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5:27: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阶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世纪新阶段战线意见
中共**区委制发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体要求,突出了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意见》强调,要广泛深入地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发[2006]15号文件精神,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巩固和壮大全区统一战线,把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落到实处,为**全面振兴、构建“和谐**”、“实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强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沈委发[2006]8号及我区的实施意见,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广泛听取和吸纳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不断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要建立派联系街道、共建和谐社区制度,拓宽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渠道。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接受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要把支持派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参政党建设。
《实施意见》指出,要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实施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制定《**区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在宗教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切实加强爱国爱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依法维护爱国宗教团体的利益,妥善处理涉及宗教因素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
《实施意见》指出,要认真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要着力做好台胞台属特别是来**投资台商的工作。加强与港澳台侨人士,特别是华裔新生代代表人士和海外社团联系,促进我区与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把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和支持他们关心和参与我区现代化建设。要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支持他们通过多种形式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积极探索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重点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制度。
浅谈新阶段工商联工作
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从法律的形式上明确了非公有制在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年初,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和政策支持。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这是新时期新阶段工商联工作所面临的一种挑战,需要我们去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对当前非公经济现状的探析
纵观当前非公经济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它呈现出以下“三大”态势。
1、对象呈现多样性,队伍不断扩大。而今在非公企业队伍中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某一区域,特殊范围内的老面孔、熟面孔,其家族成员中发生新的变化,他们当中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既然有市外省外人,也有境外异域人。这些人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文化差异不同,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处世哲学、经营理念、为人准则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2、行业呈现立体性,内涵不断扩大。从狭义上讲,原先的工商业仅局限于一店、一铺、一厂的经营业主,可谓是规模小、行业窄、人数少。从广义上讲,其内涵得到了扩展,规模大小不一,行业领域不限,区域场所不定,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呈上升趋势,资产由几十万、几百万到上千万、数十亿元,中介机构、商贸流通等新兴行业应运而生,行业间的无序竞争催生同业协会诞生,且商会内部的分工进一步趋于细化、具体。
3、结构呈现多元性,层次不断扩大。从文化结构看,在众多的创业人流中,有留学归来的海外学子,有从各类院校毕业出来的毕业生,有弃教经商的学者、教授,有弃权从商的政界要员,也有打工归来的打工族,知识型的创业对象呈攀升趋势。从年轻结构看,有涉世不深的初生牛犊,有经商的商海高手,从二十多岁到六七十岁,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有,老中青相互交织并存,构成了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从性别结构看,男性独撑天下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不少巾帼豪杰频频出现在谈判席上、签字台前和重大节庆活动中,其胆识、气魄、风度不比男性逊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扶贫办新阶段扶贫开发意见
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在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和《2012—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的新时期,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落实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充分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深刻领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定位。一是扶贫功能作用新定位。扶贫开发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更要确保发展成果共享,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二是扶贫战略格局新定位。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发挥“大扶贫”的杠杆作用,健全完善“大扶贫”的战略体系。三是扶贫标准和扶贫对象新定位。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扶贫标准逐步提高,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四是农村扶贫政策新定位。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总体目标,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把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2、准确研判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创新“大扶贫”理念,实施了“七大工程两项计划”,推广了“扶贫九到户”模式,探索出了“产业扶贫”和“企业参与扶贫”新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全县还有近1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高山和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脱贫难度加大,部分人群脱贫基础不稳固,面临新的返贫压力,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3、科学把握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新机遇。“十二五”时期,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三农”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对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将给予重点扶持。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农村扶贫条例》的全面贯彻实施,为依法扶贫、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明确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企业新阶段迈向管理论文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趋势,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化浪潮的涌动,一个以战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新阶段已经到来,需要我们各级管理者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企业管理迈向新阶段。
一、实施战略管理是企业应对各种变化的唯一选择
在以往的管理中,企业先后经历了生产导向、推销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三个管理阶段,在以生产、推销为导向的管理中企业注重的是生产,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中企业注重的是市场和消费者,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客观上要求企业改变思考问题的逻辑程序,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出发,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这是企业管理一次质的飞跃。但近二三十年,世界经济和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种变化,战略管理应运而生。企业开始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要正确地实施战略管理,必须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首先,战略管理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新的产业不断产生,产品的生命周期愈来愈短,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的形成,信息传递的程度大大加快,地球也由此变得愈来愈小,从而使企业不仅面临着科技革命、网络革命、信息革命的新挑战,也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新变化;不仅面临着进入WTO后的新考验,也面临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内部改革的新要求;同时还面对着多元化的产权关系和多样化的人文环境,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管理进行重新定位;面对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和职工思想、行为方式的多元化,需要我们及时破解这“多元方程”。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使企业越来越感受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战略管理是企业应对内部管理新变化的必然举措。现代企业的发展总体上已从传统企业走向新型企业。从“硬件时代”走向“软件时代”,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而现代管理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无疑使管理经受深刻的变化和创新,管理的人本化、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管理的特点。97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管理大会上,对未来管理的变革进行了十大趋势的分析:创新一未来管理的主旋律;知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学习型组织一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快速的应变力一时代的新要求;权力结构转换一变正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弹性系统一跨功能跨企业的团队;全球战略-21世纪企业决战成功的关键;跨文化管理一管理文化的升华;“四满意”目标一企业永恒的追求;“没有管理的管理”一管理的最高境界,尤其是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的新模式,冲破了传统管理的格局,已被许多成功企业所采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的40%,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中的80%都按学习型组织的模式进行“企业再造”,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学习型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在管理思想上,强调学习加激励使人勤奋的工作;在管理组织上,强调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是一个扁平化、有弹性的组织;在管理内容上,以增强学习力、应变力为主、提高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管理方法上突出柔性导向;在管理职能上,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以综合和“理”为主;在管理资源上以知识资源为主体,以快变创新求效益。随着企业管理的变化,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80%的工作可根据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去处理,只有20%的工作需要判断,而现在将有80%的工作需要作出判断,因此,要使企业在变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科学地实施战略管理,并及时把握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取得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实现企业的新发展。
第三,必须注意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战略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能促使企业领导层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二是它有利于企业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因为只有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方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统一到企业战略之中,以避免资源分配与重点工作安排上的偏颇。三是它对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行起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协同作战能力。四是它可以对企业员工产生激励作用,由于战略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命运和前途,职工在为制定战略献计、为执行战略出力的同时,也被战略目标中的共同愿景所吸引和振奋,从而激发士气,提高对企业的归属感。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是企业迈向战略管理新阶段的加速器
新阶段农村扶贫的发展态势与对策
秭归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扎实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农村贫困面貌大为改观,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但是,我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一、主要成效
(一)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两年来,解决了1.27万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2001年底7.07万人(新阶段未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标准)下降至5.8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597元增长到2002年的1700余元。625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新建水池260口,水窖2200口,维修堰塘16口,新增蓄水量13.8万多方;新修维修水渠6条、3.85公里;整治河堤12处、5000米;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新修乡村公路42条、158公里,扩修维修乡村公路150公里;架设桥梁16座、386延米,建设当家田1.2亩,其中坡改梯6700亩。
(三)狠抓农业产业化建设,着力兴办“龙头”企业。新建多经基地6.93万亩,其中:柑桔4.2万亩,茶叶0.3万亩,板栗1.2万亩,银杏1.2万亩,优质苗圃基地256亩。扶建了惠农养殖、县烟草公司、三峡洛滋服饰有限公司、三峡森达鞋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四)实施环境改善工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县共搬迁1321户、4374人,涉及到8个乡(镇)的21个自然村、312户、1053人实现了整体搬迁;全县共改造茅草屋1554户、3837间;实施“五改三建”工程1709户。
中国发展新阶段思考
同志党的建设理论,是对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党建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理论反映了当今时代潮流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文选》,必须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核心问题。
同志党的建设理论与党建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表现出很强的继承性。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党建理论解决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果。同志党的建设理论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集中地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的崭新风貌。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同志党建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一是目标创新。不同的历史条件,党的建设目标不尽相同,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时代特征进行目标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党建目标,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是内容创新。同志在继承和发展党建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例如,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观点,关于“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观点,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观点,关于“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关于“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等等。三是理念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同志党建理论的继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决定其具有严谨周延的科学性特点。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先进性。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理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志党建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理论的先进性。二是真理性。同志党建理论是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又是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是正确的科学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三是预见性。同志党建理论根植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它深刻反映了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规律,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它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前进方向,是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四是战略性。同志在思考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时,总是着眼于世界和中国大局,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从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责任的大局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出战略思考和部署。他着眼于新世纪,从全局中联系世界、联系中国、联系未来,谋划党的建设,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创新理论,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1]。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品质、哲学内涵及具体层面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品质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根据国情、世界发展趋势总结出的新的理论成果,它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髓充分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为基础发展而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步入了又一重要关头。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作指导。科学发展观就是与时俱进产生的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以邓小平发展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直接理论基础,深化了对我国社会发展本质、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继续强调改革开放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把目光放在了更为全面的社会发展上来。
把党内监督工作推向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贯彻执行好《党内监督条例》,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大责任。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带头学习领会,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建设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要把《党内监督条例》作为培训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模范执行是《党内监督条例》得以落实的关键。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党内监督条例》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解决自身思想、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结合起来,真正明确权力的来源,认清权力的本质,始终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
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惩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党内监督条例》把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作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好人用好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政治责任。总的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行使用人职权。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学习和贯彻,推动了《干部任用条例》的落实,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健康开展。但要清醒地看到,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按党的规矩办事,甚至把手中掌握的用人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任人唯亲,受贿卖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为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又一重要法规依据。下一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为契机,继续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干部任用条例》。要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健全和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内监督条例》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从自身职责和工作特点出发,坚持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积极探索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途径和办法,尽快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形成科学的干部监督机制。要以保障选贤任能为目标,建立健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的制度体系,重点是建立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干部任免责任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内容、责任主体和追究方式,以切实解决在用人上责任不清和用人失察失误无人负责、无法追究的问题。组织部门内部各工作机构要从提高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出发,加强合作,逐步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党内监督条例》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给干部监督工作带来的新课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
新世纪新阶段创新交流
举世瞩目的十六大,吹响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向着更高目标进军的号角。为了把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党中央又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议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今年和今后几年的组织工作作出了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曾庆红同志作了重要报告,贺国强同志就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乘着十六大的东风,认清形势,克服困难,全面贯彻中央部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必将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
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必须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必将给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必然会提出许多新课题新任务。十六大在科学判断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围绕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六项主要任务,构成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理解这一总体部署,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放眼世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随着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世界各种力量围绕这场竞争而进行的政治较量也日益显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在竞争和较量中取得主动地位,都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面对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发展自己,就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判断世界大势、正确驾驭复杂局面、妥善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拥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但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党还可能面临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考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善农民和城镇居民生活、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任务仍很艰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去解决,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还需要进一步去认识和把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还有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必须不断增强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本领和水平。
党的先进性既有历史的联系,更有现实的要求。从党的政治地位看,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使我们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从党的执政环境看,我们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对外开放的扩大,有利于党员干部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同时也增加了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危险;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赋予了党的建设以新的时代内容,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从党的队伍状况看,我们党已拥有66**多万名党员,**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肌体带来了新活力,同时也使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些都是关系我们党能不能执好政的重大问题,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保持党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前进。
社会新阶段重要理论思考
同志在“6·25”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一论断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志指出,在这个阶段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从十二大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从历次党代会的主题可以看出这一点。十二大的主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三大的主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的主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贯彻十六大确立的主题,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包括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如果说以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走自己的路”这一探索主题,以邓小平同志和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并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格局,那么,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主题是,在已经开创的新局面基础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 上一篇:新阶层范文
- 下一篇: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