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9:44: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探讨述评

一、“心理教育”概念辨析

“心理教育”自诞生以来就有多种称谓,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心理辅导与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班华教授认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申荷永教授以为心理教育是一项新的心理学事业,它以实现心理学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为目标,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心得体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樊富珉教授指出心理教育是指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可以看出虽然他们说的都是“心理教育”,但内涵却各有不同:前二者更关注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发展,后者更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笔者以为,“心理教育”可以等同于“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又与“心理健康教育”同义。此外,其余称谓都可以看做“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子集:从对象上讲,辅导、教育的对象是“正常学生”;咨询以有轻度、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治疗则主要是面对有心理疾患的人。从功能上讲,教育与辅导重在发展与预防,而心理咨询与治疗重在矫治和塑造。从内容上讲,教育给认知活动以足够重视,而辅导、咨询、治疗则更重视情感体验、行为塑造、自我建构和人格发展。在活动方式上,教育重视团体活动,辅导、咨询与治疗多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在方法上,教育的方法有更多结构化成分,具有计划性、共性,心理辅导、咨询与治疗则是富有弹性的,富于随机性、个性。从时间上看,教育是较长程的,辅导、咨询、治疗都会不同程度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但它们总是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限。

总之,笔者更认同“心理教育”的提法,工作总结因为它着眼于教育,专注于发展,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更吻合当代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与需要。

二、心理教育目标与内容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国学者就概括出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1)生活技能训练;(2)为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并突出操作、感受的作用;(3)人道主义教育;(4)培训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导人员;(5)一系列的外展活动;(6)对大众的宣传。

查看全文

现代教育中的小学心理教育思索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着,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查看全文

小议现代教育中的小学心理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的教师以"独断专行"的教育行为来捍卫在学生心目中"权威"地位,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科学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老师学生心理健康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查看全文

心理教育学生心得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查看全文

语文心理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查看全文

语文心理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查看全文

旗帜心理教育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发展至今,已经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心理教育理论具有了新的特点。本文主要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心理教育观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后现代思潮心理教育本土化

20世纪后半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了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与此相应,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并逐渐发展成为西方社会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广义地讲,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思,是对一些不言自明的主流社会观念的质疑,是一种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其中,“后现代”大多被当作一种社会变化在时间分野上的笼统称呼。然而,除了时间上的意义之外,“后现代”一词所涉及的主要内涵乃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情境;狭义地说,后现代主义主要是对主体哲学所倡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和以确定性、整体性、同一性为标志的技术理性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哲学。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壮大,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被众多的学科领域所借鉴,在这种变革的推动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而心理教育作为引领、促进人心理发展、提升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自然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它为心理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视角,引发了现代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深刻变革,对心理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后现代的角度透视心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研究

查看全文

语文心理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探讨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引导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调节自己。《石缝间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等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物类如文天祥爱国英雄的事迹、鲁迅艰苦求学的事例、卖蟹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等,让学生感受这些高尚情操、优良品质的熏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或明显的、或含蓄的,创造性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让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感滋养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些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教师良好的情绪或善于调节控制,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相反,教师的情绪不良,就可能诱发学生的过度恐惧、焦虑心理,形成压抑的课堂气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进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决不带着抑郁情绪走进教室,而是满怀激情地进入课堂。上课时,切不可因为学生的一点小事而轻易发怒。小事糊涂过去或做适当的暗示处理。即使有什么重大违纪事件,也要等到下课以后再做处理。(2)尊重学生的个性。很多教师都不喜欢学生插嘴,一怕影响了纪律耽误时间,二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插嘴时,往往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时候,如果此时教师的批评、指责、命令或置之不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的情绪。(3)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权威的口吻和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的气氛,要以高度的机智参与到他们中间去,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说出来,只要认为正确的,就要据理力争。让他们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争论中让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积极的评价是指学生取得成功或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与表扬,哪怕是一个欣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肯定学生的判断,满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需要,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首先,要让评价成为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因素。通过评价,架设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向学生心灵的炉火中不断地吹氧。在评价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极、单一、静态和封闭,取而代之以积极、综合、动态和开放,要高度评价敢于求异、大胆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学生。对学生的这类表现要予以充分肯定和强化。即使是结论错了,也要对其思考的过程予以肯定。其次,要全面评价,全程评价。不仅评价某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针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作评价。尤其在评价优等生或后进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片面性。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欣赏。很多时候,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时,不要眼睛只盯着优等生,要更多地关注后进生。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初探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引导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调节自己。《石缝间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等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物类如文天祥爱国英雄的事迹、鲁迅艰苦求学的事例、卖蟹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等,让学生感受这些高尚情操、优良品质的熏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或明显的、或含蓄的,创造性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让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感滋养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些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教师良好的情绪或善于调节控制,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相反,教师的情绪不良,就可能诱发学生的过度恐惧、焦虑心理,形成压抑的课堂气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进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决不带着抑郁情绪走进教室,而是满怀激情地进入课堂。上课时,切不可因为学生的一点小事而轻易发怒。小事糊涂过去或做适当的暗示处理。即使有什么重大违纪事件,也要等到下课以后再做处理。(2)尊重学生的个性。很多教师都不喜欢学生插嘴,一怕影响了纪律耽误时间,二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插嘴时,往往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时候,如果此时教师的批评、指责、命令或置之不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的情绪。(3)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权威的口吻和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的气氛,要以高度的机智参与到他们中间去,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说出来,只要认为正确的,就要据理力争。让他们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争论中让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积极的评价是指学生取得成功或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与表扬,哪怕是一个欣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肯定学生的判断,满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需要,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首先,要让评价成为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因素。通过评价,架设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向学生心灵的炉火中不断地吹氧。在评价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极、单一、静态和封闭,取而代之以积极、综合、动态和开放,要高度评价敢于求异、大胆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学生。对学生的这类表现要予以充分肯定和强化。即使是结论错了,也要对其思考的过程予以肯定。其次,要全面评价,全程评价。不仅评价某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针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作评价。尤其在评价优等生或后进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片面性。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欣赏。很多时候,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时,不要眼睛只盯着优等生,要更多地关注后进生。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