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21:15: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审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规则革新反思

2001年10月,国务院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在成绩面前,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行政审批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选取当前行政审批设定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并尝试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正确认识行政审批的双面作用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中常见的管理手段,具有双面作用。

一方面,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为应对市场失灵、社会自律不足等,对经济和社会采取的必要干预,在预防危险、保障安全,分配稀缺资源,提高从业水平,提升市场主体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行政审批作为前置性的管理手段,如果过多过滥,会严重打压社会活力、抑制市场创造力、降低经营效率、增加市场主体经营成本、甚至阻碍经济发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还会产生某种隐蔽的利益。因此,行政审批应当适度,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都没有必要设定行政审批,只有完全符合《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时,才设定行政审批,从而确保既能发挥行政审批的正面作用,又能抑制其负面作用出现。行政审批设定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遵循了行政审批的适度设定原则,较为严格地控制了行政审批的数量。具体而言,过去十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行政审批的设定,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取消和调整了大量行政审批项目。据统计,经过十年时间,对国务院部门的审批项目先后进行了五轮全面清理,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2183项,占原有审批项目总数的60.6%;各省(区、市)本级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36986项,占原有审批项目总数的68.2%。①

二是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了行政许可。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对法律、行政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设定,确需保留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事项的500项行政审批项目,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决定予以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

三是保留了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以中央层面为例,2004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根据现阶段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和有效实施管理的需要”,暂予保留了21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然而,从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视角来看,当前的行政审批设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查看全文

行政审批服务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大力实施“对接珠三角,融入泛珠区”发展战略,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余发[**]41号)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十大体系”,实施“对接珠三角,融入泛珠区”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实现行政服务工作公平、公正、廉洁、规范、高效的目标。

二、实施内容

(一)进一步充分授权。授予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与行政审批相关工作的调度、协调和督办权;授予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奖惩、考核和提拔重用推荐权;各窗口部门对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书面授予完成各项审批任务的权限,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二)进一步规范运作。一是明确审批范围。为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做到依法审批,对正在运行的审批服务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凡没有法律规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审批服务和收费项目予以取缔;凡有依据的行政审批服务和收费项目应报县政府法制部门核准后实行规范化运作;凡有条件进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进入中心运作。二是规范审批行为。行政审批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必须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在承诺的期限内对行政审批做出决定;对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有关要求规定的,应出具《补正通知书》或《一次性告知书》;对审批事项不符合行政机关职权范围或申请事项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查看全文

行政审批责任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审批行为,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明确审批责任,促进廉政建设,确保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规定、措施的落实,根据《浙江省行政审批暂行规定》和《温州市行政审批责任及其追究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审批职能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责任追究。

第三条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市监察局负责对违反行政审批规定的当事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四条市政府各部门必须根据《浙江省行政审批暂行规定》和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规定,在市政府确定的审批事项范围内实施审批行为。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增加审批事项。

第五条各部门应当在办公场所、服务窗口或网站上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内容、对象、条件、申报材料、程序、时限、收费标准以及依据,并公开行政审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开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查看全文

行政审批管理安排

请上来”保姆式”服务为核心的特色服务,打造联合审批特色服务。实行以“走下去。打造“联审”绿色通道”一是坚持将审批服务走入项目单位,组织“联审”单位深入项目单位,把审批培训、审批业务“送货上门”汇集反馈信息,将项目单位请进来,召开“座谈会”恳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二是及时将审批服务相关信息传送给项目单位,让项目单位掌握审批政策、审批时限、审批服务内容等,促进办件人的素质提高。三是充分发挥“联审窗口”服务功能,努力做好与市“中心”区联审单位、项目单位的沟通协调组织工作,强化“联审”单位催办、项目单位催办能力,建立项目档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制订“跟踪服务表”规定跟踪周期,追踪“联审”单位和项目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四是建立“联审”例会、专项会议制度,组织“联审”单位首席代表例会通报项目进展,分析研究存在问题,遇有重大项目和存在突出问题召开专门协调会。

并提出了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乡村化建设取得新成果、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民计民生得到新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年是区实现率先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努力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津滨新城区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区审批办自身工作实际,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搭建服务平台。准备建立审批服务“窗口”目前已有33个行政审批主体部门,23个进驻“中心”基础上,对目前初步已清理出的10个行政审批主体部门,项审批事项统一进驻“中心”窗口”同时积极探索为各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进行全程服务的新方式,正在进行与各园区在许可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试点的筹建工作。

二、全面落实企业设立“一窗办理”联审机制。企业设立联合审批实行“一窗统一接件。部门并行操持,同时办结发证”工商、公安、质监、地税、国税部门,以及有关前置审批部门,要依照市政府关于《市企业设立联合审批实施方法》要求,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对新设立的各类企业,全部实行“一窗办理”联审机制,联审办理率达到100%。企业设立联合审批全程办结承诺时限在3个工作日。

三、健全投资类项目审批工作机制。落实项目一抓到底的责任制。实行工作权限向综合服务窗口下沉,明确主要责任人,配备4名市监察局聘任的联合审批效能监督员,采取“一窗统一登记,逐项领办服务,部门规范操持,全程效能监察”责任机制,每个项目专人负责,掌握分析问题,共同研究决定。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深入项目单位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构建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积极组织各联审部门联审会审,启动服务,上门服务,研究解决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上门服务中、座谈服务中项目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梳理,定期沟通情况,协助指导好项目单位尽快完成审批。

四、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完全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部门内部审批环节,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名录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按月统计行政审批事项增减变化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统一的动态报送机制,坚持“应进必进”原则,加大力度,组织行政审批主体进驻“中心”实行集中审批。配强配全工作力量,进驻单位普遍设立现场审批首席代表,实行首席代表负责制,落实现场审批制度。审批主体部门领导定期到审批窗口进行现场审批,逐步取消“收发室”传达室”现象,打造“一站式”一条龙”审批服务特色。

查看全文

强化行政审批规则革新

近年来,我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建设、营造更优良政务环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审批项目的动态管理、审批程序的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的完善、配套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群众不断提高的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政务服务,改善政务环境,我们将在前几轮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精简事项、优化流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实施长效动态管理。以“网上政务大厅”权力库中的行政审批事项为基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权力下放。为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按照进一步简政放权、上下配套、系统放权的工作要求,将可以下放至区、县级政府的市级行政审批权统一梳理,统一下放至区、县级政府,并纳入当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的程序管理。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外公开审批条件、申请文件、受理部门、费用标准、结案时限等信息,免费提供各种政策文件和申报表单。有重大的政策变更或情势变化,及时以各种方式通知可能受影响的行政相对人。向申请人公开审批事项流转情况,及时告知审批结果。实施审批条件标准化。对于上位法规定中过于宽泛、界限不清的审批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界定、明确和细化;对于审批标准缺失的,建立相应的审批技术标准;对于同一审批事项,由于投资主体、投资规模、用地性质等不同因素导致的审批要求、前置条件不同的情况,进一步分类细化,将审批各项条件、指标要求明确告知申请人。

进一步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全面推行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职能整合,落实充分授权。全面推行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中心”集中,确保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探索试行行政审批“形式审查制”。在逐步建立技术中介机构诚信评价体系,细化相关审批条件,完善相应审批流程的基础上,根据《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积极探索由中介机构向审批部门递交承诺书,承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或评估,审批部门对相关事项实行“见件即批”的形式审查制度,同时制定相应的事后抽审、监管、处罚等配套机制进行监督管理。大力推广网上审批。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统筹考虑全市范围内电子政务的系统整合和共建共享,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使现有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协调功能。以现有的“市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市工业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市城建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市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为牵头单位,相关市领导为协调人,在“中心”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协调工作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提高项目审批速度。

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明确行政服务中心法律地位。中办、国办和省委办、省府办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定位、职责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杭州应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加快研究制定杭州市配套地方法规,明确各级“中心”在政府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和工作职能,确保其合法性,增强其协调监管作用。深化四级行政(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有序、规范、统筹、长效”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行政(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功能上有序有类,分级分层;业务指导上统一归口,逐级指导;长效机制上推行标准化管理和统一考评;网络建设方面上下互通、资源共享,形成覆盖城乡、共建共享、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政府和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办事不出村、不出乡镇。

查看全文

行政审批自查总结

今年以来,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民政部关于做好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工作的意见》及市民政局《关于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我局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指定3名工作人员做具体的实施工作。按照县政府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意见,认真组织学习培训,积极主动进行清理,建立落实管理制度,为顺利实施《行政许可法》,提高我局依法行政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局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自查。

一、开展项目及主体的清理、确认和公示

全面清理现行的行政许可项目,是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首要条件。我局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突出“快、全、多”三个特点。一是快行动。接到上级关于清理行政许可项目的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按要求进行清理,在规定时间内按期完成了清理任务。二是全清理。对局内各办公室所有涉及行政许可项目及法律法规依据进行排查,做到现有的行政许可项目一个不漏。三是多沟通。在自查清理过程中,我局主动向市民政局请示,了解上面动态,一方面加强与内部各办公室的协调和沟通,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另一方面经常就清理中遇到的问题和了解到的最新情况与县法制办进行沟通。并对现保留行政审批、核准、审核、备案项目及办理时限进行了再次统计和审定。对保留项目和收费项目进行了再次审核,及时进行了公示。

二、开展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及合法性审查

2005年,我们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1997年以来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再次清理,对已经明确被取消或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审批许可事项予以废止。经梳理清查,我局目前不存在违法设定或规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

为从源头上保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我局建立了重要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凡我局印发或代县政府起草的涉及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在签发前必须做好备案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对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查看全文

领域行政审批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我县投资环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根据《**县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计经委权限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由县计经委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凡属于试点范围的,适用本办法规定的核准程序。企业投资的实行备案的项目不适用本办法。(具体范围见附件一)

交通(包括公路、铁路、管道等)、水利、电力(含电源和电网)、矿山类项目和主权外债项目暂不纳入改革试点范围。上述项目的审批或核准仍按《**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立项环节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包括:

(一)并联审批事项: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企业投资的重大类和限制类项目核准,并联项目建设用地预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查看全文

一审一核行政审批试行通告

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集中办事制度,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省行政审批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开化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行政审批及“一审一核制”的含义

行政审批,又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审批,不适用本暂行规定。

“一审一核制”,是指行政机关授权本部门一般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审查员)对行政申请受理审查,窗口或科室负责人(以下简称核准员)审核把关签发的审批制度。审查和审核以书面形式为主,另外还包括现场检查、勘验等。对按简易程序即办的事项和需集体讨论、专家论证或确实严重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事项,以及依法需要听证和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决定的特殊事项,不列入“一审一核制”范围。实行“一审一核制”的事项原则要求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内办结。

二、实行审查员、核准员聘任授权

行政审批审查员、核准员需经行政审批部门聘任后方可上岗,明确授权范围和聘用期。

查看全文

简化审批强化规制行政审批体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入世后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行政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应把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行政审批予以取消、由市场难以有效解决、健全纪检等部门的专门监督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思想观念、只有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了政府退出市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市场经济开辟道路、“保驾扩航”、通过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予以规范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已不符合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文从分析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入手,提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是简化审批,强化规制。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入世后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政府在管理经济与社会的时候,需要通过审批才能实现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能再盲目地对经济和社会实行直接干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减少政府过多的、不规范的行政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节经济运行,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我国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给予审批者直接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加之审批标准不公开、审批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透明度较低。笔者认为过去的行政审批制度与WTO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平等竞争、开放市场、非歧视性、公开透明等基本原则的要求有较大距离,不适应WTO的有关规则。WTO的基本原则及各项规定、协议都是基于市场导向基础之上的,内在要求各成员政府创造开放、统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变过多的行政干预管制之抑制功能为一视同仁的服务保障功能。

查看全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我县发展环境,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198号)要求,结合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总书记关于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为总纲,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进一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三级审批机制创新”,积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切实加强行政审批监管,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促进和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安排

(一)精简行政审批项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实现重庆大开放大发展的要求和“应减必减”的原则,适时取消或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贯彻《重庆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决定的通知》(渝府发〔2007〕137号),保证国务院取消128项行政审批项目和调整58项行政审批项目落到实处;适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新形势的需要,按照“简政放权、服务基层”的原则,深入实施市政府两轮(四次)区县(自治县)扩权工作,赋予区县(自治县)更大的行政审批权限,增强区县(自治县)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牵头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政府法制办;协办单位: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二)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加快审批项目库建设。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权责统一、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现行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认真研究各项行政审批项目,摸清行政审批事项的性质、特点,做好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分类管理工作,加快建设我县系统、全面的行政审批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重庆市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建立行政审批的公开制度,健全行政审批的公开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牵头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政府法制办;协办单位: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