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9:22: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我们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再只是局限于班级中日常的规章制度,而是将班级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展到了对班级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方面。下面我就小学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内容进行简单的剖析,重点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班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班级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恶性事件不都是突然发生的,有些恶性事件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之间会吵闹、打架;有些学生会拉帮结派;有些学生会厌学,不完成作业,甚至逃课等不良行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将这些有可能形成恶性事件的苗头扼杀于萌芽阶段,并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真心的关爱。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1]。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那么这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就增强了。同学们积极为班集体争荣誉,在相亲相爱的班集体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这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促进情商的培养,更能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商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勤于思考,在活动中主动合作、合理构建知识体系,那么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会有所提升。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查看全文

体教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心理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主要通过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而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明确的知识点和授课环节,主要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挖掘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实现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训练和情绪态度的舒缓。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更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如何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如何使学生掌握各项运动的技巧,运动成绩,使学生体能达标等身体运动方面,忽略了在运动过程中,对学生情绪状态以及心理发展的照顾。也有的教师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了体育比赛拿名次,取得好成绩,只注重培养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对那些身体薄弱,运动能力差的学生不闻不问,长此以往,会加剧两极分化。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友善地对待学生,多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体育教师和蔼可亲、为人友善、善解人意、有温暖感。课堂中决不能对学生气势汹汹,更不能谩骂学生,讥讽学生。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应给予帮助关心,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必须做到多关注学生,多赞赏学生,多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营造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

三、充分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查看全文

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过于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关注,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导致学生的成长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在新时代和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引导,班主任要从班级管理实践出发,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教育;针对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和身心发展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学习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上。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开展者,如何管理好整个班级,保证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有效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师要真正做到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教育的充分结合。

一、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心理

班级集体教育管理方式是现代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而班级管理恰恰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整体性的班级管理方式以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为主要表现形式,如何选择正确的班级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管理成果的好坏。学生是一个整体,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需要从心理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班级事物或班级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多样有趣的班级活动参与体验中,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消除学生在班级活动参与中的被动性心理[1]。例如,在班级“植树活动动员会”班会的召开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班会导入环节中,为学生充分介绍开展植树活动的好处,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本次班级集体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然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本次集体植树活动的策划,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小组中其他同学的想法,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形成一致性的整体班级活动计划。最后,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倾听每个小组的合作讨论结果,并整理出学生在班级集体活动参与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不够积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于依赖教师或班级其他同学等,在班会中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更加平和、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

二、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引导

查看全文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1改变教育观念,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1.1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实施素质教育。“1996年,以洛德尔为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部,1996),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2]”。作为教育工作者,谁都清楚这四个支柱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基本吻合的,只有“会学习、会做事、会共同生活、会生存的人”才是“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人,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仅靠狠抓智育是不可能的。显然,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科教学工作,而且必须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实施素质教育。1.2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是个新名词,许多老师对其概念、内容等模糊不清,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意义的了解还处在字面阶层。首先,有许多老师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门针对有心理问题,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的,按他的观察,“心理问题生”少之甚少。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必要了。其次,“智育至上”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老师担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科教学的成绩下滑。这种观点与担心都充分说明了农村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学校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面一定要做大量的工作,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要让全体教师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初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要让全体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没有任何冲突,而且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帮助学科教学提高工作效率。1.3加强工作管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科学的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保证。首先,学校要确立一位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辅导室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长,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专职教师,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逐步进入常规化状态。其次,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并逐步完善。“事物的某种性质或属性要通过一定的数量来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3]学校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成员深入研究,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量化考核办法。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生根发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以课堂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辅导活动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加上农村小学自身困难重重,要让农村小学在短时间内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没有可能。纵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再结合城市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先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入手,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为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奏,可以尽快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3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本教材,为长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打好基础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全国通用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这门课不可能像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出现全国通用的教材。因为学生的心智发展受到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材必须凸显地域化、校本化、个性化。解决这一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老师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研究。一来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容不了等待,二来这是一门活动课,课堂内容离不开学生活动。所以编写这门课的教材既要有深厚的理论指导,也要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这项工作可具体分六步完成:第一步,深入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刚要(2012修订)》以及相关的理论专著,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及内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第二步,通过问卷调查全面深入分析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步,根据理论指导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活动,撰写教学设计方案。第四步,开展观摩活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第五步,就本次课堂实录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达成最终共识。第六步,整理研讨结果,编写校本教材。

查看全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

摘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和生理都能够获得健康成长。在这种要求下,就需要为幼儿创造合适的家园合作环境,从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基础。笔者在本文中着重研究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家园合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生活和学习,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寻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忽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目前我国一直在提倡关怀幼儿心理健康,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一个萌芽的状态,因此很多幼儿园只能够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或者借鉴书本中的理论。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导致幼儿园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不适应,幼儿心理健康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由于老师和家长都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查看全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厌学、早恋、吸烟、网瘾、少女怀孕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作为一位教师,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我意识到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我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入思考。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良好的心理才会产生高尚的道德行为。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会收到预期效果。扎实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认真重视的一项教育内容和迫切解决的教育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约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个性偏差、厌学、网瘾、逆反心理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内心充满着矛盾和迷茫。这说明,中小学校和教师,应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对此,必须常抓不懈,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

笔者通过参加“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项目,即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了解了我省各地以及我们县域内各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从总体上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还不够普遍,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一些学校冷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一)缺乏教育意识,没有高度重视。在认识上,很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误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开展,缺乏前进动力。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腾出教室,挂上牌子。临时安排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学校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得到教育行政领导和校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还应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与需要,是在认清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基础上提出的。

查看全文

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文化等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作为当前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凭借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引了大量来华的国际学生。

对于来华国际学生而言,进入中国即进入一个崭新的文化环境,起初势必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及迷茫,而这种不适应及迷茫可能会使国际学生产生各种负面心理,即文化休克。倘若不能有效明确文化休克给国际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学生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诸如紧张焦虑、敏感对立、消极抑郁等。所以,跨文化适应视域下对高校国际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开展全面分析,加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由徐辉编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论述了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中西方心理健康观念与思想、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内容。该书内容翔实,论述严谨,突出理论性、实用性,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参考教材,还可供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研究使用,另外对跨文化适应视域下高校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也可提供有力指导。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们可很好地开展心理调适,充分发挥心理效能,即人们在社会中可健康地生活,并可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水平,可有效适应社会环境并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目前,高校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适宜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制度、管理办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各高校均设置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然而对于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则起步相对较晚,缺乏特定的法规文件依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高校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缺乏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受文化差异、语言交流、专业水平等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仅有少数高校针对国际学生设置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国际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面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通常会因为语言障碍而难以为国际学生提供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三是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深入性。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国际学生推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此类课程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实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相关调查显示,国际学生对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了解不充分,对高校组织的各式各样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缺乏兴趣,即使出现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愿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针对高校在跨文化适应视域下如何开展好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结合《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提出以下几点策略思考:第一,加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提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高素质工作团队的有力支持。

为此,高校应打造专门的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肩负起指导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同时设置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兼职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师资保障。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各国文化、宗教信仰以及风俗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技巧,同时及时觉察国际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推进国际学生团体心理健康辅导。首先,高校应适时为国际学生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国际学生应对在华学习期间可能面临的文化冲突及适应问题,使国际学生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可有效感知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引导国际学生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互动,并乐于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其次,高校应适时组织国际学生召开班会,鼓励国际学生互相分享自身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验,交流适应期间面临的难题等,以此帮助国际学生更迅速地适应新环境,防止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发。

再次,为了让国际学生更迅速地融入高校生活,可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所在城市的名胜古迹、到社区服务、组织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依托多样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国际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拥有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为高校国际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为我国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

查看全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高中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完善的重要时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通过心理教育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积极的行为和思想。基于此,文章就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教育有相通之处,在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上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有些学生会出现自卑、抑郁或者是易怒等不良心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会形成极大的阻碍。为了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认真分析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让学生走上快乐、健康的人生大道。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查看全文

家校联动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受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等家庭因素的影响较大,家校联动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家校联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主体缺位、客体缺知、队伍缺口等问题。因此,家校联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家校联动机制基础;收集家长信息,搭建家校联动交流平台;创新宣传载体,扫除家校联动人为障碍;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家校联动人力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联动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面临着管理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一旦其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高校环境、融入校园文化,孤僻、抑郁、焦躁、敌对等负面情绪就会随之产生,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有研究对西安某高校2006—2015级“80末”“90初”“95后”三个年龄段近900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步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联络变得方便及时,但同时也产生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有着持续深远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反映出来,而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一)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的组成方式,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健康心理的形成既需要父亲在责任、勇气、担当等方面的教育,也需要母亲温柔细腻、润物无声的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完善的教育和呵护,更易出现极端人格,形成人格障碍。再婚家庭的学生,几乎都曾经历过情感和心理层面上的波动,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成为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父母、长辈过多的关注和宠爱,进入大学后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团队精神、自理能力较差等方面的困扰。(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的过程,主要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可以归为三类:民主式、放羊式、强迫式。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自立、自信、自强的人格特质,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容易实现心理健康发展。放羊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多见于农村留守儿童,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放纵心理,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强迫式的家庭教育往往使用责罚、命令甚至毒打的方式强迫孩子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强迫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三)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大学生长期身处不同的家庭环境,受到的影响也千差万别。物质环境主要取决于家庭的经济水平,经济水平过高、学生花销没有节制,经济水平太差、基本花费难以保障,都会对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更愿意理解、尊重大学生的心理困境,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排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家庭氛围也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挫折。

二、家校联动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查看全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技巧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小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教育。过去由于过度重视学生知识培养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错误认识,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乏,甚至被完全忽略掉。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下,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开展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期为现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技巧

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路径。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促进小学生全面的基本前提,在小学教育阶段要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与知识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滞后性和独特性,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主要是指开展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都应当尽可能的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为根本。其次,要遵守差别化的教育原则,不同的小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心理状态同样也千差万别,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做好个性化分析,采取差别化的、针对性强的教育措施。另外,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参与性原则,这主要是指在参与主体方面,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与小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主体都要参与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而在教育活动中则表现在需要多组织和采取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措施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技巧和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