏的空白,而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为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把艺术欣赏放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前锋,担负着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新一代的重责,如何进一步重视学校艺术欣赏教育和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艺术欣赏,解决在学校艺术教育实践中,艺术欣赏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艺术欣赏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充满种种矛盾的艺术欣赏教学现状,找出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和办法来改变它,使我们的学校艺术欣赏教育真正短时高效,丰富多彩’,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探讨能顺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艺术欣赏教育观念。

一、艺术欣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一些地方存在着重技能,轻审美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倾向,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艺术欣赏就成了薄弱的环节,违背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基本性和全面性原则,严重阻碍21世纪全民族的整体的审美素质的提高。

有专家预言,艺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为适应21世纪产业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通过学校美术欣赏教育对学生实施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重视美育,不仅小学、初中要开好音乐、美术等谦握,高中、大学也应开设艺术欣赏课,教会学生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

“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通过学校艺术欣赏教育这一具体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能正确的理解美和感受美,从而为创造美打好基础。

二、艺术欣赏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

查看全文

中职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提出的新举措,学校在教授学生各种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中职教学的过程当中,美术教学更加注重欣赏教学课程的开设。通过开设美术欣赏教学,能够更好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中职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的开设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中职美术欣赏教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提高中职美术欣赏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出更加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教学;欣赏教学;发展现状;改进举措

中职教学是学生面临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学习地方,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全面性的建设者。通过开展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情趣和欣赏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中职院校中,普遍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欣赏教学过程当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切实加强中职美术欣赏教学的实际效果,首先应该从中职美术欣赏教学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讨[1]。

一中职美术课程中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

中职美术课程中开展欣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职院校在进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开展美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悟和认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及艺术鉴赏、分析和评价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充实了第二课堂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外,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的增长知识点,增强对审美的追求,从而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有用的建设者[2]。另一方面,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方面的能力,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说,中职院校开设美术欣赏教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院校美术欣赏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美术欣赏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总之,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素质教育、直观性、教学方法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怎样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董好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经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查看全文

美术欣赏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是颇受高校重视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审美和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美学欣赏教学审美评价

美术欣赏活动是欣赏主体与客体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之所以使人感到可爱,美的形象中之所以含有感染力量,是因为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的本质,蕴含着人的最珍贵的特征——人的自由创造;另一方面,美并不是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去感知的。因为人有不同的层次和修养,所以他们对美的看法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欣赏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审美会显示出多样性。

一、认识和理解作品所固有的审美价值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容纳学生(主体)对美术作品(客体)审美的多样性,并正确地加以引导,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所固有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由于美术作品固有的审美价值,学生对其的感知与体验必然表现为评价性。只有经过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被认识和理解。当然,这里的评价又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再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等。但无论是哪方面的评价,要使其评价与作品的审美价值吻合,我们就必须具有相应的美学理论知识。

从教师的审美评价角度讲,评价除了要充分体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之外,评价的本身还要能引起人的美感。要使评价具有美感并能感染学生,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文化修养。比如,教师在讲形式美时,当谈到物质材料所产生美感的时候,引用美学家桑塔那耶的一段话:“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用大理石砌成,王冠不是用黄金制造,星星没有了火光,他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在这里物质材料的物质美对于感官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刺激我们的同时,它的形式美也是崇高的,它提高而且加强了我们的感情。”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理解作品审美价值的主要途径,尽管教师的评价无须表现出权威和终极性,但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和文化修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