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9:40: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理教师从众心理教学启发
1从众心理的概念及从众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
1.1教学中的从众心理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从众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物理教学内容上,或者在教学方法上,很多中学教师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而更多的养成了类似于模仿,或照搬教学设计、课件的教学习惯,从众性强的教师甚至丢失了作为教育者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的素质.笔者认为这之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1.2教师从众心理的产生
从个体方面来说,考虑个体的自身因素影响,也就是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背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背景的影响.如果教师的个体的素质和能力较低,也就是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够自信,或者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到位.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会出现摇摆不定,而盲目的选择其他教师研修时曾经提及过的讲授内容来支持自己的课堂,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教学从众心理的表现.对于一些自我的把控能力不强的教师,首先表现为缺乏独立性,笔者也多次和一些新教师交流讨论,发现这也可能多数情况下与性格有关,在做事情或者遇到选择时这类教师往往过于依赖他人,或者顾虑较多,尤其表现在对整个教师教学小组有较强的依赖性.研究表明,个体对群体越信任,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产生从众心理.学校里很多青年教师把一些有资历的前辈,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作为他们工作学习的榜样,有的甚至对前辈的话语、决定,言听计从,不假思索地相信,只要是有阅历,有成就的前辈的想法,就不会有问题,因此,最终只会导致“从良则良,随莠则莠”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讨论活动中,教师整个群体的压力比较大,超过了一个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这个时候,这个教师就会对偏离整个群体的行为感到不安,从而被迫地产生物理教学的从众心理,导致从众的教学行为.笔者只是想借以说明,许多新教师或资历尚浅的教师虽然没有“前辈”的那些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他们的想法往往是新鲜的,有个性的,更有可能由于年龄的因素,他们的想法与学生更加接近,有过与学生类似的受教育经验而产生更适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然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阅历较浅的教师个体往往对整个群体的压力难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尤其是当整个群体的一致性程度较高,规模较大,内聚力较强时,那么产生从众心理与教学的从众行为就是无法避免的结果了.
2物理教学中的从众心理表现
语文心理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心理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课堂心理教学管理探讨
摘要:技师学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产生出负面、消极的心理状态,而这些消极、负面的心理问题如果无法及时地解决,那么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造成极大阻碍。因此技师学院的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重视,将心理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
关键词:技师学院;课堂心理;教学管理
在技师学院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或者总体素质较普通的中学生,想要将这些学生教育好,只是依靠知识与纪律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卑感与自我价值否定,这些问题造成他们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消极情绪。因此技师学院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对学生的课堂心理进行关注,并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1技师学院学生的课堂心理
1.1自卑心理。(1)学生本身的原因造成自卑。在技师学院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高考的落榜生,因此他们无论在生活上或者学习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失败感。因此也造成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并且经常暗示自己是个没有能力、没有价值的人,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而学生将这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之中,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不敢面对、或者逃避问题的思想。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知识,这些学生就会将自已藏起来进行自我封闭,并再次否定、贬低自我。(2)教师的原因。国内有一部分教师个人的修养与脾气较差,在技师学院教学的时候,当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时,教师就会用语言暴力对学生进行责怪、谩骂,并且间接地暗示了学生学习能力差、脑筋不好使等等消极、负面的情绪;有些教师会在责问学生的同时,将一些不利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负面内容渲泻给学生,间接地深化了学生的自卑感与失落感。1.2消极心理。在技师学院学习的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消极的心理,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些是由于学生自卑造成的,从自卑开始,再到否定自已,最后发展成为放弃自我,并且相信自已并没未具备什么才华,严重怀疑自已的能力,并且在上课的时候也处于消极状态中。消极心理的出现的另外一种原因是由于漠然与不放在心上所引起的。所谓的漠然,就是指学生从紧张的中学生活中突然出现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并且没有先前的压力与管理,这造成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已学习是为了什么,这种负面的思想也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消极心理。不放在心上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想与身心并未成熟,学生在遇上困境的时候选择逃避而畏惧思考后续的进展,只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享受与放纵,对于学习并没有放在心上,在课堂中做小动作,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
2对学生课堂心理教学管理的有效举措
语文心理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初探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引导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调节自己。《石缝间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等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物类如文天祥爱国英雄的事迹、鲁迅艰苦求学的事例、卖蟹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等,让学生感受这些高尚情操、优良品质的熏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或明显的、或含蓄的,创造性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让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感滋养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些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教师良好的情绪或善于调节控制,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相反,教师的情绪不良,就可能诱发学生的过度恐惧、焦虑心理,形成压抑的课堂气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进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决不带着抑郁情绪走进教室,而是满怀激情地进入课堂。上课时,切不可因为学生的一点小事而轻易发怒。小事糊涂过去或做适当的暗示处理。即使有什么重大违纪事件,也要等到下课以后再做处理。(2)尊重学生的个性。很多教师都不喜欢学生插嘴,一怕影响了纪律耽误时间,二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插嘴时,往往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时候,如果此时教师的批评、指责、命令或置之不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的情绪。(3)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权威的口吻和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的气氛,要以高度的机智参与到他们中间去,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说出来,只要认为正确的,就要据理力争。让他们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争论中让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积极的评价是指学生取得成功或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与表扬,哪怕是一个欣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肯定学生的判断,满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需要,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首先,要让评价成为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因素。通过评价,架设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向学生心灵的炉火中不断地吹氧。在评价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极、单一、静态和封闭,取而代之以积极、综合、动态和开放,要高度评价敢于求异、大胆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学生。对学生的这类表现要予以充分肯定和强化。即使是结论错了,也要对其思考的过程予以肯定。其次,要全面评价,全程评价。不仅评价某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针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作评价。尤其在评价优等生或后进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片面性。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欣赏。很多时候,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时,不要眼睛只盯着优等生,要更多地关注后进生。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探讨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引导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调节自己。《石缝间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等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物类如文天祥爱国英雄的事迹、鲁迅艰苦求学的事例、卖蟹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等,让学生感受这些高尚情操、优良品质的熏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或明显的、或含蓄的,创造性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让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感滋养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些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教师良好的情绪或善于调节控制,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相反,教师的情绪不良,就可能诱发学生的过度恐惧、焦虑心理,形成压抑的课堂气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进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决不带着抑郁情绪走进教室,而是满怀激情地进入课堂。上课时,切不可因为学生的一点小事而轻易发怒。小事糊涂过去或做适当的暗示处理。即使有什么重大违纪事件,也要等到下课以后再做处理。(2)尊重学生的个性。很多教师都不喜欢学生插嘴,一怕影响了纪律耽误时间,二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插嘴时,往往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时候,如果此时教师的批评、指责、命令或置之不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的情绪。(3)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权威的口吻和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的气氛,要以高度的机智参与到他们中间去,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说出来,只要认为正确的,就要据理力争。让他们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争论中让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积极的评价是指学生取得成功或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与表扬,哪怕是一个欣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肯定学生的判断,满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需要,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首先,要让评价成为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因素。通过评价,架设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向学生心灵的炉火中不断地吹氧。在评价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极、单一、静态和封闭,取而代之以积极、综合、动态和开放,要高度评价敢于求异、大胆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学生。对学生的这类表现要予以充分肯定和强化。即使是结论错了,也要对其思考的过程予以肯定。其次,要全面评价,全程评价。不仅评价某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针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作评价。尤其在评价优等生或后进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片面性。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欣赏。很多时候,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时,不要眼睛只盯着优等生,要更多地关注后进生。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物理教学心理特点论文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既可为教师制订物理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程序提供依据,还能为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提供指导,本文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
1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1.1有良好感性知识的准备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角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物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
1.2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在观察实验事实,了解现象、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件、综合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即使是新的物理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实验验证之后才能被确认,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会有电磁波出现,但是直到赫兹实验的成功,这一理论才得以证实,电磁场、电磁波才获得广泛应用,中学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这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加以适当引导,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物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物理的直接动机。
音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讨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其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时刻研究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我们在新课标的感召下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粗浅的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歌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歌词敲响心灵,使学生健康成长。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我还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的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正是通过歌词的震撼力,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唤起他们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2.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有助于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唱得短促。特别是“起来,起来,起来"这一连串的递进,运用渐强的力度,把旋律推向高潮,一种民族责任感,紧迫感便会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通过歌曲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同时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3.利用衬词,进行心理教育。音乐是时间艺术,其情感性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是较突出的。而人的情感体验又是一种直接、易发生的心理过程。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用衬词“嗒嗒”形象地模仿了时钟走动的声响,仿佛告诉大家在同样的时间里,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则一事无成……学生在愉快的歌唱中,理解了歌词的含义和音乐塑造的形象,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从而激励他们利用人生有限时间多学本领,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二、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英语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联系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
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英语老师应该挖掘这些素材,并进行整理、设计和拓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只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花心思,有机整合和合理设计这些素材,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把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提高心理素质。如:在高中英语教材第三册“GreatPeopleandGreatInven-tionsofAncientChina”这一单元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位思想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三位思想家的仁爱、民贵君轻等思想核心。教育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而在高中英语教材第二册“NoDrugs”中,通过一个青年吸毒者的经历自诉,学生认识到的危害,更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德育中反复提到的“珍爱生命,远离”。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使学生不但学习好,心理素质也不断提高。客观准确地分析学生成绩和挫折,融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出自我判断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成绩,老师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要多发现学生成绩进步的方面,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心态,有信心学好英语。英语这门学科,难度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绩提高速度缓慢。学生在努力一段时间之后,看到考试成绩还是达不到要求,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因而不再继续努力。二是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害怕犯错误,不敢说,造成了心理阴影。针对第一种情况,英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重视学习过程而淡化学习成绩。要让学生明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的道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无怨无悔,我们就是成功者,从心理上使学生战胜恐惧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第二种,当学生用英语表达时,英语老师不要一听到错误就纠正,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不敢说、不愿说,产生畏惧心理。总之,老师要理解学生,态度和蔼,学生犯错时要委婉地指出,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要多用“Youhavedoneagoodjob”,“Good”,“Welldone”等鼓励性的话,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敢于用英语表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提问一些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简单问题,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弱化语法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从英语教材内容的设置上,能看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几乎每个模块都有话题讨论、创造性写作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实用的语言操作场景。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组织学生操练这些语言场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例如,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尽量用英语交谈、编排表演英语话剧、编辑出版英语班刊、每节英语课前安排学生做英语演讲、英文歌曲比赛等,使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高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接触和使用英语,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又提高了心理素质水平,预防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英语学习
1.心理健康教育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学生如果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就能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强化学习英语的效果。英语是非常难学的科目,有如下的特点导致它难学,如单词词组句型的记忆、篇章的理解、英语和母语的巨大差别,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困难。要克服这些难题,就需要学生具有坚定的学习信心和坚强的学习意志。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如:刘蕊是我班一位后进生。有一次,在做一道句型转换题时,我叫了好多同学回答,结果没有人答出来。这时,刘蕊向我举手示意,我立刻把她叫了起来,没想到她答对了。我很高兴,好好表扬了她一番,同学们也给予她掌声鼓励。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她。从此,她乐观、开朗,并且很有自信,英语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事实上,心理健康、自信开朗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无论是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还是对文章的理解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反之,信心不足的学生常感觉自己不如别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成绩很难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心理健康教育和高中英语教学表面上看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不同领域的教育科目,实质上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不仅仅限于专门的课程,还可以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做到师生心灵相通,这样学生在爱学习英语,提高成绩的同时,思想素质也会相应提高。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水平,是每个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其成为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