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经费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17:34: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经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经费

审计机关行政经费审计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经费的审计监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经费,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警部队、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经费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行政经费审计的目的是,有利于保证行政经费预算执行及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提高行政经费的管理水平,节减开支;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国家职能的行使和机关、团体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五条审计机关对行政经费收入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预算拨款是否及时记入有关经费帐户,并如数存入规定的银行专户;

查看全文

行政经费审计实施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经费的审计监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经费,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警部队、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经费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行政经费审计的目的是,有利于保证行政经费预算执行及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提高行政经费的管理水平,节减开支;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国家职能的行使和机关、团体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五条审计机关对行政经费收入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预算拨款是否及时记入有关经费帐户,并如数存入规定的银行专户;

查看全文

司法行政经费管理报告

省市要加大支持力度。近年来,中央政法专款要体现扶贫解困作用。对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的县(市区)中央。中央政法专款及省市配套资金的发放力度不时加大,但在发放方法上基本上是采取的平均主义,依照县市区人口多少来安排专款数量。这就造成了无经费困难的县市区也得到扶持,而经费困难大的县市区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骤在专款安排上要向困难县市区倾斜,以此解决困难县市区行政机关的燃眉之急。

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总体上讲,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证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证体制,经费保证缺乏仍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进步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更大范围内加快建立体制更加合理、机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学、保证更加有力的司法行政运行体制,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机关面前的重大问题。依照上级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司法行政经费保证情况,近期,县司法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县的司法行政经费实际保证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证的现状

目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县司法局局机关共有行政编制22人,县法援中心及县公证处两个,二级单位共有事业编制11人。全县辖11个乡(镇、街道)共有司法所11个(年前为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全县共有司法行政专项编制43名。近年来经费保证的基本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时加强。县司法局无论是办公经费还是业务专项经费均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基本运转毫无保证。年后,县财政逐步加大了对专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支持,专项经费从年的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3万元,每年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现有保证体制之下,相对有效的保证了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的开展。除县级财政加大支持外,中央、省、市政策性转移支付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如中央装备款、办案经费、省财政配套资金、市财政司法所建设补贴资金等,一些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改变了过去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完全无保障的情况。

(二)办公经费一直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目前,县财政对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的保证还仅仅是建立在基本业务开展的基础之上。多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基本办公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既要保障运转,又要办业务,造成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开支上时刻捉襟见肘,这直接导致了整体工作的运转困难。

查看全文

管理信用社行政经费制度

为保证信用社管理机关(以下简称联社)工作的正常运行,控制和压缩行政开支,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坚持量入为出,节约使用的原则,特制订本办法。

一、行政经费的管理部门及原则

联社机关的行政经费由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行政经费的管理实行预、决算制,即每年初编制年度行政经费开支预算,年末实行决算,行政经费坚持量入为出,节约使用的原则,同时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益,一般情况下行政费用总支出不得突破预算,因特殊原因突破预算的必须经主任办公会研究调整计划。

二、行政经费预算由办公室负责编制,报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办公室按预算使用和管理,按期向财务会计部结报,监察审计部负责监督。

三、人员费用的管理

机关人员严格按上级核定的部门和人数编制,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由人事部门从紧从严掌握机关人员编制。严格控制非正式用工和勤杂人员,减少编外人员的工资支出。

查看全文

行政经费的问题及战略

本文作者:吴军张岳工作单位:空军勤务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一)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物质要求程度也是越来越高,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时有发生,过紧日子的思想已不能深入人心。这种急剧膨胀消费行为,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一些浪费现象的发生。部分人员在出差的过程中,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住高档酒店,相关费用财务部门照常给予报销;个别单位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经常发生,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在行政消耗中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而所有开支都记入到行政消耗性经费名下,致使大部分单位行政消耗性经费超支严重,影响了单位的作风建设,给经费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二)行政消耗性经费的预算不够精细上级机关虽然在2010年颁布了新的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规定,但有些事业部门在编制分项经费预算时,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安排尚未完全实行限额管理,而是尽可能地将经费分散在其分管的事业费、专项建设经费和预算外经费中予以安排,没有实行统一管理;有的在安排经费时,没有详实、具体的开支明细,而是采取估算的办法,或是凭借经验、习惯来安排,致使行政消耗性经费预算安排不够合理,也因此为经费的使用管理埋下了随意开支的“隐患”。(三)经费支出不明确,监督缺位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内容大多是办公用品、邮政电讯、公务接待等日常消耗性支出,不仅支出范围很广,而且支出弹性很大。再加上现行规定中对事业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列支范畴允许有一定比例的业务会议集训、办公杂支等等,使得行政消耗性支出在事业费中间接性支出的随意性更加增大。(四)法律约束和制裁机制不健全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涵盖面广,涉及每个单位和部门。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单位的经费支出,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用于行政消费。必不可免的把行政消耗渗透到其它事业经费中,造成个别部门或个人钻现行的有关经费管理规定中允许事业费报销相关业务杂支费的空子,变相使用事业经费。

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节约氛围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加强勤俭节约教育,让大家认识到当前国家经济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在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情况下,经费需求与财力供给还有较大差距,供需矛盾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必须坚持过紧日子,从而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理财观念。二是在教育对象上,要以领导和机关干部为重点,加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教育。三是在教育方式上,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努力将教育普及化、制度化、经常化,增强教育效果。

坚持党委理财,加强预算管理行政消耗性经费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经费由各部门分散使用,降低了经费使用效益。因此,首先要改革这种传统的管理办法,取消各业务部门分管消耗性经费的界限,由党委统一使用行政消耗性经费。其次,要加强预算管理。财务部门要根据党委首长的意图和各部门的年度任务,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基层后机关,有多少财力办多少事,坚持收支平衡,对消耗性经费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安排。推广改革成果,实行货币化支付积极推行行政消耗性费用货币化支付改革,按照“定标准、定价格、定人员”的原则,对单位招待费、通信费、差旅费等非实物性行政消耗实行货币化支付。

强化监督职能,构建奖惩机制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和奖惩制度,做到按章办事、依法理财,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一是要建立权责一致的经费使用制度。根据每个行政消耗性开支项目的特点,明确经费使用权利与所应承担的责任。二是要做好监督检查。各级财务、审计、纪检等职能部门应经常对机关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奖优惩劣。根据监督检查的结果,对于认真履行限额管理责任、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根据条令及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管理上敷衍塞责,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或严重超支者,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查看全文

高校行政成本趋高成因及控制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的行政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校行政成本趋高,不但直接减少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经费投入,而且可能滋生腐败,严重影响与制约高校自身发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行政成本趋高:现象透视

(一)人员经费与日俱增

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人数越来越多,高校的人员经费与日俱增。高校人员经费的增加,既有客观需求,也有主观为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因教学需要不断吸纳各类师资,教职工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人员经费不断增长;其二,因学校发展需要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的“高薪”导致人员经费趋高;其三,高校行政人员、教辅人员过快增长,编制外招聘员工大量增加,导致人员经费不断上升;其四,随着物价上涨、社会收入普涨等因素影响,教职员工的工资、津贴等也“应声”而涨;其五,多校区办学,要求高校行政机构“一块牌子多套人马”,客观增加行政人员数量,导致人员经费不断增加。

(二)运行经费不断增加

高校行政运行经费持续增加主要表现为:其一,行政机构数量有增无减,行政运行经费必然增加;其二,行政机构成本意识与节约意识淡薄,其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交通费等日常公用支出费用大幅增长;其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教育协会、兄弟院校举办的会议有增无减,高校会议费用节节攀升;其四,行政机关办事效率低下或错误决策,间接催涨运行经费;其五,多校区办学,直接导致交通费、通信费等不断上涨;其六,随着开放办学的不断扩大,高校与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等交往越来越密切,客观导致运行费增加。

查看全文

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研究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与弹性

(一)行政管理存在的必然性。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调节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不能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外部效应、公平分配问题。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行政管理监督经济运行,为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创造环境。社会管理支出满足公共权力有效运作与实施需要的分配;用于补偿国家机器与政府各项政策实施所付出的成本;它也是满足公众选择成本需要的分配。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一是消耗性。行政管理支出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其支出必须从社会上获得,即通过税收来提供。二是膨胀性。随着经济发展,公共需求日益增加,拉动政府规模的扩大,这些容易导致行政经费膨胀。三是交替性。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支出存在此消彼长关系,2007年财政部对财政支出科目进行调整后的数据显示,一般公共支出成了行政管理支出主要的替代词,受到严格的控制。五年以来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增加最多。四是自利性。一般公众只能从行政服务中收益,但政府机构和政府雇员除此以外,还能从行政经费支出本身获益。政府机构和政府雇员从行政管理支出获得的边际收益高于一般公众。五是制度外与隐藏性。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寻租,追求制度外收入。在政企难分的制度环境下,许多地方级政府凭借自身的权力,使用大量的非正式编制的勤杂和管理人员,产生了大量的隐性的行政支出。以上的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即竞争性与排他性的特点。

(三)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行政管理支出弹性反映了财政支出的边际变动百分比DFE(%)中用于行政经费的变动百分比DG(%)。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对行政经费的弹性系数应在0~1之间。但图1所示:行政管理支出的弹性系数,绝大部分都超过了1,而且行政支出对GDP的弹性大于其对财政收支弹性,这说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也大于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我们正面临一个越来越昂贵的政府。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支出分类作了重大的调整,统计的口径发生变化,使得行政支出弹性在2007年以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2008年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定程度上占用了行政管理支出,2009年出现了罕见的负弹性。

二、行政管理经费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增长水平(GDP)。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及其增长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一定财政分配体制下的GDP总量增长,使得财政的可分配对象增大,从而为行政经费支出等财政支出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显然,经济增长水平是影响我国行政经费支出增长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查看全文

决议式纪要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第六号

县商业局年月日

十二月二十日,局长主持召开局长会议。就年前的几项主要工作进行了认真地研究,现特记要于后:

一、关于商场争取修建

资金的汇报,从此行来看,效果明显。外商资金颇丰,问题是要我地银行担保,方能贷到款,目前正通过县府领导协调银行出面担保,以解我局修建资金的燃眉之急。

查看全文

乡镇司法部门经费保障调研汇报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体上讲,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体制,经费保障不足仍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进步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在更大范围内加快建立体制更加合理、机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学、保障更加有力的司法行政运行体制,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机关面前的重大问题。按照上级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情况,近期,县司法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县的司法行政经费实际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的现状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县司法局局机关共有行政编制22人,县法援中心及县公证处两个,二级单位共有事业编制11人。全县辖11个乡(镇、街道),共有司法所11个(2010年前为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全县共有司法行政专项编制43名。近年来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经费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2005年之前,县司法局无论是办公经费还是业务专项经费均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基本运转毫无保障。2005年后,县财政逐步加大了对专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支持,专项经费从2005年的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3万元,每年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在现有保障体制之下,相对有效的保证了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的开展。除县级财政加大支持外,中央、省、市政策性转移支付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如中央装备款、办案经费、省财政配套资金、市财政司法所建设补贴资金等,一些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改变了过去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完全无保障的情况。

(二)办公经费一直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局机关基本运转仍无经费保障。受县财力制约,目前,县财政对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的保障还仅仅是建立在基本业务开展的基础之上。多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基本办公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既要保障运转,又要办业务,造成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开支上时刻捉襟见肘,这直接导致了整体工作的运转困难。

(三)基层司法所基本无任何经费保障,司法所职能发挥受到严重限制。自2005年司法所收编上划以来,司法所纳入了县司法局和乡镇政府的双重管理。按照收编文件规定,收编后司法所人员的办公经费、福利等仍由乡镇政府负担。由于收编后人员管理与经费划拨脱钩以及乡镇政府财政困难,再加上部分基层领导在思想上有“重打轻防”的习惯性思维,忽视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和不可替代作用,司法所运转所需经费从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司法所日常开支只能靠临时向县司法局和所在乡镇政府汇报来解决,事实上大部分得不到解决,极大的限制了司法所业务开展。诸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一些重点工作开展起来都十分困难。

查看全文

机关工会经费困境及解决方法

一、机关工会经费不足的原因

(一)机关工会拨缴经费收入的供养责任主体错位。《工会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中华全国总工会、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计拨工会经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总工发〔2003〕25号)第二点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应由财政负担的工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条件的地区在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时,可考虑根据当地财政部门的规定,对工会经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企业职工工资的供养主体是企业行政,企业工会拨缴的工会经费是由企业按照其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拨缴到企业工会账户。机关职工工资的供养主体理论上是机关行政,由于机关本身不是营利机构,没有生产经营,其人员工资福利补贴全部由同级财政供给,其供养主体实际上是同级财政。由此可见,机关工会拨缴的工会经费收入,应该是由同级财政按照各个机关单位的行政在编在职人员工资福利补贴总额的2%计提拨缴,并把同级县以上机关单位行政在编在职人员工资福利补贴总额的2%汇总后,由财政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拨付同级县以上总工会的银行账户。但现实的操作情况是,各级财政部门在实行代扣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时,大都是挤占了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拨给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是在抵扣代扣工会经费之后的余额。事实上财政部门没有承担各个机关单位的行政在编在职人员工资福利补贴总额2%的工会经费,而是由各个机关单位用自己本单位的公用经费来承担此笔工会经费。就我国目前的财政体系和财政状况,大部分县市的机关公用经费都是按照在编在职人员人均来拨付,在这种情况下,财政不敢按照机关单位在编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补贴总额足额计提2%的工会经费进行代扣,因为如果足额代扣,机关单位本来不多的公用经费就所剩无几,将可能严重影响机关单位的正常运转。由此可见,机关事业单位拨缴工会经费责任主体的错位,导致了机关无法足额计提拨缴工会经费。(二)机关工会的行政补助收入供养责任主体缺位。行政补助收入是指工会取得的所在单位行政方按照《工会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予工会的补助款项。在我国,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是属于纳入财政统发工资范畴的公务员管理单位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预算法》规定,各个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应该编入预算,由同级财政统一管理。每个单位的经费来源和用途基本为三块:工资福利补贴费用,各种政府职能的专项工作经费,以及维持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的年度公用经费。在实际工作中,各个机关工会开展工会业务和职工文体活动出现经费缺口的时候,都会打报告向机关行政要求经费补助。而机关行政的经费来源只有以上三项:工资、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工资和公用经费是机关正常运转的必要支撑,公用经费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被财政代扣挤占了大部分,所以机关行政要想再拨付经费支持机关工会开展活动,只能在各专项经费使用有余额的情况下,挤出一点经费用来补助机关工会。从机关工会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行政补助收入都是空白,只能依靠机关本身少得可怜的拨缴工会经费收入支撑工会活动,如果资金不足或没有资金,工会的各项业务活动、文体活动也就无从开展,由此导致机关工会逐渐失去了动力和活力,工会相应的职能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破解机关工会经费困境的建议

(一)工会联合各级财政部门共促严格执行《预算法》。建议全国总工会与财政部对全国各级财政部门进行一次联合专项检查,促进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促使机关工会两项主要经费收入(拨缴工会经费收入和行政补助收入)的供养责任主体正确履行责任。从《预算法》管理维度来讲,工资福利补贴是按照人员编制发放到每个机关人员的个人账户;公用经费虽然拨付到机关单位使用,但确是维持机关正常运转的必要经费;各项专项经费都是为了履行每个单位所肩负的政府行政职能或受政府委托某些行政职能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这几项财政资金是经过严格科学的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并经过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这些资金如果不够,可以按照程序追加预算,用不完则应该由财政收回,但绝对不能留在本单位用于其他方面,否则就属于挪用财政专项资金。所以严格来说,无论是挤占机关单位公用经费代扣工会经费或者用机关专项经费结余拨付机关工会用于活动经费补助,都是违反了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办法。作为机关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工资福利补贴、正常运转公用经费、各项专项经费的实际提供者,财政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负起责任主体的责任,切实保证机关工会经费拨缴和行政经费补助足额到位。(二)积极创新机关单位工会行政经费补助收入的工作机制。全国县以上工会要积极创新机关单位工会行政经费补助收入的工作机制,主动与同级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保证机关单位工会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工会业务活动。在财政全口径预算的大背景下,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开展的各项工会业务活动和职工文体活动,在拨缴工会经费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均需要行政经费补助或补充,而行政补助工会经费,应当由同级财政纳入预算予以拨款。从财政部门角度看,面对同级为数不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及各自开展工会工作的预算金额参差不齐的局面,财政部门确实也难以把握资金下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额度。鉴于每个单位的会员人数和工作特点不同,开展的活动也各不相同,建议每年可由各级财政核定一个预算总额,列入每年预算,拨给同级县以上总工会,再由县以上总工会统筹安排,统一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业务活动和文体活动的支出。

总之,只有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和财政部关于“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应由财政负担的工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规定,严格执行《预算法》,才能保证工会经费收入两大责任主体不再错位和缺位,真正保障机关工会经费来源,夯实机关工会工作和职工活动的物质基础,才能促进机关工会真正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机关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动员职工为完成机关各项工作任务做出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曹俊峰 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总工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