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4:55: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教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教材新教法管理论文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它是小学语文坚守与突围、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产物。也是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的结晶。我市是2002年秋季学期被定为湖北省23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体会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新教材,肯定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只有运用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教学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教学好新教材的关键。一,看一看,激发兴趣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老师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二,听一听,整体感知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听”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总是要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有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三,问一问,调动思维思维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四,读一读,深化感悟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老师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五,找一找,探索发现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他们的灵性,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要比书本知识丰富,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如一位农村教师在教学“aieiui”一课中的“儿歌”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植树的全过程。一学生说,先要挖坑,再将树苗放进坑里,接着培土,最后给树浇水。另一位学生便对教材提出质疑,教材上说:“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句话有毛病。老师问:毛病在哪里?学生说,没有挖坑怎么栽树呀?老师说,有道理。你能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吗?这位学生显得经验老道说,应该改成:你挖坑,他培土,我去提水,我们大家一起栽树。这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竟敢改专家编的教材。现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岂敢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他这一改真的把书上的句子改得更乎合逻辑了。六,编一编,不断创新“编”是一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问:谁能把卷心菜的“心”这个字形象化地记住?一位鼻子下面有两条一进一出的“龙”看上去有些顽皮的男孩子,手也不举,往凳子上一站说,我知道,“心”有一个卧钩,就像我妈炒黄豆用的锅儿,炒着、炒着,一不小心就把锅儿拉偏了,本来锅儿里面有三颗黄豆,结果蹦出来了两颗,锅儿里面只剩下一颗啦!如果说给“心”字编个谜语的话,那就是偏锅儿“炒黄豆”,蹦出两颗,里面还剩一颗。多么生动形象啊!从偏锅儿“炒黄豆”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七,画一画,优化整合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学科整合的具体体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就让学生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其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用彩色笔画出来。就这样既深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是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八,演一演,促进发展实验教材的明显特点,就是图画有情境,课文有情节,故事有情趣,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短文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顿时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表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可谓一演胜千言,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自编自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编短文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在说与做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成果。

查看全文

美术欣赏创新教法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欣赏进入到自觉欣赏。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评述多元化艺术,并从艺术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建构一个多元化艺术观念,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欣赏教育,对他将来的艺术观点、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响。

在中学美术课上,我们教师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传递----接受式”。这是最常见的绘画欣赏教学类型,其特点是以教师讲解说明为中心,学生只需全神贯注的听,思考和记诵。其教学基本变式是叙述或描述画面----形式分析----解释意义----总体评价。此类型操作程序及要领是明晰的,只要吃透作品资料,在欣赏画题方面下功夫,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一般效果不会差。但我们是在认识论方面过分强调理性思考方法,在教育上过分强调传授方式,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欣赏课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是欣赏,而是美术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受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查看全文

中学英语新教材教法研究论文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讲授、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调动不起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充分达到教学任务。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第三,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特点,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入手,听说的比重应大些。为实现这个任务,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教师应在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己如何吃透教材、深刻理解英语课的性质和特点、想方设法创造乐于学习的语言环境上做“文章”。

(1)采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电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2)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本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充分运用任务性教学,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常用、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尽可能地将真实生活搬进课堂,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同时,还注意到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互相转换的。所以,尝试着将上课开始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talk模式改为放手让学生互相问答,自由对话。如先由值日生开始提问,然后接龙式的既答又问,一个一个进行下去。发问的学生可以随意挑选对象提任何问题,这样听者、说者位置频频交换,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接受和传递信息的状态之中。这种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将要表达的内容,更要根据对方的内容进行即席发言,主动吸收和理解对方的思想,尽快组织新的语言并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引进戏剧表演,丰富课堂内容。为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同时也突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在教对话时,我有意识将其排成小短剧,并配以简单的道具,创设出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提高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表演积极认真,评委们全神贯注,凝神观看,不时发出笑声。这种练习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新教材教法探讨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而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不少教师曾有过成功的尝试。本文立足于人教版最新实验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编《文言读本》),浅探优美的旋律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优美旋律、音乐、语文教学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音乐绝不是仅供人们消遣的一门艺术,唯有走近音乐,我们才会真正领悟那深厚积淀下的博大与深邃。健康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文学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教学中,音乐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教材的频繁修订,使教师们不得不针对新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再探索。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所用教材是最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编)据了解,此教材在贵州省仅在遵义一中和我校进行试用,“全书摆脱‘文选系统’、‘文体循环’、‘讲读中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以‘能力系统’、‘能级递进’、‘自学指导’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的改革上有较大突破。”(《文言读本》前言语)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在于:每课都是文言文(包括练习都是文言内容)。学生老师高一一年的时间都要面对文言文,其枯燥乏味可想而知,针对我校所选教材的特点,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是几年来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赤壁怀古》的过程中,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

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营造或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或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或热烈、冷峻、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如《长江三峡》的雄壮,《我的空中楼阁》的静谧,《荷塘月色》的宁静,《祝福》的哀婉,《孔雀东南飞》的缠绵凄楚气氛等等。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查看全文

语文新教法教学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从初一册到初四册来看,无论是按生活内容,还是按文体来编排,所选课文内容到课后基本训练,都始终如一地把阅读,写作和其他种种训练,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质。这一特点是以往各种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它既符合学生认识生活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和理解生活,更好地学好语文。面对教材的这一新特点,我们应尝试用新的教法来适应它。

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读书)与写作、生活结合起来呢?就是既要指导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读书和体验生活中向大脑输入信息;又通过写作正确地反映生活——输出信息。写作与炼铁类似,要完成三道工序。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第二,选矿——分析生活,认识生活,选择题材;第三,炼铁炼钢——反映生活,写出作文。

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唐朝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确地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翻阅了大量的书,以至把图书馆座位下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两道印痕,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社会,一边写作。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要写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懂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好书。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

指导学生用课文作者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去观察、认识生活,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下列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直接观察父亲的行动,用“穿、爬、攀、缩、倾”等几个动词,描绘了父亲不畏艰苦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观察越仔细,描写得越具体。我要求学生用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人物,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观察到的人物和景物。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的背影: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司机的背影;工人开山凿石的背影;农民在田野里劳动的背影……让学生搜集素材,写观察日记。学生通过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和仔细观察生活,向大脑输入了许多信息,在写观察日记时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输出信息,笔下的人物形象具体,栩栩如生。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她的母亲:“凌晨四点钟,头发斑白的母亲就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穿上布衣服,拿着一束稻草,挑着一担土箕向离家不远处的秧田走去。一弯明月高悬在蓝天上,母亲挽起裤脚和衣袖,脱掉拖鞋,迈进冰冷刺骨的水田中,右手飞快地拔苗,左手飞快地洗秧苗。她的眼睛看着秧苗,背朝着蓝天。我从窗口望着老母亲忘我劳动的背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位学生之所以会写的如此具体生动,是因为认真读书和仔细观察生活的结果。

我在指导学生写说明文时,也是采用读书,生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时,分析说明了它的写作特点:“这篇文章把记叙同说明熔为一炉,既按作者的行踪,又兼顾了被说明事物自身的空间顺序。这种写说明文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模仿的。”讲完课文,我带学生观察校舍,观察水泥厂,观察电影院,观察烈士纪念碑。引导学生模仿周定舫同志的写法来介绍说明建筑物。在学习《老山界》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学习作者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换,分别从山脚,山腰和山顶等不同观察点来观察和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我带他们到紫金山去春游,到水库去划船,夏天到天宫去看日出、游览寺庙。在游览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观察日记,搜集素材。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扩大知识面,增加积累。常言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平时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到写作时就水到渠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很多:做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写实验纪录和报告,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运动会,参加大扫除,参加劳动,参加文娱活动等,都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资料。积累资料这项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

查看全文

初中英语新教材教法论文

1993年9月1日,各级中学在初一年级开始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教材。新教材打破了多年以来中学英语以翻译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教材内容和语法结构融于情境对话之中,改变了学生只会写不会讲,只会背不会用的传统英语教学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笔者对比新旧教材,认为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大量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进行教学,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使之发展成为语言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学到知识。

2.内容接近生活,从个人介绍到人际交往,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等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出现,在生动的情境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3.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按一页一课的编排体系,内容具体,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了解教材特点,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教学出成绩的主要因素。

使用新教材三年来,笔者根据教材特点和“新大纲”要求,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努力探索,总结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十字教学法”: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

查看全文

语文课堂新教材教法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而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不少教师曾有过成功的尝试。本文立足于人教版最新实验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编《文言读本》),浅探优美的旋律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优美旋律、音乐、语文教学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音乐绝不是仅供人们消遣的一门艺术,唯有走近音乐,我们才会真正领悟那深厚积淀下的博大与深邃。健康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文学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教学中,音乐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教材的频繁修订,使教师们不得不针对新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再探索。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所用教材是最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编)据了解,此教材在贵州省仅在遵义一中和我校进行试用,“全书摆脱‘文选系统’、‘文体循环’、‘讲读中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以‘能力系统’、‘能级递进’、‘自学指导’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的改革上有较大突破。”(《文言读本》前言语)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在于:每课都是文言文(包括练习都是文言内容)。学生老师高一一年的时间都要面对文言文,其枯燥乏味可想而知,针对我校所选教材的特点,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是几年来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赤壁怀古》的过程中,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

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营造或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或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或热烈、冷峻、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如《长江三峡》的雄壮,《我的空中楼阁》的静谧,《荷塘月色》的宁静,《祝福》的哀婉,《孔雀东南飞》的缠绵凄楚气氛等等。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查看全文

探求新教改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辩证的态度和追求实效性的原则,不能把传统教法与新教法截然分开,而应该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把传统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既注重发挥教师设疑、释疑的主导作用,也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新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课

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要坚持辩证的态度和追求实效性的原则。当前,许多政治老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注人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些老师却完全抹杀传统教学法的有效功能,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法。本文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持辩证的态度,应将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随着对新教学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深化,人们已经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辩证思考,在肯定和吸收各种新教法优点的同时,有更多人已经注意到这些新教法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克服,对传统教学法的作用和地位也重新进行了再认识。

前几年的一段时期,出现了一个对传统教学方法批判性评价的高潮,主要观点有:满堂灌、注人式、填鸭式、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压抑能力发展、窒息学生智慧、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青少年学生思想问题严重等。这些批评不无根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评论存在着一些偏颇:其一,是把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过分简单地归咎于教学方法;其二,是把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传统教学。要想推动改革深人开展,就必须要澄清这两个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是思想政治课中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还存在教学指导思想、考试成绩的评定、教材、学生的思想状况等问题。教学中的弊病是客观存在的,但都归咎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公正的。传统的讲授法比较容易滑向注人式、填鸭式、呆读死记,这一点确实如此,但这只是容易导致,而不是必然导致。传统教学不等于满堂灌、注人式、填鸭式、呆读死记,传统教学不排斥启发式,启发式是一切教学方法使用的指导思想。当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它是启发式,反之则是注人式。传统教学也不主张呆读死记,也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本身就包含着问题性教学、程序性教学,即改革型的因素。传统教学并不总是满堂灌,它甚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严格限制连续讲授时间,讲授中穿插着设问、质疑、图表、练习等手段,可以把课堂教学组织得张驰结合、松紧得当、生动活泼。传统教学也决不总是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这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而且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师讲授中,那充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幽默风趣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堂以讲授为主的成功的传统教学课,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成功的传统教学法决不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决不阻碍学生的能力发展。

查看全文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全国60多所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体育教师250多人,学生1000多人。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实地观察了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40多节体育常态课。通过电脑播放观察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观摩展示活动的光盘80多张,详实记录了许多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形式和技术。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性开发论文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转换。新思想新理念是一切创新教育的行为先导,教师只有把创新思想注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创新”就要敢于对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大胆反思,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目标,树立新的人才观、成才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创新呢?

一、“创新”体现在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关注上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变了,读本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和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著作出现在新教材的读本上。这就意味着作为承载、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荟萃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一部分,语文更大程度上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作用。语文文化的丰富精彩,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人类知识与文明的鲜活都能在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也必须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即是教材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审美功能。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生命、自我、社会有体验的成长时期,心理是否健康、认识是否全面、情趣是否高尚、个性是否健全,尤其需要文学作品在这方面给予熏陶、教化、认识和积累,在此过程中,完成“学有所成,学有所能,学有所乐”的学习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