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5:44: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农合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农合医疗制度优化研究
1.新农合医疗制度价值分析
从新农合医疗制度本身来看为了让其能够与国家发展及社会发展达成匹配,在其涉及过程中并未采取强制性措施,也就是说农村居民对参与社保具有筛选权力,这也使得相关资金筹备由多方共同筹资构成。在筹资过程中政府无疑占据了主导性地位,换句话说若要保持社保基金可稳定运作必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当然也需要农村居民积极配合。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即便是在国家工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改变不了农业大国这一属性,这也使得国家一直对“三农”问题都抱有密切的关注。国家明确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而建立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反也反映出了当与政府对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视程度。尽管如此但依然存在部分农村居民对该制度抱有迟疑、观望态度,态度并不积极。农村居民对制度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制度的可行性,因此在大力推广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同时应当切实考虑农民需求,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实际价值。从价值角度来看新农合医疗制度使农民的生命权与健康权得到了保障。相对而言部分农民属于低收入群体,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导向下使的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当出现经济风险时农民家庭只能通过内部生产资料进行风控。假设农民不幸出现严重疾病时,那么医疗费用将给农民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正是这种经济压力使得部分农民放弃治疗,这样农民的健康必然得不到保障。新农合医疗制度价值的出现无疑让上述情况得到了缓解,最起码降低了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这对于社会稳定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另一方面新农合医疗制度也体现了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相关数据表明在卫生事业投入上,城镇投入几乎是农村的2倍有余,从中可以看出卫生资源分配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也反映出了城市与农村的贫富差距。通过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有效实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不平衡的状态,在政府带动下实现了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让农村居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证。同时新农合医疗制度为农民抵御疾病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农民因病致贫、返贫产生了极其有效的控制作用。综合来看新农合医疗制度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平衡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点。
2.新农合医疗制度特征分析
新农合医疗制度若要发挥其实际效用必然需要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紧密贴合,而在不同时代下制度也具备不同特征。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新农合医疗制度曾经出现了多次更替并在更替过程中不断演变、完善、健全。目前新农合医疗制度在社保体系当中已经具备了导向性地位,它与城镇医疗保障共同组成了整个社保体系。在新时期新农合医疗制度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时代化特征。首先在当前新农合医疗制度当中参与了商业保险。这种结合扩充了医疗保障的范围深度,让农民的受益面得以增大。在商业保险作用下可让农民医疗费用报销额度大幅度上升使得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得以促进。这对于农民抵御重大疾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商业保险与新农合医疗制度融合后对于国家来说即可对医疗保险进行层次划分,可将管理、经办以及监管工作进行分离来提升事务处理效率。商业保险也可使农村医疗保险介入门槛降低,让更多的农民关注医疗保障服务并加入其中。新农合医疗制度与以往的医疗制度在筹资机制上表现了较大的差异,它要求各级政府在医疗基金筹集上必须要给予财政支持,也就是说政府承担了出资义务,必须向农村居民参保者提供相当数额的医疗基金。当前新农合医疗制度在保障侧重点上强调了应该建立适应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并将其付诸于提升农民抵御大疾病风险能力。在资金管理上以县为统筹单位,一般情况下统筹基金层级愈高,其范围也将得到提升,以此可促进经济体相互促进并增进了风险控制能力,降低突发性风险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3.优化新农合医疗制度对策分析
3.1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新农合制度研究论文
一、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环境特点
1.对推行和参加“新农合”的认识不到位。在欠发达地区,推行新农合制度首先遇到的是观念转变问题。一方面由于历史、经济、观念等多方面的情况,地方政府对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有关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细,宣传发动不深入,管理粗放,使有些政策措施未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对“新农合”医疗制度还是存有疑虑:担心政府的资金不能落实到位,担心医疗费用能不能合理、及时、方便得到报销,担心医疗费用过高、服务不好、得不到实惠等等。
2.医疗资源缺乏和政府监管缺位。医疗卫生资源是人民健康保障的前提和基础,而对于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来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首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就是卫生资源总量缺乏和人均卫生资源的严重不足。同时有效监管这些资源,促使农村医疗机构提高水平、保证质量、规范行为、控制费用就成了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但是现实情况是,越是欠发达地区,监管越是不利。
3.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部分贫困的农村居民受到收入水平低的影响而没有参与新型合作医疗,也影响到新型合作医疗的资金筹集,最终影响到新型合作医疗的参与率。
4.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人均收入水平低,农村贫困人口和接近于贫困线的人口多。在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的过程中,要保证把低收入家庭纳入进来,必然要帮助他们解决筹资问题,同时还要相应加大医疗救助的力度。
5.地方财政压力大。以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为例,2005年,江西省年末总人口4311万人,地方财政支出5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2.9亿元。与东部地区人口基本接近的辽宁省相比,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674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182亿元,可见差距十分明显。这样,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运转经费严重短缺,而这些地区的政府财力又非常有限,很难自行解决。在市、县级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必然影响到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即使按照现有的标准,由于合作医疗覆盖面的扩大和参合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省级财政的补助资金总数将大幅度增加,将对地方财政构成较大压力。
管理新农合医疗制度
为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和《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筹措应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家庭经济能力和医疗费用需要相适应,坚持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
第三条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第四条科学管理强化监督。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可操作性政策,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医疗服务,强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建立事前、过程、结果的“三公开”监督制度。
新农合门医疗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以及卫生部等七部委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06〕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与,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条在自治县境内的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基金统筹、互助共济,公开公平、民主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大病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基金补偿模式,以大病住院统筹为主。
新农合协调小组制度
一、协调小组的职能
负责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主要职能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
(二)研究制定我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并组织实施;
(三)制定市级有关部门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职责和任务,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为建立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挥积极作用;
(四)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总结推广经验;
新农合医疗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与,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条在自治县境内的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大病统筹、小病补偿,公开公平、民主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医疗。
新农合医疗制度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基本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及有关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县为单位统一筹资、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为主要形式的大病统筹合作医疗制度。
第三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筹集和支付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开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基金筹集采用“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原则。
第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对象及参合方式:参合对象为户籍在我县的农村居民及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参合时均要以户为单位参加。
第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年度为每年月日至月日。
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引导农民适时、合理就医,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根据《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五政发〔2006〕32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行“县级监督指导、乡镇统筹管理”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乡镇合管办在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管理。县合管办对乡镇门诊统筹实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乡镇合管办设立专职管理员。专职管理员从乡镇卫生院职工中择优考核聘用,报县合管办备案。
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论文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各地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不可否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客观全面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进一步推动制度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1筹资政策和筹资管理的可持续
能筹集到足额、持续的保障资金是新农合制度长期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只有国家建立了可持续的筹资政策,并建立相关的管理监督体系,才能实现制度资金来源的稳定,新农合制度才会拥有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因此,要实现新农合筹资的可持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政策及管理的稳定有效,包括筹资机制、补偿机制和基金管理机制各方面制度,并合理将其与其他农村制度结合,才能为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提供可靠的前提基础。
1.2较高的农民参合率
新农合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农民的参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率,只有农民对新农合认可,才能有效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只有农民从新农合制度中获得预期收益、得到实惠才会踊跃参与新农合制度,并最终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提高农民的参合率就必须设计惠及农民的制度,并对制度进行广泛宣传,促使农民积极参保。
新农合医疗制度对农牧民需求的影响
一、新农合制度对医疗需求方———农牧民的影响
(一)农牧民参与新农合的状况
1.农牧民参与水平及其原因
截至2007年底,调查样本乡镇(苏木)全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为100%,农村牧区居民参合率为89.15%,并且自愿参加新农合的比例超过了95%。这表明,农牧民对实施新农合制度存在着潜在的需求,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得到了农牧民的基本认可,农牧民具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尽管农牧民的新农合参与率较高,但仍有近10.85%的农牧民没有参加新农合。研究和探讨究竟哪些因素制约了这些农牧民参加新农合,对于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调查表明,制约农民参加新农合的因素大体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农民自身因素导致农民放弃参加新农合,另一类是新农合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制约了农民参加,还有一类是其他原因。农牧民由于自身原因而放弃参加新农合的比例为36.96%(见表2)。其中,19.57%的农牧民因为平时比较健康、很少生病而放弃参加新农合,这部分农牧民的平均年龄在36岁。由此可见,在自愿参加的制度下,新农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行为,即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往往会放弃参加新农合;15.22%的农牧民因已经参加了公费医疗、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其他健康保险而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有2.17%的农牧民因为经济困难而没有参加新农合。相比之下,农牧民由于新农合制度设计不完善而未参加新农合的比例较大,达到45.65%(见表2)。其中,8.70%放弃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认为报销手续太复杂,为了报销有限的医药费农牧民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从经济上来说不合算。对上缴的新农合费管理不信任而不愿意参加的比例为4.35%,这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的合作医疗实行时期,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挪用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和农牧民交钱、干部吃药的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农牧民的利益,影响了农牧民对新农合的信任。还有2.17%的农牧民认为新农合指定的村诊所、乡卫生院或县医院的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比其他医疗机构要高,虽然新农合对部分医药费进行报销,但最终从新农合受益的不是农牧民而是医疗机构。由于在外地打工或工作而放弃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工所占比例最大,达到19.57%。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实施新农合地区规定仅补偿在本旗县内指定的旗县医院、乡卫生院或村诊所看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到旗县外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需要旗县医院开具相应的转诊手续才能予以补偿。而农村牧区许多外出务工农牧民是到外旗县、甚至是到外省市务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另外,有17.39%的农牧民因为年龄太大、病情太重或因年龄太小不符合新农合医疗条件等原因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上所述,农牧民不愿意参加新农合既有农牧民自身的原因,也有新农合制度设计上的原因,然而,新农合制度本身不完善则构成了制约农牧民参加的主要原因。
2.农牧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程度
一项新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参与各方对政策本身有充分的了解。新农合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农牧民医疗开支的补偿来减轻农牧民由于医疗支出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因此,农牧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农牧民对新农合补偿范围的认知程度。农牧民了解新农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干部的宣传,其次是电视、广播及报纸等媒体的宣传。调查发现,新农合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牧民对本旗实行的新农合的补偿类型和补偿范围的理解与政策宣传的内容存在偏差。根据新农合的政策文件,在所调查的样本村中,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可以报销门诊费和住院费。然而,根据对农牧户的访谈,7%的农牧民认为,他们参加的新农合仅能补偿门诊费;25%的农牧民认为,仅住院费能够报销;57%的农牧民回答,门诊费和住院费都可以报销;还有近11%的农牧民说不清楚合作医疗到底能补偿门诊费还是住院费(见表3)。由此可见,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