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2:03: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障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老干心理障碍与心理养生
【摘要】目的分析离退休老干部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心理养生的方法,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心理“美容”、防治躯体疾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广泛兴趣、调节情绪或适当宣泄等措施。结果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了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和谐与平衡。结论心理“美容”、防治躯体疾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广泛兴趣、调节情绪或适当宣泄,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离退休老干部;心理障碍;心理养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现象越来越多,离退休老干部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日益突出,这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养生与精神养老已成为21世纪离退休老干部健康的主题。心理问题是动态的,从心理亚健康到心理障碍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应及时进行自我调适、调节和调养,及时疏导、排解,有利于保持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心理平衡,提高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我们对离退休老干部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及其心理养生保健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现阐述如下。
1离退休老干部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1.1衰老与疾病人到60岁以后,体力、精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退行性变化,使离退休老干部有力不从心之感,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在衰老的基础上,如果再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有些人就会产生抑郁、焦虑与惧死心理。
1.2环境变化老干部离退休以后,生活状态从长期忙碌有序突然转为松散无序,社会角色和交往对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时难以适应,而且经常面对的主要是家人、家庭以及大量不知如何打发的空闲时间,导致不时留恋过去,多愁善感。另外,子女成家立业,难免使他们产生空虚、孤独和失落感。
职校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对策
一、职校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过去失败的学习经历。失败的学习经历,导致理想和成就感丧失。在过去的学习中,他们从未体验过成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丧失了依靠学习去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几近破灭。失败的学习经历使他们从未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快乐,班级排名的倒数和考试成绩的不及格使他们从未在学习的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自卑、自弃、压抑、焦虑、成就感的丧失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二)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当前,学校教育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最大限度地封闭在学校的四堵墙内,使学生的接触面和生活范围变得十分有限。他们对校外复杂的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会交往,不会独立生活。面对社会他们显得缺乏自信,有的只是恐惧、焦虑、不安,甚至逃避。心理障碍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了。(三)教师失当的教育方式。面对升学率和分数的压力、层层筛选的升学考试,教师的教育目标显得十分单一,教师的注意力很难倾向这部分学生。他们得不到教师更多的关怀,有时还会受到讽刺、挖苦、嘲笑。使他们的学习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进取心和自信心,理想和成就感更无从谈起,甚至厌学、辍学。这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四)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处于青春初期的学生,他们极为渴望拥有一个脱离父母管教的独立生活空间。但望子成龙的大多数父母面对子女学习的失败,很难真正找到根源,去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他们采取的往往是无奈的、空洞的、唠叨式的说服。这更加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使其产生焦虑、烦躁,甚至厌学情绪。这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可忽视的因素。(五)复杂而功利的社会现实。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当代社会是十分复杂的,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功利、实用乃至实惠的价值观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崇尚金钱,崇尚暴利,崇尚权利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必不可少地会对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且缺乏辨别力的中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各种心理障碍也会随之而来。(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失缺。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受到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的知识还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常常把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品德问题,采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这使心理问题隐患得不到及时矫正,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心理障碍频发的重要原因。(七)不健康的交往方式和不良的交往对象。交往方式和交往对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他们不善于选择交往方式和交往对象,极易因不良的交往方式和不健康的交往对象而导致心理和行为失常。特别是当前充斥着一些不良影视作品和互联网以及不健康的娱乐方式,直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偏离常态的影响。
二、建议与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自觉地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结合具体活动,适时、适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心理指导和疏导,决不能因为自身的错误言行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甚至悲剧的发生。(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情况,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历程。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学会自尊、自信、自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形成健康的人格。(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至关重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否则,在专制的极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中,反感甚至对立的情绪总是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他们对教育理解的能动性,甚至形成对教育的排斥现象。(四)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时疏通引导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本着关心爱护学生,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时代责任感,应自觉地不断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或障碍,会做学生的心理工作,及时疏通、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五)协调各方教育力量,保持教育力量一致。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一致,进行长期艰苦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具有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优势和能力,能够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一致,将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井为民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
德育课程学习心理障碍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的实际,在调查基础上解释中职生在德育课程学习中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前因后果,并针对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课程;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障碍是指造成中职生在德育课程中学习能力低的学校、家庭、教师、个人等主客观原因。这种心理障碍的形成对于中职生在德育课程的学习中有消极影响。我们在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以下简称该校)通过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解释中职生在德育课程学习中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前因后果,并针对此提出对策。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2018年6月,随机抽取212位均衡分布在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各专业一年级中职生发放《中职生在德育课程学习中心理障碍状况调查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另外,抽取该校48位一年级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发放《中职生在德育课程学习中心理障碍成因及教师对其关注程度调查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有效回收率为97.9%。两种调查问卷均为结构式问卷。在调查问卷中,封闭式题目为主,开放式题目为次。同时,还深入到教室、宿舍、教研组办公室开展访问调查,与56位师生访谈,调查了解该校中职生在德育课程学习中心理障碍状况、影响及其原因,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另外,还开展了文献调查,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处理问卷调查数据后发现,问卷调查结果与在同期开展的访问调查、文献调查、听课、评课中所掌握的基本情况总体相符,表明调查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二中职生在德育课程学习中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影响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探究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经常被教师所忽略。笔者对小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化解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障碍小学生教育
现代生活节奏飞快,竞争激烈,来自各方的压力沉重,以及荣辱沉浮等各种诱惑与冲击,是造成现代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虽然小学生们个个天真、活泼,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丰富复杂的。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普遍重视的,而学生的心理状态却往往被忽略。小学生中心理素质差,特别是有心理障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在笔者执教多年的工作中发现,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表现出这样几种类型:
①目中无人,骄傲自大,听不进半点意见,懒惰,爱嫉妒;
论现代高校生心理障碍影响归因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归纳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表现类型,对其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理障碍表现成因
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快速发展,人们为高校培养了大批人才而欣喜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却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了。有关方面对全国l2,5万大学生的抽徉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23%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有关单位对南京4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有心理问题,有”,7%的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另外对南京市的608名同学调查时发现,有过心理危机的占75%。夭津曾对5万大学生进行调查,16%存在着焦虑、恐怖、神经性忧郁和情感危机等心理障碍。去年对全国14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7%的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高达总人数的54。4%。研究还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一、当今大学生基于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可以看到引起他们的心理障碍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习持久紧张感和竞争压力感。从进入高中到考上大学,持续3-4年的紧张学习,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入大学后依然按照原来的学习方式拼命。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考上大专的要争取专升本、考上本科的要争取毕业后考上硕士研究生、博士……。有的大学生,中学时代一直是尖子,总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夸奖,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到了大学,服胃‘‘强中自有强中手”相比之下,原来的优势消失了,这在心理上产生了竞争压力感,使大脑处于高度疲惫状况,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我国著名已故的心理卫生学家丁攒先生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但不少学生表现出人际沟通不良,性格上不合群,相容性差,使自己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被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往往会产生精神压力,因而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于是只能压抑。激烈竟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学生心理障碍措施思索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同现代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方面遇到或者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尤其是经济滞后的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高考压力,家庭压力,学习压力,他们长期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过于紧张,诸多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常见的心理障碍有: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烦恼心理、挫折心理、厌倦心理、孤独心理、妒忌心理、意志薄弱心理、逆反心理、考试焦虑等。究其原因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视、电影、音像、网络、手机等视听工具广泛应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肤浅,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就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加上各媒体对高考的过度渲染,家长、教师、亲戚的过度关心,使学生的压力无形中增大,表现出各种心理异常的问题。
二是家庭因素。据调查表明,现在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农村一部分家庭有两个孩子,家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增无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工厂、民营企业效益不佳,地方农村经济萧条,下岗、失业、剩余劳动等现象就发生在身边,家长惟恐子女将来步己后尘,于是认为子女“只有考上大学,才是惟一出路”,“上不了大学,这辈子就完了”,似乎考不上大学就得“下地狱”。学生在如此的重压下延口喘嘘,产生极度压抑。
三是自我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学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向“平等”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发生与教师顶嘴现象,甚至对学校的严格管理,对社会的伦理道德产生抵触的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尊重而不会尊重他人。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自己见解,对不合乎己见的,就盲目地拒绝,顶撞,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非常后悔。这一切说明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差。
那么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呢?
1、加强心理辅导,确定辅导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辅导站。开设咨询信箱,进行心理咨活动;开设心育辅导课,定期为学生普及心理常识教育;通过广泛开展“悄悄话”、“聊天”活动,开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利用家长会渠道,使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识,并协助学校开展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实践证明:帮助学生调整认知,实现认知的重建,是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的中心环节。
心理障碍消除管理论文
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素质教育受到人们普遍重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1],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2]。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3]。
2.急躁心理
中专生心理障碍思考论文
【摘要】学生考进中专后,压力相对减轻了,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没有同时加强。在这段时期,个人人格、思维体系迅速发展,但还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尝试对中专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学生;心理;障碍;对策
【Abstract】Afterthestudentpassesintothespecializedmiddleschool,thepressurereducedrelatively,butthepsychologicalbearingcapacityactuallydoesnothavealsotostrengthen.Inthistimes,individualpersonality,thoughtsystemrapidlyexpand,butdidnothaveaspecificallyexplicitgoal,easytohavethepsychologicalquestion.Thisarticleattemptstothepolytechnicschoolstudenthasthepsychologicalbarrierreasontomakethesummaryanalysis,andhowtoovercomethesepsychologicalbarriertoproposesomeideas.
【Keywords】Student;Psychology;Barrier;Countermeasure
1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1生理方面。中专生正处于人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使其注意到了自身,“自我”意识随之出现和发展。由于现实交往受挫、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以及对性格与气质的自我评价过低等原因引起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往往引起学生产生自卑的心态。
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透析
摘要: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其表现形式有多种,产生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教师自身因素也有教育环境因素,因此,减少师源性伤害的措施应该兼顾内外双方面因素。
关键词:师源性心理障碍;表现;原因;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而随着对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因素逐渐凸现出来,大量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结果均表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产生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行为会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可以表现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揭示了教师的期待、认同、赞许等积极心态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而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常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意志的健康发展。因此,揭示教师因素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很有必要。
一、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概念
教师因素成为学生心理研究者的关注点,突出表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这一概念的提出与研究。陈远东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厌学、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以及抑郁症、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各种心理疾病;马雪玉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生的不当教育行为,如讽刺、挖苦、体罚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于晨在《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一文中指出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习焦虑、学校恐惧、自卑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和学校恐惧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这种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并引起的问题,称为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顾玲玲认为所谓师源性心理障碍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当的教育行为——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综合起来,他们都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正是由于师源性学生心理伤害的表现经常是隐性的,才使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易被大家忽视,殊不知,它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是长期甚至是终生的。
二、师源性因素的表现
心理障碍应对能力交流
动因
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新观点,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更对新时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者,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行使着国家的公共权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优劣,不仅影响其自身和家庭,更重要的是影响其行政行为,最终影响的将是公众利益。所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组织部门必须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县领导干部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表现出坚定执著、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但也有少数干部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和日趋复杂多变的形势,心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特别面对各种利益和矛盾的挤压、社会负面因素的诱惑,产生心理失衡,迷失人生目标与方向,随之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干部心理疏导,帮助广大干部化解心理障碍,调整心理失衡,提高应对能力,建设一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今年以来,珙县在全县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主要做法
一是开展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专门为领导干部增设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课程,定期邀请省市知名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专题讲座,为全县党员干部提供心理咨询辅导。今年6月,邀请了我市著名心理学专家刘维鸿教授为全县近40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了“化解心理障碍、提高应对能力”专题讲座,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讲解。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在干部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心和关注。
二是创设“心理疏导”工作室,搭建交流平台。为了让领导干部能够把不好说、不便说、甚至不敢说的话有一个地方可以倾诉,珙县组织部专门设立了“心理疏导”工作室,由组织部正、副部长主持。每周星期五由一位部长和聘请的心理专家面对面对部分需要心理疏导的科级干部进行朋友式的沟通交流,收集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战胜心理障碍的方法。同时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电话热线,对不方便或不愿意到疏导室咨询的干部提供电话咨询服务。截至日前,已接待前来咨询问访50多人次,接受心理健康咨询热线100多人。
三是开设心理咨询网站,网络“问症”找“药方”。为了能及时回答领导干部关心的心理健康疑问,在珙县党政网上开辟了心理咨询网站,聘请西南交大、宜宾学院等高校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常年提供咨询。需要心理疏导的领导干部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直接与专家进行沟通和“理疗”,并且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认识自我,调整好自已的状态。截至日前,该网站已成为全县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之一,同时,据专家反馈的情况,有10多名领导干部通过与专家的多次网络“问诊”和“理疗”已成功化解了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