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孤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9:08: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孤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孤儿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成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查看全文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查看全文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成因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查看全文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分析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查看全文

成年孤儿安置调研报告

收养孤儿、弃婴和无家可归的残疾儿童,把他们培养成才,是儿童福利院的重要职责,使孤残儿童被收养,重获亲情和家爱,是所有福利工作者的心愿。然而,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成年孤儿滞留福利院,这一现状延误成年孤儿进入社会,自力成才,同时也影响院内的各项工作。因此,解决成年孤儿的出中出路,成为各级部门和领导、各地福利院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成年孤儿状况及成因

我院现有成年孤儿25人,其中男14人,女12人,正常14人,智障4人,痴呆2人,左侧面部血管瘤1人,无肛术后\脊柱弯曲1人,右小腿畸形1人,乙肝1人,精神病1人。

(一)成年孤儿的状况:

1.存在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在:心理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社会接触,对社会关爱持怀疑排斥心态;容易滋生自私、虚荣、褊狭心理,不能以感恩的心态生活,不会关爱别人;部份孤儿自暴自弃,易走极端。

查看全文

中职孤儿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里的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一群无父无母的孩子。家庭的不幸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这种不幸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如何对孤儿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成为教育中的难题。

关键词:孤儿;品德教育;中职

孤儿的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孤儿是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将来的命运绝大部分取决于教育的好坏,从长远来说还影响到国民的总体素质。了解孤儿各方面的表现,摸清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都喜欢什么,他们担心害怕什么,都是需要教师去关心的。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者,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中职孤儿学生特点,并制定了品德教育的策略,在本文中将其进行阐述。

一、中职孤儿学生的心理特点

早恋。中职孤儿学生与异性交往早于同龄人。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失去了父母。因此,他们必须独自面对一些问题。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他们都要在异性身上寻找依托,寻找温情。中职学生,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遇到爱情不顺心如意时,就会使他们变得自甘堕落,随意结交朋友,有的甚至还会辍学。自卑。他们刚出生时,都是在父母的怀抱里,受到了父母的呵护,过着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他们失去父母,他们无法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更适应不了失去父母的生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在生活中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心理上越来越自卑,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自闭。中职孤儿学生大多数性格孤独,他们心理有什么样的想法,不愿意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行为和兴趣。他们理解不了社交常情,缺乏对他人的情绪的反应,无法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对中职孤儿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策略

查看全文

三孤人员救助安置意见

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孤儿、孤老和孤残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的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以下简称“三孤”人员),是受灾群众中最困难的群体,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就近为主、异地为辅”的原则,对他们予以妥善安置,给予特别关爱。经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并征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同意,对“三孤”人员救助安置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孤儿的安置

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通过采取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的办法,保障孤儿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

(一)临时安置

对于暂时无人认领的儿童,要尽量尽快将其与其他受灾群众分开,一方面尽快帮助他们查找父母和亲属,一方面尽快把他们妥善安置到四川省内条件较好的福利机构和公办学校,暂时集中养育或在学校寄宿。四川省内安置有困难的,由民政部协调安置。

(二)长期安置

查看全文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自查报告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州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系列决策部署,将专项行动作为推进平安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工作进行部署推动,坚持问题导向,重拳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强化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落实关爱帮扶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措施,深化未成年入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作用,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事件发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现将我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救助

一是落实好孤儿保障、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区域内监护儿童得到有效救助保护,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以及肢体残疾一级、二级的残疾儿童给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截止九月,对现有的95名孤儿按照每人每月900元的标准及时兑现补贴资金,累计发放孤儿生活费93.33万元;二是根据《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工作的通知》(厅办〔2019〕35号)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健全孤儿保障制度,维护孤儿受教育权利,践行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工作宗旨,民政部决定自2019年起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我局结合我县实际贯彻执行,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要求申报“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今年我县符合条件共计5人,已累计发放资金共计5万元。三是做好对孤儿、弃婴采取亲属抚养、机构养育、家庭寄养和依法收养工作,并进行妥善安置,加大生活上照顾和关爱帮扶,对其他困境儿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救济救助。今年我局已有1名孤儿申请入住康北福利院,现已入住福利院。四是加强部门协调机制,与教体、卫生健康、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心智健康,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心理咨询师、幸福使者等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自尊自信、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对受侵害未成年人及时给给予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五是扎实推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工作。对我县未满18周岁,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导致父母失去抚养能力的儿童进行复核认定,经过申请、核实,基本生活费从今年1月1日计发,目前已按每人每月900元的标准发放到位,截止11月,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4.2141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专项行动作为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平安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与各相关部门之间既各司其职、依法履职,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查看全文

结对帮扶孤儿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给全镇孤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决定在全镇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孤儿活动,通过她们对全镇孤儿加强关怀与教育,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促进孤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此,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托“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以加强孤儿教育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博大母爱,切实为孩子解决生活贫困、亲情缺失等实际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1.“爱心妈妈”主要肩负起帮扶孤儿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生活缺乏支持、心理缺乏关爱、学习缺乏帮助等问题,使他们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幸福、学习进步、思想健康、人格健全,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管理。

2.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爱心妈妈”团队,使全镇孤儿结对率达100%,着力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形成长效的帮扶机制。

查看全文

区民政局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关工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区民政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主动作为,发挥民政职能优势,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帮扶关心力度,努力为特殊青少年群体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机制,科学谋划,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有效开展。

民政工作涉及孤残儿童、生活无着流浪未成年人、社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区民政局各股室根据各自职责着力研究新形势下特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点和规律,调动各方力量,创新工作方式,抓好组织协调,使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全区民政工作互相融入,互相促进。发挥救助资源优势,切实维护特殊青少年群体生活权益。把保障贫困和孤残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作为特殊的民生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在落实城乡低保政策中,优先将贫困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截至11月底,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困境未成年人189人。认真落实孤儿补助政策,维护孤儿基本权益。今年5月,我局结合实际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社会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1100元,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750元。目前,全区共有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7人,1-12月份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23.93万元。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在社会(儿童)福利院开展了“欢迎来我家做客”为主题的首届儿童福利机构媒体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儿童福利工作,提升儿童福利事业认知度、认可度和社会参与度,呼吁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困境儿童,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明确职责,多面推进,使更多青少年得到政策的扶持和精神的鼓励。

我们争取在民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推进和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一是开展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走访评估。通过入户走访儿童家庭的方式,了解儿童的基本生活、就学、心理健康、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等情况;二是推进“明天计划”救治工作。组织孤儿进行免费体检,通过健康检查全面了解孤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矫正与康复;组织机构集中供养孤儿到省康复定点医院进行康复医疗。三是落实“孤儿助学”工程。为3名年满18周岁并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就读的孤儿发放每人每年1万元的助学金。四是发挥职能,积极开展教育援助。为符合条件又确需民政部门出具贫困家庭大学生做好家庭摸底和出具贫困证明,使其享受到国家和学校贷款、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五是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动态监测,随时掌握情况变化。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基层督查巡查工作制度,对我区农村留村儿童工作组织保障情况、基本权益保障情况、救助保护机制落实情况、基层工作力量建设情况定期进行总结报告,每年12月31日前,将督查工作情况形成专题总结报告上报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六是定期开展街面巡查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宣传工作,对特定商业区域实施重点监控,并预留救助电话,要求相关商户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后及时告知救助管理站,要求社区和志愿者团体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后及时施救或护送至救助站,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