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5:09: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加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加坡民主启示录

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上,新加坡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政治家始终给予好评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中国执政层看来,这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繁荣,法制程序井然有序,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又能成功地保持一党执政的稳定存在。新加坡这个东亚国家,这个华人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南亚邻居,近二十年来,始终受到中国政治精英与知识分子的特别关注。

新加坡在政治上也是颇有特色的。它是一个在多党民主体制的外壳下成功地保持一党独大的权威体制的国家,一方面,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具有多党制民主政治的一般特征:新加坡有定期举行的一人一票的全国公开大选,有合法存在的反对党,反对党可以独立宣布自己的政纲以争取选民支持,议会中的多数党有权组成政府施政,等等。另一方面,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通过一系列特殊的选举程序设计,通过历史上形成的对政治、经济与社会资源的高度有效控制,以程序合法的方式,在公开竞选中,始终能取得稳定的压倒性多数,从而在多党体制的形式下,成功地保持着一党权威体制的长期独大地位。这种新加坡独大党(DominateParty)体制下的的民主体制,一方面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与行政运作的高效率,另一方面又通过程序民主的选举与反对党的合法存在,形成对执政党一定程度的监督与制衡。这种通过民主竞选的方式来保持权威政治的模式,会不会对中国执政党产生吸引力?

从2001年秋到2002年春,作者曾在新加坡从事访问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对2001年新加坡选战的近距离观察,以及对新加坡政治体制的的特点的初步思考,来考察这种特殊的权威体制保持成功的原因,并进而对中国采取新加坡政治模式的可行性,作出自己的分析。最后,本文将对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与制度创新的的路径与原则作出若干探讨。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政治的特点

新加坡大选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牢牢控制选举委员会、高等法院、传媒与国家财政拨款机构,通过这些机构来影响选民投票的方向,其具体办法可见于以下这些方面。

一,执政党掌握了制定选举程序的选举委员会,并通过对选举程序的规划与设计,来使选举有利于执政党长期保持选票多数的优势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选区的划分,是根据有利于由执政党更多得票的原则来重新安排的,如果某一选区的反对党势力较大,有可能在下一选举中取得多数,选举委员会就会把这个选区分割为几个选区,或把其中一部分与其他选区合并,通过这种不断进行大幅度的选区划分与重新组合的办法,来分散反对党的选票资源。又如,新加坡的选举制度把全国分为单选区与集选区,单选区中各党提名单一的候选人参加竞选,集选区的人口与幅员相当于几个单选区,因此由各党选出五到六人的群体作为竞选人参加竞选。只要其中一党的竞选群体在选举中获得简单多数,就可以取得国会中相应的四到六个席位。这个办法对执政党是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因为选区范围越大,执政党获得简单多数的概率越高,更具体地说,如果某一个反对党在人数较少的单选区内有可能获得简单多数的话,那么把这个单选区并入到一个大的集选区内,反对党的得票数只会是少数,此时该反对党在大的集选区内获胜的机会就大为下降。又例如,2001年度的新加坡大选,执政党政府从宣布大选到正式大选只有两个星期,从候选人提名到投票日只有九天,这就使反对党没有足够的时间展开基层工作,也根本无法有充分时间去争取选民。

查看全文

新加坡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

新加坡共和国(TlieRenublicofSingapore),简称新加坡。它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的南端,是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为一体的城市型岛国,由53个岛屿7座礁滩组成。北以柔佛海峡(宽1.2公里)的长堤与马来西亚相连,南临新加坡海陕,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为世界海运交通中心之一。新加坡面积64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马来语为国语,汉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语言。

“华裔之国”——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上海和海南等地。华人从事的职业无所不包,但一般都继成了祖先的传统,经营饮食业、酿酒业的多是广东籍华人,从事贸易业的多为福建籍华人,而广东潮州集团和海南省籍华人,则以从事工厂劳务或厨师等职业的居多。

我们了解新加坡华人的性格特点,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海外华人的乡土意识极强,不少人这边有父母,那边有兄弟,心系两地,他们很乐意回祖国经商。同甘共苦,不畏强暴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民族风格,但却很顾面子,正因为面子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商谈中,“面子”对谈判的技巧起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到磋商行重大的实质性问题时,也轻易签守立据,似乎有一种让对手“口说无凭”的意思。但“面子”的另一方面,却是他们在签订合同以后,为了不耻于人,总是格守信誉,认真履约,因而在国外商人的眼中,新加坡籍商人一向有勤奋、诚实、谦虚、可靠的美德。与新加坡人谈判,不仅必须以诚相待,更重要的是考虑给对方面子,不妨多说几句“多多指教”、“多多关照”的谦言。值得一提的是,与海外华人进行贸易,采用方言洽谈,有时可以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碰上说潮州话的商人,首先献上一句“自己人,莫客气”的潮州乡音,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其他象粤语、滇语等同样有助于谈判的进行和成功。

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查看全文

新加坡风俗礼仪

新加坡共和国(TlieRenublicofSingapore),简称新加坡。它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的南端,是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为一体的城市型岛国,由53个岛屿7座礁滩组成。北以柔佛海峡(宽1.2公里)的长堤与马来西亚相连,南临新加坡海陕,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为世界海运交通中心之一。新加坡面积64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马来语为国语,汉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语言。

“华裔之国”——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上海和海南等地。华人从事的职业无所不包,但一般都继成了祖先的传统,经营饮食业、酿酒业的多是广东籍华人,从事贸易业的多为福建籍华人,而广东潮州集团和海南省籍华人,则以从事工厂劳务或厨师等职业的居多。

我们了解新加坡华人的性格特点,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海外华人的乡土意识极强,不少人这边有父母,那边有兄弟,心系两地,他们很乐意回祖国经商。同甘共苦,不畏强暴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民族风格,但却很顾面子,正因为面子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商谈中,“面子”对谈判的技巧起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到磋商行重大的实质性问题时,也轻易签守立据,似乎有一种让对手“口说无凭”的意思。但“面子”的另一方面,却是他们在签订合同以后,为了不耻于人,总是格守信誉,认真履约,因而在国外商人的眼中,新加坡籍商人一向有勤奋、诚实、谦虚、可靠的美德。与新加坡人谈判,不仅必须以诚相待,更重要的是考虑给对方面子,不妨多说几句“多多指教”、“多多关照”的谦言。值得一提的是,与海外华人进行贸易,采用方言洽谈,有时可以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碰上说潮州话的商人,首先献上一句“自己人,莫客气”的潮州乡音,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其他象粤语、滇语等同样有助于谈判的进行和成功。

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查看全文

新加坡伤痕文学开端

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建而成的,它与语言文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这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不同的体裁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再现一定时期与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可以这么说,文学作品是作家们寄托思想感情和意志的肌体。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当中国南方人民为了改善生存条件而大批南渡来到东南亚时,他们同时带来了中华语言文字、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原始愿望,这些便是世界华文文学生发的基因。这种血脉相通的文化理念,奠定了世界华文文学脱胎自中国文学的精神底蕴。

无论社会的巨轮如何前进,作为传统文化最源头方式之一的文学,尤其是作为最能表达人类灵魂的母族文学,始终在时代的推进与嬗变中保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中国文学几千年来的情况如此,自中国文学中孕育诞生的世界华文文学近百年来的情况亦是如此。东南亚华文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一个重要的板块,新加坡华文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地区的华文文学一样滥觞于1919年“五四”运动影响无远弗届的年代。不只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以白话文写作而又贯穿着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文学作品,迅速取代旧文学而占据了文学的主流地位。南洋得风气之先,很快也出现了白话文学作品,从而开创了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历史”,①即便是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学者作家,也认同新加坡华文文学是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大师辈出的时代里,源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摇篮。②语言文字是文化认同与族徽的最基本表征,本文尝试抹去历史的尘埃,梳理自1981年以来便存在着的新加坡伤痕文学的成因及分期。

“新加坡伤痕文学”的界定与正名中国在1970年代中后期“”垮台后涌现了不少环绕着十年动乱而书写的“伤痕文学”,而自1981年至2007年新加坡华文文学意义上的伤痕文学则有别于中国的伤痕文学。由新加坡资深作家和中生代作家执笔创作的新加坡伤痕文学作品,可从下列的内容思想和艺术表现特质来加以界定:在内容思想上,它们的悲情元素主要源自1980年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停办和1987年新加坡传统华校的消失,新加坡华社陷入前所未有的文化虚脱状态,华文知识分子因精神家园成为贫瘠荒原而涌起无限感伤并执笔为文。凡是在这个期间内容触及新加坡华文教育或文化式微问题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相声,无论它们的精神基调是悲凉的或激越的,都属于新加坡伤痕文学的范畴。这些包含着华文情结和文化乡愁的叙述母题的作品,都深深地烙上了作家的生活经验,带有浓厚的文化危机感、使命感和沧桑感;它们是作家受伤灵魂的慰藉,也是作家反思和批判的基点。纵然作家们有着满腔情感等待宣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为了避开政治敏感和照顾到现实生态,他们也不得不在作品中委婉陈词。诗人们在伤痕诗歌中充分应用现代派的抽象语言展现内心的荒凉,微型小说家们则在作品中实验象征主义和后现作形式,对这种新兴文体的表现手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将新华文坛转变成一个曲笔的实验场,在为新华文学的文化情感增色添彩的同时,也把它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峰,使它在世界华文文学的领域中独秀一方。“伤痕文学”这个名词与新华文学缝合在一起并出现在新华作家的视野内,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当时新加坡作家林高率先在《似梦非梦———读〈十梦录〉杂记》一文中指出:“教育与文化的演变,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张挥也不例外,在他的笔下,却总带着深沉的忧伤,叫人反思。有人把他的这些作品叫做‘伤痕文学’。”

同一年,张挥也在《“鸟说人话,人说鸟话”的荒谬———读谢清的〈都是那鸟惹的祸〉》一文中说:“从80年代开始,不少小说作者以讽刺、魔幻、荒谬的手法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当然也包括诗歌和散文),虽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巨作,却是颇具特色的变奏曲,是一种一点儿都不荒谬的‘伤痕文学’。”④1996年,新华女作家孙爱玲客观地比较了中国伤痕文学与新加坡伤痕文学的不同之处:如果说中国的当代文学史里,经这段时期,产生了所谓的伤痕文学,那么作为新加坡当代文学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也表现了社会体制改变底下,人物所受的创伤,所不同的是前者写的多数是作者的经历,后者是周遭人物的命运。⑤2001年,新加坡学者瑶岗(欧清池,又署风沙雁)建议把1980年代以来涌现于新加坡华文文坛的反映华族语文与文化危机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定名为“伤痕文学”;他从这些文学作品的共同主题中总结出一个创作上的规律,那就是作家们在反映语文和教育等敏感问题时顾忌难免,只好诉诸曲笔,这无形中为新华伤痕文学的荒诞写实的艺术特征提供了铺垫。⑥2002年9月,中国文艺评论家石鸣在一个检视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座谈会上,点明了新加坡伤痕文学的深化原因:在1990年代新加坡微型小说创作的蓬勃期间,由于一些主流作家对文化的式微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再建文化的使命感,不仅自身投入其中,更期望使更多对文化式微无知无觉的人惊醒过来,所以在作品中以批判、反思的方式将文化伤口呈现出来,试图痛醒一些人,这就形成了那一时期的伤痕文学。⑦2002年12月,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了《伍木短诗选》,这本诗选中的一首诗《文化靠岸》的副题“读新加坡伤痕文学选集《点滴》Droplets”也点出了“伤痕文学”一词。2003年2月,中国学者刘海涛在新加坡召开的“当代文学与人文生态———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在瑶岗和石鸣的论述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新加坡伤痕文学”的称谓,认同前者把新加坡作家所创作的以“华文情结”和“文化乡愁”为叙述母题的充满伤感情怀的作品归类为“伤痕文学”,同时悲观地认为这个长久的叙述母题至今仍未停息。⑧2006年5月,新华资深作家黄孟文认为1980年代和1990年代新加坡华文文坛的“伤痕微型小说”与杂文扯上了关系,同时指出过去30年来“新加坡微型小说与伤痕文学、诗意、杂文、语言、文化、教学、寓言、讽刺、人生、禅、佛等有密切的关系”。⑨中国的伤痕文学不仅是一个文学名词,它还不可避免地内嵌着一定的政治意涵,而且在1978年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面世后,这个名称基本上已经确定。然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加坡的伤痕文学只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与政治无关的文学关键词。从1992年至2007年,经过15年的酝酿、发酵与沉淀,“新加坡伤痕文学”的称谓应该可以确定下来。据笔者所掌握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新加坡伤痕诗歌的数目高居榜首,共428首,伤痕散文241篇,伤痕微型小说174篇,伤痕小说37篇。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当代新加坡伤痕文学并加以分期,以便对这个时期的新加坡伤痕文学作品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新加坡伤痕文学的成因当代新加坡伤痕文学的发轫与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新加坡华文教育在本土上的扎根与变革史,基本上也是中国海外华文教育变迁史的一个缩影。

中国文化评论家马相武认为,乡愁在无数作家那里成为回返母语文化的一个途径,乡愁是地理的,又是历史的,还是文化的、心理的、精神的,当然也是血缘的、生命的。⑩马相武的见解不只适合描述美国华文女作家的文化特质,也适合形容新加坡华文作家的文化心理。由于母语学习的水平江河日下,华族文化被边缘化,华族优良价值观被扭曲的危机感也就越明显。对于怀抱文化使命的华社族群来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个人与整个社群不可推诿的天职;对于执笔从事文学创作的有识之士而言,面对文化断层的冲击却一筹莫展的挫折感就更加强烈了。

发扬优良传统价值观是华文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而抒发前所未有的文化伤痛,则成了这个特定时空下新加坡华文作家们共同的创作母题。如果从教育改革与文化层面的角度来分析,新加坡华文文学在1980年之后呈现文化伤痕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一、骤变的语文教育制度;二、华族子弟在母语学习上的自我放弃;三、华文作家们的文化自觉。

查看全文

新加坡人才强国体会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69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430万的小国,自然资源匮乏,经过4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不为人知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2006年,新加坡GDP达1330亿美元,人均GDP为30200美元,这与新加坡积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注重培养当地人才。新加坡实行的是“精英”治国战略,也就是人才战略。为了实现人才战略,新加坡非常重视教育,例如在2005年预算中,教育开支达61.65亿新元,占政府总开支的20.8%,仅次于国防。教育投入占GDP总值约4%,人均教育经费每年高达1800新币。在基础教育中,新加坡普遍推行英语和本民族母语的双语教学,十分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科技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全面培育。

人才战略不仅是人才的培养,还包括人才的选拔,特别是政府公务员队伍的选拔。新加坡政府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善于治党治国的精英人才。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从学生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实施。当学生考上大学后,总理公署通过考核评估,确定精英人才培养名单和培养方案。凡是被选入培养名单的学生,由总理公署提供奖学金,送他们到世界各地的名牌大学深造。这些学生留学回国后,由总理公署再确定今后的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将他们放在有关的工作岗位上接受实际锻炼。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实践锻炼和轮岗交流,再把他们安排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相应的责任。按照李光耀的说法,这种人才战略叫做“扎根教育”,也就是在办好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选拔最出色的精英人才为国效力。

积极引进外国人才。为了鼓励企业招纳外国优秀人才,新加坡政府规定企业在招聘、培训外来人才方面的支出,以及为外来人才提供高薪和住房等福利待遇的支出可以享受减免税。此外,政府还通过调低个人所得税、出资为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员提供培训机会等手段进一步吸引人才。为了留住人才,新加坡政府近几年每年都批准约3万名外国人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并允许部分外籍专业人士成为新加坡公民。目前,新加坡全国430万人口中,约100万是在狮城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其中相当多是拥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外国专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岛3万多名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中,30%来自国外,高等院校中近40%的教授和讲师为外国人。

此外,新加坡人力部统一对人才引进进行全面协调和管理,对发展经济急需的通信、电子及其他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和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优先从速引进。人力部下属的“联系新加坡”在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印度和北美等地设立办事处,专门为希望到新加坡留学和工作的外国人及海外新加坡人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同时也积极为求才若渴的新加坡企业和希望到此工作的海外人才牵线搭桥。

为了吸引外国人才,新加坡政府主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首先是提供丰厚的薪金。新加坡人力部规定,在本地申请就业准证的外国人,其月工资不得低于2500新元,至于受雇于跨国公司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年薪超过百万的比比皆是。其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新加坡政府认为,要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吸引人才的国家,应该创造一个世界一流并且充满乐趣的居住环境。花园城市的干净、整洁,市内随处可见的鲜花绿草,良好的社会秩序,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廉洁高效的政府和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都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特别是来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再次,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这一因素也促使不少企业家选择新加坡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为进一步打开吸引人才的大门,新加坡政府近年还开始发出商业入境证,让有意在新加坡创业的外国人可以凭自己的商业计划,申请来新加坡。商业入境证持有者可居留两年,并多次出入国境,同时还可为其家属申请居留权。商业入境证与就业准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受薪金和学历的限制,只要有好的商业点子,就可以来新加坡创业。

查看全文

新加坡医疗管理对中国的启发

近期,笔者先后拜访了一些新加坡卫生机构,有技术水平一流的邱德坺医院,也有以社区康复为特色的圣路加社区医院,还有新加坡最大的中医慈善机构———中华医院。从公立医院的宏观架构到私人诊所的微观设置,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加坡政府成立健康促进局(HPB),把全民健身的目标上升为事关全民族兴衰的一种国家意志,其宏观战略使世界各国叹为观止、心悦诚服。本文着重分析新加坡社区医疗制度及管理模式,并与本地区基层医院管理方式相对比,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浅析

根据所有制不同,新加坡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分四大类:①公立医院、专科中心或政府综合诊所;②私立医院或专科中心;③私人诊所;④慈善义务机构,包括老人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终端疾病医院、慈善医疗义务中心等。在新加坡医保制度中,最成功之处为“3M”策略: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其医疗保障制度明确:个人医保筹资主要来源于本人、雇主(以工资为基础按定比缴纳),相应提留分解形成三类基金。对个人而言,政府仅支付少量的医疗津贴,卫生补助主要投向公立医院。一是基本门诊费用,主要由政府综合诊所承担;二是住院费用,政府对公立医院按病房等级提供医疗津贴,病房等级越低,医疗津贴越高。除A级病房不享有任何津贴外,政府向B1级、B2级和C级病房(后两级病房占公立医院病房的70%)分别给予20%、50%、65%和80%的医疗津贴。

2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

2.1因地制宜管理虽然我国与新加坡经济实力相差悬殊,但是人口老龄化、资源匮乏等方面十分相似。新加坡建国之初,总结各国卫生改革经验教训,精心设计一套既不同于欧洲高福利化,又不同于美国高度市场化的独具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它使新加坡国强民富,人民无后顾之忧。对此笔者认为:制定适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卫生政策,是建立医疗保障框架的重要基础。

2.2公平兼顾效率新加坡通过完善各种法律,保障各项机制良好运行。在医疗保障制度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服务,保证长期投入高额财政补贴,建立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真正覆盖全体居民。笔者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新加坡已建立的严格的病人逐级转院制度。由社区医院推荐转入大型综合医院的病人,收费比其他病人低,真正避免了大医院看“小病”的资源浪费现象。目前,我国各地区均存在困扰各级医院的矛盾现象,即同一地区不同规模、级别的医疗机构,相互无序、激烈竞争有限的资源。因事关生命健康及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导致患者看病就高不就低。在“错位择医”盲从心理的驱使下,基层社区医院门可罗雀,基础资源闲置;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专业资源浪费。高额药价、不合理医疗检查屡禁不止。上述一系列因素连锁反应,造成了所谓“看病难、看病贵”的假象。②新加坡政府制定强力有效的医疗价格调控措施,使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无助的贫困阶层,都有能力负担得起基础医疗费用,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划入个人医疗保健储蓄帐户的资金是以个人薪金为基数,与个人工作、收入紧密相联,可激励职工努力工作取得更高的报酬,积累更多的医疗保健储蓄,得到更优越的医疗待遇,使公平与效率得到很好的体现。

查看全文

中国新加坡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中新双方国家的贸易规模、TCA、RCA和服务贸易开放度等竞争力指标因素,分析了中新两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比新加坡,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偏低,中国必须调整发展服务贸易战略,统筹各地协作合理发展,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环境,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开放度;“一带一路”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和新加坡的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双方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剧,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中国和新加坡都排列在亚洲的前五位。同时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动力,中国和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虽然新加坡整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把服务贸易作为国家的核心产业,但中国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最近十年内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速迅猛,因此,研究双方国家的服务贸易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和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现状

(一)双方国家服务贸易总体规模。数据来自世界统计年鉴。根据图1显示,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相对新加坡来讲,都低于新加坡,相对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处于总体劣势状态,但双方国家都显示出来服务贸易的进口额都大于出口额,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证明双方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中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强度较大,都需要不断提高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中国,做为贸易大国,货物贸易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服务贸易的发展还相对落后,需要提高高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对中国,新加坡具有一定的优势,该国本身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贸易是本国的主导产业,也是比较成熟的产业,因此总体规模来讲,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优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二)双方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数据来自世界统计年鉴图2中国和新加坡进出口增长率图2显示双方国家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增长率,首先该图显示双方国家在2009年都出现了一个下降现象,此原因明显的来源于国际上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最终导致双方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跟着也大幅下降,但很快双方国家在2010年就恢复了正常的增速,中国和新加坡在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3%和14%,并略高于2008年的22%和13%,此现象表明,双方国家虽然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双方国家的应对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强,在短短一年时间就恢复了危机之前的增速,最重要的表明了双方国家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其次,该图表明双方国家在2006-2018年期间服务贸易增长率的不平衡,中国分别在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出现下滑的现象,而新加坡分别在2009年、2012年、2015和2017年下滑现象,尤其是新加坡在2015年下滑后,并没有恢复正常的增长率,继而在2017年出现再次下滑,都严重表明服务贸易的发展面临国际竞争力的压力较大,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查看全文

新加坡肃贪倡廉的主要特点

一、行之有效的公务员制度

1.新加坡公务员制度概述

新加坡人认为,政府廉洁,首先要有好的公务员制度作保证。新加坡公务员的全称是公共服务人员,即政府部门的雇员。全部公务员分别隶属于民事服务、司法服务和警察部队三大部门。但在政府部门里任职的不一定都是公务员,这些非公务员包括:法定机构雇员、武装部队人员、警察部队中警长以下的警员、日薪雇员和其他人员。新加坡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除公务员机构外还有法定机构。所谓法定机构是指依据国会立法成立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政府部门。新加坡将政府职能部门分为公务员机构和法定机构是其行政制度一大特色。新加坡早在1986年制定了公务员人数“零点增长”政策,确定其公务员总人数为6万多人,这6万多人里减少一人才能增加一人,法定机构的设立正是为了适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增加或减少)的政府职能的需要。新加坡人认为法定机构是企业化的政府部门,与公务员机构相比较,它拥有灵活的用人和收费制度,允许其按合理的工作成本收费,但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各法定机构将收费统一上交财政部,花费由政府统一拨款。法定机构的雇员同公务员待遇一样,不论各法定机构的“贫富”,待遇同等。目前新加坡法定机构的雇员也有6万多人。新加坡法定机构大致类似于我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部门(公路局、工商局、贸易发展局等)和事业单位。有些材料上介绍新加坡公务员总人数有13万人左右,实际上是公务员和法定机构雇员的总和。新加坡公务员的职务等级分为四级:一级——专业和管理人员级(一级之上还有特级,最高的特级公务员是政府各个部的常任秘书。政府部长以上的官员不属于公务员序列,称为政务官,即执政党任命的官员);二级——执行人员级;三级——书记级;四级——办事处辅助人员及外勤人员级。最低的四级公务员是打字员、杂工等。职务等级的晋升不是论资排辈,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从四级公务员做起,逐级晋升,而是通过对公务员能力的考核,决定其适合做第几级公务员,然后从该级公务员的第一档逐级升档;若考核认为某人不适合从事上一级公务员工作,则他晋升最多只能到达其本级公务员的最高一档。新加坡执政党与公务员的关系较简单,绝大部分公务员不允许参加任何政党,只有最低一级的公务员可以参加政党,但不能充当该政党的活跃分子,而且一旦晋升为上一级公务员,还必须退出政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政府日常工作的连贯性,不会因执政党的更迭而发生动荡。

2.公务员的待遇

新加坡公务员的待遇在世界各国中是较高的。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在报纸上对老百姓讲,新加坡经济能常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是由于有一个能干的政府,有一批精干的公务员,如果公务员不精干,经济增长率就达不到10%。“付一流的工资,可以聘请一流的人才,国家经济发展也是一流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付二流的工资,可以聘请二流的人才,国家经济发展也是二流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付三流的工资,可以聘请三流的人才,国家经济发展也是三流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问老百姓选择哪一种方案。新加坡自1988年7月1日开始实施“灵活工资制”,确保公务员服务工资与企业工资并驾齐驱,具有同等竞争力。其特点是除了明确规定的各级各种职位底薪(基薪)和每年加薪阶制外,还有不固定的收入,包括每月不固定工资部分(同企业加薪幅度相比较,企业加则公务员亦加)、年底不定额花红(即奖金,同国家经济发展挂钩,数额等于公务员1~3个月的薪金,经济发展良好则发得多,经济发展困难则发的少),等等。新加坡人认为我们通常所讲的“高薪养廉”在提法上不够准确,他们的口号是“高薪养贤”。廉洁是每一个公务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不值得用高薪去养。新加坡大部分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企业相仿或略高一点,只有少部分高级公务员和政务官员的工资收入远远高于国内工资水平最高的企业(包括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也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同级官员,这部分人,他们称之为“精英”。政府有一个理念,就是要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政府部门中来,而不是要他们到大企业去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要让他们觉得只有参加政府为公众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基于此点考虑,新加坡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大楼都是国内最好、最现代化的,也可以与大银行相媲美,公务员去上班很有成就感。新加坡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也很有特色。中央公积金是一项社会保障计划,以保障就业人士的退休生活、住房和卫生保健的需要。55岁以下的人每月公积金的缴交比率是月工资额的40%,其中雇主缴纳20%,雇员缴纳20%。公积金分为三个户口,普通户口存入月工资额的30%,用于买产业、买保险、工商业投资和交学费等用途;保健储蓄户口存入月工资额的6%,用于生病时住院、动手术等用途;特别户口存入月工资额的4%,用于应急、退休后养老等用途。除公积金制度外,在新加坡上层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中还实行养老金制度,仅限于下列公务员:行政官员、高级警官、1986年前进入服务的第一级公务员和高级外交人员。养老金的数额约等于月工资的1/3加根据服务年限而定的退休时一次过的恩俸金。若这些上层人士被开除公职,丰厚的养老金就会被取消。在住房方面,新加坡政府在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由政府建造了大量的组屋,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新加坡公民。政府组屋的价格不仅远低于市场商品房价格,而且可以用公积金来分期付款,分期付款的最高年限也很长,以此来保证购房者的负担不会太大。目前新加坡92%的居民拥有其自己的住房,比率为世界最高。

3.行为准则及纪律行动

查看全文

不想不敢不能贪——新加坡廉政制度印象

近期,笔者参加了由山东省检察院组织的赴新加坡《检察制度与职务犯罪防范》培训班,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考察学习活动。其间,在新方承办单位——新加坡民事服务学院的组织安排下,通过听取新加坡高等学府的教授、前高级公务员和有关专家讲课,参观考察新加坡高等法院、警察总部、贪污调查局、监狱等司法机构,与法律界有关人士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特别是对预防、惩治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制度进行了考察学习。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治国理念,对公共服务人员(国家公务员)严格的纪律约束、严肃的制度管理、严密的考核奖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加坡政府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法规和严格执法机构,使公务人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从而有效地保持了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廉洁和高效。其廉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反贪倡廉”的氛围使人“不想贪”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余万,“除了阳光和空气,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岛国。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加坡政府始终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指出:国家兴旺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政府官员保持廉洁和献身精神,是政府牢固的基础。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重要的治国理念。

首先,廉政建设从高层做起,政治领导人树立典范。李光耀指出:“除污防疾,必须彻底而有秩序地从高而下。这是一条漫长、艰苦的道路,只有一批强有力并具有勇气和廉正的道德威信的领导人才能办到。”现任总理吴作栋也曾严厉地提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贪污。我希望所有的部长、国会议员及所有公务员都能树立起好典范,让其他人仿效……任何部长或国会议员若被指控通过非法途径或贪污获取财物,贪污调查局将立即进行调查”,充分表明了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新加坡政府通过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学院(民事服务学院)和政治研究中心,新招聘的公务员必须首先接受训练,新上任的公务员必须书写本人宣誓书,在职的公务员每年也必须有一两周的轮流进修,学习政治、法律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还通过制定并严格地执行法律、加强舆论监督等形式,向公众昭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新加坡政府对贪污(新加坡所称“贪污”类似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绝不能容忍,这一点新加坡的公务员和民众都非常明白,在全社会形成了明确的道德准则,使廉洁勤政不仅成为公职人员的自觉行动,而且成为民众评价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基本标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连续执政40余年,政局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其基本原因就是李光耀倡导的廉洁奉公和党政领导的以身作则,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查看全文

试述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而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最强烈、最急迫。如何真正切中改革“要害”,使职业教育具有吸引力,从而名副其实地体现“职业性”,满足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笔者通过分析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基本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基本特色

从整体上看,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教育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高职与普高相衔接的“立交桥”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它在新加坡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成功地推动了新加坡的腾飞,而且积累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办学经验。其成功之处对于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新加坡高职教育的特点

1.教学模式情境化。80年代初,新加坡的高职教育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经验,并注重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新加坡大部分的企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规模的职业培训中心,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解决这一矛盾,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工厂”,就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使学校、企业二元合一,形成的适合现代企业和执业技术教育需求的教育模式。学生置身于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学校成为企业的科研开发中心,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2.教学方法翻转化。自“慕课”、“翻转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开始至今,我们早已认可了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应该如何深层次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扭转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独占话语权的局面呢。在新加坡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PBL教学发的用武之地。所谓PBL教学法,即“Problem-basedLearning”,也就是“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法。PBL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人为本,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精华所在,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先学会动手做,然后再慢慢弄懂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以实践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本身,而是引导学生获得一种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一种独立思考并带有批判性的认识能力。3.课程设置实操化。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计划,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从而培养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课程的安排上,第一年为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二年是专业课,让学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第三年,学生依自选专业方向进入有关“工业项目组”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工业项目组”实际上就是由某个或某些社会上的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建立的生产车间。学校从生产厂家承揽工业项目,生产厂家已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和实际工厂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老师和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训练,进入实际生产操作。可见,新加坡高职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更加关注于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学生在就业前,就已经熟练掌握工作岗位的专项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二、对平日教学工作的启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