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11:52: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应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内科护士心理应激现状及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护士心理应激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某院43名心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护士压力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将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心内科护士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低于健康成人(P<0.05)。在护士应激源中,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积极应对方式、高社会支持度、较高职称对护士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应对方式、高职业倦怠水平则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心理应激因素对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职业倦怠、职称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可根据应激因素对护士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干预策略,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应激;心内科护士;焦虑
心血管内科病房是以救治各种心脏急危重症和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为主的护理单元,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因此心内科病房较之普通病房有其特殊性,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大[1]。目前,护士所承受的应激包括焦虑和压力等,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影响其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2]。因此,本研究调查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情况,探讨应激因素对护士心理的影响程度,为科学、有效地缓解应激因素,提高护士心理健康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
1对象
选取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二病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职护士43人,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6.5±7.6)岁。工龄2~20年,平均工龄(5.2±3.4)年,其中10人已工作3年,13人已工作4年,17人已工作5年,3人已工作5年以上。学历上:中专1人,大专36人,本科6人。纳入标准:(1)注册护士并在调查期间内在岗者;(2)在所调查科室工作年限≥1年者;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
2方法
中医药心理应激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对心理应激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通过回顾几年来国内中医药对应激的研究发现,有关心理应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系统研究报道不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较好的科研前景。本文拟就近年来中医药有关心理应激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心理应激分析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
一、心理应激模型的制作
中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制作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目前较为成熟的动物模型有“怒伤肝”和“恐伤肾”两种。须惠仁等采用夹尾刺激的方法复制中医肝郁证大鼠模型,但根据中医发病学原理以及其造模的方法,有学者认为该模型应属于急性“怒伤肝”大鼠模型。赵晓林等以束缚制动作为应激源制作“怒伤肝”模型,形成慢性激怒应激反应,此种模型从制作的方法来看,比较符合中医情志致病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此外,岳文浩等采用电刺激猫“怒吼中枢”(groaningcenter,GC)和破坏大鼠双侧膈区的方法复制中医“怒伤肝”模型,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恐伤肾”的模型目前有3种:第一种为猫吓鼠致恐伤肾模型;第二种为人吓猫致恐伤肾模型;第三种为爆竹吓狗致恐伤肾模型。以上3种方法从制作的思路上来讲,比较符合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特色,作为研究心理应激的实验动物模型较为合适。
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拟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4例,阶段式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前及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72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正常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辅助诊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可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心理应激反应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全球每年约有65万新发病例,且我国占比高达65%,患者死亡率高[1]。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是Ⅰ~Ⅱb期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切除肝脏内病灶,延缓恶病质进展,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其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2]。目前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所用的常规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但部分患者在围术期仍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且术后疼痛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高[3-4]。分阶段护理是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特点实施不同重点的护理服务,每个阶段的护理工作均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5]。细节化护理是在精准医疗理念下对患者实施的精细、全面、完善的护理服务,其应用成效与价值已得到既往报道的肯定[6]。若将上述两种护理模式结合可在患者每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全面、精细的护理服务,但其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未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阶段式细节化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拟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35例,女9例;年龄32~75岁,平均(55.10±10.74)岁;临床分期[7]为Ⅰ期6例,Ⅱ期38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40例,肝内胆管癌2例,混合型肝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有淋巴结转移21例;Child-Pugh分级为A级28例,B级16例。观察组男37例,女7例;年龄30~78岁,平均(56.20±10.95)岁;临床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38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42例,肝内胆管癌2例;有淋巴结转移23例;Child-Pugh分级为A级29例,B级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8];临床分期为Ⅰ~Ⅱb期;符合切除术指征[9];择期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者配合实施淋巴结清扫术;意识清醒,自愿配合。排除标准: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或系统功能障碍;有精神心理障碍;需实施新辅助放化疗或介入治疗;合并严重外伤。
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研究论文
1七情学说与心理应激的相似性
1.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重视人体内部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七情学说强调情志与脏腑之间依靠气机正常升降而产生的统一协调,认识到情志与脏腑气机之间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应激理论则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构成的应激中介机制将应激源(生活事件)与最终的心理生理反应联系在一起。
1.2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均认同七情与应激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七情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正常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脏腑功能协调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当情志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人体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时,则会损伤机体,造成阴阳失衡、脏腑精气虚衰而产生病变。应激则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做的一种适应,是机体提高警觉系统以应付可能的威胁与挑战的防御反应。适度应激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及应对能力,而积极应激,强烈、持久的应激则会使体内的稳态打破,形成消极应激,波及多个系统及易感内脏,导致疾病。可见七情与应激都强调一个内环境的平衡。
2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内伤理论在理论框架与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上存在一致性[1],周萍等[2]认为中医情志致病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在认识方法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其扼要模式S-R(S:外界刺激,R:人体心理性的、生理性的多层次的反应)是一致的;从中医角度而言,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核心脏腑是肝[3]。严灿等[4]则认为应激理论与中医学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平衡的整体观高度一致,肝主疏泄的功能更是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作用。肝在志为怒,负性生活事件是怒致病的始发因素,所以怒致病与心理应激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1病理机制的相通性怒致病的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怒主要是通过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失调而致病的。愤怒情绪发生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对肝脏和其它一些器官都有影响[5],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症。
中学生心理应激源比较论文
摘要:为探讨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特点,以成都市民族中学和西藏中学初一至高二汉、藏族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量,以从中探寻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差异,从而对症下药,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应激源的性别差异和民族差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族;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比较研究
应激(压力)(stress)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尔耶(Selye)认为压力是个体应对“外在需求”的一种特定的生理反应历程。这个“外在需求”如果自己无能力、无效率、无资源应对时,即是一种压力源(stressor)[1]。Selye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2],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的损害。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紧张性的生活事件(又称为应激源)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生活事件(尤其是消极生活事件)的激增破坏了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处事常规,人们被迫消耗相当大的心理能量来加以应付。此时,人的主观体验常常是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研究表明[3,4],生活事件作为主要的个人应激源在中介因素的参与下,使个体产生应激状态,适应不良者最终可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和各种行为问题。青少年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心理波动十分显著,是个体发展的“危险期”,对各种应激的承受能力也处于逐渐发展过程之中,在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研究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应激源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的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成都市民族中学、成都市西藏中学初一至高二汉族学生486名,其中男生247人,女生239人;藏族中学生326名,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62人。
2.研究方法:调查法。
大学生应激与体育锻炼的机关性刍议论文
【摘要】本研究诣在了解福州地区大学生心理应激以及体育锻炼的相关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究竟存在何种相关。利用“大学生心理应激事件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运动等级量表”对160名福州地区男女大学生心理应激和运动量等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男女大学生之间自身以及运动量指标与应激事件得分间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但运动量要高于女大学生;②低年级学生应激水平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但运动量与高年级学生无明显差异;③男女大学生各自不同运动量之间学生的应激水平也有较明显差异;④男女大学生运动量指标与其应激水平得分均呈不同程度负相关。结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减缓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心理应激体育锻炼福州大学生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离开家长单独生活的考验、考试和考研的压力以及就业、交友、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应激源的刺激,使得这个群体常常因为心理应激反应而产生诸多的身心健康问题。过度的心理应激给许多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对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有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认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而且不全面。而选取福州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福州大学城大学生的特殊环境状况。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可能引起的心理应激源也会不尽相同。对福州大学城大学生进行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能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大学城地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以及体育锻炼情况。了解大学生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关。体育锻炼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2.对象和方法
城市中学生应激源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中学生应激源
论文摘要:调查城市中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应激源。方法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对浙江省5个城市1645名中学生进行应激源调查。结果城市中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教师、同学朋友和自我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学习问题是最主要的应激源,与个体的焦虑抑郁反应密切相关。结论给学生减负,营造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应激(stress)的研究始于本纪世三、四十年代。从应激研究一开始,研究者就发现应激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Selye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l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1~3],如果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损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工作问题和家庭关系紧张等都会成为应激源,使个体产生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中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群体,心理波动十分显著,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了解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应激源,采取有效对策维护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对象:在浙江省4个行政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湖州、杭州、温州、宁波和金华市的6所中学,调查175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645份,有效调查率94%。男生829人,女生816人;初一286人,初二264人,初三284人,高一283人,高二269人,高三259人。
方法:应激源评定采用郑全全、陈树林等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4](有7个维度),分别评估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同学朋友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采用0~4级评分。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比较适合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应激源评估。心理应激反应评定采用SAS、SDS评定量表。1998年12月~1999年3月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当场收回。数据分析都在SPSS8.0中进行。
心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有效发挥。方法选取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1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60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联合心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手术室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两组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应激反应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的手术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室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多数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导致其自身生理指标及行为出现改变,进而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因此为了降低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有必要加强手术室心理护理管理[1]。心理管理可以及时消除造成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缓解患者心理问题,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同时可以让患者学会有效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确保术后康复顺利进行[2]。基于此,本研究将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1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600例。观察组性别比(男∶女)340∶260,年龄21~76岁,平均49.82±5.37岁;科室分布:普外科240例,骨科120例,妇产科60例,泌尿外科110例,神经外科70例。对照组性别比(男∶女)320∶280,年龄20~78岁,平均49.94±5.16岁;科室分布:普外科230例,骨科150例,妇产科40例,泌尿外科130例,神经外科50例。两组手术室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手术科室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满足手术适应指征者;②患者神志清醒,且沟通表达能力良好;③患者及陪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沟通交流障碍者;②终末期疾病患者;③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或镇静剂者。
食管癌患者手术室护理分析
食管癌是人体消化道内一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若病情不能及时得到管控,可能会造成机体多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有统计资料显示[1],外科手术是当下临床治疗早、中期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但食管癌根治术操作流程繁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机体形成较明显的创伤,故而,应积极实施适宜的护理方法,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相对平稳性,减少术中不良应激反应等。笔者采集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资料,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12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60例。甲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0~69岁,平均(57±6)岁;体质量48~77kg,平均(64±9)kg;食管癌部位:下段27例、中段15例、中下段18例。乙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2~67岁,平均(58±6)岁;体质量48~77kg,平均(66±9)kg;食管癌部位:下段30例、中段16例、中下段14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符合食管癌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经X线钡餐检查及食管镜检查确诊,拟定在全麻下进行手术;②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3]分级为Ⅰ~Ⅱ级;③术中与术后均需留置导尿管;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主动参与、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剔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近期(≤2周)内应用镇痛类药物;③伴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史、慢性疼痛等。1.2方法。甲组实施外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禁饮禁食、手术室内温湿度调控、监护生命体征及用药管理等。乙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①进行术前评估。结合患者基本资料,评估患者病情;积极与患者沟通,明确其心理状态,科学判断患者的心理应激耐受性;结合既往经验,预测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拟定预防方案。②术前健康宣教。依照患者的文化水平及对食管癌疾病的认知程度,协助患者明确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流程及麻醉操作过程中可能形成的不适症状等;提前告知患者术后在饮食、生活习惯及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全面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升参与医疗活动的积极性。③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工作。利用正向激励性语言给予患者鼓励,可通过讲述本病治疗相对成功的病案,逐渐消除对手术治疗的紧张感、恐惧感等。同时,充分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引导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照护及尊重等,进一步强化他们征服疾病的信念,更加向往术后生活。1.2.2术中护理:①预防低体温,保证手术室内温湿度的适宜性,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min,需结合季节变化调整手术室内温湿度,术前60min开始应用控温毯对手术床进行加温,结合术中需求调整温度;尽量减少患者术中皮肤裸露面积,手术位置应使用无菌3M含碘粘贴巾保护;术中盖好手术操作之外的部位,结合室内温度加盖棉毯,;针对术中输注的液体,应在输入前60min放置在温箱内(42℃),输液完期间均要应用加温输液器加温,术中胸腔冲洗选择37℃温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加强患者肛温的监测及皮表温度的观察。②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术中合理摆放患者体位,侧卧位时应考虑脊柱生理弯曲的问题,将手托架放置在适宜位置,腋下、胸处的海绵垫均需有10~15cm的间隔,以防对臂丛神经造成损伤。③保护眼角膜。术前将适量金霉素眼膏涂擦在患者眼睑内,当观察到患者眼睑闭合后,采用浸有氯化钠溶液的无菌纱布对眼部进行贴敷处理,以防术中患者眼部水分过度遗失。④预防静脉套管液体外渗。术中要选用弹性较好的留置静脉输液管及利于固定的输液管,用8~16号套管针进行穿刺,患者翻身时加强穿刺处的保护,穿刺处应进行常规消毒,手术全程均要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三通与输液器两者的衔接情况,若出现液体外渗情况应即可停止输液并调换输液位换,针对渗液处应采用酒精纱布湿敷与保护受压皮肤。食管癌根治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侧卧位状态,应预防压疮。1.2.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调整约束带松紧度,保证患者的舒适性。严格监测心率、血压、动脉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加强患者各种引流液管的管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与量,在患者苏醒后告知其手术情况。详细告知患者术后饮食注意事项,并维持良好的心态与睡眠质量。1.3观察指标。1.3.1应激反应指标:手术前、手术后(拔管后30min)分别监测2组患者收缩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1.3.2术中与苏醒期指标: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1.3.2麻醉苏醒后尿路刺激反应[4]:0级:未产生任何不适症状;Ⅰ级:轻度不适,主观可耐受;Ⅱ级:出现轻度尿频、尿急、腹痛等不适症状,难以耐受;Ⅲ级:严重的下腹疼痛、尿急、尿痛,烦躁不安,不能耐受。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采用x±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激反应指标:术前,2组患者DBP、SBP、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HR水平均有降低,DBP、SBP上升,甲组患者以上三项应激反应指标改变比同期乙组更为显著(P<0.05),而甲组手术前后DBP、SBP、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术中与苏醒期指标:2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乙组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更早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麻醉苏醒期尿路刺激反应:乙组0、Ⅰ级占有率[45%(27/60)、33%(20/60)]高于甲组[25%(15/60)、23%(14/60)],Ⅱ、Ⅲ级占有率[17%(10/60)、5%(3/60)]低于甲组[38%(23/60)、1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方法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参照驻马店市重点与普通中学生人数分布比例,计算出样本构成比,采取分区分层取样,在驻马店市6所中学共调查中学生544人,重点中学219人(40·26%),普通中学325人(59·74%),其中,初中生334人(61·4%),高中生210人(38·6%)。男生290人(53·31%),女生254人(46·69%)。年龄11~19岁,平均(15·04±1·77)岁。
1·2调查工具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学生生活事件调查粗表。参考国内外有关生活事件量表[1~3],选择了48项与中学生有关的生活事件条目,内容主要涉及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疾病、意外事故等方面,采用团体集中调查。
2结果
2·1中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和痛苦水平的分析(表1)。
计算初、高中SCL—90各因子的均值,发现中学生以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四项因子分相对较高。并且高中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初中生,经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P<0·05~0·0001)。多数中学生因子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高中生也多于初中生,其中,亦以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四项因子达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人数为多,高中生明显多于初中生,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焦虑四项因子分的均值女生高于男生(t检验,P<0·05~0·0001),四项因子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的人数,女生也明显多于男生(χ2检验,P<0·01)。重点中学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