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挫折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8:43: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挫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师挫折心理考察研究报告
1、前言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资讯发达、变革急剧的时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的独生子女的政策和早期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直接表现为精挑细选幼儿园,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因此而增加,她们能否接受挑战、战胜挫折,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因此,了解幼儿教师对不同挫折事件的挫折感受和应对情况,提高其耐挫力,培养其合理应对方式,就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对300名在职幼儿园教师作了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受挫折的程度及其原因,借以找出规律,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措施,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抗挫折力。
2、研究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整个广州市省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比例很少,而市级园占的比例最大,我们按这样的比例对省级园54人、市级园218人、未达标园33人,共31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95.2%。
2.2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体育课堂的心理挫折分析论文
历来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行为的差异和偏差过程中,对心理挫折的作用都是很重视的。什么是心理挫折?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行为的机制谈起。一般地说,人类的行为是由动机驱使的,而动机又是以需要为基础情况下,动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下列几种不同情况:一是无需特别努力即可达到目标,使需要能轻易地获得满足;二是遇到干扰和障碍,但经过努力和采取一定的方法后,最终可以达到目标;三是遇到干扰和障碍束手无策,由于达不到目标,致使需要不能满足而感到沮丧。心理学上把遇到障碍时出现的第三种结果,称之为挫折。诚然,挫折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由一定的内外障碍使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的情境状态,像体育考试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被批评受责备等都属于挫折情境;其二是指一定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愤怒、焦急、不安等情绪反应,前者属于自变量,后者属于因变量。
一、受挫的范围
(一)学习方面。
1、学习方面体育考试不及格,直接影响评选“三好学生”;考试成绩未达到自己所欲望的目标,而低于其他同学;虽经主观再三努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仍未通过;不被教师所重视,无机会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欲望得不到满足;学习某动作时,不幸拉伤、扭伤或摔伤,造成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其他动作的完成。
2、人际关系方面。对体育课不爱好,无兴趣,被动去上课,课中完不成任务,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班同学的排斥、讽刺、挖苦。
3、兴趣方面。个人的兴趣爱好(由于个体差异,对各种体育项目各有所好)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情绪——行为波动较大。
中学生挫折心理及指导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针。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教育是规范其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发现,96%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多次“遭受过挫折”,但多数人片面理解和看待挫折。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挫折心理对中学生的影响
心理学家将13~14岁和17~18岁看做两次“心理断乳期”,而两次心理断乳的结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独立”。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不完善,独立倾向与依赖性共存,他们的内心极为敏感、动荡,热情冲动。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因此,在现实中,他们一旦碰到不顺利时,就会手足无措,心情沮丧。
此阶段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陷入误区,想事情很偏激。一是过于绝对化。不是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缺乏对变故的思想准备,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调。二是以偏概全。容易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遇到挫折容易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三是很容易放大事情的严重性,对事情的后果想得过分严重、可怕。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中学生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导致心理失调,甚至企图自杀,以逃避问题。
挫折心理的属性为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它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效率除受个体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制约之外,还与学习者的情绪、状态、自信心等因素密切相关。消极的情绪对记忆和思维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颠三倒四的逻辑混乱现象。伴随着严重应激情境中产生的强烈情绪,也会造成适应效率减弱。在焦虑、不安之中,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根据美国学者霍曼斯提出的社会再适应量表,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所经受挫折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因此,中学生受挫折后,自信心会降低,出现孤独、推诿以及自卑无能的感觉。如果持续遭受挫折,更会大大地降低其接受能力、思维创造力,学习成绩也就随之下降。
二、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引导
少先队员心理挫折研究论文
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的完美形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如何让成长中的少先队员承受心理挫折,增强适应能力,这是目前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少先队员心理挫折的成因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少先队员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和家长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这一代少先队员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主要原因有:
1.激烈、高压的学习竞争。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学生一般都己抱有一定的期望,一旦达不到期望的标准,就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而导致心理上的挫折。特别在当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学生学习失败后往往遭受冷遇、歧视、斥责,使学生处于焦虑状态。调查表明:受挫者中有57%是因学习受挫。学习成绩达不到目标;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差,造成过重心理压力;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
2.弱化、忽视的"主体地位"。目前的少先队员有"早熟"的表现,成为"小大人"型,独立自主的要求日益强烈,精神生活的空间不断扩大,社会视野更加广泛,大都渴望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并取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但在校时,教师往往居高临下,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行动;在家中,父母极力构筑"没有危险"的安全地带,窒息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学校、家庭的专制环境中,学生会因自己不被人重视而产生心理挫折。
3.自闭、孤立的人际关系。校学生大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年拉较小,天真幼稚,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别人,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遭受心理挫折。曾有这样一件事:班内几位喜爱踢足球的同学自愿组成球队,有一次足球队到体育中心去踢球,没有通知某个伙伴,这个孩子认为别人冷淡他,而陷入苦闷之中。因此,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少先队员会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遭受心理挫折。
有效应对员工心理挫折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企业员工心理挫折的有效管理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引发挫折产生的一般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指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成分、社会环境因素是指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个人因素、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从遗传得来的生理特征、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能力、性格、气质、心理状态等特征、企业组织内特殊的因素、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性质、改变管理方式,采取人性化管理、改善人际关系,加强有效沟通、正确对待受挫员工,帮助正确归因、通过心理咨询,消除挫折心理等,具体请详见。
一、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引发挫折产生的一般因素
(1)环境因素。它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指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如台风、洪水、地震、污染、疾病、死亡等。它们可能成为阻碍人们开展活动、实现动机的因素,使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造成心理挫折;社会环境因素是指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如政治、经济、舆论、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它们也可能成为限制人们活动,阻碍个人动机实现的因素。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社会因素比起自然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动机的实现。
(2)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从遗传得来的生理特征,如容貌、身材、智力或某些生理缺陷所带来的限制等。它们可能成为限制个人实现某种动机的因素;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能力、性格、气质、心理状态等特征,它们更有可能成为阻碍个人动机实现的因素。
2、企业组织内特殊的因素
有关当前体育课堂的心理挫折问题探析
摘要:历来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行为的差异和偏差过程中,对心理挫折的作用都是很重视的。什么是心理挫折?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行为的机制谈起。一般地说,人类的行为是由动机驱使的,而动机又是以需要为基础情况下,动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下列几种不同情况:一是无需特别努力即可达到目标,使需要能轻易地获得满足;二是遇到干扰和障碍,但经过努力和采取一定的方法后,最终可以达到目标;三是遇到干扰和障碍束手无策,由于达不到目标,致使需要不能满足而感到沮丧。心理学上把遇到障碍时出现的第三种结果,称之为挫折。诚然,挫折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由一定的内外障碍使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的情境状态,像体育考试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被批评受责备等都属于挫折情境;其二是指一定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愤怒、焦急、不安等情绪反应,前者属于自变量,后者属于因变量。
关键词:体育课堂;心理挫折;诊断;治疗
一、受挫的范围
(一)学习方面。
1、学习方面体育考试不及格,直接影响评选“三好学生”;考试成绩未达到自己所欲望的目标,而低于其他同学;虽经主观再三努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仍未通过;不被教师所重视,无机会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欲望得不到满足;学习某动作时,不幸拉伤、扭伤或摔伤,造成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其他动作的完成。
2、人际关系方面。对体育课不爱好,无兴趣,被动去上课,课中完不成任务,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班同学的排斥、讽刺、挖苦。
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
[论文摘要]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生长在特殊的家庭、社会环境中因而具有独特、娇惯、脆弱等特点。伴随这些特点而来的便是过度的自信、依赖、人际交往困难等诸多挫折,这些挫折若得不到合理的调适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正确认识自我、合理确定自我抱负水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加强逆境锻炼提高耐挫能力是独生子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历史进入8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一起来临,其中就包括出现在每个家庭里的宠儿,更确切地说是那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养起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患了‘四二一综合症的孩子独生子女们。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长,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90%是独生子女,即是说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因此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增强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
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因其成长的环境特殊,他们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外还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独特。独生子女自降生那天起,就意味着他是家里的“独苗”,在家庭中具有特殊地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往往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而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考虑。在与人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不顾别人的感受,容易与别人闹矛盾。由于自我意识强,不愿受纪律的约束,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我行我素,不顾全局。
训练中学生抗挫能力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一定的话动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的阻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状态。而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中学生虽然正在经历心里成熟期,但是还未完全成熟,社会化刚刚开始。激烈的学业竞争,沉重的学习压力,枯燥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受挫等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关心,就会难以走出挫折困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他们低弱的抗挫折能力,经不起风浪,在遭遇挫折时,便会产生极其痛苦的情绪和消极的处理方式,甚至走向极端。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抗挫能力差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良好的抗挫折力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学生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挫折、顺利地完成学业、健康生活和学习的保证。因此,认真研究挫折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中学生进行抗挫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能力,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战胜挫折,既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中学生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
造成目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个体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挫折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只有在个体感受到的时候才会对精神产生消极作用。例如,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把小失败、小挫折看得那么重,所感受到的挫败感就不会那么深,就可以通过自我心理的积极调节而得以化解。消除了挫折感,挫折的存在就会不对个体构成心理威胁。现在的学生普遍心理脆弱,喜欢把小的问题无限放大,而不是积极把问题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这样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
(二)家庭缺乏足够的精神关怀
基于挫折教育的中学体育论文
1挫折教育的心理学、社会学分析
挫折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失败,辩证的看待失败,将失败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并从中汲取积极的养分,为成功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挫折教育应该是从正面积极的对行为者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们能够在面对日常生活压力方面合理的处理困难。只有在行为者的心理和生理上提高其抵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才可能将挫折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才能使行为者产生最有效的积极的行为的结果。因此,挫折教育应该是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原理为基础,针对普通人群而非病理性人群,尤其面向在校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合理安排、规划教育内容,进行以提高行为者抵抗挫折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方式。
2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2.1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期,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均不成熟,呈现出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而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形成受先天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莫过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多种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挫折教育思想并实施挫折教育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
2.2体育教育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中学生挫折教育策略论文
关键词: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正确态度教育方法
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0所重点中学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在“你的弱点是什么”一题中,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调适感情,经不起挫折。”团中央学校部对全国近10个省市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在与以上同样的选题中,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强”,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今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上,与会的校长们也提出必须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的问题。这说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活体验,在人生中,你随时都会面临困难、风险与失败。但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面对失败。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换言之,挫折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调整好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难去取得成功。
下面,笔者拟就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