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4:26: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念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念教育

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行为形象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和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在高职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少数青年教师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弱化,都会对个人发展和学生培育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探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必要性;路径

在中共一中全会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事业和生活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地位,也决定了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在2014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特质,其首要的就是要有理想信念。青年教师是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在与大学生沟通上因为有着年龄优势更有亲和力、亲近感,更能易融入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那么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1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以“post-80s”为主,包括一些“post-90s”。这一代的青年教师以独生子女居多。优越的生长环境,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具有个性鲜明、思维开阔、勇于创新等特点,但同时,“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也导致他们有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分析问题、面对困难的能力不足,理想信念容易动摇。此外,这一代青年教师成长的时代正值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外来思想与我国文化、思想交汇的时期,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多元也可能会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树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1.1政治意识淡薄。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关心时事政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国内、国际政治事务。当代青年教师出国留学的机会增加,接触西方文化、思想的机会增加,但因缺少国内实践机会,对我国实际情况不能作出客观而全面的判断,在对中西方意识形态比较、思考时,容易断章取义、有失偏颇,并进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或是言论。周卫东(2019)的调查显示,近21%的高校教师曾出国深造。他认为,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外来的社会文化和思潮,面对西方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很容易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2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的缺失首先表现在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非党员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张霞、邓淑华(2016)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模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淡薄,调查显示,37.78%的青年教师持怀疑态度或不相信马克思主义,22.22%的青年教师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然而,约14.44%的青年教师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毫无意义。青年教师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欠缺鉴别能力对我国主流文化缺乏深入认识,更易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此外,对理想信念认识不清,也是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缺失的一种表现。1.3价值观念弱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承担较重的科研、教学压力,同时因为青年教师工龄短、职称低,福利待遇相对较差而要承担生活的压力。对于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买房、买车、成家、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等巨额开支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影响。消极的价值观念使部分青年教师丧失了价值抉择力,在课堂内外向学生灌输“金钱万能”的理念,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一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功利倾向。何祥林、吴长金(2016)发现,约17.5%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问题。一些青年教师漠视教师基本道德准则,上课迟到、语言行为不文明,更有甚至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不践行。

2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理想信念教育讲课提纲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理解教育的必要性

今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全军部队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从上到下,各级党委都十分重视。这是深入贯彻实践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述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学习和理解江主席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的重大行动,是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坚持不懈地强化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的具体步骤,希望全团官兵站在国家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理解和把握这次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这中央军委的决策上来。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我军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内在要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红旗落地”,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谷,人们在思想上对“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疑虑;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企图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从未停止;为阻挠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殚精竭虑,这次中美撞机事件更充分地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狼子野心;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单极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斗争,此起彼伏;我国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我国处理国际事务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对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许多人缺乏全局高度性的认识。党中央、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做出了在全军开展以“赞颂党的业绩,强化军魂意识”为主题的信念教育的正确决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向更深更高层次推进的客观要求。在迈向新世纪的征和中,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最终决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改革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官兵与党同心同德,与改革共命运,切实担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责任,是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党的路线和党的理想的高度,去拥护和支持改革。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军队完成“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思想政治领域,各种正确和错误的思想,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增加了官兵在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上的复杂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这种错误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可怕。同时,世界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特别是现代化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的军队面临着能否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大考验。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官兵精神支柱、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军能否完成“两个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着眼解决问题切实把教育落到实处

查看全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有感

去年,有幸参加了长宁区第三届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聆听了不少专家的报告,同时班主任张邦浩老师也为我们推荐了不少教育教学类的好书。通过这些学习和阅读,开拓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论引领。其中有一本书,封面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被这一段话所感动,让我的内心有一种读一读的渴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引导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何其重要,这就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许多的教育学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是在于人的发展。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信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信念,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牢把握这一要求的深刻内涵并加以认真实践,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第一,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和信念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理想以信念为支撑,理想的追求和实现体现并折射着信念;信念决定着理想的内容和方向,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理想。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理想信念能够达到如此崇高的境界。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和民族未来的前途。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光荣任务。高素质创新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其他素质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首要的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的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应当看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思想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地反映到高校中来,影响大学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思想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渗透和影响,使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不能很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为国家、民族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还有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遇上学习不顺、爱情失意和人际交往紧张,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现象,甚至作出极端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因此,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政治合格、思想敏锐、知识渊博、专业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第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传统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民主革命时期,同志常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来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他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完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正确性的共识。与认同。正是这样的理想信念,成为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靠着这种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第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探索新途径,抓出新成效,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科学理论教育。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只有真正具备了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够牢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只有到了理性阶段,才会对社会主义作出首先是一种“科学”而不仅仅是人们信奉的“主义”的判断。如果只知道它是“主义”,而没有认识到它是“科学”,那么这种信仰是不成熟的,是缺乏根基的。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一百五十多个春秋,其中怀疑、非议、否定的态度不断。如果不努力学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质,把对社会主义的信仰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就不可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应加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的力度,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之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查看全文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与时代课题

1.在全球化背景下,价值领域空前频繁的相互交流与激烈碰撞。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快了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同样加剧了我国思想理论界与世界的融会与交锋。其利无须赘言,其弊便是致使价值选择的茫然甚至混乱,这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究其原因:其一,面对社会思潮多元碰撞,促使当代大学生要在多种价值判断中进行选择。这使青年学生避免了改革开放前价值选择一元化所带来的僵化,但同时又面临丧失价值选择标准的危险,我们跳出了“没有选择的标准”之禁锢,但又可能进入“没有标准的选择”之歧途。其二,青年学生对西方现代社会思潮的认识局限。由于青年学生在理论修养与社会实践上的欠缺,面对复杂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求新追异成为其群体性特征,却很难认清这些思潮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加之,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如何超越传统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没有理清这些先进理论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间的理论关系。没有清晰地向学生表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对其超越的?在理论尚未澄明的情况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只能进行灌输式的说教,难以使学生在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反思与批判,难以使理想信念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准则。因此,如何对西方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与借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

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其进步意义有目共睹,但同时也伴随着种种转型的阵痛。这反映在高校中则表现为:青年学生身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这三对矛盾的挣扎之中。从理论层面看,上述三对矛盾本身并不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青年学生对于物质利益、个人选择与现实问题的偏执与贪求,抑或是在这些矛盾的挣扎中茫然不知所措。这表面上看来,是理想信念的日益个体化与多元化,但实际上却是对这一问题偏激化或虚无化的理解。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其价值判断中,仍然存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机械思维方式,或者什么都不是的虚无主义倾向。从教学实践层面看,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财富的与日俱增、个体选择的日益丰富,只是偏重于后者的说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其同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感性判断产生某种隔膜。而如何统摄理想与现实,帮助学生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同样是当代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变革的重要课题。

3.互联网时代的冲击。由于互联网对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其普及也使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面临着挑战。首先,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与便捷性的特点,这就加速了前文所述的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增加了价值选择相对主义的可能性。其次,互联网信息方式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分散化倾向,也就是人人均可成为信息的者,并有可能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导致互联网海量信息中良莠不齐的价值选择标准,甚至不乏较为极端的价值判断与虚假的信息。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主要的使用人群之一,一方面易接受这些混杂思想的影响,使价值判断进一步模糊化;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师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信息的占有者与传播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方,是将何为正确者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互联网使获取信息日渐高效便捷,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轻易获得远远超过教师在短暂的课堂时间能够传达的关于某一知识的信息。教师与学生信息占有不对称关系的改变,使学生日渐由教育实践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导方。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也由传递信息转变为甄别信息的方法,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也使其获得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前文提及的三方面变化虽然有细节上的差别,但又存在一个共同的焦点: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思维方式局限,即缺乏辩证的理论反思能力。而要培养辩证思维方式则要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关于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调整的探讨

1.充分利用学术界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适当强化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的介绍。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思潮以消解传统形而上学倾向为己任,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如果说近代自文艺复兴以来兴起的理性主义,是为了消解宗教意义上的神祇、政治意义上的帝王将相,以彰显人类的理性,并以此为基础来确证人的尊严与价值,并将其视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终极价值。那么包括后现代主义在内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就是要消解“理性主义”本身神圣的光环,即消解文化意义上的圣人圣言。在他们看来,“理性”本身已经异化为新的神祇,在理性的绝对性、普遍性、统一性的统治下,人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和丰富性与无限性的可能,甚至威胁人类存续本身。不论是人本主义将这种理性称作冷酷的、无人性的理性;还是生态主义声讨对科技理性的盲目崇拜,进而对自然进行无休止掠夺,导致生态危机等等都是这一观念的体现。不能否认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中有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现实生存危机的思考。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们在消解一切神圣形象的同时,也消解了人类对于神圣与崇高本身的追求。他们对崇高的否认也必然导致价值判断上的相对主义,甚至理想信念上的虚无主义。这既体现在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上,也体现在相对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意义缺失、崇高失落所导致的整体迷茫之中。

查看全文

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探析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来讲,与其他信仰一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行为的终极伦理归宿,使得现时的、短暂的行为得到永恒的价值支撑。从哲学角度讲,他是“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古老命题的答案之一。但是,从实践角度讲,我们还必须解决另一个由休谟提出的问题:如何使“行为之应该如何”与“行为之事实如何”得到统一。实际上,从思想、邓小平理论到“*”重要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在努力为这个统一提供现实指导。但是,从理想信念到我们各个时期党的理论,只是完成了“实践——理论(元理论:理想信念)——实践(近代后各时期中国现实)——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谐社会思想)”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之后必须是每个人将理论重新回到个体的实践中。

一、信念的传承

信念的传承绝非理论知识的简单累加,就理论知识而言,从“五四”至今汲汲然数十年,我们时代的许多人在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其知识丰富程度与“纯粹”程度远甚于、陈独秀等前辈,然就其信念而言,有几人能望其项背?正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但又有几人能真正体味这句蕴藏了中国当代最伟大导师之一毕生情感的话语?

长期以来,由于受知识化的影响,我们将感情看作变化的、不可靠的,但是,信念本身不是一种对终极关怀的感情吗,不是一种精神皈依吗?并且,这里的情感可以归结为由本民族文化传统导致的心理积淀的显现。所以,我们在理想信念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陷于科学主义的框架。否则我们会陷于科学与信念的循环论证之中:一方面,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信念,因为它是科学的;而另一方面,它的科学性却因为我们信念它而无须论证。而事实上,笔者认为,科学化的知识与信念是两个层面上的东西,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正如掌握理想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与共产主义信念决不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将理想信念与“生命”作一个比较。求生作为人活着的一种本能,更是人类作为一个族群延续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目的,还是人的一项基本义务。但是当这个基本义务面临来自精神上的本原性的追求,就必须要放弃这个目的乃至基本义务。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党员来说,“共产主义”比“活着”更为必须。显然,这不是某种科学论证的结果。可见,科学也许可以将一种理论凌驾于另一种理论之上,但是它无法让一种理论凌驾于生命之上。实际上,我们看到,当年共产主义为中国所接受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科学性,更因为它能使中国独立、富强。同样的,爱国主义也不是一个科学论证的结果,百年来我们的行为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祖国的落后而抛弃她,也不会因为她不符合世界潮流而怀疑她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我们永远首先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思考中国,这正是出于对祖国的感情而非理性分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与、邓小平等先辈的差距不在理论的丰富,就在于爱国的感情。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认识上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大学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浪潮下,纯学术、纯思想性的研究无疑被边缘化了,换句话说,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现实了。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五四”时代的浪漫主义、爱国热诚、学术精神的向往却是深入骨髓的,可以说,在中国,只要谈到理想的大学时代必定是哪个学术争鸣、爱我中华的年代。显然,前一方面是社会现实的,是理论上可以认识的,却也无法得出、导致信念,但后一点却涉及到大学生的身份认可,一种精神存在,从而是现时期信念产生的依据。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中必须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并且,这种教育必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情感上的而非科学分析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扮演一个精神导师的角色而不是管理者、推理者的角色(关于管理者角色扮演的错误与解脱下文将详细说明),这才是思想工作的落脚点。

二、信念的内化

这里需要指出,在突现人的价值、发挥个体的创造性上,理想信念教育与人本主义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运用和发展。当然,这种内化有各种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便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我们即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讨论理想信念内化过程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的成就(包括共和国的建立)源于我们所信念的思想(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但今天的社会现实是,我们信念的价值及其传播却需要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包括许多软强制。笔者认为,这不是我们信念本身的问题,而是信念的传播方式,即理想信念的内化途径产生了问题。

查看全文

新媒体下信念教育策略透析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播内容繁多而复杂新媒体所带来的传播内容全球化,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面对海量信息,尤其是面对重大问题如国际相关事务问题时,学生们的观点和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相似,甚至可能出现舆论同化。目前,各个国家的新闻媒体都可以算作全球新闻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对比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媒体,大部分国家的媒体只能算作是区域性或者地方性的媒体。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跨国媒体则具有控制舆论并使舆论同化的优势,他们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进行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强制输出,使不良信息和西方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导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等问题。(二)传播方式隐秘且难以掌控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开创了传播信息方式的新纪元。任何人都可以便捷地以多种形式向他人散播信息。手机上网、发飞信、聊QQ、“织围脖”正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便捷而又隐秘的传播方式还使得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生活。他们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价值取向分离,他们在网络上寻找自身的存在感,从而导致是非辨别能力下降,道德判断能力减弱。(三)对教育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新媒体的出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必然遇到以前没有遇到的新困难,在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和水平方面面临着新的压力。此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信息主体的多样性使每个人掌握信息的权利越来越均等,这导致了教育工作者很大程度上丧失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及思想理论课老师需要熟练地使用新媒体工具,例如,个人工作微博、QQ空间等,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心。

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了新媒体的应用技术,能够使用新媒体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搜索,这只是基本的媒体技能。然而,媒体素养包括有效地检索和使用媒体信息,还包括对搜索到的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地思考。教育的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从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读和传播媒体信息的技能,从而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当前大学生由于把应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道德判断标准割裂开来,导致认识上的偏差。所以他们媒体素养普遍欠缺的原因并不是其自己身的道德素质不高。高校是新媒体用户的聚集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增加媒体素养这一板块,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媒体素养,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批判性地解读新媒体信息。(二)强化校园新媒体监管校园媒体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映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学生典型事迹。BBS论坛、留言板等网站在把握正确导向,积极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例如,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新媒体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宣传教育,进行中国基本国情形势的宣传报道。1.议程设置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依据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在校园BBS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舆论场所,设置热点频道、聚焦版块。通过这些版块的设置,引导学生分享其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2.舆情监控规避负面影响。大学生接触信息的媒体渠道主要是网络。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者,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有效引导并合理规避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突发实践的产生与规避。在舆论引导中,以校园BBS、微博为交流载体,通过交流载体与平台中对某个话题的热议培养意见领袖,引导舆情,使正向舆论声音越来越大,负向网络舆论声音越来越小,变“堵”为“疏”。(三)建立一支高素质思想教育者队伍在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思想教育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要主动掌握话语权,主动承担起“舆论领袖”角色,占领舆论引导的阵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培训,让以辅导员为代表的政工干部队伍拥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熟悉网络语言,这样,辅导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启迪的思想,激起同学们的共鸣,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的成效。1.加强政工队伍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以辅导员为代表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是一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工作队伍。他们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又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同时还要钻研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历史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等,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学习的新媒体技术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掌握各项新媒体技术。2.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技能培训。在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层面,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学科、专业不一,且以文科专业出身居多,在技术接受层面的差异会更明显。提高接受能力最基本的办法,一方面是加强信息意识培养;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主观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差异。其中,参加技能培训是提高掌握新媒体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要围绕如何通过新媒体获取多样化而又贴近大学生实际的信息渠道这一紧迫问题,根据思想教育者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职位业务、业务能力的具体情况,授其所需,补其所短。

本文作者:李慧芳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查看全文

区委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积极营造“三信”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强力推进“幸福”建设,特制定“三信”教育活动宣传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历届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宣传开展“三信”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重要部署,大力宣传“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和成效成果,大力宣传思想先进、坚守信念、踏踏实实为群众谋幸福的“先锋”,充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坚定信仰中提高觉悟,在坚定信念中提升境界,在坚定信心中提振士气,在全区营造“唱响红色主旋律,争做跨越急先锋”的局面,为加快打造东部新区,推动跨越式转型发展打牢坚实的思想舆论基础,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二、宣传重点

1、集中宣传“三信”教育活动的重大部署、重要意义和各项工作要求。大力宣传王中书记在“三信”教育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宣传开展“三信”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目标、活动方式和工作要求。

2、集中宣传“三信”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和实际成效。报道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理论培训的特色做法;报道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三送三带”、“三行三评”活动的实际效果;报道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党建品牌亮点的先进经验;报道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现实效果和好经验好做法;报道广大基层群众对活动的评价情况。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及对策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模糊、主流价值观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等诸多问题,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高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学习教育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也需要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等。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能动性”。[1]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曾多次强调过对党员、领导干部、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2]。而理想信念对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有着远大理想、正确信仰的老师,对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而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

1.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表现出工作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的特点,他们大多数人在学术科研方面成绩斐然,但一些人在讲政治、顾大局、社会责任感、敬业奉献精神方面有所欠缺。对高校青年教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目的是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坚定政治方向,培养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增强政治领悟能力,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做到尽职尽责,少走弯路和不走错路。[3]2.是建设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评价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办好高等教育,事关民族未来,教师更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果我们的教师师德修养低下、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如何能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如何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因此,大力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和思想政治素养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3.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保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和个人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在校期间,老师是他们精神上的引路人,因此,学校的教风、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直接影响学风,而且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加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锤炼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突出问题

查看全文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凸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研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更具有其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