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17:12: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教育

行政教育体会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作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市各级为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都作了重要布署,“中心”党委也召开了专门的动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几天来的认真学习和思考,进一步加深了对开展这项活动的思想认识,对如何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及今后在工作中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民心向背、事业兴衰、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党在这个时期开展这项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具体到“中心”,也关系到“中心”每一名共产党员能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把“中心”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特别是能不能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问题。“中心”自挂牌办公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已经成为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进政府提速的载体,优化全市发展环境的平台,展示全市文明形象的窗口。这次教育活动,“中心”又被确定为第一批先行试点的单位,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激励又是极大的鞭策,同时也是一次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为此,“中心”的每一位党员都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认真地对待这次教育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最终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体现。“中心”如何保持其先进性,如何发挥其先进性作用,就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心”作为载体、平台和窗口的作用,为群众和企业服好务,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实现“创优服务促发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用全新的思想和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中心”工作是一项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与原部门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同时“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彻底改变以往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敢抓、敢管、敢碰硬,敢作敢为,尽职尽责,不回避困难和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善于运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办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决不能出现“前店后厂”,不能把“中心”当成各部门的“文件收发站”,真正达到“进一家门办好、盖一个章办结”的目的。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中心”以大厅为载体,以服务为本质,以优质为关键,实质上是“优质服务中心”。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也是“中心”是否保持先进的直接体现。“中心”的建立就是为了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时刻以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群众的满意为落脚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工作中能立即办理的决不让群众跑第二趟,能简化手续的简化手续,能帮群众办理的尽力帮着办理,坚决贯彻执行“九公开”和“六类事项办理制”。服务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求会不断的变化,群众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群众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以更好、更细、更便利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达到最大程度的满意,让中心成为展现政府风貌的重要窗口,为我市经济改革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心”第一阶段教育活动仍在进行,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我们要在思想上进一步充分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彻底消除那种认为走过场、搞形式的错误意识。认认真真学习理论著作、重要讲稿和文件,学透学深,深刻领会实质,查找不足立即进行整改,做到首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继续作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严格遵守“中心”活动纪律,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按照“中心”制定的实施方案,搞好每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1]

查看全文

思政教育行政管理思索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以思想教育、维护秩序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和管理对象,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平等;将“社会本位”的观念作为主要价值取向,过于注重将学生培养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在工作方式上虽然采取主动,却往往以“保姆”形象出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得整个教育管理过程缺少了能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服务项目。

2.是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

2.1专业结构不合理。在各高等学校中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较少,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辅导、服务的任务。

2.2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各高校中的学生管理队伍在人员职称、学历结构方面还难以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辅导员数量少,立志长期从事学生辅导管理工作并有所建树的辅导员为数偏少,此外,学生工作队伍缺乏先进理念引导,学生工作领域探索缺乏广度和深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的长远发展。

3.学生参与管理流于形式,忽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作用。学生参与管理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实现,同时未能完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另外忽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作用,一般来说学生中的非式群体对其成员都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改造作用和激励作用。对非正式群体处理得当会使其成为工作中的一股可贵的力量,反之就可能成为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查看全文

司法局深化行政教育发展计划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县法行政工作进入新发展时期的关键之年。全县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充分履职,创新业绩、增新特色、树新形象、求新发展,充分发挥全县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整体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法治*”、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县司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两个作用”、深化“三个理念”、打造“四个品牌”、提高“五种能力”、深入实施“六项工程”: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司法行政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法治*”、构建和谐社会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再立新功”。

——发挥“两个作用”:就是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增创特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借助外力,上下联动,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整体作用。

——深化“三个理念”:就是深化“贴近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做深,涉及中心大局的事情要做透,关系司法行政形象的事情要做细”的工作理念。

——打造“四个品牌”:就是深化“百名法律顾问结百村”活动;争创一流的法律援助中心“民心窗口”;《法治在线》法制宣传第一窗口;“法律七进”创品牌。

查看全文

司法局强化行政教育规划计划

20*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增创特色,加强基层,树立形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整体作用,为建设“法治*”,构筑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围绕这个指导思想,今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两个作用”、树立“三个理念”、实现“四个加强”。

----围绕“一个目标”:围绕建设“法治*”,构筑和谐社会的目标,开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强基础、创特色、严管理、树形象,整体推进司法行政工作。

----发挥“两个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争创特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整体作用。

----树立“三个理念”:树立贴近人民群众的事情做实;涉及中心大局的事情做深;关系司法行政机关形象的事情做细的工作理念。

----实现“四个加强”:通过党员教育活动,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通过增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的能力;通过依法行政的落实,加强机关管理规范化建设;通过专项教育,加强为民解难,为党委、政府分忧的能力和水平。

一、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巩固“第一道防线”

查看全文

司法局深化行政教育发展计划

20*年,*镇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为工作出发点,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高度,突出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强化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突出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化“基层基础年”活动,着力化解矛盾纠纷

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处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法治建设的第一线。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深化“基层基础年”活动,实施“基础工程”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平台。

1、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坚持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活动制度,分析排查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落实各职能组织进行化解。对突发性事件和矛盾纠纷,予以及时化解或进行稳控,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或转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镇领导和上级机关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2、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工作。要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充分发挥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镇调委会的建设和各职能站办的协调,加强对村调委会的指导和帮助。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防范,对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年民间纠纷调处率达到100%,成功率在95%以上,全镇范围内不发生因调处不当引起纠纷激化而转化为刑事案件或非正常死亡。抓突发性事件,增强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劳资纠纷等社会矛盾突出的调处能力。继续做好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矛盾纠纷经常调处与定期排查相结合,积极拓展调解领域,完善社情动态分析制度,推进人民调解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3、切实加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抓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我镇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安置帮教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以“三无”归正人员为重点,落实各项安置帮教措施。建立一个安置帮教工作基地,深入开展“导航工程”,切实做好归正青少年安置帮教工作。完善归正人员信息管理软件,加强衔接管理,减少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全年帮教率达到95%以上,农村安置率在10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查看全文

思政教育在高职行政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稳步推进,全国的高职院校自扩招以来,大学生便成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和需要面对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将当代大学生管理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高职院校中的思政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而存在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职院校;行政管理

对学生的管理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全面培养的一种方式与途径,以学生为中心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根本目标。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德才兼备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列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思政教育与行政管理的相统一的背景下,思政管理工作服务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

一、思政教育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思政教育的正确指导,高职院校中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通过运用各种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制约全体师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因此,行政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的强制性,行政管理规范和制约着被管理者的一切行为,但是始终无法渗透到被管理者的思想中。具体的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即使是在主观上并不认同这些制度的执行,但是为了不受到处分与惩罚也会按照行政管理中具体的某一项制度去执行。但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只有被全体教师和学生认可,并且他们都能自觉地去执行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因此,就需要对全体师生进行思政教育,让被管理者能真正的理解制度中的内涵,并能在思想上认可。思政教育为行政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思政理论基础上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有利于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行政管理是思政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文

依法行政教育活动实施意见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落实“十二五”规划、打造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提高全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建设法治政府,对于促进我市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1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7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33号)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开展依法行政教育活动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着力提升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能力,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加快我市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狠抓依法行政教育,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依法行政相关制度建设,尤其是完善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使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依法办事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纠纷和矛盾处理机制健全,行政管理工作运行规范,行政执法队伍执法效能大幅提升,问责机制健全、有效运转,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认知和满意度不断提高,违法现象逐步减少,对于各类违法现象管控有力、方式得当,逐步形成依法行政的社会氛围。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

查看全文

司法局深化行政教育发展总结

20*年,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为大局,按照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促工作、保稳定,与时俱进,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以“四五”普法验收为契机,强化依法治理意识,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

今年是“四五”普法和我县“二五”依法治县规划的总结验收之年。我们紧紧抓住普法依法治理这个“龙头”,围绕部署和迎接“四五”验收工作,全力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完善普法网络,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普法,形成了法制宣传依法治县的良好氛围。

(一)抓好总结验收,全面落实“两个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今年是“两个规划”全面实施的最后一年,我们集中力量进行查漏补缺。我局组织协调各单位根据“两个规划”和总结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对照检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五类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和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三大工程的开展情况,基本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收集好考核验收的资料,按规范化标准建档,有的单位工作尚未到位的,也能及时进行补课,完成自己的任务。

今年又是四五普法总结验收之年。总结验收工作是“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四五”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5月20日——6月8日,由县普法办牵头,由县委副书记、县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组长章剑、县委宣传部长、领导小组副组长许晴等同志为带班领导,由我局与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人大法工委、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分期分批对全县8个镇、2个管委会、70个县属机关部门、单位贯彻执行“两个规划”情况进行总结和验收。从检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各单位大多重视普法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但也存在各单位工作开展不平衡等情况。7月份我们在全面总结全县“两个规划”的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台帐资料收集归档工作,顺利通过上级对我县的考核验收。

(二)注重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的教育引导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查看全文

新时期地方行政教育的内涵

本文作者:董存田工作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一)创新动力客观分析本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能力水平、环境状况、制约因素,有立足本职、改变现状、突破瓶颈的紧迫感。深透了解本地劳动力资源与就业市场的现状,从劳动力数量、结构、去向和变化动态的前瞻性判断中找准改革方向。科学评价本地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能力,对创新资源的存、增或借的可行性有正确的判断。(二)创新思维领导者自身努力冲破惰性和惯性,不满于现状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正确、有效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营造独立思考,大胆试验的氛围,支持职业学校独创性地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途径,开辟出职教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在职教系统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及问题的行事风格,保护和培育了一批有独到视角和独到见地的人才。(三)创新举措体现独创性,在现有政策或经验的盲点上,创新设计,先行先试,特事特办,提供了政策制定的经验依据。追求超前性,在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先于区域外采用新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措施。把握变通性,对于国家、上级政策中明显不符合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部分,组织独立研究,形成更加务实高效的方案;对区域内个性、处境不同的办学者、执教者或受益者给与充分并可控的自主探索和裁量空间。(四)创新成果推出新思想,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成果,制定新战略,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比以往和常规更好的达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遇到不利的宏观形势时,通过对经济制度和社会运行管理的改革,或对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文化、氛围的改善,保证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或成效对区域内其他事业的改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或在区域外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参照功能。三、支持力(一)人力资源有效保证职教师资(教师,管理人员)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整合劳动、产业等部门兼职教师力量,解决人力资源从外到内的问题。建立保持激励机制,解决人力资源行为积极性的问题,通过控制与调整,解决行为方向的问题,形成热爱职教、专心职教、研究职教的风气。重视并切实采取行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为提高依职业教育个性标准评价的教学水平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人员交流互换。(二)物力投入对职业学校在土地、房屋、设备、物资等方面给予充足的、持续的投入,并有效保障学校的校产使用权,有力保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力促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有效调动企业在产学合作和服务职教中的积极性,支持学校在企业建立满足学生专业实践的基地。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确保职业学校的资产管理与运作科学高效,实现保值增值,提高使用效率,优先保证教学实习需要,尽力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三)财力拓展贯彻国家教育经费政策,保证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保持合理比例,落实企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满足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方式,实行多元投资并举的办学体制,促使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真正成为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的主体。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试点、研究课题、合作共建、发展援助、优秀成果奖励等资金,提高优质资源建设的水平。(四)文化力强化把握宣传方向,引导社会舆论,为职业教育的积极造势,提高职业教育在各类教育中的地位和在民众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良好环境,创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风气。发掘当地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创新现代职业文化,有效开展对青年人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做好生涯规划。

(一)领导之间政府树立起“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观念,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政府领导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委员会,能够有效的统筹本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领导和管理资源,及时解决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二)上下级之间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职责。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业教育决策制定中有充分的建议权,是本级政府在职业教育行政的主导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被授权并有能力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本级政府行政决策之间起到调和作用。(三)领导与被领导政府处理好政府与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公众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从职业教育培训的“提供者”转为职业教育培训的“购买者”。政府职能合理定位主要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合理引导、宣传,加强规划、监督、调节、规范、准入,提供信息服务等。给予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以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职业教育,鼓励他们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四)教育系统内、外明确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农业、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参加,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二者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中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

(一)各类教育之间建立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文化的因素渗透到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之中。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放在同等重点的位置来抓,保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合理比例,职业类学校与公办高中均衡发展,促进教育结构优化发展。促进中职和高职,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衔接和沟通,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和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机制。(二)城乡之间根据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特点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利用城市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有效开展的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以满足本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把招生与招工融为一体,形成制定规划,分解任务,安排资金,提供条件,指导就业的系统,系统保障劳动力数量、结构和质量,实现就业供需两利。支持大中型企业或地方行业系统自主开办职业教育机构,或生源地职业学校定向培养所需的劳动者,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能力标准统一,校企联接通畅。(三)跨地域、区域科学分析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分“输出”、“就地”、“引入”和“双向”等主要服务目标,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实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招生、就业政策。实施跨域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区域不同发展需要有效运用生源供给、跨域招生、跨域校企合作或分段培养等措施。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四)职教与经济社会认真调查研究并熟知当地产业结构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确定招生规模比例,设计培养方案,开发培训项目,指导就业。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管理工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支持和协调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调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使产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能力和学生就业意愿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实现统一。

(一)教育思想系统了解现代教育思想脉络,使其成为当地职业教育变革、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因,解决职业教育活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问题。以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去倾听不同的教育思想、主张、意见,并且及时地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明了国家在管理和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并使其体现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中。(二)它山之石持续地关注和学习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优秀成果和高效做法,通过吸收、改进、整合补充形成本地的领导方法、管理思路、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区域间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直接借鉴合作方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办学理念,并相互趋近,形成新模式。引进通用性强、具有较高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及资格证书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通用性,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区域外、境外就业创造条件。(三)调查研究领导者养成深入实际习惯,重视现场考察,了解一线教育工作者、学生和毕业生对职业教育政策、行为和效果的真实看法。系统持续的采用调查、统计、分析手段,明晰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真实状况,探求职业教育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拥有足够的样本调查毕业生就业、适应岗位要求和发展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所受教育的意见建议,借以评判教学效果。(四)反思求变依据职业教育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政策,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从而获取新的认知,获取创新性成果。运用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数据、事实、结论,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本区域教育行为及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对照国内外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案例,发现、提取、归纳可借鉴之处,用于完善教育技能、创新管理办法。

(一)效率督导建立完善的教育督导机制,对所辖区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使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对校长的办学理念、决策领导、规划执行、难题破解、教师发展、学生成才等方面的能力和成就进行综合评价,监控其发展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路径、手段的有效性或未达成目标的合理性。强化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对教师德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创新、服务社会、进修提高情况进行科学评判,尤其重视对不同层级、不同分工教师的个别要求。(二)纪律监控重视政风行风建设,发挥教育行风监督队伍、教育督导队伍作用,规范教育行政行为,开展学生和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满意度评议。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学业管理,确保颁证信誉,优化后勤服务,规范校企合作,严控教育收费。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和整改督察,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正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三)自我反省严格自检,敏锐内观,建立反思自纠制度,形成自我批评风气,对于管理中得失定期做出客观评判,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民主管理,畅通言路,自觉接受监督,倾听来自基层意见,征求系统外部反应,求助专家指导,不断调整目标、策略与方案。把握形势,积极应变,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改变,法律、政策发生变化,或教育资源、能力出现变动时,妥善应对。(四)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奖惩制度,强调管理者和教师的升降与退出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严格以岗定责,坚持责任追究,避免办事拖拉,相互推诿扯皮。弘扬法治精神,建立纪律处分制度,净化教育环境,苛责领导者与权威人士。

查看全文

地方行政教育管理论文

一,内卷化的概念、内涵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hiffordGeertz)《农业内卷化》(AgriculturalInvolution)。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2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黄宗智认为明清以来,在人口的压力下,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变成一种“糊口经济”。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萌芽”,而是贫困的小农为了生存而不得以的选择,商品化并没有打破小农的经营体制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它。他认为有必要对几个世纪以来的农业商品化做出区分,为了以现金或实物向不在村的地主缴租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剥削推动的商品化”,为了支付生产和维持生活的直接开支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为牟利而出售满足租税、生产费用和消费需求之后的剩余农产品可称之为“牟利推动的商品化”。黄宗智的研究及国内学者研究都表明,无论是华北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剥削推动的商品化”都是农业商品化的主要形式。这种商品化“是谋求活命的理性行为,而不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行为。”3黄宗智在使用这一概念研究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变迁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使之对研究对象有更强的解释力,并非是使“内卷化的含义已经变得复杂而含混,由此产生出一些更加纠缠不清的问题。”4

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9年的华北》中,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他认为在其著作中,内卷化这个概念不完全符合吉尔茨的定义,自己只是借用这个词,它所揭示的现象已脱离了原词意义。“政权内卷化”与农业内卷化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没有实际发展的增长(即效益并未提高);固定方式(如赢利型国家经纪)的再生和勉强维持。其不同之处在于正规化和合理化的机构与内卷化力量常处于冲突之中;功能障碍与内卷化过程同时出现。5进入20世纪的国家政权不是靠提高自身效率来扩大财政收入,而是靠扩大外延——增设机构和增加税种来增加收入,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伴随着“赢利型经纪人”贪污贿赂的增长,这是国家政权内卷化在财政收入方面表现,它表?0世纪以来中国国家政权现代化的努力遭到了失败。

本文借用杜赞奇的“国家政权内卷化”这一概念并延着杜赞奇的思路,探讨国家政权的变迁问题。杜赞奇认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地方国家政权是内卷化了的,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国家经纪人体制,完成了国家政权的建设任务,“共产党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政权‘内卷化’扩张的终结”。6同国家政权内卷化概念相对是国家政权现代化。“现代化”一词在英语里是一个动态的名词:modernization意为tomakemodern,即“成为现代的”之意,因此,“现代化”可理解为“获得现代性的过程”。现代化理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种主流发展理论,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尽管从它诞生之起就带有意识形态的印记,并且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际进程中也并非十分有效,但现代化理论所归纳和所抽象的一些价值准则(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世俗化、知识化、自由流动、结构分化等)仍带有很大的普适性。尽管现代化理论流派很多、内容繁杂,但都把民主化视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民主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概括地说,政治民主化既包括权力的来源这样的原则性问题,也包括横向分权(行政、立法和司法的相互独立和制约)和丛向分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各自明确的权力边界)这样的权力操作性“技术”问题。所谓国家政权的现代化,就是在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国家政权效率、效益的提升主要是靠扩大内涵——结构的优化来实现的,并不主要依靠外延的扩大——权力的扩张、机构的增设和对社会财富更大比例的榨取,当然更不借助于任何形式的国家经纪体制。

非民主化条件下的政权现代化——一个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装配起来的国家政权,只有政权现代化的形式,而没有政权现代化的内容,这样的政权既存在于专制国家,也存在于民主制度很不成熟的国家。这样的政权可以有很高的行政效率,因为政权本身倾向于追求自己所能拥有的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但却是低效益,因为它没有解决国家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对于专制国家而言)或是在获得权力授予后过度滥用权力而使自身丧失了合法性(对民主制度不完善的国家而言)。权力的合法性问题是任何一个现代的世俗政权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那怕是一个独裁的政权,它也要给自己披上一层民主政治的外衣。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着国家政权内卷化的现象。“如同中国一样,大多数新兴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受挫主要是由于其‘政权内卷化’或与之类似的东西。”7

查看全文