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7:03: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课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
语文教学改革二十多年了,但语文教学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盲目性、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功利性仍普遭存在,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21世纪的语文教学再也容不得花样翻新式的把戏了,我们必须去掉“模式”和“步”的装饰,恢复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语文教学应该反璞归真了。
一.回归到培养语文素养上
应当承认,当前的语文教学受高考和评价体制的限制,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真”。
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宇,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住往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新课标文言文改进策略
内容摘要:新课标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愈发重要。而当下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生文言文学习主动性差、教师教学模式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进行教学策略改革,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落实多主体评价。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可以丰富初中生的语言世界,加强对祖国语言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可以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韵味,对初中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文言文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对文言文的学习也可以增强初中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文言文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在能量。但如今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语文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教和学都面对着众多难题,重点变成难点,无法发挥本身的教学意义,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改进迫在眉睫。
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部编版教材相较于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选文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文言文占比却呈上升的趋势。文言文占比从36%增加到了40%,甚至在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占据了选文数量的50%,这不难看出统编教材对文言文有着较高的关注度。[1]新课标也专门对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文言文教学研究也迎来了“小高潮”,引起了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一)丰富语言世界,提高语言鉴赏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摘要】政治,就其本身属性而言,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学习过程也相对枯燥、无味。另外,政治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政治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教育正在对新课程进行改革,初中政治教学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要改变政治教学现状,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初中政治教学应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此本文主要从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在我国初中教育方面,各方面学科都有了新的要求。初中生政治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并且对于初中生三观的树立都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新课改对于政治学科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而且要积极帮助学生塑造人格。但是,初中政治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传统教学方式的滞后,教学观念的落后,大大影响着政治教学成果,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政治教学创新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政治;教学创新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第一,教学方法比较老套。传统的政治教学大都是以老师讲课为主,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者,而且关于课堂的问题也较为老套,缺乏新意,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第二,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念。一些教师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直接传输,他们大都“照本宣科”,这种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能力以及思想的培养。另一方面,很多老师对于政治学科无法正确认识,没有形成创新教育意识。政治教学中,他们往往把政治放在次要位置,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着重强调知识的理论记忆,忽视了政治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这种方式制约了教师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措施
1.新课改下,教师应顺应教育潮流,改变教学观念。教师是学生的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身首先要具备相应的创新观念,应该敢于打破传统,吸收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把政治教学的新课改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去,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符合社会要求的实践人才。另外,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创造课堂教学情境。初中政治理论性质较强,学生往往对于这样的科目缺乏兴趣,政治教学目标也不能实现。传统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严重忽视了政治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影响作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创造课堂教学情境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初中政治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竞争与合作”这一板块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职位的公司员工,体会在公司中常见的一些事情,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竞争和合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和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政治素养。3.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学生对政治课程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是课堂内容乏味,不够生动有趣,纯理论的讲课方式等。那么该如何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并且可在思想方面让学生信服,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可利用现代设备,比如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可以设置一些与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话题或者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为一个话题,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提出问题、共同研究问题中涉及到的内容,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把进行课本知识与实际例子结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知识的学习。4.以比赛促学习。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政治基础知识,又要求学生形成创新及探索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初中政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还应重视扩大自己知识层面,提高自身整体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活动中,在讲解课本知识外,还可以给学生们增加一些关于国家时政方面的知识。初中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处于思想活跃时期,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下初中语新教学决策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分数、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一、语文创新教学的理念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
因此,必须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探究式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1.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语文的阅读教学革新
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认识和理解新问题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吸收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为表达作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从这一阅读的本质出发,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就必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才能发挥阅读教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新课标的理解与认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对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指导和促进作用,它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达到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要求。新课标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既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也不可能沿用传统教法照本宣科。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存在的差距,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地渗透新课标理念,实施新课改还是有章可循的。
二、具体的做法与尝试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学生和课文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充分地与课文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获得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使文章的意义处于不断的,被创造性的理解流动之中。基于这一点,教师要认真地加以引导,首先就是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不能仅仅是敷衍地预习一下。其次,要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时间,写作缘由,写作意图等等)。为此,阅读期待,自由诵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不仅对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和阅读量等都作出了规定,而且要求学生要对阅读理解所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感悟,谈体验。
三、阅读的要求与指导
艺术新课标改革论文
今年我市处于新的课程改革之中,新课程体系在结构、功能、内容等方面作了重大的改革、创新。这给广大的实验区的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机遇,而艺术课作为改革较大的一门学科,也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这门融合了各种艺术种类(如语言、唱歌、舞蹈、律动、器乐、图画、手工、表演)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其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我最深得体会。
一: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今年的课本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新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领域,艺术课程更是融合了戏剧、舞蹈、等方面内容,如此开放的教材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无限的发挥创造的空间,更给同学带来想探索、想动手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想法。而老师以经验来辅导学生,也从学生出吸取好的想法,这样的课学生是会喜欢的。
二:气氛
艺术本身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力的,那老师更不应该以灌输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发挥潜能。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可以调节学生兴趣、气氛的内容、手段溶入课程教育中。如多媒体教育、意境的创造、各种工具的使用,比如在《京剧脸谱》这课中可以用听一听、看一看京剧、拿锣鼓敲一敲等很多调节气氛的手段,在《秋天的节日》中参观一下校园,朗诵一下秋天的诗歌,谈谈国庆的由来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又如在《艺术与数》中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黄金比例的东西,大家也会跃跃欲试的,这样的课其气氛一定不错的。
三:交流
新课标下语文实践教学新举措
【摘要】语文教学新举措既来自理论的方面的指导,更是教学工作中亲身实践的体验。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这门功课,就要广开门路,转益多师,走进生活大课堂,利用好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将这股源头活水引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
各地的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整合”教学也被提上日程,但是,教学越改革,越令我不知所措,直到研读了小语文新课标,我才茅塞顿开,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的内容。“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国各地区都蕴涵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此时,我如醍醐灌顶,原来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这么广泛,原来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们活生的课堂和教材,原来语文课程资源俯拾即是,原来开展各项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么多新鲜的“原来”,都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从来都没想到过的。与上述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前一段时间观摩的一节语文公开课,语文课堂教学成了文章“解剖课”。所有的文章被肢解成识字、解词、段篇、作者情感、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几大块。经典美文所固有的语言美,情景美被拆得七零八落、荡然无存了。这样的语文课,切断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双向互动,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早已成了禁锢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发展语文能力地枷锁。我决定将我们生活的这一源头活水引入我的语文课堂上,引入学生们的心里,为我班的孩子开辟学习语文的新基地,使学生无时不在语文实践中,无处不在语文情景内。根据经验,我总结了三个方面。
第一,因课制宜,积极设置各种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语文尝试。教材和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向生活本身拓展的巨大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所学的课文,开展了演课本剧、新闻会、演讲比赛、社会调查、辩论会、快板、当小导游、作推销员、三句半、竞选主持人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又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比如,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中,除了按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推销新型玻璃之外,我又组织了一个“家乡土特产展销会”,要求学生把这些土特产推销给外来游客。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的这些土特产图片,跃跃欲试。经过小组精心设计,他们争先恐后地上台,个个妙语连珠,逗得同学哈哈大笑,不时掀起一个个高潮,以至于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第二,积极开发当地所蕴含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外延。地方课程资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只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好材料。我们当地是自然、人文的名城,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各种景观、人物、历史、传说数不胜数。从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到大运河、万亩石榴园,名人墨子、贾三进、匡衡等等,无一不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优良资源。例如,五年级下册习作4,要求学生写一处家乡的名景,我提前一周放题,让孩子跟随家长游览台儿庄古城和京杭大运河。学生亲眼目睹了纵横交错的流水、小桥,泛舟河上,观光整座城的美景,体验着尽收眼底的快感。他们就有了写不完的话,抒不完的情,孩子们侃侃而谈,内容详尽生动,描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
第三,紧扣时代的脉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事件和日常生活话题引入语文教学中。国内外大事件和日常家庭生活通常为学生所熟知,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适当地引入这些课程资源,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真实体验,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在美国征收中国出口商品关税的消息出来后,我建议学生关注事态的发展,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精心准备,我们召开了控诉美国的讹诈行为的新闻会。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控诉美国的讹诈行为,有理有据,声情并茂,有些同学还情绪激昂地作了长达15分钟的演说。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先后写了《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两篇文章。同学们都写得情真意切,感受深刻,立志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在为我校生病的小娟同学捐款一事中,孩子们非常积极,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短短的两天时间,为小娟同学捐款五千多元。事后,我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让同学写了《让爱架起一座友谊桥梁》《爱在校园》等文章。无论在写作方面,还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学生都受益匪浅。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这门功课,学生想学好语文这门功课,就广开门路,转益多师,走进生活大课堂,利用好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将这股源头活水引进语文教学,引进语文课堂,正所谓,“源头活水清如许,润物无声滚滚来”。
新课标作指导管理论文
为新课程做准备——“渗透课标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会议总结安溪县教育局汪小安2002年11月29日各位校长、主任、老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今天就要结束。怎么评价这次研讨会?会前,有人认为会开得早了。会是不是开得早了?会议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听取教学反思和城关三小的经验介绍,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全体与会者对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认识到今后实施新课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深远意义,这是会议最可贵的收获,也说明会议开得适时,为明、后两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作了认识上准备,舆论上的准备和教学实践上的准备。我想,这次会议归纳起来,有以下收获:一、从三小的教学实践坚定实施新课程的信心三小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数学主要以修订大纲为指导,自然以试用大纲为指导,思品课以《小学思品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渗透新的课程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领导和老师认识到,修订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有一致的东西,如语文的修订大纲和课程标准,在体现“时代性、人文性、实践性、灵性、创新精神”方面精神基本一致,而新课标在“鲜明的理念”,“立体化的目标”及“有效的指导”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因此,实施修订大纲,渗透课标精神,两者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得益彰,既为实施修订大纲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的空间,同样为今后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三小的领导和老师还认识到,根据修订大纲修订或编写的教材,虽然不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最佳载体,但它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方面,还是有出色的表现。用好现行教材,就能在今后用好课标教材。从三小的实践中,与会者认识到明、后两年,我县实行新课标新课程是可行的,是可以走好这一步的,从而坚定了实施新课程的信心。二、从三小的实践看到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艰巨性三小的领导和老师在渗透课标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程目标的三维性与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教师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不熟悉,不熟练或使用不当使教学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旧的教学观念的顽固与尽早转变教学观念的要求之迫切存在极大的矛盾。从三小的实践和体会中,与会代表感到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艰巨性。认识实施新课程的艰巨性,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才不会陷入盲目的乐观。三、从三小的实践体验实施新课标的适时性三小在“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中,做到:领导有责任心,教师有积极性,学生有基础。领导有责任心,从校长到教导主任到教研室主任,既分工又合作,使工作能有条不紊、深入地进行,在分管领导几次出差的情况下,研讨会筹备工作仍卓有成效地进行,足以说明领导班子的责任心和协调一致。教师有积极性,每个教师都能努力学习新课标,并付之实,和做好点滴经验的积累。学生有基础,由于老师都能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体验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好开端,待以时日,就有好基础。从三小的实践中,与会代表一致认识到,明、后两年我县开始实施新课标、新课程是适时的。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还要做那些工作,下面提几点建议:一、从三个维度认识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纲要》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不单纯是学习方法问题,而是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这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有更具体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有关“阅读”的学段目标共有10条,其中涉及知识、能力的有7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3条,如“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活,对感兴存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且,每一条均涉及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就明确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提出学段目标,并反复使用“经历……过程”,体现了过程与方法。《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具体明确地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目标。《科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课程目标》部分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提出学段目标。纵观《纲要》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是情感态度上的问题,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乐于探究,另一方面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感悟、体验。如果只是把它单纯地作为学习方法问题,那是认识上的以偏概全,在教学实践中将出现严重的失误。二、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思品与生活》都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概括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的作用主要有:1、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思品与生活》指出:“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要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有多重要。2、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品德与生活》指出:要“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3、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学科不同,探究方法也就不同,教师的指导也要不同。语文学科中的探究,是感悟和体验,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中的探究,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思品课中的探究,主要指在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中形成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挥,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科学教育,学生主要是学习科学探究,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学生”。此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的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习要有学生的主动性。三、渗透课程标准精神,改进现行教材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课标精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好高鹜远,而是面向实际,适当超前,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抓手,改进现行教材的教学。为此,强调以下几点:1、要把新课标的学习同学习修订大纲(大纲)结合起来,并以修订大纲(大纲)为主,找到新课标与修订大纲(大纲)的共同点和新课标的发展处,全力实施修订大纲,同时渗透新课标精神,使新大纲的实施有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天地。2、要把新课标的学习同大修订教材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在大修订教材中,如何体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什么特点,要把它一一梳理出来,在教学中,既努力体现大修订教材的特点,又要尽量弥补其不足,尽量体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3、要改进已掌握的教学技能和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理念如果不能转化为相应的教学技能,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深入到教学中去。要努力掌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技能,比如:(1)创设情境的技能。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等,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适合学生体验的条件,引发学生的思维等。(2)引导讨论的技能。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的讨论,讨论的问题的提出,讨论的时机的掌握,讨论的引导等。(3)讲解的技能。讲解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给学生释疑解惑等。还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等。我们有不少老师在学习新课标中有不少好的设想,希望能在教学中和广大老师一起完成从设想到技能的转化,使更多教师和学生能从中受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实施新课程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为我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精力和才智。
语文新课标管理论文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纵览语文新课标的内容,主要凸显了十大关键词:
1.人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提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
3.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出可以说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4.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引进"对话"这理论,就是要让学生从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5.自主。"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背景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每年会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型人才。中职语文教学虽然并非专业职业技术教学,但是也能够发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作用,关系着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提升,中职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有利于发展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语文教学与专业课堂学习同等重要,这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思想理念,注重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确保语文在中职学校育人中的作用得到体现。本文将简述中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语文;高效课堂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职生也有了更高要求,但很多中职生科学知识水平不高,将注意力侧重于专业技能掌握方面,语言表达水平不高。很多中职生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这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以新课标为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语文课程上,保证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逐步实现。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效果,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继续学习等创造有利条件。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语文知识,这在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促使学生文化视野不断拓宽,实现各项能力的提升,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也是中职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内容,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中职教育也要关注语文课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每个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对很多中职学校来说,对专业技能培训比较关注,而语文等无法直接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课程存在忽视的现象,不仅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所需教学设备也配置不完善。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语文,长时间下来学生语文学习效率难以实现提升。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中职学校教育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课程,这对中职学生专业学生有很大帮助。这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才能为今后职业发展铺平道路。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标要求,采取多种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语文学习水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自主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全方位进步的目标,不仅在中职学校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实现了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