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影响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1:56: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影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影响

应聘心理影响是否成功

很多网友提出遇到的面试心理问题。提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害怕的问题。有此产生的紧张、健忘和语无伦次严重影响了面试者的面试表现和成绩。

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只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也非常希望网友们参与讨论。

一、先是面试官的心理

知道面试官的心理对于面试应对非常的重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重视对面试者的第一印象。

我见过面试官之间讨论一个面试者的穿着。好象几个面试官都觉得那个面试者的穿着有问题,所以面试草草收场。另一方面,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会觉得几个面试官的讨论只是随意的聊天,但是我想如果那个面试者听到他们连说带笑的讨论,一定会下决心永远也不再按照那天面试的方式来打扮自己了。

查看全文

心理卫生教育对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卫生教育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校2021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100例护生,实施心理卫生教育。在实施教育之前和实施教育结束后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心理卫生教育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在实施心理卫生教育之后,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教育之前,P<0.05。结论心理卫生教育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大,其实施有利于减轻高职护生的敏感、焦虑、强迫、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状况,促进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卫生教育;高职护生实习;心理健康状态

调查结果表明,在高职护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状况低下、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个体的独立性很强,与集体和他人合作的意识很差;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忧虑,却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相对于同龄人而言,他们面临着求职、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多重压力。按照现代健康理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生理缺陷或疾病,还包括心理上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素养。身体和精神是一体的。精神健康与生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两翼[1]。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卫生教育。研究选择本校2021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100例护生,实施心理卫生教育。在实施教育之前和实施教育结束后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心理卫生教育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心理卫生教育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校2021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100例护生,全部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40±0.21岁。纳入标准:①无精神病史;②初中起点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理论课程全部完成并参加临床实习;③学员都接受了严格统一培训。④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的问卷内容合理。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心理障碍;②精神疾病的学生;③无法坚持完成整个培训的学生。1.2方法心理卫生教育开展方法:①加强专业思维和观念更新。为了改变世俗偏见,使护理工作为社会所尊重,护生应该首先尊重自己。将力量凝聚在一起,为护生讲解从党和政府的关心到护士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从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巨大贡献,到白衣天使的颂歌。举办“我心中的患者”“我心中的护士”护理专题讨论活动,凝聚护理专业人员的专业智慧,提高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进行整体护理,而非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简单地注射药物。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丰富的文化、社会和人文知识来充实自己,促进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②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强化。指导护理专业学生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引导、自我调节、宽容他人的心理保健方法,增强对挫折的容忍能力,锻炼战胜挫折的能力。护生心胸宽广,能从点滴做起,不怕困难,勇于进取,圆满完成实习任务。③建立新关系。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率。所以护生首先要礼貌待人,用礼貌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比如“你好”“打搅”“对不起”“谢谢”等。另外是改善护患关系。护生面带笑容,表情和蔼,态度温和谦逊,说话文质彬彬,对患者表示同情和尊重,与患者交谈。温和而甜美的交谈是患者的一种享受和心理安慰,能缓解紧张情绪,有心理护理及心理治疗作用。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照顾并理解护生,使他们时刻保持好心情。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发生偏差时,教师不应一味指责,而应明确其原因性质。注意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应设身处地为护生着想,关心、了解护生的感受,向他们解释如何面对特殊工作环境的压力,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与挫折。⑤加强高职护生的实践能力。护士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培养技能。应鼓励护生实习,为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有计划地安排实习内容,安排护生在不同科室进行不同的操作,安排不同科室的操作考试,硬性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心理品质。1.3观察指标在实施教育之前和实施教育结束后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态,一共10项,每1项是1~5分,分值越高心理症状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心理影响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自卑心理有些人轻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阅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轻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查看全文

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由于患者进入陌生环境,又缺乏治疗方案正确认识以及预后正确认识等,进而影响各种情绪和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更影响预后康复[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价值。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2组。研究组,男20例(占66.67%,20/30),女10例(占33.33%,10/30);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为(43.50±2.50)岁。对照组,男21例(占70.00%,21/30),女9例(占30.00%,9/30);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43.35±2.75)岁。将两组骨科患者的性别资料、年龄资料等作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1.2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操作如下:组建专门护理小组,加强心理学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给与心理支持,有效缓解自身情绪,以避免疼痛感加剧;心理护理按压,有效舒缓其紧张情绪,并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协助调整适合体位;采取有效方式以转移其注意力;若患者疼痛程度较高,则可遵医嘱给予镇痛治疗[2]。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后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处理方法。两组数据资料经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数据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x2检验、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宫颈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高且呈现年轻态势。为缓解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本文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开展多样性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已确诊的宫颈癌患者,排除重要脏器疾病者、精神障碍者、认知障碍者、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其他恶性肿瘤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年龄32~64岁、平均(49.7±5.4)岁,观察组:年龄31~65岁、平均(50.4±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给予患者生活帮助,指导患者术中配合,术后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预防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样性心理护理,包括:(1)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疑虑,坚定其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2)术中心理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通过安慰性语言和肢体语言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做好保暖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协助手术医师顺利完成手术。(3)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立即告之患者手术非常成功,避免患者胡乱猜忌而导致负性情绪加剧;术后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疾病知识讲座,使患者对疾病护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负性情绪表现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信心疗法、人文关怀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

查看全文

心理护理对耳鸣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耳鸣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HAMA评分、THI评分。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TH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患者焦虑情绪有积极作用,亦可降低THI评分,值得借鉴。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耳鸣;焦虑情绪;HAMA评分;精神焦虑

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大部分人群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可产生短暂性耳鸣,但有5%-15%人群会发生持续性耳鸣,且调查显示2%患者会因耳鸣出现生活质量持续下降等问题[1]。长期耳鸣可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问题,继而诱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需在治疗同时展开护理服务,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状态配合进行治疗,提高病情控制效果[2]。心理护理干预以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出依据进行护理,为准确评估其护理价值,本文遴选60例耳鸣患者(2020年5月-2021年5月)展开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1.1.1选择区间、对象:选择的60例耳鸣患者均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入本院进行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30例)。1.1.2基础资料:观察组中男/女=18/12,年龄22~70岁(均值44.52±5.91岁),病程2~10年(均值5.14±2.14年);对照组中男/女=17/13,年龄21~70岁(均值44.31±5.8岁),病程2~10年(均值5.24±2.08年),数据统计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其临床症状变化,并指导其掌握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在护理期间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对临床症状、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系统了解,并积极配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1)基础心理护理,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确认其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其次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及时就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2)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及疏导,确保患者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且需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交流,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缓解其心理压力。(3)特殊护理,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并明确负面情绪对预后效果的影响;其次指导其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负面情绪,例如散步、欣赏艺术品、周边事物吸引等。(4)倾诉护理,患者自我倾诉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并适时给予反馈、鼓励,同时与其进行合理沟通,就出现负面情绪因素进行疏导。(5)家庭支持,叮嘱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同时加强心理疏导,通过鼓励、安慰、关心等提高其康复信心。1.3观察指标参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从精神性焦虑因子(28分)、躯体性焦虑因子(28分)评价患者护理后焦虑状态,分值56分,得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3]。参考THI量表评价耳鸣患者病情,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1.4统计学研究涉及数据以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x±s),实施统计学t值检验;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n,%),实施统计学卡方(χ2)检验。两个项目经统计学分析最终可得到P<0.05(有统计差异)、P>0.05(无统计差异)。

2.结果

查看全文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师问题行为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探讨了教师问题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影响。文章可以改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教师问题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冲击是巨大的。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祖国跨世纪的一代,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是简单机械地知识传递与接受,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教师的能力、风格、学生的自身状况、教学的手段、内容等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理想的教学效果以理性的教学原则、内容、教学方法、策略为基础,同时,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研究教师的问题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师问题行为的研究

查看全文

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产生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创伤骨科历年所诊治的患者中,筛选出142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所选样本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患者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及护理的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2月;观察指标使用患者在护理后的总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评分(WHO),对比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达到了95.77%(68/71),而对照组仅为69.01%(49/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角色、心理健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大,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可极大地提升创伤骨科患者在临床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的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各项机体功能的恢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效

果创伤骨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会承受极大的疼痛,患者因此会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和心理,如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从而对临床治疗和护理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拒绝相关医护措施,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因此,临床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该项护理措施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筛选出142例本院诊治的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所选样本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患者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及护理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如性别、年龄、伤情、身体状况等,分组后的组间对比差异均较小,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着重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观察、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家属侧面了解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保持情绪放松,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2)对患者进行疾病和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对相关知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安慰、鼓励,给患者列举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将依从性好的患者树立为榜样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3)通过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想一些开心的事,听轻松舒缓的音乐,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听广播等方式,引导和帮助患者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并遵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治疗;(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一些患者由于惧怕疼痛以及运动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不敢、不愿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对此,护理人员应当着重向患者强调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促进康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具备相应的康复意识,提升患者的意志力,增强患者及早康复的信念,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加快躯体功能的恢复[2]。1.3观察指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如下指标情况。1.3.1护理依从性。该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评价,按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类,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类的指标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1.3.2生活质量评分。(WHO)该指标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角色、心理健康等五项,满分100分,指标数据均与分值成正比。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的各项数据均经统计整理后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的呈现形式为(x±s),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的呈现形式为(%),接受x2检验,将P<0.05作为判定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查看全文

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的影响

摘要:目的:选取小儿白血病患者,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分析这种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将小儿白血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例数为36,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3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选取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方法,共分组2组,一组以常规护理为方案,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命名为干预组。结束后,应用统计学对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论: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表明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进而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小儿白血病,心理状况

白血病是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累,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该病的病理目前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可能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和其他血液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该病具有起病急、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有关研究显示,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致使临床更加注重治疗疾病的研究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问题[1],对于这种疾病除了要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文就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20年8月,共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方法,共分为2组,一组以常规护理为方案,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命名为干预组。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临床对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常规组患者资料:男性患儿10例,女8例;最小年龄为8岁,最大年龄为14岁,平均年龄为(10.2±1.5)岁。干预组患者资料: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该组患者的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10.3±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饮食干预以及对患者个人卫生的干预。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①创造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尽快地适应环境,能积极配合治疗;②知识宣教: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与白血病有关的知识,包括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等,从而适当消除患者的疑虑。③心理干预:白血病的治疗过程比较长、也比较痛苦,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性格特点,针对性地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采用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对其实施有效心理疏导,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化疗时可能引发的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依从性。比如,针对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应注意与其的沟通方式,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的案例给家属听,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同时让其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手段的成熟,以及越来越有效的预后护理,让其明白白血病的治愈是有希望的。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一方面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另一方面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1.3观察指标(1)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SAS)和抑郁(SDS)的评分。(2)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主要包括情绪的控制、饮食调整、按时服药等几项。每项依从人数越多表明依从性越好。1.4统计学处理方式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别应用%(率)和(均数±标准差)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再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上述两种性质的数据进行验算。如果P<0.05,那么就说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白血病病患心理状态监护干预影响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1]。由于此病较难治疗,患者需为治疗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治疗中化疗药物对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等等因素,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影响其治疗及恢复。因此,对此类患者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我院85例白血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5例,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14岁~69岁,平均41.0岁±0.5岁,其中14岁~18岁21例,19岁~50岁52例,51岁~69岁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初中以上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患者均意识清楚,既往无精神障碍史。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填写SCL-90测评表,将评估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心理:(1)心理障碍:恐惧、焦虑、抑郁;(2)心理畸变:悲观、绝望、自杀倾向;(3)精神衰弱:失眠、多梦;(4)拒绝治疗。测评后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