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7:39: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课改教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课改教师

新课改对教师要求分析论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世纪初我国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新课改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必将促使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重新审视,同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关键词】课改特点教师角色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

2.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查看全文

新课改下教师教学思路探索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集中实施者和体现者,是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了解并尽快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促进教学思路的转变,使自己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教学思路;新课改;关系;教学理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基于这种观念转变而带来的学校或教师教育行为上的改变。就教学的整体过程来看,教师的教学思路反映在教师怎样理解教材、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怎样处理与学生的教学关系上,因此,怎样才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变革成一种更加优质的关系,进而找到教材,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最佳配置,存教学过程中贯彻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原则,使教师真正将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我们的新课改才能谈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成功。

一、正确认识教学思路与教材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书本知识“讲授者”与“传授者”。因此,教师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威性心理,无形之中把自己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只能在教学中围着教师转,完全被教师的个人意志所左右。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不仅要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所教授的教材为唯一的渠道,因此,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教材、正确认识教学思路与教材的关系,才能提高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要想处理好教学思路与现有教材的关系,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对教材的深入掌握,才能谈得上对教材的灵活应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教师与教材的关l系是加工者和原材料的关系,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教师是“用教卡于”,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是对教材“忠诚”,其教学就越缺乏个性风格和生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只能是充当书本知识的填充器,而没有真止调动教师教学的潜力和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存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对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所提出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设计者、导学者、评价者和学习者。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师教学思路和教材的关系,才能实现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促进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查看全文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论文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

2.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加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重智轻德,重知识传输轻人文关怀的弊病。“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已经成为国民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课改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灵活协调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把日常社会生活知识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的不同构成也是彼此交融的。”而过去的教学却界限分明,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把原本内在统一的各个学科割裂开来,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查看全文

新课改教师培训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培训是新课改的重要工作,培训效果关涉课改系统工程的成败。教师群体对几年来的培训工作,总体上持积极的评价态度,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有明显的取向差异。为持续推动课改的深化发展,今后的培训工作应在策划、设计和组织上做出诸多的调整与完善。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师培训

课改之初,教师培训就被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设计并构成课程改革实践的战略重点。

几年过去了,教师培训与课改的适应性到底如何?在推动课改深入发展之时,培训工作应如何改进?为了弄清这两个问题,我们在2007年10月设计并组织了对新课改教师培训的问卷调查活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覆盖吉林省7个市(州)中的17个县(市、区),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587份,回收率为90.3%,其中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94.71%。

查看全文

略论新课改中教师的转变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传统教学提倡“师道尊严”,把教师摆在一个非常神圣的地位。教师也总认为,自己说的一定是对的,学生不能超越自己。但是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面特别广,教师高高在上的传统地位动摇了,教师被“挂”在黑板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意识到自己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主导因素,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力,是有培养前途的,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要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新课改就会富有生机。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经常“一言堂”“满堂灌”,不管学生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教师课讲完了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新课改中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会受益匪浅。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教师也不能完全依靠原有的知识“吃老本”,而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钻研新教材、新课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钻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三、教师要创设新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个人主宰课堂,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而课堂教学怎样导就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法、故事导入法、情景穿插法、引入法、对比法、图示法、分析法、材料运用法、图文结合法、讲解法、材料归纳法等等。教师利用这些方法起到“引”和“导”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新课改中的新教师需要适应各种新的变化,以其之长,补己之短,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课改洪流中,为新课改增添生机和活力,这样的教育改革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查看全文

新课改对教师要求探究论文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

2.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加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重智轻德,重知识传输轻人文关怀的弊病。“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已经成为国民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课改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灵活协调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把日常社会生活知识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的不同构成也是彼此交融的。”而过去的教学却界限分明,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把原本内在统一的各个学科割裂开来,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查看全文

新课改教师合作管理论文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合作

摘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就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共同体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这些都需要教师要具有合作意识才能完成。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也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在合作中完成从传统教育教学的孤军奋战到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集体作战的角色转变。新课程的实施,靠的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因此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学会合作,就必须科学高效地合作。

一、教师合作的必要性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来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者的深刻变革,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必须变革。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过于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而忽略了教师的合作。教师被人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因为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中,由于我们在课堂里的位置和身份的差异,与学生产生了隔离。我们还经常与学校中的其他老师、我们的同事隔离,在教师休息时,除了寒暄之外很少谈及班级的事情,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互不合作,彼此孤立,这样只能导致冷漠的竞争,却不能从彼此身上汲取更多有益的东西。而新课程克服了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强调综合性。从课程综合的程度看,有交叉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等,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的工作方式必须与之适应,教师必须从孤立走向合作。

二、教师的合作对象

1、与学生合作

查看全文

新课改教师培训效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覆盖吉林省7个市(州)中的17个县(市、区),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587份,回收率为90.3%,其中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94.71%。

本次问卷调查所包含的问题共27个,其中10个为事实类(基本情况)问题,17个为观点类或态度类问题。在17个观点类或态度类问题中,有15个是封闭式问题,有2个为开放式问题。

问卷通过“性别”“年龄”“教龄”“学历”“任职学校的居地”(大城市、中等城市县城及小城镇农村)“任职的学段”(小学或初中)“培训的个人投入”“培训的学校投入”“参加培训天数”“参加培训次数”等10个方面的“事实类问题”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之所以选择这10个方面,主要是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调查对象对培训的主观认知及态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自2001年以来参加5次以上课改培训的比例是55.8%,参加过4次培训的人数比例是12.2%。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教师对“观点和态度”类问题的回答应该是比较“成熟”的看法。

查看全文

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师个性化特征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个性化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个性化教师之路,一是强化素质,培养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二是精心设计,展示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三是精益求精,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四是转变理念,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五是高屋建瓴,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其巨大的魅力向传统教学方式提出挑战,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如何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意志的真正的独立的主体。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个性的学生,具体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走个性化教师之路。几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学习课改理念,我认为追求教师教学个性须从以下各方面努力。

一、强化素质,培养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社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如果教师个性健全而又鲜明、张扬而又适度,又能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则对自己的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师有了个性,教学才会更有特色。个性意识强,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所以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教学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展示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查看全文

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更倍受关注和重视,其中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更是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在这场改革中要逐步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师;角色转变。

传统定义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社会高速发展,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道、授业、解惑”只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了。特别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在这场教育的重组活动中,作为最活跃的因素,这场变革中的核心人物———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和重视。而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更是被推到了这场改革的前沿,这几年通过每位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变要求的理念和宗旨已经在具体的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应用。

小学教师角色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主要有如下转变:

一、小学教师逐步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对小学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小学教师不再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给学生以压力和刻板的说教,而是逐步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出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当然,宽松并非不要课堂秩序,不要学校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目前新课改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教师仍然要发挥好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随时把握驾驭课堂各个活动的环节,保证课堂的良好秩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