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2 01:2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执法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执法方式

行政执法方式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行政执法方式也随之变革,通过论述知识经济与行政法治的关系较全面的了解行政执法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并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阐述:一、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二、行政执法方式的非权利化;三、行政执法方式的法治化、公开化。

关键词:知识经济、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职能、服务行政、法治行政、创新。

一、行政执法方式变革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以及其变革的必要性

人类跨越了几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几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之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群的产生也发展,历史的车轮自然使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由于经济对法治的基础性作用,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强烈地震憾着工业经济社会法治根基,已经引起并必将继续推动行政法治的全面变革,即行政法治观念革新、行政组织法治变革,行政立法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变革等。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挑战,本文拟对行政执法方式变革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是执法机关,而不宜称为管理机关,不管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定法观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主要是执法行为,行政职能实现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而不同的执法方式又直接影响或制约行政职能的实现。因而,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行政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当然,这种变革并非对现有的行政执法全盘抛弃,进行暴风骤雨般的革命。经济条件之间的连续性,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渐进性,以及法律和法治观念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决定了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只是在人类实践中已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应新经济形态的要求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对工业社会的执法方式进行改良,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此,我们认为,知识社会行政执法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是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

二、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

查看全文

行政执法方式变革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行政执法方式也随之变革,通过论述知识经济与行政法治的关系较全面的了解行政执法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并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阐述:一、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二、行政执法方式的非权利化;三、行政执法方式的法治化、公开化。

关键词:知识经济、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职能、服务行政、法治行政、创新。

一、行政执法方式变革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以及其变革的必要性

人类跨越了几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几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之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群的产生也发展,历史的车轮自然使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由于经济对法治的基础性作用,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强烈地震憾着工业经济社会法治根基,已经引起并必将继续推动行政法治的全面变革,即行政法治观念革新、行政组织法治变革,行政立法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变革等。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挑战,本文拟对行政执法方式变革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是执法机关,而不宜称为管理机关,不管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定法观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主要是执法行为,行政职能实现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而不同的执法方式又直接影响或制约行政职能的实现。因而,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行政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当然,这种变革并非对现有的行政执法全盘抛弃,进行暴风骤雨般的革命。经济条件之间的连续性,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渐进性,以及法律和法治观念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决定了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只是在人类实践中已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应新经济形态的要求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对工业社会的执法方式进行改良,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此,我们认为,知识社会行政执法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是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

二、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

查看全文

行政执法方式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行政执法方式也随之变革,通过论述知识经济与行政法治的关系较全面的了解行政执法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并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阐述:一、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二、行政执法方式的非权利化;三、行政执法方式的法治化、公开化。

关键词:知识经济、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职能、服务行政、法治行政、创新。

一、行政执法方式变革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以及其变革的必要性

人类跨越了几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几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之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群的产生也发展,历史的车轮自然使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由于经济对法治的基础性作用,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强烈地震憾着工业经济社会法治根基,已经引起并必将继续推动行政法治的全面变革,即行政法治观念革新、行政组织法治变革,行政立法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变革等。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挑战,本文拟对行政执法方式变革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是执法机关,而不宜称为管理机关,不管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定法观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主要是执法行为,行政职能实现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而不同的执法方式又直接影响或制约行政职能的实现。因而,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行政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当然,这种变革并非对现有的行政执法全盘抛弃,进行暴风骤雨般的革命。经济条件之间的连续性,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渐进性,以及法律和法治观念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决定了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只是在人类实践中已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应新经济形态的要求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对工业社会的执法方式进行改良,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此,我们认为,知识社会行政执法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是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

二、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

查看全文

公共治理视角下公安行政治理分析

尽管专项治理是我国公安机关及其他政府部门普遍采取的社会治理手段,但是,学术界对这一治理工具的研究却颇显不足,整体上对这一治理方式或工作模式的批评居多,而对公安行政专项治理的积极意义挖掘不足,尤其是对这种具有临时性、间歇性和强制性特征的运动式执法模式,何以会成为当下中国转型社会中常态化的公安行政执法模式或者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方式缺乏深入研究。对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的治理过程揭示中国公安行政执法中的困境,并由此揭示公安行政专项治理作为公共治理手段的功能与意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中国的语境出发来实效性地看待公安行政专项治理①工作,从而扬其长而抑其弊,毕竟公安行政专项治理作为一项治理手段得到了公安实务部门的偏好,其实际执法效果在民众中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对于理论界的质疑和批判,公安理论界有必要从行业视角入手,为其合理性和正当性提供辩护,本文正是立基于此。

一、公安行政专项治理的界定及其特征

(一)公安行政专项治理的界定

为了对公安行政专项治理这种执法模式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专项治理的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从而为其框定和搭建一个统一的理解平台防止理解的混乱和泛化。所谓公安行政专项治理行动,是我国公安行政执法部门比较常用的一种执法方式,是公安行政执法部门针对社会上所出现的某种违法现象而采取的一种“从严、从重、从快”进行治理的执法方式。公安行政专项治理行动属于我国学者所称的运动式执法方式,即采取一种广泛动员的方式、充分调用各种资源、在集中时段内加大执法力度、以追求行政效率为目的的行政执法方式。公共管理实践中的专项治理,一般会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出现震惊社会的重大恶性事件或者困扰社会公共安全的常发性行政违法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快速受到社会公众或者舆论、媒体的关注,进而引起相关领导的充分重视,领导做出重要指示,政府有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统一部署专项整治行动,执法部门展开声势浩大的检查、整治行动,最后进行总结表彰,宣布专项整治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2007年上海市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打击群租房的专项行动,这次专项整顿使得中远两湾城633家群租户在数月内消失。这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参与者包括公安、工商、卫生等多家部门,他们通过联合执法对群租户进行了专项整治,使社会治安隐患得到了快速消除。又如为了切实维护好春运期间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2010年2月10日至3月10日期间,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其他警种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治安大整治专项行动……诸如此类的专项治理行动在中国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俯拾皆是。公安行政专项治理行动往往是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事件进行集中治理,通过飓风式的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进行,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因而得到了社会基层群众的广泛支持。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公安部门对关系人民重大利益事件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公安部门执法为民、立警为公的执政策略,是公安部门快速回应人民群众需要的一种表现。

(二)公安行政专项治理的特征

专项治理行动作为我国公安机关经常采用的行政执法方式,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初级阶段而采取的运动式执法方式,这一执法方式区别于制度性执法方式。所谓制度性执法,是执法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循执法程序,遵照“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进行常态式执法,而不是根据领导人意志对执法活动进行部署,针对社会的治安情况而采取“宽猛相济”原则的运动式执法。具体说来,公安行政专项治理行动这一执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查看全文

水行政执法行政指导界定和推广

1行政指导概述

1.1行政指导的起源和发展。根据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带有强制性,行政执法方式可以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方式,也就是平常人们说的刚性方式和柔性方式,前者表现为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形态,权力特征明显,显示行政意思主治;后者表现为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形态,权力色彩平淡,需要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合意。行政指导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执法方式。行政指导的兴起源自于日本二战后,由于经济受到二战的重创,行政强制手段对于萧条的日本经济及民众收效甚微,故而诞生了行政指导。在国际社会,随着行政模式由传统的秩序行政、管理行政逐步走向给付行政、服务行政等现代行政的情况下,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软灵活的行政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并且“日益广泛运用于各国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例如日本、德国、美国和法国。但是,从总体来看,各国的行政指导立法迄今还比较零散、粗疏且发展不平衡,比较而言,日本是当今制定有关行政指导法律规范最多和比较完整的国家。1.2行政指导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简言之,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为谋求当事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在其职责范围内实施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且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指导是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最具有代表性的柔性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柔软灵活性、方法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特征。同时,行政指导行为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合法性、正当性、自愿性和必要性原则。根据行政指导对象是否特定,将其分为抽象型(普遍性)行政指导和具体型(个别性)行政指导。政府作为一个公共管理者,其行政指导不仅仅是一种微观的、个别性调整手段,如示范、规劝、告诫、警示、提醒和约谈等方式,同时也应包括非拘束性(指导性)的行政规划、产业政策、信息等宏观性调整方式,还应包括遵循法律位阶原则,制定诱导性的法律规则等普遍性调整方式。当前,实行行政指导的国家大都认可其普遍性和个别性两种形式,只是在实务中有的国家主要是针对特定相对人而做出具体行政指导,有的国家则并行兼用抽象的和具体的行政指导行为。1.3行政指导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运用状况。21世纪初,行政指导在福建省泉州市等工商系统进行试点,后在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工商系统以及江苏省苏州市进行了推广。目前国务院一些部委以及一些省市通过制定统一行政程序的地方立法或民族地方立法出台过一些行政指导法律规范,用于调整行政指导行为,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部门规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指导工作规则》;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五章第二节为“行政指导”;2010年北京市在规范性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行行政指导,随后,行政指导在北京各个行政执法领域都有所实践。北京市工商管理局、城管等部门还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指导文书范本。截至目前,特别是在工商管理领域,以福建省泉州市、吉林省等地为代表的地方工商机关,在实施行政指导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改善与相对方的关系、帮助相对方发展、促进行政执法和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同时,在行政管理实务中,行政指导作为一类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由于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还不太成熟,在行政指导的制度建设、程序规范以及监督约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水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指导的现状及问题

2.1现状。在我国,行政指导毕竟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起步较晚的行政管理方式,所以在水务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不太成熟。目前,在水行政执法中,尚无调整行政指导行为的专项文件,但是上述行政指导行为在水务工作实践中已大量存在,既有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指导方式,也有针对特定相对人的提醒、建议、规劝、约谈等方式,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提醒排水户按期办理排水证,集中约谈超标排水单位,规劝在禁止游泳水域游泳的人员。水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指导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1)通过官方网站和服务窗口等平台向全民宣告相关信息和咨讯供民众知晓及参与,并提供便民服务。例如,在行政审批大厅发放《办事指南?,既可节省行政相对人办事时间,又可提髙行政机关办事效率。(2)指导帮助行政相对人完善涉水事务行为,预防或者避免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行为发生。例如,在北京市水务局层面,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针对开办餐馆的单位制定相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对这类商户的取水和排水行为予以事前指导。(3)法律法规虽赋予行政管理机关监管职责,但未明确监管措施和手段或处罚权在其他部门。例如,根据《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为了保护群众人身安全,在虽未禁止游泳、滑冰等水上活动但存在危险的水域,水政监察人员发放“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劝阻野泳、野钓、野冰等危及生命安全的涉水行为。(4)与实施行政处罚相结合使用。在执法实践中,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执法人员处罚前、处罚中、处罚后一般都会对相对人做说服教育的工作。所以,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一般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先指导,后不处罚;二是先指导,后处罚,之后再指导;三是先处罚,后进行指67导。例如,餐饮单位未安装隔油设施,经告诫并指导,行政相对人主动安装了隔油设施,因而依法对其不予处罚。又如,对于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物体的无家可归、捡拾废品人员在进行了说服教育、规劝引导之后行政相对人纠正了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而且事后执法人员引导行政相对人到社会救助站寻求帮助。再如,在对私自接入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餐饮户进行处罚之后,执法人员多次协调市排水集团上门解决该餐饮户排水难问题,最终将其排水管线接入了市政污水管线。上述行政指导行为在水务管理中已普遍存在,并且效果良好,只是由于没有对于行政指导这一执法方式予以明确界定,这类行为被作为一般的监管行为来看待,或者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实施了,但是在执法文书中没有被体现出来。2.2存在的问题。2.2.1对行政指导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统一。在水务工作实践中,对行政指导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广义的用法,认为在执法中的一切指导、帮助行为都属于行政指导,包括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案件过程中前、中、后的指导行为。第二种是狭义的用法,只将其限定在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案件之外的、以指导形式结案的行政行为。作为执法方式之一的行政指导应取其广义还是狭义,还没有统一和明确。同时,对于行政指导具体包括哪些方式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这将不利于水行政执法中行政指导的开展和推进。2.2.2缺乏行政指导考核激励机制。对于水务执法实践中已经存在的大量的行政指导行为,包括市水务局层面的普遍性行政指导以及各被授权单位的具体行政指导行为,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没有纳入依法行政考评体系,有碍于激发行政管理单位开展行政指导的积极性以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2.2.3缺乏相关规范性文件及文书规范。虽然行政指导这一新的执法方式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我国尚无调整行政指导行为的专项法律法规,仅有少数部委及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规范性文件。北京市、水利部还没有出台行政指导方面的政策文件,直接影响到这一执法方式的实践和推广。所以需要出台一些效力等级较高的法律文件作为实施行政指导工作的法律依据,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3界定和推广水行政执法中行政指导的措施建议

3.1明确水行政执法中行政指导的涵义,制定实施规则。当前人们通常在两种情境中使用“行政指导”一词。一种是广义的行政指导,包括在实施其他强制措施前、中、后过程中的一切指导行为。另一种是狭义的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同为执法方式的一种,作为一种执法方式在执法实践中予以推广运用。借鉴其他部门的做法以及结合水务系统的实际情况,建议将行政指导限定为在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案件之外的、以行政指导方式结案的行政行为。在行政处罚等强制性措施前、中、后过程中实施的行政指导,不单独拿出来作为行政指导看待,但是应体现在行政处罚等案件的法律文书中,也是对“处罚与指导相结合”原则的肯定和激励。而且,借鉴理论研究和其他部门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在水务系统选取部分单位进行试点,逐步探索出适合运用水务行政指导的执法事项并予以明确,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水务系统行政指导工作规则和文书范本,使水行政执法中行政指导在内容和程序上都有章可循,做到依法行政。3.2上级部门为行政指导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如果北京市政府或者水利部能够及时给予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将给予行政指导在水务系统的开展以大力推进。另外,开展行政指导,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将难以保证得到积极开展,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排除开展过程中的物质干扰。3.3修订依法行政考核标准,将行政指导纳入其中。根据不同层级水政监察工作适用的行政指导不同的情况,例如在较高层级的水政监察机关抽象性行政指导的考核比例应大于基层水政监察机关的比例,应针对不同层级水政监察工作分别制定匹配的考核评定标准,使对水政监察工作的考核更加科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行政指导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对行政指导行为的有效监督。3.4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训。在开展行政指导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实践调查和问题研究,及时对行政指导工作进行调整和规范。而且,在水务行政指导推行的初期,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培训,增强水务干部对行政指导的认知,进而依法适时地运用行政指导,提高行政效能,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水务系统在推行行政指导的同时,应认识到行政指导行为作为一种非强制的柔性管理方式,是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减少违法行为的目的之下,与刚性管理手段相辅相成、各有功用、配套使用的柔性管理手段。柔性手段不是和刚性手段截然对立的,不是有了柔性手段就不用刚性手段,而是要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的原则下,逐步形成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模式,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引导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化解矛盾纷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查看全文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报告

根据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关于开展行政执法行为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立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该文件精神,并组织力量对全局政执法行为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到位

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是建设“法治工商”,树立工商执法形象的重要体现。为此,我局领导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就开展行政执法行为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一是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股所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行为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股所具体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要求各办案单位及执法人员强化“胸中有大局,执法讲政治”的意识,端正执法动机,增强政治敏感性,严格按照文件要求逐项对照开展自查,并以此次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执法水平。

二、对照清查内容、全面开展自查

我局以“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方式规范”等为内容,从行政处罚行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规范、行政强制措施规范、规范性文件制定规范等方面全面展开逐项进行了自查。一是在规范执法主体资格方面。我局以新申领执法证为契机,重新审查执法人员执法证,严禁未取得执法证的人员上岗执法,目前全局19名执法人员,全部具备执法资格。同时,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行政执法,尤其是行政指导、行政调解方面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执法技能。二是在规范执法程序方面。我局将行政执法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和执法岗位职权责任明细化,绘制了行政执法流程图、行政许可流程图、受理投诉流程图等三个方面的执法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在服务大厅上墙公示。为强化内部执法监督,严格执法程序及规范,确保各执法机构正确实施行政处罚,在规范执法程序中,着力做到了流程网络化、程序规范化、文书格式化和档案标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办案的质量和履职尽责的效率。三是在规范执法方式方面。我局以规范执法行为、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强制措施和自由裁量权行为等为重点,积极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执法程序公开,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第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职能股所具体负责,纪检组、监察室负责监管内部执法及运行的督查督办,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查找行政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将日常监督评议结果与年终评比挂钩,实行目标考核。第二在继续抓好行政处罚案件立案登记、执法案件回访、案件核审、案卷评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财物、行政处罚文书等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切实强化执法监督工作。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

三、针对存在不足、改进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一、依法行政对于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具有特殊意义

(一)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

1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国国情决定了西部大开发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政府性开发行为,离开了政府的直接参与和支持,离开了政府的规划、投入、调控和管理,西部大开发将不可能顺利实施。无数事实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等不断证明,政府的直接参与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力保障。但政府如何参与西部大开发,参与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做到权力不越位、不缺位和不错位,却还是一项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到目前为止,实践不断地证明,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政府要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实际需要,只有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全面依法行政,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发展需要,也才能把西部大开发实施好,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核心内涵。政府管理创新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涉及到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庞杂。选择什么切入点进行创新,怎样创新,创新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实际发展需要,这是需要做出明确回答的。就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加入WTO,成其正式法定成员多年,必须严格按照WTO法定规则和程序做事。通俗地说,WTO本身就是一套较为规范和成熟并带有强制性的规范国际贸易的法律制度,这就要求中国各级政府按其法律制度依法行政。就国内环境来看,中国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因此,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必然成为其题中应有之义,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进行管理创新的基本核心内涵。

(二)依法行政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

1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不但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实践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西部地区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点对于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表明政府依法行政必须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标的,同时也促进着依法行政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在规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根本目标和实现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揭示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多层面、多维度的;“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然成为政府依法行政建设的路径模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要建立健全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定制度和实施后的情况评价等制度。没有政府依法行政,就难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

查看全文

严格水政检查职责规范执法行为

一、规范执法行为要体现公平、公正、适度的原则

公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与正义,是依法行政的神圣使命和法定职责。在当今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不仅是全体公民的热切期盼,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本质要求。在水行政执法中要做到规范执法,对每起案件的调查处理都要体现公平、公正、适度。一是执法者要认真学习研究《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水法律、法规,深刻领会并正确运用,做到严格按照相关法条处理案件。二是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做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同类问题一视同仁。不偏私,不歧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注重平衡适度。在行政执法中,必须注意权力与义务、局部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处罚裁决应符合法律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是必要适度的,处理和处罚结果也是适当、正确的。

二、规范执法行为,要树立执法服务理念

一是要树立执法为民、人文执法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的错误执法观念,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以宣传教育为主,强制执法为辅,倡导把违法违规当事人当作服务对象,以优质服务促进文明执法,在文明公正的执法中体现服务。最近颁布实施的《哈尔滨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规定》,对涉企行政执法做出了明确规定。我们要在认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努力践行执法为民,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水法宣传进企业、进社区等途径,帮助企业多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其提升法制观念,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针对企业、群众的法律需求,向其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二是注重执法环节的告知程序,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最大限度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方便。一个案件从立案、调查、处理、结案,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要求,避免因不合乎程序的告知和无故的拖延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避免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的发生。三是创新执法方式。把行政执法与服务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宣传教育是源头管理、行政执法是后期补救措施的理念,为消除和减少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对非主观故意、初次违法违规、情节显著轻微或及时纠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以说服教育为主,不予处罚。用为民服务的真诚举动,创造宽松和谐的执法环境。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坚决杜绝“冷、硬、生、横”的执法方式。杜绝以罚代管、利益执法、狭隘执法。

三、规范执法行为,要加强有效监督

一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多种形式教育执法人员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二是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执法行为。《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哈尔滨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哈尔滨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规定》等,都是对行政执法实施监督的依据,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对于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要敢于正视,实事求是,要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通过问责,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保障执法行为的合法正当。

查看全文

法制执法创新调研报告

我们从全省依法行政检查中发现,**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城市实际的运行机制和执法方式,变强制执法为刚柔相济,灵活采用柔性执法手段,为寻找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实现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达到良好的行政执法效果作了有益的尝试。为了了解他们的具体做法,我们在**市政府法制办的协助下,对**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及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做法和特点

1.创新执法理念,消除特权思想,树立服务意识。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自20**年12月8日挂牌成立之始,**市委、市政府就提出“高标准组建、高起点亮相、高素质执法”的要求。市执法局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想实现高要求的目标,必须创新执法理念。他们通过外出学习和实践总结,形成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确立了“把城市管理与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目标”的执法工作指导思想,并以此衡量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果。两年多来,他们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聘请有社会影响的人士和政协委员监督执法队伍和执法活动,使执法队伍中传统的特权观念受到重重制约,并完全转变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实行柔性执法,实现良好的执法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行政执法的亲和力。

城管执法涉及到市容环卫、规划、建筑市场、绿化、市政公用、工商行政、公安交通、交通运政、房屋拆迁等方面,执法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给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些城市的城管执法单位为完成执法任务,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扫荡式”、“封杀式”、“铁面式”执法,有的甚至临时聘用能打会武的社会人员参与执法,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的社会形象。其结果是执法环境遭到破坏,抗法事件不断发生,反而给执法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阻力和困难。**市城管执法局通过学习考察和实践,认识到要落实依法行政,推动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必须改善执法环境,树立新型的城管执法形象。他们及时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求队伍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的标准和执法资格条件进行人员录用,解决清理和解聘原各类协管员和其他临时人员。他们还适时组建了“女子执法队”,着重招录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进入执法队伍,增强执法队伍的亲和力和专业素质。其次局党组制定了“每周一学、每月一题、每季一讲、每年一训”的学习培训制度,通过聘请专家、教授讲课,执法现场观摩,典型案例剖析,军事化训练等方法,提升执法队伍的素养,树立亲民、爱民和执法为民的理念,培养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目前,**城管执法队伍已在市民心中建立起了较为良好的亲和形象,得到了市民的支持和信任。

查看全文

食药监局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法治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扩大)和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站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以构建法治药监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守法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服务医药经济发展和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法治宣传,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文化建设

1、继续深化宣传活动,构建大宣传格局。结合药监《六五普法规划》继续开展好“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万家”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12.1”药品管理法施行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及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周等有声势、有影响的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重点进行食品药品法律基本知识、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宣传;巩固宣传阵地,组织食品药品宣传志愿服务队通过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七进”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进行饮食用药安全咨询、清理家庭过期药品等,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的法律和药学服务;继续开展“聚焦食品药品安全”专栏和“食品药品安全与文化同行”主题宣传活动,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2、加强监管相对人法治培训。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流通、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开展法治培训,培养监管相对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自律意识,提高他们依法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

3、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一是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现有党员活动室为依托,加强机关学法阵地建设,完善法治教育宣传栏、机关学习园地,确保每人一套法律知识读本、在办公场所、机关周边设置法治名言、警句、格言,教育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二是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发掘和宣传文明执法典型,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当事人实际情况,将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操作结合起来,提高执法效果,打造执法文化品牌。

二、注重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