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7:21: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课程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课程改革遇见的新问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关键的环节。2001年秋季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作法在实验区的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极积参与,取得不少经验。同时,在一些方面也暴露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正视和解决,将给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带来隐患。
一、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但是,目前有些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有许多学校只有一、两台微机,谈不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影响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更新;学校管理仍然是依靠“本本”管理,无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缺少理化生实验室和必要的实验用品,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教室缺少音像设备,有限的光盘、磁带等只能成为摆设,教师即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和落实。较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挑战。
二、教师素质全面性的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从某些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的特点。部分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非师范类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在以下几方面严重制约着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1、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课改的到来,对于高中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近阶段的新课程教学中,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一直在思索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进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提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做出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开展;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
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对于高中物理科目,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刻苦钻研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角度思考,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初入高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从高中物理学科来讲,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很重要。为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做好功课,不仅对于高中物理知识了如指掌,对于初中物理也应熟知,这样对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有很大帮助。
2.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物理教学,重在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讲解,但是学生吸收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不理解所讲内容,长此以往,容易对物理学失去信心,丧失学习兴趣。为保障学生学习信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改进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新课改的精髓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接收。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有效互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德育课的嬗变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嬗变
(一)小学德育课指导思想的改变
在没有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指导思想是在道德的基础上,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此种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后发生了改变,对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该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道德,与此同时,还强调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教授学生知识等与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将德育教育和其它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连接。
(二)小学德育课性质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前,小学德育课的性质是一种分科课程,所谓的分科课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开了,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社会等的认识并不全面,教学内容出现了重复现象,教学效率较低。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德育课的性质有了明显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将德育课和其它学科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生活课,两者的有效联系,使原本单一的德育课转变为“品德和生活”相结合的课程,进而体现出了综合课程的性质。
(三)小学德育课目标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心得感想
通过这几天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要求。社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首先要进行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发展的要求。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层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会以展的前提。我们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和普及。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更强调和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以及其深厚的内涵。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
通过听取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1、教育观念问题,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2、课时不够,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同时也有教材本身的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注意强调知识的选择性。尽量及早通览教材,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禁止在教材的选用上版本的不同。3、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本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流于形式。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会造成教师忽视基本功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不认真研究课标。(2)不备学生,(3)不敢批评学生,盲目赞扬。(4)不重视教学设计。(5)不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甚至导至性格外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实践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让我们进一步休会到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公务员之家:
新课程改革的考察材料
年秋季,我省将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我校作为省示范性高中,*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对即将到来的高中新课程实验高度重视,制定出*实验中学新课程实验整体方案,成立由符校长直接领导的新课程改革委员会,下设新课程改革办公室,全权负责新课程实验的领导、组织与实施。成立了由张恒林副校长任总指挥的新课程改革筹备行动组,具体负责课改宣传、教师培训、课程设置、选课指导、学生评价等工作。这些都为07年我校顺利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迎接新课程实验的到来,了解和学习第一批实验学校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借鉴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科研处和实验二部的相关人员,在科研处郭明侠副主任的带领下,于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广东的深圳市和山东的济南市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学习。广东省和山东省作为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份于年秋季正式开始新课程实验,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我们先后考察了深圳市的深圳实验学校、深圳高级中学和济南市的山师大附中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都是当地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重点中学,十分具有代表性。我们认真听取学校领导关于课改进展情况的介绍,并与部分实验教师座谈,就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我们还深入课堂教学,观摩了几节常规教学课,亲身感受了新课程的魅力。通过两周的考察学习,使我们对高中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了解、认识与思考,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策略对我校将要实施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面将本次考察学习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本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变动最大,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教育部出台的高中新课程方案,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本次新课程实验的突出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教育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局面。实现了权力下放,给地方、学校和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使其能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材和课程,达到教育收益最大化。现在已基本实现了教材选择多样化、课程设置灵活化、课堂教学个性化、学生评价多元化。
1.教材选择多样化,地方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实验首先就是改变了过去全国使用同一版教材的局面,要求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高考也命题也不再依据某本教材,而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版本的教材争相出炉。现在全国普通高中教材的版本不下于十种。新课程要求每个学校不能只选择一种版本的教材,而是要选择多种版本的教材。广东省在教材选择上就遵循版本不少于三个的原则。而广东省的各个地区选用的版本也不尽相同,都是由各地区相应的教材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教材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投票决定的。必修部分统一要求,选修部分各校参照《广东省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我们考察的两所学校选用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粤教版。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某一学科上,虽然学校选定了某版的教材,但是他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参考指定的教材,而是采取“一本教材为主,多版教材为辅”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每位老师手里都有两三本,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参考。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建议学校在进入新课程之前,应该让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前拿到多种版本的教材,提前熟悉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总结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和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顺应国际形式发展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能否顺利实施新课程,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我乡作为边远贫困乡镇,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师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教学用段落后,教学设备简陋,实施新课程难度更大。但我们有信心,新课程改革是可以成功的。现就我乡新课程改革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坚定信心,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有困难的,新课程难度更大。原创:首先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念,有了决心和信念,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乡中心学校一班人在校长陈恒艳的率领下,坚定信心,从提高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入手,使干部和教师懂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课程改革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认识提高了,观念才有可能更新,教师观念的更新又是新课改的关键。一年来,我们通过派校长和教师外出培训,请教研室专家来我乡视导,主办新课程辅导讲座等形式,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
二、积极参加种类培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
一年来,我乡克服了资金困难,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保证外出培训、学习人员的费用开支。一年来,我乡参加市县级培训学习的人员达40多人次,购买优质课光盘10多盘,新课程书籍数十部,投入资金2万余元,实施新课程的一年级和七年级教师全部参加了新课程培训。为我乡实施新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加强教研,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点滴谈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面对21世纪国际人才竞争的挑战,相继确定和实施了新一轮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改革也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它是中国教育的一场革命,也是教育界的一件大善事,我们渴望中国的教育从此进入新时代。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与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在很多方面与新课程的宗旨相矛盾、相冲突,作为新课程的施行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经历和对现行教育弊端的思考,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是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所以应该多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课程改革要把养成教育放在关键的地位。
教育新课程改革理性思考
新课程改革不仅力图改变长期以来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学习方式,它实质上也将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和教育方式,改变学校的生存现状、运作方式。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思考: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为管理者,管理的职能要作哪些改变?
冷静思考:激情与理性并存
20世纪20年代,夏丐尊先生曾在其译著《爱的教育》序言中这样写到:“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是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段话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长期以来,在应试倾向的功利重压之下,我们忘却了对一些基本问题,但又是最本质问题的思考与理解。新课程无疑是要将扭曲的教育价值追求回归其本质的意义,使学校回归学校应有的状态,使学生享有学生应有的生活。倘若真是这样,那我们必须一一追问:
其一,教育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人问我:‘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的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爱。”如果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那么师爱就是池中之水。教育是爱的艺术,功利的教育忘却了教育的本义,使教育过程演变成了“标准化培养,过程性筛选”的简单化操作,使许多孩子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时时感受着失败的苦涩。新课程在强烈地呼唤着: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从心底里长出来的。爱是教育的生命!这一点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和淡忘的。我们不能只看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形式变化,更要看到它在呼唤着教育应该播撒阳光与雨露。
其二,教育为了谁?基础教育应该做什么?“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和个性化成长需要。它从课程层面落实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自主选择、自我规划和主动学习的独特主体。
“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应该是我们教育应坚持的理念。在此理念下,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宽松温馨的教育环境,努力搭建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倡导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常常自问,学校究竟因谁而美丽?今天的学校要成为永久的名校,应该为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和机会,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和帮助。当成批的优秀学生、品牌教师出现时,我们才能真正说:学校竞如此美丽。
新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随着新课程在实验区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在成为可能。然而,新课程的实施对实验区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新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将成为制约新课程实验的一个瓶颈。
新课程的理念一经推出,广受教师认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每一个发展的契机。令教师苦恼的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又往往深受教案的束缚,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不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发掘教材内外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就事论事。因此,教师如何在课程自由度比较大的空间,充分地展开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启蒙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二、新课程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这除了编写教材时须考虑课时与内容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外,也对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学校可否实行长短课时结合?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只有在人财物各层面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可以想像,从“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一种没有统一上下课时间,没有铃声的学校可能会在实验区出现。
三、新课程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之间存在矛盾,能否解决这个矛盾成为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要素。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形势,我国很多高中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程度改变,这其中也包括高中政治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改革是通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并且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高中时代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政治课堂在其中则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高中时代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理论性很强的政治课堂在其中则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政治课的理论知识非常多,学生经常会有枯燥厌烦的情绪。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让政治课能够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1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1.1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一种设置课程、设计教材和指导课堂的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教学模式包含更多的内容,比如,教学结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转化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让理论和实践能够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