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判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21:11: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审判工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审判工作

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研究论文

行政审判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行政审判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其重要性日益凸现,行政审判正逐步成为各界所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各地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积极开展行政诉讼案件审判和非诉行政案件审查执行工作,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保障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行政审判工作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了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

(一)行政相对人的诉讼意识较为薄弱。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相应提高,“民”告“官”的案件也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从总体上来看,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意识还相对薄弱。一是不知告。一些相对人对行政诉讼知识知之甚少,在自身利益受到行政机关不法行为侵害后,不懂得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寻求保护,不懂得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不懂得如何通过行政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信访不信法”,往往到党委、政府缠访甚至群访,而不依法通过诉讼来解决。二是不愿告。由于受长期的“民不与官斗”观念的影响,行政相对人不愿成为行政机关眼中的“刁民”,在发生行政纠纷后往往不愿将政府或其部门告上法庭。还有些相对人认为:“民”与“官”双方地位不平等,怕“官官相护”,从而对行政诉讼信心不足,这也是相对人不愿告的一个原因。三是不敢告。由于行政机关掌握着强势权力,有的相对人害怕因行政诉讼而遭到行政机关的加重处罚,或是在案件之后遭到报复,因而对行政诉讼存有畏惧或顾虑。

(二)行政机关的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看来,近年来行政机关对行政审判的配合程度在提高,但不协调的情况也仍然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传统“人治”观念的影响,行政机关往往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对行政权受到行政诉讼的约束和审查还不太习惯,对行政机关成为被告有时还不太理解,有的还将司法审查看作是行政权的障碍或“紧箍咒”。二是抵触司法审查。一些行政机关对法院的行政审判存有一定程度的对立情绪,配合程度不是太高。极个别行政机关不予配合,不答辩、不应诉、不出庭、不举证,变相对抗司法权的现象还有所存在。三是行政首长出庭率低。由于认为与百姓对簿公堂失身份、丢面子,加之害怕败诉或是重视不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少之又少,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或是旁听则几乎没有,出庭应诉的大多是单位法制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有的行政机关只是委托律师出庭而本单位无人出庭。

(三)公正司法受到相关因素干扰。一是行政干预依然存在。相当一些行政诉讼案件在审判中会不同程度的遇到来自公权力的干预,行政机关通过自身的权力或是个人关系来施加影响,甚至请出相关领导说情打招呼,干扰了法院独立审判和公正裁决。二是群体性、同类性案件较为棘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方面的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多,而这些案件大多为集团性诉讼,涉及为数众多的行政相对人,处理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而在处理同类案件上,平衡难度大、难掌握;特别是在处理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案件上,容易导致“翻烧饼”,而这个成本往往很大,也是行政机关难以承受的。三是涉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案件难以裁决。一些地方政府或是行政机关在实施一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作出了违法行为,或是行政行为存有严重瑕疵,如果判决行政败诉则会影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大幅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此类案件令法院处于两难境地。

(四)非诉审查执行存在许多困难。一是缺乏执行基础。一些非诉执行案件基本不具备执行的基础,执行难度非常大。如计划生育方面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一方面社会抚养费高达数万元,而另一方面超生家庭往往比较穷,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且其中相当一些为在外打工人员,难以执行。当然,同时也存在恶意转移、处置财产以逃避执行的情况。二是执法不公引起攀比。主要是由于行政机关在同类违章中仅仅处罚其中部分而引起的,突出表现在违章建筑强拆上。在数量众多且相邻的违章建筑中,行政机关有时只处罚了其中一户或几户,或是只申请强拆其中几户甚至一户,以至相对人心理不平衡,同时从执行者的角度来看也显失公平。这类案件有的被审查后裁定不予执行,有的虽符合执行条件但往往难以执行。三是对抗执法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执行触及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加之少数相对人法制意识淡薄、素质不高,暴力抗法的情况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引发重大社会事件。四是执行效率有待提高。一些非诉案件的审查执行周期较长,执行效率不是很高,影响了行政效率特别是影响了对一些违章违法行为的处罚效果。

查看全文

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研究论文

行政审判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行政审判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其重要性日益凸现,行政审判正逐步成为各界所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各地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积极开展行政诉讼案件审判和非诉行政案件审查执行工作,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保障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行政审判工作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了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

(一)行政相对人的诉讼意识较为薄弱。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相应提高,“民”告“官”的案件也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从总体上来看,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意识还相对薄弱。一是不知告。一些相对人对行政诉讼知识知之甚少,在自身利益受到行政机关不法行为侵害后,不懂得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寻求保护,不懂得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不懂得如何通过行政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信访不信法”,往往到党委、政府缠访甚至群访,而不依法通过诉讼来解决。二是不愿告。由于受长期的“民不与官斗”观念的影响,行政相对人不愿成为行政机关眼中的“刁民”,在发生行政纠纷后往往不愿将政府或其部门告上法庭。还有些相对人认为:“民”与“官”双方地位不平等,怕“官官相护”,从而对行政诉讼信心不足,这也是相对人不愿告的一个原因。三是不敢告。由于行政机关掌握着强势权力,有的相对人害怕因行政诉讼而遭到行政机关的加重处罚,或是在案件之后遭到报复,因而对行政诉讼存有畏惧或顾虑。

(二)行政机关的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看来,近年来行政机关对行政审判的配合程度在提高,但不协调的情况也仍然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传统“人治”观念的影响,行政机关往往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对行政权受到行政诉讼的约束和审查还不太习惯,对行政机关成为被告有时还不太理解,有的还将司法审查看作是行政权的障碍或“紧箍咒”。二是抵触司法审查。一些行政机关对法院的行政审判存有一定程度的对立情绪,配合程度不是太高。极个别行政机关不予配合,不答辩、不应诉、不出庭、不举证,变相对抗司法权的现象还有所存在。三是行政首长出庭率低。由于认为与百姓对簿公堂失身份、丢面子,加之害怕败诉或是重视不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少之又少,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或是旁听则几乎没有,出庭应诉的大多是单位法制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有的行政机关只是委托律师出庭而本单位无人出庭。

(三)公正司法受到相关因素干扰。一是行政干预依然存在。相当一些行政诉讼案件在审判中会不同程度的遇到来自公权力的干预,行政机关通过自身的权力或是个人关系来施加影响,甚至请出相关领导说情打招呼,干扰了法院独立审判和公正裁决。二是群体性、同类性案件较为棘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方面的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多,而这些案件大多为集团性诉讼,涉及为数众多的行政相对人,处理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而在处理同类案件上,平衡难度大、难掌握;特别是在处理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案件上,容易导致“翻烧饼”,而这个成本往往很大,也是行政机关难以承受的。三是涉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案件难以裁决。一些地方政府或是行政机关在实施一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作出了违法行为,或是行政行为存有严重瑕疵,如果判决行政败诉则会影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大幅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此类案件令法院处于两难境地。

(四)非诉审查执行存在许多困难。一是缺乏执行基础。一些非诉执行案件基本不具备执行的基础,执行难度非常大。如计划生育方面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一方面社会抚养费高达数万元,而另一方面超生家庭往往比较穷,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且其中相当一些为在外打工人员,难以执行。当然,同时也存在恶意转移、处置财产以逃避执行的情况。二是执法不公引起攀比。主要是由于行政机关在同类违章中仅仅处罚其中部分而引起的,突出表现在违章建筑强拆上。在数量众多且相邻的违章建筑中,行政机关有时只处罚了其中一户或几户,或是只申请强拆其中几户甚至一户,以至相对人心理不平衡,同时从执行者的角度来看也显失公平。这类案件有的被审查后裁定不予执行,有的虽符合执行条件但往往难以执行。三是对抗执法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执行触及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加之少数相对人法制意识淡薄、素质不高,暴力抗法的情况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引发重大社会事件。四是执行效率有待提高。一些非诉案件的审查执行周期较长,执行效率不是很高,影响了行政效率特别是影响了对一些违章违法行为的处罚效果。

查看全文

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法院将近三年来的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我院行政审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根本方向,坚持维护与监督并举,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创新思路,迎难而上,积极履行审判职能,着力化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审判难题,努力预防和减少行政纠纷,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腾飞发挥了积极作用。20*年,我院行政审判庭再次被授予“全省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基本情况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结合本市和本院实际,我院行政审判庭负责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和执行。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非诉行政执行是法院根据行政主体的申请,通过执行程序实现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执行,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必须进行非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

行政诉讼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服务大局、维护稳定、保障民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我院党组历来十分重视行政审判工作。20*年至20*年,我院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340件,审结340件,结收案比为100%,行政案件收案数、结案数、结收案比均居南通基层法院之首,案件数量在全省也处于领先地位。总体而言,行政审判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审判职能充分发挥。在行政审判中,我们切实贯彻“两维护一监督”的原则,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对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予以依法纠正或建议行政机关自行改正和完善。三年来,共裁判行政机关败诉38件,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后原告撤诉31件,行政机关败诉率分别为12.2%、14.3%、6.1%。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难题,提出改进意见,共发出司法建议77份,提高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查看全文

行政审判工作思路研究论文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作了重要讲话,就行政审判如何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司法为民思想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并对各级法院进一步开展行政审判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新措施。为利于各级法院更好地领会会议精神,记者以访谈的形式把讲话内容呈现给读者。

记者: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全国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精神的形势下,当前行政审判的迫切任务是什么?

江必新: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学好理论、践行主题、司法为民”的总体要求,廓清和适当调整工作思路,拓宽行政审判新领域,开创行政审判新局面。主要体现在:在工作指针上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在司法政策上处理好八个关系;在工作安排上抓好司法为民、服务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率三件大事;在近期工作重点上抓好提高行政审判质量和效率专项活动。

记者:当前行政审判工作的思路是切实贯彻司法为民思想,全面落实司法为民措施,下决心解决人民群众打行政官司难的问题。请您谈一谈具体措施有哪些?

江必新:在行政审判中贯彻司法为民思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以积极的态度救济民权。起诉权是人民群众寻求司法救济的第一道门槛,诉权得不到依法保护,司法就无从为民。必须严格执行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关于受案范围和起诉条件的规定,依法保护诉权,彻底解决有案不收、诉权保护不力、人民群众告状无门现象,凡符合受理条件的一律要受理;对于是否符合受理条件暂时拿不准的,可以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先行受理,受理后经审查确实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再驳回起诉;上级法院要加强对下级法院受理案件的监督,对于起诉人因下级法院不受理而提出的申诉或者起诉,要依法给予救济;确实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要讲清理由,必要时还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要彻底清除各种限制受案的“土政策”。

查看全文

检察院行政审判工作调研材料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检察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是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扰,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行检察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基层院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存在很多困难。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审判卷宗或进行调卷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过程中的调查取证的职权,就使得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的力度受限,抗诉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延安市院向中院提出抗诉的一件案件,中院裁定由黄陵法院再审,该案在县院发了检察建议的情况下才审结。

人民法院将抗诉案件发回重审,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抗诉案件被发回重审,由原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而原审法院却向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即其对等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通知派员出席法庭。这种做法实际违背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对等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裁判。

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不利于抗诉活动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实际上,基层检察院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直接的检察机关,由于基层检察院大量接触实际工作,熟悉情况,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情况较清楚,也便于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诉讼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在实践中,大量的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去申诉。而对此基层人民检察却无抗诉权,只能建议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提出抗诉。这无疑加大了抗诉活动的成本。可见,我国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有限的,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受到了限制。

查看全文

夯实检察院行政审判工作调研汇报

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检察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是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扰,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行检察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基层院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存在很多困难。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审判卷宗或进行调卷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过程中的调查取证的职权,就使得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的力度受限,抗诉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延安市院向中院提出抗诉的一件案件,中院裁定由黄陵法院再审,该案在县院发了检察建议的情况下才审结。

人民法院将抗诉案件发回重审,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抗诉案件被发回重审,由原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而原审法院却向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即其对等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通知派员出席法庭。这种做法实际违背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对等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裁判。

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不利于抗诉活动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实际上,基层检察院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直接的检察机关,由于基层检察院大量接触实际工作,熟悉情况,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情况较清楚,也便于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诉讼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在实践中,大量的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去申诉。而对此基层人民检察却无抗诉权,只能建议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提出抗诉。这无疑加大了抗诉活动的成本。可见,我国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有限的,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受到了限制。

查看全文

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会发言稿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法院民事、行政审判工作会议,全国上下深入学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下。目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的民事、行政审判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前一阶段我市民事、行政审判的工作效果,依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等下,树才书记将就民事审判工作作重要讲话,文龙院长和马岗、秀萍副院长还要进行工作部署,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狠抓工作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布置,先就行政审判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缺乏,肯定成果。努力开创行政审判工作新局面

市两级法院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和政协支持下,2001年以来。紧紧围绕“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始终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深入开展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处置了大批行政案件。本着依法、公正、高效的原则,全市共审理、审查行政一审、二审案件800多起,执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3897件,涉及标的金额4550万元,及时化解了行政争议,有效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使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二是改善了审判工作环境。全市两级法院始终坚持党委的领导,主动向党委汇报行政审判工作,特别是处置一些重大、复杂的案件方面,得到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等形式,自觉接受了人大、政协的监督;审理行政案件的同时,主动强化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推行“一把手’工程”大大改善了行政审判工作环境,有效提升了行政审判工作水平,不时扩大了行政审判工作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了队伍素质建设。采取集中培训、分散自学、全民普法、检查考核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既提高了行政审判法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又促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为公正审理案件、有效监督审案提供了保证;通过严格考试顺序,严把录用标准,2004年以来,先后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法律人才84人,进一步空虚了行政审判力量,加强了行政审判队伍建设。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重视、关心分不开,与全市两级法院有效开展行政审判工作分不开,与全体工作在法院战线上的同志们热诚奉献分不开!此,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法院系统从事行政审判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

市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当前。经济体制的深刻革新,社会结构的逐步更新,利益格局的大幅调整,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尤其是随着工业化、乡村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抵触逐渐增多,其中不少矛盾表示为群众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争议,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行政争议事件增多。什么是行政争议,就是公民或者社会组织对我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决定存在异议、形成争议。从当前情况来看,行政争议事件在数量上逐年增多、频率上逐步提高。二是行政争议复杂多样。征地拆迁、安排弥补、土地权属、山林权属、企业改制等各个领域内,都存在着行政争议。三是群众维权意识增强。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时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不时进步,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普遍增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始更多地借助于司法途径,寻求对权利的维护。四是配套建设严重滞后。市场资源十分有限,社会诚信机制还不完善,再加上临时以来受到一些陈旧观念的深刻影响,一定水平上制约了行政审判工作的深入展开,妨碍了行政审判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尽管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自身建设,近些年来。并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摆在重要位置,但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然对行政审判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高,对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说,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增强对行政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从依法行政的高度来强化认识。客观上来讲,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的基本要求,不依法行政就会经常成为原告,所以说,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行使权力的应尽义务。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与以前相比,总体上是大有进步,依法行政的意识大大增强,但应清醒地看到执行政策上还存在偏差,工作顺序上仍未到位,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既要重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更应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特别是要注重发挥行政审判的司法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二是要从履职尽责的高度来强化认识。近年来,由于有的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行政争议,从而引发一些群众上访,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事实证明,疏通行政诉讼渠道,加强行政审判工作,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有利于将行政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减少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睦谐因素;有利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审判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善于借助法律手段,通过依法、公开、公正、公平的行政审判途径,来消除因行政争议而引发的和睦谐因素。三是要从匡扶正义的高度来强化认识。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比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对公平与正义的期待尤为迫切。通过开展行政审判,依法行使行政审判权,有效发挥司法审查职能作用,不只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还能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证。

查看全文

行政审判与依法治国分析论文

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于1999年1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主管副院长、行政审判庭庭长,部分中级人民法院的分管副院长,以及最高法院行政审判庭和相关业务庭室的同志,共计60多人。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部门负责同志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的部分行政审判干部列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议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继续贯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7号文件的精神,总结经验,推进改革,加强领导,改善执法环境,充分发挥行政审判工作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职能作用,把行政审判工作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2月2日上午举行开幕式,会议开幕式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豪才作了题为“坚持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把行政审判工作推向新世纪”的工作报告。下午,与会代表分组讨论罗副院长的工作报告。

12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会见了与会代表,并就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参加会见并做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宋大涵到会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唐德华、刘家琛、李国光、姜兴长、沈德咏、等参加了会见。下午与会代表对罗干同志、肖扬同志的重要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一致反映深受鼓舞、深受教育。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学习讨论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则通过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听取了最高法院行政庭庭长江必新就“规定”的有关问题所作的说明,对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草拟的行政案件庭审程序规定、裁判文书样式(征求意见稿)等提出了各自的修改建议。

会议于12月4日下午圆满结束。在闭幕式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做了会议总结,对与会代表学习座谈罗干同志、肖扬同志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作了概括,对代表们在会议期间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了说明,并对如何传达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作了部署。

查看全文

市长在民事审判会讲话

同志们

一、肯定成绩。努力开创行政审判工作新局面

市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当前。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逐步更新,利益格局的大幅调整,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逐渐增多,其中不少矛盾表现为群众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争议,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行政争议事件增多。什么是行政争议,就是公民或者社会组织对我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决定存在异议、形成争议。从当前情况来看,行政争议事件在数量上逐年增多、频率上逐步提高。二是行政争议复杂多样。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土地权属、山林权属、企业改制等各个领域内,都存在着行政争议。三是群众维权意识增强。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普遍增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始更多地借助于司法途径,寻求对权利的保护。四是配套建设严重滞后。市场资源十分有限,社会诚信机制还不完善,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到一些陈旧观念的深刻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审判工作的深入展开,妨碍了行政审判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尽管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自身建设,近些年来。并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摆在重要位置,但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然对行政审判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高,对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说,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增强对行政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从依法行政的高度来强化认识。客观上来讲,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的基本要求,不依法行政就会经常成为被告,所以说,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行使权力的应尽义务。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与以前相比,总体上是大有进步,依法行政的意识大大增强,但应清醒地看到执行政策上还存在偏差,工作程序上仍未到位,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既要重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更应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特别是要注重发挥行政审判的司法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二是要从履职尽责的高度来强化认识。近年来,由于有的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行政争议,从而引发一些群众上访,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事实证明,畅通行政诉讼渠道,加强行政审判工作,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有利于将行政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减少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有利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审判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善于借助法律手段,通过依法、公开、公正、公平的行政审判途径,来消除因行政争议而引发的不和谐因素。三是要从匡扶正义的高度来强化认识。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比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对公平与正义的期待尤为迫切。通过开展行政审判,依法行使行政审判权,有效发挥司法审查职能作用,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还能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积极配合。确保推行行政审判制度新成效

既依赖于各级政府支持和保障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工作力度,推行行政审判制度的成效。又取决于各级法院切实公正、高效地为政府和诉讼当事人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为此:

查看全文

浅析行政审判法律漏洞及修复

摘要: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审判工作中的法律漏洞越来越明显,体现在缺乏恶意诉讼规制机制导致案多人少,实质性解决法律条文的缺失导致行政争议实质解决难,执行法律条文的不规范导致行政执行案件执行难等等。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亟需优化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从而更好的为行政审判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行政审判;困难;漏洞;优化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看,近些年来我国行政纠纷案件例居高不下,从2013年的4.2万件上升到2017年的43.7万件,增速惊人。而同时,由于立法还存在一些漏洞,导致行政审判工作越来越艰难,案多人少、当事人矛盾突出等现象越来越尖锐。这些法律漏洞继续完善,进一步促进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优化。

一、行政审判的法律漏洞及影响

(一)缺乏恶意诉讼规制制度导致案件审理难。行政诉讼案件涉及领域多,但是同时缺少规制恶意诉讼的法律制度,导致案件审理难度较大。以A市为例,2013年以来,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了921件行政诉讼案件,其中涉及到重大工程项目引起的土地、拆迁、环保案件有438件,占总案件数的47.6%,而从案件审理周期看,此类案件的审理周期要比其他行政诉讼案件长20.7天,审理周期长,审判难度大。另外,我国行政案件开始实行立案登记制,案件量更是呈现猛增的势头,但是同时,恶意诉讼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恶意诉讼的规制制度,导致恶意诉讼愈演愈烈。从统计数据看,近些年来恶意诉讼等滥用诉权的情况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法院行政诉讼恶意诉讼案件25件,2014年92件,2015年270件,2016年325件,2017年上升至647件。2017年恶意行政诉讼案件相对于2013年,上升了25.88倍,上升速度非常快,预计2018年将超过1000件。大量的恶意诉讼等滥用诉权的案件情况,让行政诉讼中本来就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亟待缓和并予以规制。(二)欠缺强制执行制度导致案件执行难。法律对于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没有科学的强制执行条款和制度,导致很多行政案件执行难。以非诉案件执行为例,由于缺乏强制执行制度措施,常年来非诉执行占据着行政审判的大量人力物力,让原本就复杂的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从案件数量看,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有关非诉行政案件共121647件,案件体量庞大。而从案件涉及的类型看,包括行政强制拆除、强制履行行政协议、非法占地、行政不作为等。这些案件如何强制执行,如何进行非诉执行,通过何种程序进行非诉执行,法律都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从而导致了当事人大量申诉到法院,将矛盾转移到诉讼环节,不仅让法院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也无形中增加了法院的压力。(三)实质性争议解决条款缺失导致争议解决难。大量的行政案件虽然结案,但是由于法律中大部分都是程序性或者制式性条款,缺乏实质性化解矛盾的法律条款,实体行政争议并未化解,行政争议实体性解决难。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看,2010年以来,全国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超过1548765件,而通过判决解决实体行政争议的有33.4万件,裁定方式结案的有108.87万件,调解方式结案的仅249件,其他方式结案的有5593件,从上述数据分析看,判决解决实体争议的占21.6%,裁定结案的占70.3%,而裁定结案的大部分都是裁定,实质争议并未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并未实质解决,矛盾有可能继续加深,行政诉讼的功能没有较好的发挥。(四)行政诉讼司法适用力度不够上文已经提到,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关键词“行政诉讼”,得到的搜索结果是1548765个,从数据看,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纠纷总量大,2010年至今共有154万余件。这充分说明了完善行政诉讼审判制度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数据中,我们看到,行政诉讼的司法适用地区差异大的问题客观存在。案件数量最多的是浙江省有14.8万件,而案件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仅175件,两者但从案件数量看相差数百倍,排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差异,两地的行政诉讼案件司法适用差异还是很大。另外,还需引起关注的是,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出现井喷现象,值得关注。2013年全国仅4.2万件,2014年超过22万件,2015年超过28万件,2016年增长到38万件,2017年超过43万件。案件数量持续高位增长,人民法治意识提升引起案件量增长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说明私力对行政管理等纠纷的解决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靠法院的公力救济,因此,发现并解决审判实践中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五)裁判标准不统一现象频发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导致现实中出现大量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同样的性质的案件,各地法院的判决结果却截然不同。例如,同样的房屋拆迁案件,重庆某法院认定政府行为违法,判决政府败诉。而北京某法院认为,该案件政府行为不违法,不能适用赔偿。同时,江苏某法院认为,由于原告举证不足导致原告败诉,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同样的案件,结果却大相径庭,如此司法适用,对于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大打折扣。

二、行政审判存在法律漏洞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