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3:22: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性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艺性状考察报告
本科组织各镇栽培员对全区油菜、二麦进行了理论产量及农艺性状考查,经汇总,结果如下:
一、油菜:据全区53块油菜田块考查汇总,本年度全区油菜收获密度为每亩8686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为273.9角,阴角率为15.8%,每角19.6粒,预计千粒重平均为3.7克,九折理产为155.3公斤,比上年度的每亩151.7公斤增3.6公斤,增幅2.4%。
从产量结构上分析增产因素,主要是收获密度及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特别是收获密度比上年度增加403株/亩。
本年度油菜生长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两段对油菜生长较为不利的天气状况,一是从移栽至“大雪”节气候一直较干旱,迟栽田块的油菜活棵返青慢;二是今年一月下旬至二月初连续的雨雪天气,使油菜生长缓慢,并出现轻微的冻害。但总体来说,气候状况是较有利于油菜生长的,越冬前油菜苗情各项考查指标都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上升;雨雪天气过后,气候状况一直较为有利,雨水适量,日照充足,弥补了前期生长量的不足,使本区油菜总体上仍能达到正常偏高产量。(详见附表)
二、二麦:据全区116块二麦田块考查汇总,全区二麦平均每亩有效穗为30.1万,每穗总粒数35.4粒,实粒数32.8粒,结实率为92.6%,预测千粒重平均按38.1克计算,九折理产为每亩346.4公斤,比去年理产增27.1公斤,比实产增47.8公斤。(详见附表)
从产量结构分析来看,今年二麦与去年相比,表现为“四增”,即:每亩有效穗增1.1万,每穗总粒和实粒数分别增0.5粒和1.2粒,结实率增2.1个百分点。本年度二麦生长过程中,出苗至越冬期总体幼苗个体偏弱,1月份4次中到暴雪造成低温寡照,二麦生育进程明显延迟,生长量严重不足,并造成部分轻微冻害。针对不利的气候条件,通过加强管理,力争把伤害减低到最低程度,主要是在雪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积雪融化后造成的渍害,并及时施用早春肥补充养分,促进二麦生长。自“雨水”节后,气候条件开始有利于二麦生长,温光资源充足,拔节肥、孕穗肥的施用准确到位,使二麦生长逐渐恢复正常,弥补了前期生长量的不足。从目前二麦长势来看,已搭好了丰产架子,后期如无灾害性气候影响,今年二麦产量比去年会有较大幅度的增产。
苦蒿的性状分析论文
1材料与仪器
样品采自石河子市,经谭勇副教授鉴定为顶羽菊Acroptihnrepens(L.)DC.;YD1508型切片机;MOTICSFC-28型显微镜。
2方法与结果
2.1性状鉴定茎淡绿色,被白色柔毛,手搓有白色粉霜,多分枝,分枝呈十字形互生,长20~40cm,直径0.1~0.3cm,平直细瘦,具纵棱,折断面较平坦,刺片状,五棱形,老茎中空。叶互生,无柄,皱缩或破碎,完整者浸润展平后呈长披针形,全缘,两面密被柔毛。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数层,白色或淡黄色,卵形或宽卵圆形,先端尖而柔软。瘦果,白色,宽卵圆形,长2~3mm,宽1~2mm,略扁平,具白色冠毛。有的残留有花,花冠淡紫色。体轻质脆,味辛、苦。见图1。
2.2显微鉴定
2.2.1叶横切面
植物叶性状研究论述
作者:毛伟李玉霖张铜会赵学勇黄迎新宋琳琳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局兰州中心气象台
植物叶片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机能的最基本要素,一方面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的主要器官,是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的能量转换器。另一方面植物叶片是植物与大气环境水气交换的主要器官,是大气-植物系统能量交换的基本单元。植物响应环境的变化而形成的内在生理及外在形态方面的适应对策称为植物性状,其中关于叶片的性状称之为植物叶性状,这类植物叶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对策及植物利用资源的能力紧密联系,具有易于测定的特点,可同时对大量的植物种类进行比较研究[1-3]。叶性状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4-7],是植物基本行为和功能的具体体现,它们共同体现了植物为了获得最大化碳收获所采取的生存适应策略[8-9],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物进化意义[10-12]。尺度问题对于研究叶性状的分异规律及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同研究尺度,叶性状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13-14]。举例来说,沿降雨和养分梯度,物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Specialleafarea,SLA)存在极显著相关性[1,15]。然而,在群落内部,尤其是当取样仅限于草本植物和乔木物种时,叶面积和SLA只存在较弱的相关性,甚至会出现负相关[16-17]。植物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分辨率尺度上是具有区别的[13],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环境因子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研究尺度来选择合适的叶性状。最近20a,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加深,植物性状相关的新测度方法不断涌现,应用叶性状因子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是生理生态学领域近年研究中新的突破点[18]。生态学家将叶性状因子应用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定量分析、模拟和评价及其他科研问题中[19],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基于尺度研究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如何影响植物的功能性状,植物如何响应环境的改变[3],从而达到环境与植物之间的和谐。
1植物主要叶性状及其生态功能
叶性状是植物的重要特性之一,属植物功能性状的二级性状[20],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6]。近年来,对植物叶性状的研究较多,研究所采用的叶性状因子指标也较多。综合归纳目前研究较多的叶性状因子,概括为两大类,分别为结构型性状和功能型性状。结构型性状是指植物叶片的生物化学结构特征,在特定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包括叶寿命(leaflife-span,LLS)、SLA、叶干物质含量(leafdrymattercontent,LDMC)和叶氮含量(Leafnitrogencontent,LNC)、叶磷含量(Leafphosphoruscontent,LPC)、叶氮磷比(Leafnitro-gen/phosphorusratio,N/P)、叶片碳含量(LeafCarboncontent,LCC),叶碳氮比(LeafCarbon/ni-trogenratio,C/N),单位面积叶质量(Leafmassperarea,LMA),叶厚度(leafthickness,TH)等。功能型性状则体现了叶片的生长代谢指标,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大,主要包括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气孔导度等。植物的这些叶性状共同体现了植物为了获得最大化碳收获所采取的生存适应策略[9,21]。其中SLA、LDMC、LNC和LPC由于易于测定,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度叶性状研究中。例如,LNC、LPC、N/P常用来评估植被组成,群落水平植被的生态功能及养分制约的指标;N/P小于14一般指示植物受氮素制约,大于16指示受磷制约[22];在大尺度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有SLA和LNC等。
1.1结构型叶性状指示的生态功能
1.1.1LLSLLS是一个反映植物行为和功能的综合性指标,并被认为是植物在长期适应过程中为获得最大光合生产以及维持高效养分利用所形成的适应策略,综合反映了植物对各种胁迫因子(光、温、水、营养、大气污染、草食动物的摄食等)的生态适应性[5,10,23]。
中药材半显微性状鉴定论文
【摘要】:目的:寻找出一种适合基层使用的简单?方便的鉴别药材的方法。方法:通过不同仪器下观察药物的实验,以对药材的分辨率,观察的清晰度为指标,以不同的仪器?底色的不同?光线的强度差别为主要考察因素,探索半显微性状鉴别最佳方法及条件。结果:体视显微镜观察最清楚,扫描仪也能比较清楚地观察,放大镜观察的结果就不太理想,且底色与药材的对比度不同对实验结果也有影响。结论: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是一种很好的适用于基层的药材鉴别方法。
【关键词】:半显微性状鉴定放大镜扫描仪体视显微镜
传统中药作为中国宝贵资源,在临床治病及养生保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药物疗效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对药材进行鉴别而保证药物疗效就非常重要。现已被广泛应用的药材鉴定方法有显微鉴定,性状鉴定等。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特征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是一种传统的鉴别方法,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本文则建立了一种介于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之间的另一类鉴别方法,它是借助放大镜?扫描仪?体式显微镜等仪器观察中药材细微的外观性状,可称它为半显微性状鉴定。“半显微“是指它对中药表面特征的放大是界于肉眼和生物显微镜之间,例如它可以把一个苏子放大到一个乒乓球大小,非常清楚地显示其表面的纹理,但它还不能看清楚植物细胞的形态,所以它还是属于“性状鉴别”范畴。但由于它是借助仪器对药材表面的肉眼看不清的特征进行观察,这也与传统的性状鉴定有较大的区别。半显微性状鉴别法主要用于细小的果实种子类?扁平的中药饮片?叶类及花类药材的观察。对于形体大而厚的药材的整体观察则不适用,但亦可用于观察其表面细微处的特征。按照这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不同,可分为放大镜半显微形状鉴定,扫描仪半显微形状鉴定,体视显微镜半显微性状鉴定。
1放大镜半显微性状鉴定
放大镜法就是利用一般的放大镜来观察药材,此种方法简便易行,放大镜又方便携带,所以是鉴别药材形状的一种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但缺点是放大镜的分辨率不是很高,对于一些药材的更为细微的特征,放大镜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利用放大镜所得的观察结果很难记录下来,除非亲自观察,否则很难从观察者的描述中得到很深的印象。
2扫描仪半显微性状鉴定
光白英果实性状鉴别论文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预试、薄层色谱鉴别、紫外光谱扫描进行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该生药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薄层板上斑点明显;化学成分预试初步检出其含有皂苷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结论为该药鉴别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光白英果实;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光白英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光白英Solanumboreali-sinenseC.Y.WuetS.C.Huang的干燥果实,产于我国东北、河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石河子、福海、米泉、奇台、玛纳斯等地),前苏联西伯利亚亦有分布,喜生于海拔900~1070m的河岸、渠边、荒地[1,2]。而同为茄科植物欧白英SolanumdulcamaraL.为传统的维吾尔药(欧白英始载于公元1868年阿富汗人米尔·穆罕默德·玉苏甫著《药物大全》中),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化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风湿、疼痛、中风等症,外用治痈疖肿毒等皮肤病[3,4]。光白英与欧白英同科同属,但至今未见国内外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光白英在新疆的自然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揭示光白英药用的物质基础,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及药用前导的天然产物,本研究对光白英果实的性状、显微、化学成分、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仪器
1.1材料
光白英果实采自新疆米泉铁厂沟,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张彦福研究员鉴定,为茄科植物光白英Solanumboreali-sinenseC.Y.WuetS.C.Huang的果实,自然晾干备用。标本存放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标本室。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光白英果实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论文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预试、薄层色谱鉴别、紫外光谱扫描进行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该生药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薄层板上斑点明显;化学成分预试初步检出其含有皂苷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结论为该药鉴别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光白英果实;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光白英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光白英Solanumboreali-sinenseC.Y.WuetS.C.Huang的干燥果实,产于我国东北、河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石河子、福海、米泉、奇台、玛纳斯等地),前苏联西伯利亚亦有分布,喜生于海拔900~1070m的河岸、渠边、荒地。而同为茄科植物欧白英SolanumdulcamaraL.为传统的维吾尔药(欧白英始载于公元1868年阿富汗人米尔·穆罕默德·玉苏甫著《药物大全》中),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化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风湿、疼痛、中风等症,外用治痈疖肿毒等皮肤病。光白英与欧白英同科同属,但至今未见国内外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光白英在新疆的自然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揭示光白英药用的物质基础,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及药用前导的天然产物,本研究对光白英果实的性状、显微、化学成分、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仪器
1.1材料
光白英果实采自新疆米泉铁厂沟,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张彦福研究员鉴定,为茄科植物光白英Solanumboreali-sinenseC.Y.WuetS.C.Huang的果实,自然晾干备用。标本存放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标本室。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山楂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分析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种植保存的28份25年生山楂属植物资源为试验材料,包括黑果绿肉1份、伏山楂4份、山楂野生类型2份、大果山楂品种(系)21份。
1.2试验方法
选择长势一致的28份山楂种质资源,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对供试的28份山楂种质资源的24个数值性状和10个二元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及测定。观测方法因性状、性质不同而异,对于二元性状采用观察法,对于数值性状采用具体测量法。观测标准参照《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1.3数据的统计分析
菊三七性状鉴别论文
摘要: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菊三七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结果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能够很好地鉴定菊三七。
关键词:菊三七;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segetum(Lour.)Merr.[G.japonica(Thun)Juel.;G.pinnatifida(L.)DC.]的根。侗族、壮族、畲族、拉祜族、彝族、苗族、阿昌族、土家族中均药用。《本草纲目》于“三七”条云:“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蕊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云南中草药》:“甘、苦、温,有毒。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痈肿,皮炎,无名肿毒,外伤出血”。《草木便方》:“活血,续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无毒。入足、手阳明经,兼入血分,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主治止血、散血、箭伤杖扑、跌打损伤,包敷患处,即可痊愈”。《天宝本草》:“治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疾”。
彝族传统用于治疗乳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干疮(疥疮)。
作者在对常用民族植物药菊三七进行了生药学鉴定,以期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仪器
播种期对糯玉米产量及性状影响
鲜食糯玉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玉米产量、生物学性状与播种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适时播种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1,2]。本试验旨在研究鲜食糯玉米不同播种时间对生育期、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鲜食糯玉米生产中确定适宜播种期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1年5月~8月在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烟糯7号。供试土壤为棕壤,土质为中壤土,有机质为9.38g/kg,碱解氮为59.15mg/kg,速效磷为40.97mg/kg,速效钾为83.24mg/kg。试验设6个播期处理,每个播期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6m,宽2.67m,4行区。行距0.67m,株距0.25m,666.7m2种植密度4000株。播种时间分别为2011年5月12日、5月22日、6月1日、6月11日、6月21日。播前666.7m2基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5kg,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在最佳食用期实收中间2行鲜穗计产,采收时调查各处理的株高、穗位、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鲜重等,并计算鲜穗产量、产值和效益。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看出,第1~5期播种,鲜穗生育期依次缩短,由5月12日播种的91天减少为6月21日的72天。相应地,播种到出苗、出苗至抽雄的时间也依次缩短。其原因主要在于早春温度较低,出苗时间延长,苗后生长缓慢,营养生长期较长,而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糯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随之加快。
菊三七的性状显微鉴别论文
摘要: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菊三七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结果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能够很好地鉴定菊三七。
关键词:菊三七;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segetum(Lour.)Merr.[G.japonica(Thun)Juel.;G.pinnatifida(L.)DC.]的根。侗族、壮族、畲族、拉祜族、彝族、苗族、阿昌族、土家族中均药用。《本草纲目》于“三七”条云:“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蕊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云南中草药》:“甘、苦、温,有毒。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痈肿,皮炎,无名肿毒,外伤出血”。《草木便方》:“活血,续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无毒。入足、手阳明经,兼入血分,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主治止血、散血、箭伤杖扑、跌打损伤,包敷患处,即可痊愈”。《天宝本草》:“治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疾”。
彝族传统用于治疗乳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干疮(疥疮)。
作者在对常用民族植物药菊三七进行了生药学鉴定,以期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