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事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20:53: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人事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观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人事人才问题,并把行政人事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核心加以阐述。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观主要包括关于行政人事起源的基本观点、行政人事地位的基本观点、行政人事方法的基本观点、行政人事功能的基本观点以及行政人事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观,并以之作为理论指引,对于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行政人事的改革和公共部门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的起源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行政人事起源的分析是以公共权力的变迁为起点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公共权力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的一种权力。从氏族的原初公共权力到国家产生后的政治性公共权力的演变,直接导致了行政人事的发生。
恩格斯指出,在原始时代的原始人类面临十分艰难的自然环境,他们与大自然斗争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这种群的联合力量,最初表现为原始氏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胞族和部落。在原始的氏族中,氏族选举一个酋长和酋帅,氏族可以任意罢免。酋长在氏族内部的权力,是父亲般的、纯粹道义性质的,他手里没有强制的手段。因此,公共权力在原始氏族中就存在,只不过那时的这种公共权力是直接由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原始居民组成,是与全体氏族成员相融合的一种权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使个体家庭成为一种与氏族对立的力量,并代替了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促使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商品、奴隶、货币、地产等都可以成为私人占有的财富,私有制产生了,社会逐渐分裂为不同的阶级,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可阻挡的势头预示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一句话,财富被当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所缺少的只是一件东西,即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保障单个人所获得的财富不受氏族制度的共产制传统的侵犯,不仅使以前被轻视的私有财产神圣化,并宣布这种神圣化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而且还给继承发展起来的获得财产从而不断加速财富积累的新的形式,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所缺少的只是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使正在开始的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现象永久化,而且使有产者阶级剥削无产者阶级的权利以及前者对后者的统治永久化。而这样的机关也就出现了。国家被发明出来了。”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而毫无例外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出现阶级对立时的产物。恩格斯通过对国家产生过程的深刻分析和将国家与氏族进行比较,揭示了国家的本质特征。他指出:“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已经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了。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构成这种公共权力的,不仅有军队和官吏,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列宁则更明确地指出:“最能表明国家这个机器特征的有两种机构,即官吏和常备军。”从这些论述不难看出,自从有了国家,便有了专门从事国家事务管理的官吏,也就有了对于官吏的管理,行政人事也就产生了。
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观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人事人才问题,并把行政人事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核心加以阐述。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观主要包括关于行政人事起源的基本观点、行政人事地位的基本观点、行政人事方法的基本观点、行政人事功能的基本观点以及行政人事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观,并以之作为理论指引,对于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行政人事的改革和公共部门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的起源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行政人事起源的分析是以公共权力的变迁为起点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公共权力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的一种权力。从氏族的原初公共权力到国家产生后的政治性公共权力的演变,直接导致了行政人事的发生。
恩格斯指出,在原始时代的原始人类面临十分艰难的自然环境,他们与大自然斗争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这种群的联合力量,最初表现为原始氏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胞族和部落。在原始的氏族中,氏族选举一个酋长和酋帅,氏族可以任意罢免。酋长在氏族内部的权力,是父亲般的、纯粹道义性质的,他手里没有强制的手段。因此,公共权力在原始氏族中就存在,只不过那时的这种公共权力是直接由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原始居民组成,是与全体氏族成员相融合的一种权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使个体家庭成为一种与氏族对立的力量,并代替了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促使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商品、奴隶、货币、地产等都可以成为私人占有的财富,私有制产生了,社会逐渐分裂为不同的阶级,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可阻挡的势头预示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一句话,财富被当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所缺少的只是一件东西,即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保障单个人所获得的财富不受氏族制度的共产制传统的侵犯,不仅使以前被轻视的私有财产神圣化,并宣布这种神圣化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而且还给继承发展起来的获得财产从而不断加速财富积累的新的形式,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所缺少的只是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使正在开始的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现象永久化,而且使有产者阶级剥削无产者阶级的权利以及前者对后者的统治永久化。而这样的机关也就出现了。国家被发明出来了。”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而毫无例外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出现阶级对立时的产物。恩格斯通过对国家产生过程的深刻分析和将国家与氏族进行比较,揭示了国家的本质特征。他指出:“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已经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了。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构成这种公共权力的,不仅有军队和官吏,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列宁则更明确地指出:“最能表明国家这个机器特征的有两种机构,即官吏和常备军。”从这些论述不难看出,自从有了国家,便有了专门从事国家事务管理的官吏,也就有了对于官吏的管理,行政人事也就产生了。
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讲话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人事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暴露出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到位造成的。
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把解放思想看作是放松管理或不要管理,谁提管理就认为谁思想保守,不合时宜,搞计划经济那一套,以至于很多人不敢提管理、不敢抓管理。其实,解放思想的目的不是放弃管理,而是要求摒弃落后、陈旧的管理思想,树立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人事部门是政府管理人事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人事工作实现科学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摆在每位人事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去年年初,市人事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即工作理念由单纯的人事观向科学的人事观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管理向依法科学管理转变,目的是通过科学管理推动人事工作科学发展。科学管理是人事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首要任务,是人事部门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是人事工作的本质要求。人事部门的服务对象不是一两个人或几十个人,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涉及到若干群体,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这样一支队伍,必须靠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树立科学管理的思想,需要纠正几种片面认识:
一是把解放思想与科学管理对立起来。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把解放思想看作是放松管理或不要管理,谁提管理就认为谁思想保守,不合时宜,搞计划经济那一套,以至于很多人不敢提管理、不敢抓管理。其实,解放思想与科学管理并不矛盾。管理并不是计划经济独有的,而是所有社会、所有组织共有的。解放思想的目的不是放弃管理,而是要求摒弃落后、陈旧的管理思想,树立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
二是把放权搞活与科学管理对立起来。放权是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比着放权,好像只有放权才是改革,才是服务中心、支持发展;管理就是束缚限制、审批收费,就是阻碍改革、阻碍发展。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一些部门该抓的工作不抓了,该管的事情不管了。科学管理也是放权,但不是简单、盲目地放权,而是根据管理科学的要求,通过改革影响和阻碍科学发展的旧体制、旧制度、旧办法,把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好。
三是把优质服务与科学管理对立起来。目前,社会上存有片面认识,认为讲服务就不能谈管理,谈管理就会影响服务,有的甚至把放任自流当作优质服务,把规范管理当作刁难群众。其实,服务与管理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联系的。笑脸相迎、文明礼让、热情周到是服务;科学管理也是服务,而且是政府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是更规范、更全面、更科学的服务,是治本性质的服务。
全市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事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和全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更好更快推进全市人事编制工作。刚才,表彰了最新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9名专家和获得20**年度全市人事系统信息宣传调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专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对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市人事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王平同志的工作报告对今年的人事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做好人事工作的责任意识
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人事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工作定位更加准确,工作理念由单纯的人事观向科学的人事观加快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管理向依法科学管理积极转变。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务员队伍管理、人事编制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稳步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成效明显。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毕业生就业任务,1295名军队转业干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引进急需的国外先进管理技术项目46项,成功承办**省第五届海洽会,人事部门公信力明显提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更要清醒看到,与各级领导对人事工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人事工作的殷切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现有的部分管理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同时执行政策不严格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虽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三是少数同志融入科学发展的自觉性需要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各级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职能作用和光荣使命,振奋精神,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人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期待。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就业等民生问题凸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对做好就业工作高度关注,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规模、落实就业政策成为热点焦点问题。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谈到就业,在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原则里面,鲜明地提出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要求。3月13日,总理答记者问时强调,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姜大明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不同群体实施相应的就业政策。张建国市长在市十四届人大会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促进就业再就业。人事部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军转干部安置负有直接责任,要认真学习温总理、姜省长、张市长的重要讲话要求,切实将工作抓紧抓好。
人力资源产品服务为核心探索
摘要:现阶段国内的事业单位的管理是将内部的人员和相关事件作为对象,进行组织、监控、监督等方式,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的改革还是要以单位本身的需求为出发点,逐渐的完成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着现代化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产品服务
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探索创新形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更进一步的推进事业单位的制度改革步伐。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健康合理的发展渠道,始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不断地加速人力资源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是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应以提供人力资源产品服务为核心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指的是将最合适的人员安排在可以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岗位上。人员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提供现代化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的最基础的内容。每一个员工的性格、气质、兴趣、专业都各不相同,有的人员就适合办公室的工作,有的人就更加适合技术工种。不论是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员的能力真正的发挥出来。让员工在事业单位都可以各尽所长,这对于单位和人员自身都是十分有利的。假设在工作中,人员既不能完成单位下达的任务,也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严重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证,人员的心中还会有许多的不满,就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借助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工作岗位进行分类。明确人员吸收后的培养方向,针对那些岗位是原有职工的离职、退休、死亡等原因进行分析,参照岗位要求进行人员的招聘和培养。或者是开设了新的业务,岗位的设立已经存在明确的方向,招聘到的人员职责已经预定。虽然会出现各种的瑕疵,但是还是可以满足工作要求的。有时并没有明确新业务的方向,对于职位的要求也是非常的模糊。人员的招聘就会比较的偏向综合素养,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岗位之间的需求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但是人员的素质却是参差不齐。就能力而言,可以将其分为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现实能力指的是现阶段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它是由以前的生活、学习经验积累所得到的。潜在能力会涉及人员的兴趣、性格、气质等,对于未来从事某种工作所提供的内在基础。一般“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是现实能力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开设并不明确的工作就会更加重视人员的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是岗位对于人员能力的后期培养,可以借助激励手段等进行充分的发掘,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型人才。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副市长在全市人事工作会议上讲话
一、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提高人事人才工作理论和决策水平
理论是工作的先导。上海最近提出的“大人才观”、“大人事观”、“大环境观”等理念就很不错,他们提出要创造一个法制的、与国际接轨的政策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反映出上海努力建设世界城市的大气和魄力。有人说:“广东人会生孩子,但不会取名字”。这句话虽然有点偏激,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理论研究及宣传工作的薄弱。我们*要建设现代人才大都会,迫切需要我们自己的人事人才理念和理论,需要人事人才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解放思想,在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要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制度,重视人事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推进人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人事人才反映制度、重大人事人才决策论证制度。关于调研工作,不但市人事局要抓紧,区、县人事局也要注意。刚才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举办“人事局长论坛”这个想法很好,人事局长是应该有点理论研讨水平。如果自己的研究力量不够,那就要学会借,“借人家的脑,发自己的财”,可以与高校联合,也可以与专业研究院(所)合作。
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处理好人才数量与质量、结构的关系
现化大都市的建立,必须要有先进的科技和庞大精良的人才队伍来支撑,也就是说要先建立人才大都会,所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要全面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人才的盘活,又要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要树立“有用即人才”的人才评价标准,从关注学历、职称向关注人才的能力素质拓展,从关注成名成业的“显人才”向关注“潜人才”、“准人才”拓展,多一些引进“黄金年龄的黄金人才”。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对于一些国外智力和国内名家可试行柔性引进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们要特别重视人才环境的建设,“栽好梧桐引凤来”。一要为人才创业、成长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二要为人才创业、成长营造鼓励创新、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立健全人才保护机制,维护人才权益,为人才创造适宜创业和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
人才队伍不仅要数量庞大、素质精良,而且要注意结构合理。目前,我市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我市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钢铁、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制造及医药等七大类工业,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进一步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这就意味着我市的人才队伍结构要相应作出更进一步的调整优化。要切实加强人才结构的研究,找出经济发展变化与人才数量、质量、结构变化之间规律性的东西,早日提出科学的结构分布理论和调整措施,实现人才在地区、行业和层级间的合理分布,整合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整体效应。
三、强化人事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注重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
建设委服务管理制度
委属各单位:
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为各镇、园区服务,为投资者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现根据我委的基本职责和实际情况,特特定本若干规定。
一、基本职责:
县建委的主要服务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城镇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订或协调制订相应的政策和实施办法;指导并协调全县城镇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管理。
(二)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城镇、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战备及中长期规划。
人事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20日开始正式启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大阶段实施。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组按照真学、真悟、真找、真改、真干、真实的“六真”要求,结合“机关创新行动”和“双提、双争、双创”主题实践活动,始终把“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总目标,坚持以解决五大问题(即从抢抓发展机遇,着力解决人才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升能力素质,着力解决公务员队伍建设问题;致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坚持公益方向,着力解决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大力提升形象,着力解决服务效能和工作作风问题)为抓手,认真扎实地完成了思想发动、学习培训、专题调研、开展思想大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总结交流等12个环节的工作。
在前期准备阶段,局党组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区人事局(编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同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发动。在学习调研阶段,采取个人自学、集体授课、座谈研讨、思想讨论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资料,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在岗位”征文活动。全局党员干部重点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务员考核机制、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津补贴实施、优化人才环境等方面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通过召开人事特邀监督员、人事干部、领军型海归及部分企业家座谈会、设立意见箱、个别访谈、在局网站和《*人事》上开设科学发展观专栏、向机关乡镇发放“我为人才人事工作创新献一计”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征集意见建议。在分析检查阶段,局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五大问题”和征求的意见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区人事局党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并通过座谈会、书面评议、专项评审等方式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满意率达100%。在整改落实阶段,局党组对照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制定了《*区人事局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梳理了三个方面12条问题、7项制度和19条整改措施,并严格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公开承诺。同时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集中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为人才人事工作科学发展建立制度保障。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准备、深入发动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前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深思熟虑、精心准备后做出的重要决策,意义重大。只有在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分析现状,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的动员,使每个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明确认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措施要求,才能夯实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充分激发参与热情。
(二)落实制度、加强检查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抓手。不图形式,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务求实效,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自始至终坚持的基本要求。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制定规范学习活动制度,有效落实了各项学习任务。通过定期检查党员干部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调研文章等配套活动情况,为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人事执政力创新体会
党虽然已年的执政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但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都必须面对这个挑战。从组织人事工作角度讲,组织人事部门担负着为党执政选拔、使用、培养干部尤其是优秀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具有直接服务于执政能力建设的显著特点。只有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辱使命,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贡献力量。
党的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要议程,深刻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战略课题对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对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
执政理念的进步要求组织人事工作观念创新
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经历的考验更为复杂。革命者向执政者角色转变的最大变化,就是暴力斗争向和平治理的转变。党从不断经历的挫折、教训中学习并掌握执政经验,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最初可能是模糊、感性、初级的执政认识,随着深入实践和系统总结,已经逐步转化为清晰、理性、成熟的执政理念。组织人事工作者作为执政者群体的一部分,客观上既伴随着这种变化,主观上又参与和创造着这种变化。过去偏重政治要求却忽视专业条件的干部选拔标准,如今要辩证的统一和操作;过去偏重于组织认可作为确定干部使用的唯一尺度,如今正向以群众认可为衡量的重要尺度的趋势发展;过去以岗位需要作为人才择业的被动追求,如今已经被双向、多元、开放、崇尚机遇和价值的新职业观所取代。党的执政理念的每一次升华,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深入,换来的是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而组织人事工作观念的创新,则是这种发展进程在组织人事工作领域的具体反映。用创新观念指导组织人事工作实践,使得执政建设能够始终得到源源不断输送的人力资源,而通过人的自身作用,更加速了执政理念的革新和完善,从而推动更大一轮的科学发展。组织人事工作与党的执政的这种既是服务、又是促进的关系,充分说明,组织人事工作不仅需要增强干部保证能力,同时又要善于为党的执政建设酝酿和蕴藏新的发展动力。
组织人事工作的观念创新体现在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尊重客观规律。做好组织人事工作依靠的是熟练掌握和科学运用人的成长、发展、流动、竞争等各种规律,正确理解人的自我价值体系与组织系统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实尊重客观规律,自觉强化规律意识,真正用规律指导组织人事工作实践,使人才适得其所,才能得其所用,组织事业的兴旺方能保证;二是发扬政治民主。党的执政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扬民主,尤其是政治民主。体现到组织人事观念中,就是重视人才、尊重群众。要给予人才和群众充分发言的权利,开辟人才和群众发挥民主作用的途径,提高组织人事工作的质量。比如,对待一项新的决策,鼓励人才参与决策,提出意见;对待重要岗位,支持人才公平竞争,积极表现;允许人才犯有可以谅解的错误,并给予他申诉辩解和纠正的机会;广开渠道,让群众参与提出对人才使用、评价和考核等意见,释放民意对干部工作的积极影响;动员群众对组织人事工作进行监督,认真对待和处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等;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定政策措施中注重张扬人性化内涵,在刚性制度中贯彻人本精神,提供人才自由选择成才的机遇和条件,破除各种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性弊端,体现组织人事事业对个人价值创造和人的发展的关注,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从事具体的组织人事工作业务时,组织人事工作者应加强修养,自觉养成服务观念,淡化“管理者”意识,把人力资源真正当作“第一资源”看待;四是崇尚求真务实。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在求真务实作风上坚持得好,事业就一定发展,一旦扭曲,事业就很受挫。从今天的现实环境看,求真务实不但包含“实事求是”的基本定义,还兼具“科学管理”的新内涵。组织人事工作同党的其他政治工作一样,坚持基本原则和创新发展之间没有任何矛盾,理应随时代进步,增强科学性,促进合理化,使组织人事部门成为一个懂得讲究科学、善于运用科学的高效率工作部门。
执政者的高素质要求组织人事工作重视能力培养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年4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部分县市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余干县是3个试点县市之一。税费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到余干县进行了调研。
农村税费改革总的方向是正确的,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半年多来的试点情况看,余干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变“费”为“税”,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现象。据统计,余干县农民总负担比税改前减少了3740万元,人均负担52.75元,亩均负担57.2元,分别减少36元和43元,减负率37.77%。二是规范了税收征收办法,变“人收费”为“法收税”,从法律上明确了农民应尽的义务,为减少干群矛盾冲突,改善干群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余干县税改办负责人介绍,税改后多数农民的纳税意识有所增强。三是实行“一事一议”,使村务管理变“封闭式”为“公开民主式”,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的要求,有利于增强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依法办事观念,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但由于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税费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问题就是乡村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乡村特别是村级财务缺口大。税费改革后,余干县可用财力减少6000余万元,除去省政府转移支付*万元,尚有缺口4000万元。由于乡村收入明显减少,使农村基层政权运转遇到了难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乡村为群众兴办公益事业也遇到困难,等等,这些都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表面情况看,税费改革后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直接原因是乡村收入明显减少。但从深层次分析,主要还是农村经济薄弱,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如思想观念滞后,使农村基层组织缺乏应对变化的思想基础;集体经济薄弱,使农村基层组织缺乏稳定队伍的物质基础;整体素质不高,使农村基层组织缺乏为民办事的能力基础,等等。因此,解决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基层组织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税费改革要求,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真正做到顺民心、聚民力、带民富,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顺应变化中增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真正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税费改革不单纯是税费收缴方式的变更,而是对农村现有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进而对不适应现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农村基层组织必须适应这种调整和变化,服从、服务于税费改革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的急剧减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2)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从“选优、留住、提高、用好”入手,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选任渠道要“宽”,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限制。教育培训要“活”,切实增强乡村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岗位实用技能。激励保障要“实”按照县、乡两级财政统筹的原则,对村支书、主任、会计等村组主要干部,推行按贡献定报酬的制度。监督管理要“严”,逐步健全年度考评和离任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